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19:45:00
首先得说一下,今天我们需要压缩软件倒是很好理解。现在windows系统内置了解压功能,zip格式的在更早的系统内就能解压,rar格式在win11也支持解压了,但是如果需要打包带密码传网盘或者QQ群,那还是需要压缩软件。但问题在于,为什么是WinRAR而不是其他?
当然,Bandzip或者7z也很好用,我也很推荐,也有一些相对winrar来说非常易用的功能,但是winrar相比较之下有许多绝活,既满足普通的日常用途,也足以满足一些高端的、特化的用途。
WinRAR作为一个商业软件当然是要收费的,但同时作为一个XP时代就开始被各大修改版、定制版系统预装的软件,破解版已经是满天飞了。在现在比较流行的修改版里,我比较推荐使用“烈火汉化版”,这个修改版在及时在跟进最新的官方版本。烈火的版本不是强行破解了正版验证系统,而是以前电力局买过正版,后来这个正版的许可证流出来了,给薅了羊毛,非要强行说成正版也不是没有道理。
如果你觉得用盗版过意不去或者想要补个票的话,也可以去官网购买,售价大约30刀。以前还可以点上一个让他们公司给你寄一张光盘的服务,到手之后装裱起来发朋友圈装逼,不过这个服务在24年4月已经停了,装逼权丧失。当然要我说就不必有什么盗版羞耻,毕竟不要忘了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名言“支持盗版就是支持共产主义暴政”。
当你想要发一个压缩包,但是这个压缩包的大小超过允许的大小的时候(比如说QQ群发文件超过100M的就会变成临时文件),就可以用分卷压缩功能,压缩成两个或者是更多个部分来传输。此外,QQ群现在传压缩文件,如果压缩文件的密码特别简单,比如说就是114514这种数字,那么是有可能被马化腾的大手给云端解压审核和谐掉的,但是如果你用了分卷压缩,那么safe。
分卷压缩表现为若干个文件名为 ***.part1.rar
的文件,不止part1,还会有part2345。每一个part打开看到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如果单独拿出一个part来解压又会报错。这个时候需要把所有part放在一起解压part1。
我们接着分卷压缩来讲。分卷压缩这个功能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软盘时期,会有软盘容量不足的问题,所以一张软盘放一个part,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软盘丢了一张怎么办?这个问题放在这里就是,如果丢了一个分卷怎么办?比如说我手头只有 ***.part1.rar
和 ***.part3.rar
,唯独缺少了part2,那怎么办?
这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技术就是恢复卷,在分卷压缩时可以设置生成几个恢复卷,格式是 ***.part1.rev
,这个rev文件可以让你在丢了分卷的时候重新生成那个丢了的分卷。生成了几个恢复卷就可以管住丢几个分卷,比如说你压缩的时候设置了生成两个恢复卷,那么最多可以丢俩分卷。
这个功能在今天不常用了,因为这个问题存在的场景,就像前面说的,是软盘时代物理丢软盘才会有的问题,今天面临的问题更多是,上传百度盘再下载的过程里出了问题,文件都还在,只是出错了。
但如果我们遇到了另外的问题,比如说文件都还在,分卷都还在,part123齐全了,但是解压的时候偏偏报了错,提示说解压到part2的时候一个文件错了解压不出来,这个怎么办?
当然继续用前文的恢复卷功能也是一个路子,直接把报错了的part2删掉,就当是丢了,然后用恢复卷给他重新生成一个出来——但问题是,给你发压缩包资源的人一般不爱搞恢复卷。
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这个恢复记录的功能。在压缩文件的时候如果设置了添加恢复记录,那么解压的时候如果发现文件坏了,可以在 文件-恢复压缩文件
里直接修复好损坏的文件。许多在网上发盗版游戏资源的人都会在压缩的时候就往里添加10%的恢复记录,这也意味着最多可以损坏10%的数据。如果你自己压,这个数字以3%~10%为佳。
网上一个很常见的说法是7z压缩效率高,同样一个文件,rar压出来的文件大,7z压出来的文件小。但这里其实是因为7z默认开了“固实压缩”功能,而rar得手动开。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固实压缩?
按照一种结构主义的方法(乐,这下真是导读了),固实压缩是什么东西要从和非固始压缩的区别中来理解。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非固实的压缩:压缩包是一个文件夹,存进这个文件夹里的三个文件还是三个文件,分别地压缩了。而固实压缩则意味着这三个文件已经不再是分别的三个文件,而是被当作一整个完整的文件,上一个文件的结尾和下一个文件的开头压缩在了一起。
那么,固实压缩意味着什么呢?或者换句话说,好在哪里又糟在哪里,什么时候该开什么时候又不该开?
