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21:31:00
最近两次跟朋友 @直树桑 的聊天从能让我心中的一些困扰得到些许明朗。
今天聊到图文内容创作转型的话题。发现他跟我目前有几乎同样的纠结:一方面我们都有一个还算领域深耕的号:他的「拾书小记」和我的「Mac派」(现已改名「黄杨ME」),另一方面我们俩都想探索更多新的领域。那之前的号要如何对待?直接改名变成进入新领域,还是另开一个号并在新号创作探索领域的内容?
同时创作图文、视频和偶尔的音频对于我来说,还是有点够呛。
作为一个一人团队,我需要同时做很多事,而我对新鲜事物又充满着好奇,有兴趣的都想尝试一下,所以很多时候有点脑子不够用的意思。
尽管如此,认真思考后我发现,公众号一直是我没办法彻底放下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多年前有人重金和我买号我也没有理会……
以上摘自公众号「拾书小记」的一片文章「我和 Mac 的故事」。
然后我想到今年关注的一位公众号作者 @也大,我最近喜欢看他写的文章。
虽然他的公众号名字叫「也谈钱」,定位是「理财、财务自由」方面,但他写的文章并不枯燥难嚼。很多文章都从他自身的生活展开,很有意思,比如聊健康,聊在德国的生活琐碎,让人想点进去、看下去。
他的文笔也通畅好读,很少用专业名词,但是能感受到他对财富积累,对理财的认知是很有自己的见地的。
同时也大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和平台,日积月累,不贪心。
也大或者说「也谈钱」给了我一些启示,垂直领域和广泛兴趣或许也可以融合统一,重要的是要想清楚自己给读者提供了什么最核心的价值。
_20241028_
2024-11-16 21:30:57
人的一生太过短暂,真正值得读的书并不多。
《超越百岁》(10/10)
在读,医学 2.0 和健康寿命的概理念挺颠覆的。
2024 年的新书,还没有中文译本,读的电子版双语翻译,目前只读了一部分。
《你是你吃出来的》(7/10)
打算把 2 买回来后再结合笔记一起读一遍。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我不是夜猫子型人,睡眠对我的身心状态影响太明显,打算结合笔记重读。
《看见孩子》(8/10)
在读,我的年度好书,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任何一种亲密关系(与伴侣、与父母、与好友),我也从这本书发现了自身的不少问题。
《双向养育》(8/10)
已读,好的亲子关系应当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自己当了父亲之后对此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已读,重点放在探讨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可以跟《双向养育》结合着读。
《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9/10)
我的年度好书,副标题已说明了这本书所有。
《芒格之道》
已浅读,了解当代最顶尖人类的人生智慧。
《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8/10)
放一本实体书在电脑旁时常拿起来翻一翻。
在英文内容方面 Derek Sivers(本书作者)对我有一些影响。
《如何阅读一本书》:已读,改变了我对读书的态度和阅读的方式。
《笔记的方法》:已读,Flomo 笔记理念指导书。
《卡片笔记写作法》:在读,非常好的笔记认知书,理论性偏多。
《打造第二大脑》:已读,很受用,正在配合苹果「备忘录」实践中。
《费曼经典》:朋友@宇宙怪兽多次推荐,最近准备读,想深入了解一下「费曼学习法」。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了几章,值得继续看。
《微习惯》:已读,最适合懒人的习惯养成。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在读,努力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刻意练习》:在读,精进靠的不是重复的努力,靠的是正确的重复的努力。对我提升写作水平和未来想重新学一下弹琴很有帮助。
《被讨厌的勇气》最近在第三遍重读,每一遍都有新收获。
