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3 00:00:00
最近参加的活动和改车内容
不得不说认识大哥还是有不少好处的,蹭了不少大哥淘汰的东西
之前升级了刹车,又去换了轮胎,基本上把明显短板补齐了,下赛道更有信心了
小米的Club会员,存胎服务还真是好用,刚好3套轮胎,一套街胎,一套练习胎,一套刷成绩的,刚好用完小米的存胎上限,后续小米再出官方赛道日送的赛轮圈还能买,而且不计算配额,就4套胎可以换着玩。
目前还差2个265的轮毂,这样就可以快速换胎,不然一套轮胎每次要弄三四个小时,还是很麻烦的

群里无意间看到了懂车帝的赛道日,还挺不错的,就是入选需要一点条件,要先分享自己的改车或者玩车内容,刚好把我之前的Blog复制粘贴过去了,然后就顺利入选了。

可以刷大概三节赛道,同时还有免费午餐,中间穿插金卡纳小活动,官方免费的计时模块,午餐免费,提供P房、技师等等。

活动流程,总体来说当天还是稍微有点赶,总共活动差不多45车,实际稍微多一些,可能是50-60车。签到报名就拖延了很久很久,看得出来懂车帝,这个活动没弄过几次,现场没经验,签到很慢。
由于有经验、再加上车是比较快的,所以分到了A组,A组都是比较快的,B组次之,C组再慢一些。A组基本没发生啥大问题,但是B组出了两次事故吧,都挺严重的,实际跑的时间比较少。C组也是第一节基本直接报销,多数人连成绩都没有。
第一次是带计时器上的,这个计时可以在休息室内直接看到每个人的实时圈速,全场排名,还是挺有意思的,真有点那感觉了。

免费午餐(KFC)就是座位不够,有些人都坐地上吃了,略显尴尬。
几节中间穿插的金卡纳活动,看了一下应该是厂商的车,来赛道刚好做节目、刷一下性能,找一些素人做一些采访、视频素材等,我在和朋友交流的时候也被抓到采访了一下。
车手会有提到可以让教练上车指导,嗨呀,刚好被我抓到了一个教练,直接让他开了。其他几个教练没记住叫啥,但是被抓着的这个弟弟,有点意思。叶政扬,PCCA(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车手,很年轻,才刚22岁,保时捷青训车手,有点小傲娇,但是本身也挺有实力,目前还在上升期。

前半节给他开,没关ESP、TC等,Ultra在职业车手下立马发现了过弯断油的问题,圈速连1.48都做不了(有人挡),前两圈跑完就回到P房,修改配置,再次飞一下。
他想让我给他全关ESP,我说那样有点危险,先给你半关试一试,试了一圈,发现断油问题明显好了,他要起飞了。
高兴还没30秒,他就T1冲出了,连连跟我抱歉,还好是职业车手,冲出一点就拐回来了,感觉蜻蜓点水,也没兜到土特产就回到塞到了。问我还飞嘛,都冲出去,不飞我不亏了吗,飞!
职业车手还是恐怖,我感觉好多很危险的情况,他都直接控下来,然后珠海路肩狂吃,很多时候都压到很外侧的路肩,绿路肩,很极限。
无论是散热圈还是刷圈,走线始终在线,很少随意开,我如果散热就随便开了。
可惜的是飞的这一圈被挡了3下,慢了好多,最后以1.46收场,他感觉还有5s可以掏,不过这节要结束了,就回P房了。
事后回看赛道数据,第一次飞出去还是刹车给晚、给少了,导致在弯心还有120的速度,已经来不及拐了,他跟我说都站起来蹬了,就是刹不住,笑死我了。这种大马力车,他开的比较少,而且也没想到Ultra这么重,预判少了点,后续飞的时候大直道都只敢开到250,早早刹车了。后续每个过弯,基本都是循迹刹车,而我模拟器或者实际都是一脚踩死了,速度降得更快。
坐副驾驶是真的感觉到我自己如果这么开得多猛,得抗住啥样的状态。懂车帝赛道日我刷了2节,最好的成绩就是第一节,跑到了1.59,比上次快了4秒。下午第三节本来可以更快的,大概53、54左右,但是被几个大哥挡了,连飞2圈都被挡了,就提前下来了,没有继续跑。

