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whyes | 朱小东修改

一个关注肿瘤,主要是肝癌研究进展的博客。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whyes | 朱小东的 RSS 预览

ABC-HCC研究:系统治疗取代TACE,成为中期肝癌的标准治疗? #ESMO25

2025-10-20 23:39:25

一直以来,中期肝癌(BCLC B 期)被认为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从 2-3 枚肿瘤,其中一枚直径超过 3cm,到弥漫性肝癌,只要不伴有肉眼癌栓或远处转移,都属于中期肝癌。虽然在西方的指南中,中期肝癌的标准治疗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但最近出现了一些改变。BCLC 2022 年的指南更新开始对中期肝癌做了进一步的分层,根据肿瘤的负荷从小到大,首选接受肝移植、TACE 和系统治疗。但这些分层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我国的肝癌分期,则将中期肝癌分成了 CNLC IIa 期(2-3 枚肿瘤,其中一枚直径超过 3cm)和 IIb 期(肿瘤数目≥4),分别首选手术切除和 TACE 治疗。也有不少评分系统根据肿瘤负荷(肿瘤数目与最大肿瘤的直径之和)将中期肝癌做了分层,包括 up-to-7 标准和我国学者提出的 6-and-12 标准,等等。

近年来,系统治疗的疗效越来越好,那是否可以挑战 TACE 成为中期肝癌的标准治疗呢?这项叫做 ABC-HCC 的国际多中心研究,主要在欧洲、澳洲和日本的开展,将不适合手术切除但适合 TACE 的中期肝癌和合并远端门静脉分支癌栓(Vp1-2)的部分晚期肝癌按照 1:1 的比例,随机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 方案)系统治疗TACE 治疗(包括传统的碘油 TACE 和药物洗脱微球 TACE)。

截屏2025-10-20 22.51.13.png

研究选择的终点比较新颖,叫做“至治疗方案失败时间(time to failure of treatment strategy,TTFS)”。对于系统治疗组,影像学进展为治疗失败;对于 TACE 组,影像学进展或疾病稳定也是治疗失败。此外,符合其他条件也被认为治疗失败,包括:失去临床获益(关键部位的肿瘤进展、疾病进展导致新发的症状或体征,或 ECOG 体能评分下降、研究者判断失去临床获益)、不可耐受的毒性、肝功能恶化、其他原因导致的治疗不再适用。

截屏2025-10-20 22.51.22.png

研究计划入组 320 例受试者,目前入组还没有完成,这次公布的结果是第一次期中分析的结果,是在发生了 85 个 TTFS 事件时进行的。因为研究样本量偏小,两组的多项基线特征不太均衡,但两组的病情也各有轻重。

截屏2025-10-20 22.51.40.png

此次期中分析时,T+A 组显示出了更多的 TTFS 获益(14.6 vs 9.5 月,HR=0.545,95%CI 0.359-0.826,P=0.0043)。T+A 组的治疗失败原因主要是疾病进展(37.9%)和不可耐受的毒性(8.0%);TACE 组则为疾病进展(56.8%)和疾病稳定(6.2%)。

截屏2025-10-20 22.51.49.png

两种治疗的使用强度也明显不同,T+A 中位使用了 12 个周期,TACE 的中位治疗次数是 2 次。可惜的是,研究者没有透露 OS 这一关键次要终点的目前表现如何。

那根据这个初步结果,系统治疗能够替代 TACE 作为中期肝癌的标准治疗吗?目前还难下结论。 TTFS 这个终点选择存在较大问题,对 TACE 治疗组可能不太公平。例如 TACE 组的肿瘤稳定也被判断成治疗失败,而介入治疗界普遍认为出现了无法 TACE 治疗的病灶才认为是治疗失败(即 RECICL 标准的 unTACEable progression),更不用提疾病稳定了。另外,对于 T+A 组的患者,在治疗失败之后很难找到广泛认可的后线治疗,进展后生存时间可能较短;而 TACE 组在治疗失败后,除非出现肝功能恶化,无法耐受系统治疗的情况,还有多项系统治疗可以选择。因此,T+A 组的 TTFS 获益,可能不能转化成 OS 获益。

