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lukefan | 范路修改

硕鼠的博客站,互联网老兵,内容较杂。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lukefan | 范路的 RSS 预览

别再教育用户了!雷军回应黑公关为何注定失败?《乌合之众》早已揭示群体舆论的残酷真相|雷军 小米汽车 黑公关 舆论 公关 网络水军 断章取义

2025-11-18 08:47:13

雷军愤怒发帖,怒喷黑公关断章取义,曲解他的意思。是不是用错方法了?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雷军最近突然一反常态,集中发帖说漂亮跟安全并不矛盾。虽然我4月份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们要去做漂亮的车”,但是我前面也强调了很多次,“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呀!”我们被黑公gūan断章取义、扭曲抹黑了。

小米汽车口碑的几个阶段

小米汽车的口碑呢,其实是分几个阶段的。小米Su7发布之前呢,雷军说:“我要去造车了。”很谦虚地四处跟人学习,“我押上全部身家。”那个时候小米汽车的口碑其实是不错的。为什么?一辆车都没在街上跑,这辆车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当时口碑是还不错的,但是呢也不算特别高。

在小米Su7发布之初呢,是小米汽车口碑最好的时候。这个车实在是有点好看,跟周围的车确实是不太一样。小米的车你说安不安全呢?小米的车呢,在各种的电动车里头算是中等偏上,绝对不是最好的,但是也不是最差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位置。它跟其他车的区隔,最主要的就在于好看了。

而且当时小米Su7刚发布的时候呢,它采用了一个跟所有车厂都不一样的公关方式。别的车厂出了事就直接盖布,小米出了事以后呢,人没事,还在旁边发朋友圈呢。“只要人没事,其他就都没大事。”甚至说“绿化带战神”,绿化带战神通常是不死人的嘛,所以小米呢,一开始也就乐见其成了。小米在整个公关上,跟其他的车厂最大的区别是,他基本上不删稿,删的很少,至少在早期的时候,即使着火什么的,也不怎么删稿。其他的车厂的话,只要是出现任何负面,赶快上去呃……拦阻、进去删帖、进去盖布。导致呢很多人觉得,好像只有小米着火似的,其他的车厂着火了,大家记不住。这个没办法,人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特别是大众的记忆力,它就是这样的。

转折点:铜陵车祸与雷军的沉寂

然后转折点就来了,是在今年的3月29号,安徽铜陵那次车祸,三个小姑娘烧死了。小米呢,依然是说该我的责任我认不就完了吗?他依然在用这样的方式去处理他的公关问题。但是在3月29号之后,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米呢就不再出来说话了,雷军基本上属于沉寂了。他在沉寂了两个月之后吧,才开始零星地出来发言,但是这时候发言呢,就已经跟铜陵车祸之前不一样了。以前不停地做直播,跑到工厂里边去打地铺,做各种各样的摆拍、各种表演。反正大家也知道他在表演,但是你说这么样的一个有钱人,愿意给你表演一下,我们就当个乐子看一下不就完了吗?但是在这之后的话,雷军虽然在出来发声,但是呢就像传统车厂的这种老板一样,账号估计是交给公关部了,上来以后就是随便讲一讲,我们有点什么新功能,完完全全是官样文章出来了,信息的密度也降低了很多。

口碑持续下滑与公关变动

到Yu7发布的时候呢,有所扭转。Yu7是开了两次发布会,一次呢是技术发布会,一次呢是有价格的发布会。这两次开完了以后呢,小米的口碑稍微好了那么一点点,但是呢影响的周期并不是很长。Yu7发布了以后,小米的口碑呢又在快速的下滑。当然Yu7也是一个很漂亮的车,大家现在看到我坐在Yu7里头。

再往后就是成都车祸了,一辆小米Su7 ULTRA撞在路边上,酒驾、超速,撞完了以后呢迅速起火,里边这个人依然是没有打开门、没有跑出来,外面的人呢没有砸开窗户、也没有打开门把人救出来。这个事情出完了以后,小米口碑就急转直下。再往后呢,雷军就开始去喷黑公关了,大概是在10月底开始,雷军就开始喷黑公关,说我被人黑惨了。国家呢也出来整治黑公关来了,汽车界黑公关。但是要注意,国家整治封号的很多黑公关,其实是小米的粉丝,是这头的也被封号了。

最近的消息呢,是小米集团公关总经理王化转岗了,传出呢招聘新的公关总经理的消息,但是新的公关总经理到底招的是谁,现在不知道,没有任何的消息传出来。也不断地有人呢出来讲,我接到小米的邀约了,但是我拒绝了,因为小米这个活确实是很难干,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雷军为何突然开炮?一种错误的公关策略

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点上,雷军突然开始集中开炮了,改变他最近这半年多来的这种沉寂,突然开始集中的开火,这应该是他们的公关策略再一次发生调整了。

雷军这次发声的效果呢,应该并不好。任何尝试教育用户的做法都是错误的。真相本身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大众本身是没有真相理解能力的,它叫集体无意识。在群体中绝对不存在理性的人,群体能够消灭个体的独立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为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普遍赞同。群体中的人有两个共同特点:首先是每一个人个性消失,其次是他们的感情与思想都在关注同一件事。

这些话都不是我说的,这些话是来自于一本书,叫《乌合之众》。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尝试去跟群体讲道理,想把这个事实跟他们讲清楚,本身就是徒劳无功的,而且显得高高在上,要教育人那感觉,跟前面雷军自己给自己树立的形象是有巨大出入的。这绝对是一种错误的回复方式。雷军现在在尝试喊冤:“我被人黑了”,尝试教育民众:“你看我们是注意安全的”,还尝试要去喊:“说有坏人,黑公关”。这个是没有效果的。上一个这么翻车的典型案例叫贾国龙,西贝莜面村的贾国龙,这些都已经淋漓尽致地演绎过了。

那么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什么呢?

  1. 一笑泯恩仇:前面的事情有问题我们认,但是呢有人黑我们,希望大家高抬贵手。首先要笑一下,因为你真的没有办法拿他们,大家都是混口饭吃。
  2. 该给钱还是要给:第二个呢,该给钱的呢,还是要给钱的。这里边是有聪明人的,在里边带头喊口号抹黑他的人并不傻,人家也不是说为了抹黑雷军去抹黑你,人家也是为了挣钱。但是你说有没有说“我就是想黑他”?也有,总有没脑子的人嘛,而且这些人也不少。但是真正在里边带头的人呢,还是一帮聪明人。小米呢是很少给这些人发钱的,这个跟国内各大车企有巨大区别,它的财报上面,公关和销售的成本占比是非常非常低的。所以大家没有拿到钱,你这里又有流量,夸小米也是流量,骂小米也是流量,既然你不愿意给我钱,那我当然骂你了。这事没什么好说的,所以该给钱还是得给。
  3. 对过分者不能姑息:当然,对于做得过分的人呢,也一定不能姑息,该告就告,这个是该做的事情,就像其他的车企干的活是一样的。当然了,你去起诉这些人呢,分三个层面。

起诉对象的三个层面

  • 友商:真正在后边出现骂他的这帮人呢,动不了。为什么呢?你抓不到人家把柄,人家在这个圈子里混了这么多年了,每天拉着黑公关拉了这个踩那个,你是不可能拉到把柄真的告到友商的。
  • 普通用户:这个事动不得。有一个普通用户说我这车不好使了,你给人把账号封了去起诉他,这个事伤人品。特斯拉干过几次起诉普通用户的事情,这个事是很伤人品的,因为普通用户呢就叫无知群众嘛,人家是个弱势群体,再怎么着你去说他,这都不太合适。
  • 黑公关:最后呢,就是黑公关,这个确实是存在的一个群体,那赚的是黑心钱,到需要的时候拉出来祭一下旗,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黑公关呢,你是搞不干净的,他们会不断地刷新出来,这个就是一个行业的常态。

真正该干的活:制造内容

小米跟雷军真正该干的活是什么呢?就是给媒体和群众足够多的内容,引导大家去聊点别的。为什么在3月29号铜陵车祸出来之前,小米的口碑那么好?因为雷军不断地在给大家制造新的聊天的话题,不断地在给大家制造新热点。虽然这些公关公司没有拿到钱,但是你给我了热点,那么我们就照着热点聊不就完了吗?这个也不是什么大事,反正是流量嘛,我蹭了你的流量,我挣到这波流量了,我就可以拿到钱。所以呢,这个事是本身已经算是给钱了。但是在3月29号之后,雷军不出来了,没有新热点出来了,你又不给钱,那只能骂你了,这个没有任何其他选择。所以还要看雷军后面到底用一个什么新的公关策略和方式来应对这件事情,至少这一次应对是非常非常愚蠢的。

雷军为何选择现在爆发?背后可能的原因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雷军突然爆发了呢?是不是被人骂狠了?不是的,这个后面肯定还有很多的原因。

公关策略的演变与困境

3月29号之前的公关策略到底是谁做的?不确定,但是有可能跟王腾有关系。王腾呢,虽然不是公关总经理,但是王腾是小米品牌总经理,应该也会负责一部分公关的事情。王腾被干掉以后呢,公关总经理应该是起到更大的作用。但是给雷军做公关总经理肯定是非常非常痛苦的。为什么?因为雷军大量的策略其实是自己制定的。而且呢,小米的传统就是没有公关费用。小米呢,以前专门有一本书就讲他怎么做市场,怎么去做公关和宣传的,以前猎豹移动给每个人发了一本,要求大家去学习。那个里边的最关键的要点就是绝对不给钱,你去想办法发动群众,想办法做米粉,想办法去做社群,就是没钱。这个是小米的固有传统。那你这个时候找任何人来做公关总经理,你说我还是没钱,还是继续走这条路?走不通的,这个不可能的。

3月29号到现在这一段时间的小米公关策略是什么呢?应该就是任由他们去说,慢慢地向后退一退,不要有这么大热点。有特别过分的呢,起诉。风浪应该会慢慢平息下来。结果呢,在缺乏救火队和相应的救火措施的情况下,风浪不但没有平息,还愈演愈烈了。什么叫救火队和救火措施?刚才我讲到,其他的公关公司或者其他的车企都有大量的资本投入的时候,要花钱的时候,你们以为他们花钱找人给自己吹牛吗?不是的,他们花的最主要的钱是删稿。有人去骂你了,你要把这稿删下来,这个是要花钱的。当小米的公关手里没有钱的时候,他就没有办法删稿。你以为小米真的愿意让那么多负面情绪、让那么多负面文章在满天飞吗?你要让人删下来是要给钱的。他的整个的策略一直就这样,从做小米手机就是一直是这样的。

小米的公关总经理就要为老板的决策做执行。雷军决定我要这么去干了,他就只能去执行,还要拍马屁说:“老板你英明神武。”而且呢,还要告诉老板说:“民众会理解你的,我们要稍微有点耐心,数据还是不错的。”都是要去哄老板开心的。等到最后发现崩盘了,这个人还要再出来背锅,要挨着一刀,像现在这个王化,还要挨着一刀。绝对不可能是老板做错了嘛,一定是下面执行的人做得不好。