压缩出来的文件体积比较小。这个就是老梗了吧,为啥7z被吹捧其中一点就在于默认固实压缩压缩体积小。但是说实话其实压缩比在今天已经不太要紧了,存储价格虽然贵但是也不太差压缩比88%还是90%这么一点倒是也体现不出什么,而且比起压缩这么点大小节约上传下载的时间,可能还是压缩解压浪费的时间多一点。
难以提取特定文件。前面也说,非固实的压缩相当于给所有文件单独压缩之后放到文件夹里,比如说,别人给你发了一个压缩包的图片,你看着感觉其中某几张特定好看想挑出来,那么如果是一个非固实的压缩包,那直接挑出来就是了,从压缩软件里往外直接拖。但如果是固实压缩,对不起做不到,只能一次把所有文件解压出来才能挑。
压缩大量小文件的性能好。其实如果试过拷贝大量小文件就会发现很慢,非固实压缩也是一个道理,处理大量小文件对电脑来说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是既然固实压缩是把一堆文件当成一个文件处理,自然也就没有了这个问题了,打包成一个文件之后再拷贝或者再上传下载也会更方便。
难以应对压缩包损坏。如果是非固实压缩,压缩包损坏了,损坏的数据是可以定位到文件的。比如说别人发给你压缩了的许多图片,里面几张坏了,直接删了得了。但是固实压缩就不行,一坏坏一整个,刚需恢复记录。这个倒也不完全是固实压缩的劣势,就比如说别人如果发给你的是一个压缩包的游戏,坏了整个压缩包和其中的一个文件没有区别,该跑不起来还是跑不起来,那就不再是固实压缩的劣势了。
在压缩的时候可以生成自解压格式。自解压,顾名思义就是压缩包自己解压自己,不再需要有一个外在的解压软件对他进行解压,非常滴辩证,,,
现在基本屁用没有了,这个功能本来用处是,你发一个文件给一个没装解压软件的人,他也可以用。但是现在解压功能都win系统内置了,也不再有用这个的必要了。
winrar的介绍至此告一段落。其实也可以推荐一些别的压缩软件,也各有各的一些功能。我前面提到的一些功能,有些是通用的:比如固实压缩和分卷压缩;还有一些则是winrar特有的,比如说恢复记录和恢复卷。相对地,一些其他压缩软件的功能(比如说winmount直接把一个压缩包挂载成一个盘)也是人家的绝活,winrar也做不到。
这里我比较推荐bandizip。人家有两大绝活,一个是“代码页”,mac上压的中文文件名的压缩包放到win上可能会乱码,中文系统打开日文文件名的压缩包也有可能会锟斤拷烫烫烫,用这个功能可以解决。另一个功能是“智能解压”,这个属于解决winrar痛点,因为winrar解压的默认路径就是不管你压缩包里文件是怎么放的都另外创一个文件夹给你一股脑丢进去,有时候就会出现套双层文件夹的情况,而7z反过来默认不套一层文件夹,有时候会解压出来小文件散一地,“智能解压”这个功能好就好在,如果压缩包里是小文件散一地的,先给你创一层文件夹再给你丢里面,如果压缩包里已经有一个文件夹装小文件了,就原原本本保持好。
2024-12-19 21:19:00
伊里因科夫的代表作分别有两本,一本是已经有中译本了的《<资本论>中抽象和具体的辩证法》,另一本则是尚且没有中译本的Dialectical Logic,也就是《辩证逻辑》。他的思想背景、思想工具许多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式的,但是最后却让他的思想发展出了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结论,比如反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在《辩证逻辑》一书中,他指出辩证法的矛盾性来自事物自身的矛盾性,辩证法对于矛盾的忠诚恰恰意味着辩证法切入了事物本身。
我读的朋友的选译本,实际上只译了最后几节。有空读一下全篇的机翻。
“新马克思主义阅读”运动旗手米夏埃尔·海因里希的著作,以中国人能理解的人物打比方的话就是洋人的徐禾。海因里希这本书一方面忠于马克思文本本身,另一方面而又旁征博引、发散许多。海因里希保持了资本论副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批判”二字的丰富含义,不仅仅只写了考研政治会考的那些C啊V啊有机构成啊一类的计算公式,还旁征博引、无所不包,对于拜物教的批判甚至能够和齐泽克的工作联系起来。不过这本书也有弱点,他跳过了地租和平均利润率下降这两个棘手的问题。
关联书籍:大卫·哈维读《资本论》
北师大出版社的版本。这个选读本主要围绕着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的发展脉络,梳理了这个思想发展的诸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反驳。这书既可以用作读西马原著之前的总纲、目录,也可以用作读了一些西马原著后的脉络梳理。缺点是仅仅局限于人道马这么一条脉络了。
顺带一提,这其中给出的一些原著选段在这本书之外是找不到中译本的,比如布洛赫的《乌托邦的精神》。
关联书籍: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靖国神社对于中国人多少沾点既熟悉又陌生了,熟悉是知道靖国神社是战后右派凝结核,祭祀甲级战犯不撒手,陌生则是在于除了这些感性认知之外就不知道更多细节了。而这书好就好在给了许多细节许多角度,对于靖国神社问题能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
