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forecho | 蔡正海修改

网名forecho,5 年美股投资者,10 年程序开发。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forecho | 蔡正海的 RSS 预览

PAHub:为价格行为交易者打造的在线复盘与学习社区

2025-11-16 11:00:00

对于价格行为(Price Action)交易者来说,高质量的复盘是提升技能的关键。但找到一款称心如意的复盘工具并不容易。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专门为此设计的网站——PAHub,它不仅是一个强大的 PA 复盘工具,更是一个帮助交易者共同学习和进步的社区。

核心功能:创建与分享详细的复盘记录

PAHub 的核心功能是帮助交易者创建结构化的复盘记录。从您提供的截图可以看到,每一份记录都包含了一张标记清晰的图表,并附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例如:

  • 入场理由:清晰阐述你为什么会在这里进行交易。
  • 盈利目标与初始止损:记录下你的交易计划和风险管理。
  • 备注:复盘过程中的任何思考和总结。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你将模糊的盘感转化为清晰、可回溯的交易逻辑。此外,平台还引入了 AI 锐评功能,可以针对你的复盘记录给出客观的分析和建议,帮助你发现自身的盲点。完成后的复盘记录会保存在你的个人主页,也为你后续在社区与他人交流提供了高质量的素材。

社区:在这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交易是孤独的,但复盘不必如此。PAHub 创造了一个交易者社区,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复盘记录和见解。

你可以看到其他交易者是如何分析市场的,从他们的思路中获得启发,也可以将自己的分析发布出来,与其他同道中人交流讨论。这种“一起进步”的氛围,能够极大地缓解独自摸索的痛苦,加速学习进程。

特色学习工具:不止于复盘

除了强大的复盘功能和社区,PAHub 还贴心地提供了一些特色学习工具,让它成为一个更全面的学习平台:

  • Al Brooks 课程模块:如果你是 Al Brooks 理论的学习者,这个模块会是你的好帮手。它主要有三个作用:
    • 一是标记课程观看进度,解决课程太多容易忘记看到哪里的问题;
    • 二是提供 AI 课程总结,帮助你快速回顾核心内容;
    • 三是支持你手写笔记,沉淀自己的理解。
  • 复盘任务模块:为了帮助用户养成持续复盘的习惯,PAHub 设计了复盘任务功能。系统会为你随机挑选一个历史交易日,你可以前往 TradingView 进行复盘,然后回到这里完成记录。通过这种方式,长期坚持,直至将复盘化为交易的肌肉记忆。
  • PA 缩写记忆游戏:价格行为中有许多常见的 K 线组合和形态缩写(如 H1, L2, MTR)。PAHub 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小游戏,通过快速问答的形式,帮助你巩固对这些术语的记忆,让它们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我的一些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PAHub 这个网站是由我本人设计和开发的。创建它的初衷,是为自己和像我一样的 PA 交易者提供一个真正好用的工具。

目前网站还在持续的迭代和优化中,未来会加入更多实用的功能。如果你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想法或建议,非常欢迎在下方留言反馈,我们一起把它做得更好。

总结

总而言之,PAHub 是一个非常有诚意的产品,它精准地抓住了价格行为交易者的核心需求:一个纯粹的复盘工具、一个可以交流的社区以及辅助学习的实用功能。

无论你是 PA 新手还是有经验的交易者,都非常推荐你去体验一下这个网站。

如何正确地金字塔式加仓:构建盈利头寸的艺术

2025-11-10 10:00:00

Fi1xwP

在交易中,许多人痴迷于寻找完美的入场点,却往往在如何管理盈利头寸上栽跟头,导致“要么过早离场,要么利润回吐”。金字塔式加仓(Pyramiding)正是一种专业交易者用来放大优势、让利润奔跑的强大技术。然而,用错了,它也会变成摧毁账户的利器。

本文将给出一套可直接落地的金字塔式加仓框架:先讲核心原则,再给具体步骤,最后用清单和反例帮你避开常见陷阱。

核心原则:正金字塔与风险递减

成功的金字塔式加仓,其本质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最大化单一盈利交易的成果。它遵循三个不可动摇的原则:

  1. 先重后轻,构建正金字塔:你的第一笔入场头寸应该是最大的一笔。因为此时价格离你的初始止损位最近,交易的初始风险最低。随后的每一次加仓,规模都应依次递减,形成一个稳定的“正金字塔”结构。
  2. 风险必须递减:随着仓位的增加和价格的有利变动,整个头寸的风险应该是不断降低的。这通过同步上移止损来实现,最终目标是让整个头寸的成本低于保护性止损,达成“零风险”交易。
  3. 只给赢家加码:传奇交易员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的名言是:“不要向下摊平亏损……要向上加码。” 永远不要给亏损的头寸加仓,那不是金字塔交易,而是赌博。

正确加仓的四步法

将金字塔加仓流程化,可以有效对抗情绪,确保每一次操作都符合纪律。

  1. 第一步:规划总头寸,下好第一注 在入场前,明确你愿意为这笔交易承担的最大头寸是多少(例如,占总资金的 5%)。然后,将总头寸的 40%-50% 作为你的初始仓位,并据此设定明确的初始止损(Invalidation Point)。这是整个结构的地基。