市场信号:销量危机与订单告罄

那么这个时间点就很关键了,雷军是不是已经发现有问题了?是这样的。有一个很有趣的数据,特斯拉10月份中国区的销量腰斩。10月份特斯拉在中国只卖了2.6万辆车,是2022年11月以来,连续三年里头最低的一个月,这是非常非常惨淡的一个月。同比也是跟去年10月份比,下滑了35.8%;环比也就是跟9月份比,下滑了63.6%。说腰斩没毛病吧?比腰斩还要更狠一点,这个绝对是骑着膝盖斩掉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人就突然不买特斯拉了?是不是突然就觉醒了?不是的。原因非常简单:各地的国补花完了。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原因。北京因为我当时去上牌子,11月11号报废补贴就耗尽了,11月13号置换补贴也耗尽了。我是11月13号去上牌的,所以我是亲自经历了这件事情。那你说特斯拉因为国补耗尽了销量腰斩,其他人没看着,小米还在涨,而且11月份才耗尽,怎么10月份就跌了?我说的是北京11月份耗尽的,全国其他地方10月份肯定已经花完了,北京肯定是钱比较多的地方。那么小米怎么还能涨呢?他卖了4.8万辆10月份。原因很简单,小米的车都是积压订单,人家几分钟20万辆就不见了,现在这些车还没交完呢。现在我们看到的小米销量都是小米随着工厂产能的上升,逐渐在交付我们这些以前订车的人的车,所以小米的销量还在上升。

至于其他的车企销量也在涨,到底怎么回事呢?其他车企的话,大多是有代理商的,代理商呢就可以压货,就可以囤货嘛,所以呢这个数据报表还是可以做一做的。小米的储备订单应该已经告罄了。Su7在Yu7发布之后就没有什么动静,现在有传闻说Su7的储备订单可能只有一两万台了,我估计这应该都属于过于乐观的预估了。你现在去买Su7,可能真的一两周就能把车提回来。Yu7的销售呢,也很难支撑。

小米的销售政策是比较奇葩的。别的门店汽车销售卖掉一辆车是可以提一万二的,或者提几千块钱;小米销售卖掉一辆车只能提600。为什么小米对汽车销售这么苛刻呢?原因很简单,车也不是你卖的,车是雷军卖的,销售只负责雷军把车卖掉了以后,后面对接大家来试驾就完了。所以他跟其他的这些车厂的销售承担的责任是完全不一样的。小米的车店在Yu7发布之后,特别是Yu7到店以后,招募了大批的销售,就是为了应接大家去试驾,应接大家的去问一些问题。现在呢在大批地裁撤,因为你留在这也卖不掉,卖了以后也分不了你几个钱,这个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现在小米Yu7的销售新订单增加一定是很惨的。

外部压力与新车发布计划

而且小米呢,不光是在被人骂,不光是说销量暴跌,股票也在被做空。高盛团队11月初给出了报告做空,小米没戏。下面小米的新车又要上市了,必须要扭转声望了。如果在这样的声望上发新车的话,肯定是会翻车的。现在小米应该是准备了三款新车,一个呢是Su7的改进版,希望Su7改进版可以给一个机械门把手,像我这个Yu7就是机械门把手。另外呢,据传有一款车叫Yu7 Ultra,但是我估计Yu7 Ultra够呛,因为呢工信部最新要求是所有的这些乘用车零百加速不允许到5秒以内,像我这个车就4秒多,Yu7的Max是3秒多,如果敢叫Ultra的话绝对是2秒以内的,这个以后是不允许卖了,太危险了。还有一款车应该是小米Yu9,就是full size SUV,然后是混动的车型,那款车的话估计要到明年才能上市。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点里头,必须要去扭转公关态势了,否则的话这些车型就废了。这就有点像什么呢?苏军已经打过来了,必须要告诉元首实话的时候了。原来雷军问说我们车卖得怎么样?“可好了!我们每个月交付多少多少……”肯定是这么跟雷军说的,“我们所有的政策都很正确,雷军你就是神,你就是我们所有人的神!”原来一定是这么跟雷军说话的。但是现在呢,实在瞒不住了,因为新车要发了,再不跟雷军说实话的话就没法整了。所以呢,雷军也急了,只能跑出来叫苦、解释。如果这样能解决问题的话,西贝就不会这么惨了。但是西贝关了一些门店以后,现在很多西贝的门店依然在排队,就是你只要忍过去了,其实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吧。雷军的汽车公关又在转向,这一次雷军的发声是比较愚蠢的。公关的成败与车本身的好坏其实关系不大。希望小米呢,可以找到一个敢和雷军说不的人,新的公关老大可以转变公关的思路。要么花钱,要么就把雷军绑在战车上,不断地给他制造话题。你总要让这些无事生非者——什么叫无事生非者?就是在流量圈里头讨生活的这帮人——你要么给我话题,要么给我钱,你也总得给我一样。你要哪样都不给我,那对不起,我只能骂你,你自己话题度还这么高,这事没得商量。

小米这么多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也不少了,就是他做手机也翻过车,做电视也翻过车,做各种家电都翻过车。希望小米汽车呢,也可以走出阴霾吧。但是如果以现在这样的公关处理方式的话,估计有点难度。

好,这就是今天的故事,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

亚马逊裁员10%白领的残酷真相:初级程序员与中层管理成重灾区,你的第一份工作正被AI悄悄吞噬|Amazon Layoffs、AI、Job Cuts、Corporate Jobs

2025-11-17 20:50:41

硅谷大裁员,AI已经开始抢夺人类工作了,到底应该怎么办?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今天咱们来讲一讲硅谷大裁员,AI已经开始抢夺人类工作了,到底应该怎么办?

从亚马逊大裁员说起:一个行业的缩影

首先,咱们要从亚马逊大裁员开始讲起,因为最近大裁员的就是它。虽然大家都在裁,但是呢,明目张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就是亚马逊了,说我们要裁3万人,第一批1.4万,应该是过了年以后再裁下一批的1.6万。

在以前,都是说公司玩不下去了才裁员,比如说亏损、利润下滑,这样可以让股市稍微地觉得你在很努力地调整。但是现在这帮裁员的都是收入上升、利润上升、股价创新高的时候说我要裁员,而且一裁就裁这么多。以前都是偷偷地裁一点点,这基本上是10%的比例裁员,非常非常大比例裁员。而且这种消息宣布了以后,股市马上就涨。

现在呢,都是以AI为名进行大裁员。一方面说,要使用AI,你们这些工作被AI替代了,上了AI以后,这么多层级的审批、这么多层级的领导不需要了,要扁平化一点。还有些人呢,说我们把钱省下来去买GPU,我们去建算力中心了。亚马逊裁员基本上就这三个理由。

亚马逊呢,其实只是一个缩影,很多的IT巨头实际上都在裁。今年大概已经裁了有十几万,甚至可能几十万人被裁掉了。应该是昨天吧,美股又在那暴跌,一个原因呢,是大空头还在很努力地做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家觉得就业数据可能有问题,因为美国政府停摆嘛,所以10月份的通胀数据也没出来。一帮美联储的人出来放鹰来了,说12月份是不是不应该降息了?咱们12月份不降了吧?所以呢,大家比较害怕,因为裁员确实是发生在身边。

裁员与招聘并行

亚马逊一边裁员,一边还招人呢。真正的AI专家、AI使用者,其实招的应该并不多,实际上大部分招的是假期仓库临时工,因为马上就该美国的黑五。每一年在这个时候呢,亚马逊会招聘大量的人去仓库里边打包、去发快递,但是呢,假期过完了以后就会被裁掉。我一直以为假期临时工这东西是富士康发明的,看来又狭隘了,原来原创是美国人,好的坏的他都得背着,都是他原创。

亚马逊呢,白领30万,这一次裁的3万呢都是白领,所以说是10%。还有120万蓝领,这两个加起来应该是160万员工。亚马逊准备在机器人基本上到位以后,裁掉60万蓝领,就是把仓库的工人裁60万,就是50%的蓝领,应该会在明年或者后年被裁撤掉。

被裁的都是什么人?

那么这次被裁的都是什么人呢?首先从部门上可以看出来亚马逊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 设备制造部门:就是做Kindle的,做Echo音箱的,这帮人被裁了很多,而且是成建制的裁掉。
  • 云计算部门:虽然也裁,但是主要裁的是行政、HR、销售,这些并不是关键岗位。
  • 游戏与内容部门:好几个亚马逊的游戏工作室是直接99%的人都裁掉,基本上是全干掉。亚马逊看来在游戏产业上是没有挣到钱。而内容的话,就是Amazon Prime视频频道,这边呢也是裁了不少人,但我觉得亚马逊视频频道做的还可以。

从岗位上看谁最危险?

这一次都是白领,没有蓝领的事。白领里头呢,程序员跟数据分析员裁的非常多,占20%左右。但是呢,裁掉的主要是初级程序员,就是在亚马逊工作时间不长的这些人。初级程序员其实是最容易被AI编程所替代的。全世界最好的AI编程工具是Claude Code,Anthropic他们家的,Anthropic的大股东就是亚马逊,而且Anthropic就是跑在亚马逊云上的,所以亚马逊一定是自己用上了:我不需要这么多初级程序员了,不需要这么多初级的数据分析人员了。

更多被裁掉的呢,其实是各种的中层管理干部。中层管理干部呢,他们需要干的活是什么?就是沟通协调嘛,编制报表和PPT,写写报告,这就是他们平时干的活。而这一部分活呢,也恰恰是AI最擅长的干的部分。所以这一次最主要裁的就是这两拨人,讲的叫“减少管理层级,提高沟通效率,让整个亚马逊的体系架构更加扁平化”,非常非常政治正确的一句话。待会咱们再讲,每一次公司提扁平化的时候,实际上都在干另外一件事,这都是一个噱头。

决策者安迪·杰西与他的动机

那么这个决定是谁做的呢?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呢?这个人呢,叫安迪·杰西,是接替贝索斯成为亚马逊CEO。创始人其实没有那么决心裁员,创始人裁员不会裁这么狠的。但是职业经理人呢,经常会做这种大规模的裁员,原来咱们都有一个话叫什么?叫“崽卖爷田不心疼”。所以大规模裁员,经常是职业经理人干的活。而且这个安迪·杰西,前面应该也裁过一波大的,22年裁了一波26,000多人,这是再裁3万人。

安迪·杰西其人

这个安迪·杰西到底是何许人也?首先呢,这是一位有钱家庭出来的,纽约中上阶层家庭出身的一位,应该是匈牙利犹太人。父亲呢,是律所的高级合伙人,本人呢,是一个哈佛的高材生,哈佛学霸,都是要准备去改变世界的人。本科学的是政治学专业,然后呢,是在哈佛大学的MBA,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算是亚马逊的老员工了,从1997年就加入了亚马逊,一直在亚马逊摸爬滚打到现在。一开始呢,负责主管市场营销的,到2003年,跟贝索斯一起推动建立了AWS,也就是亚马逊云。2016年开始呢,做AWS的CEO,就是亚马逊下面专门负责云这个业务的CEO。2021年,接替贝索斯成为亚马逊的CEO。

与贝索斯的不同:更听华尔街的话

安迪·杰西跟贝索斯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安迪·杰西呢,会更听华尔街的话。贝索斯就是也当过首富了,运营这么大的公司了,所以呢,华尔街的话,其实贝索斯是基本上不理不听的,就是自己爱干嘛干嘛。但是安迪·杰西,是非常非常注重股市的声音的,所以他会去亲自参加财报会议。贝索斯可能早期还会参加,但是很长时间就没有自己去过了。安迪·杰西是每一次都要去参加的,而且要亲自去回答各种的提问,股市想要什么故事,他就讲什么故事,他是这样的一个人。

为何要大裁员?