比如说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当年旧日本帝国从韩国和台湾抓壮丁,抓来的壮丁死在战场上全部都作为“为国捐躯”的“烈士”追封进了神厕里,而他们的后代家属一直在为了能够让他们能够移出神厕而相互奔走。这个光是凭借中国人朴素的感性认识是想象不到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或者简称叫西马,现在看可以看到几条脉络。在德国表现为法兰克福学派,在法国表现为(先是存在主义然后是)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在英国则表现为《新左评论》杂志对德语和法语文献的译介(笑了)。作者佩里·安德森长期作为《新左评论》杂志编辑,干久了对西马的调调门清,在本书中一方面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地概述了西马各大代表的学术观点,另一方面又把西马整个放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思想史和欧洲动态变化的社会政治环境里来分析,写得尤其好。
顺便一提佩里安德森前两天去上海开讲座了,特地找朋友买了本《葛兰西的二律背反》想要混个签名,可惜没混上,亏啊。
一本带来很大启发,但又有些幽默的书。这本书通过梳理列宁文本的变化,得出了“两个列宁”的结论,一个是读黑格尔前的机械论的列宁,一个是读黑格尔后的辩证法的列宁。我是觉得反对机械论的本意是好的,但是这书简直就是把机械论写成了孙笑川:凡是列宁的民族观和民主观这种好的一面都是读黑格尔读的在实践中体现了辩证法的产物;凡是搞出来斯大林一类的坏的一面都是割机械论的尾巴没割干净导致的。感觉就是强行抬高哲学地位,唉太牛逼了哲学,读好了哲学就能搞好革命,搞好了哲学但没完全搞好就会留个复辟的尾巴——我要是四年前还在看未明子估计会比较喜欢这个调调,现在再看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里我倒是更青睐于早期西马的说法:在俄国革命中发生的问题是辩证的行动和机械的理论之间发生了脱节,辩证的革命行动远远跑到了僵化教条的机械论理论前面去了。
24年把Jodi Dean几本书都看了,其实翻来覆去就是老两样:1.传播资本主义带来左翼运动新态势。2.不要忽视看似老掉牙过时的党派政治。写大字报炮打新左那套微观斗争微观起义。不过要我说感觉是Dean本身的写作太浮于表面,像是无意义的空洞宣讲,车轱辘话来回倒腾,以至于读Dean的不需要她颠来倒去讲,不信这套的看了也没啥用。这里最有启发的Comrade这本书好就好在深入了党派政治内部,阐述了同志情谊在这党派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关联书籍:Crowds and Party、The Communist Horizon
同样是用左翼理论拆解漫画中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这书写得不比《炮打铃芽之旅》那种不可燃垃圾牛逼多了?
“隐形书写”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在90年代的中国文化中,直接的对于工人境遇和阶级斗争的描写隐形了,以至于只能在消费主义的夹缝里艰难找到只言片语。但是这书本身又有点晦涩,讽刺之处就在这里:就连《隐形书写》本身也是以隐形来书写的。
关联书籍:中国传播政治经济学
2024-10-20 12:20:00
说实话有一部分河豚给我一种这样的感觉:自己本身是顺直男,喜欢的也是美少女甚至美少女的身体,开起黄色笑话骂人不讲女德比我都勤快。但是出于一种自恨的心理,喜欢美少女但是不敢亲自喜欢美少女更不敢想象被美少女喜欢,自顾自地把美少女抬升到了一个崇高的位置,一个假定纯洁的主体,进而认为自己直接和角色的关系是肮脏的,只有两个假定纯洁的主体之间的互动才是可欲望的,最后就变成了“男的死开,两个妹子贴贴才是真爱”。
而这种自恨的情感恰恰又来自于性压抑,或者往大了说,是文化对于自然的压抑。性压抑这个词因为电竞梗meme化已经几乎变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抽象词了,因而还得澄清一下,这里是作为性解放的反义词来使用的,也即文化中对于性的污名化,认为性是一种污秽的、难以启齿的、应当被压抑与排除之物。河豚在这个意义上是自恨的,一方面出于一种异性恋价值观又要喜欢美少女,另一方又自己阻止自己距离自己的性欲太近只能选择像植物般窥阴——那咋办嘛人性压抑嘛,真要人直面自身欲望承认欲望并不污秽是人之常情那岂不是变成第三波女性主义了?那对于本质顺直男的河豚来说可能确实有点太先进了,还是让人多刷刷消灭Y染吧。
综上所述,河豚并没有什么性少数新性别伦理构建的元素,毋宁说只不过是一种男性-异性恋在长期性压抑下的自恨形式,和第三波女性主义对于性解放的期许也相去甚远。而被压抑之物总是要回归,河豚恰恰也没有消灭性欲,而只是让性欲绕了个侧门以窥阴的形式再度出现罢了。评价为顺直男闹麻了。
2024-09-05 23:53:00
在汪晖的论述里,我们能看到,恰恰是在缺乏民主资本主义的中国,发生了消费对于政治的取代。这难道不能在今天的手游社区大战里看出端倪吗?在今天的手游社区大战里,只要你玩的是麻辣手游,那你就是天生反动的厌女另类右,是家里准备好了铁链等待女人一出现就拴起来生八个的董志民预备役;但只要你玩的是混厕,那你就是见过许多女人所以脱离了巨婴的上流社会成功人士,是心系广大妇女同胞的女性主义者,是蔡特金,是科伦泰,是波伏娃,是麦金农……而这一切的魔力只在于,把648冲进了原神里!网左不及原左,员神弗如原神。可以说在此刻,原神已经实现了对于马克思的篡夺,你安装的已经不再是原神,而是左籍。在后革命时代里,原神恰恰才是那个证明革命与否、进步与否的唯一标准,就连马克思都要因为1818到1883没有原神可玩而只能停在灵薄狱里,等待刘伟赐他左籍——当然,“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所以灵薄狱这个基督教色彩太重的词语也不妨改作深境螺旋。
2024-09-01 23:39:00
颠倒的世界什么时候才能稍微摆正?
