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ddw | 冬冬修改

科研、学习和生活领域的记录者。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ddw | 冬冬的 RSS 预览

206 时隔一年半,再次回归 Firefox

2025-09-22 23:05:14

上周,我将主力浏览器从 Chrome 切换回了 Firefox。这是我在一年多使用 Chrome 后,重新选择 Firefox 作为主要浏览工具的决定。

Why,为什么切换主力浏览器?

根据statcounter.com的统计,2024.08-2025.08桌面浏览器的占比由下图所示。

206 时隔一年半,再次回归 Firefox

(数据来源于statcounter.com,数据源网址为https://gs.statcounter.com/browser-market-share/desktop/worldwide/#monthly-202408-202508-bar

所以桌面端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浏览器分别为

  1. Google Chrome
  2. Microsoft Edge
  3. Apple Safari
  4. Mozilla Firefox

我从2019年9月开始使用 Ubuntu 时接触到 Firefox,并一直将其作为主力浏览器,直到2024年元旦。由于一些浏览器插件(例如与 ChatGPT 相关的插件)无法在 Firefox 上安装,我转而使用了 Chrome。然而,最近在公司使用 Chrome 的过程中,发现公司的台式机不能瞎安装东西让chrome同步,于是让我决定重新回归 Firefox。

How,如何切换浏览器?

如果你只是简单使用浏览器,切换可能只是下载安装即可。但如果你的浏览器中保存了大量个性化设置、书签、密码等内容,那么需要一些操作来确保新浏览器的使用体验无缝衔接。

书签迁移

书签是浏览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当你积累了大量网页链接时。迁移书签非常简单:

  1. 通过浏览器的书签管理器,将现有书签导出为 HTML 文件。
  2. 在新浏览器中打开书签管理器,导入该 HTML 文件即可。
    整个过程快捷高效,几分钟内就能完成。

密码管理

如今,我们需要为各种网站和应用设置密码,数量繁多,难以一一记住。浏览器的“记住密码”功能挺好的。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切换浏览器的同时需要同步一下密码。对浏览器来说,相对比较简单。

  1. 导出当前浏览器的密码(通常为 CSV 或类似格式)。
  2. 在新浏览器中导入密码,并检查哪些密码仍需保留,哪些可以删除。这样可以确保在新浏览器中继续享受便捷的密码自动填充功能。

当然,也可以通过密码管理插件,如1Password、lastPass等

浏览器插件

插件是提升浏览器功能的重要工具。我在 Chrome 上常用的插件包括:

  1. AdGuard:拦截广告,提升浏览体验。
  2. Better History:弥补 Chrome 自带历史记录功能的不足。
  3. Google 翻译:一键翻译网页全文。
  4. RSSHub Radar:快速发现网站的 RSS 地址。
  5. Web Clipper:剪辑网页内容,方便保存。
  6. Z-Library Search:直接搜索并下载电子书。
  7. Tampermonkey:运行用户脚本,扩展浏览器功能。
  8. Zotero Connector:将网页内容快速保存到 Zotero。

在 Firefox 上,大部分常用插件同样支持,安装后稍作配置即可使用。

个性化设置

浏览器中的个性化设置(如默认搜索引擎、主页、起始页等)对使用体验影响很大。建议在新浏览器中手动检查和调整这些设置,以确保符合个人习惯。

Firefox 账号同步的便利

通过登录 Firefox 账号(国际版),可以轻松同步书签、密码、插件和设置等内容。这种跨设备同步功能让 Firefox 成为高效的办公辅助工具,特别是在阔别一年多后,重新使用 Firefox 依然感到熟悉且顺手。

总结

通过简单的书签、密码、插件和设置迁移,你可以快速在新浏览器上建立熟悉的工作环境。希望这篇分享能为考虑切换浏览器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内容

  1. 141 如何管理有价值的网页内容

  2. 007 为什么选择Firefox浏览器?

  3. 003 一台科研电脑的构建

  4. 164 让博客更有分量:博客文章如何正确管理资料并引用,从而提高内容可信度

  5. 你的密码真的安全吗?六款密码管理 App 合集推荐

  6. 抛弃 Lastpass,拥抱 KeePass-免费开源的绿色密码管理软件

  7. Firefox 用户支持

205 如何应对他人的怂恿?

