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HuangYang | 黄杨

不完美主义者,信奉 Stoic 哲学,努力成为极简主义生活方式践行者。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HuangYang | 黄杨的 RSS 预览

关注精力管理,而不是时间管理

2024-11-20 22:31:10

五年前我选择了自由职业者这条道路,我的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后来我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随后步入而立之年,去年孩子出生,我发现自己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

我抓住每一点空闲时间去工作,我毫不费力的戒掉了刷短视频,没有时间看喜欢的剧和电影,每天的时间都挤得满满当当的,我开始有时间焦虑。

我发现,我每天除了睡觉吃饭、陪家人、阅读、跑步以及各种杂事,留给工作的时间就只剩这么多,不管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增加了。

我还发现,虽然每天在各种事情上花出的时间都差不多,但有时候我会感觉精力充沛,有时候感觉身体被掏空。

我意识到,我应该更关注精力管理,而不是时间管理。

先做重要的事项

花一点时间弄清楚每天工作的时间是被哪些事项消耗掉的,然后按照重要性排序。每天优先做最重要的那部分任务,不重要的可以先放一放或者不做也没什么。

  • 构思和确认选题 ⭐️⭐️⭐️⭐️⭐️
  • 写作和修改 ⭐️⭐️⭐️⭐️⭐️
  • 拍摄和剪辑 ⭐️⭐️⭐️⭐️
  • 发布文章或视频 ⭐️⭐️⭐️⭐️
  • 回复文章、视频下的评论 ⭐️⭐️
  • 读者群聊 ⭐️
  • 刷社交媒体获取信息 ⭐️⭐️
  • 整理邮件 ⭐️
  • 网上冲浪 ⭐️

给项目安排设定 deadline

「工作会膨胀到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帕金森法则(Parkinson's Law)

如果不给项目(一篇文章或一个视频)设定 deadline,就很容易花费多得多的时间来完成。原因包括低效任务占用过多时间,以及可怕的完美主义。

比如我打算最近研究某个选题并制作发布一个视频,往往要花费一周或更多时间这个视频才会上线。如果只给自己限定两天时间,就会排除很多干扰,忽视细枝末节,在更短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完成它。

「帕金森法则」表面上看似是一种时间管理理念(压缩工作时长),实际是精力的管理,即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 20% 的事情上,而不是被 80% 的无关紧要的事情所分神。

提高工作专注度,减少干扰因素

如果你不能集中精力,不能专注于某事,你就永远也不会有时间。
——《每周工作4小时》 (蒂莫西·费里斯)

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说,专注力可谓是最稀缺和宝贵的资源。
——《打造第二大脑》 P164

手机和电脑里的干扰和诱惑实在是太多了,创建一个干扰更少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比如在「工作模式」下关闭微信、邮箱的通知提醒(Mac 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点),把手机放在视线之外,甚至写作时也可以让 Mac 断网。还可以尝试利用番茄时钟来创建专注工作的时间段。

如果是居家工作,要提前跟家人沟通好,在工作的时间除非有要紧的事(这种情况非常少),否则不要打扰我。

每天做一些能恢复精力的事

精力就像是身体里的一块电池,一天之内,精力可以被消耗,也可以被补充。有很多事情可以恢复我们的精力,也既「充电」。

最重要的就是睡眠,有规律的充足的睡眠能保证身体里的「电池」被充满。如果前一晚睡不好,第二天精力电池本就不够,能用来做重要的任务的精力就不多了。

运动以及健康的饮食也很重要。

关于运动的几个建议:

1,不要久坐。很多人会低估久坐对健康的危害,Apple Watch 有站立提醒,也可以利用软件设置定时提醒,比如每半个小时站起来活动 2 分钟(可以顺便做 20 个俯卧撑或者深蹲,不难吧)。
2,午餐和晚餐后散步 10 分钟。
3,每周至少4次,每次至少30分钟快走或慢跑(二区训练)。

能长期做到这三点,身体素质就不会太差,每一项做起来都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

关于健康饮食,我也有两个比较好操作的建议:

1,每天一颗(水煮或蒸)鸡蛋+一杯纯牛奶,对纯牛奶不耐受的人群可以考虑酸奶(最好是不添加任何糖或只含4%以下蔗糖的);

