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sakanano | 魚の修改

一个程序员。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sakanano | 魚の的 RSS 预览

R#057 降本增效的代价

2025-07-08 03:00:00

事件

  1. 火车破窗事件。我关注的重点在于为什么乘务员不敢破窗,他可能才是最进退两难的一个——一方面他也是在车厢中知道当前体感温度的人,要去安慰乘客,还要听命于领导维持规则。这让我想起来公司里有相当多的人死板维护规则,但忘了制定规则的初衷。某种环境下,大家对规则的弹性承担能力无限趋于 0,这种僵硬死板才是让用户最痛苦的事情。
  2. 东航原董事长刘绍勇落马。东航事件不对社会公开结果,其结果不言自明。最近南航又出现机长自杀事件。我认为两件事情的联系在于为了使公司盈利,激进地制定规则削减员工开支迫使主动离职所致。

信息

  1. 扎心的真相:上班是如何摧毁我们的心态、生活和幸福感的?【围炉夜话】:比较认同,上班实际上抢占了人发展多样性的时间,是一种事实上的维稳和剥削,马克思还是牛的。

灵感

  1. 发现很多人确实只会问 AI 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压根不知道怎么提问才能让 AI 减少歧义和准确理解,也不会理解结果,所以问题本质似乎还是出在提问者身上,如果提问人对问题本身都不理解,自然也没法问出好问题,于是越发觉得 AI 只是另一种搜索工具,不知道搜什么的人还是不会。
  2. 优秀项目的表现:可持续、多方面、独特性。可持续指的是边际成本随规模和时间递减,且跟随时代发展进行迭代;多方面指的是与已有的、可能有的内容联动共同发展;独特性指的是提供了其他项目提供不了的价值。

系统

Other

  1. 放在历史看,这轮经济转型、降本增效带来的代价只会成为后续历史书上寥寥几个字,但历史放在经历者身上就是一座大山,目前我感受如下
  • 1)只有少数人,也许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吃到了经济转型的红利,其他没吃到红利的人只能感受到经济下行的被动,不安、损失、消极使相当多的人戾气严重、失去对未来的希望。更麻烦的是,处于灰色中间态的人,可能只是在某个事件上得利,比如工作的某一部分,这部分人群表达欲最高,情绪波动也更大,更容易在互联网上放大负面情绪,毕竟,人们更乐于表达负面。

  • 2)新人开始缺乏社会化的锻炼,一方面用工单位还抱着人多的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态度宁缺勿滥,但另一方面又要裁员换血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这就造成人才错配,回到了那个经典的笑话:要一个校招生有 8 年工作经验,但所有企业都这么干的时候,哪来的经验积累呢?

  • 3)规则的弹性被压缩,但错误被放大。在乐观、上行的环境上,大家更倾向于关注服务的本质,即服务用户,即便些许超出流程,也可以通过「使命感」「用户价值」等出发点得到原谅, 而当前环境大家更愿意维护规则,而不是思考规则的合理性,因为打破规则意味着错误,错误意味着失去这份工作。 服务在人与人之间交换,它贵在难以用准确的规则和价值衡量。

    当然,也早有人看的更远,比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

  1. 这周周报也晚了,现在是凌晨 2:36,想来想去周报还是不能断的,毕竟都坚持一年了,多少写点。

R#056 忙碌

2025-06-30 23:00:00

事件

  1. 生育补贴,虽然去年就有了,不过今年这种单身税变得更为广泛了。

信息

  1. 这组网站挺有意思,叫做制县等级,也就是在地图上标记去过哪些地方,适合分享:日本版中国版。日本版这个是源自一个 APP 叫做経験値,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北海道就是一大块,没有把札幌之类的县展开。
  2. 微信读书刷推荐,花 1h 看完了《工作这么干,团队这样带:反直觉的 43 个管理原则》,这种反向提醒的工具书还挺有意思的,有用归有用,但更像是 checklist,而不是系统性的教学。