华尔街需要巨大算力投入的故事,那么安迪·杰西就必须要讲这个故事。手握Anthropic,现在呢又签约了OpenAI。而且大家要注意,亚马逊其实是在被挑战的一个位置,因为它是云计算老大,这东西它发明的,后面谷歌也好、包括微软也好,都是靠AI在逆袭,它在吃亚马逊的份额。所以它必须要在算力中心上使劲的砸钱,说你看我还是老大,我依然是比你们厉害的。他要去做这样的一个事情。

现在大空头就在指责亚马逊作假,指责谷歌作假,什么呢?就是做折旧这件事。因为这个算力芯片的折旧,大概是三年就折旧掉了一个,比如说H100或者是GB200这样的芯片,如果是满负荷的去进行训练、进行推理的话,基本上1-3年这个芯片就废掉了,就没法再使了。但是呢,亚马逊是按6年折旧来算的,所以这个大空头就说,你们这都作假账,本来3年这机器就废了,如果你真的用到6年的话,只能说明这个AI算力你没有卖出去,你才有可能使6年。你如果卖出去了,3年你就应该把它折旧干净,不能把它算6年。

而且亚马逊其实遇到了一个别的问题,就是他疫情期间招太多人了。2019年,亚马逊大概只有八九十万员工;21年,基本上就翻番就翻上去了,直接乘两倍。但是当时呢,他的利润和收入是能支撑他的。现在就必须要把这些人干掉。在疫情以后招聘的时候,招了很多的“刚刚好的人”。很多企业在急速扩张的时候都会招这种“刚刚好的人”。大家还记得在疫情期间,很多人在聊什么话题吗?叫“转码”。什么叫“转码”?就是一帮文科生说我上一个短训班,然后就可以成为程序员,就可以到公司里面去上班。那你说这些人,我觉得被AI替代掉,也是合情合理的一个事情。所以现在肯定要把他们干掉,而且正好有一个AI的借口,一下把他们干掉。

“扁平化”的真正含义

这一次提到的提高管理效率和扁平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公司跟创业公司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创业公司一般是比较扁平的,而大公司是很多很多层级。这一次呢,这个安迪·杰西就想到说,他希望亚马逊能够像一个大号的创业公司一样干活,而不要像传统那种大公司那么干活。那么到底差在哪呢?创业公司肯定是更有活力,创业公司更有创新能力,创业公司加更多的班,是不是这样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规矩。

150人以内的创业公司,基本上是没规矩的,完全依靠创始人的个人魅力来去维系。150人到500人的公司呢,是靠KPI和各种的规则来去维系的。500人以上的公司呢,就要玩潜规则。所谓潜规则,实际上叫企业文化。上百万人的一公司,那肯定是要玩企业文化的。但是呢,安迪·杰西并不是创始人,贝索斯才是创始人。那先王之法已经建立起来了,里头的每一个层级、每一个格子都有人了,这个格子跟层级如果不打破的话,就没有办法说我使用一些新的规则。安迪·杰西他就要像创始人一样,把这些规则跟桎梏通通都干掉,特别是一些不听话的人,通通干掉。所以呢,所有喊扁平化的,都是要把固有规则打破,就像前面阿里把P10以上都干掉一样,都是一个意思,就是上面老大说什么大家听,这种封疆大吏们,你们通通都死,就是这个意思。

规则跟层级打破了,这么大公司怎么运作下去呢?它毕竟不是150人的公司,安迪·杰西也不是创始人,他这个魅力够不够,能不能搞定这件事?其实通常情况下,打破了层级以后,这种大公司怎么管理?叫“靠天子近臣”,包括钦差大臣,就不停地把身边的人派下去,你们去管这公司,去把原来这些封疆大吏统统地干掉。亚马逊呢,其实是有类似这种传统的,当年亚马逊搞AWS、搞云计算的时候,下边也有很多部门不配合,说这玩意是啥?你折腾了半天,我到底能不能多卖东西去?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跟我KPI也没关系。当时处理的方式,就是谁不听话干掉谁,当时的天子近臣就是安迪·杰西。

接创始人班的这帮职业经理人呢,其实境遇是差异很大的。有些呢很短暂就被干掉了,比如Twitter的接替杰克·多西的这个印度人。有些泯然众生了,也没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这个其实是大多数。还有一些一直被骂的,比如像蒂姆·库克这种,从上台那天就开始骂,一直骂到他要下台了。这个也没办法,因为前面的这个乔布斯实在太强,神一样的男人,谁跟乔布斯一块比,都是只能被骂的一个情况。而有些人呢,则达到了一些新高度,比如说微软的萨提亚·纳德拉。萨提亚·纳德拉才是真正压中了AI赛道的新的领军人物。所以呢,安迪·杰西呢,混到这样的一个位置上,肯定有他的追求。贝索斯还活蹦乱跳的,他也不可能说贝索斯错了,所以现在只能是通过扁平化的方式,把内部的管理层级干掉,让他自己的人下去,把这个系统管理起来。你也不可能说我挨着个说,我打老虎,你贪腐了我把你干掉,也没这功夫,而且你这边动起来的时候,肯定下边就合纵连横了,都轮不到他去干什么,就直接被干掉。所以就直接搞了一圈扁平化,几万人一裁,大家就都通通听话了。这是亚马逊的情况。

AI到底可以替代人类工作了吗?

下一个问题呢,是AI到底可以替人工作了吗?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叫“能,也不能”。我相信听我节目的人,应该都是在大范围的使用AI的。我们使用AI以后呢,会发现AI产生的结果通常只是大面上能看,但是细节呢,经不起推敲。大模型,特别是Claude,它的指令依存度其实已经很好了,你让他做什么东西,他会完完整整给你做出来。但是呢,指令描述通常没有那么规范和细致。你告诉他说,给我去写一个报告,‘哐哐’给你写了。说你这报告为什么没有标题呢?因为你没跟他说。说你这个报告为什么不是几号字呢?为什么没有缩进呢?你要先跟他说,他才能够去具体的使用。但是像我们去使用这些AI助手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也懒得跟他讲,拿了东西以后自己再去重新排版,这个是另外一个问题。

而且呢,这些大模型呢,叫“各种对不齐”。AI经常会犯很多很低级的错误。而且呢,AI最擅长干的活是什么?就是写口水文,你看不看都关系不大的事情。所以为什么那些中低端的那些管理者被干掉了?就是他们写的很多文章、写的很多报告、做的PPT,作为最上面的老大安迪·杰西,他其实是不看的,也轮不到他看。所以既然我不看,我就把你干掉吧。

Upwork实验:AI接活的现状

有人呢,最近做了一个实验,这个人是谁呢?亚历山大·王,Scale AI的创始人。他呢,这两天做了一个实验,在Upwork上做测试。Upwork是什么?算是一个众包平台吧,大家都可以在上头接活,大家都可以在上面发任务,全世界最大的零工的,或者叫零单的平台。他在上面做什么实验呢?就是让AI去接活。他找这种不需要反复沟通的,因为你AI再怎么着,你沟通的轮次多了以后容易露馅。主要接的是数据分析、报告编制、游戏开发。最后呢,用户满意度是2%,只有2%的用户觉得AI干的活是可以接受的,愿意付钱。

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

  • 结果敷衍了事:不是说AI干不好,而是你给它的初始条件就不够,他就只能敷衍你一下。正常的需要反复沟通或者依赖行业经验,AI两者都不具备。
  • 内容前后矛盾:特别是多步骤任务,AI难以保证前后逻辑的一致性。
  • 存在明显错漏:经常出现低级错误。

那满意的部分呢,好多是这种LOGO设计,比较简单的LOGO设计。我觉得就是满意部分呢,可能很多也是结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查,或者说负责检查结果的人本身并不是内行。

从“不靠谱”到“靠谱”的AI

所以通过这个实验呢,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的AI是没有办法去替代独立个体的,特别是你在这个行业里还有一点经验的独立个体,是完全无法替代的。AI无法完成人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法在很多的步骤流程中确保每一步的这个形式都完全正确。

但是它也有有用的部分。使用AI的一个人,可以完成不使用AI的两个人的工作,或者是至少一个半人的工作量吧。原来一个基层管理者可能管理5个人,有了AI以后,他们希望一个基层管理者可以管理15个人,所谓扁平化,实际上就是这样扁平下来的。微软的CEO萨提亚·纳德拉就曾经说过,现在的AI是一个“不靠谱的AI”。下一步呢,应该是一个“靠谱AI”。山姆·奥特曼讲的是什么?GPT-5可以连续运行几个小时不出错漏、不跑偏。而GPT-6要干嘛?GPT-6要可以连续运行几天不出错、不跑偏。等到GPT-6出来,Upwork上面的这些简单任务应该会一扫而空。

比裁员更可怕的: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消失了

那么,比裁员更可怕的事情是什么呢?叫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被AI干掉了。刚才我们讲了很多,被裁员的人是什么人?是初级程序员。真正的高级程序员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被裁掉,因为高级程序员现在还要干一个活,叫什么?叫“AI代码补锅匠”。这AI干的很多活,毛边是很毛糙的,AI没有能力去进行这种细节调整。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上人,但上这种人的话,你新手你是干不了的,必须是老手才能干得了。所以裁掉的都是新程序员。

哈佛大学呢,最近是做了一个研究,爬了LinkedIn的招聘信息,专门给大学毕业生准备的这种叫做“junior”的职位,这几年在快速的下降。从2022年以后,初级职位就在逐年的减少。AI应用的越多的公司,初级职位减少的就越严重。他们做了比较,那些不应用AI的公司,初级职位跟高级职位一起在上升;而这个应用了AI的公司,他们的高级职位招聘的入口还在开着,而初级职位的入口快速的就减少了。所以呢,真的是AI把它替代掉了。

大公司里边很多责任不大的初级岗位,本来呢就是让年轻人练手去的。现在这些岗位基本上就不见了,在大规模的消失。即使被招聘了,在裁员的时候也会第一批被干掉。当前的教育体系完全不适应AI时代,这个是真正的要比这个裁员还吓人的。你像我儿子今年大二了,等他大学毕业的时候,为他这种楞头青准备的职位没了,这玩意咋办?

AI变革带来的社会影响

每次技术变革实际上都会带来大裁员,第一个冲击的实际上都是初级岗位。这次AI变革的不同的地方在哪呢?

  • 赶上了经济下行期:以前是新技术成熟后干掉老对手,现在是AI还没法完全胜任工作,就已经弄得腥风血雨了。
  • 变革速度太快了:ChatGPT 3.5是2022年11月份发布的,到现在三年多一点,一个大学生还没毕业,为他准备的职位就从LinkedIn上消失了。

经历了大裁员的企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弥补员工的忠诚度。现在即使裁员幸存下来的,也在抓紧修改简历,忙着去约面试。人心会散掉的。

未来,大公司可能会追求算力,最终沦为像电信运营商那样的基础设施。更多直接面向客户、解决具体问题的小企业和超级个体会诞生出来。他们可以去赚那些大公司不爱干、干不利索的钱。

超级个体的崛起

所谓超级个体,就是人直接使用AI工具,做原来一个公司干的活。人类的协作模式也在演进:

  • 部落时代:人离开部落就会死。
  • 封建时代:人离开家族就会寸步难行。
  • 近现代:人不能离开大企业。
  • 未来:大家都是超级个体,慢慢都解放出来了。

我们应该怎么办?