弗朗茨-卡夫卡致米莲娜-杰森卡-波拉克
一个时代如何变成一个纪元,从而让一个新的纪元诞生?
或者说,叛乱如何转变为起义,而起义又如何转变为革命?
几个世纪以来,每一代人都发现自己被推到了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面前,而这个问题又总是势在必行。可以说,当人们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开始与他人一起寻找答案的时候,革命者就出现了。这是一场社会和精神之战,一场催生了大胆实验和惊人冒险的战斗,诚然,这些实验和冒险往往会失败。然而,这场战斗往往以提问者的放弃而告终。历史的把戏总是战胜真理的丑闻。弗朗茨-卡夫卡说过,革命性的精神运动总是反对历史的运动,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然而,或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问题继续从时间的废墟中浮出水面,丝毫未减。
现在,这个问题正处于文明的末期–当然也是我们文明的末期–其本身就充满了紧迫感,带有一种不可避免的性质,甚至变得更加精确,无声地反映出日益普遍的不安。这些毕竟是简单的问题,在遥远的地方重复了多次。如何结束不想结束的统治?如何结束一个从各方面都无法理解其意义的存在的苦难?如何结束这个建筑结构类似于足以容纳整个人口的牢房的现在?如何结束这场灾难,因为它已经无处不在,已经开始在历史天使的脚下掘地三尺,再也无法蔓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如何才能改变世界的轴心,使其沿着幸福的腹轴定向?答案与问题密不可分,因此,问题必须保持静止不动,但开放给任何感觉到问题出现的人使用。卡巴拉的一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真正的学说完全由问题构成。当答案与问题完全吻合时,答案就出现了。
然而,这些天来,似乎是世界本身已经精疲力竭,在精疲力竭地离开舞台之前提出了这个问题,因为它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可能性。从现在起,只有不可能才算数。当历史接近终点时,它就会变得异常沉重,长期以来,它的 “进步 “只是灾难加剧的信号。掩埋在巨大的 “进步 “碎片堆中的真相是,从来就没有一个单一的世界会像我们现在这样,被封闭在 “西方-现代-民主-资本主义 “的四元世界中,而只有一个从未停止向多重世界转变的地球。这些世界在被控制论、资本、形而上学和奇观分离和分级的过程中似乎是统一的。
直到不久前,还存在着命名世界多元性的可能性,尽管只是一种次等的可能性。但现在的世界被表述为唯一的意义统一体,也将 “第二世界”、“第三世界 “或 “第四世界 “的现代政治定义从主流话语体系中剔除,就像 “阶级 “一样:一个世界,即资本世界;一个阶级,即地球资产阶级。这个唯一的世界,这个否认所有其他世界存在的具体抽象概念–一句话,“文明”–正是在其灾难性胜利的重压下崩溃的东西。将这一崩溃、这一胜利的灾难、这一不可能性转化为对所有不同世界的救赎,是当今革命者的赌注。在这个统一的世界崩溃之前战胜它,最终将是对抗西方疯狂的世界末日意志的唯一合理方式。
革命者是终结时代的斗士,他们在这一时代性中为实现世俗的幸福而努力。但我们必须牢记,这个世界可能性的枯竭也包括与之相伴的政治行动形式。除非我们想以僵尸的方式继续保持不死之身,否则,一种(像这个世界一样)已耗尽所有可能性的政治身份只能安息。因此,如果我们要抓住不可能,我们就别无选择,只能改变这种特殊的生活形式,改变现代革命激进主义的面具,而这种面具在记忆中只剩下碎片和废墟(其历史本体论仍有待书写)。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对它的普遍关系变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悼念。黑色的 North Face 夹克已成为每次游行示威中的常客,它似乎在提醒我们每个人注意游行队伍。
