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site icon四喜丸子

Miki和Colin在美国的生活、育儿、家庭博客。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四喜丸子 RSS 预览

Saraste Shirt Dress

2024-04-16 08:00:00

Over the last couple of months, I picked up sewing as a hobby. Now I’m excited to share about this Saraste Shirt Dress I made! The sewing pattern comes from the book Breaking The Pattern, by Named Clothing.

(A quick note to 中文 readers: if you’ve been following some of the other posts in this blog – mostly parenting in the US written in Chinese 中文 – rest assured that this blog is not hacked/pwned. It’s just Miki decides to share sewing related stuff here 😄.)

My version of the Saraste Dress looks like this:

Front
Back
Side

Steps Overview #

On instagram, the steps/instructions to sew pieces together is a major complaint for most readers – you have to keep flipping back and forth, jumping around the book to be able to know how to sew a certain step. To be fair, I think this issue is the result of:

  1. The inherit complexity that the projects involve (just look at the Halla Coat!), and
  2. The authors’ intention to have readers do the projects in the order of easy to hard – readers are expected to acquire each sewing skill along the way. But in reality nobody sews through the book in that order lol.

My approach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is to draw a dependency graph like this:

The book’s representation of the steps was linear, which was really not the best way to visualize this. This is because there are multiple focus areas involved in constructing any garment. This graph makes it easier to review/estimate your progress – just make sure to follow the arrows, and you’ll be fine.

The Fabric #

I got some flannel from Joann when it was on sale for $2.99 or something. For this project, I wanted it to have a store-bought look, so I made sure to get a low-profile fabric pattern – and plaids were just a no-brainer for flannel.

Onto the fabric itself. The brushed finish gives a lot of friction when the layers are together, so the fabric don’t slide at all. How awesome is that! – a lot of times there’s no need for pins, yay! However, the fabric doesn’t have a tight weave, so it frays…badly. It was especially annoying when I trimmed the corner, turned right side out, poked into the corner, and found the corner starting to burst out because of the loose weave. Sigh.

Cracked me up when the fabric wrinkled like an old man after a wash.

Flat-Felling #

One last thing I did during the planning phase was to adjust the seam allowance to make seams flat-fell-able where possible – I don’t have a serger, and I prefer not to leave the edges half-raw like zigzag. For this project, I left the princess seam, armhole, neckline, and cuff as-is, since I’m not ready to take them up for flat-fell yet, but I adjusted the SA to 1.5cm in other places.

Tutorials I checked out for some trickier sections:

The “Oops” Moments #

  • When I realized that I didn’t match up the plaids, right before cutting out my last fabric piece (Front Skirt). This was my first time working with plaids, and the cutting layout was so tight, that matching the fabric plaids really wasn’t top on my mental checklist… Well, it actually turned out ok – the plaids looked very closed to being lined up at the center front.
Unintentional plaid matching for the win.
  • When I realized my in-seam pockets were attached onto a bias-cut piece (Front Skirt), after I’ve attached Pocket 1 (out of a total of 2). Again I haven’t cut anything on bias before, and I’ve only heard of horror stories of bias-cut pieces getting saggy without ever experiencing it. If there’s any consolation, I did do a couple of remedies: 1, I used a bar tack at the pocket openings to reinforce; 2, I flat-felled the seam of the grain-cut Back Skirt onto the bias-cut Front Skirt. If I were to do it again, I’d make sure to apply some fusible interfacing generously around the pocket openings on the Front Skirt. We’ll see how the pockets hold up!

Fiddle, Fiddle… #

  • Flat felling along a cylinder (like a sleeve) can be really fiddly! My machine (and most other home sewing machines I’ve seen) simply don’t have support for sewing along a cylinder – I can sew across a cylinder with a sewing arm partially off, but I think you’ll need a special machine designed for the “along” direction. Anyways, I had to start from the middle by creating a small window to fit in my pressor foot, then sew towards the cuff, come back in the middle, and sew towards the shoulder.
  • Attaching the sleeve to the cuff takes some effort too, since there’s a stitch-in-the-ditch step that, while making sure you’re in the ditch on one side, at the same time catching a bit of a fold on the other side. Even after I hand basted, I didn’t quite catch every bit of the fold on the side I couldn’t see, so I reworked the sections where the catch was a bit off. Thinking back, there isn’t a reward for the stich line being hidden away, so edge stitch instead of stich-in-the-ditch might be easier in this case.

Small and Correctable #

  • One of the hem corners at the center front ended up hanging kinda twisted, so I unpicked at couple of inches from both the button band and the hem, then mitered that corner. Both sides were double folded with unequal lengths, but I managed to miter to pretty neatly, thanks to the tutorial from Sie macht. Win!
  • I didn’t match the side seam while connecting the tops to the bottoms at the waist seam, since I was busy navigating through the gathers. Ended up having to unpick a couple of inches around the side seams, re-align the side seams, then stitch them up again.

  • The cuffs were surprisingly and unexpectedly tight for my wrist – I could barely close those buttons if I were to place them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 So I ended up unpicking the buttons, and moved them at the very edge of the cuff – looks weird when the cuff was open, I know, but there’s no reason for me to make myself uncomfortable on a piece of garment I made for myself. Now it still doesn’t comfortably accommodate the activity tracker on my wrist, but at least I can reach my hands high up in the air without feeling I’m tied to a chain!

    I feel comfortable with the cuff doing this dramatic flourish!
    Lovely vent on the sleeve; plus, it has pockets!

Modifications #

I made lots of small modifications to this pattern, because my build is so different from what Named had in mind when they’re drafting this dress. First off, the pattern is drafted for someone 172cm tall, while I’m around 160cm. And second, my upper body and lower body are proportioned like two separate individuals – my bust is Size 4 (across the 9 sizes graded in the book), waist on Size 3.5, but hips sit at around Size 1.25. So here’s what I did to make the pattern fit my figure with the help of Named’s pattern alternation guides and size chart:

This is a long and boring list for my own records, so I folded it.
  • [vertical] Shortened the back length by 3cm -- 1.5cm at the waist (Back, Front, Front Side pieces), and 1.5cm somewhere the armhole level (Yoke, Front, Front Side, Sleeve pieces).
  • [vertical] Shortened waist-to-hip by 1.3cm at hip level (Front, Front Skirt, Back Skirt).
  • [vertical] I wanted a long sleeve winter dress, so I used the sleeves from the Saraste Shirt. And shortened sleeve length by 1.5cm at elbow level.
  • [vertical] Shortened the skirts by a whopping 17cm(!) to make it hit right under my knee. This is calculated from my desired length measured from nape of the neck to my bottom of the knee (96cm), subtracted from the actual length of 117.5cm (Size 4), minus the 1.3cm and 3cm I already shortened from the back-length and waist-to-hip
  • [horizontal] Because I traced Size 4 and my waist is actually Size 3, I narrowed the waist by 2cm over the circumference -- just tapered in 0.5cm each at waist level from Front Side, and Back pieces.
  • [horizontal] My hip was narrower than Size 4 by 9cm, and Size 2 by 1cm -- even with the generous hip ease in this pattern, it was still a lot. So I narrowed 0.5cm each at the Front, and then cut the skirts straight from Size 2.

In addition, I tweaked a few styling stuff too:

  • I used the sleeve from the shirt, and shortened the vent by 2cm.
  • Also used the collar from the shirt. I like the little ruffles, but I think it suits summer better – maybe on a next project?
  • Pockets are gold! I added in-seam pockets from Solina jumpsuits – it comes with a pocket facing which I thought was interesting (but not a must for this dress really). I ended up cutting the bag from the same fabric so the pocket facing went a bit moot, but oh well.
  • I cut Front Side and Front Skirt on the bias. I would have liked to cut the Yoke on bias too, but right before doing it I realized my fabric’s plaid pattern wasn’t straight 90 degrees, so if I were to cut it on the bias, the Yoke would ended up being tilted to one side – not good. Side panels are less noticeable so they’re on the bias as planned.