2,少吃过度加工的食物(UPFs),超市里99%的包装零食都属于此种,即便是喝 100% 纯鲜榨果汁,它对人体的好处也比不上直接吃水果本身,因为喝果汁的升糖指数(GI)通常比直接吃水果更高,并且果汁里会丢失很多对身体有益的膳食纤维。

我现在的饮料清单(除了纯水以外)只有纯牛奶、黑咖啡和茶。

那关于精力管理的增加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
来自于人际关系
尤其是亲密关系
好的亲密关系会对你的精力是一种滋养
也是一种充电

最后一点,要认清现实,时间确实不够,降低目标预期,不完美主义。

垂直领域和广泛兴趣可以兼得吗?

2024-11-16 21:31:00

最近两次跟朋友 @直树桑 的聊天从能让我心中的一些困扰得到些许明朗。

今天聊到图文内容创作转型的话题。发现他跟我目前有几乎同样的纠结:一方面我们都有一个还算领域深耕的号:他的「拾书小记」和我的「Mac派」(现已改名「黄杨ME」),另一方面我们俩都想探索更多新的领域。那之前的号要如何对待?直接改名变成进入新领域,还是另开一个号并在新号创作探索领域的内容?

同时创作图文、视频和偶尔的音频对于我来说,还是有点够呛。
作为一个一人团队,我需要同时做很多事,而我对新鲜事物又充满着好奇,有兴趣的都想尝试一下,所以很多时候有点脑子不够用的意思。
尽管如此,认真思考后我发现,公众号一直是我没办法彻底放下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多年前有人重金和我买号我也没有理会……

以上摘自公众号「拾书小记」的一片文章「我和 Mac 的故事」

然后我想到今年关注的一位公众号作者 @也大,我最近喜欢看他写的文章。

虽然他的公众号名字叫「也谈钱」,定位是「理财、财务自由」方面,但他写的文章并不枯燥难嚼。很多文章都从他自身的生活展开,很有意思,比如聊健康,聊在德国的生活琐碎,让人想点进去、看下去。

他的文笔也通畅好读,很少用专业名词,但是能感受到他对财富积累,对理财的认知是很有自己的见地的。

同时也大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和平台,日积月累,不贪心。

也大或者说「也谈钱」给了我一些启示,垂直领域和广泛兴趣或许也可以融合统一,重要的是要想清楚自己给读者提供了什么最核心的价值

_20241028_

Kindle 的字体加粗是「假」粗体

2024-11-16 21:30:56

我经常在 Kindle Oasis 3 上看电子书,它支持使用自己安装的字体来显示文本。我在上面安装了「汉仪玄宋」、「思源宋体」、「霞鹜文楷」三款中文字体,这几款字体都很漂亮,并且都支持多种字重。

Kindle 的字体显示选项里除了可以选择字体,还可以选择字体显示的粗细。我很好奇这个加粗是会使用安装字体文件本身的字重来渲染,还是简单粗暴的描粗。

下面用「汉仪玄宋」这款字体做验证。

Kindle 里只安装「汉仪玄宋」45S,不设置系统粗体,会按照 45S 来渲染。设置粗体时,字体明显变粗,显然这种「粗」是 Kindle 系统强制描粗的优化结果。

那安装了完整字体集(包含了所有字重的字体文件)的情况呢?结果是粗体依然是软件强制描边加粗,并没有使用安装字体文件的粗体。

左边是Kindle加粗显示的文字效果,右边是电脑软件使用的真粗体
左边是Kindle加粗显示的文字效果,右边是电脑软件使用的真粗体

所以安装完整字体集似乎意义不大。

但 Kindle 内 fonts 字体安装目录里的官方 Readme 文件中确实提到推荐安装整个字体集。这确实挺令人困惑。

此外,字体通常以字体集的形式可用,且每种字体可能包含数个不同的文件,分别为不同的字体样式。例如,常规、斜体、粗体,粗斜体等每种样式各为一个文件。我们建议您安装字体集所含的全部文件以获得最佳阅读体验。受支持的字体文件应具有以下扩展名之一:.ttf、.otf 或 .ttc 。

我不打算再深究下去了。最佳实践就是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字重的一个字体文件来安装就好了,不用安装完整字体集,以及不要用 Kindle 设置加粗。

所以我安装的中文字体文件就三个:「汉仪玄宋」45S、「思源宋体」Regular、「霞鹜文楷」Regular。


墨水屏显示器:要护眼还是要效率?

