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sakanano | 魚の修改

一个程序员。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sakanano | 魚の的 RSS 预览

R#049 好快,25 年要一半了

2025-05-12 21:00:00

事件

  1.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有点像是极限情况下的反弹,商定了 90 天的缓和期,就有点像渣男行径——拉扯、挑动情绪、试图突破底线;

    其实双方都对当前世界贸易有调整诉求,美国因此对中国开刀,中国则是站在反击立场上推动新秩序;

    无论国家层面怎么决策,决策背后的代价都是国民承担的,比烂,拼的是权力合法性和人民信心;

    中国还是要为自己产业升级和创新(新质生产力)争取时间,所以在对等情况下合作收益大于单边主义;

    这波中美几乎是平衡的,中国从长远来看保持了战略定力和原则,美国则获得了谈判定义权(90 天),从情绪上看美国雷声大雨点小可能吃亏一些,但背后估计已经乐开了,毕竟中国更依赖政策稳定性;

    背后警惕一些立场/情绪叙事,特别是小道消息截图。

信息

  1. 从零教你懂讽刺。混乱粉笔的视频还挺有意思,我比较喜欢观点合集,当 BGM 听。这一讲是说语言学中的讽刺,虽然各种概念对生活指导意义不大,但是指导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差异。

灵感

系统

  1. 用之前提到的Camlife搭了照片墙,也就是这个子站,简单把几张日本拍的照片放上去了,直接直出感觉差强人意,得调调色
  2. 受到上面这个子站的鼓励,感觉基于 read.cv 的子站也可以很快搭起来了
  3. 还记得之前发现过「人升」这个安卓端的 TODO 管理工具,大概 10 年前我还在找有没有办法可以把个体的所有行为都量化然后做成游戏,最近跟踪了下,发现习惯养成类用游戏化的 APP 还是挺多的,比如habiticaulives,但是试用了下感觉可用性不高,归根结底它还是习惯养成,没有介入生活太多,总之,先用用看

Other

  1. 本周根据上次学的收纳课程开始丢杂物,得益于很早就做了分类分区(家里一直都是收纳盒),只要每个地方打开看看有没有不想要的就可以了。不过最麻烦的还是谷子和设备,很多设备还是要留包装盒的,但是这个出租房也没那么大地方,就很尴尬,难道只能买房了?
  2. 美波要来中国了,纠结要去大阪还是香港场,毕竟香港场次也太晚了。

R#048 札幌避暑

2025-05-05 21:00:00

事件

信息

  1. 上次提到的视频,读者 @tobenot 提供了更详尽的课程,已经看完了,是断舍离-收纳课程。这里延伸出两个额外的问题,一个是要根据原则,建立属于自己场景的收纳方案,比如谷子收纳非常个性化;其次是要考虑营造习惯的环境,结合《原子习惯》的方案。
  2. 群友转发了这篇 20 年的老文章,提醒大家记得给 SIM 卡设置密码:一部手机失窃而揭露的黑色产业链—完整修订版
  3. 以前不是很在意这种问题,但是成年人的社交确实简单粗暴,不过归根结底,个人价值是社交关系的基石
  4. 散步的 BGM,发现一个播客:一把卷尺,一部份想法还是一致的,比如搞一些精神断食给独立思考留空间;对过去经验做知识管理,支援未来做信息收集,形成个人特色的 agent 等等。

灵感

  1. 四大少女乐队的番最共情的还是 gbc,成年人试图消费童年来回忆共情。
  2. 一个模型、方法论,要知道原理、边界、适用对象,才能衡量这个模型,如果看似它很 nb 什么都能,那要么是正确的废话,要么是无法确保结果的坏蛋。

系统

  1. 井芹仁菜编曲的 APP:Figure。
  2. 原子习惯的建议单:https://jamesclear.com/habit-stacking

Other

  1. 本周期基本都在日本,在仙台待了一天后去了札幌,札幌温度只有个位数,相比深圳近 30 度和超高湿度的天气,简直就是避暑天堂。不过札幌倒也没什么可转的,权当散心。
  2. 只带了一个 24 寸的行李箱,感觉也就顶 1 周,还是小了,买东西的话都没地方放。

R#047 给自己准备生日礼物

2025-04-28 22:00:00

事件

信息

  1. 被推荐的播客:讲美国的「美轮美换」,讲时政的「向左看齐

灵感

  1. 看了相当多讲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的视频,大家其实默认约定俗成的前提是:人的价值是在交换和可交换中产生的,这一切依赖个人能力。所以说,很多人你认识 TA 你觉得你跟 TA 很熟,但是这种所谓人情也许一碰就碎。