换了轮胎以后,确实很不一样,大弯现在过都没啥问题,就是假弯,T3、6这种太怂了,不敢踩油,怕甩出赛道,而我对比数据,我基本都是由于这两个地方的速度起不来,导致后面的直道速度太慢了,整体一下就慢了十来秒。
职业车手评价Ultra,很快,但是这种大马力和车身本身有点不匹配,有点小马拉大车的意思(这也是为啥下赛道最好换轮胎和刹车片,这两个地方是这个车比较薄弱的点)。他也说了下我的车现在的问题,卫途这个轮胎,他感觉胎壁支撑有点软,不像半热熔。他建议我如果要练车,还是先弄个小马力的车,然后去玩一些细节,这些玩差不多了再换到大马力上,这样控车更有把握。
确实,他一上来的暖胎圈,圈速都比我开的最快还快,感觉我对我轮胎或者刹车造成的磨损,就好比跳起来使出全力劈了怪物一剑,实际一看数值只有5点伤害,更好的轮胎确实要相对专业车手才能发挥出来他的实力,我现在也就适合多用磨损后的胎来练习。
活动最后还可以坐序列式赛车体验,不过这个车比Ultra慢,但是能感受一下也挺不错的。

正常是要抽奖才能体验的,但是小哥前面答应了带我飞一下,但最后时间不够了,就让别人带我飞了一圈。拆空的赛车,确实能直接感受到机械直接传导上来的路感,比较清晰,但是也没说特别颠,由于坐得很低,然后油车的马力又不大,很多弯可以在弯前100m甚至更晚刹车,给人的感觉确实更灵动一些,开车的车手走线也是很专业,该压到的都压到,不会放松。

突然就送礼包,包含车罩和破窗锤,这都是之前大家吐槽的地方,Ultra被恶意划、双层玻璃无法破窗,全都给安排了。
辅助驾驶的报销之前也每人给配了一个,挖孔由于闹得太凶以至于官方出名升级改车了,可惜我现车没办法升级,羡慕了。

车衣好快就到货了,锤子还在路上

挺大一个包,车衣看起来质量也不错,雷达摄像头的位置都留了透明罩,罩着车衣也能开哨兵模式,该监控的还能监控到

小米总部参观,这个抢了两次都没抢上,还好这一次有兄弟可以带同行人,加了我一个,总算可以去和小米的产品Battle一下了

行程还行,能见小米产品经理,还能去小米食堂用餐,可以尝尝大麻花了。

这个地方是真的堵,小米这个地下停车场弯度很大,很窄,基本是擦着下去的

流程前面还是挺尬的,小米之家参观….我们是能没见过吗?而且也没啥新意,这么多人。深圳小米主营的是手机,而且还是红米系列,所以实验室也是跟红米相关的,但是实验室的参会很一般了,能看到的都是些皮毛,只能说楼内空间确实很大。

户外场景可以拍飞猪,然后小米给每个人准备了一束花和一盆小花(类似多肉的植物),打卡留念吧

本以为产品经理的面对面,可以好好battle一下, 没想到一上来,来个宁德时代的运营讲了半天大家都知道的内容,后续是小米研发讲了一下手机的内容,但是也没啥东西,现场提的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
其实和车没啥关系,甚至和小米手机关系都不大,因为今年小米17系列已经是北京生产了,好像只有红米才是深圳这边生产。
两个PPT讲完就五点半了,去小米食堂,没啥人,感觉应该是和员工分开的?就是普通的自选快餐,菜随便拿,小米刷卡支付

刚开始凉了半截,没有大麻花,可惜了,好不容易来一趟。
没想到走的时候给了伴手礼,里面是照片、冰箱贴、大麻花一份,里面有2个麻花

深圳的这个活动总体来说一般,看不到什么真东西,还是得北京小米黑灯工厂更震撼一些,找时间看能不能过去看看。
群里说,年轻人买车没必要一步到位买小米,先买个保时捷练练。小米确实选了一个大众最容易理解的参数,马力,整个车也是力大砖飞的模式,确实不适合马路新人,很容易造成事故,但是装B还是妥妥的够用,情绪价值拉满了。
2025-11-18 00:00:00
神力科莎的车辆配置,前面玩的时候都用默认,后来发现实际上这里有些选项可能是要调整的,调整以后可能车速会快很多,这种一般都是针对一个赛道做一个配置
CM中轮胎可能会有这么几个选项

Pirelli 是倍耐力轮胎,Slick是光头胎,也就是轮胎表面无花纹、沟槽的意思
D表示是干地,W是湿地,对应适合的地面条件
DS,S 是 Soft,DS 也是软胎,适合低速、短时间需要最大性能的赛道,磨损很快
DM,M是Medium,DM轮胎是倍耐力赛车光头胎系列中的一种,专为追求极致速度和性能的赛车设计。其配方较软,允许的工作温度较高,接触面积大,能在每个刹车和转弯中带来明显优势,适合新手
DH,DH轮胎同样属于倍耐力的赛车光头胎系列,是Dry Hard的缩写,意味着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相比DM轮胎,DH可能在某些特定赛道或条件下,如需要更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场合,表现出更稳定的性能。
DHH,这是比 DH 更进阶的子系列,超硬