  2. 第二步:在关键突破点加仓 当价格朝有利方向发展,并突破一个关键的价格结构(如前期高点、阻力位)后,才是第二次加仓的时机。第二次加仓的规模应小于第一次,例如总头寸的 20%-25%。这证明了你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市场在给你“绿灯信号”。

  3. 第三步:同步上移保护性止损 每次加仓后,必须立即上移整个头寸的止损位。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将总止损位至少移动到能覆盖前一笔仓位成本的位置。例如,加了第二笔仓位后,总止损应至少移动到第一笔仓位的盈亏平衡点。

  4. 第四步:依次递减,完成金字塔 如果行情继续,你可以按计划进行第三、第四次加仓。仓位规模应继续递减(如 10%-15%,然后是 5%)。同时,坚定地执行第三步,不断上移止损。当整个金字塔构建完成,你的总止损位应该远高于你的平均持仓成本,锁定了大部分利润。

一页清单:金字塔加仓检查清单

在执行加仓操作前,请快速检查以下几点:

  • 上限:我是否已预设了这笔交易的总头寸上限?
  • 地基:我的初始头寸是否是所有加仓中最大的一笔?
  • 信号:我是不是在价格确认走强(如突破关键位)后才加仓的?
  • 护栏:每次加仓后,我是否都纪律性地、同步地移动了总止损位?
  • 成本:我的平均持仓成本是否显著低于当前市场价,让我处于有利地位?

常见错误与改法

  1. 错误:倒金字塔加仓(越加仓位越重) 新手常犯的错误:开始时小心翼翼只买一点,价格上涨后信心爆棚,投入越来越大的仓位。这导致平均成本过高,价格稍有回调就会让整个头寸陷入亏损。

    改法牢记“初始风险最低”原则。在离止损位最近的地方下最大的注,这在数学期望上才是最有利的。

  2. 错误:向下摊平成本 这是最危险的行为。交易者不愿承认错误,在价格下跌时不断买入,试图拉低平均成本。

    改法尊重你的初始止损。如果价格触及止损,证明你错了。正确的做法是离场,而不是投入更多资金去证明市场是错的。只在盈利的头寸上加仓。

总结

金字塔式加仓是专业交易者武器库中的重要工具,它体现了“让利润奔跑,截断亏损”的精髓。

  1. 正向构建: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底部大,顶部小”的正金字塔仓位结构。
  2. 风险先行:你的第一笔仓位最大,因为它风险最低。随着利润的增加,通过上移止损来系统性地降低风险。
  3. 纪律是核心:只加仓盈利的头寸,绝不摊平亏损。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参考

成功交易者的三个核心特质:跳出胜率陷阱

2025-11-08 10:00:00

在交易世界中,许多人痴迷于追求高胜率,认为这是盈利的关键。然而,决定账户长期增长的,往往是那些看似基础却至关重要的交易特质。本文将为你揭示成功交易者普遍具备的三个核心特质,并提供一套可直接落地的执行框架,帮助你从关注“赢多少次”转向“怎样赢”。

核心原则:利润来自风控而非预测

要实现长期稳定的盈利,必须接受一个反直觉的事实:盈利的核心在于管理亏损,而非神准预测。以下三个原则是构建正向期望系统的基石:

  1. 构建不对称的风险回报:确保潜在利润远大于潜在亏损,这是抵御胜率波动的安全垫。
  2. 审慎地使用杠杆:杠杆(Leverage)是放大器,既能放大盈利,也能加速亏损。必须将其严格限制在风控模型内。
  3. 主动选择交易时段:避开极端波动的市场环境,选择自己能驾驭的行情,能显著改善交易表现。

特质一:构建不对称的风险回报比

这是成功交易的基石,但也是最难坚持的行为之一。亏损对账户的伤害是非线性的,亏损越大,回本所需的涨幅就越高。

亏损比例 回本所需盈利
10% 11.11%
30% 42.86%
50% 100%
80% 400%
90% 900%

如上表所示,巨额亏损几乎是无法挽回的。因此,首要任务是绝不亏大钱

实现这一点的工具是风险回报比(Risk-Reward Ratio)。它衡量了你愿意为一笔交易承担多少风险,以换取多少潜在回报。一个大于 1 的风险回报比,意味着你的潜在盈利大于潜在亏损。

案例:风险回报比如何让你在低胜率下依然盈利?

假设交易员汤姆和杰瑞各自进行了 10 笔交易,胜率都只有 30%(赢 3 笔,输 7 笔)。

  • 汤姆的风险回报比是 1:1(每次亏 1 美元,也赚 1 美元)。
  • 杰瑞的风险回报比是 1:3(每次亏 1 美元,但赚 3 美元)。

结果如下:

交易员 7次亏损 3次盈利 最终净利
汤姆 -$7 +$3 -$4(亏损)
杰瑞 -$7 +$9 +$2(盈利)

这个例子清晰地表明,一个优秀的风险回报比可以让你摆脱对高胜率的依赖

特质二:审慎地使用杠杆

杠杆是外汇和差价合约市场的主要吸引力之一,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高杠杆在放大潜在收益的同时,也以同样倍数放大了亏损。

过高的杠杆会让你在市场正常回调时就因可用保证金不足而被迫平仓,根本没有机会等到价格回到对你有利的位置。

口径:如何计算合理的仓位规模?