系统

  1. read.cv 关闭在即,把 next.js 下下来准备自己搭建了,毕竟 read.cv 的设计实在是太太太好看了,正好缺一个介绍的页面,挺好。
  2. 前几期提到非常喜欢的摄影展示博客,终于有人做了复刻:Camlife,只是还不支持图床,期待。

Other

  1. 又是一年生日周,打算从所谓成就、规训中逐渐转向自己的体验上,所以今年算是认真给自己准备礼物了,于是从前几年列的「体验清单」清单中摘了一些,加上想买又犹豫的一些,整了 9 项,不过还没整理好(毕竟一些东西买了还没到),下次再发。在这里强推自己为自己写一个「体验清单」,包括你想做的、想体验尝试的各类事情,能大大提升幸福感并且把人从功利的评判一个事情有没有收益有没有性价比导向到让自己开不开心上。
  2. 自从常跑日本后就计划每年生日在江之岛的礁石打卡,所以当前这句也是在江之岛海浪声的陪伴下写的,这次阴天,倒不如上次那么晒。
  3. 不过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次在日本总是打喷嚏,被凉风一刺激就容易打,戴上口罩就好了,感觉有点粉尘或者花粉过敏的感觉。
  4. 说起这次度假,又到了老生常谈的问题。日本确实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国家,但是日本社会是自私甩锅冷漠自卑的,造就了道德观至上;但随着日本经济不再增长,国家的老龄化叠加自卑自私的社会观念,让不少日本人开始甩锅到国外特别是中国人身上。这次看 对邦、钻刺 的 Live 如是,在街上走着被日本人故意撞如是,晚上居酒屋外面大吵大闹闯红灯的如是。实际上大家都清楚,个体不能归因到群体,但是情绪和问题总要归因,于是名头最大的就成了归因对象。
  5. 这次 MyGo & Ave Mujika 对邦确实中国人太多了,得益于有大佬分享过现地攻略建过群,见到了许多年轻人——有上一代人就润美的寻找方向的富二代大学生,虽然迷茫但是满载了试错成本;也有刚大一的新生,约饭小心翼翼怕太贵负担不起,于是我们三个老社畜帮他 A 了一部分算是羡慕青春;我自己也为 i 作 e 不得不找地方、跟店员沟通,所幸大部分英语还是听得懂——每到这个时候就非常想学日语但又坚持不下去。
  6. Live 结束后去了仙台,也就是今天刚到,带娃旅行确实不错——这次带了咩栗的手偶,可爱好看,感觉以后可以作为固定行李。仙台还是相当松弛,而且竟然 JR 仙台东北线上竟然有厕所——有一种地铁上看到厕所的荒诞感。当然,来仙台主要是为了牛舌,这也是「体验清单」之一,确实好吃,强烈推荐,而且不贵。

R#046 人和事件都复杂

2025-04-21 01:00:00

事件

  1. 山西大同强奸案。最近二审维持了原判,我个人角度看判 4-7 年都是比较合适的,这是一个引导公众把彩礼与婚姻切割的判例,不过这个故事在当下实在是精彩,充斥着各人不同立场的信息。就像上次唐山打人案一样,我认为背后还是有某种目的的。

    推荐阅读:婚房里的强奸案

信息

  1. 怎么给领导一个台阶下
  2. untool 回归了,推荐给所有职场新手
  3. 「运动方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需要坚持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或高强度间歇训练,比如有研究显示,每周 150 分钟快走并坚持 3 个月以上可以显著减少肝脏中的脂肪含量。饮食与运动联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独的饮食或运动治疗。」
  4. 本周刷到了这个视频,感觉可以找些收纳的资料学一下整理逻辑,谷子周边啥的实在是太多太乱了,还有不少包装盒纪念品
  5. 老蒋关于 AI 职业生存的视频,感觉把计划的文章的部分内容写了,不过我是悲观派,概率只能把人脑世界模型剥离出一丝,但显然做不到替代

灵感

系统

  1. Claude 终于终于更新了互联网搜索功能,最近也感觉 Claude 不是那么好用了,勉强吧

Other

  1. 在群里收到了 4.27 『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2nd Anniversary LIVE 的票,希望不要被跑单。没想到这么火,抽选根本抽不到。仔细想想,是不是后面这种热点 IP 抽选要把票数拉满。
  2. 上完政经相关的课程,现在看什么国际事件都感觉背后有什么政治考量,也不知道是不是掉进了什么敏感肌陷阱。
  3. 这周要给下周出去玩做规划,特别是招行经典白要在生日刷积分,需要梳理一下哪些可以囤的比如京东 E 卡、话费水电之类的
  4. 工作换了新电脑,这下可以无包通勤了,轻便+1

R#045 宏大叙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2025-04-14 23:00:00

