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15:30:56
极致的专注,才能创造出极具风格的作品。
如果你和我一样,从2019年开始关注博客和 newsletter,一定知道 Craig Mod。他是一个美国人,却在日本生活了20年,他写博客,写 newsletter,出版独立书籍,并创作会员内容。他的文字和照片,都来自于他独特的创作方式:在日本不知名的小城里行走与记录。
前些天,我邂逅了一期 Craig Mod 参与的播客,并且第一次听到他在节目里介绍自己的创作方式。几乎从第一句话开始,我就不断感到认同,同时也受到启发。之所以我用极致的专注当作标题,因为接下来我想告诉你的五个方法,都体现了 Craig 创作过程中的极致。
完整的步行模式对我来说是这样的:我早上8点起床,每天走20、30、40,有时甚至50公里,背着我的背包。有时我带着2、3、4台相机。有时我在拍摄视频,有时我在录制双耳立体声音频。我整天与人交谈。我不断地口述笔记。我发现当我培养那种彻底的无聊感(radical boredom) ,那种彻底的当下体验(radical in the momentness)时,我的思绪立刻就想要写作。我就是无法不写。而且我写的都是关于我所看到的事物。
为了远离手机和互联网,Craig 设置了一个 Siri 快捷键,每当他在户外需要记笔记时,通过这个快捷键唤出 Notes,然后口述记录。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当下,通过远离互联网而产生无聊感。无聊感会让你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当下,这时,你会有源源不断的想法冒出来。
这是我十分认同的第一件事:灵感产生于无聊之时。我在阅读时、看视频时、听播客时,不会冒出写作的念头。反而是当我放空大脑,做家务时、散步时、洗澡时,会不断冒出写作的点子。
创作的敌人是冗余的信息,创作的源头,是彻底的无聊感。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2025-04-14 10:21:58
昨天下午和 JR 一起去附近中学打球,隔壁球场一队父子的互动,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位爸爸穿着牛仔裤,背着手站在球场中间,看着自己孩子投篮,时不时地给出一些建议(或批评)。有时,还把孩子叫到旁边,手把手教他投篮的手型和动作。从孩子的表情可以看出,这两人互动的气氛并不轻松。等到孩子累了,那位爸爸自己拿球来投篮时,我发现他的动作其实没有多么标准,哪怕站在篮下,投了几个球,一个也没进。显然,这个爸爸不太会打球。
在户外玩耍时,或运动场地上,这样的父子互动,其实很常见。有的爸爸的确是运动高手,那么他去教孩子是理所当然,有的爸爸,一看就是门外汉,却又放不下姿态和孩子一起玩耍,反而对孩子指手画脚,弄得气氛紧张(同样的例子在职场上的上下级之间也经常出现,不过今天不想举例)。
我觉得这样的爸爸,缺乏的是一种初学者的心态(Shoshin,或初心)。
什么是初心?Shoshin 的维基百科里写道: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2025-04-08 14:42:12
大部分时候,我们使用 ai 的方式,是把它当作搜索引擎 - 遇到问题,提出问题,得到答案。这种快速问答式的对话,可以解决我们日常大部分问题。可如果你能把 ai 引入到工作生活中的项目中去,给它更多背景和资料,这时,ai 不仅可以给你更贴心的帮助,甚至可以代替你完成项目中创造性的工作。
其实,主流 ai 们早就推出了这种以项目为单位的使用方式。在 ChatGPT 里,它叫做 GPT,在 Claude 里,它叫做项目,在 Perplexity 里,它叫做空间。这些功能,都需要你付费才能使用,今天我想介绍的是,我如何使用自建的服务,来免费使用项目功能,并且,告诉你我正在使用哪些项目。
各家 ai 厂商都有付费或免费的 api 提供给用户,让用户嵌入到其他服务里使用。前不久,因为马斯克的 x.ai 提供了每月免费150美金额度的 api,我就想着自建一个 ai 对话的前端,来使用这150美金的 api。
目前主流的自建前端有三个:Open Webui,Lobe Chat,Cherry Studio,这些程序大同小异,由于我更喜欢简洁的界面,最后选择了 Open Webui。你可以把这个开源程序(链接)搭建在自己的电脑上,或者和我一样,搭建在一个云服务器上,然后用自己的域名访问,都是免费的。
搭建好之后,一开始我通过 api 导入了多家的模型,比如 Grok,Deepseek,Gemini。最近,由于谷歌推出了新一代更强大的 gemini 2.5 pro,我开始只使用这一个模型,来管理我所有的项目。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使用美区谷歌账户,拿到免费的包含 gemini 2.5 pro 模型的 api。
使用管理员身份,将 gemini 模型导入到 open webui 之后,你就可以建立自己的项目了。在左上角,点击工作空间后,你可以看到几个栏目:模型/知识库/提示词/工具。这里的模型,其实就是项目。你可以点击 + 号,新建一个模型,给它起个名字,添加一个基础模型(gemini 2.5 pro),然后在模型参数里,写下你的项目背景,以及希望 ai 帮你做的事情(对它的要求),保存并创建,回到首页之后,在模型下拉菜单里,你就可以选择刚刚创建的项目(模型)了。
接下来让我讲讲我的项目。我把项目分为两种:需要提供资料的项目,和不需要提供资料的项目。故名思义,需要提供资料的项目,就是我一开始讲的,把项目相关的资料提供给 ai,让它基于这些资料,给予你帮助。
而不需要资料的项目,只需要我们提供足够详细的提示词即可。比如: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2025-04-02 12:28:29
逃避现实最常见的方式,是纵欲。
比如刷短视频、抽烟喝酒、暴饮暴食、或是无节制地购物。我们在面临压力时,如果没有刻意地节制自己的欲望,往往会通过不健康的方式去逃避现实。
上周的我,就处于这种状态。由于周末在客户端发现一起严重的品质问题,从上上周五晚上开始,一直到上周五之间,我每天都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不断地接听客户电话,联系工厂回复,不断地安排一个又一个电话会议,不断地被客户训斥,被工厂抱怨。期间偶尔有喘口气的时候,我无意识地恢复了之前的一个习惯,跑去 NS 论坛看小鸡(vps)。一个礼拜之内,几乎所有空余时间,我都在买入新的小鸡,然后测试小鸡性能,安装必要软件。折腾的结果是,一周过得浑浑噩噩,最后品质问题解决了,我几乎没有锻炼、没有阅读、没有好好和孩子交流。唯一的收获(浪费),是小鸡数量,从12只,上升到19只。
尽管相比之前的我,没有在焦虑的时候抽烟喝酒,已经算是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可逃避现实,有没有更健康的方式呢?昨天翻看收件箱里的老文章时,读到了 Cal Newport 前年写的一篇博客,给了我新的启发。下次感到压力山大的时候,我应该以这样的方式逃避现实。
文章里,Cal 引用了好友的一句话: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2025-03-31 12:41:51
你读书的时候,喜欢坐前排还是后排?