不过,让我们小心谨慎,不要把自己与激进分子对立起来,他们的历史值得我们尊重。相反,让我们采取保罗式的"作为非 “策略:激进分子作为非激进分子。正如乔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所写:
作为非 “是一种没有放弃的沉积。以 “非 “的形式生活,意味着剥离所有法律和社会财产,但这种剥离并不意味着建立新的身份。
首先,这意味着让那些以这种形式生活的人摆脱作为某个人的义务,或者说,相当于同样的事情,让他们活得好像他们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从未真正存在但却作为外部目的摆在他们面前的东西。活得’不是’“对激进主义者来说,意味着解除将其赋予无限任务和绝对授权的咒语。
至少,如果我们不想重蹈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在其 1930 年作品《Die Maßnahme》中上演的职业革命者的悲剧,面具和脸庞就不能再随意叠加和分离。因为我们现在知道,没有一张脸不是面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决定忠实于哪一张脸。无论是党内的激进分子,还是布莱希特笔下的年轻同志,他们都错了:前者是因为被意识形态蒙蔽了双眼,后者则是被自己的唯意志论的感情主义蒙蔽了双眼。尽管那个时代可以被视为一场壮丽的悲剧,但对我们来说,“主线 “不再是一条直线,由一系列 “规定 “和 “措施 “所支配;相反,它做了一个独特的转弯,一个螺旋,向内弯曲的同时又向外弯曲,无穷无尽,没有顶端,就像塔特林的塔。
因此,没有必要逃避我们的使命。正如哲学家所说,我们可以 “利用 “好战性。它必须与革命的时间性形成张力,使其不再倾向于成为一种专制的身份,一种与生活分离的形式,一种道德内涵的导线,人们通过姿态和行为从这种道德内涵出发,而这种姿态和行为很容易与实施主体分离。“你们不再是你们自己(……),而是(……)革命在其上书写命令的白纸,“布莱希特的说教剧中的领导者对煽动者说:革命一直意味着这个世界赋予我们的身份的泯灭,它将继续如此,但激进分子不能再是手段和目的政治的精髓,一个身体和一个声音,成为决定历史进步意志的工具。外在的先锋首先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生活,也为了他人的生活。四十年后,海纳-穆勒(Heiner Müller)改写了《毛瑟》一剧,在这部剧中,激进分子的活动–即杀死革命的敌人–被看作是一种真正的工作,而革命本身则是制造敌人的一种方式。
革命的定义是自我与敌人的现实共同毁灭。激进分子的自我毁灭既包括同意放弃自己的社会身份,解除意识形态工具的作用,同时也包括把握面具的力量,把握激进分子特殊生存方式的力量,这意味着一种生活形式,这种生活形式通过揭示与自己一方以及与世界的独特关系而出现,这种关系建立在对真理的忠诚之上,即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历的遭遇的真理,这种遭遇不是与个人,也不是与思想,而是与一种力量。对革命者来说,真正的相遇不仅是通过这种力量建立政治友谊,而且是让每个人都有可能与自我相遇,并由此与他人一起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决定。借用最早的基督教团体的语言,我们可以说,谁完成了这样的接触,谁就获得了恩典或力量。这种力量就是 “无”,也就是 “一切”。虚无和一切就是面具的真相。
在自我的内在与外在之间的独特辩证关系中,这种 “好战分子 “活得 “不 好战"的奇特形象几乎是不可理解的。大数人保罗在给哥林多的第二封信中专门论述 “恩典 “的一章中,这样描述了他的公社成员的生活:
……在任何事情上,我们都以上帝的使者自居,在苦难中,在危难中,在焦虑中,在殴打中,在监狱中,在骚乱中,在劳作中,在守夜中,在禁食中[……]我们被认为是冒名顶替者,但我们是真实的;我们是陌生人,但我们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奄奄一息,但我们还活着;我们受惩罚,但我们没有被处死;我们受苦受难,但我们总是快乐的;我们贫穷,但我们使许多人富有;我们一无所有,但我们拥有一切!