通用建议:拥抱AI,找到兴趣

首先要拥抱AI。你说我选一个AI不容易替代的工作,这个事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躲开AI时间越久,到最后摔得会越狠。然后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AI会弥补很多短板,所以兴趣才更重要。

对学生:现在就开始动手

学生呢,现在就要开始干活了。因为以后大家就不要交简历了,而是上来说我参加了多少项目,我确实是做了哪些东西出来。以后呢,就不是实习了,而是自己直接参与到社区活动里边去。学生最好去参加开源项目,在开源项目去贡献代码,或者把自己写的项目开源出来,跟大家去讨论,形成基于网络的全球范围内的协作。学校以后要培养的是超级个体,而不再是天选打工人了。

对职场人:成为脑力自由职业者

那你说我已经35岁了,我被淘汰了,我被裁员了,怎么办?我的建议是这样:尽量成为脑力自由职业者,或者是超级个体。尽量避免成为体力自由职业者,就是像亚马逊招的暑期仓库工人,包括滴滴、外卖,这都属于体力自由职业者。

脑力跟体力自由职业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体力自由职业者是没有技能积累的。你不是说因为一个人开了10年的滴滴,你就可以获得比别人更高的报酬。等Robotaxi来的时候,干了一天的出租车司机跟干了10年的出租车司机,会一起被干掉。

而脑力的自由职业者呢,就不一样了。我们是可以积累经验的,可以积累数据的,可以积累关系的,这个东西是有效果的。对于我个人来说,就是积累更多的关注,积累更多的有趣的故事,然后再跟大家去讲故事。不断地调整我的AI流程,让我可以处理更多的信息,可以讲出更有趣的故事来。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吧。

  • AI成为了大企业裁员的第一借口。
  • 初级程序员跟中低级的管理层成为了重灾区。
  • 传统学校教育出来的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正在被AI成批量的干掉。
  • 以后学校就应该培养超级个体,而不是天选打工人。
  • 少数大公司最后会成为基础设施,未来应该是超级个体和小公司的时代,大家去解决一个一个具体问题才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好,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故事。但我肯定是脑力自由职业者。

这根本不是国家级间谍行动!Anthropic报告背后被忽视的真相:中国“灰产”正利用AI对全球科技公司进行专业表演|Anthropic AI China Cyberattack

2025-11-17 08:40:33

Anthropic抓住中国间谍了吗?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

Anthropic信誓旦旦的公告里边说抓到中国间谍了,但是里面很多细节非常的模糊不清。11月13号,Anthropic发了一个长文,叫《挫败首次披露的AI协助网络间谍活动》,认定幕后是一个中国国家支持的黑客组织,而且他认为幕后是中国国家级支持,是非常高置信度的一个事情。他给这个组织起了一个名字叫GTG1002。但是呢,这个组织的名字并不是现实世界中常用命名黑客组织的APT编号,而是一个叫GTG的一个编号。所以很多安全圈的人就对此提出了一些质疑,说你到底找没找到人。

具体这帮人干了些什么呢?造成了多大危害?只进行了描述,没有细节。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了,很多这种安全事件都是不会描述细节的,因为描述细节以后容易造成模仿,也会让被伤害的人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告诉你说谁家的信息被偷了,这个可能本身没什么大事的,一下就股价崩了,可能会出现这种事情。所以呢,一般都不会披露特别多的细节。

那么为什么认定这是中国国家支持的黑客组织呢?也许更多的来自于臆测,咱们后边一步一步分析。

Anthropic如何发现问题的?

它是2025年9月中旬就开始发现有问题了,监测发现异常。因为你用Claude去写程序,让它去生成代码,你输入的所有这些提示词,Anthropic是能看到的,输出的也能看到,只是一般情况下他看不过来而已。但是呢,里头有特别多的跟安全相关的事件,请帮我去破解网站,有太多这些东西聚集以后,Anthropic就觉得这事有问题了。9月中旬发现了以后呢,进行了内部调查,把各种日志文件拎出来去查一查,大概用了10天的时间。然后呢,重构攻击链路,看看你到底攻击谁了,攻击的效果怎么样,最终确认这是一场跨越数十个目标的大规模间谍行动。

他们内部到底发现了一些什么样的异常流量呢?大量跟网络安全、网站和系统破解的相关的指令被申请和执行了,而且是相同的手法,面向全球不同的目标再去执行。最终确认,这是一次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大型黑客入侵计划,甚至叫做间谍行为吧。

黑客是如何利用AI工具的?

Anthropic其实有两个特别重要的编程工具,一个呢叫Claude code,它呢是一个AI agent,跑在我们本地的。另外一个呢,就是它的大模型Claude 4.5 sonnet,是进行代码生成和AI生成的一个模型。这一次呢更多的是使用Claude code。Claude code呢可以完全自己执行各种脚本,有人甚至用Claude code去写短句,写各种公众号,这个还是非常非常好用的。Claude code呢可以去编制代码、执行代码、做各种的网络操作,它都是可以自动去搞定的。再配合上Chrome或者是Playright的一些MCP,就可以自动实现大规模的网络漏洞侦测或者是攻击。

黑客呢,搭建了自动的入侵架构,伪装身份,将有害的任务呢,分拆成无害的小任务。比如说扫描某个端口,写个脚本,验证一下密码格式对不对。把它分拆了以后呢,就不会触发Anthropic的一些内部警告。你上来说“给我攻击哪个代码,给我攻击哪个网站”,Anthropic直接就报警了。但是如果你拆开了干这个活呢,Anthropic就会老老实实的去干活去。而且呢,这些黑客还去向Claude去说谎,说我是一家合法安全公司的员工,我在做渗透测试和攻防演练,说我们去攻击一下吧,Claude code也去干活去了。

做这种事情呢,被封号其实是不可避免的。到底这个边界在什么地方,或者封号的阈值在什么地方,是不会有平台出来公布的。所以黑客组织总在边缘尝试,我到底多说了一句就被封了,就被拒绝服务了,还是少说一句,他就接着干活去了。大家要去试这个事。

很多账号被封了之后呢,会有相关性很强的账号启动,继续干活。他也不可能说你封我一账号,我就不干了。相关性这件事呢,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比如:

  • IP地址或Mac地址:每一个网卡、每一个路由器都是有一个唯一的号的。这些地址有可能是比较相近,或者说相同的,就有可能会判定为相关地址。比如刚有一个IP地址了,账号被封了,你用同样的IP地址、同样的网卡,你又注册了一个账号上来,很容易被判定为相关的账号。
  • 指令和提示词:你的一些原始的数据指令和提示词是一致的。有人干这件事情被封了,然后呢我换了一个账号上来,接着再提出相应的指令、相应的这些数据,那么它也会被判定为相关。
  • 目标一致:有的时候呢,目标网址是一致的。你说这一次我要攻击谁谁谁,下次我还要攻击他。而且上一个账号刚被封掉了,你新的一个账号上来了以后,甚至换了个国家,因为挂梯子嘛,可能上次是美国的一个账号要求攻击日本,下次可能来了欧洲的一个账号,也要求继续攻击日本的某一个网站,那么这个也会被判定为相关的账号。

当然了,黑客组织一定会进行规避,这个活叫账号隔离,这都是有专业术语的。规避以后呢,会提高发现的难度,但是这里头没有0和1的区别,说这个就是错的,那个就是对的。这也就为什么咱们讲Meta达到95%危险评分才被判定为欺诈广告,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Anthropic呢,将通过Claude code发送给Claude sonnet 4.5的指令进行聚合分析以后,锁定了目标。Claude code这个东西是一个免费可以下载的工具,如果我们在Claude code里头挂国内的大模型,Anthropic是收不到任何警告的。但是呢,挂国内的模型效果没有那么好,一定是Claude code挂Claude sonnet 4.5,自己的模型效果是最好的。

Anthropic采取了哪些行动?

Anthropic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以后,做了什么样的行动呢?

  • 封禁账号:这是必然的。
  • 通知受害者:通知受影响的30多个机构协助处置,告诉他们被攻击了,检查损失并一同处理。
  • 与执法部门协作:与相关部门协作,与执法机关共享情报,直接报警。
  • 加强防御措施:Anthropic也表示将加强防御,例如降低危险行为的判定阈值(比如从95分降到90分),使监控系统更加敏感。

黑客到底干了什么?(攻击流程详解)

我相信很多人会很好奇这帮人拿Anthropic的工具到底干了点什么?到底是怎么干的呢?我呢,用尽可能简单的方式给大家描述一下,但是注意不要去学人做坏事。

目标呢是全球30多家机构,主要是大型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化工和制造企业,以及政府机构。有一小部分呢被成功入侵了,少数高价值目标被破解,并且发生了数据泄露。至少4家受害者的敏感数据被证实遭到窃取,但是呢也没有给出具体的名字。这个还是可以理解的吧,你真的指名道姓的说谁谁家数据被偷了,这对于这些受害者来说,绝对是一个二次伤害。

这些攻击呢,80%到90%的战术操作都是Claude code来去自动执行的,人类呢只是在关键的决策点插手。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第0步:骗过安全机制

先骗过Anthropic的安全机制,保证自己的账号不要被封掉吧,被封掉就没有后边的故事了。

第一步:信息收集与资产识别

要求Claude code枚举目标网站的服务、接口和内部系统,找出高价值的资产、数据库、凭证库以及敏感业务系统。凭证库就是我们存密码的地方。很多网站或服务系统通常是在一些开源系统或者成熟的商业软件上搭建的。这一步首先要知道你到底是用什么系统来搭建的。一旦知道,就能推断出数据库、凭证库和敏感信息的一般存储位置。

第二步:漏洞搜索与利用

确认系统后,命令Claude code去搜索公开和已知的漏洞信息。很多机构的系统上线后疏于维护,不会及时打补丁或升级,导致大量已知漏洞未被修复。黑客可以直接命令Claude code针对特定系统的旧版本,搜索并编写漏洞利用代码,然后组织脚本进行攻击。

第三步:情报分析与文档生成

以前黑客比较头疼的活,现在AI能轻松搞定。黑客会利用Claude code对窃取到的信息进行情报价值分析和分类,比如分析每个文件里写了什么。然后,它会自动整理出攻击文档,内容包括:

  • 目标系统及版本。
  • 利用的漏洞。
  • 成功登录的凭证。

后续的团队或AI agent就可以根据这些文档接着干活了。这个中间交接的文档也是由Claude code去生成的。

第四步:破解后的标准操作

破解之后,那就是老把戏了:

  • 拖库:把数据库拖回来。现在可以更有针对性,在分析完文件价值后再选择性地拖取。
  • 撞库:将拖回来的登录信息(用户名、密码)尝试在其他系统上登录。因为很多人习惯在不同系统使用相同的账号密码,这可能直接导致黑客获得更多系统的访问权限。
  • 提权:登录后,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用户权限。下一步就是通过其他漏洞将权限提升为管理员。
  • 建立后门:为了方便下次再来,在系统中留下后门。

为什么Anthropic认定是中国政府所为?

为什么在证据不是很清晰的情况下,Anthropic咬死了这是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行动呢?而且还给出了“高置信度”这样的定语。Anthropic并没有说明其具体的推理过程,但给出了几个明确的理由:

  • 资源充足、专业协调:黑客组织一次性开启大量昂贵的Claude sonnet 4.5高级账号(可能100-200美元/个),封掉一批马上换新的一批。Anthropic认为这种规模和协同运作只有国家级行动才能支持。
  • 目标具有情报价值:攻击目标多为大型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化工制造企业和政府机构,偏向于情报搜集而非简单的经济犯罪。而且被攻击的大多是地缘政治中跟中国不太友好的国家。
  • 专业的团队交接:攻击流程显示,前期团队攻破系统、整理文档后,会交接给后续团队进行长期潜伏,这不像个人或小团队的行为。
  • 战术与已知组织重合:其战术流程(扫描、拖库、撞库、提权、持久化潜伏)与中国的一些APT组织高度重合。并且,攻击中使用的一些云服务IP、注册信息、跳转“肉鸡”等痕迹也与之前发现的中国APT组织重合。
  • 活动时间符合东八区作息:行动的高发区在东八区的工作时间段,早上9点活跃,中午休息,下午继续,晚上6点下班,甚至周末双休。
  • 代码中出现简体中文:在代码日志中发现了一些简体中文的注释。

至于使用的提示词是中文还是英文,Anthropic没有公开,但大概率是英文,以更好地伪装身份。即便使用英文,Chinglish的比例也可能很高。

作者观点:为什么大概率不是政府行为?