2025-09-05 00:51:40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他人怂恿我们去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比如:

  1. 昨天刚跑了5公里,今天被要求跑10公里;
  2. 健身时被催促“再加20公斤,拼一把”;
  3. 工作上被要求“这周一定要把文章写完”。

面对这些情况,判断是否可行很重要:如果力所能及,那就大胆去做;如果明显超出能力,就果断拒绝。

为什么选择拒绝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偶尔小幅度挑战边界,或许还能应对;但如果超出太多,勉强去做可能会伤害自己。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学习和积累,循序渐进地拓展能力边界,而不是盲目接受超出极限的挑战。只有稳扎稳打,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那么如何有理有据有节的回应呢?我提供一个最近我拒绝的理由:

抱歉,我了解自己的能力,这个任务目前超出了我的范围,暂时做不到。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又定……《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一般来说,前面加粗的就行

鸟都知道累了要停下来,我们作为人也要停下来。这件事情超出能力范围了,干不来了都。

当任务超出能力时,学会说“不”,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长远目标的坚持。鸟儿知道停于丘隅,我们也应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量力而行。

参考内容

  1. 大学
  2. 046 谈谈 实事求是
  3. 039 道德完善计划补充内容 在内省中完善
  4. 038 道德完善计划补充内容 在学习中升华
  5. 043 道德完善计划补充内容 自律中养成
  6. 018 中庸读后感
  7. 017 大学读后感

204 记录那些一闪而过的想法,助力个人成长

2025-09-04 23:18:45

对于人的大脑,我做出两个基本的假设

  • 假设一,人脑非常优秀,能够记住他见过的任何内容
  • 假设二,人脑非常差劲,只能够同时记住3到7个内容

但是我们某些时候的奇思妙想可能非常有意义,所以需要将这些临时的奇思妙想给记录下来,以便未来进行整理和完善。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1. 尽可能快的记下来,以便能够以此为锚点将想法给记录下来。
  2. 定期整理这些想法,并回忆相关的内容,然后整理成结构化的文档

那么如何记录这些内容呢?

  1. 纸笔,随时随地记录东西
  2. 微信笔记,临时记录不带图片的内容
  3. 手机备忘录,记录带图片的内容,然后导出成word进一步修订
  4. 电脑txt文档,电脑工作的时候临时记录
  5. 专业化的笔记软件,

其中我临时记录一般使用前面四个,然后定期整理到笔记软件中(频率为1周一次)。

微信笔记 无图片的内容

为什么选择微信笔记呢?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手机不离身。而微信是手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这里推荐将微信笔记给置顶在聊天界面中,以便快速找到记录的地方。具体方法如下。

204 记录哪些一闪而过的想法,助力个人成长

(微信笔记中可以添加图片,但是并不能够导出图文笔记,所以不以其来记录带有图片的内容)

手机备忘录 带有图片的记录

想象一下下面的场景:

  • 开会的时候,发现重要的ppt
  • 游玩的时候,看到美景
  • 上课的时候,听到了重要的理论体系
  • ……

那么你会怎么办呢?根据我的观察,会有一下的行动。

  1. 拍张照片吧
  2. 回去之后,并不会整理;或者说整理的时候忘记了当时的想法

那么,当你需要使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才能够调用这部分的东西。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1. 记录的时候,不仅仅拍照片,还要加上对应的文字。我使用的是一加手机,自带的备忘录中可以加上“文字”、“图片”、“音频”等内容。所以可以记录成一份多媒体记录。
  2. 定期将这些图文内容导出成文档(如word),然后补全文字,修订图片,变成结构化文档。

txt文档 使用电脑时的临时记录

当你使用电脑进行工作的时候,突然间出现的想法怎么办?临时找笔需要耗费精力,打开手机会分散注意力。所以在桌面上建立一个txt文档,每周的临时想法都放置于其中。这些想法以周为单位进行清理。

定期整理临时笔记

因为我主要用四类内容来记录,所以会每周一写周总结的时候,将其整理到一个备忘录文件中。

204 记录哪些一闪而过的想法,助力个人成长

操作过程中会将短句、词汇补充完毕。并从中抽取出三样东西:

  1. 博客题目
  2. 工作内容
  3. 重要事件

204 记录哪些一闪而过的想法,助力个人成长

2024年收获颇丰,52周记录了47691字。

结语

希望通过这篇内容,大家能够对于临时想法有所思考,让那些有价值的想法不会溜走,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参考内容

  1. 197 坐车时,放下手机,看看窗外,指不定就引起了什么思考?
  2. 169 过年回家 列张清单 防止遗忘 不留遗憾
  3. 081 春节返乡之路
  4. 微信有哪些「存在感」很低的实用功能?笔记工具绝对算一个

