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21:39:04
前两天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车上的ETC坏了。去的时候还没有注意,从郑州南站的绿色通道直接冲了过去,下高速的时候不抬杆。工作人员拿着我的卡刷了一下,应该是没有刷上,然后问我是从那个站点上的高速,我说郑州南站,然后处理了一下,人工抬杆了。
回来的时候,发现还是不抬杆,我有插卡拔卡了一下,也没有滴滴的声音了,这才意识到设备坏了。只好走人工通道。这个ETC是我在 2019 年通过支付宝办理的,当时没有收取费用,但签了一份“三年不能注销”的协议。如今时间一晃到了 2025 年,这份协议早就到期了。
郑州南站下高速口就有河南ETC官方的办理网点,咨询了一下,必须先要注销掉原来的才能重新办理。好在支付宝里注销也比较方便,3个工作日就已经注销掉了。
当时在支付宝办的ETC是山东高速的,在河南用也没什么问题。但考虑到以后的 售后问题,我还是希望用本地的ETC。用着也放心,万一坏了,售后直接去网点了,也不用快递来快递去的。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办理ETC是因为,郑州这边有周边站点上线高速通行用ETC可以免费的政策,而我接送女儿要两个来回,一周可以节省100多块钱的高速费。
今天周五,趁着要接女儿,先去把ETC给办理一下,还是去的郑州南站,办理完直接上高速,完美
在办理点,工作人员介绍了目前的ETC设备:
我有点不想办信用卡,是因为我在年初的时候把信用卡注销的只剩下了一张备用,比如交行的我都快5万的额度了,都给注销了。办理信用卡的看出了我的疑虑,高速我说信用卡半年以后就可以注销,不会强制和ETC绑定。我权衡了一下:
于是,我决定选择 无卡设备,多办一张信用卡也无妨,半年后再注销就是了。
办理过程中还遇到点小插曲:
他们说就成功了一个,只能办有卡的,我不愿意,毕竟我同意办理了,你们没有给办下来不是我的责任,最后让我加了30块钱给换成了无卡的设备
在办理的时候,我还碰到好几个车主,也是因为ETC坏了来售后。但他们的情况比我麻烦得多:
于是,这些车主只能干着急,旧的解绑不了,新的也办不下来。
这次折腾下来,我总结了几点经验:
这次ETC坏掉,虽然让我小折腾了一下,但也算是个提醒:有些东西当时觉得无所谓,等出问题了才发现正规渠道的重要性。所以我想说:便宜可以占,但不能乱占。像ETC这种和车辆、支付绑定的东西,还是要走正规渠道,才能少走弯路。
2025-09-04 16:50:44
最近,一个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
许多网友在感叹之余,也不免担心自己的数字遗产:如果多年未登录微信,账号里的聊天记录、朋友圈、照片、文件会发生什么?
对此,微信客服回应称,如果账号 长时间未登录(通常超过一年),系统可能会 自动回收。回收时间会根据使用情况综合判定,而被回收的账号,所有内容将 永久清空,无法恢复。(IT之家)
这则消息看似简单,却透露出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在平台规则面前,你的内容并不完全属于你。
我们常常误以为,存放在微信、微博上的内容就是“自己的”,殊不知,它们只是暂时寄存在平台数据库里。
这让人不得不反思:依赖平台存储内容,意味着把数字生命的一部分交给别人掌控。
相比之下,独立博客提供了真正的控制权和安全感:
独立博客的存在,是对数字内容安全的一种主动防护,是平台无法替代的“避风港”。
更令人振奋的是,Ghost 已接入 Fediverse(联邦宇宙),为独立博客提供了去中心化的备份机制:
可以说,去中心化网络正为个人内容提供一种全新的长期存续方案。
微信一年未登录就可能被回收,这不仅是平台规则,更是对每一个互联网用户的警醒:
行动建议:
在这个喧嚣、易逝的网络世界里,独立博客,也许才是你数字内容的最后避风港。
2025-09-03 14:32:52
看了我的文章《输赢之外》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了我伪球迷的身份,为什么我说我是伪球迷呢,是因为我本身也没有球迷那样的纯粹,但是偶尔也会喜欢看看比赛,对自己喜欢的球队的输赢也会患得患失。写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希望改正之,想的办法一个是更少的关注曼联,另外一个就是把格局放大,只要是精彩的比赛都喜欢看。这样做了之后,感觉好多了, 所以,我也只能做一个伪球迷,而情绪这玩意也真的很莫名其妙。
就是前几天,欧洲五大联赛夏季的转会窗关闭了,英超一个联赛就花了三十亿欧元,其他四大联赛加起来才二十九亿。热闹的背后,是赖着不走、罢训逼宫、指定下家的各种戏码。看完这些,我忍不住叹一口气——足球,好像越来越像一门生意,而那份纯粹的情怀,正在慢慢远去。
整个转会期,比宫斗剧还精彩:有人赖着不走,非得熬到最后一份大合同;有人指名道姓,只去某一家俱乐部;有人干脆罢训逼宫。竞技体育原本该是热血、荣耀、情怀,可当它彻底变成了一门生意,这些闹剧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一切都是生意,别再谈什么情怀。