灵感

  1. 印象中除了 homepage 还有一种展示的办法,就是类似 Discord 那样展示自己正在打开的 APP 或者状态,关键是可以实时与设备联动,感觉放在主页会比较有意思。

系统

Other

  1. 把 XPPen 拿来当副屏,也创造了随时画画的条件,非常好。本来是想买明基的,但是又在犹豫不让直接上 Apple,思来想去就先延后决定好了。

R#055 回忆、新鲜感

2025-06-23 22:00:00

事件

  1. 本周离我们最大的乐子应该是 情感反诈模拟器的瓜。我还是秉持我一贯的理念:没被骗是因为这个骗术不适合你。在网上骂和在直播间打赏的很有可能就是同一批人。

信息

灵感

  1. 很多重复性的工作确实没意思,比如记账、日报,但是可以通过换 APP 提高新鲜感。

系统

  1. AnyType 处理工作越来越好用了,特别是关系图,能看到 Project-Task-Daily-Human-Document 之间的关系,可惜移动端看不到。不过 AnyType 在多端同步还是有些小问题,比如内容会出现重复,双链关系丢失等等。但 AnyType 目前是最灵活、最好看的工作 TODO 管理工具,特别适合那种年尾了被老板挑战到底做了什么的选手。
  2. Homepage 运行的非常不错,接下来要考虑 QA 的部分放哪里了,话说之前 Camlife 搭的站点因为访问量太小后端 postgres 被停了,也许需要换个形式?

Other

  1. BW&BML 的票到底卖谁了,写了脚本都没抢到,太离谱了。
  2. 这两周工作排满,还没空整理 Siyuan 的收件箱,暂缓吧。特别是时间卡在 H1 收尾和 H2 开始,连续的工作都开始产生情绪反应了,看起来得排个休假。
  3. 给 iPad mini 买了 Apple Pencil Pro,好用,特别是悬停竟然有指示了,想把我的 iPad Pro 也换成 M 芯片的了。
  4. 这周还把朋友圈中每年选了一条置顶,来代表当年度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R#054 聪明人的工作

2025-06-16 21:00:00

事件

信息

  1. 聪明人不要去搞政治,不是所有人都要知道所有的东西,能人可以干专一的东西就不要乱操心了
  2. 时事类新闻中不存在一直正确的信源,应该从消息的影响、动机出发去考察这些信息,而不是追求 100% 的正确率

灵感

  1. 突然感慨,中国这 100 年发生的变化太大了,想一想大家还要再活好几十年,当今熟悉的东西也许很快就要被未来淘汰了。这么一想,对很多事情都淡然了。
  2. 最近又在整理 PM 的工作了,按照我习惯的分类,把它分成了:前瞻类、预防类、整理类、执行类、指导类,不过思来想去不知道那种与一线对接的运营类该如何分类,似乎这不是 PM 该做的
  3. 上课后的感想,也许最近的 AI 已经可用了, 能不能考虑 AI 来做消息面关联分析呢

系统

  1. 在看下一个博客架构,看到Hugo ,但是似乎这更偏向产品站点?
  2. 搭了 Homepage,主要是我自己收集的网站,有常用和小众的,在用的 APP。另外添加了一些清单,比如当发生某事件时的检查单,例如离职、旅游,还添加了分享的内容
  3. 趁着 Memo折扣,买了!虽然确实用到的地方不多,但是作为最早一批内测,该支持还是要支持
  4. AnyType 发布了 MCP,可以直接在 Claude 调用了,但是很容易浪费 Token,而且确实没想到很好的使用方式。但是因此大改了 AnyType 日报的结构:每天做的事情使用 Daily 这个类型记录,然后做了哪个 Task、Project 就 at 一下,和哪个人合作就 at Human 类型 一下,也许半年后就能看到一个满满的关系图了

Other

  1. 抢到了 Meumy Live VIP 票,会员购的黄牛还是太多了
  2. 这周末上靳卫萍深圳站的线下课,起的比上班还早

关于对未来迷茫的随笔

2025-06-11 02:00:00

目录

其实生活最重要的是体验,不是什么一定要达成...