The Fit #

I’m new to fitting, but it’s kinda sad that waist seam rides up at the front. It’s so obvious that I had to turn the hem deeper at the back to make an even hem. Well one thing I know is that my natural waist doesn’t sit on my lowest rib of my rib cage lol.

At first I honestly don’t quite understand the reason behind this. Could possibly be that I left to adjust a piece from the series of adjustments I made. Or because I was hunching badly when I was measuring my bust (my posture isn’t the best, and the angle is awkward). Or Named was drafting for a smaller bust. Then I realize that when I shorten the back length, I’m NOT supposed to be shorten the front length with it. Which makes sense, since the front length has more to do with the bust size, than how long the torso is (at least for me). Sure enough, if I imagine the front un-shortened by 3cm, it would have hit around my natural waist. Lesson learned!

That being said, this dress is still the best-fitting shirt/shirt-dress I have! For some reason my bust has always been pretty tricky – I haven’t had a well-fitting shirt from ready-to-wear, ever since my boobs started to stick out, for as long as I can remember. I guess this dress is a great reminder for me to start making my upper-body sloper already 🙂

I love this dress dearly – twirling in it non-stop!

生活在继续——Mk-II 6个月大了

2023-09-12 08:00:00

不知不觉 Mk-II 已经长成了宠辱不惊、见怪不怪、不动如山、煞有介事、我行我素的大号 baby,Mk-I 也。。。呃,好像还是那个样。一切都暂时稳定下来的现在,竟然偶尔会让我觉得 Life Is Good?(然后天气转凉 Mk-I 从学校里带回来不知道是 flu 还是 covid 感染全家,打回原形。)

果然还是免不了互相比较 #

如前所述,Mk-II 从5个月出头的时候(终于?)可以在晚上8点半放下之后,11.5个小时不喂,放置到早上8点。将近6个月又成功 cold turkey 戒掉夜里绑手的 swaddle,成为白天晚上都可以只穿睡衣睡觉的成熟有能型 baby。只是每天会在早上5、6点哭一哭,这个时候把 TA 翻过来趴下就不哭了。至于半夜和凌晨 TA 是不是在睡,我也不 care,反正只要不哭不会吵到我,这样也就可以了。。。

我印象里 Mk-I 做到这一点的时间点似乎是3.5个月附近?呃不,TA 解开 swaddle 好像在七八个月左右。

这么说来,虽然我不是那种紧盯着别人,非要比出个谁高谁低的人,但是自己手头就有两个不同的幼年人类 instance,在二周目怎么也不可能不跟自家一周目的互相对比。既然要比就都比比吧——如果说睡觉这点上是 Mk-I 赢了(<– 话说到底怎么定义“赢”?)的话,在发育的同一时期比较:

项目 Mk-I Mk-II
Sleep 🏆
Weight 🏆
Milestones 🏆
Mom’s Mental Health 🏆

比如说体重这个项目,因为从出生两周后一直保持着 2nd percentile 的体重,而被我戏称为“百分之二守门员”的 Mk-II,在四个月 checkup 时失守了,变成了1%守门员。医生的脸色不太好看,连平常美国人爱说的那套把什么猫猫狗狗都夸上天的说辞也省略了。还好 Mk-II 已经是我们的第二个小孩,否则自己肯定要变身为魔怔人,天天在网上搜索怎么解决、疯狂给 TA 灌 formula 吧。而现在的我,只是遵照医嘱,4个月就默默地端起了喂辅食的小罐子——医生建议喂牛油果和香蕉的时候我就知道了,目的其实是靠辅食苟住 TA 的体重。

总之一比吓一跳,虽然 Mk-II 看起来也是胖嘟嘟的,但是偶尔翻一翻同一时期的 Mk-I(体重大约是60th percentile)的照片,哇,真的好胖啊。同样的衣服,大腿绷得紧紧的,而且大腿的直径竟然大过脚的长度了吗?

…没错,Baby Mk-I 的腿其实是这样的形状。

再看 milestones,因为现在 TA 们能做到的只有趴着、roll(滚?)、和勉强坐着,对比也十分粗糙。Mk-II 的单面翻身在5个月不到,比 Mk-I 早个一两个星期,而 Mk-I 同期(看照片似乎)比 Mk-II 稍微能坐得直一些。而“说话”,也就是发出高低不同的各种声音,因为没有历史记录可以确定,我觉得大概 Mk-II 要早一些吧。不过人的一辈子有几十年那么长,早晚也不过差一两个月,早点晚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虽然这样会被说爱面子(eh,从下文来看确实是字面意义上的“面子”),不过 Mk-II 最令我期待的还是 TA 的长相。其实当年 Mk-I 在勉强具备了人类的形状之后(这是我自己的定义,大概在5个季度大、会走路了以后),就开始变得奇像 Colin 的妈妈,而且越长大越像——以至于我很多时候都有错觉,Colin 妈妈是不是偷偷在我家重开了一个小号?(会不会是用 Mk-I 天真无邪的眼睛录下家里的一切,然后把视频通过波纹干涉进行精神传输,发送给远程的大号母舰进行分析?)而 Colin 之一族,辨识性最强的 feature 就是脸上有酒窝,Mk-I 也不例外。相对地,Mk-II 最近开始笑得更多了,到目前为止却还没有发现 TA 脸上有酒窝的迹象,所以我摩拳擦掌地期待着,也许这次轮到我的基因发达了。。。

一周目 vs 二周目 #

咳,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aby Mk-I 时候的我也跟 Baby Mk-II 时候的我大不相同。明明 Mk-I 在“成绩单”上面显得更加优秀(<– 不愧是 合格的 asian mom,就算小小的人只会吃睡玩,也要列出个成绩单比一比谁比较“优秀”),在养 Mk-II 的时候的自己却开心得多。果然是因为有了经验,所以 expectation 早就调整好了吧。

这个 Mk-II 是我们当成自己的最后一个小朋友养的。每新开一天的早上,都在想“今天以后再也不需要 deal with 这种年纪的年轻人了!”,所以也懒得再去费心找规律,随便养一养就算了。所以也不像 Mk-I 一样强行地 enforce 很多规则——虽然 E.A.S.Y. 也是有 follow,不过周末有时候出门的时间跟 nap 冲突也就没办法了。以至于周末现在到处走,schedule 比周中还紧张,每到周一就是把 Mk-I 往学校一送之后,大人和 Mk-II 宅家休息的时间。所以现在得出了结论:让小 baby 不哭、并且作息规律的最大帮手不是别的,而是时间。也就是所谓“大了就好了”,其他的各种育儿大法只是 marginally 有效、让家长能苟过这段难熬的时间段罢了。

Mk-II 也享受到了 Mk-I 时候没有享受到的很多亲亲和抱抱。现在抱抱 TA 的时候,不论何时何地,Mk-II 总是软软地、安安静静地接受,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对我笑;Mk-I 这个年纪可就要看 TA 心情了。同时养过 Mk-I 之后,觉得(到目前经历为止的)对各个年龄段的小孩的 behavior,多少有了一些了解,所以 Mk-II 整出什么新玩意(吃手、睡觉时候翻身大哭),我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甚至还会对比 Mk-I 当年的类似情况。

一个曾经很令我们困惑的现象是是,baby 在趴稳了之后——4、5个月的时候——会开始 high 起来,做这样一个头、胳膊、和脚都翘起来的动作。表情也跟这个海豹一样淡定,神萌!如果摸一摸 baby 的后背,在一层软软的脂肪之下会感觉紧绷绷的,难道这样后背不会很累吗?(这个图中的海豹的姿势叫做 banana pose,因为把头和脚翘起来就不会冷了,而肚子上脂肪多,并不怕冷。)

不过虽然 Mk-II 享受到了有数年工作经验的 senior caregiver 的服务,但是因为这服务并非像 Mk-I 当年一样一对一 personalized,所以也很难说谁更占到便宜。现在有了复数个小孩,开始觉得每个小孩有 TA 们自己的命运——TA 们到来的时间与家庭的经济/感情情况,自己的性格,遇到的社会环境,这些共同决定了 TA 们的机遇和后来的生活。家长再怎么努力,能 consciously 能为 TA 们改变的东西,其实并不多。这么说起来,世界上能有力量对自己的生活有全部 control 的人并不多——除了那些上了榜的大富豪能够有钱任性以外,其他人不都是在各种境遇里随波逐流么?所以最好现在进行心理上的切割,自己的小孩日后有没有出息(<– 话说到底怎么定义“出息”?),跟 TA 自己比较有关,跟我自己比较无关。

嗯,这样不小心培养出一个 serial killer 为害社会,也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了吧。(本来就没有好吗!)

