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liuyi | 61修改

谜底科技创始人,做了一些APP。入围2022 年苹果设计奖。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liuyi | 61的 RSS 预览

20251002

2025-10-02 23:23:00

上网球课了,新鲜!从此开始小红书改刷网球比赛、网球技巧、网球明星、网球装备和网球场观众被抗出去的故事😄。乒乓球动作成了我网球生涯第一个拦路虎,看来要退出乒坛了。

小红书刷到家附近一家咖啡店,立马去打卡了。好想也搞一栋这样的房子,一楼黑胶咖啡,也搞预约制,二楼谜底办公室。

image.jpeg
image.jpeg
image.jpeg

运动、音乐、读书、咖啡,今天快快过去吧。

image.jpeg
image.jpeg

20251001

2025-10-02 23:13:43

请问还有比《风林火山》更烂的电影吗?

看完了库切的《夏日》。

接到老爸电话,这是今年他第二次给我电话。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爸开始需要我的意见,很开心他有耐心听我的想法,我说了一堆平时不会说出口的话,什么希望你们老年生活舒适,不要怕花钱,现在不享受还要等到什么时候,电话这头我能感觉到他有不一样的心情了。

20250930

2025-10-02 23:05:42

乒乓球的进步总是阶段性和飞跃式的,但是有的坎真的很难跨过去。最近和老章比赛,突然间就变得很轻松,最近和教练练正手,又找不到感觉了。

老妈来电,说了好多,基本没听进去,家里的事我大老远的又能做什么呢?她与老爸的问题我又能说什么呢?我爸与我哥的事我又能给啥评价?我其实早已看透家庭问题的本质,绕来绕去都是钱的问题。

如果我现在想成为一个作家,正是时候。这会是小城镇的故事,城市化,拆迁,土地财政,农民,血缘关系在利益面前破碎。过去几年光从妈妈电话里我都收集了好多街头巷里的素材了。文学不就是这个时候出来,给这个社会来一个 Snapshot 用的吗?我希望这些都不要在我家发生,每次接到电话,只能宽慰,告诉他们无法改变的事情就算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家庭和谐更重要。

打完球和雪姨教练喝酒到两点多。

image.jpeg

20250929

2025-10-02 22:39:36

image.jpeg

Miles Davis 的任何照片都给我一种放任不羁的感觉。虽然我们很喜欢 Miles Davis 冷俊内敛的小号声,但是我想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只会让他觉得无聊。探索新的形式是自然而然的。如果让我做三十年差不多的产品,我可能会疯掉,事实上,现在我已经对做 APP 失去了很大的兴趣。创作本身也是一种体验,未知的方向,新的素材,工具。Miles Davis 开始使用电声乐器,似乎和我们开始用 AI 写代码有那么一丝丝相近。乐队开始有两个键盘手、两个贝斯手、两个鼓手,做一个产品需要的团队成员结构也在变化。

image.jpeg

此刻音响放的是《In a silent way》,说实话我第一次听 Miles Davis 这个时期的作品也说不上喜欢。今天读文章了解了制作的故事,在录音时,乐手们会进行长时间的、非常开放的 Jam(即兴合奏),然后再用编辑和拼接对这些录音素材进行处理。这在当年是音乐创造流程和音乐形式的创新。此时此刻,我不就在做相同的事情吗?我所谓的用 AI 做原型探索,就是用 AI 写大量代码和功能,然后交给设计和工程师进行编辑和拼接。不过那个时代这种创新并不容易被接受,我们则幸运很多。

谜底时钟新版把舷窗时钟做的更好了,这就是我在机场 Vibe 的原型,日本回来后交给同事完善。今天收到了苹果的邮件要推荐这个功能,这是 Vibe Coding 获得的第一个小小外部激励呀。

20250928

2025-10-02 22:21:33

AI 编程时代,我们的休息时间已经由 AI 服务的限额时间决定,只要没有触达到他的限制,你就不想停。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老板的时候,对人也会这样的?(我不是)。一旦触达了限额,不停也得停。

终于我也触发了 Codex 的限额,提示我休息三天,休息是不可能休息看的,没见过人让老板休息的!这也是 AI 员工特色了。乖乖充钱。今天给谜底时钟原型增加了新的布局方案,做这样的原型过程太有成就感了,无论用多少文字来赞美都不过分。不再是在设计工具里拖拖拽拽,我自己作为第一个用户,在 build 到真机的一刻,完全沉浸在这个产品之中,这说明方向对了。

今天还得记录一下,乳糖同学发了个 Excel 结算表给我。他三天两头和我说又找出一些唱片,你看看要不要。我总是说要要要,好好好,太棒了,都给我。我也不知道我答应了多少张。刚打开 Excel 一看,太棒了 181 张,两万美金🤩。心虚的时候立马安慰自己,不是说好目标是 1000 张吗?又完成了 20%!