这里提供一个基于账户规模和风险百分比的仓位管理公式,帮助你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头寸规模(单位) = (账户净值 × 单笔风险百分比) / (止损距离 * 每点价值)

一个更简单的经验法则是:

迷你手数 = (交易账户规模 × 2%) / 止损点数

例如,一个 10,000 美元的账户,单笔交易愿意承受 2% 的风险,止损设为 50 点(pips):

  • 风险金额 = $10,000 × 2% = $200
  • 仓位规模 = $200 / 50 点 = 4 迷你手(或 40,000 单位基础货币)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确保单笔亏损始终在你预设的范围之内,避免灾难性损失。

特质三: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段

研究数据表明,交易者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段的平均胜率更低。高波动性意味着高风险,虽然可能带来高回报,但也更容易触发止损。

交易者应该像冲浪者选择浪潮一样选择市场。关键在于避开无法驾驭的极端行情,比如重大新闻数据发布前后(如非农就业报告 NFP)。

  • 识别高风险时段:了解主要经济数据发布的时间表,以及不同货币对在不同交易时段(如伦敦、纽约盘)的波动特性。
  • 规避不确定性:在重大事件发生前,降低仓位或保持观望。等待市场消化信息、波动性回归正常后再寻找机会。

一页清单:交易执行前检查

  • 风险回报比:这笔交易的潜在盈利是否至少是潜在亏損的 2 倍?
  • 仓位规模:我的头寸规模是否严格按照风险百分比(如 2%)公式计算得出?
  • 止损位置:我的止损是基于客观的价格结构(如前高/前低),还是凭感觉设的?
  • 市场环境:当前是否处于重大新闻发布期或极端波动时段?我是否应该等待?
  • 执行与记录:我是否已准备好,无论盈亏都严格执行计划并记录结果以备复盘?

常见错误与改法

  1. 错误:沉迷于寻找“必胜”信号,追求高胜率。改法:将重心转移到构建高风险回报比的交易上。接受失败是交易的一部分,让你的盈利覆盖亏损。

  2. 错误:根据感觉或可用保证金来决定仓位大小。改法:严格使用仓位管理公式。在下单前就明确知道这笔交易的最大亏损金额。

  3. 错误:试图在所有行情中都进行交易,尤其是在高波动时段。改法:制定规则,主动规避重大新闻事件。只在自己熟悉的、波动适中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机会。

总结

要成为一名成功的交易者,需要像经营企业一样对待每一笔交易。以下三点是实现长期盈利的关键:

  1. 风报比优先:始终将构建不对称的风险回报比作为交易的核心,这是盈利的数学基础。
  2. 风控决定仓位:你的仓位大小应由你能承受的风险决定,而非你希望赚多少钱。
  3. 环境决定行动:学会筛选交易环境,避开高风险时段,能大幅提升交易的稳定性。

参考链接

超越 K 线形态:构建专业交易者的纪律与心理框架

2025-11-04 10:00:00

在交易这条路上,很多人容易把精力错配在寻找完美的入场信号上,却忽略了真正决定长期成败的系统性框架。本文将给出一套可直接落地的做法:不谈玄学,只讲过程、纪律与风控。我们将探讨如何像管理一家小型对冲基金一样,来系统化地运营你的交易。

核心原则:像专业人士一样思考

成功的交易始于思维模式的转变。业余交易者追逐单次盈利,而专业人士则专注于构建一个具有正期望值的系统。

  1. 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任何一笔交易的结果都带有随机性,但一个健全的交易流程(Process)可以保证长期优势。你的任务不是预测市场,而是始终如一地执行你的系统。
  2. 交易的本质是概率游戏:你不需要百战百胜,只需要找到属于你的优势(Edge)——那些长期看胜率或赔率占优的交易模式,并围绕它建立你的整个交易计划。
  3. 像运营生意一样做交易:凭感觉追涨杀跌是通往亏损最快的路径。你需要的是严格的纪律、明确的流程、深刻的逻辑理解,以及持续的追踪复盘。

四步法:构建你的交易系统

将交易系统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情绪干扰,让你在不确定的市场中保持一致性。

  1. 第一步:定义你的优势(Edge) 你需要在价格行为(Price Action)中找到并定义少数几个你真正理解、能够重复操作的交易设置(Setup)。例如,素材中提到的**楔形形态(Wedge Patterns)回调或二次入场(Second Entries)**信号,都可能是潜在的优势来源。关键在于少而精,而不是多而杂。

  2. 第二步:明确每笔交易的“失效条件” 在按下“买入/卖出”按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果市场出现什么情况,就证明我最初的想法是错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你的失效条件(Invalidation Condition),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止损位置。没有明确的失效条件,你就不是在交易,而是在赌博。

  3. 第三步:动态管理风险与仓位 风险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你需要根据当前的市场波动性来动态调整止损宽度和仓位大小。一个实用的工具是 ATR(Average True Range),即平均真实波幅。

    • 在高 ATR(市场波动剧烈)时:使用宽止损,并相应减小仓位
    • 在低 ATR(市场波动温和)时:可以使用窄止损,并适当增加仓位。 这样做可以确保单笔亏损始终在你可承受的范围内,避免因正常的市场“噪音”而被提前震出局。
  4. 第四步:记录、追踪与复盘 建立你的交易日志,记录每一笔交易的入场依据、失效条件、实际出场点和最终结果。定期复盘,统计不同市场环境下(如趋势市、震荡市)你的交易表现。数据会告诉你,你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一页清单:交易前的自我检查

在执行任何一笔交易前,请快速检查以下几点:

  • 优势:这次入场是否符合我已验证过的交易设置之一?
  • 失效:我是否已清晰定义了这笔交易的“剧本”错误——即我的止损点在哪,为什么在那?
  • 风控:我的仓位大小和止损宽度是否已根据当前市场波动(ATR)做了适配?
  • 情绪:我是因为计划而入场,还是因为害怕错过(FOMO)或恐惧而被迫行动?
  • 记录:我是否准备好将这笔交易(无论盈亏)录入我的交易日志,用于未来复盘?