再生一个? #

(Thank god) 现在 Mk-II 除了哭的时候,一般都十分安静。四处看看,吃吃手,抓抓脚,开心的时候哼哼哈哈几声——大概就这样。既不会连续5分钟各种问为什么,也不会抓着你的大腿不放(Mk-I:我没有!)。哭得也比以前少了,一般只在快要到 nap 时间、比较累的时候,还有接觉失败、睡不回去的时候,才抻开嗓子大嚎几声。

令我自己都很惊讶的是,这一次生过 Mk-II 以后,再生一个的议题竟然在月经都没有恢复的时候就被提出来了。虽然我曾经是个不想立刻就生 Mk-II 的人,也曾经三番五次放话说不想生第三个小孩。但是在 Mk-II 已经能睡过夜、Mk-I 又处于稳定期的现在,似乎再生一个也不是不可以。

原因倒是很单纯——留给 Miki 选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毕竟人类的女性还是有生理极限的。。。现在的自己就好像看到一个到月底30日就结束的 limited time deal,而今天已经28、29日了,明明上个星期已经买过一次这个东西,心里多少还是会惦记着要不要趁促销还没有结束,特意再跑一躺买下来囤着,以防日后后悔。

。。。但是似乎也没有必要为了搞 deal 而做出这种蠢事。毕竟不买立省100%。其实在生完 Mk-II 之后,我的人生 bucket list 终于又划掉一项“建立一个有两个小孩的家庭”,而其他主动/被动的人生目标也几乎不剩什么了。但这《地球 OnlineTM》大型渣作 MMORPG 游戏要求,必须待满开号时候定下的时间才能退出游戏(而且还不告诉你有多久,这让人很难规划的好吗),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搞搞兴趣爱好、游游大千世界,不比起早贪黑养小孩要有乐趣多了嘛。除非,斯德哥尔摩情结太严重,以至于养小孩已经变成兴趣爱好了(惊!)。

这个时候去 grocery store 或者 department store,也常常留意有没有带着三个小孩的家庭。这么说,在我住的这个区域,有三个小孩的白人家庭并不少见——我家的某户邻居,以及我家的上个房主,都是三孩一狗。这种配置我私下称之为“折寿配置”,毕竟它大概对家长的寿命不太友善😅。不过有一次还真的被我发现了一个中国家庭有三个小孩的。三个人都放在 shopping cart 里,往 cart 里一看,好多个毛茸茸的头。

大概是这种感觉!(这个是宝可梦里的三地鼠。)

Miki: (饭桌前放下筷子)。。。但是可能还是不生了。

Mk-I: 为什么你不生了?

Miki:(认真脸)因为我们家没有钱了。

(Colin 在一旁窃笑起来。太放肆了,我好想像中学老师一样丢个粉笔头到 TA 头上,“说的就是你,还傻笑!”)

Mk-I: Oh,是因为我上学的钱吗?

Miki:(惊!平常用“daycare 是要钱的,不去就亏了”这个理由哄骗 TA 病好了要立刻回去上学,果然被记住了吗?)。。。是的。

Mk-I:(认真脸)那我们可以去买一些钱。

Miki: 。。。(小小年纪就看清了家里的阶级,TA 家的钱都是大人们出卖时间和灵魂买回来的)

嘛,富有富的过法,穷也有穷的活法。我对生活质量没有什么追求,倒是如果再加一个人的话,在💰💰之前的 bottleneck 我猜想应该是家长没有时间去照顾和/或接送课后班。当然雇人去做这些事也不是不可以,但这又 reduce 成了钱不够的问题——唉,钱不够大概是 accounting 界的 NP-hard problem,所有疑难问题都可以转化成“没钱”两个字。。。话又说回来,课后班又怎么可能是必须去的?现在有了互联网,在家搞搞事情不也一样么。

总之,熟悉了 parenting 的巨大工作量之后,我并不反感家里再多一个人——人人各顾各的,这样就好。我可不想让自己家走上“只有一个小孩捧着怕化了 –> 从小精打细算终于爬上了某藤,家长鸡犬升天自觉高人一等 –> 孩子毕业了就进厂当体面的白领天天拧高级螺丝钉”的路线。相比于混那个 snobbish 的圈子鄙视来鄙视去,我觉得钱够用了,有开心到,这样就好了。

不过第三个小孩的尴尬之处在于,很多商业的家庭套餐都只有4个人的位置,要承载多出来的第5个人需要花更多成本。比如家里的车现在刚好装4个人(包括儿童座椅),再多一个人就要换个大车;坐飞机也不能做同一排或者相近两排了;Burger King 的 family meal 也是两个大汉堡 + 两个 junior 汉堡。连我家的方餐桌都只有4条边可以坐人啊!(被子也已经快不够用了。。。)总之,十年前的我判断有钱人是看 TA 住的房子;而现在我要判断谁是真的有钱人的话,会看 TA 有(敢要?)几个小孩。

另一方面,倒不是我自吹自擂。。。我有时候会想,假如真的有转世轮回,假如 TA 一睁眼发现原来投胎在我家的话,作为这个转世抽卡游戏的结果,可以说并不算坏。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是单单看“出生在发达国家”(不过 arguably 美国只是个有钱的第三世界国家罢了),并且“父母都有本科学历”这两点,大概就可以排世界人口的前10%了吧。虽然没有办法保证这样的出身就一定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这种出厂设定已经是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都相对靠谱的了。毕竟,你去豆瓣的什么父母皆祸害组看一看,就会发现其实成长在靠谱环境里的幸运儿的也并不多。

不要否认 TA 的感受啊 #

某一天在饭桌上开了一瓶新的 sauce,我尝了尝表示稍微有点咸。Mk-I 当即表示不要尝试,因为怕咸。这时候 Colin 为了让 Mk-I 至少试一试,随口说:“你试一试,这个不咸”。

结果第一个抗议的反而是我。我小的时候最讨厌大人糊弄我,什么“你长大了就知道”啊,“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了”啊,“再吃一口就结束”啊。明明确实是咸的,却为了达到“让 TA 尝一尝”这种根本无所谓的目的而骗 Mk-I,这也太 low 了。我现在是大人了所以知道,饭桌上的劝吃多来几个回合之后就变成了力量的博弈和测试——吃了就是顺从的乖小孩,不吃就是不给提议人面子。

但不幸的是,这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否认 Mk-I 感受的事情,其实意外地经常发生。像打 flu shot 之前,Mk-I 就问过“打针会痛吗?” Colin 随口说“不会”的时候,我赶紧纠正过来。如果 Mk-I 真信了打针不痛的鬼话,到了真正打针的时候不但会感觉到痛,而且会感觉到背叛。

再举例子就变成 Colin 声讨大会了,所以到此为止吧。(虽然“不要否认 TA 的感受”是任何一本合格的父母教育书里都会写到的,不过如果不能 internalize 其中的内容的话,看了也是白看。)