2024-11-16 21:30:55

前阵子我淘了一台二手的墨水屏显示器(注意是显示器,不是阅读器),出发点是用墨水屏作为副屏在文字读写这种场景下使用,进而减少眼睛暴露在 LED 屏蓝光下的时间,达到「护眼」的目的。

用了一个多月后,我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它,虽然墨水屏更护眼,但代价是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屏幕使用的效率。

这台墨显只有 13.3 英寸,PPi 也有 200,在文字阅读和写作场景下,显示效果尚可。

但墨水屏的显示效果受两个维度的影响——残影和流畅性,并且两者是难以调和的,想要更少残影,就得牺牲流畅性,想要更流畅,就得接受更多的残影。

流畅性会影响使用效率,为了让显示效果看起来更好,就要进一步降低刷新率,使用起来也就更不流畅。

另一个影响效率的是大上这款墨水屏(Paperlike HD 系列)无法保存设置,这点非常致命,一旦我给墨显断电,或者把 Mac 关机,显示器的显示模式调节就会全部丢失,我要经常打开配套软件重新调整,并且它这个软件稳定性极差,这些问题也十分影响使用效率和感受。

最后也是最值得斟酌的一点:两块屏幕真的比一块屏幕更高效吗?现在的我对此持怀疑态度。或许一台墨水屏的 Mac 笔记本或者配有键盘的 iPad,在文字读写场景下会更有效率并且护眼。

所以我最终在「护眼」和「保证效率」之间,选择了后者。

前几天我看到过一篇文章(还是帖子?)在聊使用电池下的 MacBook Air(M2芯片)要不要开低电量模式来省电?有个人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不开低电量,而是让 Mac 在高负荷任务时也能满血干活,这样它活干得更快,就可以更快结束任务,整个 Mac 的使用时间就变少了,这反倒比低电量下慢腾腾干活更省电。

在效率和护眼的抉择中,墨显又何尝不是如此。

2024 这半年看的书

2024-11-16 21:30:54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因此显得格外漫长,然而空调还没关几天,突然间出门要穿稍厚的外套了。

即便从农历算,今年也已过半。我自认为在这半年得益于读了一些好书,在「提升认知」方面有了一些小成长。

作为内容作者,创作瓶颈年年有,焦虑也早已是常态,我也学会了和焦虑共处,能把它消化为一种适当的紧迫感和自我提升的驱动力。

年初开始探索一些创作方向上的调整以及效率提升方法,受 Flomo App 的启发(感谢少楠),让我对「笔记」有了完全不同以往的理解。先后读了《笔记的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卡片笔记写作法》(还没读完)以及《打造第二大脑》。

《打造第二大脑》在实践层面对我的帮助很大,目前正结合自身情况实践中。《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到的「主动阅读」和「主题阅读」让我对读书方法有了新的理解,我也开始调整读书的习惯。

这几本都是好书,而且读的书越多,从书之间能发现的「普遍原则」就越多。

最近半年大量的内容摄入(包括书、网络长文、视频以及播客)也让我对「健康」和「财富」这两大人生课题有了些新的理解。

健康是我人生重要性排序的第一位,没有健康的身心,妄谈人际关系、财富,时间管理(虽然它们都很重要)。

《超越百岁》这本书核心理念之一便是不应仅关注人类寿命的延长,更应关注健康寿命的延长。我想要健康的活到 80 岁,90 岁甚至 100 岁,这本书给了我一些理论层面的实现方法,以及更重要的——信心。

我想让二区有氧训练(主要是慢跑)成为跟随我一生的习惯,目前已经持续(我不喜欢「坚持」这个词)了一个月,「有氧势能水平」比一个月前有明显提高,也明显感觉越跑越轻松,白天也比慢跑前更有精神。同时睡眠也非常重要,最近打算重读《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后续会把 HIIT 以及力量训练也加进来,我的原则是不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和难度,比如力量训练一周一次就好,HIIT 可以把冲刺跑结合进日常慢跑训练中,重要的是能长期坚持而非方法的完美,长期主义是最难的,但也一定是长期获益最大的方式。