此外,该研究目前没有公布亚组分析的结果,也不确定哪种肿瘤负荷的患者更适合系统治疗或 TACE 治疗。我相信,系统治疗可能会 部分 取代 TACE,成为某些特征的中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例如弥漫性、浸润性肝癌),但肯定不是全部。

TRIPLET-HCC:小剂量伊匹木单抗未能给晚期肝癌一线靶免治疗增效 #ESMO25

2025-10-20 23:35:31

目前晚期肝细胞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都是二联治疗,要么是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PD-(L)1 抗体),要么是双免疫治疗(PD-(L)1 抗体 + CTLA-4 抗体)。这两种联合治疗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20-36%,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16-24 月。把两者做一个组合,形成 “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PD-(L)1 抗体 + CTLA-4 抗体”的三联治疗,似乎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疗效。

这项在法国开展的 TRIPLET-HCC 研究是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估的是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 方案)基础上增加 CTLA-4 抗体伊匹木单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入组的未经系统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按照 1:1 的比例随机接受三联治疗(伊匹木单抗 1mg/kg(共使用 4 个周期)联合T+A 方案三联治疗 或者T+A 方案二联治疗

该研究是一项 2-3 期研究。在 2 期研究部分设计了一个无效性终点。只有三联治疗组的 ORR≥35%(RECIST v1.1 标准),才进入 3 期研究部分。但在研究入组了共 226 例受试者时,因为三联治疗组的 ORR 没有达到这个界值,研究提前终止。

截屏2025-10-19 23.20.38.png

伊匹木单抗+T+A 三联组的 113 例患者中 34 例出现了肿瘤缓解,ORR 30.1%。T+A 组的表现跟历史水平相一致,ORR 为 27.4%。下表显示了其他短期疗效数据。

截屏2025-10-19 23.20.58.png

其他疗效数据方面,增加小剂量伊匹木单抗,也未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或总生存期(OS)。

截屏2025-10-19 23.22.20.png

而不良反应方面,增加小剂量伊匹木单抗增加了不良反应。3-4 级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分别为 44.2% 和 38.9%。治疗组出现了 5 例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其中 2 例消化道出血(应该跟伊匹木单抗无直接关系)、1 例肝功能衰竭、1 例败血症和 1 例原因未知;对照组则没有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

截屏2025-10-19 23.26.52.png

1+1+1 并没有大于 1+1,这让我很失望。看起来,将现有的抗肿瘤药物做简单的累加并不能有效改善疗效,反而带来了更多的不良反应。在国内,恒瑞公司也有一项相似的研究(CTR20243670)正在开展,比较的是 CTLA-4 抗体+PD-L1 抗体+贝伐珠单抗三联治疗 vs 信迪利单抗(PD-1 抗体)+贝伐珠单抗,但用药方式稍有区别。该研究的三联治疗组的 CTLA-4 抗体在首次给予大剂量治疗,后面是小剂量长周期维持。希望这种不能的给药方式能带来疗效的提升。

IMbrave152:TIGIT抗体未能给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增效 #ESMO25

2025-10-20 23:33:25

目前,晚期肝癌的标准一线治疗已经成了靶向联合免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贝伐珠单抗联合 PD-(L)1 抗体)或者双免疫治疗(PD-(L)1 抗体联合 CTLA-4 抗体)。其中,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 方案)是在全球范围内被认可的代表性治疗方案。如果要进一步提高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在现有治疗基础上增加新的抗肿瘤治疗是可行的办法。

前期的 Morpheus-Liver Ib/II 期研究中,在 T+A 基础上增加 tiragolumab,疗效可以进一步提高,而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Tiragolumab 是一种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点是 TIGIT。罗氏公司将这个药物推进到了这项 III 期研究。

IMbrave152/SKYSCRAPER-14 是一项全球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也是第一项在以新的标准一线治疗作为对照的 III 期研究。但很可惜,如标题所述,研究结果是阴性的。

研究一共入组了 669 例未经系统治疗的晚期或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按照 1:1 的比例随机接受 tiragolumab 联合 T+A 方案安慰剂联合 T+A 方案 治疗。

