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2 15:35:55
增加习惯,往往是画蛇添足,移除习惯,多半能药到病除。
过去几年,为了改变自己,我尝试过增加各式各样的习惯。这些习惯,要么没有实际的功效,要么伴随一些负面效果。而每当我发现一些困扰自己的坏习惯,并戒掉它们,移除它们之后,结果都能让我大受裨益。
让我分别举一些例子,再谈谈如何找到坏习惯吧。
如果说,有什么习惯听起来健康积极,执行起来却不那么美好的话,早起一定是其中之一。不得不承认,早起的确可以给你每天两个小时独处的时间,可这么做的代价,却也不小。对我来说,由于晚上很难做到早睡,坚持早起意味着牺牲睡眠。此外,在盛夏或寒冬里早起,不那么适宜的环境,也并不能让我专注做自己的事情。所以,早起是我最早尝试,却很难坚持下去的习惯。
除了早起,还有一些我尝试过,却由于副作用,不得不打折扣的习惯,比如禁食。最激进的时候,我每天只吃一餐,那段时间,我的体重的确下降到一个令我满意的程度,每天中午也省出午餐的时间,用来写作。可是随之而来的,是低血糖,精神不振等症状。像我这样工作量大,时常还要出差的人来说,禁食并不是一个合适的习惯。
还有一些习惯,执行起来很痛苦,却起不到什么作用。比如洗冷水澡,我坚持了两年,可是发现自己并没有变得更抗冻,抵抗力也没有显著变强,该感冒,还是会感冒。当我发现睡眠和保暖比洗冷水澡更管用时,也就放弃了这个习惯。
只是拿上面三个例子来说,为了添加习惯而取添加习惯,是没有必要的。哪怕有一些回报,也并不能解决你最重要的矛盾。
就拿最近的例子来说,当我从睡前不看手机,进化到一整晚不看任何屏幕(并要求孩子也这么做)时,只有美好的事情发生。把看手机、电脑、电视这个习惯,从我的家庭生活里移除时,我和孩子重新回到了现实世界,“无聊”的我们,找到了更多有趣的,健康的事情去做。如果让我写下什么家训的话,第一条,我一定会要求子孙们晚上远离网络和屏幕。
再说说健康方面。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2025-11-15 15:48:49
以前的我,为了把工作生活分开,拒绝在 Obsidian 里写入工作相关的事情。现在的我,放下抗拒的情结,用 Obsidian 管理和记录工作,有条有理,得心应手。
我的这套系统没有参考别人,相信也不会与任何人雷同,如果你愿意读下去,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我会分这四个方面来讲:工作日历、事项和待办、会议纪要、关机仪式。
我的这套系统里,最核心,也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工作日历。为了将工作与生活分离,我使用单独的页面,当作工作日历。
先说说这个页面的特点吧。假设我的雇主是 XYZ 公司,我给这个页面起的名字是”XYZ tasks 2nd half 2025"。从名字你可以看到,这个日历页面的单位,是半年。一开始,我是以月度来记录,也就是说,每个月新建一个页面。不久我就发现,这样一来,经常需要新建页面,并且,需要查看跨月度的事件时,又需要打开其他的页面,甚是麻烦。后来,就把页面的跨度,调整为半年。
再讲讲页面的格式,这里需要用到一个叫做 Natural Language Dates 的社区插件。我给每一天分配一个二级标题,具体做法是,输入两个“#”号,然后按下“@”键,选择今天/明天,或者输入“dec25”,按回车,插件自动跳出那一天的日期格式。说到日期格式,我使用的是“yyyy-mm-dd”这样的格式。当我输入“@dec25”,按下回车,插件会填入完整的时间,为“2025-12-25”。于是,这个页面里,包含了半年的,以二级标题为一天的,工作日历。值得提醒的是,我不会预先为每一天创建二级标题,原因么,待会讲。
每一天到公司之后,我会打开电脑,连上显示器。我的主屏是一个24寸显示器,副屏就是笔记本的屏幕,副屏上,是全屏打开的 Obsidian,布局分为四栏,从左往右,第一栏是文件夹和收藏页面,第二栏就是工作日历,第三栏,是 daily note,也是我的间隙日历,记录想法和乱七八糟的事情,第四栏,是真正意义上的日历,以及“checklist”插件显示的待办事项。