人们常说「坚持」很难,但养成习惯后就不难了,这话没错,但「养成习惯」本身是很难的。《微习惯》这本书提倡的「微习惯」策略是应对「难坚持」这件事的一种好办法,本书作者的另一本书《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也强烈推荐给你。

关于财富,我觉得对于像我这种普通人来说,树立对待和财富金钱正确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今年有幸读到《金钱心理学》这本书,表面上它在说金钱(或者说积累财富),实际上在说如何获得幸福——坚持长期主义、追求时间的自由、接受自身和一切事物的随机性、储蓄、保持知足和谦逊、对自己诚实。对我来说这又是一本会反复读的书。

我近期阅读的书目

关于健康:
《超越百岁》:在读,医学 2.0 和健康寿命的概理念挺颠覆的。

《你是你吃出来的》:已读系列 1,打算把 2 买回来后再结合笔记一起读一遍。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已读:我不是夜猫子型人,睡眠对我的身心状态影响太明显,打算结合笔记重读。

关于亲密关系:

《看见孩子》:在读,我的年度好书,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任何一种亲密关系(与伴侣、与父母、与好友),我也从这本书发现了自身的不少问题。

《双向养育》:已读,好的亲子关系应当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自己当了父亲之后对此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何以为父:影响彼此一生的父子关系》:在读,重点放在探讨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可以跟《双向养育》结合着读。

关于财富:

《金钱心理学》:已读,我的年度好书。

《芒格之道》:已浅读,了解当代最顶尖人类的人生智慧。

《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已读,放一本实体书在电脑旁时常拿起来翻一翻。

《Anything You Want》:已读,在英文内容方面 Derek Sivers(本书作者)对我有一些影响。

关于学习方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已读,改变了我对读书的态度和阅读的方式。

《笔记的方法》:已读,Flomo 笔记理念指导书。

《卡片笔记写作法》:在读,非常好的笔记认知书,理论性偏多。

《打造第二大脑》:已读,很受用,正在配合苹果「备忘录」实践中。

《费曼经典》:朋友@宇宙怪兽多次推荐,最近准备读,想深入了解一下「费曼学习法」。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了几章,值得继续看。

《微习惯》:已读,最适合懒人的习惯养成。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在读,努力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刻意练习》:在读,精进靠的不是重复的努力,靠的是正确的重复的努力。对我提升写作水平和未来想重新学一下弹琴很有帮助。

关于幸福与哲学:

《被讨厌的勇气》最近在第三遍重读,每一遍都有新收获。

《哲学的指引》:在读,努力成为斯多葛哲学践行者。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 :同上。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准备读,对副标题感兴趣。

《保罗·格雷厄姆博客合集》:已读,其实就是保罗·格雷厄姆的博客文章合集双语翻译版电子书,跳着读完,有一些文章蛮有启发。

《理性多元思考法》:已读,当今网络时代太多人需要了解一下理性多元思考法了(包括我)。

《沉思录》:看不懂(看的何怀宏译版实体书)。

《How To Live》:已读,Derek Siverse 的另一本书。

虚构类和其他:

《百年孤独》:已读,写得太好了!看的范晔译版,以后想再看一遍黄锦炎译版。

《变形记》:没看完,写得太好了,但是看得我有一点点心理不适,留着以后再看。

《5000天后的世界》:已读,喜欢从第五章开始以及之后的部分。

《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没看完,但很好看。

《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已读,最厉害的是这竟然是一本非虚构! 感谢作者清水洁。

《长乐路》:买了实体书,一个时代的片段的缩影。

《最后的耍猴人》:买了实体书,一个时代的一群人的缩影。

《图像,从文艺复兴到社交媒体》:再读,买了实体书,时间充足的话我会一口气看完。

感谢以上这些书的作者们,以及 Flomo 的 @少楠,「纵横四海」播客的@ 携隐Melody,@苹果软件独立开发设计师、爱书狂魔 @宇宙怪兽,还有我老婆 @李橙子——她经常给我推荐一些书,并和我讨论书中的一些观点。

_20241007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