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Manatee LazyCat修改

懒猫微服CEO,Linux, Emacs开源社区从业二十余载。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Manatee LazyCat的 RSS 预览

比打游戏更好玩的事情

2025-09-12 00:00:00

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游戏经历,首先表态一下,我并不是大家理解的老一辈说玩物丧志的那一种态度,恰恰相反,我非常能理解打游戏的状态,也曾经很享受打游戏的感觉。

小学时候,经常打街机, 每天省下早餐的钱,就为打恐龙快打和三国志,可惜那时候财力不足,每次只能买几个币,所以和大家一样,永远都在打前几关

高二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一台电脑,宏碁的砖头笔记本,赛扬处理器,256MB 的内存,那时候花了巨款 8500 块大洋买的。每周最开心的就是周末放学,可以买一本叫 “电脑迷” 的杂志,那个杂志最吸引我的是它自带的光盘,可以体验很多新潮的软件、MP3、电影和游戏。现在的小朋友都用上 U 盘和固态硬盘了。我那台金贵的电脑自带软驱和光驱,每当电脑迷的光盘插入光驱的时候,最让人沉迷的就是那种光盘在光驱中加速旋转的声音,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的声音,再配上光驱外闪烁的小绿灯,闪烁的越快,表明光驱读取越快,特别是加载 MV 和游戏的时候。一般我都玩一些小游戏,记得有一年,电脑迷的光盘带了一个 “半条命” 的三维游戏,我花了整整 10 分钟才把游戏装到电脑上,还有 Windows XP 那独特的绿色进度条。我记得那天晚上是第一次玩游戏通宵的感觉,确实很好玩,阳光渲染很细腻,解密风格的剧情也非常过瘾,关卡设计的非常棒。

高三主要玩各种 Linux 发行版,和大家一样,那时候编程水平接近与零,玩了各种软件后也觉得没啥,主要不知道除了装系统和各种奇奇怪怪的软件有啥用。后面开发手机游戏主要就是打各种 PC 飞行游戏,因为飞行游戏可以通过录屏获得游戏的精灵截图,再通过 PS 橡皮檫给手机游戏提供素材。但那段时间玩游戏主要就是为了找工作,所以没有什么游戏的体验感,更多是希望早日做出一款自己的游戏,找到工作,能独立的在社会上生活。

成都那一年,通过我自己的手机游戏获得一份还不错的工作(第一份工作 1200,第二份工作 1800),作为一个游戏开发者,肯定要打大量的游戏。那时候公司每周都要打一款游戏,开着外挂打,研究它的关卡,我现在都还记得,我开着最后一关的外挂玩孤胆英雄的场景,满屏幕都是顶配武器的闪光,从头炸到尾,除了异形、主角和外挂,啥都没看到,更不用说享受了。所以,很多朋友说以后梦想是游戏开发者的职业,而你内心其实只想学习技术,我不建议选择游戏开发者。把乐趣玩成了工作,就不好耍了。

但是成都那两年,我玩的游戏最多就是两个,幻想坦克和 CF,CF 主要就是玩 AK 和狙,要比较一下的话,我还是最喜欢 AK, 拿着枪直接奔着对方的大本营突突突,我不喜欢打策略和卡关卡 bug,我就喜欢直接冲过去突突突。当我的游戏开发同事都在玩星际、魔兽和红警的时候,我偏偏喜欢玩一款游戏,幻想坦克,一个联网的游戏,和世界各国的人选择大中小三种坦克,我最喜欢小坦克,跑的快,也是跑到对方面前突突突,我记得那时候有一个新加坡的小朋友和我玩,偶尔还可以用英语对一下话。但是我总玩不过他,最后我才知道他的 ping 大概在 5ms 左右,我的 ping 总是在 50ms~60ms,突突突的频率没有他高。