以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大概率不是。Anthropic对于中国的灰产行业呢,还是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或者说缺乏足够的敬畏之心吧。

中国灰产行业规模之巨大,从业人员之众多,分工之明细,是海外很多科技企业很难想象的。我为什么判断说,这一次Anthropic发现的攻击行为不像是真正的政府支持的黑客组织干的呢?因为有太多的Claude code痕迹了,不像是专业团队干的活,更像是民间机构新手根据外界公开流传的信息,让Claude code补全操作的。如果是熟手的话,会有大量的现成漏洞、现成的凭证库和现成的代码段,它不会每一件事情都要求Claude code去干的。这次发现的攻击,大量依赖AI重新扫描、重新搜索已知漏洞,这不像成熟团队干的活。

大批的互联网大厂人毕业了,或者叫失业了吧,这些人呢是组织过双11,组织过春运抢票的人,这些人在中国之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算绝对的稀缺人才。但是现在在中国,他们失业了,又不甘心去跑滴滴、跑外卖,可能就重新聚集起来给Anthropic表演一下什么叫中国大厂的专业性。

这次事件带来的思考

网站和系统的安全性必须要提升了。任何人都不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在AI的帮助下都可以做的像国家级黑客组织做出这些活一样。这个就像病毒升级了,大家的免疫系统跟不上一样,这个是非常非常危险的。Anthropic提供的这些AI编码的agent,它可以帮助普通人直接实现很强烈的黑客攻击,原来的这种安全措施完完全全是不够用的。Claude code加上Claude sonnet 4.5确实是干这种活的最优选择,但是使用国内的模型效果稍微差一点,但基本上还是能用的。真正专业的黑客肯定会更加的如虎添翼。

总结

Anthropic发文说破获了中国国家级政府支持的黑客间谍活动。到底是不是中国国家级支持的活动?并没有明确证据,大概率不是,中国新灰产团队的概率更大一些。安全形势在AI agent的帮助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Anthropic现在发这样的一个文章出来,应该也是在给自己寻找新的商业拓展点,同时出来秀一秀肌肉,表明即使干脏活累活,自家的AI也是最优选择。


好,这就是今天要讲的故事。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

AI教母李飞飞万字长文戳破LLM泡沫:生成语言只是起点,无法理解真实世界才是致命伤|空间智能 Fei-Fei Li 世界模型 人工智能 AI的下一个前沿

2025-11-13 08:54:30

李飞飞的万字长文,讲述空间智能的未来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

李飞飞呢,最近发了一篇文章,指出AI的下一个方向。AI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就是空间智能。这个文章呢是11月11日发表的,非常非常长,上万字。标题呢是《从词语到世界:空间智能是AI的下一个前沿》。教授的长文,读起来还是稍微有一点点吃力,我还是认真地把整个文章读完了。教授呢,未必能够准确预测未来,那是算命先生的工作。但是,教授对未来的预测,还是值得认真研读一下的,特别是这位教授,还是当前AI浪潮的开拓者之一。

文章的结构之美:值得学习的写作范本

第一个特点就是非常的工整。她的文章结构,大家需要去学习一下。哪怕你说我看不懂这文章说什么,还是应该学习一下人家文章怎么写的。上来第一件事是提出问题:现在有些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呢,是核心概念的一些解释,对吧?啥叫空间智能?再往后呢,是方法论的一个架构:我准备怎么干?然后呢,是技术实施的一些细节和方法。最后呢,是应用的路径:我这个实施了以后能干嘛使?它是这样的一个完整架构。

每一个大标题下面呢,会有3到5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面,均匀地分布着描述和说明。它不会像有些人写文章,在某一个小标题下写非常长的内容,其它的显得干巴巴的,不会是这样的,很均匀。学习一下教授的写作方法,还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

李飞飞文章的核心内容解读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大语言模型的局限性

咱们说一下这个文章到底说什么了吧。首先呢,是提出问题。大语言模型呢,它只能生成语言,而语言呢,并不能代表世界。语言模型有很多的局限性,已经体现出来了。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各种“对不齐”。

  • 与空间和物理规则“对不齐”:我们希望这个空间,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特性,结果发现语言模型生成出来的结果跟这个对不上。或者说,我们希望有一些物理的规则,它应该去遵守,但是大语言模型生成的结果,它不去遵守。例如,儿子比老子大了,或者生成的图片和视频里,人物的手指头数量搞不定。甚至让它画一个带指针的时钟,比如“3:20”,它也画不对。
  • 一致性无法控制:现在大语言模型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前后矛盾。比如以图像和视频模型为例,一个人在这站着,一扭过脸去,发现怎么不是这个人了?或者画面不停地闪烁,一会儿看着像,一会儿看着不像。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空间智能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二部分:核心概念——什么是空间智能?

很多人可能意识到,空间智能是一个3D空间的事情,但其实呢,空间智能要比这个复杂得多。它除了3D空间之外,还有很多物理特性在里头:这是钢的,那是铁的,这个是木头的,那个是水或者是空气,它都在空间里边。

而且空间智能其实是4D空间,四维空间,还有时间在里头。就是我在里边做了一个动作,在这个动作后面会变成什么样,实际上这是有时序的,而不是一个静态的3D空间。所谓的空间智能,是三维空间、物理,以及动作、交互和时间相结合在一起的“世界模型”。她要给空间智能下这样一个定义。

第三部分:方法论架构——世界模型的三个能力

问题很复杂嘛,我们不能说上来就一榔头开始干活了,首先要提出一个方法论架构来。她认为,世界模型呢,应该有三个能力。

  • 生成能力:它依然是一个生成模型,但生成出来的东西,应该能够确保空间、物理和时序的一致性,这是跟传统大语言生成模型的差异。
  • 多模态能力:多模态呢,是图像、视频、深度、文字、手势、动作都要结合在一起,甚至可能还有触觉这些东西,都要在里边。
  • 交互动作条件下的状态预测:就是我做了这个动作了以后,会变成什么样?空间智能的模型,是能够对下一个状态进行预测的,甚至呢,对下一步的动作进行预测。

第四部分:技术实施——如何实现空间智能?

那怎么实现呢?首先,世界模型要能够显示或隐式地展示3D几何与物理的一致性,而且世界状态必须是可被读写和对齐的。

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数据和训练。具体方法包括:

  • 数据来源:利用大量的互联网图片、视频等真实世界数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深度信息标注。同时,也会使用游戏、3D模型等合成世界的数据来进行训练。
  • 训练过程:训练过程会要求“生成与理解”循环互补。即生成数据后,模型自身再去理解和验证。
  • 推理和控制:模型的核心是推理“状态 -> 动作 -> 新状态”的演变过程。李飞飞团队正在探索新的模型方式,例如“实时帧模型”(Real Time Frame Model),它可以像视频一样,直接输出下一帧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第五部分:应用路径——空间智能能做什么?

  • 近期应用:主要用于讲故事、创意和内容生产。她们已经做了一个名为“Marble”的模型,供3D动画和游戏开发者申请试用。
  • 中期应用:用于机器人和具身智能,让机器人能够真正地理解世界,而不仅仅是依赖语言模型。
  • 远期应用:进行科学研究,例如在材料学、医药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利用空间智能构建和探索复杂系统,进行模拟实验。

老范的思考与评论

教授创业:理想与现实

李飞飞呢,现在是在创业,她有一个公司叫“世界实验室”(World Labs)。她呢,融资融了2.3亿美金。刚才我们讲了,教授创业未必能够挣到钱。但是呢,她的学生,现在是各个大公司里边的顶梁柱。所以她想去说:“我要一笔钱来去创业的话”,融到钱这件事并不是特别难。

教授创业,通常不太容易有很好的商业回报。教授的学生们,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群体。

运维、工程与科研:三个不同维度的创新

运维、工程实施技术和科学研究,实际上是三个完全不同的维度。你说我这给你发个打折券,买几赠几,这个东西呢就是纯运维。那工程技术呢,就是为了实现运维目标,我们在现有已经验证过的这些技术上进行一些实施,这通常教授的学生们会干这些活。而教授呢,会在前头再去研究现在还不确定的那些科学。

方法、专利与论文:创新的层级

大家要注意,方法是不允许申请专利的。而专利呢,一般是一个工程实施上的东西。教授的直属弟子们,她们一般会玩的是什么?是论文。她们会比专利更高一个层级。论文是希望你尽可能多的引用的一个东西。教授真正的得意门生们是去写论文的,而教授要比论文更高一级。但是大家要注意,真正能挣钱的东西是什么?是专利,以及后边这些方法,这是能挣钱的。论文其实很少直接产生收益。

空间智能是唯一方向吗?

讲远了。空间智能到底是不是未来的方向呢?AI的下一个问题肯定是对齐,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呢,需要对齐的东西很多。

  • 空间、物理与时间:这就是空间智能需要对齐的东西,肯定是AI需要对齐的一个方向。
  • 人性与法理:这也需要去对齐。
  • 编程:这是最容易对齐的东西,各种约束都非常容易去验证,所以编程现在是整个AI大模型领域里头,对齐对得最好的一个领域。

那么未来的5-10年,实现空间、物理与时间对齐,应该是一个大的目标,这个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具体实现的方法,未必像李飞飞当前所设想的这样。她提出的“什么是空间智能”、“为什么要做”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对的。但是后边两块:“具体打算怎么干”,以及“具体做完了以后在哪用”,这一块呢,我们没必要太去听教授的了。

一个历史的例子:Pascal语言 vs. C语言

在这儿呢,跟大家讲一个例子吧,比如说Pascal语言和C语言。Pascal是1968年苏黎世理工大学的教授发明的,主要用于教学。而C语言呢,是1972年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发明的,后来变得非常普及,Linux、Unix和Windows的早期版本都是用C语言写的。这个工程师呢,应该是硕士研究生,博士论文写了个草稿,但是没有获得学位。这就真的叫英雄不问出处。所以,最后大家去用的东西,未必是教授发明的东西。

李飞飞工作的真正意义

李飞飞的工作呢,还是有巨大的意义的。第一个呢,拉动了社会的关注。她毕竟是AI领域的“教母”,大量的关键岗位都是她的学生。而且呢,李飞飞前面做的最大贡献,是做了一个叫ImageNet的项目。她把大量的图片放进去,让各种的大模型可以用这些图片去进行学习。所以现在呢,李飞飞准备继续做这件事情,继续把大量的数据进行标注,让各种空间智能的模型去进行学习。我们提出标准,你学习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然后怎么去打分,她要把这个事情做出来。所以这件事呢,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是积累数据和论证各种验证方法。

总结

最后呢,咱们总结一下:

  • 李飞飞作为AI“教母”发表长文,为空间智能站台。
  • 教授的文章格式必须要学习一下,其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 空间智能确实是未来十年,行业必须要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好,这个故事就跟大家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

160亿美元诈骗收入真相!Meta内部文件揭露其10.1%广告收入源自欺诈,用户安全与公司利润的残酷对决|Meta、Scam Ads、Leaked Documents、Ad Revenue

2025-11-12 08:42:00

Meta到底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诈骗公司呢?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这是路透社的报道,不是咱们道听途说来的。2025年11月6日,路透社报道,根据内部泄漏文件显示,Meta正靠大规模的诈骗广告来挣钱。一批2021年至2025年的Meta内部文件,包括财务、风控和安全相关的文件曝光,其中提到2024年Meta广告收入中的10.1%来自于欺诈广告,大概是160亿美金。而且Meta主观阻碍了更严格的诈骗广告防控手段,为了挣钱吧,就是稍微手松了一些,这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前面美国政府没收太子集团陈志的比特币,也就是150亿美金,但那还是陈志攒了好多年,再叠加上最近比特币涨价才凑到的一个钱数。而Meta光2024年一年,靠欺诈广告就挣了160亿美金。所以他到底是不是最大的那个呢?咱们抱着这个疑问往下听。

媒体与社会的反应

那么,路透社把这个文章报出来以后,社会和其他的媒体是如何反馈的呢?

