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fivestone | 五石修改

RSS包含作者的博客、以及人类学和摄影的内容。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fivestone | 五石的 RSS 预览

Diameter of coffee mugs for Aeropress

2025-09-14 07:23:19

Conclusion

  • Minimum inner diameter of the mugs: 70mm / 2.75 in
  • Maximum inner diameter of the mugs
    • Aeropress Original
      70~90mm / 2.75~3.55 in, not larger than 102mm / 4.00 in
    • Aeropress Go
      70~80mm / 2.75~3.15 in, not larger than 89mm / 3.50 in

Inner Diameter


Depth

幽默时光

2025-09-13 12:22:00

展开讲讲 · 81 · 脱口秀英雌传:女性如何用笑声改写叙事

这一期播客,我很喜欢。梳理最近几年(2017 – )大陆女性在脱口秀节目中的脉络和演变。

我并不是一个日常去 fo 脱口秀综艺节目的听众。经常是一些精彩段子传到网上了,我才专门去视频网站看看。所以节目里谈的这些成体系的脉络,大多对我是很陌生的。我也并不知道主播们说的内容是否正确,有没有遗漏或偏颇。但是从这种时间脉络的整理视角中,可以看出,行业、演员、听众、社会环境……的各种时间上的演变,在性别状况领域的一种积极的生长。也能很开心地感受到,当主播们梳理出这些变化时,表现出的兴奋和激情。


最让我感触的点,首先当然是杨笠说的(1:11:50):不需要掌声,不需要笑声,只要大家还在说,

现在这个场子里,有多少伤口正在悄悄愈合,这是血肉正在疯长的声音。

以及说这话的杨笠本人,已经坐在评审席上,让新的演员们觉得有人 “罩” 着,让演员们确信,她们的段子背后的的内涵,评审席上是有人能够理解的,从而形成时间上的代际氛围。

这不是我走的路。但我很开心,看着这一条路被人们越走越通畅。


我最近接触到的一些,走其它路的人。和我的路、和脱口秀或成为网红的路,都不相同,却也是同一个目标,甚至更加努力投入的人。他们的路走的并不顺畅,无论物质还是情绪价值上,都算不上 “成功” 或者仅仅是自洽。我隐约能看到他们的痛苦、茫然、甚至面对那些成功路上的人,会有一些冷眼、批判(很多批判我是很赞同的)、嫉妒。对此我也还不知道如何去剖析和面对,当然也可能都只是我的错觉。总之替人家开心就好。


另一个点(52:30),当女脱口秀演员们,担心自己编成段子的悲惨人生,观众们听了会更偏向心疼难受,而影响演出效果。鲁豫作为评审,说:

你今年讲,其实就比你去年讲、前年讲,要好很多。大家可能还会心疼,但氛围已经好了非常多。观众的接受度和边界,也在被你们一次一次地讲这些话题当中,被拓宽。

我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困扰于如何和大家的幽默感兼容的问题。这些年几乎每一次在谈话时讲笑话抖包袱的时候,我都会审视,这是不是一个站在传统男性视角,让女性听着不适的油腻段子。有些笑话被我审查掉了;但有些我觉得还可以说。因为我确实有不少女性朋友,甚至是一直在性别领域努力着的朋友,我们之间可以开心地享受一些,表面看起来看是地狱笑话的地狱笑话。

但也有一些时候,我自以为的幽默,仍然会让对方感到不适或反感。其中一些大概是因为大家还不熟,还没有度过性别身份造成的防备。而另一些场景,也只能说,幽默感这个事情,在不同地域、时代、不同个体、不同经历前后,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说性别方面的幽默感隔阂,我没有判断的权利;那么,当我调笑几句哥伦比亚大学运动中的学生,就因此被人归类到警察那一边,甚至被归到香港警察那一边,我觉得这真的不是我这边的幽默感问题了……

当然,在这样的时候,我通常会让步、乃至道歉。尤其在性别场合,我觉得我应当让步,也不介意让步。但我内心始终有一个声音:不是的,大家对幽默的态度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而且,这种关于语言的自我审视,其实和在大陆社交网络下,每一句话都要进行敏感词的自我审视,二者在形式上是很类似的。这确实让我很难受。但如今这个氛围,当大家在性别、政治、阶层、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都需要用三观来寻找同温层的时候,这种纯语言上的不兼容,显然不应该成为权重过大的妨碍社交连接的因素。所以我通常继续在让步;而也有一些时候,确实单纯因为和一些人的语言方式及幽默感上的不兼容而渐行渐远。