截屏2025-10-19 22.55.41.png

入组的受试者中亚太地区患者占一半以上,乙肝相关肝癌占 45%,有 10% 的患者具有 Vp4 型癌栓。

研究采用的双主要终点设计。在中位随访 12.5 月后,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数据已经成熟。在 T+A 基础上增加 tiragolumab 未能改善 PFS(8.3 vs 8.2 月,HR=0.97,95%CI 0.8-1.2,P=0.7464)。两组的 PFS 生存曲线也看不到分离的趋势。

截屏2025-10-19 22.56.04.png

PFS 的亚组分析中,似乎甲胎蛋白超过 400ng/mL 的患者可能会获益。但因为这个药物已经被终止开发,也无法通过后续的研究来验证这点了。

截屏2025-10-19 22.56.32.png

总生存期(OS)是另一个主要研究终点。目前 OS 数据没有成熟,但已经有 35% 的受试者出现了事件,而 OS 也未观察到改善的趋势,HR=0.94(95%CI 0.7-1.2)。报告里没有展示生存曲线。

其他疗效数据方面,增加 tiragolumab 似乎带来了些许的短期疗效提升。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 29.9% 和 26.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为 15.0 和 13.2 月;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 77.9% 和 74.9%。

截屏2025-10-19 22.56.52.png

增加 tiragolumab 增加了一些不良反应,3-4 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分别为 41.3% 和 34.5%,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SAE)分别为 21.1% 和 19.8%。

在前文“TIGIT 抗体:提升晚期肝癌疗效的新希望?”已经讨论过 TIGIT 抗体早期数据的存疑之处,主要是前期的 Morpheus-Liver 研究样本量过低、对照组的疗效数据远低于历史对照,等等。特别是百济神州同样靶点药物的 II 期研究(AdvanTIG-206 研究)样本量更大,但发现增加 TIGIT 抗体带来了更多的不良反应,但没有增加疗效,让 Morpheus-Liver 的研究数据更加可疑。使用随机对照的 II 期研究早期评估一个治疗方案的疗效,应该是目前的共识。从这个研究得到的最大的启发应该是,II 期研究质量同样重要,不可靠的 II 期研究可能会形成误导。

结合前面的 TRIPLET-HCC 研究,在 T+A 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的 CTLA-4 抗体,也未能提高疗效。现在看来,晚期肝癌一线治疗可能会长久停留在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或者双免疫治疗时代,在短时间内,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也很难突破 2 年。

LEAP-012 研究中国人群数据公布,OS 获益趋势明确 #CSCO25

2025-09-14 12:47:20

在刚刚召开的 CSCO 年会上,LEAP-012 研究(中期为主的肝细胞癌: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 vs TACE+双安慰剂)公布了中国区患者的数据。主要借助中国区亚组的患者数据,这项联合治疗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并且是同类方案中唯一获批的方案,因此这个亚组的结果值得额外关注。 我们中心的任正刚教授代表研究者报告了研究结果。

全球人群数据

LEAP-012 研究入组的是不可切除的早期和中期肝癌患者,这些患者随机接受 TACE 联合仑伐替尼和帕博利珠单抗(“可乐组合”)或 TACE 联合安慰剂治疗。目前该研究的全文已经发表在全球人群中,TACE 基础上增加可乐组合,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主要研究终点之一)(14.6 vs 10.0 月,HR=0.66,95%CI 0.51-0.84,P=0.0002),同时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提高,疾病进展率(PD)降低。随访至 2024 年 1 月,另一项主要研究终点 OS 的结果还没有成熟,但已经出现了改善的趋势(HR=0.80,95%CI 0.57-1.11,P=0.087)。

此外,亚组分析中,肿瘤负荷相对较大(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超过 6)的患者 OS 获益趋势更明显。这跟我们的预期相一致: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在 TACE 进展之后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失代偿,从而失去后线治疗的机会,这部分患者可能更需要提前联合系统治疗,而不是等待 TACE 不获益之后再续贯系统治疗。