这几年,英超越来越像个“超级资本收割机”。转播权卖到全世界,钱一车车地往里堆。中国古人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有钱自然能把最好的球员、教练都吸过来。
反观西甲、意甲这些老牌联赛,底蕴是有的,可财政紧绷,跟不上烧钱速度。中国人讲“势”,英超正当红火之势,而其他联赛只能在边上看热闹。
说到底,今天的足球世界,所谓“忠诚”早就成了奢侈品。就像古语讲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为什么有人死活赖着合同不走?为什么有人非某个下家不可?原因很简单:钱与利益。
球员想的是合同和收入,俱乐部算的是剩余价值,背后还有经纪人、赞助商、媒体,各为其主,互相角力。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看似是个人选择,其实是多方势力的博弈。
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谈什么“为俱乐部而战”?别傻了,那是球迷的浪漫,不是球员的算术。
中国古人早说过:“竭泽而渔,不可久也。”今天足球市场的繁华,某种程度上正是竭泽而渔的写照。
表面看,今天的转会市场繁华至极,但骨子里已经透出泡沫味。中国古话说得好:“物极必反。”
等到资本潮水退去,我们或许才会重新思考:
足球,到底是一门生意?
还是一份情怀?
有时候我会想起二十多年前,刚开始看球的时候。那时候的转会新闻,还带着一点冒险色彩:谁要去闯荡更大的舞台?谁要为了理想拒绝高薪?那时候我们说的是“偶像”“队魂”,现在更多说的是“合同”“薪资”。
当然,这就是现实。生意场上,没有人会为了情怀买单。可作为球迷,我还是希望在看球的时候,能偶尔找到一点点当年的纯粹。哪怕只是一场拼尽全力的比赛,也好过一份再漂亮的财报。
2025-09-01 17:20:15
前几天,印记博客的博主小胡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过去的互联网完全由网站组成》。读完之后,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共鸣。是啊,最初的互联网,确实就是一个个网站组成的,网站与网站之间用超链接紧密相连。你可以从这个网站跳到那个网站,像在一条大河里顺流而下,又能随时拐进一条支流。那时候的互联网,是开放的,是自由的。
而现在呢?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封闭。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想把人留在自己的“围墙”里,恨不得你一辈子不离开它的APP。
记得我第一次上网,是因为商都信息港的邀请。那时他们组织了一次参观体验活动,把我们带到他们的办公楼里,每人分配一台电脑。刚坐下来时,我对着那台方方正正的显示器,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
后来才摸索着打开了一个叫 Internet Explorer 的东西。万幸的是,浏览器的主页被设成了商都信息港的页面,我就从那里一点点点击下去,才逐渐学会了什么叫“网上冲浪”。
再后来,学校周围的网吧越来越多,我和几个朋友时常“包夜”。一群人对着昏暗的屏幕,要么组网打游戏,要么随意浏览各种信息。那时的网络,不仅是新鲜,更是广阔、自由,仿佛有无数扇门等着你去推开。
如今的互联网早已不同往日。孩子们的网络世界,不再是网页和链接,而是一个个独立的APP。对他们来说,“上网”就是打开微信、抖音、快手,或者某个网课应用。确实,比起当年的IE加拨号上网,今天的操作简便得多,内容也极大丰富。
可与此同时,他们也很容易陷入一个个“信息茧房”。算法会不断推送你“可能喜欢”的内容,久而久之,看到的只是自己习惯的那一小片天地。那种“随便点点链接就能发现新世界”的乐趣,他们是体会不到的了。
现在看来,过去的互联网虽然简陋,但它带给人的自由与探索感,却难以替代。而现在的互联网,确实方便,却也更像是一个个封闭的“花园”。不光是平台的封闭,政策也越来越趋于保守。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那份开放精神已经彻底消失。今天,还有一群人在坚持写独立博客。他们明知道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明知道博客的读者寥寥无几,但依然在坚持更新、记录、分享。就像堂吉诃德一样,带着一点理想主义,也带着一点倔强。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坚持,互联网才没有彻底沦为一座座围墙。至少在某些角落里,那种自由、开放、纯粹的气息,还依稀能够被感受到。
2025-08-29 17:42:16
又到了一年的农历七月。
天气不再像盛夏那样燥热,夜晚多了一丝凉意。四季轮回,寒来暑往,在不知不觉间,年景又走过了一大半。
小时候,我总觉得夏天的热是没有尽头的。那时候别说空调了,连电扇都都没有,白天热得人心浮气躁。于是,我常忍不住问母亲:
“啥时候能凉快啊?”