其实,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我在成都打游戏的心理。那时候我开发手机游戏的水平还可以,基本上一周出 Demo,一个月开发玩游戏第一版,第二个月做十几款手机的适配(主要是内存、按键和系统适配),我做的游戏,一般都是 3 个月左右上架百宝箱的。但是操作系统和底层技术也是菜的一批。那时候心比天高,就想有一天技术变成天下第一,每天都心高气傲,也在努力学习,但是后来才知道,操作系统和底层技术,不是一年两年能练成的,要花上 10 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练成神功。成都的时候年轻,心高气傲,看谁都不服,还非常愤青。因为知识基础不牢,看到一些牛逼开源代码看不懂,就很生自己的气,觉得自己成长太慢了,所以我年轻的时候和大家一样,也在不停的心里内耗,不停的内耗最后结局就是,能力跟不上梦想。这样的心情时间长了,就想下班打游戏,逃避对自己的失望。我记得有几个月,基本上就是上班开发游戏,下班疯狂打游戏,CF 可以一直打的那种。

老婆大人说我也不管用,实在好几次受不了,就严厉的说我。被批评地惭愧了,就装 Linux 系统,最早是 RedHat 6.0, 后面 Ubuntu 全球送光盘就用了 Ubuntu。那时候我的自制力太差了,过了批评的风口,又把 Windows 重新装回来打游戏,你们今天认为的大神,年轻的时候和你们一样,控制不住自己。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几次,游戏根本就戒不了。

我天性喜欢折腾和玩,戒掉游戏的根本就不是因为以后要成家立业,要努力,我和大家以前,对这些大道理天生反感。真正戒掉游戏的原因是我发现比游戏更好玩的东西 – Emacs,Emacs 最早就是一个丑丑的编辑器,没啥特别,我读了很多 RMS 的文章,觉得这个人太牛逼了,啥都自己造。当时我一定要学习 Emacs 的精髓,从 EmacsWiki 到处抄配置折腾,到最后花了三个月下班的时间耐心啃完 Elisp Manual 后,我突然有一天发现我以前看不懂的 Elisp 插件瞬间都可以看懂了,那种感觉就想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我从折腾插件到写插件,写 Emacs 插件的过程中,我体验到另外一种快乐:打游戏是那种我现在不管不顾,我就要现在爽的感觉,但是打玩游戏又因为赚钱少和现实的压力,有很大的负罪感,不可持续。但是写 Emacs 插件不一样啊,自己写代码做自己的插件,就像玩我的世界一样,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是自己定的,而不是在别人的规则中挑战自己。而且折腾的过程中会实践非常多的命令行工具用法,那段时间我的 Emacs、Linux 能力突飞猛进,代码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每天脑袋里都有很多新的想法,下班就迫不及待写新的代码去做实验和验证猜想。

成都的晚上是非常凉快的,不像武汉。我记得很多个夜晚,我打开窗户,夜晚的风吹到我的书桌,我一个人勾着背,眼神专注到呆滞,心里感受异常复杂,有大胆猜想的刺激,有水平不够的挑战,又有不断查资料的不放弃,每过 10 分钟,你对电脑的理解仿佛都会深入一点,用金庸的话说,仿佛电脑看着我骨骼清奇,愿意教我一招半式,不断的在跟我输送内力,让我的武功每天都有巨大的变化。那段时间我搞清楚了 Linux 的底层其实就是文件和通讯,结合各种工具来叠加魔法;搞清楚了 Elisp 的热替换本质是非常 Mini 的不变 C 内核 + 解释器 + 动态的 Elisp 脚本,像不像懒猫微服现在的三层架构?明白了输入法的注入机制和 IMContext 的原理;明白了 Linux 文件系统和驱动的机制。你知道吗?每天起来,底层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入的这种无限游戏要远远比打游戏要过瘾很多,它能给你带来非常有效的正向激励,而且你不用担心荒废时间,今天所有折腾的 Linux 知识将来都是你工作和人生的财富。