如果说最后一句话在几个世纪后再次出现在《国际歌》的著名诗句中,即 “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将成为一切”,那么必须承认,保罗的这句话更有说服力,因为他坚持权力的整体现实性,而不是无产阶级赞美诗中的 “将是”。另一方面,在保罗的希腊文中,通常被译为 “一无所有的人”(ὡσ μηδὲν)的那部分显然恢复了ὡσ μὴ,即 “没有”。因此,将其翻译为 “一无所有的人 “可能更好一些,也就是说,放下所有财产,中和自己身份,保持自我的人。保罗在句子第二部分使用的动词κατέ χοντεσ,也有 “持有”、“保存”、“保持不动 “和 “居住 “的意思,所有这些意思似乎都比当代翻译这封书信时通常使用的意思(“我们拥有”)要恰当得多,因为至少在这一特定情况下,它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使人想到与这里所讨论的人物典型的单数凯特宗功能不同的东西。正因为他们是穷人,他们抛弃了所有的财产和身份,他们才有力量握住他们剩下的一切,保存真理,坚定自己的目标,并完全栖息于一种生活形式之中。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正是在其一无所有的时候成为全人类的政治解放力量,他或许会微微点头。显然,“一无所有的人 “并不仅仅是指物质财富,而是指那些看似能使个人富裕起来的、具有社会价值的谓词和品质,而实际上,这些谓词和品质只会使他们远离自己和自己的力量,使他们被异化为一种没有灵魂的、无法带来任何真正体验的集体形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贫穷–在社会上一无所有–是我们自由的形式:它允许我们从根本上体验自己,体验与自身存在的亲密关系。如果说经验–也意味着拥有、维护、保留、栖息一种力量–只有与他人一起才有可能,那么同样,只有由理解孤独的意义(即只做我们自己)、与生死有关系、知道幸福和悲伤、知道集体和个人的反抗的个人组成的力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经验。“集体 “的问题在于,一旦成为制度化的东西,它们往往会抹去自己所经历的经验,其僵化的非正式性无法阻止它们的发展;因此,它们的发展既需要奇异性的自由表达,也需要作为其纪律的共产主义。布莱希特有一个很好的说法来解释个人自由如何与集体纪律相融合,他称之为:“有特定目的的即兴创作”:他称之为:“有特定目的的即兴创作”。 无论如何,任何集体化都不可能人为地将共产主义强加于人,也不可能取代自我的工作,而恰恰是那些一个接一个地开始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能够赋予公社以生命,而公社反过来又构成了能够纠正个人利己主义的集体引力。这是普通集体与共产主义生活形式的区别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区别。
如果说这种否定(“我们是虚无的”)[noi non siamo niente]包含了对每一种现存身份的沉积,包含了对主体的每一种社会价值化属性的沉积,那么,正是在它的肯定(“然而我们是一切”)[eppure noi siamo tutto]中,肯定了革命性的成为的力量。因为它们不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也没有前后之分:它们是同一个姿态。毁灭总是开启一种成为。激进分子仍需实践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与当前存在的世界不相容。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使当前的现实成为不可能。
事实上,正是针对我们被要求生活在其中的当下–一个可以被消耗、消耗我们却被禁止使用的当下–我们必须发挥我们所能发挥的所有破坏力。如果说与历史作斗争意味着冒险对过去的每一时刻作出判断,那么与现在作斗争则是切实履行这一判断。没有其他可能的世界,只有这个世界的另一个末日的微弱可能性。今天有效的当下,即占统治地位的当下,必须终结,才能最终完整地活着:不是共产主义的终结,也不是共产主义的终结,而是 “终结的共产主义”。
人民缺席。只要现在还存在,它就会继续存在。就目前而言,反叛所打开的缺口是让这种缺失出现在世界上的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哪怕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我们真的能够对抗现在吗?还是必须想办法绕过它?为了避开障碍并向前迈进,必须打开其他路径、其他通道、其他时间性。而打开通道总是意味着一种姿态的暴力,当然不是任何姿态,也不是任何暴力。仅仅靠边站是不够的:必须打断当下,因为正是在打断当下的过程中才创造了通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面对法西斯主义的封闭,革命性地退出当下似乎是唯一有效的选择。
我们最初关于时间可变性的问题所隐藏的危险,现在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一方面是粗暴的世界末日信念,即线性时间性赋予革命时代以权利;另一方面是时间总是回到原点的信念,后者隐藏在大众享受灾难的背后。最终,二者成为等价物。因此,人们产生了一种悲剧性的幻觉,认为胜利的关键在于行使无限的意志,这种幻觉不亚于恶魔般的幻觉,认为夺取政权就能获得解放。“德勒兹对斯宾诺莎说:“你永远无法通过自己的意志获得自由。西方的双重疾病。恰恰相反:一切都在这里。没有进步,也没有永恒的回归,有的只是希望将自己视为不可逾越、永恒、永恒的当下。
意志必须被摧毁,资本的力量必须被消灭,敌人必须被打败。
仅仅向我们自己、向我们的朋友提出问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向外部、向未知的世界提出问题,尤其是倾听世界本身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倾听它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脉动。懂得倾听是革命精神的基本特征:世界的节奏与反抗的节奏融为一体。我们必须与我们的朋友们一起重新发现的是,如何伴随着已经在这里、现在、与我们在一起、在我们中间的事物的真正成为。成为它的助手。组织我们自己,让我们依次消失在这种 “成为 “之中。那些在历史成为中组织起来的人,作为历史的革命派,一直都知道,真正的胜利将与他们的逐渐和快乐的解体同时到来。他们的座右铭从来都不是 “一切权力属于我们!“或 “属于我们的组织!",而是人民、苏维埃和公社。另一方面,这也是列宁在 1917 年《四月论文》中射出的利箭之一。
