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00:39:04
如果你看到这个标题后,脑子里第一反应是我想打意识形态牌,那么你还是退出去吧,你的智力可能不足以理解这篇文章。
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影视飓风 最近发的一条短纪录片《洋人丢的电子垃圾,都去哪了?》,里面讲的是加纳回收欧美电子垃圾的事。

我看完后觉得,这条视频内容问题不小,但更重要的是叙事逻辑太「西方」了。
注意,我还是要强调一下,我这里的「西方」并不是想讨论意识形态问题,单纯就是想讲叙事视角和立场的问题——还是那句话,你要强行认为我想讲意识形态,直接退出去就好了。
看纪录片多的朋友应该都能或多或少感受到,世界各国家和地区「擅长」拍的纪录片内容是不一样的,比如欧美就特别喜欢拍环保、隐私、大企业阴谋论这些,日本很喜欢拍农业纪录片,我国最拿手的当属「大国重器」基建类。
即使类型是一样的,各地的叙事逻辑也完全不一样,比如我国拍农业农村纪录片,主要是乡村振兴、青山绿水、「致富经」;美国人拍就是工业化农业和所谓「有机农业」;日本的农业纪录片则是慢节奏、人地叙事。如果你想象不出来,可以直接去找《克拉克森的农场》和《满山红柿》看看感受一下。

叙事逻辑无高低贵贱之分。 它就是一个视角的问题,也就是「怎么看待一件事」,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杨桃不同的切法都能画出不同的形状,更别提不同国家农业农村的情况了。
而有些话题,从我们的视角来看,是很难讨论的,比如这个欧美往加纳处理电子垃圾的事。
这件事,欧美的环保 NGO 可以拍,叙事是「反思」——实际上欧美输出了大量类似视角的环保纪录片。同样,加纳也可以拍,视角是愤怒、反抗。@影视飓风 去拍,叙事是什么?旁观者记录?谴责?还是什么?
从@影视飓风 展现的结果来看,我觉得他们的叙事逻辑还是环保与贫穷,这就很西方了。我说得直白一点: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去关注千里迢迢之外的非洲小国家环境污染和贫穷问题?它的垃圾不是我们扔的,它的落后不是我们打的,现在这个状况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难道是大爱无疆吗?如果 Tim 真是这么想的,那他应该去研究研究南丁·格尔的成长路线,说不定也能拿个诺贝尔和平奖。
上面说的这些可能太理论,我讲一个很实际的判断方法。各位手里如果有 AI 配音工具,可以试试看把 Tim 的解说词都直接换成英文配音。然后你就会发现,没有一点儿违和感。这是因为欧美国家在讲「向第三世界国家处理电子垃圾」这件事时,用的是完全一模一样的逻辑,唯一的区别是,这件事他们真的干了,所谓「罪犯都喜欢回到犯罪现场」嘛,但我国可没干,用不着凑这个热闹。
而前面我提到的那些「各地特色纪录片」,无论你怎么换配音,都不会丢掉本国原有的特色。这就是叙事逻辑带来的区别。
简中互联网上也并不是没有用中国人视角和叙事拍纪录片的团队,像饼叔的@食贫道 。饼叔的文案也好,整体的叙事逻辑也好,都带着中国人的烙印,让人一看就是中国人拍的。每条视频作品的好坏可能人人观点不同,但至少不会出现给饼叔换个英文配音,就觉得是欧美人拍的作品。再比如花总拍的一系列纪录片,无论是聚焦口罩的全球供应链,还是东南亚的电诈园区,也都是从中国人的视角去看这些事。
上面讲的是一些「宏大」的叙事逻辑,即使不谈这些,@影视飓风 的这条纪录片的内容也挺站不住脚的。我在 B 站上看到很多高赞评论说这是中国来时的路。
我想说,不好意思,我们跟视频里这帮黑哥们儿只是起点相同,路是完全不一样。
改开初期,我国沿海地区部分城市的确是干过引进欧美「洋垃圾」,然后分类处理的事。这是我说的「起点相同」。
但结果呢?勤劳、勇敢、坚韧的中国人,硬是把这样一个落后产业,给干成了一个暴利的事。我不知道干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怨天尤人,愤愤不平的说「列强入侵」,但从结果上看,一代人靠牺牲健康,回收洋垃圾,给子孙们攒下来一笔不菲的财富,实现了阶级跃迁。
至于环境污染,那广东当时干洋垃圾回收的地方,情况也没比@影视飓风 镜头下的加纳好到哪里去。像当年最知名的一个地方广东贵屿,被媒体称为「电子垃圾之都」,全镇 27 个村子中有 21 个村、近 10 万人从事电子垃圾拆解行业,每年拆掉的电子垃圾高达 140 万吨,浓酸浓碱遍地都是,户户冒烟,黑云蔽天;当地的孩子也是从小在成山的垃圾中翻找玩具,绝大多数孩子体内铅含量严重超标。