《哲学的指引》:在读,努力成为斯多葛哲学践行者。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 :同上。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准备读,对副标题感兴趣。
《保罗·格雷厄姆博客合集》:已读,其实就是保罗·格雷厄姆的博客文章合集双语翻译版电子书,跳着读完,有一些文章蛮有启发。
《理性多元思考法》:已读,当今网络时代太多人需要了解一下理性多元思考法了(包括我)。
《沉思录》:看不懂(看的何怀宏译版实体书)。
《How To Live》:已读,Derek Siverse 的另一本书。
《百年孤独》:已读,写得太好了!看的范晔译版,以后想再看一遍黄锦炎译版。
《变形记》:没看完,写得太好了,但是看得我有一点点心理不适,留着以后再看。
《5000天后的世界》:已读,喜欢从第五章开始以及之后的部分。
《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没看完,但很好看。
《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已读,最厉害的是这竟然是一本非虚构! 感谢作者清水洁。
《长乐路》:买了实体书,一个时代的片段的缩影。
《最后的耍猴人》:买了实体书,一个时代的一群人的缩影。
《图像,从文艺复兴到社交媒体》:再读,买了实体书,时间充足的话我会一口气看完。
感谢以上这些书的作者们,以及 Flomo 的 @少楠,「纵横四海」播客的@ 携隐Melody,@苹果软件独立开发设计师、爱书狂魔 @宇宙怪兽,还有我老婆 @李橙子——她经常给我推荐一些书,并和我讨论书中的一些观点。
2024-11-16 21:30:56
我经常在 Kindle Oasis 3 上看电子书,它支持使用自己安装的字体来显示文本。我在上面安装了「汉仪玄宋」、「思源宋体」、「霞鹜文楷」三款中文字体,这几款字体都很漂亮,并且都支持多种字重。
Kindle 的字体显示选项里除了可以选择字体,还可以选择字体显示的粗细。我很好奇这个加粗是会使用安装字体文件本身的字重来渲染,还是简单粗暴的描粗。
下面用「汉仪玄宋」这款字体做验证。
Kindle 里只安装「汉仪玄宋」45S,不设置系统粗体,会按照 45S 来渲染。设置粗体时,字体明显变粗,显然这种「粗」是 Kindle 系统强制描粗的优化结果。
那安装了完整字体集(包含了所有字重的字体文件)的情况呢?结果是粗体依然是软件强制描边加粗,并没有使用安装字体文件的粗体。
所以安装完整字体集似乎意义不大。
但 Kindle 内 fonts
字体安装目录里的官方 Readme 文件中确实提到推荐安装整个字体集。这确实挺令人困惑。
此外,字体通常以字体集的形式可用,且每种字体可能包含数个不同的文件,分别为不同的字体样式。例如,常规、斜体、粗体,粗斜体等每种样式各为一个文件。我们建议您安装字体集所含的全部文件以获得最佳阅读体验。受支持的字体文件应具有以下扩展名之一:.ttf、.otf 或 .ttc 。
我不打算再深究下去了。最佳实践就是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字重的一个字体文件来安装就好了,不用安装完整字体集,以及不要用 Kindle 设置加粗。
所以我安装的中文字体文件就三个:「汉仪玄宋」45S、「思源宋体」Regular、「霞鹜文楷」Regular。
2024-11-16 21:30:56
今天想分享一篇文章。
Derek Sivers 是我关注的一位外网博主(博客的博),我正是看了他的这篇文章开始关注他。给我的感觉他是一位非常与众不同的人,虽然我对他的少数价值观和处事方式并不完全认同,但他仍然是一位我感兴趣并且敬佩的陌生人,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了某些东西。
这是他博客首页的 Me in 10 seconds:
我曾是一位音乐家、马戏团演员、企业家和演讲家。
我是一个慢热型思维的人、探险家、排外主义者,我喜欢不同的观点。
我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现在住在新西兰。
想更深入的了解 可以看他的 https://sive.rs/about
除了写博客,Derek Sivers 也出版了一些书,我也读了其中一些(感谢沉浸式翻译+DeepL),这让我对作者本人以及他写的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Derek Sivers 也是一位父亲(我发现我俩的第一个共同点),这篇文章正是跟他的这重身份有关。