常见错误与改法

错误:死抱着亏损的仓位不放,期待价格反弹。

这源于不想认错的人性弱点。

改法:做一个灵活的交易者(Promiscuous Trader)。不要对任何一笔交易产生感情。当市场触及你的失效条件时,果断离场,然后立即去寻找下一个机会。

错误:被连续的小额止损(所谓的 Skunk Stop)搞乱心态。

过于追求“完美”的窄止损,反而可能错过本该盈利的行情。

改法:接受市场噪音的存在。使用基于 ATR 的动态止损,给交易留出合理的“呼吸空间”,同时通过调整仓位来控制总风险。

错误:沉迷于“总是在场(Always In)”的理念,进行过度交易。

误解了其核心思想,以为任何时候都必须持有仓位。

改法:理解“总是在场”是一个思维框架,它要求你持续地分析市场,判断当前多空哪方更占优势,而不是强制你操作。当市场中性、没有明显优势时,不交易是最好的交易

总结

要成为一名持续盈利的交易者,技术分析远非全部。你需要建立一个超越单一 K 线形态的、强大的内在框架。

  1. 系统大于预测:将你的交易行为流程化、系统化,像管理一门生意一样对待它。
  2. 先定义失败:在思考能赚多少之前,先清晰地定义“我将在哪里承认错误”。这是区分专业与业余的关键。
  3. 纪律是最终护城河:市场永远充满不确定性,唯一能让你穿越牛熊的,是日复一日严格执行自己交易系统的能力。

参考链接

  • 本文部分理念深受 Al Brooks 的价格行为交易方法论启发,建议有兴趣的读者深入研究。

MB 剥头皮 Setup:区间内 BLSHS 与突破 BO 的执行口径

2025-10-24 16:00:00

引言

在剥头皮交易中,很多交易者执着于“抓到每一笔走势”,却忽略了更高胜率与更稳定执行,源于明确的口径与风控。MB setup 的定义很简单:inside bar (IB) 完全被前一根 outside bar (OB) 的高低点包裹;但其本质是一个微型的区间 (Trading Range, TR)。因此,交易的两条主线分别是区间内的 BLSHS(低买高卖)与区间突破 (Breakout, BO)。本文给出一套可直接落地的做法:从识别、标注到分支决策与风控执行,帮你把“知道”变成“做到”。

核心原则

  1. 先看背景 (Context),再看形态。MB 只是一个 K 线形态,其胜率由它所处的市场背景决定。
    • 强趋势背景:若 MB 出现在强劲的上涨或下跌趋势中,它通常是中继形态。此时应优先考虑顺势方向的 BO 交易,对逆势的 BLSHS 保持警惕。
    • 区间震荡背景:若 MB 出现在一个更宽的震荡区间内,它本身就是“区间中的区间”。此时 BLSHS 的胜率更高,而 BO 很容易失败。
  1. 先尊重本质:MB 是区间 (TR)。区间内优先做 BLSHS;发生有效突破再切换为 BO 逻辑。
  2. 阀值驱动分支决策。价格收盘位于 0.21–0.79 之间以 BLSHS 为主;向上穿越 0.79 或向下跌破 0.21 时,切换为 BO。
  3. 风险优先,口径一致。单笔风险固定为账户资金的 1%–2%,按 仓位=风险金额/每单位风险 计算,取整到最小交易单位。
  4. 宽止损,小仓位。默认使用宽止损 (wide stop),严格将止损置于 MB 区间一倍距离之外(多头在 -1.0,空头在 2.0)。这会自动强制你使用更小的仓位,避免因止损过近被市场噪音扫出。
  5. 顺势过滤。可用 20/34 EMA 作为趋势过滤:MB 在均线之上偏多、之下偏空;阳线 MB 更关注多头突破,阴线 MB 更关注空头突破。
  6. 放弃标准清晰。若最小交易单位对应的风险已超出上限,果断放弃本次交易;市场永不缺机会。

口径与「四步法」

0) 名词与标注

  • OB (outside bar):当前 K 线的高点更高且低点更低,包住前一根。
  • IB (inside bar):当前 K 线的高低点均落在前一根范围内。
  • MB setup:IB 的高低点完全收在前一根 OB 的范围内。
  • FIBO 框架:以 MB 的低点到高点为锚点,标注关键比率位,用于决策与管理。

常用比率位 (多空对称,仅列关键口径,实际以图表标注为准):

  • 多头侧:0.33、0.5、0.66、0.79、1.11、1.23、1.5、1.618、2.0 (MM)
  • 空头侧:对称于多头 (含 0.21、0.11、0、-0.618 等陷阱/回测位)