中国人群数据

LEAP-012 研究中,中国患者的占比达到了 43.3%。中国的肝癌患者有一些特征不同于全球人群,中国肝癌患者绝大多数是乙肝感染,而乙肝相关肝癌可能从仑伐替尼(以索拉非尼作为参照)或从免疫治疗获益更多(以非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作为参照);中国患者肿瘤负荷也相对较大(在 TACE 进展后可能更容易失去后线治疗的机会)。

中国亚组中,208 名患者随机接受 TACE 联合可乐组合或 TACE 联合安慰剂治疗。第一次期中分析时,中位 PFS(RECIST v1.1 标准评估)显著改善(16.6 vs 6.5 月,HR=0.53,95% CI 0.37-0.75,名义的 P 值=0.0001)。这个结果比全球人群的结果略好(全球人群 HR=0.66)。

截屏2025-09-11 18.14.26.png

OS 也出现了明确的改善趋势(HR=0.58,95%CI 0.34-0.97,名义的 P 值=0.0169),两组的中位 OS 均未达到,3 年生存率分别为 64.8% 和 55.4%。 与之相对应,全球人群的 HR 值为 0.80。

截屏2025-09-11 18.14.39.png

在亚组分析中,肿瘤负荷超过 6 的患者也显示出了获益更多的趋势(HR=0.49,95%CI 0.25-0.95)。

截屏2025-09-11 18.14.45.png

下表是全球和中国区亚组患者的疗效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疗效,中国人群的获益都更多一些。

截屏2025-09-14 12.33.18.png

安全性方面,与全球人群一致,联合可乐组合,G3-5 治疗相关 AE 发生率明显提高(分别为 70.5% 和 35.3%)。

对于中期肝癌患者,TACE 联合可乐组合是目前疾病控制率最高,疾病进展率最低的方案中,也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特别是用于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转化治疗和可切除患者的新辅助治疗。

介于目前的 OS 数据还没有成熟,中位 OS 数值还没有达到,期待该研究进一步随访的结果,主要是看 OS 的获益趋势能否进一步维持。

TALENTACE:中期肝癌 TACE 基础上联用 T+A,PFS 获益 #ESMOGI25

2025-07-03 23:07:34

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标准治疗。在 TACE 治疗不获益之后,不管肿瘤有没有进展到晚期,再使用系统治疗,这种是传统的 TACE 续贯系统治疗的模式。要不要直接把系统治疗加上去,以形成 TACE 联合系统治疗的模式,有多项研究在探索。前期,LEAP-012EMERALD-1 两项 III 期注册研究已经公布了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结果,前文中也讨论了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的联合方式。在今年的 ESMO GI 会议上,相似设计的 TALENTACE 研究也公布了主要研究结果,韩国宏教授代表研究者在会议上做了分享。

TALENTACE 是入组的是中、高肿瘤负荷(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之和超过 6)的中期肝癌和部分晚期肝癌(仅 Vp1-2 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研究采用的是开放标签的设计,342 例患者按照 1:1 的比例随机接受按需 TACE 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T+A)系统治疗按需 TACE 治疗。治疗组先做 TACE,在至少 2 周之后开始 T+A 治疗;在 T+A 治疗期间,根据影像评估的结果,穿插按需的 TACE 治疗。两组的按需 TACE 不限定总次数。

这项研究在中日两国开展,但绝大部分患者在国内入组,占 90%,从而约 80% 的患者是乙肝相关肝癌。研究可以入组远端门静脉分支癌栓(Vp1-2)的晚期肝癌,但比例只有 2% 左右,因此可以认为入组的基本上是不可切除的早期或者中期肝癌。

研究采用的是双主要终点设计。 在本次的报道中,主要终点之一“TACE 特异的 PFS(RECICL 标准)”被显著延长。在这个标准中,“不可 TACE 治疗的进展(unTACEable progression)”才被判断为肿瘤进展,包括这么多标准:

  • 肝内肿瘤进展,即使用 RECICL 标准(类似于 mRECIST 标准)评估的肿瘤直径较基线增大超过 50%;
  • TACE 治疗失败或抵抗:经过连续两次 TACE 治疗的病灶仍有一半以上的活性;或者连续两次都出现了肿瘤数量无法量化的增加;
  • 出现肝外转移;
  • 血管癌栓进展;
  • 肝功能恶化至 Child-Pugh 8 分或以上。 在中位随访 26 月后显示,TACE 基础上联合使用 T+A,可以显著延长 TACE 特异的 PFS(11.3 vs 7.0 月,HR=0.71,95%CI 0.55-0.92,P=0.009)。
TALENTACE-TACE-PFS.png

