MoreRSS

site iconJesse Chan | 大破进击修改

在爱否科技做过主笔,目前主要为极客公园供稿,写硅谷、消费电子以及泛文娱。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Jesse Chan | 大破进击的 telegram 的 RSS 预览

从北海道回来,才复习了一下春节期间最热的两个话题 DeepSeek 和哪吒。 我这两年一直在说,内容算法时代,旅游目的地的马太效应已经被拉爆了。社交媒体给任何一...

2025-02-18 12:04:32

从北海道回来,才复习了一下春节期间最热的两个话题 DeepSeek 和哪吒。

我这两年一直在说,内容算法时代,旅游目的地的马太效应已经被拉爆了。社交媒体给任何一个地方加量推送,这个地方立马就会被烧焦。对北海道来说,这个地方就是小樽。

就同样是北海道十几万人口的小城,我前一天还在釧路,路上几乎没有游客,电车空空荡荡,第二天到小樽的时候,电车已经像是东京早晚高峰那么挤了。

而 DeepSeek 的这轮崛起,几乎意味着国内任何 AI 产品想接入一个模型,都没有其他选择了,连微信都是。至于哪吒,则是将吃掉 2024 年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几乎 1/3 的的票房。

我不是说 DeepSeek 或哪吒不好,我的意思是它们所取得的回报,这个 scale 已经完全超出了我对正常「市场潮流」的理解。

过去 10-20 年,我们不断从体感上理解「马太效应」这个词,这个词曾经有一个说法是「二八效应」,即 20% 的人获得了 80% 的资源,到互联网时代,这个事情已经加深到 2% 的人获取了 98% 的资源,而现在,当一切经过算法催化后,说 0.2% 的人获取 99.8% 的资源可能都太过保守。

今天的大众,在一定的窗口内,会被一个,且仅有一个概念饱和攻击。一年只看一部电影那就看哪吒,对 AI 感兴趣一周那就用 DeepSeek,玩一个游戏就只玩黑猴,去一次北海道就去小樽……

这种结构和行为模式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很多人能够意识到它的存在,但真的没有充分意识到它的危害。

听 X 博士,里面伊万老师说新东方不是教育机构,是考试机构。 我觉得新东方,在中国,恰恰是一个相对很典型的教育机构。因为人到了要出国留学,托福雅思这个阶段...

2025-01-14 09:21:55

听 X 博士,里面伊万老师说新东方不是教育机构,是考试机构。

我觉得新东方,在中国,恰恰是一个相对很典型的教育机构。因为人到了要出国留学,托福雅思这个阶段,具体的知识基本靠自驱去学,而不是靠老师给你灌,新东方那些机经、题库什么的,都只能算中国人的小聪明。

就是说,如果把上学考试比作游泳,新东方教的不是具体的游泳方法(那个你在 K12 阶段就学完了),而是给你描绘一个对岸的存在,然后一脚把你踹下去,让你有力气往对面游。

所以新东方的「名师」,迭代速度非常快。从最初的以俞敏洪的「正统成功学」,到后来以罗永浩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改造社会」那一套,再到后来,各种基于消费主义、机会主义的成功学……新东方总是在教学生「你出去留学有什么意义」。

《中国合伙人》很大程度上是俞敏洪那一套东西的浓缩,还结合了一点当时的民族主义,但这个东西在当时其实已经有点过时了。

当时的新东方学生(比如我自己),大家刚刚从罗永浩那个梦里醒来,2013 年差不多正是「公知」这个概念垮台的开始,消费主义精神开始占上风的时候,两个东西《中国合伙人》其实都没蹭上。

跟朋友聊过去十年的大限娱。 我说,湖南台从明星学院,到超女快男,掀起的这一波选秀综艺狂潮,之所以被限,是因为凸显了「投票」的概念。 尽管不是一人一票,而...

2025-01-09 11:51:20

跟朋友聊过去十年的大限娱。

我说,湖南台从明星学院,到超女快男,掀起的这一波选秀综艺狂潮,之所以被限,是因为凸显了「投票」的概念。

尽管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块钱一票,但当年节目官方对这件事的用词就是「投票」。我印象很深,当时节目组还会请公证处到节目现场,来确保最后的票数真实有效。

虽然现在想想,2004 年的公证员,根本没有能力确认一个电话、短信投票的结果真实有效,就是个橡皮图章,但这依然是动用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威手段,来确保投票的结果有效。

到 2018 年,我看创造 101,which is 全民选秀的一次死灰复燃,发现节目组已经把「票」这个词软化为了「赞」,突然意识到,啊,原来湖南台选秀的原罪是这个。

但后来,事实也证明了,创造 101 或青春有你这种全民选秀依然不能做,今天已经不会有以任何形式的,通过「全民投票」来决定结果的选秀综艺了。

以及,我上小学的时候,班上选班干部,也会有一个提名、投票、唱票、计票的过程,不会很严谨,但确实是一种「真普选」。

到中学时代,这个东西就基本绝迹了,变成了老师指定一个班长,各科老师指定课代表的模式。现在的小学应该更没有这个环节了吧?