注:

  • 切换阀值0.21 / 0.79 是 BLSHS 与 BO 的分界。
  • 平衡点0.5 是判断区间内多空强弱的中枢。
  • 推进门槛1.5 / 1.618 是能否推进到 MM 目标的关键。
  • 陷阱区 (TZ)0.11 / 0.89 是最常见的陷阱区,价格容易在此处假突破后反转。MB 的边界(0 / 1)本身也常常成为陷阱。

1) 识别与过滤

  1. 找到 OB → 确认下一根为 IB,且 IB 的高低点都在 OB 的范围之内,即形成 MB setup。
  2. 进行 Context 与趋势过滤:参考 20/34 EMA,MB 在均线之上偏多、之下偏空;结合更高周期结构避免逆势硬做。

2) 标注 FIBO 与关键位

  1. 以 MB 的低点为 0、高点为 1 进行归一化,标注 0.21、0.33、0.5、0.66、0.79、1.11、1.23、1.5、1.618… 等位。
  2. 标记陷阱区 (TZ) 与阀值 (threshold):0.11/0.89 容易假突破;0.21/0.79 是策略切换位;1.5/1.618 关系到是否能推进到 MM 目标。

3) 决策分支 (BLSHS vs BO)

核心提示:所有“突破”与“跌破”的有效性,均以 K 线收盘价为准。 影线触及但收盘价未能站稳,通常视为假突破或测试。

  • 收盘在 0.21–0.79 区间内 (BLSHS 交易):以 BLSHS 为主,期待双向各有两次获利机会;保守者可在 0.5 (平衡位) 分批止盈。
  • 收盘价上破 0.79 或下破 0.21 (BO 交易启动)
    • 交易思路切换为 BO。若此前 BLSHS 被套,优先以打平 (BE) 为目标,退出等待新设置。
    • 首要目标为 1.23,可在此处部分止盈。
    • 关键阀值为 1.618:若价格能强势收盘于 1.618 之上,表明突破动能强劲,可将最终目标设在 2.0 (MM)
  • 盘中触及 1.5,但收盘价未能突破 1.618:此为潜在的衰竭信号。可考虑反向至 MB 高/低点的回补/回测机会 (条件:Context 与风险许可)。

4) 风控与执行

  • 单笔风险:风险金额 = 账户资金 × 风险百分比 (1%–2%)
  • 每单位风险:|入场价 - 止损价| (含点差/滑点/手续费缓冲)。
  • 仓位大小:仓位 = 风险金额 / 每单位风险,取整至最小交易单位。
  • 止损规则:采用宽止损,置于 MB 一倍距离(多头-1.0,空头2.0)。这决定了你的“每单位风险”,并天然地要求你减小仓位以匹配固定的账户风险百分比。
  • 进出场:可采用“半仓试探 → 确认后补齐”的分批方案,保持总风险不超过 1R。

提示:“半仓试探”策略(高级)

这是一种用小仓位(0.5R 风险)探路,待市场确认后再投入剩余仓位的高级技巧。

  • 优点:降低初始风险和心理压力,过滤弱势行情。
  • 缺点:可能踏空部分利润,抬高平均成本。
  • 核心:加仓时,必须将第一笔仓位的止损移至保本,确保总风险不超 1R。此法不适合新手,见“常见错误”第 7 条。

例子 (最小可复用示例)

MB Setup BLSHS 成功示例图注:场景 A (区间内 BLSHS) - 在 0.21,入场做多;止损放在 MB 低点外侧;在 0.5 减半、0.66/0.79 分批止盈。

MB Setup BO 成功示例

  • 图注:场景 B (突破推进至 MM) - B37 下破 0.21,并且收在了 0.11 之下,使用 STP 追随;第一目标价为 -0.23,第二目标价为 -0.5,第三目标价为 -1

  • 图注:场景 C (陷阱区失败) - 图中 B28,价格下破 0.21 甚至到了 -0.23,但未能持续,迅速拉回区间内,形成假突破。此时应放弃 BO 思路,如果被套记得按 BE 离场。

  • 图注:场景 D (衰竭信号) - B39 突破 -0.5, 并且触及 -0.618 但收盘价未能突破 -0.618,此为潜在的衰竭信号。最后回测了 MB 顶部

真实困境:为何 MB 交易知易行难?

核心:市场总在“趋势”与“震荡”间切换。 一个强劲的窄通道趋势后,大概率会进入震荡。MB 交易的多数亏损,源于交易者未能识别市场状态的切换,在震荡区里追涨杀跌,或在趋势里逆势摸顶抄底。

理论口径清晰,但实战中很多交易者仍会陷入困境。根源在于 MB setup 本身的高频与狭窄空间,放大了人性弱点:

  • 区间内的焦躁:价格在 0.21-0.79 区间内反复拉锯时,交易者容易失去耐心,担心错过另一端的潜在机会,导致在非理性位置(如 0.5 平衡点)追涨杀跌。
  • 对突破的 FOMO (害怕错过):当价格接近 0.790.21 时,交易者会因害怕错过突破行情而提前进场,结果往往被假突破或陷阱区 (TZ) 套住。
  • 对止损的侥幸:由于剥头皮的盈亏空间都很小,交易者会倾向于不设止损或随意移动止损,期待价格“能回来”,单次失误就足以抹平成百上千次微利。
  • 对左侧挂单的恐惧:在 0.33 挂多单或在 0.66 挂空单,本质是左侧逆势交易,交易者会本能地害怕“接飞刀”。这种恐惧导致犹豫不决,最终错失良机或在更差的位置追单。