上面这两张照片,我觉得除了影视飓风拍得「艺术性」可能更好之外,给人的震撼程度应该是差不多的。
后来也是随着国家发展,当地政府下了大力气,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大搞产业转型,才逐渐解决了污染问题。
至于当地人……其实他们还挺「热爱」这个事业的,因为毕竟收入太高了。2023 年有一篇文章《「洋垃圾」被禁两年丨褪去暴利后的电子垃圾小镇:从上万人到 500 户 两代人的重新抉择》,里面提到说:
我敢说,贵屿30岁以上的人,大都做过拆解户,个个是百万富翁。
一天时间,自制的卤味鸡鸭肉就卖了 5000 元,可陈华年觉得自己这几年挣的都是「辛苦钱」。「和当年还是不能比,那时候钱才好赚,一年最多时赚几百万,烧出来的线路板会卖,锡、铜也会卖。」
再看看@影视飓风 视频中的加纳人,跟我们走的路,似乎完全不一样。

如果让我拍这个选题,首先我会选择不拍,换个选题。一方面是前面所讲,整个叙事逻辑太西方,中国人在其中找不到自己的叙事切入点;另一方面是类似的选题西方也拍烂了,早就没什么新意了。
如果一定要拍,那我会大幅删改原本的叙事逻辑,把镜头对准曾经的中国,以贵屿等地为例,拍当地靠这个事情致富,以及后面艰难转型的故事,最好能带一点转型前后当地人内心的冲突和生活对比;最后再把镜头转向加纳等国,用一个类似于「压迫暂时不会消失,只会转移」之类的话结束整个视频。
再说句题外话,我很难理解干电子垃圾回收能把自己干成那个穷样。
要知道在我国,电子垃圾回收一年能收入上百万,而且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可能@影视飓风 的员工和 Tim 生活都太优渥了,压根儿没理解垃圾回收这个行业。视频里,他们一开始拍了加纳人回收铜、铁、铝等金属,还有压缩机、发动机这些零件,即使在中国的垃圾回收厂,也能紧俏货,能卖上一笔好价钱的。结果却让@影视飓风 拍得一文不值的样子。
还有笔电、手机的维修和回收,这玩意儿放在中国也决谈不上是什么落后产业,甚至还有无锁、没登录 iCloud 的 iPhone,你管这些叫洋垃圾?淘宝和闲鱼上有海量出售二手电子产品的商家,搞二手产品回收交易的爱回收都已经在纽约敲钟上市了。
但为什么当地人守着这么一个赚钱的生意,还能把日子过成这样?视频后面有一个「踢足球」的细节,我觉得很能说明问题。
那是下午三四点钟啊,天都还没黑,一个家庭里的重劳力就已经下班踢球去了……我觉得吧,就这种工作态度,就别抱怨雇主每天看心情给工资,以及赚得少不够花了。

活该啊!
眼下正值双十一,我不知道圆通的快递小哥儿们几点能送完快递下班,但肯定不是下午三四点就撂挑子踢球去了。
以及,我也很难认为他们是真的赚得少。从视频里讲到的当地物价来看,理个发要二三十块钱。我在北京生活的时候,都尽可能找物美超市门口 10 块钱的快剪,小区附近普通的理发店,也就是 20–30 块钱。千里之外非洲贫穷国家能和北京一个消费水平,是不是也能从侧面说明,其实电子垃圾回收确实给当地人带来了远超平均水平之外的收入呢?