回到最开始推友的问题,我最后不是对游戏这么反感,而是我找到更好的游戏,Linux 和 Emacs,在折腾 Linux 的时候,我看了很多开源和自由软件的故事,阿桑奇、Kevin、RMS、Linus、卡马克、唐凤、Dons Stewart、SPJ……这些当时我要仰望的大神,他们的故事、做事的方式一直都在激励我更好的学习计算机,当我越学习深入的时候,越觉得自己啥都不懂,就像今天下班我还在和系统工程师讨论硬件休眠后 S3 阶段寄存器的问题,享受那种第一性原理下思考的逻辑之美,因为答案只有最根源的那一个,知道底层原理的爽快,那可能就是作为工程师基因最朴素的浪漫吧

网络调试的系列小故事,你会获得复杂系统调试的认知提升

2025-09-12 00:00:00

在讲故事之前,我先普及一下微服的系统和背景,请大家耐心看完,因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然后我们在这个有意义的基础之上,我们再通过微服开发过程中的真实故事来传授给你们超复杂软件工程正确的调试技巧。

很多人说懒猫微服就是 NAS,如果你只是从一个局部看,能用网盘相册,能跑应用服务来说,这个切面看确实很像。

但是当你真的拥有一台微服后,你探索里面的小细节,你就会从底层明白它的确不是 NAS。

微服从商业上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要解决复杂终端环境下的互联互通。

不管你是苹果手机,安卓手机,微软笔记本还是苹果笔记本,华为平板还是 iPad, 特斯拉还是比亚迪汽车。在我创建 deepin linux 做操作系统的那些年,明白一个道理,巨头为了建立品牌全家桶,从芯片,编译器,操作系统到硬件和 APP,他们建立了非常深的技术护城河,就是为了让用户用全家桶的硬件。

最著名的就是苹果生态,国内跟班就是小米和华为,我不是说全家桶生态不好哈,而是人做为 “好奇” 的物种,天生就喜欢探索不同品牌的硬件和产品。而巨头绑定大家的隐形护城河就是他们云服务,因为云服务器在巨头家里,所以你想让苹果 iCloud 支持小米和华为就很难,反之安卓云服务要支持苹果也很难。而这种巨头之间的操作系统和终端战争的硝烟是永无止境的。

所以,我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去做战略思考,不变的是什么?巨头之间的终端硝烟战争。需求是什么?好奇用户买不同终端设备后,希望有一个统一的云服务,不管在什么设备上都可以享受体验一致的云服务,而不是因为单一品牌绑定不能使用不同品牌的设备。

所以微服技术架构选择了工程量最大的一条路:3 层操作系统架构保证各种折腾不会挂,9 大终端小程序框架实现跨操作系统 API 底层调用,自带网络穿透的 Linux 服务器实现跨品牌终端的互联互通。

今天因为篇幅关系,我们只讲网络穿透开发过程中的那些小故事。

在讲小故事之前,大家记得我们 CTO 的一个调试原则:跟着数据流向来调试

故事 1,5G 或者公司的上传速度很快,反而家里局域网上传很慢。

这个标题就是反研发直觉的。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奇异的 bug 在公司流程转了一周没结果,APP,客户端,操作系统端都看日志很奇怪,现象稳定但是不知道原因。我当时带着 4-5 个工程师说,不要在公司猜了,要不这个锅会在公司甩几圈都掉不下来。今天都去我家办公。

我们首先要做广泛的测试,排除家的干扰,我在家开 5G 很快,局域网不行,排除后端代码瓶颈,要不是不会因为切换网络就稳定快和稳定的慢。

排查完后端,我们打开 chrome 调试工具,看每个网络请求,5G 和 WiFi 环境下,前端没有阻塞和报错,排除前端。

前后端都排查了,我们估计是网络链路出现了问题,然后我们带了一个公司 WiFi 路由器嫁接到我家光猫上,测试公司的 WiFi 路由器 ipref 跑数据上传速度正常,我手机连我家路由器上传速度掉了 1/10,测试很多次都稳定复现。但是原因是什么?公司路由器到底和我家路由器之间有啥本质的不同?当你遇到一个玄学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死磕原来的代码逻辑,因为那样没用,视野小的地方你是天才也没用,原因一定在思维框架外。