PS:LMT(限价单)是区间交易的数学最优解,但 STP(停止单)是克服恐惧的心理最优解。 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心理状态选择。

  • 策略一:LMT 挂单(利润最优)。在 0.33 挂买单或 0.66 挂卖单。优点是入场价最好,潜在盈亏比最高。缺点是纯粹的左侧交易,需要硬抗价格触及点位后的浮亏压力,对交易者心态要求极高。

  • 策略二:“信号确认” + STP 入场(信心最优)。不在 0.33 直接挂单,而是等价格触及 0.33 后,观察下一根 K 线的反应。如果出现一根小阳线或带下影线的 K 线(即确认信号),再在其高点上方用停止单 (STP) 入场。优点是确定性更高,极大地缓解了“接飞-刀”的恐惧。缺点是入场价有损耗,牺牲了部分潜在利润。

最终建议:刚开始练习时,先用策略二建立信心。当你对盘面解读越来越自信,可以逐步过渡到策略一。如果无论用哪种策略你都感到恐惧,说明你的仓位太重了,把它降到你毫不在意的程度。

一页清单

  • 上限:单笔风险是否严格 ≤ 账户的 1%–2%?
  • 依据:止损是否严格按“MB 一倍距离”设置(多头-1.0,空头2.0)?
  • 口径:是否以统一公式计算仓位,并计入点差/滑点/手续费缓冲?
  • 放弃:最小交易单位已超限是否果断放弃?
  • 趋势:20/34 EMA 方向是否与当下交易方向一致?
  • 切换0.21/0.79 是否作为 BLSHS 与 BO 的明确分界?
  • 记录:是否记录参数与结果以便复盘 (风险、距离、进出规则)?

常见错误与改法

错误:把 MB 当成“必须抓住的所有波动”,频繁进出导致过度交易**

建议:优先 BLSHS,阀值切换才做 BO;以清单限制交易频率。

错误:为放大手数而随意收紧止损,忽略了 MB 的波动范围

建议:始终采用一倍 MB 距离的宽止损。接受因此带来的更小仓位,用纪律换取更高的持仓稳定性。

错误:忽视趋势过滤,逆势硬做

建议:用 20/34 EMA 做方向过滤,逆势时缩小风险或放弃。

错误:BLSHS 被套后死扛,希望能解套

建议:一旦价格收盘突破区间(0.79/0.21),证明 BLSHS 的交易理由已失效。首要任务是寻找机会打平(BE)离场,而不是期待行情反转。立即切换到 BO 思路,并管理好已有仓位的退出。

错误:使用报价差异较大的 CFD 现货做 MB,导致 setup 失真

建议:以主流期货/标准化合约报价为准,确保标注口-径一致。

错误:新手过早做剥头皮

建议:先在更“宽松”的 Swing 环境训练执行一致性,再逐步下沉到 MB。

错误:新手过早使用分批建仓等高级技巧,导致认知过载

建议:遵循进阶路径。1. 先用“一次性建仓”练好纪律。2. 再学习“分批止盈”锁定利润。3. 最后才尝试“分批建仓”管理风险。

总结

  1. MB 的本质是区间:区间内 BLSHS 为主,阀值突破再做 BO。这是决策的锚点。
  2. 阀值指路0.21/0.79 用于切换策略;1.5/1.618 约束推进与 MM。这是执行的“交通灯”。
  3. 风险先行:固定单笔风险、结构化止损与严格 BE/放弃标准,保障执行稳定。这是交易的“安全带”。
  4. 纪律是核心:顺势过滤、机械化执行、系统化复盘,是用系统对抗情绪与随意性的唯一途径。

价格行为学 - 交易成功的基石:仓位大小管理

2025-10-17 22:00:00

引言

在交易的世界里,新手往往痴迷于寻找完美的入场信号,认为只要找准了买卖点,就能走向盈利。然而,真正的专业交易者都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你能在市场中存活多久,不取决于你赚了多少,而取决于你如何控制亏损。 这背后最核心的技能,就是仓位大小管理 (Position Sizing)。

传奇价格行为交易员 Al Brooks 强调,交易是一场关于概率和风险管理的游戏。即使是胜率最高的交易系统,也无法避免亏损。如果你不能科学地管理你的仓位,一次失控的亏损就足以让你前功尽弃,甚至被淘汰出局。

本文将深入探讨 Al Brooks 价格行为学中关于仓位大小管理的核心思想,为你提供一套清晰、可执行的流程,帮助你将风险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为交易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石。

仓位大小的核心原则:风险优先

在决定买入多少手合约或多少股股票之前,你必须先回答一个问题:“如果这笔交易错了,我最多愿意亏损多少钱?” 这就是仓位管理的核心——永远将风险置于潜在利润之上

Al Brooks 的系统建立在长期、持续交易的基础上,因此,控制好单笔交易的风险至关重要。

  1. 基于账户规模定义风险:你的单笔风险应该是你总交易资金的一个固定百分比。对于大多数交易者来说,这个比例应该在 1% 到 2% 之间。

    例如,如果你的账户有 10,000 美元,采用 2% 的风险比例,那么你单笔交易的最大亏损额就应该是 200 美元。无论交易机会看起来多么诱人,这个上限都不能突破。