再看看货架上那些废弃压缩机、铜管、发动机、手机、电脑,这真的不叫「捐助」吗?如果你觉得不是捐助,而是扔垃圾,你也可以把你换下的旧手机、电脑、铜管当垃圾一样扔给我。
我帮你去转转处理。
2025-10-24 14:40:07
上半年的时候,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起这个市场。当时简单了解了一下之后,我还是决定敬而远之。
然后前几天看到这个市场「暴雷」了……
我顺便记录一下对这个市场(曾经和现在)的观点,就当「马后炮」了。
我记得我当时没有投资,最主要是因为整个 CS:GO 饰品市场的池子太小了,也就价值 40 亿美元左右,合 400 多亿人民币——当时看的时候好像都还没有这么高。
我买过的山寨币市值都没有这么低的。
池子小了,就很容易有人收货坐庄。山寨币市值低,但至少也是一个币;CS:GO 是所有道具加一起 40 亿美元,单一种类的道具就更便宜了,也就更容易被大庄家控制。
那还玩儿啥啊?赶紧跑吧!
如果是作为投资品,我很难想象,一个 T+7 / T+14 的市场风险会有多高。CS:GO 里买来的饰品,得等到 7 天后才能卖出;交易完成后,买家和卖家在 7 天内都能撤回这个交易。
任何炒过股的人都知道,这个投资风险是有多高。
CS:GO 的高价值道具是靠开箱子获得的,运营方 V 社是靠卖箱子赚钱,箱子卖得越多,V 社赚得越多。至于开箱子获得的道具是贵还是便宜,实际上就跟 V 社没关系了。
而 CS:GO 饰品交易也是走的第三方平台,卖得再贵,V 社也抽不到成。而且如果卖得太贵,甚至可能会影响 V 社的收益:新玩家一看这个游戏入门门槛这么高,随便一个道具都几千上万,我根本玩不起。于是连玩都不玩了,更别提投资了。
所以,V 社根本没有维持道具保持高价值的动力,道具便宜,大家都能随手一抽,玩个乐呵,才是最重要的。
这就有点像开盲盒。一套盲盒里,除了隐藏款,剩下的款式价格在二级市场都有上限,最高不能超过端盒的总价。实际上热门款式在二级市场上也不会比冷门款式贵太多。这样商家才能靠卖更多的盲盒赚钱。
而且 V 社新改的玩法,还有助于他们卖箱子。从运营方的角度来看,V 社这回是真挑不出来啥毛病。
这里也可以顺便拿《梦幻西游》做个比较。这两款游戏都被人拿来当作「理财工具」。
和 CS:GO 相比,梦幻的优势是有梦幻币作为保底,除了极少数超高价值的道具和召唤兽外,大量游戏内产出的道具还是能够以梦幻币计价的,游戏内的商人往往是需要长时间刷任务,爆出游戏内一些比较值钱的道具,比如五宝、兽决、宝石这些,游戏内交易成梦幻币,再卖梦幻币,来赚人民币。所以,策划改动时必须要考虑梦幻币和人民币的「汇率」(俗称「金价」)。
另外,梦幻是一个点卡计费的游戏,玩家在里面待的每一分钟,其实都是花钱买来的时间。
有了这两层之后,策划针对的就不是单一或者某一类道具的价格,而是维持「金价」,让玩家在单位时间内赚取的梦幻币收益(包括直接金钱奖励和道具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内。
这样一来,策划「看不见的大手」能调的地方就很多了,比如前几年梦幻的策划曾大削游戏内任务收益,打出的旗号就是「打击商人,维持金价」,此外还有什么储备金、三界功绩这些,看上去跟道具价格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你玩过游戏就知道,这些都是梦幻策划维持「金价」的手段,而且还很好用呢。
对商人来讲,倒卖道具后换成的梦幻币,也能很快在交易平台中售出换成人民币,维持自己的现金流。
从玩家的角度来看,和 CS:GO 那种 T+7 / T+14 的交易不同,梦幻里大部分道具在获得后都可以立刻变现成梦幻币,只有少量比较高价值的道具才有时间锁。
买卖都很方便,这就让投资梦幻的流动性很好。而且这么多年以来,梦幻的物价和「金价」维持也比较稳定,玩家想玩的时候花钱买个号,不想玩了很快就能卖了变现,如果不玩概率(合宝宝、鉴定装备之类的),玩家也亏不了多少钱。
还有一件事,和 V 社不同,梦幻是真的需要靠交易来赚钱的。梦幻的道具、角色、梦幻币交易都要走官方的平台藏宝阁,然后梦幻从交易中抽水。
很多人以为梦幻是靠老板玩家养着,其实恰不是这样。老板玩家们虽然投资高,动辄几百上千万,但这些钱里只有很小一部分作为抽水被梦幻收走了,其他的钱都是玩家和玩家之间的交易。
梦幻赚的是流动性的钱,流动性越好,交易越频繁,梦幻赚得越多。
这个链条一下子就完整了:有人玩才有人交易,有人交易梦幻才能抽水赚钱;物价和「金价」稳定才有人玩。所以梦幻的策划是不会让「金价」整体崩掉的,即使因为某些原因,大砍大削某个道具的价格,对整体「金价」的影响也很小
2025-09-12 01:17:30