接着就是胎压,一般建议胎压是要低一些的,跑起来轮胎会发热,胎压自动就上去了。胎压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值,过高会导致轮胎变硬,接触面积缩小,抓地力下降,过低则会磨到轮毂,阻力变大。

Front splitter,是分流器,这是前分流器的设定,可以增加车的下压力,我感觉可以理解为前铲
Rear wing,尾翼大小,过大会造成阻力变大,过小会失去下压力

Camber,外倾角,这里可以调节左右外倾角的差异,实际是指车轮和地面的夹角,影响轮胎与地面接触的面积,进而影响抓地力
Toe,束角,俯视看车,轮胎内八和外八的角度就叫束角
前轮正束角可以增强入弯稳定性,但同时在过弯时会产生更多的转向不足。后轮正束可以保持车辆整体稳定性。
前轮负束角会使转向反应更加直接,但是会更倾向于转向过度。
后轮负束角会引起车辆非常不稳定,一般不推荐这样的设定。
这两个值都可以对应到每个轮胎,所以一共就有4个

大白话说就是减震器的相关选项,比如空悬和绞牙避震,一般绞牙可以调整参数比较多
Bump是压缩阻尼,一般来说越硬性能越好,但是人坐在里面等于要被颠死
Rebound是回弹阻尼

Drivetrain,主要是动力分配,Front distribution,就是前轮分配20%动力,那么就更偏后驱
Center preload,中心预压,用来减少车身侧倾,提升过弯稳定性
下面是刹车力度,Brake bias是刹车比,指前后轮分配的刹车比例,大于50%表示是靠前轮刹车。通常,刹车比靠前使车子在刹车时更加稳定,同时在入弯时会引起转向不足的问题。刹车比靠后会导致刹车时车身不稳定以及刹车距离变长,并且增加入弯时转向过度。

Suspensions,悬挂,主要是悬挂相关的一些设置。
Packer rate,控制避震器压缩行程末端的刚度,限制悬挂的最大压缩量,防止底盘触底,说白了刚度越强性能越高
Wheel rate,Wheel Rate 表示作用在车轮中心的垂直力与车轮垂直位移的比值,单位通常是 N/m 或 lb/in,越高,对应更硬的悬架,响应更快
Height,是悬挂的高度,可以用来改变车身姿态和重心,平衡配重
Arb front,Arb rear,前后防倾杆的硬度设置,越大越硬,转向更灵敏,但容易出现转向过度
好不容易开出了一把最快速度,但是发现忘记录制了,而且之前的录制记录已经被其他录制覆盖了,别担心,你还有幽灵车,幽灵车会存储在下面这个路径里,这里记录了你最快的一圈的走位
c:\users\你的用户名\documents\assettocorsa\ghostcar
但是这个格式不能转成acreplay,当你发现你重开不出来更好的一圈的时候,还是很难受的。但是你可以把别人开得更好的幽灵车记录拿过来,然后就能学习,跟车了
AC也有类似地平线的时间回溯功能的Mod,但是并不是那么好用
bilibili.com/video/BV1ecfTYaEVC
可以参考视频介绍的
用起来也非常简单,拖入AC里,然后绑定一个按键,你就能直接回溯了,reset可以重置回溯的数据记录
时间回溯主要用来甩出去或者确定刹车点的,不过由于要你人的操作也回溯,很容易操作失误或者延迟,这样会导致一些极限性的地方还是要重跑一下,而不是回溯。
模拟器的上限可真高啊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1780334
https://www.assettocorsa.net/forum/index.php?threads/where-does-the-ghost-car-replay-save-to.14708/
https://www.assettocorsa.net/forum/index.php?threads/how-to-convert-a-ghost-into-a-replay-file.6290/
https://www.assettocorsa.net/forum/index.php?threads/adding-ghost-s-to-replays.2649/
https://www.reddit.com/r/ACCompetizione/comments/wk3hn3/where_do_you_save_a_ghost_car_file_and_how_do_you/?tl=zh-hans
2025-11-17 00:00:00
小米整了个模拟器冠军挑战赛,挑战的六个人都是模拟器界的冠军车手,比如高翔、Gray等等比较知名的模拟器冠军车手了
统一赛制统一服务器,前六名可以去珠海参加决赛,前三名可以拿模拟器大奖,全国30个门店可以参与
https://web.community.car.miui.com/activity/universal?actId=207874295&siteChannel=2&skipLocal=true