什么是 “成为现实”?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存在是人的生命的真实过程”;那么,它的成为就是这个过程的全部时间,是一种从内部向外拖拽的 “不可改变的形式”,饱含着一种力量,在那些永远无法预先知道其持续时间的中断中喧闹地跳动着。有时昙花一现,有时持续数十年,足以让人终生难忘。我们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些中断,不了解它们的潜力,误以为它们是历史进程中令人恼火的干扰。我们生活在其中,就像生活在医生的候诊室里,而事实上,医生只是在等着你生病。真实似乎消失在平面屏幕中,可能成为向来访熟人展示的迷人装饰品,世界本身只希望走到尽头:没有救赎的审判。
中断的时间不是等待的时间,因为每一刻都有可能采取与现在相反的立场。每一刻都可能成为决定性的时刻。冷漠的终结。不可能的世界。这是一个小英雄主义的时代,一种无名的力量,它再也无法忍受计算、同质化和不变性。它是可以辨别的,因为它有节奏:起初难以察觉,开始缓慢跳动,然后垂直加速,直至中断。正如富里奥-杰西所说,“在荒谬的当下–无条件的真实,因此也是荒谬的–救世主的降临”。正是在这一停滞的时刻,过去以星际风暴般的暴力突然出现在现实中,一个可感的成为形式的形象出现了,一个既分散又拥挤的孤独的"我们”–从死者和生者中产生。这个 “我们 “是时间旋风的残留物,是每一次叛乱的源头。而正是这种围绕着超越一切的生命的形式,必须学会如何将现在打碎成无数碎片。
尽管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所做的一切,但赋予未来以形式,有助于引导它走向成功或毁灭。正如布莱希特同志所言,“Glück ist hilfe”(幸福之福):财富和幸福是帮助和拯救。“互助主义 “是另一个复仇者的概念,它不是指分配货物、金钱和商品,而是指每天在我们的革命成才过程中互相帮助。是自己做事,还是在世界上不断迷失自己?也许真正的胜利在于两者兼得。真正的失败是同时失去世界和自己。
我们需要更仔细地审视我们的生活,从中提取出一个形象,并将其视为巴洛克式存在的标志和印记–那些 “事迹或壮举”[imprese],那些纹章。我们需要精确地把握存在的中断点,它的强度标志着我们正在成为革命者,无论这对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它没有任何伟大的序言,通过教会我们挺直腰板、微笑、感受痛苦、利用我们对统治的憎恨、编织友谊和教育我们的感性而开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是集体面对生存的极端风险,而真正的孤独则是共产主义将我们一个个送往的地方。因为生活,就像政治和诗歌一样,总是一个强度问题,一个不可逆转的问题:真正的生活总是从一个不归点开始。它可能会沉没–流淌、刮去、刻画、审视–不时地在我们放置我们的手、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嘴唇、我们的呼吸的地方重新出现。在激情的洪流中,在毁灭的沉沦中,在生命的爱恋中,在绝望的森林中,在可怕的欢乐和辉煌的失败中,它一次又一次地通过相遇而强化自身。最后,如果还有剩余,它就会作为一种信念重新出现,就像金星的表面运动。对于男人和女人来说,天穹是他们永远未解、永远必须成为的人类之书。让我们把目光从显示屏上移开,阅读天空中的征兆,然后返回地球。
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太阳是不动的,移动的是地球。
射线 生命 时间是时候了
这本书是献给幸福记忆的,正如诗人所说,幸福记忆必须能够被遗忘,我们像等待亲人一样耐心地等待它的归来,在一个没有名字的眼神和手势中,记忆和自己之间不再有任何区别。
2024-07-19 14:28:00
前两天发了个钓鱼帖炒作火了,这两天在一些没啥关系的群里都能见得到这个图。但是也有朋友会反过来问说这里不是有几个文不是还可以吗——这个就是被我巨魔到了,因为本来就是想的好赖都往里面掺,于是就做成了这么一个多重诡雷的结构——太过明显的就是通过字面意思把这些文章都当作是文化研究不可不读的名作,因为这是太过明显的陷阱所以很多人就会中真正的陷阱,也就是看到几个重量级的就反过来会认为这里提到的文章全是史,即便小心翼翼避开了这两重的陷阱,也有可能会栽在第三重陷阱上:这里哪些文章是史,哪些不是?
以至于需要再出个笑点解析解析一下这个钓鱼段子,尽管段子被解释了笑点就不再是段子了,但是反而也算能学到点东西那也是好的。
原文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i421e7gQ/
评价:史。
尽管我本人会觉得手游就该往麻辣了做,但是绿塔菲做出来的东西也只能用惨烈来形容。他引用的日本文化研究和哲学的内容几乎全是错的,可以说是B站网哲在手游领域的历史性飞跃了。
原文地址:https://www.douban.com/note/723427267/
神
宫崎骏那种儿童般的无邪恰恰在鱼板笔下反转为了一种危险之所在。
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009154/
不太行
王博士的关键概念就是二次元存在主义,也就是说我们虽然一开始知道二次元是假的,但是我们主动选择将它作为一种特殊之物去相信,就诞生了意义。这一点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一点还是依托于中国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对立与主流文化的垄断状态上来讲的,而这是王博士没能讲清楚也不可能讲太清楚的。所以到最后就变成了只有框架而没有脉络,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找到新的可以往这个框架里塞的文本去套,太伟大了二次元存在主义。
顺便一提《编码新世界》也很拉。
原文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z421Q7qC/
神。
不太行。
这篇文章切入的框架非常经典,也就是被男性气质的空气所包围的女性该如何自处的问题。但是问题意识太差劲了,写法就是某某材料回应某某理论,最后解决方案又还是技术赋权的老一套,白瞎了这个材料。
在学术趴投稿时的标题为:被诅咒的「Media Mix」:资本如何用IP奴役内容创作者?