临时爬起来写点,最近遇到了超级多 VTuber、身边好友、同事都说提不起劲(也包括我自己),表现的一般形式是:

  • 失去了对未来的预期:完成了某个目标,然后突然意识到有很大的工作压力,为了保持现状但又不知道下一步目标是什么、该怎么实现
  • 生活上什么都不想做:对事情都提不起劲,特别是对之前抱有热情的事情失去了兴趣,原来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带不来快乐了 观察了一些弹幕,主要集中在压力大、需要休息之类,主职业作为半个管理,副职业走心理咨询、职业咨询方向的 UP,整理一下可能的「理解」和「处理」思路。

0. 心理

出于对过去的敏感性,我听到类似的情绪,往往第一反应是:持续多久啦?也许一不小心就玉玉了。

我对玉玉倒是没什么成见,而且甚至觉得如果是病了,要比不知道什么原因更好一些,在迷茫的时候得到确定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2 周连续每天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体力下降、失眠或嗜睡、低价值,甚至有自杀观念或计划」,有机会的话,可以找门诊或者咨询师聊聊看。

不过绝大多数都没这么严重啦,放宽心。

1. 教育

感觉现在出现了一大批听话的「好学生」。

从我接触过的案例来看(身边统计学了属于是),出现这类问题的在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巨多:家庭豢养的小猫,突然有一天被迫离家,也许它学了很多社会化技能,但是要同时面对外界生命威胁、自身生存压力,还要寻求评估哪里适合当「家」,所谓社会化技能十成勉强能发挥个一成就不错了。

这当然怪不得它,但是它已经没办法把责任转嫁给其他人了——因为它知道这样的转嫁于事无补,与其怪罪他人不如提升自己,它就是这么长大的。

有的人压根没有练习技能的机会,没有探索自己兴趣、擅长方向的机会就被迫进入社会了,幸运一些的可以继续读研读博,不幸的就得为自己生计苟活的同时、在自己并非擅长的领域承压。

TA 会试图给自己找非常非常多的目标——因为学校就这么教的,你要排名、你要比得过别人——「幸运」的人够不到目标,这样 TA 就可以永远在这一个命题里打转,就像是试卷永远考不到满分,永远有确定的「原因」「知识」没有掌握,那简单,学,就好了。

但「不幸」的人就惨了,TA 达到一个阶段性目标后就会发现,我为什么要定这个目标?我下个目标怎么定?在迷茫中失去了确定性,进而失去了对成就的获得感——然后就是空虚。

社会上确实没那么多坏人,但是有很多不好的潜规则——其中之一就是:你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目标并且要为之努力。

在你不(那么)喜欢但必须做的事情上设定目标就可以了,喜欢的事情应该享受过程。

2. 自我

「好学生」的另一方面体现在自我认同上,TA 迫切需要反馈而不是自我认可来达成一件事的结尾。

不论自己投入了多少时间、精力,私下准备了多少,只要结果反馈有一丁点坏声音,就开始自我怀疑——就是觉得自己的价值必须靠别人才能体现。

说这是自卑倒不至于,我想这更像是自我评价的价值观被义务教育 pua 久了,不知道如何算作好坏。

什么叫「自己满意」呢?其实也挺难的,从来没人教过,以我目前的认知,我认为「尽己所能」、即使重来一遍也不会做的更好了,那大概就是「自己满意」了。

靠外界反馈是不可能开心的。

上学只需要学几科很多年,有全国的教育专家设计考试系统、知识体系,想要脱颖而出,这阶段是不能有短板的;

但工作越久就会发现,人不存在全能战士,「扬长避短」才是最高效的地球 Online 玩法,不论是在某个领域的短板要避,在擅长领域中的不擅长方向也要避。

因为:保持一直成功就是最好的生活动力,扬长避短就是方法。

所以说,别花时间补短板也别为短板哭泣,选择喜欢你长处的人。

3. 环境

股市上有一些人,他们认为:赚了是自己牛、亏了是运气不好。虽然有些甩锅嫌疑,但是相当多的人的工作是依赖大环境的,在上升时期怎么做都是成功,容错高、体验好——所以说选择和运气最重要,好的出生时间、选择了正确的赛道,比自己在内卷赛道拼死拼活简单多了。