RECIST v1.1 标准评估的 PFS 也被显著改善(10.3 vs 6.4 月,HR=0.64,95%CI 0.50-0.82)

TALENTACE-RECIST-PFS.png

这两种标准评估的 PFS 在数值上相差不到 1 月,这提示繁琐的”TACE 特异的 PFS“标准的应用价值可能比较有限。此外,联合 T+A 也增加了治疗的有效性。使用 RECICL 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 81.3% 和 66.7%;使用 RECIST v1.1 标准评估的 ORR 分别为 49.1% 和 33.9%。

ORR.png

总生存期(OS)是另一个共同主要研究终点,目前 OS 的数据还没有成熟(出现了 38.6% 的事件数)。两组的中位 OS 值已经出现了,分别为 34.5 和 35.4 月,但 OS 还没有显示出获益的趋势(HR=0.96,95%CI 0.68-1.34,P=0.793)

TALENTACE-OS.png

治疗安全性方面基本上符合预期,两组的 3-4 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分别为 60.8% 和 40.5%,严重不良事件(SAE)的发生率则分别为 40.4% 和 23.7%。研究者还是有些担心 TACE 和贝伐珠单抗交叉使用时的安全性,治疗组的患者在接受 TACE 治疗至少 14 天后才开始使用 T+A 治疗,但这种做法已经比同类的 EMERALD-1 研究积极很多了。在 EMERALD-1 研究中 TACE 只跟免疫治疗联合,在 TACE 结束之后才开始贝伐珠单抗治疗。从 TALENTACE 研究中治疗组的安全性数据看,EMERALD-1 联合治疗模式确实显得过于谨慎,贝伐珠单抗跟 TACE 联合使用的安全性没有问题。

从 TALENTACE 结果的公布,可以衍生出一些话题。

需要使用 TACE 特异的 PFS 作为中期肝癌的研究终点吗?

可能并不需要。TACE 特异的 PFS 的提出意义在于尽量让中期肝癌患者充分接受 TACE 治疗,而不要因为过早评估为疾病进展,从而让患者失去再次 TACE 的机会。不过,对于肿瘤负荷较大的中国患者,不管是 CARES-005 还是这项研究,TACE 特异的 PFS 在数值上与 RECIST v1.1 标准评估的 PFS 差异并不大。在系统治疗疗效有限的靶向治疗时代这个标准也许有意义,但现在系统治疗更加强效了,让 TACE 治疗疗效一般的患者尽早接受强效的系统治疗也许并不是坏事。并且,TACE 特异的 PFS 在评估上主观性更强,且需要结合患者的肝功能来综合评估,使得中心影像评估的操作变得困难。原版方案里使用的是中心影像评估 PFS,后来改成了研究者评估,可能也是因为操作困难导致方案修改。

OS 获益不明确,那中期肝癌还需要 TACE 联合系统治疗吗?

下表列出了目前 4 项同类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 OS 数据都没有成熟。

横向比较.png

对于中期为主的肝癌,在 TACE 治疗基础上增加靶向和免疫治疗,都可以看到 ORR 和 PFS 的提升,但 OS 能否显著改善,目前还无法下结论。如果 OS 获益不明朗,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还要不要让中期肝癌患者接受 TACE 联合系统治疗?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回答:

  • 联合系统治疗时,按需 TACE 的次数可以减少吗? 如果可以减少的话,也算是提高了及早联合系统治疗的价值,毕竟减少 TACE 的次数可能会减少肝功能的损伤,可惜本研究目前没有报道这个数据。LEAP-012 研究中 TACE 的次数有减少的趋势,EMERALD-1 研究中 TACE 次数没有减少。
  • 联合系统治疗是否可以让更多的患者获得了转化手术的机会? 目前的报告没有提供后续治疗的数据。当然,在临床试验中患者在疾病进展之前选择了手术治疗也不被鼓励,而且目前的随访时长也看不出转化手术带来的生存获益的拖尾效应。
  • 联合系统治疗是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目前的临床经验和其他研究的数据看,T+A 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相对较小。IMbrave050 中也显示,与不用药相比,T+A 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也不大( Kudo M, et al. ASCO 2023 abs4002 )。如果本研究能证明,联合 T+A 治疗在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推迟疾病进展的同时,可以伴随患者生活质量恶化推迟甚至观察到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话,那即使两组的 OS 没有差异,联合治疗也是有意义的。期待后续能看到这个次要终点的数据。
  • 对于高肿瘤负荷(肿瘤数量和肿瘤最大径之和超过 12)的患者,有 OS 获益趋势吗? 目前的报道还没有提供这一亚组的分析结果。同类的 LEAP-012 研究中,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更容易从联合系统治疗中 OS 获益。EMERALD-1 研究近期公布了 6-and-12 标准分层的结果( Erinjeri JP, et al. ASCO 2025 abs4083 ),显示了肿瘤负荷超过 12 的患者,TACE治疗的 ORR 只有3.6%(1/28),中位 PFS 4.8月。对于这些肿瘤负荷特别大的患者,可以定为不适合TACE(TACE unsuitable)的人群,及早联合系统治疗,甚至直接选择系统治疗(待肿瘤负荷降低后再 TACE)值得探索。

不可切除的中期肝癌的标准治疗(SOC)会改变吗?

近期,借助 LEAP-012 研究的中国亚组的数据,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可乐组合)与 TACE 联合已经获批了不可切除的非转移性肝癌的适应证。目前没有看到该研究更新随访的结果,如果能做到有 OS 获益的话,那 TACE 联合可乐组合应该会成为中期肝癌的 SOC。其他方案能不能成为中期肝癌的标准治疗,也一样要等待成熟的 OS 结果。至于目前的中期肝癌患者,还需要考虑有没有缩瘤需求(如临界可切除状态,治疗目标是肿瘤缩小后手术切除)或延缓 PFS(肿瘤负荷特别大,在进展后可能失去后线治疗机会)是否具有意义,具体请参考前文的讨论

泽尼达妥单抗获批用于 HER2 阳性胆道癌的后线治疗(附病例报告)

2025-05-31 08:51:43

胆道系统肿瘤(BTC)是一组肿瘤的统称,包括胆管癌(肝内胆管癌、肝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和胆囊癌。不同部位的 BTC 都是来源于胆道上皮细胞的癌变,生物学特征相似,抗肿瘤治疗方案也相似。如前文的讨论【链接】,不可切除或晚期 BTC 的治疗很困难,目前标准的一线治疗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但疗效不尽人意。大约有 10% 的 BTC 有 HER2 高表达,其中胆囊癌阳性率较高,肝内胆管癌阳性率较低。尽管阳性的人群比例不算高,但这部分可能会获益于抗 HER2 治疗。早期已经有了一些小型探索,包括使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的 MyPathway 研究【链接】、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 KCSG-HB19-14 研究00335-1/abstract)、抗 HER2-ADC 药物的 DESTINY-PanTumor02研究 等等,都提示抗HER2治疗表现出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因为样本量较小或者没有在国内开展研究,此前还没有同类药物在国内获批 BTC 治疗的适应证。

2025 年 5 月 29 日,泽尼达妥单抗(zanidatamab,曾用名:ZW25,商品名:百赫安)被通过附条件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全身治疗的 HER2 高表达(免疫组化染色 3+)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BTC。这项批准基于的是HORIZON-BTC-01 研究,这是一项全球多中心的单臂的 IIb 期研究,评估的是该药物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含吉西他滨治疗的 HER2 阳性 BTC 后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中心的樊嘉教授和 MSKCC 的 James J Harding 教授共同牵头完成了这项研究。此前,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已经 发表在 Lancet Oncology 杂志上00242-5/abstract)。