原文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5044560/
好文。本文详细介绍了Media Mix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和方方面面,并且指出Media Mix这一概念的传播政经意义之所在。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1630080/answer/2957574125
评价为傻逼。建议找本How to read Donald Duck看看自己和人家做的左翼批评差别在哪里。
坦白说车致新的基特勒研究做得其实不赖。尽管基特勒因为其福柯式的写作风格也许并不需要导读,但是考虑到大部分作品没有中文,外加有中文的书翻译还差,那想了解基特勒还是从车致新的导读入手吧。
他别的文章做得差另外再挑出来讲。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706798135
史。
尽管炒作炒麻了又是技术加速主义又是媒介环境,但是实际上内核很朴素也很减速,没有什么潮流炫酷的东西在。宣言中呼吁所有阿宅人人学技术一起大脑升级共建美好明天无疑是一个太过单纯也太过幼稚的畅想,忽视了自发独立的个人创作者如何被大公司盘剥甚至直接合谋的复杂社会背景,这也是他缺乏传播政经视角的地方。至于整篇文章里炒作最多的技术加速,炒到最后更是直言需要通过对二次元的爱来超克技术对文化的篡夺和垄断。整篇文章写到最后干脆直接变成了《人文主义者的自我修养》……减速不减速啊,太减速了这个。
不敢评。
都修是太过经典的网文,是网文之网文,是网文的样板戏,是可以通过一本网文理解全部网文的线索。
炒麻了。这个也可以追溯到冈田那套精英主义阿宅-御宅已死的经典闹剧的重演上面去,但是加上S1巨魔特有的反串味儿之后你就不能知道他想说什么了,是黑屁还是借着反串暗搓搓共情还是既黑屁又自黑最后取得一种自黑的孤芳自赏,一切混沌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时代的串子-犬儒。
原文地址:https://www.sohu.com/a/604519918_482993
标题虽然有点批,但是内容上详尽梳理了轻文学发展的脉络。
原文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f421Z7Fk/
重量级傻逼。
重量级傻逼。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9642781
尽管我因为基特勒从车致新处受益颇多,但是他自己做的游戏研究也太辣了。
原文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m41117pT/
好。网友天坑以不能性为线索、以麻枝准与新海诚的作品作为具体例子,详尽讲解、科普了世界系批评。
原文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4190978/
真红的重量级傻逼大作。核心要义在于说所有对于动画的分析都是一种用理论去雷普动画片本身,所以最好的观影方式就是像个脑瘫一样只会坐在电视机前捧着爆米花留着哈喇子不管播什么都说好啊好啊。只能说红神确实比较吸引那种反智小鬼,最好还是那种在B站溜了俩网哲小鬼弱智视频自觉开悟到原来全世界所有哲学都是为了曹丕反网哲的网哲小鬼。
顺便一提红神被拷打几回问你搞的这玩意也是理论啊,你自己写的樱之诗批评也是哲啊,马上就开始转进必要之恶了。令人忍俊不禁。你啥时候准备着手组建动漫理论审批委员会啊。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44012865
拉康派精神分析的EVA批评。选这篇是因为觉得得有点上强度的,尽管很牛逼但是不好读。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676205705
傻逼老左批话
这里该有一篇轻小说,于是就入选了糖果子弹。这本书描绘的是美好脆弱的孩童世界与荒谬残酷的大人世界之间紧张而微妙的关系。
原文地址: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56175
绕不过去的文本。讲的其实和红茶老师那篇Media Mix颇有共同之处,不过那篇侧重日本而这篇侧重游戏。从传播政经的视角分析mod作者这一尴尬的位置。
马克·费舍的作品,也是对于闭锁现实的一种表达。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700260864
胡博士这文章各种意义上还是太逆天了。考虑到他是台湾人,那会觉得讲好中国故事是一种”轻左派“的表达也许也情有可原吧。如果是大陆左派可能真的是哈基米的铁拳吃少了,,,
戴锦华对90年代文化进行勾勒,并且我们也能看到,90年代的文化是多么深远地塑形了我们今天的文化。不可不读。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85296070
史。这篇文章暗示了二次元存在着一个因为阿宅性焦虑而不断下降,终究回不去古代曾经美好的黄金时代,因而只能在性焦虑的泥泞当下里艰难前行,不断在屎里找金针菇吃来满足自己高尚的文化需求的故事。并且作者在文章之外还身体力行地展示了,如何在已然堕落的时代寻找到那个带领着自己从污浊的尘世里超脱的、不断上升的永恒的女性——那就是多玩原神。
Man, what can i say。评价为玩原神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