输入链接 ➛ 提取 BV 号 ➛ 获取数据 ➛ 推送数据 ➛ 下载、压缩音频 ➛ 调用远程 Whisper 转录文字 ➛ 整理总结 ➛ 更新送至多维表格、推送通知

使用 Telegram Trigger,创建 Telegram bot 用于接收用户信息,我把我的所有 Telegram bot 都拉到一个群里,然后通过@ 来指定机器人工作。Telegram Trigger 后面的 IF 节点就是用来判断接收到的信息里有没有该机器人的 ID,若有,才会进行后面的步骤。
下一步是从用户输入的信息中提取 B 站链接和 BV 号,BV 号是用 js 和正则表达式提取。提取 BV 号是为了后面方便给下载的音频命名等工作。
包括这里的代码在内,后面所有的涉及到写代码、执行的命令,我都是问的 AI,我自己并不会写……所以在这里也就不展示具体的代码了,能够实现你的目的就行。
后接一 Set 节点,固定住 BV 号,方便后续调用。

使用 B 站的官方 api 抓取数据,其中 BV 号源于上一步。官方 api 需要自己上网查一下,GitHub 上有人整理过。或者你也可以直接用 HTTP Request GET 来获取,然后自己清洗数据。
后面就是用一个 Set 节点整理数据,方便后续调用;然后用 tg 节点,先把播放量等数据推到 tg 聊天框里。这主要是为了告诉用户 workflow 已经开始执行了。

使用 yt-dlp 抓取该 B 站视频的音频,然后调用ffmpeg 压缩获取的音频,方便后续传输。这里压缩的音质要尽可能低。
后面使用节点读取压缩好的音频,准备传输给外部 Whisper。

把前面压缩好的音频文件传输过来,调用本地部署的 Whisper 转写。
这里使用 tailscale 为本地 Whisper 和云服务器 n8n 建立连接。
转写好后,用两个 AI 节点,一个负责添加标点,一个负责总结归纳该视频的内容。注意,一定要让这两个 AI 输出的内容没有回车(也就是/n),这样才能写入飞书多维表格。
这里多解释一下,为什么我是调用 Whisper 转写。
B 站的 up 主通常不会上传软字幕,所以就需要自己转写。我的 n8n 是部署在云服务器上的,性能比较孱弱,肯定跑不动 Whisper,所以我把 Whisper 放到 NAS 上,并用 tailscale 组网调用。
NAS 上的 Whisper 我是用的 small 模型来转写。我试了几篇,正确率还可以。因为我大部分时候并不会直接阅读正文,错误率高点没关系,而且后面还有 AI 节点来添加标点和纠正错别字,所以就没必要跑 medium 或者 large 模型来转写。

先建立飞书多维表格,厘清自己想整理的项目,然后在这一步直接推送、自动填写到多维表格中。
注意多维表格 fields 的填写规范,具体见飞书的 api 文档,有示例,并不复杂。
最后给 tg 推一个完成的通知。我在这一步里只推了总结内容,没有推送 Whisper 听写的逐字稿。
2025-09-01 16:16:24
最近买了少数派共创的一个玩具 Quote/0,它是一个可以接收推送信息的墨水屏,而且可以通过 API 自定义推送信息。