  2. 亏损是交易的一部分:接受亏损是职业交易者的标志。通过严格的仓位控制,你可以确保任何一次亏损都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不会对你的账户造成毁灭性打击,也不会影响你执行下一笔交易的心态。

计算你的仓位:一个简单的四步法

一旦你明确了风险优先的原则,计算具体的仓位大小就变得非常简单。遵循以下四个步骤,你可以为每一笔交易都匹配上合理的仓位。

第一步:确定你的单笔交易风险金额 (Max Dollar Risk)

这是你愿意为这笔交易承担的最大亏损,是一个具体的美元数额。

风险金额 = 账户总资金 × 风险百分比

例如:$10,000 (账户资金) × 2% (风险比例) = $200 (风险金额)

第二步:根据价格行为确定你的初始止损位 (Initial Stop)

这是交易的技术核心。止损位置必须由图表上的价格行为来决定,而不是为了方便计算或个人意愿随意设置。 一个合理的止损位通常放在:

  • 做多时:关键的波段低点 (Swing Low) 或支撑位下方。
  • 做空时:关键的波段高点 (Swing High) 或阻力位上方。

第三步:计算每股/每手的风险 (Per-Share/Contract Risk)

这是从你的入场点到止损点的价格距离。

每股/每手风险 = 入场价 - 止损价

例如,你计划在 $105 买入一只股票,并将止损设置在 $100,那么: 每股风险 = $105 - $100 = $5

第四步:计算最终的仓位大小 (Position Size)

现在,用你的最大风险金额除以每股的风险,就能得出你应该交易的数量。

仓位大小 = 风险金额 / 每股风险

继续上面的例子: 仓位大小 = $200 / $5 = 40 股

这意味着,在这笔交易中,你应该买入 40 股。如果价格触及你的止损点,你的总亏损将恰好是你预设的 200 美元。

两个迷你示例(股票/期货)

  • 股票示例(已见上):账户 $10,000,单笔 2% 风险=$200;入场 $105、止损 $100,每股风险 $5 → 200/5=40 股。
  • 期货/加密示例:若每跳价值为 $12.5/tick,计划止损 8 tick → 每手风险 8×12.5=$100。账户允许单笔风险 $200,则最大 2 手。若预期滑点与手续费合计 $10,请以 $190 作为可用风险重新计算,留出缓冲。

Al Brooks 的哲学:“图表说了算”

在整个仓位管理流程中,Al Brooks 反复强调一个观点:永远让图表来决定你的止损位置,而不是你的钱包。

  • 如果风险过大,放弃交易:在你根据图表确定了合理的止损位后,可能会发现,即使只交易最小单位(如 1 手合约或 1 股),计算出的潜在亏损依然超过了你设定的 1%-2% 的风险上限。

    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 放弃这笔交易。Al Brooks 认为,这说明当前市场的波动性对于你的账户规模来说太大了。强行入场只会让你承担超出承受能力的风险。市场从不缺少机会,耐心等待下一个风险更合理的设置即可。

  • 严禁为了交易而调整止损:新手最常犯的致命错误之一,就是为了能买入更多数量,而将止损位从图表指定的合理位置,移动到一个更近、但不合逻辑的位置。

    这样做完全破坏了交易设置的有效性。一个由价格行为决定的止损位之所以合理,是因为它代表了市场结构的一个关键点,价格一旦触及该点,说明你看涨或看跌的理由可能已经失效。随意移动止损,无异于自欺欺人。

仓位与止损的动态关系:一个核心权衡

Al Brooks 在论坛中明确指出,为了保持每笔交易的风险恒定(例如,始终是你账户的 1%-2%),仓位大小必须根据止损的宽窄进行动态调整。这是一个反比关系:

  • 止损越宽 (Wide Stop),意味着每手/每股的风险越大,因此你的仓位必须越小
  • 止损越窄 (Tight Stop),意味着每手/每股的风险越小,因此你的仓位可以越大

这背后引申出一个所有专业交易者都必须面对的核心权衡:胜率与风险回报比的选择

  1. 宽止损策略

    • 优点:止损通常放置在非常安全的图表结构之外,不容易被市场的正常波动“扫损”,因此交易的胜率相对更高
    • 缺点:由于仓位较小,即使价格最终到达目标,你获得的盈利(以 R 为单位)可能也较少。
  2. 窄止损策略

    • 优点:允许你使用更大的仓位,一旦交易成功,可能带来极高的风险回报比(例如 5R 或 10R)。
    • 缺点:止损非常容易被触及,交易的胜率相对更低。你需要接受大量的小额亏损,来换取少数几次的大幅盈利。

结论:选择宽止损还是窄止损,取决于具体的交易设置和你的个人风格。但无论你选择哪种,根据止损距离反推并调整仓位大小,以确保最终的美元风险恒定,是不可违背的铁律。 你控制的是最终的风险总额,而不是持有多少手数。