由于永远有一块屏幕在显示,我翻看近期、未来、半年内的工作日历非常方便。

刚才说了,我不会主动去新建每一天的二级标题,如果某天没有特别的事情,我的工作日历里,不会出现这一天的二级标题。换句话说,只有当天有待办事项,或者预定好的事件,才会去创建标题,写下内容。比如,今天是11月15日,我计划在11月20日下午3:30拜访客户,这时我才会创建一个11月20日的标题,在下面写下:
3:30pm 和xxx一起,拜访xxx客户。
讲到这里,你已经可以知道我的工作日历里,事项长什么样了。我的排版顺序是,二级标题,事件,然后才是待办。每当我有需要去做,但今天来不及做,或者只能在某天去做的事情,我会创建明天的标题,然后在下面写下待办事项,按住“ctrl + 回车“,这时,Obsidian 会把这一行变成待办事项。如果还有更多的事情,在这一行的末尾回车,就能跳出一行新的待办事项让你输入。
每天下午四点,我都会查看一遍日历里所有待办事项,如果今天以及之前,有未完成的待办,我会剪切,然后黏贴到明天的标题下面,这也是我每天要做的”关机仪式“的一部分,待会再讲。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2025-11-13 16:06:41
侧向策略卡是一种帮助你保持创造力的卡片。待会我会告诉你什么是侧向策略卡,以及如何在 ai 的帮助下,制作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侧向策略卡网站。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想写博客,却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在做创意相关的工作时,讨厌一直在重复自己,感觉创意枯竭,跳不出固有的框框。侧向策略卡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侧面挑战自己,提出新的创意策略。
简单来说,侧向策略卡(Oblique Strategies)是艺术家 Brian Eno 在70年代创造出来的一组卡片,每张卡片包括一句下面这样的提示词,一共100多张,用来帮助人们打破常规,保持警觉。
这套卡片很有名,据说许多不同领域的人们使用。我看网上有得卖,但搜不到完整的卡片内容,于是,我让 chatgpt 针对写博客这件事,生成一些侧向策略卡。当我看到它列出的40张卡片,没想到其中一些,真的可以给我启发。于是,我也不用费力去找原版,直接让 ai 帮我生成100张就好了。当然,如果你做的事情不是写博客,只用让它针对你的场景,提供对应的卡片就好。

生成完卡片,我想,能不能像 Brian Uno 使用卡片的方法一样,在需要的时候,随机抽取一张呢?于是,干脆我让 ai 帮我写了一个网页,放在 Claudflare 上,需要时,通过域名访问就行(你可以点这里试试看)。
接下来告诉你怎么制作属于你的侧向策略卡网站,全程不需要写代码,不需要付费,只用在 ai 的提示下操作即可。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2025-11-08 16:05:23
上周,有天晚上我给弟弟(五岁)洗脚。刚把他脚放进去,我就从口袋里摸出了手机,点亮,漫无目的地翻阅。这时,弟弟突然说:“擦脚”。我问他为什么不多泡一会,他的回答让我既吃惊,又惭愧。弟弟说:“我要擦脚,因为不想让你看手机。”
在这天之前不久,我决定晚上不看手机、电脑、或任何屏幕,我也这样要求弟弟,但我俩执行得都不彻底。听到弟弟这句话之后,第二天起,我俩开始在晚上彻底不看任何屏幕。主要来说,我不看手机和电脑,弟弟不看 iPad 和电视。
弟弟对我的这个要求,其实是很排斥的,也生气了一小会。不过第一天晚上,第一个小时,我俩发生的变化,就令我大吃一惊。晚饭后回到家里,他知道 iPad 是看不成了,在沙发上呆坐了一会,走到书架旁,抱起几本“我的世界”的功略书,进到房间,坐在书桌上,打开台灯开始看书。