这时候我这条鲶鱼就放开思路了,既然我家 WiFi 上传稳定慢,还缺少一个维度,空间。我就在我家不同的地方频繁的飞行模式到 WiFi,测试家里不同的上传网速,我在家外面走廊和入口卧室上传很快,但是在客厅和主卧很慢,是不是网络波动和测试偏差?我那时候就像孙悟空一样来回在家里转,反复测试了很多遍,都符合这个规律,奇了怪了?家里不同位置还有 10 倍速度差别。做了硬件后,我自己有个原则,凡是在软件上随机不可解的玄学问题都和硬件有关系。

我就坐在那里思考,家外走廊好,公司路由器正常,5G 正常,网速速度有明显的空间特征。想了很久,我猜测是家里不同空间链接了不同 AP,我在走廊连接的是主路由,我在客厅和卧室连接的是子 AP,基于这个猜想我们用网络信道工具去调试,不同的路由器发出的信道是唯一的。果然,上传网速和信道差异吻合了,找到 100% 的逻辑匹配现象就成功一半,我们接着网络搜索看了很多文章,最后我们找到合理的解释。

现在家里多 AP 的设备,特别是子 AP 不像主路由那样是全双工的,子 AP 功率小,它是为了下载速度优化的,当你手机链接了子 AP,同时让它做下载和上传的事情,它就会因为功率不足而降低传输速度。

破案后,解决方式很简单,在微服的 WiFi 设置界面加一个测速功能,在不同 WiFi 信道测试实际的下载速度,让客户端选择功率最大,速度最快的信道,而不是传统无线设备会选择 ping 最低的,通过绑定 WiFi 传输信道来实现终端和微服的高速传输。

从误会三星手机到网络打洞

2025-09-12 00:00:00

前年测试微服网络的时候,有段时间全武汉开车到处跑测试网络穿透,那段时间基本上是全员测试。

女同事上班就去山姆,商场,母婴店来模拟女性用户经常去的地方。男同事就去机场,高铁站,地铁站,医院 CT 检查室旁测试(妈呀,这样一看中年男人真是纯牛马呀)。

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穿透效果很牛逼,到处都可以用。

直到有一天我换了三星的顶配手机,说句实话,三星的手机除了屏幕宽一点,单手玩手机困难(我的手小),还挺好用的。直到第三天用一用的,网速掉到 2kb/s,那时候别说云服务了,微信发个照片都困难。

为了测试三星的售后服务体系,我就开始线上线下找他们客服,你也知道电话上就听着不专业。我专门跑到线下售后中心,气个半死,三星国内的售后都是外包的,要态度没态度,要担当没担当,当天把我惹冒火了,就把三星的手机退了。

退了以后又换回 vivo,发现也降速了,而且开始的时候满速,过了 5 分钟就开始直线下降,直至 2kb/s。看来错怪三星的手机了。

硬件产品跟电磁波的都是玄学,我就拿着 vivo 手机找研发同学,研发同学说基站的问题,那我肯定不相信啊。当然打脸也要讲证据,我就开车几十公里到处测试不同基站,效果都一样。而且换了一个手机也复现了,换了三大运营商的卡也复现了,肯定不是手机和电话卡的问题。

排除硬件和网络的问题,我又去找研发同学。无解。这个世界上当你把其他的锅都掀开看没问题的时候,可以看看自己的锅盖盖好没?我又拿着一堆手机和一堆卡开车到处转,这次测试是,6 个手机装了三个运营商卡和懒猫微服客户端,6 个手机装了三个运营商卡但不装懒猫微服客户端。做实验要科学呀,我有时候调试硬件系统网络问题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个医生,在做药理对比实验。