今天听 Monk。 image.jpeg

20250927

2025-10-01 23:20:49

周六,看完了库切的《青春》。

今天终于能静下心来对比两个版本《Waltz for Debby》的音质了,一张是我自己的 AP UHQR,一张是乳糖寄给我他收藏的 AP 早期复刻。乳糖是最近出唱片给我的新朋友,我想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建立了信任,他可以把宝贵的收藏放心的借给我听。

虽然我投入很多在音响设备上,但我可不能说自己对此有多少专业。我的耳朵应该比木耳朵好不了多少,直到现在我还是有点犹豫不决,到底是家里的音响效果好,还是办公室的效果好,理论上这不应该是个问题,毕竟办公室比家里贵了几倍。有一次我在办公室极其认真的感受,心里觉得已经把音效带来的感觉根植于大脑了,等到一回家,剩下的又是模糊一片。在反复听了多遍第一首曲子后,特别是前半分钟,我可以确信的说 AP 早期复刻那张是更有现场感的,在我的理解里,它应该就是更好的。UHQR 是 45 转刻在超静音材料上面,但似乎并没有发挥出 45 转的优势来。版本对比是挺有意思的事情,音乐本身之外的一点小乐趣。推荐《My Foolish Heart》,音乐声起,心立即柔软了。 《My Foolish Heart》

三点从办公室出发去上海,今晚的音乐会是魏特哈斯与瓦尔永演绎贝多芬上海站第二场。曲目是贝多芬三首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这三首刚好是贝多芬人生三个阶段的作品,音乐家这么编排的意图很明显。这几天不断的循环魏姨在 Apple Music 里的专辑,认识了贝多芬的这一系列钢琴和小提琴奏鸣曲,很适合作为写代码的背景乐。去年我沉迷过吉列尔斯演奏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收藏好几张首版唱片。等到放一段旋律,我可以听出来这是贝多芬的时候,我就转向下一位作曲家了。魏姨的现场可以说完美,艺术家在琴房年复一年的练习、感悟,化为舞台上的流淌的音符。我很后悔没有提前关注,没买到昨天和明天的票。巧合的是,今天坐我左边的是一个朋友,我们在音乐会现场偶遇应该有四次了,每次都坐在附近,而且越来越近。今晚直接看他走上台阶,坐到了我边上。也许我们相聚同一个音乐厅不止四次,还有一些因为坐的太远没有打上招呼的。

IMG_0200.jpeg

这次来上海与之前不同,我选择听完直接回杭州,不住上一晚了。音乐会一般接近十点结束,想到要赶上回杭州的高铁,会让我一晚上坐立难安。所以每次音乐会 Routine 都是两点到上海,入住酒店,看书,步行到音乐厅,走回酒店,早起回杭州。最近两次听完,增加了一个人去居酒屋喝上一杯,上次发现的那家店真好啊。来上海的次数实在太多,但其实也没有去探店,喝咖啡,约朋友。独处,可能是在每一趟旅程里,除了音乐之外,我最享受的,但需要加一些定语,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独处。

今晚包车回杭州,师傅已经提前在门口等我。从音乐厅走出来爬上车,立马往家的方向前进,这一刻我感觉我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大至上海的任何角落。包车完全是突破了思维定势,我不会开车,我赶不上火车,所以我要住一晚。我可从来没想过可以坐别人开的车回去呀。想到这个方式是因为今年两次国外回来飞机都是飞的浦东机场,第一次麦哥给我安排了车,第二次我自己联系了同一个师傅,那种坐了十几小时飞机,落地有人接上你,车上眯一会两个半小时到家的感觉太舒适了。Plus,他比住一晚更便宜。

司机师傅是东北人,从上车开始我们就聊 high 了。他问我今晚听的什么,什么人会来这里听音乐,艺术家哪个国家的,多少钱一张票等等。他愿意问,我就愿意说。我给他讲古典音乐的类型、历史,讲贝多芬,讲普罗科菲耶夫作品的特点。他说他最喜欢接大学生,因为自己学历低,和学生可以聊很多他感兴趣的地理、历史。我想我以后也应该是他喜欢的客户之一了。最后大哥说下次也准备买一张票去试试。除了音乐,他给我讲了他的车队,他的服务理念,他在杭州创业的故事,他的不靠谱的东北哥们。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出头就到了家。这是我少有的和司机聊天的经历,音乐打开了我的表达欲。

IMG_021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