这篇文章非常火,在文章下面有 600 多条评论(是的,你没看错),而且很多评论都写得挺长。本来想摘几条评论也放到我这篇文章下面,但是发现想放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还是建议你自己去原文下面看。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我所处世界的人,或许会有初为人父母和即将成为父母之人看到,也能从中感受到一些东西。
原文是英文版,我借「沉浸式翻译插件+DeepL」翻译成中文,并对译文做了一些优化调整。本人英文水平非常有限,若有翻译上不合理之处,还请见谅并指出。
原文标题是《Parenting : Who is it really for? 》,DeepL 翻译为《育儿:它到底是为谁而设?》,我觉得这个翻译很糟糕。
我试着把它翻译成《养育子女:到底是为了谁?》,表意能读明白了,但总觉还差点意思。
总之先别管标题,先看完这篇文章,再回过头来看这个标题,或许就更能理解标题想要传达的意思了。
如果你英语阅读功底不错,推荐你直接阅读原文 https://sive.rs/pa
我最近在读的两本关于亲子关系的书,或许可以作为这篇文章的扩展延伸。一本叫《双向养育》,一本叫《何以为父》。
(下面是正文)
自从五年前我儿子出生以来,我每周至少花三十个小时和他在一起,一对一地全神贯注地照顾他。 但我以前从未写过关于育儿的文章,因为这是一个敏感话题——太容易被误解。
那我今天为什么要写这件事呢? 因为我意识到,我在育儿上为他做的一切也是为了我自己。 这个想法值得分享。
以下是我自儿子出生以来一直为他做的事情:
不管他现在在做什么,此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会鼓励他一直做下去。我从来不说“快点,我们走!”
我们会去海边或森林,花半天时间用树枝和沙子做东西。
其他家庭来游乐场玩上二三十分钟,而我们却在那里待上几个小时。没有家庭会像我们这样玩,其他大人们会觉得很无聊。
当然,作为成年人我也会想要做点别的事情,但我会控制自己,把注意力放回当下。
我的生活中有很多想要去做的事情,但当我和他在一起时,我停掉一切,关掉电话,关掉电脑。
我试着用他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站在他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当他不开心的时候,我就会试着回忆一下自己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并与他产生共鸣。
当他编了一个故事时,我就进到他编造的世界。如果他说我们是巴黎的猫,那我们就是巴黎的猫。牛头怪在追我们?我们就一起跑。
当然,我很想看手机。我们大多数人现在都有这种瘾。但我会问自己:“哪个更重要?” 然后我就会关掉手机。
我希望他的感官有丰富广泛的输入。
我们尽可能去不同的森林、海滩、山脉和城镇玩耍,触摸和嗅闻我们能接触到的一切。
我常在家播放非常多元的背景音乐。 当我们在家里玩的时候,他会听波斯传统音乐、印度古典音乐、60 年代爵士乐、glitch、巴托克、史蒂夫-汪达(72 至 76 年)、大量巴赫、保加利亚合唱团的音乐,或者其他音乐。
从他三岁起,我们就买了新西兰交响乐团的季票,而且从未错过任何一场音乐会。 我带他去看歌剧《卡门》,他从头到尾都目不转睛。
我们每周都会从图书馆借几本新书,每晚一起阅读一个小时。
我们看的电影种类繁多,但总是会从头看到尾,这样他就能看到完整的故事情节。 对于迪士尼的大片,我们会看葡萄牙语或中文翻译版。
我之所以最终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我意识到,我做这些事情既是为了他,也是为了我自己。
通过培养他长久的专注力,我也在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通过进入他的世界,我也打开了自己,就像冥想一样。
通过扩宽他的输入,我同时也在扩宽自己。
我以为我是无私的。 但实际上,就像我们认为无私的大多数事情一样,这些事情对我和他都有好处。
他在Paekakariki 我们最喜欢的海滩的照片。
附注:你在网上找不到他的名字或面孔。 我认为未经他人允许将其放到网上是不对的。 等他准备好了,就会把自己放到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