最后又测了一圈,发现不装懒猫微服的客户端都是好的,这下好了,铁证如山(三星表示我很冤枉),研发同学硬着去看代码。

经过一周排查,发现打洞不能单一的用 UDP 打洞,UDP 打洞虽然快,但是容易受运营商 QOS,我们现象也符合场景,链接数太多导致被运营商降速了。

最后,我们结合 TCP 打洞,UDP 打洞和加密中继三种方式混合打洞,不同运营商策略跑对应的代码,最后终于做到内网穿透又快又准,还不会被运营商限制。

从这故事告诉我们,大多数问题技术上都是可以解决的,关键是技术测试的方法和逻辑要严密,能稳定复现就成功一半了。

老板们,来一台懒猫微服吧,在中国地狱网络环境中,穿透能力最强的产品,穿透后家中英伟达 5090 设备轻松暴露到手机里,再加上虚拟内网和 MFA 二次认证,黑客都无法攻击,超级超级安全。

无我利他的解读

2025-09-12 00:00:00

“无我利他” 这是古语,你不能按照现代语去理解,要不就会理解成,自己不要钱,钱都给别人的意思

无我的意思是:凡是起心动念,都要保持善意,不要整别人,不要投机,不要利用小心思欺负别人傻。简而言之,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注意是 “克制” 自己的欲望,不是没欲望,也不是自己躺着啥都不干,不要钱。只有时时刻刻克制自己的欲望,心怀善良,团队才能愿意跟着你干。

利他是意思是: 企业先给别人带去价值,自己才能赚到钱,做人做事讲诚信。只有你帮别人赚到钱,或者帮别人省钱,别人才愿意给你钱。利他不是道德修养要求,而是商业基石,只有利他,别人才会利你。

建议喜马拉雅听一下罗大伦老师讲道德经吧,要不用现代语理解古话会进入邪修歪路,就和现代语无法理解 “知行合一”,古代语的意思是 “良知和行动一致,起心动念要善良,要实践善良”, 而不是 “知道或知识和行动一致” 的意思。

创业有担当

2025-09-12 00:00:00

创业初期,我的角色虽然是商务,但是项目人力紧张的时候,也要亲自写代码。

我记得一个非常复杂的 web 项目,我前期没重视,让一个研发同学负责,研发同学折腾半年用 wordpress 给对方搭建,但是甲方有非常多的定制要求,所以最后对交付产品非常不满意。

我春节前和公司副总一起去甲方现场挨批,被骂的狗血淋头,骂完了,甲方说让我表态,我说做错了的事情,就是我们错了,没有借口。

甲方进一步逼问怎么办,我说马上春节了,你们好好过春节,春节上班后没法用,退全款再加罚款。

甲方本来想为难我,没想到我说春节后第一周交付,根本不可能呀。你们半年都没搞好的事情,两周会搞好?但是都这样表态了,甲方也找个台阶给我下。

我回到武汉和研发同学梳理了一下需求 370 个任务,半个月,每天 20 多个任务,春节加班搞。

每天我们就花半个小时对接用户需求和当天完成任务,那时候我身兼设计师和前端,简单来说就是不做设计图,脑袋想象设计图,一次编码出产品质量的 CSS 和功能。

那段时间压力特别大,每天早上 8 点编码到晚上 12 点,写完代码洗漱就睡,啥都不干。老婆小朋友在北海玩,每天给我发赶海和螃蟹的照片,我就那样写呀写呀,眼看最后期限到,任务都快差不多了。最后 5 天基本上一起床脖子就疼,坚持写,疼也要写,拼了!