泽尼达妥单抗是一种抗 HER2 的双特异性抗体,通过两个不同的抗原结合域靶向 HER2,包括 HER2 二聚化结构域和细胞外近膜结构域,从而达到更强效的抗 HER2 作用。前期的 I 期临床试验00621-0/abstract)入组了22 例 BTC 患者,客观缓解率(ORR)38%,显示出了不错的抗肿瘤作用。

关键研究结果

HORIZON-BTC-01 研究入组的是经过了原位杂交确认 HER2 扩增(包括免疫组化 3+ 和 2+)的不可切除或晚期 BTC 患者。这些患者至少接受过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但出现了疾病进展。泽尼达妥单抗的使用方式是 20mg/kg,静脉滴注,每 2 周一次。研究总共入组了 80 例 HER2 阳性患者,其中免疫组化染色 2+占 23%、3+占 78%,胆囊癌、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分别占 51%、29% 和 20%。 在中位随访 12.4 月后,主要终点方面,中心影像评估的 ORR 为 41.3%;有效的患者,起效非常迅速,中位至缓解时间 1.8 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12.9 月。疾病控制率 68.8%,中位 PFS 5.5 月。

截屏2025-05-29 22.06.32.png

在 2024 年的 ASCO 会议上,该研究公布了进一步的随访结果(Pant S, Fan J, et al. ASCO 2024 abs 4091),中位 DOR 达到了 14.9 月

截屏2025-05-29 22.12.40.png

中位生存期(OS)则达到了 15.5 月(95% CI 10.4-18.5 月)。患者的生存时间与 HER2 表达相关,免疫组化 3+和 2+的患者的中位 OS 分别为 18.1 和 5.2 月。

截屏2025-05-29 22.14.50.png

对于后线的 BTC 患者,ORR 能达到 40% 以上,中位 OS 可以超过 1 年,算是非常亮眼的数据了。这些疗效数据在同类药物中都做到目前的最好水平。

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很好,3 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只有 18%,最常见不良事件包括腹泻、输液反应和心脏射血分数下降。没有发生 4-5 级的 TRAE。

总结

目前,该泽尼达妥单抗正在开展确证性的 III 期研究(HERIZON-BTC-302),评估其与 GC 化疗和免疫治疗联合作为不可切除 BTC 的一线治疗的可行性,对照组则是目前的标准治疗(GC 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以往没有接受过抗肿瘤治疗的 HER2 阳性患者可以到我们门诊接受筛选,参与该研究。 我曾经讨论过,虽然指南推荐对不可切除 BTC 患者进行肿瘤基因检测,但因为阳性率很低,药物可及性也不好,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基因检测的帮助并不大。但 HER2 检测做免疫组化就可以完成,不需要支付昂贵的基因检测费用,便利性不错。目前,国内已经有了获批治疗 FGFR2 融合/重排的佩米替尼【链接】;治疗 IDH-1 突变的艾伏尼布【链接】(国内获批适应证,但可以买到);现在又多了一个针对 HER2 高表达的泽尼达妥单抗。随着时间推移,BTC 的精准治疗的版图慢慢开始显露了出来。

病例报告

这里分享我们中心入组了一例受试者。患者中年男性,肝穿刺活检确诊为晚期肝内胆管癌。一线接受了 GEMOX 化疗联合 PD-1 单抗和仑伐替尼治疗后,出现了肿瘤进展和梗阻性黄疸,接受了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治疗。因为肿瘤组织 HER2 免疫组化染色 3+,在接受充分的减黄治疗后,孙惠川教授推荐他参加了这项临床试验。

这个患者在治疗后很快出现了肿瘤缩小,影像评估为部分缓解。最难能可贵的是,肿瘤缩小后对胆道的压迫减轻,他成功拔除了 PTCD 引流管,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治疗 1 年多后,治疗出现耐药,肿瘤进展。但当时全身其他部位影像学找不到转移灶,他后来还接受了手术切除。

截屏2025-05-31 08.26.27.png
截屏2025-05-31 08.26.39.png

这个患者的不良反应也比较轻微,主要不良反应是输液反应和腹泻。

写在最后:参与了一项新药临床试验,这项试验让一个新药获批上市,是挺值得高兴的一件事。这里衷心感谢入组患者和家属的付出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