母亲总是笑着说:“快了,快了,到七月就凉快了。”
接着她就会念叨几句顺口溜似的谚语:
这些话没有气象数据,没有科学仪器,却能准确地描摹出气候的变迁。小时候不懂,只觉得母亲念叨的很有趣。长大后才明白,那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世世代代人们的经验总结,是生活里最实在的智慧。
很多时候,这些古老的谚语比天气预报还灵验。它们伴随着农耕社会的节奏而来,帮助人们安排农事,也抚慰人们对季节更替的期待。
其实,不只是“交七月节,夜凉白天热”,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候歌谣:南方人看梅雨,北方人盼秋凉,西北人识得风沙,东南人则对台风心怀敬畏。千百年来,人们用一句句朗朗上口的俗语,把天时、地理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如今,我们习惯了打开手机看天气预报,精准到小时的气温和降水概率。但在记忆深处,母亲那几句谚语却依然鲜活。它们没有被科技取代,反而像是一种文化的温度,让人在岁月流转中感到一种踏实。
四季更替,日月轮回。
节气谚语不仅仅是天气的预言,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它提醒我们:人活在天地之间,总要随顺四时,与自然同呼吸。
等进入农历的九月,晚秋时节,天气“一热也不热”了,天地间便更多了一份沉静。四季有序,寒暑有时,正如母亲常念的那些谚语——简单,却道尽了生活的节律。
是的,节气的智慧不仅在于告诉我们天气的冷暖,更在提醒我们:世间万物自有节奏,急不得,也慢不得。学会随顺四时,顺应变化,心里便多了一份笃定和安然。
2025-08-27 18:14:35
这几天,我一直在折腾各种杀毒软件。事情的起因,是一个熟人单位里发生的一起网络诈骗。单位里一位员工因为点击了不明链接,不小心中毒,黑客随即接管了他的钉钉账号。接下来就是老套路:建群、拉人、冒充发工资补贴,让大家输入银行卡号。可别小看这招,受害的人不少,听说损失最大的一位,损失相当的严重。
这件事让我再次意识到,网络安全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风险。尤其最近“银狐木马”在网上泛滥,更让我觉得杀毒软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很多人都说现在病毒少了,而且Windows自带的杀毒软件也足够了,说实话,现在很多新型木马的第一步,就是要绕过 Windows Defender,所以单纯依赖 WD,并不能让人放心。这几天,我几乎把主流的杀毒软件都试了一遍:
比较下来,我最后还是选择了 IOA。它虽然不是最强的,但综合体验最符合我自己的需求:安静、省心、流畅。
除了杀毒软件,我还加装了 Simplewall。它是一个体积很小的开源防火墙工具。Windows 自带的防火墙其实功能不少,但问题在于:
Simplewall 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些弱点:
它和 IOA 这样的杀毒软件搭配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防护:杀毒软件负责查杀和行为监控,防火墙负责把好“出入口”。
不过话要说回来,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再好,也不是万能的。很多病毒、木马、诈骗,并不是靠技术,而是靠人性的弱点来得手。那位点击不明链接的员工,如果当时多想一步,也许就不会上当。换句话说,安全软件只能帮你“兜底”,真正的安全,还是靠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习惯:
就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博客圈里一位群友分享了他的经历:他在搜索引擎里搜“钉钉下载”,结果下载了一个带病毒的安装包,安装后直接中招。其实,这样的坑很多人都踩过。这也再次提醒我们,除了谨慎之外,装一款靠谱的安全软件,配合合适的防火墙,依然是必要的。
没有哪一款软件能保证“绝对安全”,但我们至少能通过选择合适的工具,加上良好的上网习惯,把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