简单说一下规则:
非小米车主一样可以报名
每个人每天都能挑战一次,从小米汽车APP报名即可,选择离自己近的门店就行
门店内5分钟模拟器测试,15分钟线上比赛,取最快圈速,全国取前六位

比赛使用Su7 Ultra Prototype车的mod和珠海赛道mod,mod我放到下面位置了
我用夸克网盘给你分享了「negi_su7…1116.rar」,点击链接或复制整段内容,打开「夸克APP」即可获取。 /~40ae39ARtl~:/ 链接:https://pan.quark.cn/s/83e0760f4476
15号知道这个消息提前练了一晚上,原型车竟然突破了我以前的132,甚至以前的理论极限131都突破了

直接到了130的美妙新世界,但是开130的时候也有一些失误,实际上我估计再开好一点可以到129甚至128
16号过去,还好群里说了一下很多门店都没准备好,我直接去了深业车城的店,这里已经弄好了,可以直接去玩

一个门店现场只有1台机器可以试玩,如果前面有人的话要等一等

开车倒是不限制视角,就是车的参数啥的都不能动,都用默认的
等我体验的时候发现这个方向盘超级重,刹车也特别硬,平常家里是模拟量产车的,这种原型车模拟还是非常硬核的,前5分钟没开出一把正常圈速,都是1.40多了

进入15分钟比赛,更是一堆鱼雷选手,然后慢车挡道,反复回P房好几次,总算正常跑了一圈,圈速是1.33.6几,然后时间没到我就停了,热得我一身汗,目前这个门店里最快的了。
等我晚上再过来,依然是最快的了,说明这个东西上手还是有一定难度,但是很多人没开过,也能跑到136、134,挺有天赋了。
比赛一共持续21天,有兴趣可以去玩一下,自己也能练习一下,16号当天全国最快的已经是129了,估计21天最后能进决赛的都是126左右了
2025-11-14 00:00:00
时隔好久,小米总算是做了我大概10年前智能家居的想法,先分享一下米家的测试版APP,建议使用平板安装,手机性能不够
夸克网盘:https://pan.quark.cn/s/5a91ea45e5c9?pwd=4vbk 提取码:4vbk
百度网盘:https://pan.baidu.com/s/1QIdUnmUBVlz4GnW2cFi8GQ?pwd=88vr
简单说,米家总算是把你家加入了米家,智能家居才迈出了第二步吧。
我这里是拿手机体验的,效果还是挫了一点,最好还是拿平板,功能全一些,可以参考上面的视频内容

流程也比较简单,导入你家的户型图或者是直接搜索你的小区,拿网络上资源或者类似的户型图作为底,再手动修改

就可以对自动识别的空间和房间进行匹配,缺少的空间可以手动拖入,创建出来

接着就可以把实际的智能家居拖到房间的各个地方,然后就可以选择生成了

生成的3D户型模型,是可以直接点空间中的家具交互的,比如打开窗帘、打开空调
这里还是得吐槽一下小米,一个3D内容显示这么卡,功能还不给全,还要平板来体验,你是真的开倒车,人家QQ都能嵌入一个UE4,你米家嵌入一个也不过分吧。
再退一步,你不行,你用浏览器云端做一个也很简单吧,那么多做在线户型图装修预览的,随便结合一下,真的很简单。这种需要精细调整的东西,还是得键鼠操作做出来的才好啊
在我看来智能家居大概是三步:
先说基础的定位数据,很久之前小米出的UWB手机、UWB电视,他们是想做智能家居定位的,但是可惜他们动得太早了,早年UWB使用的频段处于灰色地带,后续说不让用就不让用了,你做的产品根本没办法大量推出去,这个噱头直接干没了

2024年新规以后,这个UWB的频段也被限制的比较小,很多之前的产品目前都算是违规了,UWB现在还是初期,问题其实很多,UWB本身就不够成熟,市场也是,所以这个方向目前不确定性还是非常高的。
当初小米肯定想的是如果每个智能家居带一个小小的UWB,那就直接有空间定位了,甚至不需要这个户型图就能实现每个人和物的定位了,直接就能反向给你生成户型,想象还是美好的,可惜了。
只是这一步3D户型图,我是没想到是时隔4年(21年UWB产品),小米才想起来要做,真的太慢了。
除了定位的数据,设备在何时、何地、被谁使用,这个数据也需要有,如果纯依赖监控摄像头太容易出问题了,本来很多人就介意家里视频数据,更别说万一出个漏,那就出大事了,家庭的防御系统是远远弱于商业级别的,很容易被入侵。