一页清单:下单前自检

  • 风险上限:单笔风险是否严格控制在账户规模的 1%-2% 之内?
  • 止损依据:止损是否放在价格行为的关键位(波段高/低、结构边界)而非随意点位?
  • 每单位风险:是否计算了从入场到止损的真实距离(含点差/滑点/手续费缓冲)?
  • 仓位大小:是否用公式 仓位=风险金额/每单位风险 得出,且取整到可交易最小单位?
  • 放弃标准:若最小交易单位已超出风险上限,是否果断放弃本次交易?
  • 执行一致性:本次计算是否与历史记录的方法一致(口径一致、无随意更改)?
  • 订单类型:入场/止损/止盈的订单类型与触发条件是否清晰(挂单/市价/保护性止损)?
  • 复盘记录:是否准备记录本次计算过程(资金、比例、距离、合约参数),便于复盘对比?

新手常犯的错误

  1. 凭感觉交易:根据对某笔交易的“信心”来决定仓位大小。“感觉这次机会很好,就多买点”,这种做法是通往亏损最快的捷径。
  2. 固定手数交易:无论止损距离有多远,始终交易相同的手数(例如,每次都做 1 手合约)。这会导致你的实际风险金额忽大忽小,完全失去了风险控制的一致性。
  3. 用盈利来计算仓位:“这笔交易我想到达某个目标位,为了赚够 XXX 美元,我需要买入 XX 手”。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专业的交易者永远先考虑风险,而不是利润。

改法:把“想赚多少”改成“最多能亏多少”,用账户百分比先锚定风险,再由止损驱动仓位。

真实困境:重仓的代价

很多交易者(包括我自己)都经历过这样的困境:仓位太重,导致一个市场正常的小小回调都拿不住,心态瞬间崩溃,最终恐慌性地止损在回调的最低点。

更令人懊恼的是,行情最终往往会如期到达最初分析的目标位,但因为重仓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我们却提前离场,错失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利润。这反复证明,问题往往不出在分析上,而出在仓位与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匹配上。

把“知道”变成“做到”:可执行对策

如何将理论上的“正确的事”转化为实际交易中的“本能反应”?这需要一套系统性的方法,从技术、行为、心理三个层面为自己建立“护栏”。

技术层面 (把风险可视化)

  • 从“微型仓位”开始:将单笔风险严格控制在账户的 0.5%~1%(初期甚至可以是 0.25%)。找到那个让你感觉“轻松自在”、几乎不在乎盈亏的仓位大小,这才是能让你严格执行计划的仓位。
  • 分批建仓法:先用 50% 的计划仓位入场试探,当价格按预期发展后,再补齐剩余仓位。这样既能控制初始风险,也能在行情确认后不踏空。总风险始终不超过你预设的 1R。
  • 结构化移动止损:制定机械的移动止损规则。例如,只有当价格突破前一个关键的波段高/低点,并形成新的结构后,才将止损移动至保本点,而不是因为害怕就随意移动。

行为层面 (给自己装护栏)

  • 预先承诺:为自己设定严格的交易纪律。例如:
    • 日内亏损上限:当天亏损达到 3R,立即停止交易。
    • 连亏停手规则:连续亏损 2-3 笔,强制自己休息 1 小时或当天不再交易。
  • If-Then 执行卡片:在交易前,写下简单的执行预案。例如:

    如果价格回撤但未触及止损,那么我什么都不做。” “如果价格达到 1R 目标,那么我将止损移动至保本点并平仓一半。”

  • 仓位肌肉训练:刻意将仓位降低到“能淡定地看着价格大幅回撤”的级别,并用这个仓位连续执行 20 笔交易。目的是训练自己“持有”的习惯,之后再逐步微调放大。
  • 外部约束:找到一个交易伙伴,相互监督。每日复盘时,不仅复盘盈亏,更要对“计划执行一致性”打分。

心理层面 (重塑预期)

  • 接受回撤是交易的成本:通过复盘,统计出在你的交易系统中,“持有不动直到触及止损或止盈”与“因害怕而提前离场”两种做法的长期期望值。用数据告诉自己,承受正常的回撤是盈利的必要成本。
  • 可视化演练:在开盘前或入场前,花 3 分钟时间在脑海中预演这笔交易。想象价格入场后先是小幅盈利,然后回撤接近你的止损点,但最终并未触及,并重新向你的目标位运行。这种心理预演能有效降低真实持仓时的焦虑感。

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的、可执行的对策,你可以一步步缩小“知”与“行”之间的鸿沟,将正确的仓位管理原则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交易习惯。

总结

科学的仓位管理是连接交易策略和稳定盈利之间的桥梁。它本身虽然简单,却是区分业余和专业交易者的分水岭。

Al Brooks 的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要点:

  1. 防守胜于进攻:仓位管理的首要目的是控制亏损,保护你的交易资本。
  2. 风险是唯一标尺:永远根据你预设的单笔最大风险金额(例如账户的 1%-2%)来计算仓位。
  3. 尊重图表:让价格行为决定你的止损位。如果一个交易设置的风险对于你的账户来说过大,坦然地放弃它。
  4. 保持一致:对每一笔交易都严格执行仓位计算流程,形成纪律。

通过将这套方法融入你的交易体系,你将能更从容地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避免情绪化的决策,在成为一名稳定盈利交易者的道路上迈出最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