  • ABC News(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在11月7日进行了跟进报道。
  • Yahoo Finance(雅虎财经)、AOL和SFGate等媒体也都在11月7号做了跟进报道。

社交媒体上就更多了,他们大多是以“大瓜”、“丑闻”为标题,社交媒体一般会更轻松一些。但是呢,这件事情好像对于很多人来说就这么过去了。这种社交媒体平台公司,Meta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公司嘛,他们自己是有一套方法可以把这些舆论压下去,所以并没有激起特别大的水花来。

对Meta的实质性影响

上面这些呢,其实还都是无关痛痒的一些批判。真正对于Meta来说有伤害的是什么呢?

  1. 第一个是美国SEC开始调查Meta上的金融诈骗广告问题了。骗你卖假货这事我不管,但是你如果是拉着大家说买股票,这个事SEC是要去管的。
  2. 一些地区,包括亚太、欧洲部分国家,他们的官员跟机构呢,已经点名要求Meta就路透社披露的内容做出解释,包括是否故意放宽诈骗广告以保营收。

现在呢,诉讼、和解和罚单还没有报道出来,毕竟是11月6号才报嘛,那11月7号才有人开始跟进,所以相信这些诉讼、和解和罚单呢,应该在路上。

内部文件是如何泄露的?

那文件是如何披露的呢?刚才咱们讲了,这是内部文件泄露。路透社呢并没有说清楚这些文件到底是怎么出来的,包括Meta后边出来的解释,也没有指责造谣,也没有说这些文件不存在。所以这个文件首先是真实的。那最近Meta到底干了什么样的事情,导致内部这么重要、这么敏感的文件泄露呢?裁员。在做一些很大部门的、很核心员工的这种裁员。那么以后各个公司裁员的时候,你们要稍微小心一点点。

Meta上的垃圾广告类型与损失分析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都是什么样的垃圾广告被投放到了Meta,一共造成了多少损失呢?Meta在文件里边披露的是叫“欺诈或被政策禁止的广告”,并不是说都是欺诈,有一些就是政策不允许的,色情或者一些赌博,或者超出一定范围以外的这些,这个呢都属于是政策禁止的。其实政策禁止广告真正被封的最多的还不是这些东西,真正封的多的是叫做“素材违规”。什么叫素材违규呢?就是我们看广告的时候,你总是要看一个图片、看一句话,或者是看到一个视频。不是说色情暴力,大家想歪了,没有版权。你说我盗版了一个别人的视频上来,推广了我的产品,那么这些呢都算是违规。

都有一些什么样的广告被投放上去呢?

  • 虚假投资:大家去买币,大家去做什么量化,大家去做策略,这个叫虚假投资广告。
  • 非法赌博:大家来赌钱,或者来做博彩,这种就是非法賭博。所以前面陈志,就是太子集团,大概率是Meta的客户。
  • 假电商:但是假电商的这个范围非常非常广泛。你说我在真实的电商平台上卖假货,到底算不算?还是完完全全就是虚假的电商平台、虚假的收款?
    在Meta上,原来有一类特别特别有名的广告叫“货到付款”。就是我在上面给你打广告,你说“哎,我要这个东西”,不要钱,人家给你送来了,到现场去把这个快递签收掉。你如果说不满意,我可以说我不付这个钱,然后快递员就会把这个东西带走。在东南亚有非常非常多货到付款的这种项目,而且这种项目里卖的东西呢,都是品质非常非常差。为什么呢?因为货到付款的退货率是极高的,你需要把这个成本背回来,所以你只能是卖一些非常非常高利润的假货,才有可能把这个成本背回来。
  • 违规药品:各种的什么增肌、减肥,当然也有合规的药品,但是还有很多人会使用这种违规的药品。现在很多那种肌肉猛男,动不动就是突然暴毙,都是使用这样的药品出来的。而且他们这些药品的利润非常非常高,他们也会跑到Meta上去投放。这些呢都属于叫违规的投放,但是这些药本身在医生的指导下,或者在一定的范围内还是可以销售的,甚至有些是兽药,就不是给人吃的,或者不是给人打针的。我也认识一帮人,就真的是在里边来卖这些东西。

我呢一直是在做流量相关的生意,后来的投资也都是在这个行业里边去。所以呢,我以前的同事、朋友,包括我们投资的案子,应该都是在这160亿美金的贡献额里,当然有些可能他们还没算进去,待会儿咱们再细讲。

如何在Meta上投放欺诈广告?

那么,在Meta投放这种欺诈广告到底怎么投呢?

  1. 大量注册假账号:这些账号,如果Meta认为你是投假广告、欺诈广告了,他会给你把账号封掉。所以这些人为了能够不断地把广告投出去,他们会大批量地注册假账号,用各种各样机器人去注册Gmail邮箱,然后再从Gmail邮箱去注册Meta账号。那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账号,这么一批一批这么注册下来的。
  2. 上传素材:拿到假账号以后呢,就开始上素材,就是你的视频也好、图片也好,要上素材。这个里边呢,就有很多的违规素材,没有版权的,或者是有强烈诱导性的,这种素材就会扔上去。
  3. 设置预算并投放:再往后就是挂预算,就告诉Meta我准备花多少钱,我有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想投给男的、投给女的、投给多大岁数的、投给哪个国家的、投给什么样收入情况的。你可以设置一大堆条件,设完了以后,你就可以把广告投出去。Meta的后台就按这些要求,慢慢地去给你展示这些广告。
  4. 应对封号并循环:那这些广告展示了以后呢,他就会遇到投诉,说我买到假货了,被人骗了投资了,那他就会跑到Meta去投诉。投诉了几次以后,这些账号就会被封掉。封完了以后呢,这些人再接再厉,因为前面刚才我们讲,这个注册假账号是几十万、上百万,那么注册出来的假账号,那就再来一个呗,接着投呗。所以这件事呢,并没有办法去彻底封干净。

欺诈广告造成的真实损失有多少?

那你说Meta的这些欺诈广告到底造成了多少损失呢?这个事并没有办法去进行严格的计算。因为Meta自己内部的文件所披露的呢,是160亿美金,是Meta挣到的钱。2024年,他们靠这种违规广告挣到的钱是160亿美金。那么这些欺诈到底带来多少损失?这个事是很难衡量的,但是我要告诉大家,肯定比这160亿美金要多得多得多。为什么呢?没有人做赔钱生意。你说我都已经出来骗钱了,我都已经是诈骗了,那我还赔钱,你以为是雷锋吗?这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种项目的话,广告投放的预算呢,大概率占比比较高的。比如说一共挣10块钱,里头可能有个六七块钱都是广告投放。那么剩下的钱是什么呢?剩下的钱就是你的产业上下游还要再挣钱。

  • 广告制作公司:你还要做素材。就算你要去使用违规素材,也不是闭着眼睛随便挑一个素材就能用的,你也得去做各种AB测试,这个素材好,而那个素材不好。使用违规素材的原因不是因为偷懒,不是为了节省创作成本,“我不要原创,我要去抄袭”,他们是为了有更好的转化率,这也是千挑万选挑出来的。
  • 广告投放平台:这么多人坐在这个平台上,面对Meta的后台,在上面敲数字,我愿意投1块钱,还是愿意投10块钱,这个也是要有成本的。而且他们是要做资金占压的,我要先把钱给Meta,然后把广告发出去以后再把钱挣回来,所以它的成本也很高。那你说这个钱是谁来的?这个钱是银行,像前面我们讲过,硅谷银行他们就愿意放这种贷款,我贷款给你,你们去投吧,投完了以后再把钱挣回来还给我。
  • 电商、支付、物流等平台:后边还有电商、支付、物流等平台,他们也是要去产生成本的。
  • 生产成本:当然还有生产成本,你说我卖给人一假包,那这个包你还是得生产,你不能从空气里变出来,那这也有成本。那这块呢就可以压得比较少。
  • 退货成本:还有就是退货成本,在这个里边,可能除了广告投放成本之外,另外一个大头就是退货成本。
  • 合规成本:还有的就是各种封号成本,比如说把你亚马逊账号封了,或者是把你的速卖通的电商账号给你封了,或者是把你的Facebook的投放账号给你封了,这个也是一个成本,叫合规成本。

所以这是几块要去分摊这个东西。而最后这个产业链呢,要把所有这些成本都cover掉,因为他既然一直在做这个事,肯定做这事他是挣钱的。

欺诈广告的惊人规模

所以到底产生多大损失呢?现在有一些侧面论证。

  • 美国呢,1/3与支付相关的欺诈都是来自于Meta广告。大家注意,这里头有一个定语叫“与支付相关”,你还要付钱的,与支付系统相关的。那你说我被人骗着出去炒股票了,做了老鼠仓了,或者我被人骗了去这个做比特币投资去了,还没算在这里头。你与支付相关通常是,你去电商买东西了,那么我买的假货,这里头有1/3来自于Meta。
  • 英国接近一半与支付相关的欺诈是来自于Meta广告。Meta还确实是占了很大一块的市场。

那么到底发出多少欺诈广告才能有这么彪炳的战绩呢?让大家稍微猜一猜,心里稍微想一想,看看数量级对不对得上。这个具体小数咱们就不用想了,你说我这一年发1亿条、发2亿条还是发10亿条。大家都不用再猜了,可以跟大家讲,公布答案:每天150亿条。通过这样的广告狂轰滥炸,才能够有这么彪炳的战绩。

为什么Meta的政策备受批评?