P.S. 友邻 @elsiew 最近也新生了 baby,写了一篇感想。唉,大家都好不容易啊。

四喜丸子Akkoma站点

2023-07-23 08:00:00

Tl;dr: 好消息,Miki 开了一个微博客社交网站:四喜丸子 Akkoma 站。坏消息,上这网站互动需要单独注册一个账号。

The Fediverse #

一直以来四喜丸子博客的回复/评论都是个麻烦事——因为这个博客是用 static site generator 建起来的。这种博客的通常解决办法是使用各种第三方评论的 plugins(disqus 之类),不但需要在页面里镶嵌很多 javascript,而且也需要评论者有个账号,让我觉得不胜其烦。

正好我在 Twitter 因为马应龙的骚操作而失去人气、导致 Mastodon 火起来的一波之前,就在用 Mastodon 作为日常吐槽之用了——所以每发一篇四喜丸子文章,就会 po 到那边,就把那边当成讨论板了。

玩了一段时间的 Mastodon,发现它只不过是联邦宇宙 Fediverse 的其中一个接入平台罢了——不论用哪个软件,只要有账号,都可以全宇宙互联,因此用哪个 software、哪个站点都无所谓。于是……

新世界の神 #

既然 Fediverse 来都来了,不如搞搞新意思。前段时间我花了点时间,自己 host 了一个 Akkoma 的站点,也叫四喜丸子。目前服务器上 disk/CPU/memory 这些资源都有剩余,所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开放给有缘人试试看。想要注册账号可以直接去 fedi.fourhappylions.com,读完服务说明之后(哈哈,我就知道你读不完)填上注册信息就可以了。注册之后不会立刻 activate,因为需要我手动 approve/deny,都看眼缘啦……

然后我的站当然就是我自己做主了,也就是所谓的:

土
皇
帝

所以万一如果注册了账号,别忘了先 来跟本宫请安 @miki 打声招呼(<–这个人真的好麻烦啊)

就酱!

Preschooler 的新动向

2023-07-19 08:00:00

人生就是这么刺激——并不是说有了新小孩,旧小孩就像旧衣服一样服服帖帖的了。事实上 Mk-I 作为我们的第一个小孩,TA 的大冒险还在继续,而且出现了一些令我手足无措的新动向。

霸凌? #

我简直不敢相信作为一个还没有上 Kindergarten 的小孩的家长,竟然已经就要对付这么高端的 boss 了。

就事件性质本身来说,并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霸凌。毕竟这个年纪的小孩,就像我所 assume 的一样,还不能系统性地去恶心别的同龄人。真是谢天谢地。

事情是这样的。数个月前,Preschooler 升到了学校的学龄前最大年龄组的班。该 class 的年龄段比较广一些,既包括了在等着9月能上 K 的小朋友,也有当时差一点才满4岁的像 Mk-I 这样的小朋友。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大(超过5岁但不满6岁)和最小(不满4岁)的小朋友,年龄差距最大可以达到将近2岁,也就是人生阅历相差 1/2。Mk-I 作为最 junior 的人进入到该 class 几个星期之后,渐渐出现了不一样的现象——在某个星期一说自己非常不想上学,在某一天下午去接 TA 的时候发现 TA 一个人抱着膝盖蹲在墙角,看到我来接就大哭,说我接得太晚了。但是我并不知道原因,也没有特别去在意。

又过了几个星期,Mk-I 用苦恼的表情透露班里两个小朋友说 TA 画的画是臭的,吃的东西是酸的,还推倒了另一个小朋友的小三轮车——并且这种事情其实经常有发生。这时候我和 Colin 仔细一问,才知道做这个事的两个小朋友是中国裔(姑且叫 TA 们“黛玉”和“宝钗”),而被针对的,除了同是中国裔的 Mk-I,被推倒三轮车的也是中国裔的“宝玉”。这么说,Mk-I 和宝玉的共同点,除了会听说普通话以外,还有在班上年龄最小、英文水平跟非亚裔的小朋友差距不大、性格上属于自成一派比较マイペース的(应该叫我行我素?)这些方面。确实,班里的中国裔小朋友并不只 Mk-I 和宝玉,只是柿子捡软的捏,捏到 TA 们头上而已。

难怪前两个星期 Mk-I 忽然来问我为什么学校里说 English 而家里说 Mandarin,大概是因为宝黛二人在学校也互相说 Mandarin,打破了 Mk-I 一直以来在学校必须说 English 的成见吧——毕竟 Mk-I 从7个半月开始就送学校了,那个时候同班并没有中国裔小朋友,而且大家也不会说话。这么说黛玉和宝钗也不和其他非亚裔的小朋友玩,有可能是因为有了彼此,在学校也不愿意说英文。

同一时间又知道了两个让事情稍微复杂化的事实——第一,因为在暑假,宝玉已经回国了,并且要在国内呆2个多月,所以 Mk-I 要独自面对宝黛二人;第二,黛玉的妈妈也在同一个学校做老师,虽然并不是在黛玉所在的这个班。

一开始听说这些我当然很生气,想到自己小时候经历的种种膈应人的事情,情绪激动起来,甚至要教 Mk-I 几套 Mandarin 的说辞骂回去(被家里真正意义上的大人 Colin 君阻止了,理由是怨怨相报何时了,不过我认为真正的理由可能是他觉得大人亲自下场太 low B),并且要找班里的老师理论。然而 Mk-I 又向 Colin 透露,本来是老师让 Mk-I 跟宝黛二人相处的,因为 Mk-I 是 bilingual。

……唉,麻烦死了。

虽然也曾经气鼓鼓地觉得宝黛的家长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小孩,但是一想到刚来美国的留学生们,包括过去的自己,也是英文不好,信心不足,只能互相粘在一起,又觉得有点能理解。

回想起自己小的时候曾经有两件武器——小学的时候是拳脚,反击过一次对方就被吓到了,可能是因为没见过女生打人;初中的时候是不知道为什么经常走考试运,被认为是所谓“学习好”,所以被老师罩着。但是这两件武器都不是 transferrable 的,不适用于现在的 Mk-I。最后想出的决定是,教 Mk-I 一些应对的办法——大声说“stop talking to me like that”,以及自由活动的时候避开宝黛二人。虽然我们也不知道 Mk-I 有没有在学校真的 practice 这两样办法。

后来,我们并没有去找班里的负责老师,也没有机会在学校碰到黛玉的妈妈,因此没有向学校的人说过这个 concern。原因有几个——

  • 第一是这种破事今后也会发生,所以要先帮 Mk-I 学会自己对付,观察一下 Mk-I 采取办法之后有没有改善;
  • 第二是只有 Colin 才见过班里的负责老师,而 Colin 跟老师并不熟;当然,就算我面对面见到黛玉的妈妈也不会认得,因为我脸盲,就算打过一两次照面,我还是不会记得对方长什么样;
  • 第三是 Mk-I 的表达能力有限,TA 说的事情可能有所夸张,至少是不全面,不能当作指控别人时候的证据。

就这样小心地打探着 Mk-I 的情况,过了一天,两天,一周,两周……

两个多月后的现在,宝黛的英文能力似乎有所提升。现在的 Mk-I 也会不时提到自己被黛玉、妙玉、湘云之类的中国裔小朋友说什么“鞋是 sticky 的”之类的。然而放学的时候也会抱抱 TA 们,跟 TA 们说拜拜。宝玉也回到了学校,好像晒黑了并且长高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

总之先这样吧。

家长在学校 #

Mk-I 从三岁开始,我们发现有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会发给全班所有其他的小朋友一个 goodie bag,里面装些 dollar store 买的小玩意——彩带、贴纸、扭蛋、小球。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我们从前都是懒得办这个的。直到 Mk-I 反映宝黛二人说 TA “没有生日”,我才下定决心还是替 Mk-I 争口气。所以前段时间,我们第一次替 Mk-I 准备了生日的 goodie bag。这个 goodie bag 虽然没有赶在生日当天分发,不过有总比没有好吧。总之这次第一次去 Daiso 买了些贴纸、印章一类,也算是某种入门了。不光是 Mk-I 很骄傲,我自己也觉得很欣慰。