如果这些炒股天才要正确衡量自己的水平,那标准应该是——在牛市时自己赚的排在前 50%、但在熊市时自己亏的也少。要在「同一时空」下比较。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在下行周期,对比的落差、选择和退路的消失都让人安全感骤降,这真的,非常正常(如果不是经历了至少一个经济周期不然我是说不出这种话的,首次经历下行周期我也是相当不安的)。

今年是 2025 年,中国的经济至少还要有 3 年的转型发展期,这就是历史进程,没得办法。

4. 方法

纯休息/休假不是很建议,因为一方面你不可能能好好休息(有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这也不会解决问题,配合其他动作才行。

以下是我自己试过的方法:

  1. 寻找确定性:
  • 做过去自己能进入心流状态的事情,忘掉其他事情然后做
  • 做短、平、快且有明确进度条的,对自己简单的事情
  • 尝试复制别人成功的路线(毕竟是别人验证过的成功方法,更有几率成功)
  1. 改变压力环境
  • 打破自己之前的时间表,尝试一个新时间、新方向、新的事情,如果喜欢就继续,不喜欢就换
  • 降低压力环境的要求(比如事情要事无巨细安排满,现在就安排到 60 分)
  • 主动筛选(比如把老板开了、放弃与某人某类人的合作)
  1. 换个思路
  • 承认自己在某个方面是脆弱的、需要别人帮助的(反过来自己在某些方面也是擅长的),扬长避短
  • 道德标准低一些、不要脸一些(一直端着、一直表演太累了,有时候表演的一部分其实没人在意)

R#053 我可能需要一个大仓库

2025-06-09 21:00:00

事件

  1. 本来想聊一下海棠作者的舆情,但是看完财新感觉写不出比它好的东西,就不乱评价了。就和所有违法暴力事件一样,维护法律就是普通人维护自由。

信息

  1. https://app.shiken.ai/ 互动学习,试了下日语的,感觉场景还不够多,也许再发展一段时间就能作为 AI 场景互动学习的绝佳产品了。
  2. 如何做出好产品,警惕说正确的废话。

灵感

  1. 最近看到一个翻译行业做数字游民的分享,在 AI 下把同行卷死的情况下,这些人只能往评价、审核方向走,没毛病。AI 时代的核心是审美而不是熟练了。

系统

  1. 这周调整了桌面:首先买了两个显示器增高支架,把键盘空间腾出来,入了花再的 HaloSoundBar 的音响,更愿意看大屏视频了。不过去年买的洞洞板属实没用上而且有些占位置了。另一个难题是 XPPen 的数位屏在不用的时候很难放到一个趁手的位置,如果放盒子里拿装太麻烦,如果放桌面上又很占位置。

    当然了,最大的问题是空间不够,一个书桌有 4 个功能需求,看来只能换房的时候再说了。

  2. 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有相当多的 URL 是需要记录的,出了 GitHub 的 Star 之外,还有不少工具站点,打算找个开源的导航站搭一下,目前最好的选择是:WebStackPage,但是感觉审美好老了,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用 AI 重写一个。

    不过这和清单分享似乎是同一类需求?

Other

  1. 终于开始跑步了,一周 3 次开始。刚开始跑步感觉小腿还挺紧张的,不过第二次就好些了。现在健身教练是 Claude,AI 实在是太适合自闭社恐探索研究了。
  2. 这周看了 Reol 的广州 Live,只有寥寥几首听过,毕竟 Reol 还是太重金属了,但总归是 Live+1!
  3. 随着闷热到来感觉心情也提不起劲了,对相当多日常的事情司空见惯,必须下决心花大精力去找新鲜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