终于终于,最后一天写完就收工,傻逼的经历要来了。

最后一个功能是甲方要一个三列拖拽控件管理前端内容的顺序,找了下开源控件没有一个好使的,自己徒手搓,从晚上 12 点搓到 1 点,写了个 demo 做测试,各种测试不过,到 3 点眼睛已经困的不行了,各种测试不过,天亮就要交付了。还有几个小时,干脆重写吧,不调试了。

因为写了一遍,第二遍重写也很快,1 个小时写完控件和 demo,一测试,过了,oh yeah。

既然是全能研发,肯定不会这样放弃为什么第一版不工作的原因,我打开 emacs,用 ediff 检查了两个版本的代码到底有啥区别,看完我狂吐一口老血啊………

差别只有一个,关键状态的初始值差别,第一版是 false,第二版是 true,其实第一版控件逻辑是对的,就是太瞌睡了,初始化的时候脑袋抽了。

我 20 多年经验,凡是软件牛逼 bug 要么是知识屏障问题,要不就是越牛逼的 bug 原因越傻逼。

结局呢?春节后第一天上班,全新系统交付給甲方,甲方都震惊了,里里外外全部原创搞定,没有 bug。甲方最后说,这才是我们以前了解的操作系统团队,牛逼!

一条 FPC 排线的故事,让你知道软件和硬件的差别

2025-09-12 00:00:00

微服是 2024 年 8 月份公开销售的,其实 2023 年 10 月份就可以卖了,但是当时卖之前晴天霹雳,硬件制造给我们软件团队好好的上了一课。

这个故事要从 2023 年那个寒冷的冬天说起,微服的设计非常复杂,底层操作系统是我们基于 Linux 百分之百自研的,有三层架构,底层操作系统非常精简只管硬件,网络和升级,因为功能小巧,所以代码稳定,底层操作系统的原则是任何业务代码都不能加到这里来,这样的设计保证不管将来业务层出了任何问题,都可以保证系统可升级,即使升级失败可以立马回滚到旧的操作系统版本,这也是微服这么多用户从来没有过升级变砖的信心。

中间层操作系统主要是根据用户需求改功能,保证应用数据隔离和网络监控,避免恶意程序作恶偷用户数据。

上层 LPK 是一个带完整镜像的软件包格式,很像 windows 的绿色软件,下载下来就可以跑,不会像 dockerfile 那样,上游镜像挂了就没法安装。

这套三层架构的操作系统,一层保稳定,一层跟需求,一层扩生态,我们从零开始,整整三年,就在家打造操作系统,没有做过任何宣传和卖货。到 2023 年的时候,我们有信心这套操作系统足够稳定了,内部测试也做了好几个月,团队决定 2023 年 10 月份对外销售。

2023 年 9 月份,所有事情都在紧密筹备的时候,那个月武汉的冬天来的特别早,很多同事早早的都裹上了棉袄。一天早上测试同学说有个机器掉盘了,我当时没在意,我说多测测。我认为只是硬件没装好。隔了几天又有同事说掉盘,但是不能稳定重现。我的心里有点波动,不会是硬件又闹幺蛾子了吧?关键问题还不能必现,这可如何是好呀?

直到有一个售后同事说他们家一天掉盘好几次,我就和系统工程师来车去售后同事家现场调试。我们首先采用了很多排除法,排除操作系统,软件的影响,一直没找到原因,但是这次好的是重现频率很高。软件排查了,我们就开始盯着硬件搞,我们拆了外壳,发现有时候稳定掉盘,有时候不掉。我当时想,信了邪,这难道和我手握的方式有关?不,做硬件肯定不能相信玄学。

各种折腾,一点头绪都没有,太诡异了,随机重现。无奈,中午在同事家吃了点外卖,下午死磕,我一定要把这个原因找出来。下午,又在各种折腾,我发现机器放桌子左边掉盘概率大,放右边掉盘概率小。咦,掉盘还要看风水?难道这个桌子有蹊跷?我看了看,也没有啥不一样的啊,都是木头做的。就在我快放弃时,我蹲下来看了看桌子下面,我仔细检查了一圈,我突然发现桌子左边有一台小米的无线路由器,难道是它?我赶忙把路由器拿开,果然左右两边都不掉盘了,我再把路由器贴着微服,100% 掉盘,破案了。