其实当家长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们虽然学得不快,但是到了现在也学会了情人节送老师巧克力 + note、感恩节送老师 gift card。不过小孩年龄不同的话,家长需要做的也不同;零岁一岁的时候,过节送老师小礼物就好了,三岁的时候外加过生日要在学校吃 cupcake 、外加每人发个 goodie bag,而四岁、五岁开始竟然流行办 birthday party,真是越来越耗精力了。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k-I 长到这个年纪,学校开始教做一点手工。拜这所赐,Mk-I 在家里也开始做手工,于是家长就不得不辅导,导致我这个手残党竟然重新拿起了自己十岁以后就没有碰过的美工剪刀。怎么说呢,意外地有点治愈。春节的时候做了个纸灯笼,最近又和 Mk-I 一起折些扇子、风车、千纸鹤(所谓“一起”,当然是我在折纸的同时,Mk-I 在边上捣乱),吊在尿布台上方做成 mobile,给 Mk-II 看一看。再往前回溯的话,Mk-I 其实也亲手包过饺子。这么一看,我们做家长似乎也不是完全划水的……

兴趣班 #

因为对 daycare 发生的事在意了几天,所以又有了新发现,就是在 Mk-I 这个年龄,有小朋友在上兴趣班了——有一天放学接 Mk-I 发现有同班的小女孩穿了那种紧身的舞蹈裙,于是鼓起勇气故作轻松地问了问家长 TA 在上哪里的班,原来就在离学校开车3分钟、走路15分钟的一个小破 plaza 里。原来如此,我很敬佩了,这位家长是有大智慧的,因为——

离家近才是王道啊!!(这是最近炒了一波冷饭的《灌篮高手》。)

但这位小朋友的学的项目我不实在怎么感兴趣——这又是一个 paradox,家长只会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付钱,身为当事人的小朋友反而没有决定权。总之上什么兴趣班,这种消息似乎本来应该是从附近华人邻居的微信群里面搞来的,不过我因为太社恐了不认识人也不知道什么群,于是还是像当初调查应该送 Mk-I 去哪家 daycare 一样,拉了个 spreadsheet,把一些“人家孩子都在报”的几个项目列出来,分别查查周围有什么对应的机构,就这样做一番简短的调查。

……怎么说呢,第一个讨厌的地方就在于,不论是什么兴趣班,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周中,并且是尼玛周中的下午2-5点。这对于社畜来说就极不友好。当然偶尔有周末的班,一概是迅速报满。

第二个讨厌的地方在于,离家太远了。我家的住处是个有熊出没的村子,虽然不算是 rural,但是出门买个菜也得开车20分钟。所以平常都是非必要不出门,躲进小楼成一统,只要有互联网哪里不都一样。本来兴趣班可有可无的玩意,何必大老远跑出去。

至于第三个原因就更 depressing 了,兴趣班这个事,又费精力又费$$,到底有什么意义?比如我听 Mk-I 说班里的妙玉同学每周六上 Chinese School 的时候,我就猜想一定是家长愿意借学中文的名义去跟其他中国家长 social 的,否则中文读写这种(在美国)没用又难学的技能,怎么会有人想去学啊。至于从功利主义来考虑,兴趣班跟上大学多少也是有点关系的。然而 competitive 体育/音乐其实是考验家长的。先不论小孩,首先我自己就根本不可能辞了工作日复一日东奔西跑带着去上课、训练和比赛。何况是自己其实也没有精通的体育/音乐项目。跨越自我怀疑、很多年坚持下去的意志力当然也没有。(有的话我还会是今天这个地步吗!)在这之上才是小孩的天资之类。死磕这个我觉得很痛苦很没劲。(不过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既然比武懒得去比,那搞些没有比赛的项目,比如说做个木工、开个 YouTube Channel,这种说不定还可以。)不过这个是后话,毕竟我自己在 Mk-I 这个年纪,已经被安排了周六上舞蹈课,周日上电子琴课,我记得好像还有一个画画课但是记不清了。。。回头一想我觉得对于今后的的人生并没有什么帮助。那不从功利的角度来看,问小朋友快不快乐,反正我当年是不觉得快乐,只是一次一次被带过去而已。

总之如果要上兴趣班的话,现在的首要条件是:离家近、省钱、有趣。本着这个原则,我和 Mk-I 去参观/trial 了两门课,theater 和 gymnastics。结果是,大家看起来就是在随便玩玩而已——毕竟是还没有上小学的人,注意力不能算是集中,理解力也十分有限,在我的眼里看来简直是事倍功半。于是家里真正意义上的大人 Colin 又发话了,主张至少上了小学再开始比较好,因为那个时候年龄大一些,而且因为放学早,周中也可以送去兴趣班。

这倒不是没有道理,拖延下去也是一种选择,逃避可耻但有用嘛。反正养小孩到现在,我也找到了一个规律,就是只要小孩不 ready,家长再 push 也没用;小孩一旦 ready 想做什么的话,家长拦也拦不住。Mk-I 虽然天天念叨着也要和朋友一起上什么课,但是大概率只是喜欢穿着花里胡哨的衣服进行 cosplay 罢了。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我们邻居有一位北方口音的中国家庭,前段时间听到过一阵青涩的钢琴练习,有一次还伴有高音量的训斥声音。唉,人生本就如此艰难了,我自己想做的事还多得来不及,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假哭 #

Mk-II 三个月的时候,Mk-I 变得非常、非常难带。午饭里没有昨天的肉就要哭,一起下楼梯比 TA 走得快也要哭,总之是一丁点不和心意就要哭,需要哄15分钟以上才能解决。而且那种哭声在某种意义上比 Mk-II 单调的声音扎耳多了,不知道的人听了准以为受了天大的委屈——毕竟是进化来的,小孩子不管什么年龄都很擅长哭。对此我实在没什么办法,也不知道原因,是因为 TA 终于意识到 Mk-II 在家里的地位与 TA 自己冲突了、想要向父母彰显自己的存在感,还是在学校经历了以上提到过的人情世故、积攒了太多负面情绪?最厉害的一次是这个 timeline:

  • 星期天中午因为听歌晚了10秒钟而哭
  • 星期天晚上因为不想洗澡而哭(这就很莫名其妙了,从出生10天开始 TA 就每天晚上洗澡,凭空来个今天不想洗澡到底是什么意思)
  • 星期一早上因为不愿意梳洗而哭(同上)
  • 星期一下午放学回家又因为看到没有衣服挂在平常的架子上而哭

凡是在家的每一个时段都是一万个不满意。这可比什么 TA 在 terrible two 的时候难搞多了。Terrible two 虽然要求也很多,但至少当时智商有限,和一把稀泥还是可以混过去的;现在 TA 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话里的逻辑漏洞,这就很让人下不来台了……

还有个麻烦的现象是,听着 Mk-I 的哭声,Mk-II 会受到传染,也开始跟着啊啊地间歇性哭。这个现象我倒是不陌生(小时候在儿童医院的时候发现的),只是没想到 Mk-II 不满100天就能 echo 别人的哭声,人类的婴儿在情绪这点上真是意外地非常 advanced。但是这个现象带来的后果是,Mk-I 一哭,两个家长必须同时出动,一个人哄一个小孩才行。

于是 Colin 作为主要跟 Mk-I 对线的人,吹胡子瞪眼,疯了好几回。Mk-I 却还是一如既往,下次有了 trigger 还是哭。我只好在 Mk-I 心情好的时候问问 TA 到底为什么,告诉 TA 这么做让我们很为难。

结果是……没有鸟用。就像这个世界大多数的事件一样,你什么都做不了!最后还是靠死磕了大半个月熬过来,等 TA 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呀嘞呀嘞