但在 2024 年的最后一天,我最想说的还是:当下或许我们无法确认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人生的意义无法先验,但我们至少可以确认自己不想过怎样的生活。 在一个没...

2024-12-31 22:58:22

但在 2024 年的最后一天,我最想说的还是:当下或许我们无法确认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人生的意义无法先验,但我们至少可以确认自己不想过怎样的生活。

在一个没有希望的时代,依然不要停止自我审视。因为往往是在我们意识到「感觉也没有一定要活下去的理由」之后,我们才更接近值得一过的人生。

https://jesor.me/2024/a-long-long-farewell/

大破进击
漫长的告别 | 大破进击

但在 2024 年的最后一天,我最想说的还是:当下或许我们无法确认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人生的意义无法先验,但我们至少可以确认自己不想过怎样的生活。 在一个没有希望的时代,依然不要停止自我审视。因为往往是在我们意识到「感觉也没有一定要活下去的理由」之后,我们才更接近值得一过的人生。

这是一个自我阐述和理解的过程。无论是开始收集,还是决定放弃,它本质就是在问,「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一过」,而我们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对它的回答。当你怀...

2024-12-27 22:52:12

这是一个自我阐述和理解的过程。无论是开始收集,还是决定放弃,它本质就是在问,「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一过」,而我们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对它的回答。当你怀着 100% 忠于自我的热忱去做这件事的时候,这就是我理解的「收藏精神」。

而这个过程,既没有唯一的方法论,也不全依赖于外部的价值判断。今天很多人都在过着一种过度依赖「教程」的生活,不仅是学习和工作需要教程,消费娱乐需要教程,就连旅行都需要教程。可以说,用小红书越多,就越是「在每个垂直领域自由最小化」。

https://jesor.me/2024/to-be-a-collector/

大破进击
「成为收藏者的前提是意识到人生短暂」 | 大破进击

随年龄增长,我越来越抗拒那种「自我提升」的叙事,即通过「做对的事情」,包括健身、旅行、学外语……来获得自我实现。 听起来很讽刺对吧,我自己既健身,又喜欢旅行,还在学日语。但我的意思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既不是「先验的」,不是说你打卡 100 天,就必定能蜕变成一个成功的人;也不是「后验的」,不是直到死的那一刻才能盖棺定论。

中午开了很长一段车,路上把高善文博士 2018 年西北证券那个讲话当播客听完了。里面大多观点都挺主观的,国际政治,特别是把民族国家人格化之后,就不再是经济学...

2024-12-10 19:48:51

中午开了很长一段车,路上把高善文博士 2018 年西北证券那个讲话当播客听完了。里面大多观点都挺主观的,国际政治,特别是把民族国家人格化之后,就不再是经济学问题,所以谈不上赞不赞同。

但他引述赵紫阳的那句话:「我们已经老了,无所谓了。」,当时还是 2018 年,真的太精准了。我是从 2021 年完全意识到,可以洗洗睡了。

高善文 89 年在北大电子系读大二,可能就是在现场听了那句「我们已经老了,无所谓了」,才会如此记忆犹新。赵紫阳说这句话的时候 70 岁,高善文才 18 岁,他 2018 年引述这句话形容自己的时候,其实也才 47 岁。

一代代人,对未来感到无能为力的时间点,越来越早。就像 2018 年以后出社会的小朋友,可能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

没办法,中国改革开放后这段繁荣时代太短暂了。今天你要说,中国最幸福的一代人,可能就是「千禧一代」,即 1981-1996 年间出生的人,特别是出生在城市,意味着我们较早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拥有了一个相对物质丰富的童年,在拥有主体意识和价值论之后,又还稍微能够与经济发展的红利结合一下,运气好的话就能从关闭的时代大门里挤出一点生存空间。

而现在,Gen Z 这代年轻人对于幸福论的最大共识是「两头吃」。一是自己过去的幸福完全依赖于原生家庭,父母的地位、财富,买房的选择,决定了他们至今的命运;二是自己未来的幸福要靠「少生」,在「最后一代」生活模式下,才能最大限度维护个人生活的自由。

再下一代人,即 20 后,一出生就已经被搞里头了,我觉得他们脐带一剪断就说出「我们已经老了,无所谓了」也很正常,从 0 岁直接进入洗洗睡模式。

https://youtu.be/P9W5cMtD4Vs?si=Zx4VIjEbLKT-abyM

YouTube
高善文演讲谈中美贸易战:如果国家这次走错路,30岁以下年轻人这辈子可以洗洗睡了

高善文山西证券30周年演讲原版录音流出,谈对中美贸易摩擦深处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