你说我是一广告平台,有10%是有问题的广告,这在所难免嘛,我也在很努力地去治理了,那为什么被骂呢?首先在这呢要跟大家讲,到底哪条广告是欺诈,哪条不是,这件事呢并不是非黑即白,特别是对于审核平台来说,更没有办法来去做非黑即白的判定。一天150亿条,你咋判定的过来吗?根本没法整。

而且广告主想的事情呢也很简单,就是怎么提高转化率。我已经花钱了,做了产品,然后找人去画了这个广告的素材,还去投放。这个投放的成本可能是1000次展示,比如说10美金,我已经把这钱都花了,我就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了我这个展示了以后去买我的东西。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难免擦边,比如说我说个“遥遥领先”什么这种事情,都算是有点擦边。

高风险打分标准:95%的“智慧”

那么Meta处理的方式是什么呢?它叫设定高风险打分标准。我们对每一条广告、对每一个广告素材去进行打分,到多少分以上就算是高风险广告了。他们打分了以后呢,到多少算是欺诈广告呢?95%。就是95%的条款都符合,你们就算欺诈广告。那么这些广告会被封禁。那么现在统计的就是落到这95%外,把这个5%的欺诈广告就直接封禁掉了。

对于那些很像是欺诈,但又达不到95%的怎么办呢?就跟是这个大胡子,你说到底是100根胡子是大胡子,还是1000根胡子是大胡子?那1000根胡子是大胡子,拔一根剩999根,还算不算大胡子?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那么有些就很像,但是又达不到。Meta的智慧呢就体会在这里了,我觉得你可能是在做坏事,那怎么办呢?不是说上去警告,“多给点钱吧”,Meta是这么来处理的。他会对这疑似是做欺诈广告的广告主提高报价。

如果你还愿意做下去,基本上后边会有几种可能性,大家猜一猜。第一个,投放成本上升了,那么投放者呢会小心维护。既然我已经花了更多的钱来获得用户了,那我就稍微地规矩一点,这个是有可能的。当然还有一种呢,就是投放成本上升,投放者就更加肆无忌惮,“我都已经花这么多钱了,把这些竞争对手都挤死了,那赶快上,捞一把是一把。”这些人呢到最后的结果也很简单,就是换账号。就是你更肆无忌惮了以后就可能落到超过95%的这个范围内了,就直接被封号。那么这些人就会上一个新账号,继续去投广告。

对于Meta这种大数据来说,看到的都是比例,能够设置的就是各种阈值,影响的都是转化率。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事就是没有0和1。大数据,就是这数据首先要大,一天150亿条,够大了吧。而且这还是他们认为落到这95%打分标准以外的这些欺诈广告,一天150亿条。

救火队式治理与“收入围栏”

那么Meta也经常被人告,说你这个欺诈了,被人投诉了,被人告了怎么办呢?他会优先处理一些国家。那他先处理谁、后处理谁呢?有些国家呢最近有专项整治,或者最近准备立法,或者是最近立法趋于严格,有可能会带来重大罚金了,Meta就会先处理这些国家的欺诈广告。这真的是各种救火队的这个玩法。

而且呢,Meta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政策,叫“收入围栏政策”,就是让公司收入下降控制在0.15%以内,这是给打击欺诈广告的这个部门的KPI上限。就是如果你打击了以后,造成公司收入大幅度下滑了,那这事都不行了,这个幅度呢就是0.15%。

Meta的官方回应

那对于这样的这种批判来说,Meta肯定得回应。Meta的发言人叫Andy Stone,他就出来回应了,说首先你这个叙事有问题,你选择性视角,扭曲了公司打击欺诈和违规广告的整体策略,“我们在很努力,你不能说只看到我们的缺点,没看到我们的优点”。这个叙事方式是不是很熟悉?在哪看到过的,我就不跟大家讲了。

他回应的要点如下:

  • 淡化关键数字:他淡化了10%和160亿美金这个具体数字,说这个10%也不是说不存在,确实存在,160亿美金的也有,但是呢这只是一个粗陋且过度泛化的模型,我们并没有进行特别详细的统计。而且呢我们统计这里头还包含很多合法的广告,这些广告其实是没问题的,因为它是使用打分的方式。那咱们就想,这每天150亿条是没有办法逐条核实的,那95%这个标准还是能够说明问题。那大家想呗,到底有多少合法广告落在那5%里头被他干掉了,又有多少不合法的广告落在那95%里头被他放过了呢?
  • 强调已采取行动:他也强调说,我们已经采取行动了。2025年,我们删除了1.34亿条欺诈广告内容。2025年的1.34亿条欺诈广告内容,跟每天150亿条发送量比起来,还是有一点点触目惊心的。而且呢,过去18个月,全球欺诈广告用户的举报量下降了58%,这个呢确实还是做出点成绩了。你可以别的都不说,但是大家不来投诉了,还是有点效果。
  • 否认指控:Meta也否认营收护栏优先于安全,说0.15%收入影响上限只是一个预测的情景,不是硬性限制,“我们并没有要求他们不超过,只是就正好发生在这了,就是这么巧”。他们呢也否认只在被监管威胁时才行动,就是你这个国家哪怕不来管我,我也会去打击这些虚假广告的。

所以Meta真正出来回应的呢,就是否认自己从欺诈中牟利是商业策略,承认问题存在,但是呢强调数字被误读了,公司还在改进之中。Meta的回复呢,还是看着比较眼熟的。

总结:Meta是最大的欺诈公司吗?

最后总结一下吧,Meta到底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欺诈公司呢?这里还有一个比他还大的,这公司叫谷歌。谷歌的数字应该会更恐怖一些。现代欺诈大多是以互联网形式传播的。

  • 谷歌2024年广告收入有多少呢?2,646亿美金,占谷歌整个的收入是75.6%。
  • 而Meta2024年的广告总收入是1,606亿美金,占它的总收入97.6%。

所以Meta是没有别的收入的,全是广告收入,97.6%。刚才算那个10%、160亿美金,就是拿这个1,606亿美金,基本上拿这玩意算的。

在互联网世界中,没有非黑即白,一切都是比例,都是转化率。所有的政策都会有错杀,也都会有漏掉。世界上所有的交易,好的与坏的,都和互联网广告脱不开干系。治理这件事呢,还是要增加广告平台的责任。Meta肯定属于不太负责任的,特别是我觉得你有可能欺诈我涨价这个事,真的是太不负责任了。

未来的治理方向

现在大家期望什么呢?

  1. 更严格的广告实名和审核制度。因为刚才我讲,你要想投这种垃圾广告,第一件事是要去注册假账号,如果你能把最上游的假账号封掉了,那这个确实能够有一定的效果。
  2. 独立的第三方审核诈骗广告数据。这件事呢理想很美好,但是不太现实。原因也很简单,一天150亿条,你让什么样的第三方机构来审这东西?这是不可能的。未来我们只能期望AI能够能力更强一些,对这些欺诈广告进行快速的筛选,靠人这事是不现实的。

最后呢要跟大家提醒,大公司裁员之前稍微加点小心。Meta如果不是因为紧急裁员的话,估计这些未公开数据、未公开的内部文件也不会泄露到路透社去。


好,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故事。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

一句话蒸发近5000亿,OpenAI CFO失言背后是财务真相还是公关危机?|OpenAI 大到不能倒 政府支持 人工智能 CFO 政府资金

2025-11-11 08:52:46

OpenAI到底需不需要政府兜底?一句话带崩整个的美股科技股

大家好,欢迎收听老范讲故事的YouTube频道。

一句话引发的“血案”

今天咱们来讲一讲这个“一句话引发的血案”。这个话是谁说的呢?是OpenAI的CFO,叫萨拉·弗利尔。真的是一句话,引发了5,000亿美金的市值震荡。他自己也就是估值5,000亿美金,一句话,5,000亿美金就直接灰飞烟灭了。

这句话什么时候说的呢?2025年11月5日,华尔街日报商业会议上。他讲的是:

“我们正在寻求构建一个由银行、私募股权,以及联邦政府兜底或担保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帮助公司为巨额芯片投资提供融资支持。”

市场的强烈反应

市场的反应很强烈,六大科技巨头总市值一夜蒸发了接近4,300亿美金。

  • 英伟达:跌了3.65个百分点,那是5万亿美金的公司,跌3.65%多么恐怖,一晚上1,730亿美金就不见了。
  • 特斯拉:跌了3.5%。
  • 亚马逊:跌了2.86%。
  • Meta:跌了2.67%。

四家算力厂商蒸发了超过630亿美金,非常多的人都在亏钱。

为什么市场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呢?

  • 第一,AI盈利方式模糊:AI盈利方式本来就模糊,谁也搞不清楚这东西到底怎么挣钱,只知道贼花钱。
  • 第二,投资与收入不成比例:1.4万亿美金的基建投资——而且是股市已经为其买了单的——与130亿美金的年收入实在是太不成比例了。你OpenAI一年挣130亿美金,你何德何能去花1.4万亿美金做基建?而且因为你撒出这些单子来,股市已经涨了,所以为什么叫股市已经为这1.4万亿买过单了呢?大家就比较害怕。
  • 第三,戴着镣铐跳舞:OpenAI自己呢,也还在戴着镣铐跳舞。即使是跟微软之间已经签了改制协议了,但是OpenAI的很多变现能力还是受到很严格的限制。
  •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美国人不希望看到自己的“遥遥领先”诞生,“大而不能倒”。这个事是他们不能接受的,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来养大企业,这个是美国人坚决不能接受的事情。

OpenAI的CFO萨拉·弗利亚尔是何许人也?

咱们从几个方面来讲:这是个什么人,什么履历,为什么会说出这种话,以及为什么他说的话会带来崩溃。

履历与背景

首先这位姐们吧,是一位爱尔兰人。他呢是财务咨询顾问出身,原来呢在麦肯锡跟高盛都待过。后来呢加入了科技行业,最早呢是在Salesforce做财务跟战略SVP。你说这个财务和战略SVP跟CFO有什么区别?CFO是管很多事情的,他们管财务、管战略、管法务、管行政、管HR、管投资,管这么6件事。财务跟战略呢就只能是叫资深VP,不能叫CFO。

而且还要注意一点,很多公司没多大就整一CFO。CFO这种职位其实只面对两拨人:一波人就是做并购的,一波人就是上市。如果你这个公司既不需要并购,也不需要做上市的话,也就是有财务VP或者叫财务合伙人,不能有CFO这样的一个职位。这是给很多创业公司提个醒。

“上市即巅峰”的黑历史

所以这位姐们加入Salesforce是做财务和战略的SVP,然后呢就开始去做CFO了,叫Square,应该也是一个硅谷的支付企业,跑到那儿去做了一段时间CFO,然后跑到Nextdoor去做CEO。Nextdoor就是“邻居”嘛,这个Nextdoor是干嘛的呢?就是做这种邻里互助的一个社区。你们家需要打扫个卫生啦,或者有什么极端天气,咱们相互帮忙一下,或者你需要我帮你遛个狗、喂个猫、修剪个草坪,他们做这样的一种社区。

那Nextdoor的经历,就让他的话更有杀伤力。Nextdoor呢是2021年通过SPEC的方式上市的,也就是特殊基金,他们先把一个基金弄上市,然后呢再让这个基金回来去收购Nextdoor,所以Nextdoor不是通过正规方式上市的。它上市的市值是43亿美金,就刚才我讲这故事,邻里互助嘛,大家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但是邻里互助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你很难进行快速的用户扩张。因为邻里嘛,我们在一个小区,我们把这事弄好了就行了,我怎么弄到下一个小区来?其实是比较麻烦的一个事情。所以这个公司呢叫“上市即巅峰”,就是你上市的时候是市值最高的时候,上市了以后就不停地跌。这个公司现在只剩6-7亿美金的市值了,2021年上市的时候是43亿美金,已经快抽抽没有了。所以很多人说,这位姐姐来当OpenAI的CFO了,那OpenAI如果1万亿美金上市了,它是不是会秉承Nextdoor的这个传统,“上市即巅峰”,然后没过几年就没剩多少钱了?这玩意实在有点吓人。

他呢是2024年离开Nextdoor,加入OpenAI成为CFO的。他是山姆·奥特曼花重金请回来的,据说是这样的。

她为什么会说这种话?