至于与 Mk-II 争宠,意外地并没有发生这种情况。只是如果当着 Mk-I 的面,两个大人都在和 Mk-II engage 的话,Mk-I 就会觉得很寂寞。而这种情况一般都很少。其中有一次是给 Mk-II 照证件照的时候,需要一个人拍照、一个人逗 Mk-II 看镜头,这时候 Mk-I 就发出了“我好可怜”的声音。另一次是 Mk-I 第一次吃辅食,一个人喂、一个人在边上试图降低 messiness 灾害的影响…

#

有些抽象的概念我不觉得 Mk-I 在这个年纪就能理解,不过似乎也不能太低估 TA。比如,自从我向 TA 口胡了什么是死,并且在 TA 的追问下被迫补充说明了“爸爸妈妈也会死,TA 自己也会死(但是大概很久以后才会发生)”这个无情的事实之后,TA 似乎多了一些哲学家的气质……

最近天气热,带 Mk-I 去公园的湖边蹚水玩。幸好我也亲自下水拉着 TA 的手,才可以在 TA 在膝盖深的水里摔倒的时候,及时把 TA 拉起来。把呛进去的水咳出来之后 Mk-I 定了定神,忽然大哭了起来(我不厚道地笑了,人生经验稀薄的人果然是碰到什么事都这么 dramatic),哭了快10分钟才郑重其事地说,“我可能会死”。然后就拒绝再去湖边了 😃。

有一次吃干贝的时候,Mk-I 问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吃死掉了的贝壳”,大概是终于意识到了 TA 吃的所有肉类都来自死掉的动物。甚至还指着桌上的年糕问了“那这个年糕也是死掉了吗”?(哈哈哈)总之在我担心家里有可能出现第一个 vegetarian 的时候,TA 继续开心地吃起了鸡腿……

《翠星のガルガンティア》第3话。

其他 #

现在家里有了“一包人”(<– 自从五条人之后,现在数人的量词越来越怪了),旅行的 friction 陡然增加了不少。即使 Mk-II 现在已经勉强算睡过夜(目前在7-8个小时),给了我们一些 breather,但是我预计在 TA 3岁以前不会去旅行了吧。

前段时间跟一个很多年没有联系的女生发小来往了几回合的微信(感谢对方没有觉得我是来诈骗传销的呃呃),但是几个回合之后就聊不下去了,原因很悲伤…发小陡然听说我现在已经是两个小孩的妈妈,让本来就因为单身而压力山大的 TA 更觉得焦虑,以至于一夜没有睡好。我只好自觉退散,毕竟自己处于这种情况,怎么开导也像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当然很想向这个发小抱怨一下凌晨2点、3点、4点喂过的那些奶,或者是情绪崩溃向小孩大吼之后看到 TA 不知所措的表情而自责的那些愧疚感,但是大概不会得到什么理解,反而会显得莫名其妙甚至暗搓搓地秀优越吧。在我看来,发小明明活得滋润极了——工作学历钱之类的硬件先不说,TA 的两大爱好是种菜和炒菜,吃的东西从零长起来到端上桌一条龙,不很酷吗。再加上两三件随便来点钱的副业/零工,以及各种健身、旅游,让没有时间做自己的我十分羡慕。总之,虽然我现在已经有了 Mk-I 和 Mk-II,但是养小孩究竟是为了什么,我连让自己满意的答案都说不出来——既耗精力又耗钱,宝贵的青春全都扑在这上面,最后连个水漂都没有。要说的话,大概也就是能够得到一些人生回忆?但是各种兴趣爱好,也是很珍贵的回忆啊。不管怎么说,这段人生只能过一回,然而我和发小都在不知不觉中羡慕着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也是很讽刺了。

The Fourth Trimester

2023-05-12 08:00:00

就,和四天王里有五个是常识一样,怀孕的三个 trimester 有四个也毫不意外吧。总之第四个 trimester 一般指的是产后前12周或者三个月里,小孩还是 newborn 的这么一个(非常 suck 的)阶段。我这次为了自己的 mental health,在这期间稍微记了点日记,正好分享出来让大伙开心开心。

哭,哭,哭 #

度过了充满了卧槽的第一个月,又迎来了我个人觉得最难搞的第二个月。称之为最难搞有两个原因:

  1. 这个月里 newborn 通常哭得最为凶残,是我最难防御的那种精神类攻击。事实上有研究表明从出生开始,newborn 每天的哭泣时间逐渐增多,在第6周时达到顶峰,然后缓慢下降,到四五个月的时候回到出生时的水平。关于这项研究结果,我只能认为一开始是家长的新手保护期了。我的猜想是,刚出生的时候 newborn 需要一阵时间逐渐清醒、对外界变得更敏感(我们大人来看当然是过度敏感了),并且 find their own voice——所谓 voice 当然就是哭声啦。而再过一阵(漫长的几个月)才学会不用事事都那么 dramatic,哭得也就慢慢少一些了。
  2. 第一个月虽然是最累的而且是个 transitional period,但是因为有 adrenaline rush,因此可以强行撑着。到第二个月的时候,精力和体力都消耗得差不多了,也没有了一开始的兴奋感,前面日子漫长得看不到头,会觉得每天加倍地累。一种没有盼头的感觉。
这是一张有声音的图片。来自 Unsplash。

Mk-II 的第6周和第7周,我感觉不论自己干什么 TA 都要闭着眼睛不管不顾地暴风哭泣;就算是醒着在玩,也是几分钟之后就嚷嚷起来了。尤其是睡觉的时候,我都快要没有自己的时间了。记得 Mk-I 的这时候我也快要 lose it,天天寻思着怎么找个靠谱 nanny,也是那个时候开始数着周数过日子,期待着传说中魔术般一切都会变好的第12周(然而苦苦挨到 Mk-I 12周大,却仍然还是那个衰样,完全没有传说中的一夜之间蜕变)。

再说洗澡,因为是晚上睡前给 Mk-II 洗澡,经常是洗澡之前就因为接觉不顺利哭个十几分钟,洗澡之中、之后又大哭,哭得我脑仁疼,不得不在洗澡前就带好耳塞,直到洗澡、穿尿布、穿衣服、把乳头塞进这衰人嘴里之后,才能把耳塞摘下来。每到这时候我就想起之前的产科医生直言不讳:

Babies 这种东西还是呆在肚子里的时候比较安静。

(话说 postpartum check 这个 appointment,为什么不在第5周或者第7周,偏偏非要放在所有文献公认的 newborn 哭得最厉害的产后第6周,这我真的不能理解。新生的小孩出生第三四天就要去看医生,而产妇要熬整整六周,那既然都已经六周了,早点晚点不是一样么。)

而相比于产科医生的评论,我们的儿科医生就专业多了,在诊室里任是 baby 在边上 scream its head off,医生只是提高声音继续说话,跟没事人一样 👍。

不过从第9周开始我发现洗澡的时候 Mk-II 渐渐不再哭了(不包括穿尿布和衣服的时候,到第12周还是暴风哭泣),变成了“我倒要看你又想给我整点什么”的眼神。而困的时候一开始的几声哭,也不再是闭眼大哭,而是睁着眼睛哭——“我不行了,你给我负责”这种眼神。四肢好像也从蜷曲变得稍微伸展开了一点。唉,果然除了时间,什么也治不了 newborn 的大哭。

我要睡觉 #

今天凌晨3点之后 yo littl’ sucker 没让我睡觉,似乎是胀气。唉。

——第五周某日的日记

感谢有 Colin 和我轮流当班,这样能每天给我结束当天的机会——一般来说我们大人即使白天遇到了什么闹心、可怕、焦虑、困难的一天,到了晚上都可以花几个小时睡眠时间恢复,醒过来之后又是一条好汉。相反,从早到晚每三小时一醒会让人完全失去这种恢复的机会。所以 take shift 我觉得是这个问题的唯一解了。