事件

信息

  1. 被推了这个日语阅读网站,准备了解一下

灵感

  1. 信息一直存在,但是信息的正确与否、立场在哪是最难的,所以,如果后者无解,单纯收集信息意义不大吧

系统

  1. 用 muse 做速记,感觉字写多了反应延迟会变大,不知道是不是 APP 本身有问题
  2. iPad mini 太适合飞机上刷视频了,比 iPad Pro 小、方便太多,强烈推荐

Other

  1. 本周特种兵去上海参加靳卫萍老师的中国经济线下课,9 分吃瓜 1 分财经,证实证伪了不少消息,但是绝大部分不太能公开讲
  2. 恰好公司给换新电脑了,可以趁机把之前乱搞的各种配置都丢弃掉了,还可以重新按照项目逻辑整理新产生的文件,舒服很多
  3. 比较坏的是 gbc 4.27 的抽选没中,万万没想到 gbc 这么火,怕不全是黄牛吧!
  4. 最近感觉焦虑有点加重,几乎没办法单线程做事,至少要 2 个事情一起做才有安全感

课后

整体上,老师是只使用了广泛基础的经济学工具比如 GDP、无风险套利相关、税收分配相关的内容,更大篇幅在说明政经不分家的部分,即从政治事件中理解其对经济的相互影响。

课上只有速记,还没整理出来,但是初步理解了分析框架——即把事件放在历史、把决策放在情景中看。

中国当前有 3 个重要的压力:

  • 统一:外部阻力主要来自日本和美国,影响东亚安全格局;
  • 关税:背后实际上是对抗美元,争夺的是预支和使用未来全球债务的权力,中美现在都不喜欢 WTO 这套模式;
  • 发展:上游是产业升级,下游看似是消费实际是收入分配,以及地产安全着陆。

制度核心矛盾在于人民决定,中国是党政分工,美国是党政分离,理解这一点才能去理解民主。

中国实际上没有盟友:

  • 日印韩澳:面上获取利益,实际背后是民主党
  • 俄:在党争中获利
  • 欧:看上去衰退,但仍然是老钱根据地
  • 朝:押宝川普成功

中国企业发展的背后需要国家军事力量的支撑,因此民与国共同发展,当前环节是: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做大蛋糕。

R#044 耐心等角色成长

2025-04-06 21:00:00

事件

  1. 特朗普加税:大部分读者都清楚所谓借口——贸易逆差实际上是因为美元国际地位导致的,但政治就是这么有意思。人民币不可能去抢世界货币的地位,因为对于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说,成为世界货币和制造业是矛盾的,除非美国不存在了。

    其实这种事情对普通人的影响也就体现在消费、投资上了,其实在特朗普上台前,大家都清楚美股一定会择机剧烈回调——不然楼上建楼的难度太大

    体现加仓手法的时候到了,但现在绝不是底

信息

  1. 鉴于前段时间有大 UP 被骗,刷到了这个视频网上的有钱人和真实的有钱人,有多大差别?。仔细想想,在朋友圈里面鉴别一下还挺有意思的。不过,这里传播的核心概念还是——你的行为要符合你的身份、你的认知要符合你的经历

灵感

  1. 想在 Blog 加本章说这种插件,感觉会很有意思——如果新闻、文章什么的都能这么搞,就更有意思了
  2. 最近读《掌控习惯》,提到身份认同,但是似乎有些人跑偏了————追求外物比如什么奢侈品、设备来体现身份(看着我旁边几乎没用过的 STREAMDECK 陷入了沉思)

系统

  1. 用 Claude 和官方示例写 MCP 还挺好用的,随着很多 APP 都推出了 MCP,端侧 AI 会越来越好用
  2. Arc 推出的新浏览器 Dia,感觉还太简易,不好用

Other

  1. 之前 22 年因为疫情出了佳能全家,说要入索尼,这周终于下单了。其实已经纠结了好久,但是总是被国补啊、不同店的差价这些犹豫,最后还是觉得考虑这么久实在是内耗,直接在自营买了。买完就开始想,本来我有一个买东西的策略,就是「如果犹豫就+7D 再决策」,但是一直延后了 N 个 7 天,看起来得给不同价位添加一个最大次数来减少决策压力

    不过说起这个,干脆生日把 XPPen 也买了得了,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单纯靠买买买带来的快乐越来越少了

    消费带来的多巴胺在急剧下降,特别是某些情绪和关注也是依赖于消费的。相比于投入了自己创造力的内容带来的正反馈,简单消费带来的反馈水平降低的太快了

  2. 考虑到最近处于一种「什么都想做」但是「似乎也做不好」的状态,打算重新整理一下每年的主题。按照计划,今年主要是跑 Live,但是跑 Live 的过程中觉得需要记录,于是把 22 年挂起的摄影捡起来。实际上,正是因为每年想做的事情太多了才觉得焦虑和紧迫——给成长的时间太少了,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