所以,当我看到这样一种趋势: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着越来越多的,原先的感受更偏向于伤痛、提防的东西,如今可以更多用笑的态度去面对了。我对此非常非常开心。当然,那种关于自我言论油腻性的日常审视,还是要继续(摊手

膝盖骨

2025-06-15 04:54:26

膝盖骨乐队 Kneecap,8.5/10

评分给高了一点,是因为我部分地代入了音乐教师 Dj Próvai 的角色,于是它似乎成为了对我而言最好的中年电影之一。

不再是那种俗套的中年电影:在生活压力或者虚无中产生情绪,寄情于(事业 or 自然 or 某种兴趣爱好 or 性爱)之中,最终(成功 or 不成功)的故事。

而是,在碌碌生活中,仍然坚信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对的(譬如怎样普及爱尔兰语),尽管无力去做什么,却仍然保持着心底的理念,不让屁股决定自己的脑袋。然后,某一天,恰逢其会,遇到了更有天赋和激情的小朋友们,就可以随时行动起来,为他们提供支持,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让那些 idea 更有机会实现。

同时,一方面,在社群中维持某种程度而又不喧宾夺主的 ego;另一方面,在自己原有的社会连接中,纠结而微妙地平衡着,和各种被动或主动地岁月静好的人们、为你好但理念非常不兼容的人们、以及用非无政府主义的态度搞事情的人们,或者试探、或者坦承、若即若离。


以及,经常遇到小朋友们听不懂年代梗的尴尬。

:我这个录音棚比不上 Abbey Road 啦。
:Abbey 啥玩意?
:……

:大家看啊,Roland 808 鼓机!
:这是啥?看着像 80 年代的垃圾?
:……是我们要用来录音的设备。

(Update,才发现这两个梗都被放到官方预告片里了 lol

今天的两件微妙的感受

2025-06-12 12:54:05

1.

《重启人生》看到第八集,很好看。——呃,我看剧超级滞后的。不过,滞后到这种程度,剧透也就没关系了吧?(还是先剧透警告一下)之前一直被女孩们遥望的学霸,毕业后传说去做了飞行员的宇野真里,原来也是重生者,为了拯救首轮人生中空难去世的朋友们,才去做飞行员。

虽然是非常精彩感人的剧情,然而,对比最初听说女孩去做飞行员时,酷酷的感觉;实际上她做飞行员是出于沉重的责任,就,有些失落。毕竟日剧里很难出现一个,单纯因为喜欢,就无缘无故去做飞行员的路人女性。


2.

最近的「海棠文学城」案件,黄文作者们被跨省捕捞,在新浪贴出自己的遭遇,让人觉得难受和不公,组织各种方式的声援和捐助。

然而,今天突然传出消息,某位作者涉嫌诈捐,混在大家整理的打赏名单里,已经得到了八万元捐助。具体情况还不确定,但初步判断,当事人大概也是被警方调查的海棠作者,只是家境相对优越,混在其他生计艰难的作者中,蹭捐款蹭关注。

这件事并不会让我原本的援助心态,有什么影响。只是想起,之前看到的作者们的叙述中,这位作者给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相对于其他作者描述的胆颤心惊和生计艰难的状态,这位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描述对自己笔下角色们的不舍:

后来,有读者问我,“他们都会有美好的结局吗?”
“是的,他们会永远幸福快乐。”我说。
是的,他们会幸福。就算我的结局如此凄寒落魄,就算我跌跌撞撞独自苟且,就算我即将为自已的错误支付高昂的罚金。
我依旧是如此希望他们能够在他们各自的小世界里替我幸福。
……

我的捡狗,是我在🌸的第一本书,我真的很愧对你,你在判决书中替我承担了大头。不过没关系,这次在晋江,你就不是老大了,前面会有两个哥哥,到时候你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待到明年三月,春光正好时,我会在晋江大呼熹妃回宫。
如今,在你30万字的时候我草草结局,将来我会在晋江加倍奉还。我不会被打倒,我的孩子们也不会。我会如荒野上野火烧不尽的乱草,春风吹又生。

当时我心想,这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心态啊,难得有人在此刻还有着对创作的眷恋。现在想起来,大概是因为人家不差钱……

以后,我可能会更留意这种言辞心态上的微妙差别,面对那些与众不同的乐观心态时,会想到这件事,对这种心态背后有哪些因素,有更多的警觉乃至预设。也算是增长了人生经验吧。

我讨厌这样的经验,讨厌用这样的方式总结出这样的规律。

“网络读书会” 的一些思路和方案

2025-04-11 02:04:00

想弄一个长期的、朋友们一起读书的小组。大家对书中的文字,进行高亮或评论,并且围绕评论进一步讨论。

对于读书平台而言,这应该是很容易实现的功能。很多平台都有类似的功能:Amazon、微信……但并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原因很简单:首先,参加讨论的每个人,都先要在那个平台上买书。这就会涉及到金钱上的压力;大家也不想被平台渐渐捆绑住;以及,如果讨论的内容敏感,在某些平台,是很危险的事。

于是,有什么方法,可以不依托于大的平台,就能实现读书会的功能?以及,无须讳言,很多时候大家读的都是盗版电子书,读盗版是否也可以享受一起读书的乐趣?