我不记得弟弟第一次叫我爸爸的场景,不过这次他主动看书的画面,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震撼之处,我想有两点:首先,看书,与沉迷游戏和视频,这两件事的反差实在太大,其次,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找书,然后像个小大人样的,坐在书桌上看书。
除了看书,第二天一回家,他还拿起铅笔,在白纸上写写画画。写了数字、名字、还有一些让我教他写的字。
这样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也全都拜我彻底隔离屏幕的决定所赐。
当然,我并不是说孩子只有读书写字,才是值得去做的事情。他做同一件事情的注意力,大多也只有15到20分钟。我的要求里,并不包含他需要做什么事情,只是告诉他,完全不能看屏幕而已。所以,其他时间里,他在家里东翻翻西翻翻。有时,找到了尘封已久的心爱玩具,玩得乐此不疲,有时,找到一大叠哥哥的奥特曼卡片,坐在那里,整理一晚上。除此之外,还和家里另一个不能看屏幕的闲人(我),有许多互动。
接下来,说说同样对屏幕上瘾的我,这几天晚上都干了些什么。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2025-11-01 14:58:03
不要揭示你行动背后的目的,使人们无法保持平衡、陷入迷茫。如果他们对你在做什么一无所知,就无法做出防御。把他们引到错误的方向,围绕他们制造足够的迷雾,当他们意识到你的真实意图时,已经为时太晚。 - Law 3 of The 48 Laws of Power
有次在 YouTube 刷到一个视频,内容是某比特币名人接受美国 CNBC 财经节目采访。主持人一开始问了一些很基础的问题,以及一些不理解比特币的人常常会有的质疑,然后才对当时的一些时事,与嘉宾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
采访四平八稳,没有特别之处,不过视频下面的评论,却让我印象深刻。排名靠前的一些留言,都在讽刺主持人对比特币一无所知,嘲笑他们的问题过于浅显,提出的质疑也很可笑。但实际上呢?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2025-10-25 15:04:43
上周,我参加了一场公司组织的,为期两天的,关于项目管理的培训。其中有个关于沟通的章节,老师设置了一个情景演练,让我们派出三个代表,分别扮演一间公司的项目经理,一位因为家事需要请假的技术骨干,以及这间公司的客户的老总。
情景是这样的,公司要在三天内交付一台设备给客户,客户将在拿到设备的第二天,迎接市长的参观并现场演示。可这个节骨眼上,公司技术骨干的老婆突然临产,需要立即请假回家,可目前只有他一个人可以在三天内调试好设备,如果他离开,就无法按时交付。这时,作为项目经理,需要和客户以及技术骨干沟通,以解决这个困境。
扮演项目经理的,是一位有经验的销售同事,当她扮演项目经理,给客户老总打电话时,口气委婉,有礼貌,有耐心,讲完了前因后果之后,想和客户老总商量解决方案,比如询问是否可以延期,或者,问对方有没有其他办法。扮演老总的同事也很给力,架子摆的十足,果断拒绝之后,严厉要求对方按时交付,并立即挂断了电话。
从沟通结果来看,是失败的,并且在我看来,这位项目经理,并没有准备充分。尽管出于职业素养,她能从容不迫地讲述问题,可她对于这通电话的目的,似乎没有想好。对于对方可能出现的答复,也没有心理准备。整段对话听下来,是冗长的,没有效率的。
当时在现场的其他同事,可能和我一样,都在思考,如果是我上场,应该怎么打这通电话?顺着这个问题,我回想起之前读过的一则小故事,以及故事里提到的,和上级(或重要人物)沟通时的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据说出自于美国前总统威尔逊,让我们一起读一下。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