监控摄像头的方式去获取用户习惯,我觉得可以晚一些做,想办法先拿普通智能家居被使用的数据来做智能化,后续再考虑视频相关的
在第二步,这个用户数据其实非常敏感,我建议是最好这里收集的定位数据,特别是人的,要结合一款本地化的产品做数据收集,可以是NAS,可以是路由器,也可以是中枢网关类的产品,这部分数据是要存储到本地的,用户授权以后才能拿去训练或者学习,小米提供云端模型的服务,用户提供数据就能直接给出来智能家居的整套自动化流程,这样这个第三步才能实现。
在这个领域其实还有第四步,具身智能成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简单举个例子,吃完饭以后,可以是机器人自动收碗筷、自动送去洗碗机,喝水可以是智能家居自动提醒我,机器人自动帮我倒好拿过来,人真的可以被当猪养了
在这里预言一下,小米汽车不是雷军最后一次创业,后续的具身智能或者智能家居才是,这个东西一定会做到智能家居里去,最后会结合在一起,做惠民,他的未来前景绝对是比车、比房、比手机要大得多的,是真正的未来生活。人车家的联动目前过于弱了,而且联动方式本身也不强,家的前景更大更好。
2025-10-31 00:00:00
最近入手了一块车载智能屏幕,抱着“看看内部做得如何、能不能改装接入现有智能系统”的想法,顺手拆解了一遍,记录一下这套小屏的完整方案。

包装走的是极简路线:长条纸盒里只有一根 4 m 的 Type-C 供电线、一只蓝牙遥控器、屏幕本体以及吸盘支架,没有任何多余的固定或泡棉,拆开就能直接上车。
上车后需要搭配 iPixel Color App 使用。App 的 DIY 自由度蛮高,支持导入 PNG、GIF、图片序列等多种素材,还能自建动画。界面以卡片式分类呈现,操作逻辑比较直观,调色、预览也都是即时反馈。

遗憾的是,这块屏幕尚未提供米家或 HomeKit 等生态的接入能力,导致它只能通过手机 App 或遥控器手动切换图案,无法跟随车辆开/关机、自动配合行车状态或智能家居场景联动。
给的遥控看起来也是个简单的蓝牙遥控,估计也是个电容遥控,想要改一下可能也比较费劲
遥控部分预置了几个固定图案,无法绑定自定义素材;和 App 端几乎无限制的 DIY 能力相比,遥控器只能算应急切换,更多时候还是得掏手机操作。
查了一下产品源,应该是这三个公司中某一个主导做的,深圳市希顿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永杰信电子有限公司/天浪创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都是小公司,官网模板用的都是差不多的

拆机门槛不高,外壳背面四角各有一颗十字螺丝,拧下之后用塑料撬片沿着卡扣一圈滑开即可,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

屏幕本体实际上是一块大尺寸 PCB,底壳上则是 Type-C 供电板,两者通过一根四芯排线连接,排线两端都做了点胶固定,抗震表现应该还行。
侧面有一个小按钮,按钮是用来旋转屏幕内容的,这个还挺细节的,旋转本身会被记忆,断电不会丢

可以清楚地看到使用的芯片
JL AC23BP,是杰理的AC23BP1U293,应该是个蓝牙5.3的芯片,作为主控
GD 25Q64ESIG,是GD的存储芯片,64Mb的一个flash,还挺大的,看来可以存储不少图片
可以看到这个东西竟然还带了个小麦克风,不愧是杰理,专业做蓝牙音频方面的,这个屏幕都带麦克风
APP里有音频采集,但是用的是手机的麦克风,那这个屏幕里的麦克风到底是给谁用的呢?
主控板采取“邮票板”形式焊接在大 PCB 上,四周通过密集焊点和点胶固定。如果有同尺寸的替换方案,理论上拆下邮票板再换一块就能彻底更换系统逻辑。
还有一种逆向思路,由于是手机蓝牙直接控制的,那么我只要做个类似的蓝牙控制器,模拟手机发送的内容给他,然后把这个和米家开关啥的联系上,作为一个被控方,就能接入米家了,虽然做不了那么多事情,但是用4控的按键,就能显示出来十八种状态了
那么只要提前录好十六种状态对应的图片或者内容即可
这个小屏幕做的还挺好的,APP的交互也还行,只是看起来似乎没卖好,销量很小,大部分都出给国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