正好青岛八月有好几次大烧的朝霞和晚霞,我用 n8n 和它做了一个监控朝霞和晚霞信息的自动化 Workflow。
注意,本文并不是零基础入门,学习之前还是要有一定的 n8n 操作基础的。
朝霞晚霞的数据是从 SunsetBot 网站抓的。这个网站可以提供当天和次日的朝霞和晚霞信息。
直接在网站查询某个城市的朝霞晚霞信息时,网站的 URL 并不会改变,所以我是在检查元素的「Network」里,通过 XHR/Fetch 去找到的 cURL。
具体来讲,就是用 Chrome 打开该网站,先按下 F12,然后找到 Network 里的 Fetch/XHR 标签,再在网页中输入你要查询的城市。比如我要查青岛,就输入「山东省-青岛」,直辖市应该是直接输「北京」「上海」,然后点击搜索。
这时先不用管左边的页面,直接右边Fetch/XHR 标签里,点击最新的一条以 ?query_id 开头的记录,看右边的预览,应该是如下图的信息。

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查询参数,先不用管,我们后面在 n8n 里配置 workflow 的时候再说。
右键点击该条记录,复制,选择「以 cURL 格式复制」。

这个复制出来的东西先找地方保存好,后面进入 n8n 里要用。到这里 SunsetBot 网站的工作就结束了。让我们打开 n8n 开始后面的事。
在 n8n 里创建一个 workflow。我们当然是希望这个数据应该是每天都能推送到我的 Quote/0 设备商,所以应当是定时执行。不过在测试阶段,我们就先做成 Trigger manually(手动触发),后面再调整。
然后在触发器的后面加一个 HTTP Request 节点,Method 选择 Get,点击 Import cURL,粘贴上一步复制的 cURL 进去。再点右上角的 Execute step 执行该节点,此时右侧 OUTPUT 应当会有输出,下方 Query Parameters 里应该会出现一些变量。

我们不必要看懂这里的所有参数,只需要知道几个重要的:
query_id:查询 ID,目测是一个随机数query_city:你要查询的城市event:你要查的是朝霞还是晚霞,这里一共可以填写四个值,分别是:set_1:今日晚霞set_2:明日晚霞rise_1:今日朝霞rise_2:明日朝霞model:预测模型,有 GFS 和 EC 两种,其实准确率差不多,因为推送过来的信息也只是给我们一个参考,所以不必过度在意这里用哪个模型,如果真的追求准确度,还是应该自己去 Windy 上看云图。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查询的城市,以及具体哪一天的朝霞和晚霞信息。这里有两个设置思路,一个是在该 HTTP Request 节点里直接填写要查询的信息;另外一个在前面加一个 Edit Fields(也就是 Set)节点,然后在 Set 节点里填好参数信息之后,传给后面。
这里我选择第二种思路。

顺便说一下 query_id 这个参数。估计是我测试后的时候,查询频率也不高,所以直接自己随便填数字也能跑起来。不过后来为了稳定,我还是加了一个随机数生成器。也是直接用的外部工具生成,然后 HTTP Request 来获取:
这一个可以自动生成 100000–999999 之间随机数的工具,每次获取 1 个,然后在在后面调用即可。于是上面那个 Set 节点就变成了这样:

这时可以点一下右上角的 Execute step 测试一下,右侧应当能够正常输出信息:

然后在后面查询信息的 HTTP Request 节点里,把前面的参数传进去,并且执行后右侧也能正常输出,接下来就是想办法推送到 Quote/0 设备里。

首先在你的 Quote/0 设备上添加一个「文本 API」页面,然后根据 Dot. 手册获取设备序列号和 API 密钥,保存好后,找到「文本 API」相关的说明,我自己配置的是「复杂文本并立即显示」。
找到 cURL 示例,复制,然后在刚才的 n8n workflow 里再新建一个 HTTP Request 节点,导入复制好的 cURL 信息,并填入自己的 API 和设备 ID。

下方有编辑 title 和 message 的部分,根据自己的需求填写即可,这里可以根据 Dot. 手册相关文档来写。下面是我填的信息:

填写好之后,再执行一遍,如果右侧输出显示的是「设备文本 API 内容已更新并将在下一次内容切换时显示」,并且你的 Quote/0 屏幕上真的显示了你设定的朝霞或晚霞信息,那么这个基本流程就跑通了。

现在就是完善整个 workflow 的时候了。我先贴一下我的 workflow:

它的大致思路是每天上午 11 点获取当天的晚霞信息,然后下午 5 点再获取第二天的朝霞信息,这样无论是想拍朝霞还是晚霞,我都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具体来讲,流程是:
Set 节点接收随机数,并设置好自定义参数HTTP Request 获取当日晚霞的数据Set 节点提取要传给 Quote/0 的数据1
其实这套 Workflow 可以延伸的功能非常多,比如我还设置了几个把朝霞和晚霞信息推送给 iPhone 手机的 Workflow,以其中一个为例:

这个就是每天晚上 10 点获取第二天朝霞和晚霞的信息,然后分别增加了一个 If 节点,用来判断具体「烧」的大不大,如果是「中等烧」或者「大烧」,再推送给 iPhone。
iPhone 上接收推送信息的工具是 Bark,相关教程网上也有很多了,本文就不再赘述具体设置。
这一步我前面并没有提,属于一个个人习惯,主要是因为前面输出的数据比较多,有些用不上的,所以就多加一个节点相当于提取和整理数据,方便下一步推送用,。实际上有没有这一步都一样的。↩
2025-08-05 16:31:15
本文无广。
最近南方基孔肯雅热疫情爆发,还是挺严重的。这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我突然想起,最近我私下里给不少朋友发过一些防蚊产品。
干脆直接写一篇文章吧,以后再跟朋友「推销」的时候,就不用反复交代同样的道理了。
如果你懒得看全文,你可以直接拿这两张图去购物平台上搜,然后下单买就行。我这也完全没啥广告费。


蚊子主要是靠嗅觉来寻找和定位目标。
当蚊子离人比较远时,要依靠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来定位「猎物」大致方向。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 0.04%,而你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是 4%–5%。蚊子的下颚须上有一对二氧化碳感受器,能够感受到最低 0.05% 的二氧化碳浓度波动。所以只要你还在喘气,就别想着躲过蚊子的嗅觉。
等飞到人附近大约 1–2 米时,蚊子就主要靠汗臭味来挑选目标。汗液中的氨、乳酸、辛烯等物质的味道,对蚊子来说就是食物的芬芳。汗味越大,目标越明显。跟什么血型、星座之类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所以,多人同行或者共处一室时,你其实只需要保证你身上的味比别人小,蚊子大概率就不会来骚扰你。
如果你不幸,恰好就是那个味儿最大的,你也可以给自己加个「隐身 buff」让蚊子找不到你。
很多人可能首先会想到花露水,但其实市面上各式各样的花露水,绝大多数都没有什么避蚊效果。尤其是一些打着「纯天然」口号的东西,就是纯粹生产出来骗钱的。
买花露水,或者一切驱蚊产品时,你只要看两种成分就可以了:避蚊胺(DEET)和埃卡瑞丁。
避蚊胺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的驱蚊物质,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驱蚊物质,最早是二战时期美军发明出来用于野战时避免蚊虫叮咬的,二十世纪 50 年代开放民用。
避蚊胺的原理有两种说法。一种经典的说法是它可以干扰蚊子的嗅觉感受器,让蚊子闻不到你。2019 年,有研究者发现避蚊胺可能是通过掩盖你的气味,从而让蚊子闻不见你。
不管怎样,它可能都是你目前能买到的最廉价且有效的驱蚊物质了。
通常来讲,避蚊胺的浓度越高,有效时间越长:5% 的避蚊胺只能起效 1–2 小时,30% 的避蚊胺起效时间约为 6 小时,但要注意当浓度超过 50% 时,避蚊胺的效果就到顶了。另外,出汗、淋雨之类的,都会减少避蚊胺的有效时间。
买花露水——或者任何驱蚊喷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买含有避蚊胺的,正如前面所讲,只看这种成分含量就行了,什么水啊、酒精啊、柠檬香精之类的,在驱蚊这件事上,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我自己以前是买 3M 的一款驱蚊喷雾,避蚊胺含量高达 25%,有效时间也很长,喷它的时候,我就从来没被蚊子咬过。

