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3 23:48:00
人看地图时,总是从我们自身居住地出发,以自己的居住地为中心,不经意间放大自己居住地的周围,而缩小远方的土地。
(为保证国界的正确性,图片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 图片网址为:https://www.gov.cn/guoqing/2017-07/28/content_5043915.htm)
上图是中国地图,自己所在省份会首先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并以此为中心扩散出去后看到整个中国地图。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会不经意间忽略远处的省份,比如说巨大而又陌生的省份——新疆。
近期,要在新疆待一段时间,每天看看中国地图,产生了多个不同的感受。
新疆很大,面积占据了我国陆地面积的1/6。但是新疆有多大,我们并没有直观的感受。在内地,几个小时高速就足够你跨省了,但是在新疆,几个小时的高速只能够让你从一个城市跨越到另外一个城市。
北京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上海是国家的经济中心,两者时间相距1075 km(以百度地图进行测距)。那么新疆呢?
所以,这才能够理解新疆的大。
刚到新疆时,坐着大巴车,看着道路两边种植的玉米和棉花,这有点像东北了都。但与高速并行的天山告诉我,这是在新疆。
(图片来自于http://m.cgzdl.com/zhongguo/xinjiang/100.html)
之前看新疆的地图,注意力总会被南疆茫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占据,而忽略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
来到了北疆之后,发现北疆通过利用天山上的雪山融水,也开发了大规模的农场与牧场,从而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我第一次去超市转的时候,把我吓到了。
注意下单位是“kg”,而不是“斤”。这可相当便宜了都。
此外,由于新疆的西瓜能够接受到充足的阳光,所以相当之甜,比我在家买的西瓜甜多了都。
感谢左公,能够将这么美好的一块土地保留给我们。
2025-08-01 23:55:38
最近在入职培训期间,我参与了一系列活动,临时担任了班委或小组长的角色。这段经历让我对“领导”这一角色有了新的体会和思考。通过观察和实践,我发现领导并非单一的模式,而是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目标和价值。除了传统对上负责,以完成上级安排任务为目标为中心的领导外,还有以下两类领导。
这是我在培训中担任组织者时深刻体会到的一种领导方式。作为团队的“服务者”和“协调者”,这类领导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团队成员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同时完成既定任务。毕竟你能够当做一个领导,是大家相信你才给你的权力。不相信你,你啥也不是。
在这种模式下,任务的完成往往是团队协作的自然结果,而非强制推动。在昨天的团建活动中,自己成为了团队破冰游戏的组长。作为组长,我不仅要确保活动按时完成,还要让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其中。通过先相互介绍,让我们互相增进了解。其后,根据大家的兴趣特点,安排专门的人干专门的事情。昨天我们组的一个人对于团队队伍的排列非常有经验,那么直接授权让她干。写字好看的撰写团队标语。最终,活动不仅顺利完成,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这类领导不仅仅关注眼前的任务或团队的短期需求,而是以长远的愿景为核心,激励团队成员共同朝一个更大的目标努力。他们通过分享清晰的愿景和价值观,激发团队的内在动力,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使命的一部分。他们往往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在挑战中凝聚团队,甚至在没有明确上级指令的情况下,依然能带领团队开创局面。
这种领导方式特别适合需要创新或长期目标的场景,比如创业团队或行业变革的先锋。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他在特斯拉和SpaceX的领导中,始终以“加速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多行星生活”的愿景驱动团队。即使面对技术难题和市场压力,他通过清晰的目标和激励性的沟通,让团队保持对使命的热情。这种方式让SpaceX在航天领域不断突破,但也要求团队成员高度认同他的愿景,否则可能难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节奏。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和观察,我发现每种领导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适用场景。
传统领导适合高效执行,
另类领导1要注重团队和谐
另类领导2以长远的愿景激励团队前行。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员工,发现领导不仅仅是“管理”,更是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方式,带领团队实现目标。
2025-07-30 23:45:48
昨天给我弟改简历的过程中,发现了他简历中有一堆问题(如简历的美观度、语法、中英文、单位的上下标等)。帮我弟改完之后,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能够发现这些问题呢?这大概就是经过几年的科研训练及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能力。
那么,继续追问一下:上学期间的科研学习会锻炼出什么能力呢?