第一个呢,他们也曾经抱怨过,山姆·奥特曼签了一大堆的这种协议,具体细则缺失。我跟你签个3,000亿,跟他签个5,000亿,具体怎么实施、分几年实施、里程碑的交付都没有。而且山姆·奥特曼也很忙,四处跟人谈,缺乏必要的沟通,这些合同压根就没有办法去落实。OpenAI内部的执行团队是抱怨过好多次这种事情,而一个公司里边,这些执行团队都是向CFO负责的。

大家要注意,这个事情呢确实也很难掰圆,就是你这1.4万亿到底是怎么挣回来,怎么花出去。而且呢,OpenAI其实已经在花,而且未来想花更多政府的钱,不是说我们需要政府来兜底,已经开始花了。所以呢,这位姐姐就直接把这话说出来了,而且又是一个有黑历史的人,直接把股市给带崩了。

紧急应对:山姆·奥特曼的救火

带崩了怎么办呢?紧急应对吧。OpenAI的山姆·奥特曼,你赶快来擦屁股。萨拉·弗莱亚她也出来去澄清了,说我说这“兜底”,不是你们说那“兜底”,我们有一个很复杂的财务的说法叫“兜底”,这个跟你们理解的不一样,不是说我挂了以后需要政府花钱来养我,不是这回事。但是这玩意哪解释得清楚?你想高盛、麦肯锡这种地方出来的人,他有的是专业词汇,别人肯定也不信这个了。

最后呢,山姆·奥特曼发了2,000多字的长文来回应这件事情,首次披露了具体的财务目标。他上面讲到说,年底要达到年化收益率200亿美金,可是我们挣的钱要比这多得多。9月份的时候,大家预期OpenAI今年的收益是130亿美金,然后到年底的年化收益是200亿美金。很多人听到这就晕菜了,你说啥呢?到底是130还是200?到底是怎么算的?注意,这个里头有两个字叫“年化”。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我在12月份这一个月挣到了,比如说18亿美金,或者是接近20亿美金的样子吧,乘12就等于200了。实际上我只要这一个月挣到这个钱,我就相当于年化收益率200亿美金了。大家要这么去理解这个话。所以呢,他也没说错什么,就是这个跟9月份大家预期今年挣到130亿美金,两件事是不矛盾的。

未来的赚钱之道

他说我们怎么去挣钱呢?

  • 企业服务:我们要提供更多的企业服务,很多的企业可以从我们这买东西。
  • 可穿戴设备:我们要出可穿戴设备。这个呢,我估计一年两年之内还是有一些难度吧,咱们再稍微等一等看。而且这一块就算是能够有产品,还很受欢迎的话,也是需要有一个爬坡的过程的,卖硬件没有那么容易。
  • 机器人:因为他们呢也投资了1X Technology,投资了Figure,投资了很多这样的机器人公司,说我们要出自己的机器人了。而且OpenAI现在内部也是有机器人团队再去准备做OpenAI的机器人的,说我们机器人是可以挣钱的。
  • 算力销售:就是我们也准备去做算力销售,我建了这么多的算力中心,我得把这些算力卖掉。我们准备通过这三块来挣钱。

而且呢,他强调了什么?不需要政府担保。说政府如果觉得应该在基础算力上进行投资,那是政府的事,跟我们没关系。政府投资呢,就应该是政府收益,而不是企业收益。这个是山姆·奥特曼专门补了一句。但是要注意,这里其实埋了一坑,给微软埋了一坑,待会咱们在后边讲。政府呢不应该挑选胜者,而是应该制定规则。其实早几年,在川普这一次没上台之前,比尔·盖茨就讲过这个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政府你不要来参与这个事情,你不要上我们这来去创建“遥遥领先”来,这个事是有问题的。你制定好规则,让我们在规则内去竞争,然后按照市场规则,赢了的这个人多挣钱,其他的人就在这亏损或者就死掉,就完事了。该赢的赢,该死的死,应该是做这样的。你如果政府进来挑选胜利者的话,全世界的国有企业就没有哪个挣钱的,就没有哪个做得好的。不光是这个大国,大国可能还做得不错的,全世界其他的国家的国有企业都做得很惨。

OpenAI真的已经在花政府的钱了吗?

这个我们要稍微捋一捋。Stargate的签字仪式大家还记得吗?那是懂王亲自主持的呀。山姆·奥特曼、Oracle的拉里·埃里森以及软银的孙正义。我到现在还记得软银孙正义要到那个台子那讲话的时候,发现个不够高,从那个白宫讲台底下抽出一小桌来,然后往上站的时候,懂王在旁边都笑岔了气了。懂王亲自主持Stargate的签字仪式,那你说算不算政府的钱?还是说政府只是说我用了个名头?其实政府的名头就是政府的钱,你已经在里边施加影响力了。

懂王全世界去要投资,你比如日本你要给我投多少多少钱,你才能够跟我签这个关税协议;韩国你要给我投多少钱,你才可以签这个关税协议;再加上中东这些土豪王爷们,你要给我交多少多少钱,我来给你签这个关税协议。那投户这个钱花在哪?OpenAI肯定惦记花这个钱。咱们就说前面这个Stargate这个事情,日本是承诺向美国投5,000亿美金的,那你说孙正义投的Stargate里的钱,算不算这5,000亿美金里头的?那你投进去的钱算政府的,还是算私营公司的?它实际上是一笔烂账这个事儿。

所以我说,OpenAI其实已经开始花这个钱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OpenAI肯定还想继续花这笔钱,后边懂王还会募回来更多的钱。这个钱可能不属于OpenAI,但是我告诉你,如果这个钱不属于OpenAI,那刷起来、那花起来才更爽呢。你花自己的钱还得要写财报,这钱不是我的,我可以花,这玩意多爽。1.4万亿里头,肯定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政府的钱,政府直接拨款,或者是政府协调海外的政府基金的投资。这个实际上都是美国政府的钱,也都算是美国政府担保的一些投资和基金。所以OpenAI其实已经在花,而且准备继续花。

戴着镣铐跳舞:与微软的复杂收益分成

那OpenAI为什么说它叫“戴着镣铐跳舞”的呢?就是它到底挣钱怎么这么费劲呢?

微软的钱不是白拿的

我们来稍微拆解一下OpenAI的收益。

  • 第一块:会员费或企业服务。比如说我每个月向它交20美金,这个钱OpenAI收回来以后,是必须向微软的云去付使用费的,因为它这些服务都是部署在微软云上的。以前呢,微软Azure云是独家的,在10月份改制以后,说这一块不用独家了,因为你这一块不是API服务,你可以自己建云,自己去搭建服务。但是这才没过几天,过了这个不到俩礼拜,所以现在应该这些钱挣回来都是需要跟微软去分的。而且到今年年底之前,OpenAI也不太可能说我就建出新机房来了,然后我就开始把这些应用挪到这个新的机房里头去,不用跟微软分钱了。这个事儿速度没有那么快。
  • 第二块:API收入。很多人到OpenAI那去买他们的API,这个里头呢分两部分。一部分呢是OpenAI自己卖的,还有一部分是微软卖的。咱先说OpenAI自己卖的,比如说我们到platform.openai.com上去,我们向OpenAI交钱了,买了API了,这个必须向微软云支付费用,因为这一部分是放在微软云上的,而且这一部分到2032年之前独家,不允许到其他地方提供服务。下一部分是微软自己卖掉的,这一部分呢,你买的叫Azure OpenAI API,就是微软自己就直接卖这个服务。卖完了以后呢,微软呢说这个部分的钱我们还是愿意跟OpenAI去分的,因为毕竟叫OpenAI API嘛。分多少呢?在OpenAI改制之前呢是分20%,比如微软收10块给OpenAI 20%。现在改制了嘛,您一些服务已经不用100%部署在我这了,那么我们也要降低一些这个分钱,我卖掉了你OpenAI的API以后我就少分你一点。所以改制以后呢,这个分成呢会逐步降低到10%。但是具体用多长时间降到10%呢,现在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是肯定要降。这个API是必须部署在微软Azure云上的,而且是独家绑定到2032年。你说我做Sora、Sora 2这些东西,那没关系,你到别的地方去做去,你不用放在微软云上。但你说我给人提供Sora API了,对不起,这个是我们独家的,上微软来服务来。它是这样的一个模式。

这里头呢有一个例外,还记得咱们前面讲有一坑吗?坑在这等着微软呢。美国国家安全客户可在任意云提供OpenAI的API接入,这个是明文的例外。在这儿呢,OpenAI应该是给自己留了一个空子,对于微软来说呢就是个坑了。如果有Palantir这样的公司配合,他就完完全全说我可以找一个云,把自己的API部署上去,不用再跟微软分钱了,然后咱们就自己直接把政府的钱花掉,就完事了。而且在这一块呢,你花政府的钱也是名正言顺的。山姆·奥特曼也说了嘛,政府花钱就应该是解决政府的问题,政府应该受益。所以呢,在这一块专门给自己留了一块自留地。

那么你说微软卖掉的微软服务需不需要给OpenAI钱呢?因为微软跟OpenAI是签了一个协议,微软可以全权使用OpenAI的所有模型,不需要付版权费。你说我都投了你这么多钱了,你后边这个钱我就不用给了。你比如微软去卖各种Copilot,GitHub Copilot或者Microsoft Copilot,其他的各种各样的Copilot,它实际上后台调用的都是OpenAI的大模型,按照协议呢是不需要给OpenAI再支付版权费了。但是呢,微软说我还是给你一点吧,但是具体给多少,没有找到确切的描述。

其他的非API服务,你比如说我直接给你提供Agent,直接给你提供Sora 2,这些东西就不需要再绑定微软云了,可以在自建云上完成。但是这件事呢,我估计至少要到2026年,甚至再晚一些,才有可能看到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说,OpenAI也是在戴着镣铐跳舞的,他的很多收入都是需要被微软限制了。

总结:大而不能倒的既成事实

最后总结一下吧。OpenAI呢现在确实已经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了。美国人再怎么讨厌这件事情,其实已经是既成事实了。并不是美国政府要捞他,而是整个的科技股被他绑架了,整个行业都已经绑上了战车,而OpenAI就是一个舵手。行业不会让他们倒下的,软银不会让它倒下,微软不会让它倒下,亚马逊、英伟达都不会让它倒下。就算是特斯拉,其实也不希望它死掉。如果他死了,特斯拉后边的股价也会很麻烦,包括xAI后边的估值也会非常非常麻烦。这都是被绑死的公司们。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如果OpenAI真的不挣钱,他们会想办法帮他创造收入的。比如说软银说,日本的哪些公司通通去给我买OpenAI的服务去。微软说后边你Palantir再整点什么事,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亚马逊说我是不是把我这边云收入的一部分直接划过去。英伟达说你买我芯片缺钱,我给你钱,我给你1,000亿美金我投资你,你上我这来提芯片来吧。他们会想办法扶持他,不让他倒下,因为他要倒下,这些公司全倒霉。

而政府的钱呢,OpenAI是一直都在花着,以后还惦记着花更多。因为懂王还在不断地四处出去化缘,你说你必须要给我多少钱,我才给你把这个关税降下来。那这些钱拿回来干嘛使?OpenAI说那我替你花吧,这个好开心。

所以AI这样的一个新生事物,后面不会一帆风顺,一定还有九九八十一难。现在呢是杠杆已经拉满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有人去抄底吗?再讲一下,本频道不做具体的投资意见和建议,只是说老范这次没有下车。


好,这个故事就跟大家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请帮忙点赞、点小铃铛、参加DISCORD讨论群,也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我们的付费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