但是这玩意儿这的还挺贵的,我记得十年前买的时候就要两三百一瓶了,而且味道不好闻。后来又换了 3M 的驱蚊膏,跟这个喷雾成分差不多,就是变成了跟洗面奶差不多的膏状物,挤到手上然后往身上抹。驱蚊膏也不便宜,也得一两百。现在都断货卖不到了。
避蚊胺浓度越高,肤感越差,很黏腻。市面上比较常见的驱蚊产品,为了肤感,避蚊胺含量大概也就是 5%–10%,短时间内也有用。
我是直接买已经兑好浓度的避蚊胺,一般 20%–30% 浓度吧,这种东西购物平台上有很多,而且也没有很贵。如果你能比较方便地搞到无水乙醇,也可以直接买 99% 的避蚊胺原液,然后自己兑出需要的浓度即可。
一定注意得是无水乙醇,用水兑不行。

避蚊胺会刺激皮肤,敏感肌和婴幼儿慎用,可以考虑选用前面提到的另一种成分「埃卡瑞丁」的产品。埃卡瑞丁一样也很好用,效果跟避蚊胺相当,20% 浓度就可以有效保护你 8 小时,而且对皮肤刺激小,缺点就是价格稍贵,知道的人也不多。
最后我要再强调一遍,完全不要相信任何打着「纯天然」旗号的驱蚊产品,纯纯的智商税。不信你两条胳膊,一条喷着避蚊胺,另一条喷「纯天然」驱蚊产品,下楼找个草丛试试看,哪条胳膊被叮得多。
无论是避蚊胺,还是埃卡瑞丁,其实都只有驱蚊效果,也就是不让蚊子咬你。但如果你家里真的进了一只蚊子,它们是不能杀死蚊子的。
那怎么办?总不能在屋里一辈子喷避蚊胺吧?
靠手打死蚊子也太难了,而且蚊子经常是半夜趁你睡觉的时候出动,睡眼惺忪、精神不振的你,可能也很难提起精神,把藏在角落里的蚊子找出来拍得粉身碎骨。这时就要请出一些灭蚊神器了。
传统的灭蚊神器,比如蚊香啊,还有电蚊香液这些,主要成分是除虫菊酯,或者拟除虫菊酯,我觉得它们有两个问题。
一是用起来麻烦,蚊香要天天点,电蚊香液也得想着插上,用完了还得拔掉,效果也没多好。
二是对宠物——尤其是猫——有毒,别说什么养猫家庭没蚊子,可能没等猫出手,蚊子就先把把你咬了。
去年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灭蚊产品——拜耳的灭蚊喷雾,主要成分是四氟苯菊酯,也是一种拟除虫菊酯。

它使用非常方便,只需要在房间里喷两下,喷出来的细微颗粒就会吸附到天花板和房间四周墙壁上。这是专门针对蚊子的生活习性设计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蚊子受自身生理结构所限,没有长时间飞行的能力,所以平时 90% 以上的时间停在墙壁、天花板、墙角这些地方。传统的蚊香、电蚊香液散发出来的除虫菊酯类物质大多存在于空气中而非墙壁上,这也是它们效果有时候并明显的原因。
正好,这些地方现在有了灭蚊喷雾的颗粒,蚊子只要往那些地方一停,很快就「凉凉」了。
这个喷雾也不用经常喷,根据拜耳的使用说明,10 平方米的房子每 24 小时喷一次就行。根据我的经验,一般喷上 1–2 次,屋里的蚊子就基本被消灭殆尽了。
而且,这喷雾对宠物也挺友好的。蚊香、电蚊香液会让猫中毒,是因为要把除虫菊酯类物质散发到空气中,这导致房间内浓度很高,猫呼吸时,有毒物质就进入体内了。
拜耳灭蚊喷雾一天喷一下,而且都吸附在天花板或者墙壁上,猫通常也舔不到这些地方。如果担心猫会吸入有毒颗粒,那只需要在喷之前把猫赶出屋子,等半个小时,颗粒吸附到墙上后,再把猫放进去就行了。
很多人对花露水有误解,以为有驱蚊效果。其实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花露水大多的目的是止痒。
具体来讲,花露水里酒精浓度很高,往往可以达到 70% 以上,超高浓度的酒精在挥发时会降低皮肤表面温度,「冻麻了」就不痒了。花露水里的樟脑、薄荷脑之类的东西,也是类似的效果。如果你手边有冰块,冰敷一下,效果是一样的。
此外,酒精还可以麻痹皮肤末梢神经,干扰神经信号传递,相当于给蚊子包做了个局麻。这些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止痒效果,但酒精本身是完全没有任何驱蚊效果的。