总之,一夜是12小时的时间,一开始平均每3小时喂一次的话,需要喂4次。除去最后一次的话(因为算到早上里面了),夜里的3次喂奶总有一个人得喂两次,也就是夜里至少起来两次,每次大概1-1.5小时。我负责这两次的时候,每天担当的后半夜就像 slumber party,自己凌晨3点开始接班的时候还困困的,喂奶换尿布哄睡之后早就完全清醒了,躺床上刚刚迷糊一下,又要喂第二次。本来夜里起来喂胸、喂奶瓶、拍嗝、哄睡、洗奶瓶这一套下来就完全清醒了,再听着 Mk-II 在梦里哼哼,加上担惊受怕地担心暴起大哭,心理压力巨大,怎么可能睡得着嘛。如果偶尔自己太累了能睡着的话,早上的时候会发现自己从床上睡到了地上,周围布满了扭曲的被子,一片狼藉。

一个在后半夜值班的我。来自 Unsplash。

所以上半夜我不值班所以没有办法知道,但是在下半夜我值班的时候,有那么几个星期的时间,Mk-II 睡得好的时候我就不能睡(因为是我在抱着),而我睡得着的时候 TA 就睡得不好,通常是睡一会儿哭几下。比如在某天的早上5-6点之间我睡了1个小时,被 TA 的哭声吵醒才发现 TA 的手从 swaddle 里挣扎出来了,一边吃手一边哭。Reswaddle 之后就暴风哭泣,所以为了安抚 TA,只好来喂奶,等 TA 睡着了我又睡不着了。因为睡眠不规律,再加上半夜听着 Mk-II 精神压力大,在 Mk-I 的婴儿时期就曾经拜访过几个月的、我的老朋友——胃痛,又回来了。FML。

时间进行到第7周,因为 Mk-II 的夜里第一觉、第二觉都稍微长了一点,所以夜里只需要喂两次了,十分令人振奋。两个人换班的时间也从凌晨2点半变成了凌晨4点半附近。我记得自己第一次从晚上9点睡到4点半,结结实实睡了7.5个小时的时候,竟然在起床之后头疼了一天,是那种睡多了的头疼…

时间进行到第9周,50%的几率可以在夜里只起来喂一次了——虽然那次喂奶还是在夜里两点附近,并且5点以后需要帮忙放白噪音+趴着睡。这时候我虽然可以一觉睡7个半小时,Colin 还是要在夜里和换班的时候各醒一次。并且不负众望地,Mk-II 在第10周迅速倒退回一夜必须喂两次…

时间进行到第12周,虽然在晚8点到早8点这段时间只喂一次,但是需要大人的干预却一直还是两次。第一次是“保二争三”,就是深夜2-3点之间会哭一次,这次给 TA 喂奶。(不过也不一定就在2-3点,比如就是在这个第12周里,也有一天这个哭声出现在1点,还有一天是打破历史记录的4点。)然后第二次哭醒是在凌晨5-7点不等,这个时候就把 TA 翻过来趴着睡,再放上白噪音。

总结一下,这是12周的时候 Mk-II 典型的滋润的一天(a.k.a. Miki 和 Colin 劳累的一天):

AM时段
PM时段

谁比较麻烦 #

在 Mk-II 只有一天大的时候,Colin 曾经评论过,怎么这个哭得不如 Mk-I 厉害啊?Colin 这个人对于语言的运用总是不太准确,我来给翻译一下——他的意思是,newborn Mk-II 的哭声意外地不如 preschooler Mk-I 的哭声让人心烦。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同意这点的——newborn 的哭声只有一个频率,节奏型也十分单一(“wah~~~~,(吸气),wah~~,(吸气)WAH~~~~~~ah~~,(停下喘几口气)”)。相反,学龄前的小朋友不但肺活量增大了、哭声中气十足,而且还会在哭声中夹杂一些人话来噎你们大人,并且用他们幼稚的逻辑来带大人迅速钻进牛角尖,攻击力大大提升。你看,多出几年努力练级的时间,效果还真是不一样啊。

【本段请带入动物世界旁白解说员的口气】所以问题来了,到底谁更麻烦?事实上,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有机会实际测试一下。因为现在的周末,Four Happy Lions 家会抽出一天的上午来买一整周的 grocery,而另一天的上午如果附近有什么大小 event,就会去看看。(那下午呢?下午是中年人在家躺尸的时间,请勿打扰,蟹蟹。)回家人仰马翻的时候,我们就会见到 overtired 的两个小孩同时大哭的珍贵场景。这时候给 Mk-II 喂一顿奶之后,只要一直抱着就会安静一些(一旦放下来就哭给你看)。Mk-I 则是根据情绪的激动程度、剩余体力值、与 TA 演对手戏的 Colin 的剩余体力值等因素,共同决定哭到什么地步才平静下来。

所以有两个小孩的好处就是,每周一都是我们的休息日——哇,家里忽然少一个小孩,只带一个太轻松了耶!

同时,哭声的烦人程度并不是拿来做比较的唯一维度——

“好在 baby 令人欣慰,大概两个月左右就晚上8点半睡到早上4、5点了,靠近三个月的时候是5、6点甚至7点…” 《和BABY在一起的前100天》

Whoa 我真的要吐槽过去的自己,你也知道小孩夜里的那种睡眠“令人欣慰”啊?你的小孩两个月就睡到4、5点,你到底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就偷着乐吧。同样是晚上8点半睡觉,Mk-II 在两个多月的时候,每夜第一次醒过来喂奶还徘徊在夜里1-2点,甚至12点半(试过这个花式绑 swaddle,完全没用),这跟你手里的小孩比起来天差地远好吗。而且最讽刺的是,这位两个月大就能一觉睡8个小时的,可不是什么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小孩,而是几年前自己家的小孩。明明都是同一套爸妈,同一套育儿法,怎么会这样!…Grr。

人比人,气死人。

借用 Mk-I 的话来说,you get what you get。手里的牌就是这样而已,除了绞尽脑汁安排着打出来,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其实从怀孕第一个 trimester 开始,Mk-II 就处处彰显了自己与 Mk-I 的不同。因为种种原因(之前都写过所以懒得再提了)这个人出生时的体重比较低,根据 medical protocol,在医院的前24个小时,不得不在每顿 feeding 前(也就是每2-3小时)检测 TA 的血糖——要知道测血糖是必须扎针把血拿出来检测的,所以甚至到了现在快三个月,Mk-II 的脚跟上还留着很多针眼的痕迹。其他杂七杂八的、会让 TA 哇哇大哭的测试,什么 bilirubin 之类,也做了不少,却没有一项显示出半点异常。结果是,出生时体重大概在 9th percentile(可以理解为100个同龄的小朋友从轻到重排队,Mk-II 排在从轻的那边数第9位),半个月时掉到 5th,然后从一个月开始稳定在 2nd percentile。怎么说呢,虽然我自己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论身高也是坐第一排的料(粗略相当于 17th percentile 以下)(Colin 也是差不多货色),但是 Mk-II 在两个月时还不如 Mk-I 一个月重,也是我万万没料到的——何况当时 Mk-I 本身也是轻的那头35%。不过医生倒是不担心,只是说 Mk-II 非常 petite,其他一切正常。唉,还能(literally)一口吃出一个胖子不成,2%就2%吧。

虽然 2nd percentile 相当于 2 sigma 开外了,但50个人里有1个,这在医学上完全不算罕见。中学老师总是那套什么“你高考平均分附近差一分就相差xx个人”(其实是中位数附近),那在我们2%的差生组里面,大概轻一点重一点都是2%吧。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选择 #

之前有朋友生第二个小孩,称带第二个 “so easy”,赶紧问问详细,曰,“co-sleep”。网上查了查,虽然在北美地区 co-sleep 都是各种 agency 都极度不推荐的禁忌之术(因为研究表明会增加婴儿死亡的几率),但是即使这样, co-sleep 的人也着实不少。这么说,自己的小孩自己决定怎么带,倒是天经地义的,不 co-sleep 的人也不用抱着殉道者的心态自诩高尚了。(母乳 vs formula 也是一样道理,着都是因为官方的推荐强行拔高了其中一种选择的逼格,鄙视链就诞生了。)