虽然我们想要构建一个公开的、适合更多人的平台,但最终并没有特别完美的方案。考虑到的很多方案,其实更适合少数人的内部读书活动;所以,在这里把这些思路介绍一二,如果大家觉得合适,可以自行去拉小群,不用管我们 ^^


需要考虑的问题

  • 读书会的规模。人数的多少,彼此是否熟识。其相应的方案,会有很大不同,后面详细讲;
  • 私密性:是否需要匿名?是否能够匿名?
  • 小组的准入机制、成员管理、对评论的管理;
  • 是否会构成对盗版书的传播?如何把握其中程度?会不会因此导致使用的平台被举报?
  • 书评和讨论的内容,能否长期留存?能否导出?平台崩了能否迁移?
  • 如何应对恶意攻击?
  • 是否要依赖 vps 自建?或者其它技术门槛?
  • 能否跨平台:电脑、手机、平板……
  • 是否要翻墙?

不同的人数规模

  1. 小圈子,互相熟识
    • Google Doc 基本就够用了
  2. 中等规模,会通过邀请链接,加入陌生网友,内容不向小组外公开
    • 准入机制
    • 成员管理
    • 成员之间的身份如何保密?
  3. 大规模,不需要准入机制,任何人都能评论
    • 如何应对恶意攻击、垃圾评论?
    • 管理员的身份如何保密?
    • 书籍内容如何恰当地发布?

书如何生成?

首先,目前的各种方案,只适用于文本编码形式的书;对扫描版的书做评论要复杂很多,暂时不考虑。

大多数书以 .epub 的形式被获取,在不同方案中,被转换成 .pdf .docx .html 的形式。用 Calibre 可以很容易把 .epub 转换成 .docx 和 .pdf,后者需要事先考虑页面大小、字体、边距……以方便多数人的阅读习惯。

生成的 .docx 可以直接导入 Google Doc 之类的在线文档;导入 wordpress 的话,可以使用 Mammoth .docx converter 之类的插件。

使用 pandoc 可以从 .docx 生成很清爽的 .html 主体,比用各种 Word 软件转换好,也比用 pandoc 直接从 .epub 转 .html 好。


目前的三种方案

方案 1. Google Docs

演示页面

使用 Google Docs 的「建议编辑」模式(View – Mode – Suggesting),就可以把文章变成可以让协作者随意高亮评论的模式。可以只邀请指定的人编辑;也可以让任何人通过文章链接,成为 Commenter。

  • 适合小圈子,人多了存在误操作和恶意攻击的风险;
  • 允许匿名评论;
  • 可以把带评论的文档导出到本地。

有类似功能的协作编辑平台有很多,CryptPad 也很推荐。国内也有很多这种平台,但如果评论的内容比较敏感,还需要谨慎使用。

方案 2. hypothes.is

hypothes.is 是一个,小组内部一起阅读讨论学术文献的网站,用户需要注册账号,在 chrome 浏览器安装插件后,可以对任何网页或 PDF 进行评论和讨论。

  • PDF 的演示】,需要安装 chrome 插件 才能看到评论;
    • PDF 的亮点在于,是通过文件本身的 id,在 hypothes.is 系统中定位的。于是,即使 pdf 所在的网址改变,甚至把 pdf 存到本地再拖进浏览器,都可以进行评论同步;
  • 网页版的演示】,手动嵌入 js 文件,可以不用专门安装浏览器插件。

评论的可见性,有三种模式:

  • private,仅自己可见;
  • public,公开可见,——注意,这里不仅仅指评论本身公开,而且,任何人点进你的用户页面,可以看到你都在哪些网页留下了公开评论;
  • group,只有通过邀请链接加入小组的用户,才能看到并参与评论。但是,这个小组功能做的很简陋,作为社交网络的话,缺乏很多基本功能:
    • 组长没有任何权限,不能踢人,不能删评论,不能解散小组;
    • 邀请链接是唯一的,不能更改,——也就是说,任何知道这个链接的人,都可以进来胡乱留言,大家无法强制他离开;大概也没有举报封号机制;
    • 用户不能把自己的评论,批量挪到另一个小组,或改变公开状态。