虽然互联网带来了信息大爆炸,让每个人都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但是如何从这些海量的信息中抓取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并且用这些信息来指导我们的科研,这就是一种能力了。
科研是一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探索,这要求我们通过查阅相关的数据库找到前人的研究成果。常见的数据库如:
在这些专业的数据库中,通过“检索 - 筛选 - 粗读 - 精读”的流程才能够得到用来指导科研的信息(如果老师帮你处理了这些,那这些就另说了都)。毕业前夕,导师让我把多年来学习的知识整理成ppt,并和组内的学生分享一下。关于文献管理的工作的总体设计图如下:
这包含了一个具体的流程和一个文献管理体系,能够辅助我们从海量的文献中抓取我们需要的信息。
在我们读书期间,写的论文首先就要被导师审查。之前和导师讨论文章内容的时候,导师总能够从多种角度发现我论文的问题。比如说:
正是这种锻炼才能够让我在昨天一眼发现我弟简历的问题。
写作不用说,毕业论文现在可是要经过多轮审查才可以通过。不锻炼好写作能力,语病、错别字、专业词汇等等都会出现问题,盲审怎么通过呢?(当然,因为毕业论文太长了,所以无论修改多少遍都会出现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多次检查、反复检查,减少问题的数量)
至于演讲能力,那就和组会相关了都。每两周开一次组会,这你的ppt还能够不好看吗。
Note:本篇文章仅是有感而发,逻辑性不强,敬请谅解。
参考内容
2025-07-15 23:32:27
最近这段时间,做了几次长途交通工具。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多次出现,于是整理出一份文档。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耗费在一个地方,那么其他地方就不行了都。放下手机,抬头望向窗外,不仅是暂时脱离数字世界的束缚,更是一次让大脑自由呼吸的机会。长途旅行中的车窗,宛如一扇通往灵感与思考的窗口,带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细节与可能性。
上图是毛爷爷坐火车的场景出去视察的照片,眼睛深邃看着窗外思考着国家大事。
如果是太忙了而不能够放下手机,那么你有毛爷爷忙吗?手机虽然仅仅是一块小小的屏幕,但是却能够通过算法来让我们不断地投入注意力,以致于忽略了周围的风景。
所以尝试一下,放下手机一段时间,再拿起啦,似乎自己也没有那么重要呀。
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思考用树状结构组织,用线性结构表达出来
——Steven Pinker 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
我们的大脑内部是网状思维来建构知识体系的。人的大脑并非线性工作,而是通过复杂的神经网络,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情感和记忆相连。长途旅行中的窗外风景——无论是连绵的群山、广袤的田野,还是川流不息的城市街景——都为大脑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这些刺激与我们内心的经验产生共鸣,激发灵感。
当我们坐火车的时候,通过眼睛来观察窗外哪些我们日常生活中见不到的东西,就能够和大脑中的网状思维进行联络,从而产生一些思考。
放下手机,凝视窗外,不仅是看风景,更是在看自己。车窗外的世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渴望、回忆与思考。试着在下一次坐车时,给自己一段“离线”的时光,可能点燃你内心的灵感之光。
近期坐车的时候有了一些思考,后续考虑进行一下完善后整理出文档。
参考内容:
2025-07-09 17:25:33
6月底毕业,这个月月初入职了都。读了那么多年书,这是第一次踏入社会。这几天,入职事情很杂乱,如果不整理一番,后续自己就完全忘完了都。
入职前
入职后
入职培训
不过我的入职培训时间相当长,还在培训中呀。
2025-07-09 17:10:05
6月下旬拿到了毕业证,但是仍然事情缠身。今天整理一下这半年来的阶段及所需要的清单材料。
毕业是一个非常长的事情,有一系列的事情,我们学校粗略有以下节点:
其中最后的离校材料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最后离校的时候,下面的事情要都干完了都
学习相关
学位论文提交:确保已按学校规定提交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毕业设计/作品:如果有毕业设计或作品,需按照要求提交并完成相关手续。
成绩单和学位证书:确认已获得完整的成绩单和学位证书。
学术档案:整理和归档个人学术档案,包括论文、研究成果等。
图书馆:清还图书馆借阅的图书,结清所有图书馆费用。
财务相关
生活相关
宿舍退房:办理宿舍退房手续,清空个人物品,清理卫生。
物品搬迁:安排搬家事宜,将个人物品运回或寄送至目的地。
户口迁移:如果需要迁移户口,办理相关手续。
医疗保险:确认已办理医疗保险转移或注销手续。
其他:办理离校手续,如注销学生卡、图书馆卡等。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