在我的记忆里,前排的学生总是听话的,认真学习的,有着奇奇怪怪兴趣爱好的。后排的学生(比如我),总是喜欢打闹的,开小差的,受批评的。前后排的学生,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脾性,往往也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JR 和我读书时一样,由于身高原因,坐在最后一排。尽管是身处分班制的一班,JR 班上的男生,也自然而然地分成了前后排两个派系。成绩好的,几乎都坐在前面,他们发育较晚,看起来更年幼;头脑好,思维快,上课喜欢插嘴;运动能力一般,所以喜欢文静一点的爱好,比如研究飞机的班次。而坐在后面的孩子,包括 JR,更喜欢运动,更有艺术细胞。他们成绩几乎都处于后50%(也有例外),但脑袋不比前排的孩子差。他们的家长多半没有前排孩子的家长那般严加管教,所以 JR 昨天还和一帮后排的孩子打了一下午台球,有时他们还会骑车到浦东去玩,这类活动,前排的孩子几乎不参与(家长不让,周末补课也没时间)。
无论出于主观还是客观因素,前后排的孩子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不出意外,中考后,前面的孩子会进入更好的高中,三年之后,进入更好的大学,踏入社会,他们会进入更好的公司,继续循规蹈矩,比后排的孩子更努力地工作。
后排的孩子呢,我猜他们的人生如果没有过得更好,差异化一定更大。他们也许会因为良好的家庭条件,衣食无忧,继续快乐地生活。他们也许被迫更早踏入社会,被生活压得透不过气,时不时地,后悔自己没有像前排的孩子那样用功读书。他们也许因为自己的兴趣,创立一番自己的事业,成为后排孩子的老板。他们也许,在某个时刻突然意识到,后排是没有希望的,然后被迫加入前排孩子,变成他们的一员,过上可以遇见的生活。
这最后一种,在我看来,是最无赖,也最可悲的。
所以,当我读到《说谎者的扑克牌》里以下这段时,看到了半个自己。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2025-03-24 12:42:01
曾经我以为,想要畅游互联网,只需要学会科学上网就行了,现在我发现,科学上网只是数字自由的第一步,接下来,你还需要许多必要的工具,才能真正实现网络自由。
事情是这样的,周末接到高中好友的电话,我就叫他小张(化名)吧。小张有个炒外汇的爱好,突然打电话我,是因为最近炒外汇需要访问的一些网站打不开,所以想找我想想办法。我觉得这事还不简单吗?找我简直太对了。我帮他下载了代理工具,扔给他一套我的配置,直接他就能科学上网了。然后我告诉他,你还需要注册一个 Telegram 来和我沟通,既然现在可以科学上网了,你自己去问 ChatGPT 怎么弄吧。
然而,我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后面的交流中,我发现,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想要享受互联网自由,需要的东西还挺多,而这些东西,只靠自己摸索是很难找到门道的。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列举一下小张遇到的困难,以及他需要哪10个工具来解决。
小张连通互联网后的第二天,我问他用得怎么样,他说很爽,可以用 ai,可以看 YouTube,但是自己的手机号码收不到验证码,注册不了 Telegram。我猜想可能是桌面版无法注册的原因,于是决定送他一个账户,可修改账户手机时发现,小张的 +86 手机号码,还是无法收到验证码。
这时我才发现,小张要是有个 Google Voice 号码(后简称 GV)就好了。尽管 GV 号码注册的 Telegram 容易被封号,但不会出现无法收到验证码的问题。除了注册 Telegram,GV 号码还可以用来注册一些不针对中国大陆用户提供的服务或网站。所以,想使用尽可能多的服务,一个 GV 号码是必要条件。
怎么注册一个 GV 号码呢?如果你有一个美国本地的实体电话卡,可以直接注册(比如我有一个月付3美金的 T-Mobile 手机号)。如果没有的话,你只能先注册一个美区谷歌账户,然后经人介绍,或自己搜寻,从黄牛手上买一个 GV 号码(20起),让对方转移到自己的谷歌账户上来。这些黄牛通常活跃在 Telegram 上,所以你看,想要自由上网,首先你需要这些东西: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