所以养到第二个我们也发现,当官方推荐的办法和自己舒服的办法冲突的时候,选择自己舒服的那边并不会让我们成为糟糕的家长。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相信自己、不要愧疚。比如说 crib,Mk-I 的时候隔着围栏抱起放下每天五六十次,累得腰酸背痛。而现在我们沿用 Mk-I 在 toddler 时期的 Toddler Bed setup,只在 crib 的其中三个边上装了围栏,第四边空着方便大人不用弯腰就放床,以及接觉的时候拍拍。虽然 TA 自己会在床上移动的话,少一边围栏是个安全隐患,但是床面离铺了地毯的地面只有30公分左右,即使以头抢地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事实上 TA 在第11周的时候已经在夜里从床上掉下来过一次了,据 Colin 说是睡觉时候听见“咚”的一声,然后是 Mk-II 的哭声,但是很快 Mk-II 又在地面上继续睡。。。)另一个自己舒服的选择就是让 Mk-II 在白天 nap 的时候趴着睡,而且是裹着 swaddle 的时候趴着睡。早上睡得浅的时候也会给 TA 趴着睡。这么做放在 daycare 是绝对不行的,不过我们确实发现趴着睡比躺着睡要少哭很多,TA 们自己接觉也更容易——这在 Mk-I 和 Mk-II 身上都有体现。总之跟风险相比,收益明显更大,反正过几个月 Mk-II 就可以自己翻身趴着睡,也不用裹 swaddle 了。

等长大了就好了 #

——这算一半真实、一半谎言吧。同时养两个不同年龄的小孩的时候,就发现所谓长大,只不过是慢慢从身体累 shift 到心累的过程而已——而这个过程甚至我们都远远没有走完,毕竟之后还有 dreadful 的青春期。所以每当 Mk-I 一会儿叫妈妈一会儿叫爸爸左右逢源要求帮忙或者显摆自己又做了什么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人带起来是不是还不如 Mk-II 的乳头堵嘴大法轻松;而半夜里听着哇哇的哭声,像逼一个旧电脑的风扇呼呼转起来一样、逼自己困了吧唧的脑子、思考应该抱起来哄还是抱起来喂才能让 TA 赶紧闭嘴的时候,又觉得应几声妈妈哪里比得上这种夜猫子生活。到底是谁,谁特么发明了人类的小孩这种反人类的生物?

两个半月的时候,Mk-II 稍微显现出了一丢丢智慧的萌芽,于是观察了一阵 Mk-II 怎么学习用手抓东西。确实感觉到这个人未来要学的东西任重而道远。在 TA 躺着的时候把一个小胡萝卜放在 TA 眼前,TA 试着去抓的感觉就像我在游戏听里玩抓娃娃机——技术都很差劲。Mk-II 的拳头要么是达不到小胡萝的所在角度,要么就超过了;而好不容易达到刚好的高度想要抓住的时候,要么是张开手的时间太早,要么就是太晚了。事实上 Mk-II 抓胡萝卜比我玩抓娃娃机还要 hard 模式的地方在于,TA 甚至不知道动什么肌肉能让胳膊动起来,所以要踢腿甩胳膊抻脖子弯身体,全身都动起来,试试怎么样做能让拳头和小胡萝卜更接近一些。这就好像抓娃娃机有100个操纵杆,需要通过不断尝试,才能确定要同时操作哪几个操纵杆才能让手臂移动到娃娃的上面。总之看着 TA 学习怎么使用自己的人形身体部位这点,不禁让我想起了传说中的学开高达…

然而最强驾驶员学开高达是靠看说明书,并不是像我们平常人一样连用户服务协议都懒得看、直接上手。(来自《机动战士高达》第一话——投资方说了,第一话结束之前必须开上高达,否则不给钱,所以主角才学得那么快(但这只是坊间闲传)。)

话说,小孩都是 greedy 的精明人,总是以贪婪的方式占用家长的时间和精力。从前只有一个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时间都被填满了,而现在有两个的时候,还是觉得自己的时间被填满了,所以每个小孩分到的时间比从前要少。而他们活得还是生龙活虎,这说明之前只有一个的时候 TA 根本没有必要占用我100%的时间。魂淡啊!

臭屁 newborn,太难搞。吃喝拉撒睡,每一件事情都这么反(大人的)直觉。吃,本来多简单一个事,newborn 不但吃着吃着会吐奶,而且吃完会胀气大哭?消化系统不发达到屁都不会放了啊。再比如睡,一般人困了都是眼皮打架、头往下耷拉着就睡着,但是 newborn 又不会了,困了只会眼睛越瞪越圆,最终发展为暴风哭泣。连睡觉都不会?!尿布什么的就不说了,谁手机里没点 epic blowout 的照片。

但是还是得向前看,新小孩的529账户也设立了起来,往里面扔了一点钱,打算十几年之内不再理它们了(呵呵这跟它们的 beneficiary 完全不一样,你不可能几年不理一个小孩,ha,连几分钟不理都做不到),希望它们赶紧自己翻倍再翻倍。这次 Colin 扬言要自己要开另一个529账户以示区分,于是我就来劲了,现在投入一样的本金,等到 Mk-II 上大学的那天,来比比谁账户里的钱多啊?丘处机vs江南七怪的18年之约,敢不敢约?

然后还有喜闻乐见的 Mk-I 和 Mk-II 互相伤害。明明已经把 Mk-I 安排在离 Mk-II 最远的房间睡觉了,但是 Mk-I 从 Mk-II 出生开始,时有抱怨夜里 Mk-II 的哭声把自己吵醒;放学回家黄昏到睡前的一段 witch hour 里,Mk-I 也经常在 Mk-II 哭的时候捂着耳朵一脸嫌弃——不久之前你自己还是这样的好吗!而 Mk-II 则是在每天早上被在隔壁洗漱的 Mk-I 吵得哇哇直哭——本来到了早上 Mk-II 就睡得浅(其实所有人经过一夜睡眠,到了早上都睡得浅),再加上 Mk-I 在这个年龄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说话音量,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总之鸡犬相闻就是这样了——随着屋檐下众人平均年龄的急剧降低,家里已然成为了一间小型幼儿园,每天早晚大家各发各的疯。

不过总体来说,到目前为止养 Mk-II 比 Mk-I 在心理上轻松多了——been there, done that,你个小 baby 再折腾也玩不出什么新花样来。同时对 TA 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我们也更能敏感地感觉到,并且觉得开心了。在第9、第10周哭得渐渐变少之后,日子就呼呼地翻篇,过得飞快。

今天夜里不知道 Mk-II 又要玩什么花样了。根据照顾 Mk-I 的经验,在第一年里,不论是形势不能再坏、已经快要触底反弹的时候,还是 smooth sailing 觉得对生活终于有点掌控感了的时候,总有新的 developmental challenge 在前面等着我们。正所谓,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

Extras: 片段 #

  • 临近三个月,Mk-II 的眼神逐渐从新生的懵懂转为犀利。尤其是 TA 在我胸前喝完奶的时候,往往会闭着眼回味一下,然后皱着眉头看我。是等着我说“多谢惠顾”吗。

  • 逛 Reddit 发现了这么一个新小孩 Rules of 2’s (source):

Age in minutes until they’re 2 hours

Age in hours until they’re 2 days

Age in days until they’re 2 weeks

Age in weeks until they’re 2 months

Age in months until they’re 2 years

  • 某天 Mk-I 从学校带回来一张纸…呃,严格来说应该叫“卷子”,因为上面是六七道题,每题一张图片上面画了几只小动物,下面三选一要求 circle the correct number of animals。我扫了一眼,大惊,多达六七道题,堪堪三选一,竟然没有一题选对,完美避开了所有正确答案。如果是日式冷笑话的话,这里要给母亲说的话填空“你______!”,我决定填成“你是毛利小五郎吗!”
犯人三选一永远可以排除错误答案的选择题之神——毛利小五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