这个小组功能,抵抗恶意骚扰的能力几乎为零。虽然项目组说未来会改进,但目前更适合,只在中小规模内部交流。不过,私下使用的话,这个小组功能不仅限于读书,同好们建个小组,日常对任何新闻网页都能一起吐槽 ^^

其它的优点:

  • 很多工具配合;
  • 评论可以导出,甚至可以自动同步到 Obsidian;
  • 目前不需要翻墙;
  • 有自建 hypothes.is 的可行性(还没认真研究);

缺点:

  • 小组邀请链接一旦泄露,后果可能很惨;
  • 无法匿名评论,必须注册 hypothes.is 账号;
  • 目前 pdf 的评论功能还有些问题,无法在各自的用户界面显示文件标题,文件多了会非常乱(这是新出现的 bug,也许很快就会好);
  • 如果原始 url 消失了,就无法再在原文中查看评论(甚至之前的评论,也无法删掉);
  • 可能还是需要自建 Web Server 来配合,或者免费 S3 文件服务器也可以?

方案 3. WordPress + CommentPress 插件

虽然 WordPress 和大部分网站一样,只能在文章下方集中评论;但仍然有人做了 CommentPress 插件,把评论和文章内容关联。插件分支出几个版本,目前最靠谱的是 Github 上的 CommentPress Core

演示网站】,——专门临时架了一个 wordpress,但以后可能会关掉,所以在这儿留一张截图吧。

感觉 wordpress 更适合大规模,完全公开的读书交流方式,但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思考完善的地方。当然,中小规模内部用 wordpress 也可以,但相对而言 hypothes.is 更好用一些?

优点:

  • 可以匿名评论,——评论者需要填写 id 和 email,假的也可以,虽然后台也可以设成不要 email,但这样会更难阻挡垃圾留言;
  • 可以使用文章密码,控制书籍内容是否对外可见,防止被不恰当传播;
  • 数据完全自主掌握;

缺点:

  • 页面效果难看……只能使用 CommentPress 自带的 wordpress 主题,虽然有三种,但都不好看。也许 css 高手修改一下会好些?
  • 只能把评论定位到所在的段落,并不能够高亮显示选中的文字,只好在评论区手动引用;
  • 如何防止恶意攻击?Wordpress 防垃圾留言很弱的;当然也可以小范围改成注册用户才能留言;
  • 需要自建服务器配合(官网免费 wordpress 不支持插件)。

波斯语课

2025-02-25 13:51:00

看《波斯语课》,犹太人阴错阳差,靠着教德国军官波斯语来活命,但他完全不会波斯语,于是硬编了一门语言出来,每天编出一些单词让德国人背,犹太人自己也拼命背,忽悠了两年都没穿帮。

这听起来不太可能,当然电影里也做了很多铺垫,譬如犹太人声称自己也不懂读写,只是单纯教口语。在那个信息不流畅的时代,人们对如何学习一门外语的认知,也和我们如今相差甚远。总之,这只是电影里的设定,借此体验剧情就好。

电影的情节,让我想起萨苏说过一个段子:抗战时期的冀中八路军,冒充日本兵去刺探情报,他们只是跟着亲中的日本人学了一阵子口语,就能练到,让日本人听不出是 “外国人在说日语” 的程度。

你们现代人学不好外语,就是少挣俩钱儿。我们学不好的,都牺牲了。

萨苏《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想象如果换作是我,或者,如果是几个我脑中浮现出的,日常就有压力和情绪状况的朋友,面对这样的情境,这种一旦露馅就会死的巨大压力,能不能蒙混搞定?

大概有人真的会直接选择死亡吧?相比之下,虽然我也焦虑,但默认的思考方向,仍然是先去试试,再大不了一死。虽然自认是语言天赋很糟糕的人,但也存在着微小概率,拼命学外语,然后蒙混过关?——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因为面对压力而焕发了斗志,而是,没有经历过这种必须拿命学外语的样子,作为一种体验,有些好奇?

从文化决定论的角度,这些不同的状态,和环境、和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但究竟有多大的关系?古代和如今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到底差异在哪里?我并不清楚。甚至,这样的人的比例,古今是否真的不同,现在是否变得更多,我也不清楚。也许他们之前只是没有显现。


以及,我第一次意识到「有的人会在面对巨大生存压力时,直接选择去死」这件事,大概是《大逃杀》里,那几个直接跳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