回到公司,我跟同事说,原因应该是路由器 5G 的频率和 SATA 6G 频率接近,产生了电磁干扰导致掉盘。测试同学买了一个超大功率的小米路由器,果然 1000% 掉盘,只要路由器挨着微服 45cm 的位置掉盘率是 100%,100cm 距离是 30%。(所以你现在来公司参观,会发现公司有很多大功率路由器,那些不是上网设备,那是微服硬件的 EMP 测试)

知道了干扰源,接下来就要断定是哪里的问题,因为有可能是主板问题,也有可能是 SATA 排线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硬盘的问题。这时候就要回归物理第一性原理,小心的做物理实验。

我们最开始锡纸包裹微服,没用,因为包裹不紧密,只要有一点缝隙都会把电磁波漏进去。最后我们找的两个牛逼的设备,茶盒和饼干盒,经常喝茶的人都知道,茶盒是全身铁皮,完美的法拉第笼。我们先把整个主板丢进饼干盒里盖上盖子,排线和硬盘在外面测试,掉盘。我们把硬盘和排线丢进茶盒盖上盖子,不掉盘。我们整个机器丢进盒子里,不掉盘。我们换了不同硬盘,测试结果和盘没关系。

物理实验做完了,和硬盘没关,和主板关系不大,应该就是 FPC 排线或者 SATA 转接座子的原因。创业的难题又来了,临门一脚不能卖,这样的机器卖了杂招牌。怎么办呢?团队成员心里有点焦虑,毕竟花了这么长时间跌倒在这里。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直接去了深圳,临走时,我跟团队说,解决不了掉盘问题,我不回武汉。

我去了深圳,让 PCB 扳厂做了一个 SATA 大板,不用排线,花了 20 天时间,证明这个是更差方案,因为要杜绝电磁波干扰,集成电路要越小越好,越大天线效应越强,干扰源越多。

哎,出师不利,但是信心还是要有的,创业如果一帆风顺,还有啥意思?

那段时间我在深圳酒店做实验,拿着卡尺量 SATA 转接板尺寸,用导电布包裹,当我把 SATA 转接板包成图三那种木乃伊模样的时候就稳定不掉盘了,太激动了,这是好消息呀。

知道怎么不掉盘,我就又开始我另外一个技能了,在深圳,惠州,东莞和苏州几个地方来回开车跑。当时为了赶时间,我付了高价让 5 个供应商同时做不同技术路线的方案。

那段时间,我记得我每天 6 点起床洗漱,7 点开车出发,一直开车到凌晨,甚至为了快那么一个小时,我都没让快递送货,我直接开车在深圳&惠州之间来回跑,深圳到惠州 120 公里,我记得有一天来回折腾跑了 4 趟,折腾最后一趟的时候电车没电了,充了电都半夜 11 点了,在惠州街边找了一个小超市,那一晚的路边我记得特别清楚,买了一瓶茉莉花茶,两个卤蛋,一包好丽友派,那就是我拿天唯一的一顿。

我记得坐在车上,我脑袋里没有想到困难,想到不公平,我只想到,我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攻克了,一定可以。

因为有 100% 掉盘和 100% 不掉盘的实验样品,接下来就好弄了。我们在排线的屏蔽涂层,镀金座子(成本是塑料座子 10-15 倍),隐脚设计,最小面积 PCB,内部避免天线效应…..等等10多到工序,每一个都投入 10 倍的成本。

前前后后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在 2023 年春节搞定了排线,我们从零开模,原创设计,制作了世界上最小的 FPC 排线,转接板最薄处只有 3 毫米,这也是懒猫微服如此小巧的秘诀。

通过不屑努力,最后懒猫微服的直径只有 115mm,比世界上最小的苹果 Mac Mini(直径 120mm)还小 5mm。

所以,有时候创业最大的魅力就是不要抱怨环境,要有必胜的决心,加上死缠烂打的努力,啥困难都一定可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