除了花露水之外,像什么风油精,以及所谓的「止痒露」之类的,其实大致原理都差不多。
2025-07-24 01:45:47
本文大量剧透,考虑到这部电影有悬疑成分,介意者慎入

从十年前的《唐人街探案》,到后来的《秘密访客》,再到这部《花漾少女杀人事件》,都是一个味,她一笑就知道要「坏事」了。
本部电影开场她在冰场上杀完人,冲着镜头邪魅一笑,我就担心又是一部俗套的拿多重人格做文章的悬疑电影。看到丁湘源饰演的钟灵真的出场,还出现过两次时,我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但后来越看越不对劲,最后终于心死了。
不过,张子枫的演技没问题,演这种角色真是易如反掌。实际上我觉得这可能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
张子枫算得上是年少成名,8 岁就拍《唐山大地震》拿了百花最佳新人,18 岁演《我的姐姐》又成为最年轻的华表影后,但这么多年她硬是能忍住没往流量那边儿靠,还是在不断琢磨表演,提升演技。
《唐山大地震》《我的姐姐》里的角色,都不是「精神病」,照样演得好,而且就算演「精神病」,《唐人街探案》《秘密访客》和这部《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其实也都不一样,《花漾少女杀人事件》的她精神上更加扭曲,把一个在母亲重压之下早已变形的少女展现得淋漓尽致。拍这部电影前半年,张子枫学了花滑和现代舞,估计没少摔,考虑到这一点,我觉得甚至这部电影有些配不上她的表演,希望能拿个奖吧。
此外,电影的摄影也是一大亮点,只是这个我确实不太会用语言描述,去看,去电影院看吧。
看电影时,另一个担心是最后导演又玩「合家欢」那一套,让母女抱头痛哭,互诉衷肠——那可就太 tm 俗了。
好在,导演并没有这么处理。
现实里哪有这么容易和解啊?!前几年皮克斯有两部讲东亚家庭关系的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记》(Turning Red)和《疯狂元素城》(Elemental),两部电影的结尾都是 happy ending,一家人快快乐乐生活在了一起。但其实我感觉特别缺乏说服力。当年《疯狂元素城》上映时,我还在一期影评视频里讨论过这个问题:
两部电影中,长辈态度转变前,亲子之间都缺乏足够的沟通,《青春变形记》中的母亲和《疯狂元素城》中的父亲,在影片高潮到来前,都几乎没有了解过自己女儿的真实想法,最后爆发的冲突就像是导演们为了实现家庭和谐的结局而刻意安排的。
所谓「人没法想象出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我很怀疑这两位导演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没有处理好自己的亲子的关系,但为了给电影一个happy ending,不得已设计了一个家庭和睦、重归于好的结局。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中,最后母女相互「坦白」时,母亲似乎想明白了,决定不再给女儿太多压力,不去追求「冠军」。但女儿的回答确实让我眼前一亮:
你是我成不了冠军的借口,我只是需要一个压迫的母亲。
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我在豆瓣上竟然看到有人说这是「母女和解」,不知道她现实中亲子关系到底烂成什么样,才能认为这是和解。我觉得整部电影的精华就在最后张子枫这几句话了。
可惜,这段剪得有些太拖沓了,穿插的回忆画面太多,母女之间解释的台词也有些多余。我觉得两三句话,一段回忆镜头来表示母亲「早就知道这件事」,然后女儿表明「不和解」和「相互利用」这层意思就行了,没必要做得这么实,有点过犹不及。
这部《花漾少女杀人事件》算得上是经典电影大拼盘,标准《黑天鹅》的故事结构和角色设计,以及部分分镜十分相似,然后「多重人格」又是《未麻的部屋》,只是最后不是开放式结局,这点跟《未麻的部屋》不一样。
此外,考虑到《黑天鹅》的关键分镜也是「致敬」《未麻的部屋》,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今敏才是那个真神?

不过,我看豆瓣上有人说像《爆裂鼓手》,那我觉得就不太对了。你不能是个严酷的教练就往《爆裂鼓手》上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