203 写了八年日记,来复盘一下日记体系的演进途径

2025-08-24 17:18:41

最近,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和别人说到了自己记录日记内容,发觉我的日记经历了一系列的演进过程。感觉有必要总结一下我的日记记录体系的演进路径,以便后续指导我日记的进一步演进。

目前进化而来的日记模板见(已删除了细节内容,密码是“s20250823”):S002 2025年第三季度的日记模板

日记体系v0.x 2017.01.01 - 2019.12.31

日记体系v0.1:2017.01.01 开始记录日记的内容

记日记的时间始于2016年年底读完了两本书之后的感想:

  1. 《奇特的一生》:既然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可以从27开始记日记,记到死亡的前一刻。我为什么不可以?
  2. 《三体》:罗辑在《死神永生》中说了一句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我的人生匆匆几十年,我想通过日记来留下一些记录,证明我来过这个世界。

于是2017年的元旦,买了一个笔记本,开始写日记。最初的目标是写一个季度的日记。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最初就设定了第一条规则——每天早上写一下昨天发生的事情。但是个人比较偷懒,使得自己经常拖延。于是设定了第二个规则(用来弥补第一条规则的内容)——如果日记拖延,那么周日必须把本周的日记内容给补充完毕。两条规则保证我把日记写到了七月份。

日记体系v0.2:2017.07.11 日记中加上感想,并且整理成一篇总结

15年9月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突然间没有了管制和压力,时间和精力终于可以拿来挥霍了。大一上学期的精力没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到游戏、社团活动上。一学期之后,成绩为42/86,突然间感觉落差好大。第二学期把精力和时间收回来,开始学习(当然游戏和社团活动还是没有断)。大一结束的时候,大一的综合排名上升到二十名附近。

大二上学期,为提高自我,在图书馆听了一系列的讲座,并读了一堆闲书。在十一月份的某一天夜晚,坐在图书馆门口的广场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在思考一下最近的人生,产生了一个想法——游戏这玩了一年了都,没有意思,打来打去还是一对数据,眼睛还近视了,该找点正事干了都。偶然间听说了上一届的师兄17年暑假干了一件大事——骑自行车走了川藏线。En……这个适合我呀,我也要干一下,再不疯狂就老了都。

寒假和爸妈说了这个想法,爸妈一点都不同意。不同意怎么办了,那就天天说吧。最后我爸烦了说了一句话:你要这样玩的话,自己去干吧,但是这个出去玩的钱要你自己挣了。

17年的7月11日,正式从合肥出发。具体的行程如下:

203 写了八年日记,来复盘一下日记体系的演进途径

就这样记录了一路,每天自然而然加上了感想。回来之后,对照这个路程,写了一份总结内容,感觉挺好。

所以加上了第三条规则——日记中要加上对事件的感想;第四条规则——定期写一份总结内容

日记体系v0.3 2017.08.12 周总结

按照之前设定的四条规则来写内容。再复习一下这四条规则:

规则1:每天早上写一下昨天发生的事情:

规则2(用来弥补第一条规则的内容):如果日记拖延,那么周日必须把本周的日记内容给补充完毕。

规则3:日记中要加上对于事件的感想

规则4:定期写一份总结内容

于是就这样日记写到了年底。那么按照规则4,会写一份周总结的内容(当然有时候因为懒惰就忘记了都)。

日记体系v1.x 2018.01.01 - 2019.12.31

日记体系v1.0:2018.01.01 加上时间因素

2018年1月8日在学校的图书馆撰写2017年的日记总结。

通读日记后写完总结,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按照《奇特的一生》中的日记,需要记录时间,但是我没有记录,导致我没有办法统计时间内容。于是设定规则5:每日日记中加上时间因素。

按照方式,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日记框架。记录了一整年之后,写了2018年的年终总结,感觉非常好。

日记体系v1.1:2019.03.25 每周看一看“人生规划”

2019.03.25,再读《奇特的一生》,发现柳比歇夫能够坚持写日记,是因为其有远大的目标。所以自己也思考了一番人生之后,设定出“人生规划v1.0”。

并且每周都要看一看“人生规划v1.0”,方便后续的工作开展。

日记体系v2.x 2020.01.01 - 2024.12.31

日记体系v2.0: 2020.01.01 开启电子化日记

2019年的5月份,丢了一个写满了的日记本,非常心疼。年底写完年终总结之后,决定要开启电子化日记。

2020.01.01,尝试使用word写日记内容。后来这个不适合用来写日记内容,放弃。

2020.01.21,尝试使用Onenote写日记。但是发现这个东西,同步速度有点满,放弃。

2020.04.03,尝试使用Sublime软件以Markdown语法写日记。

2020.07.10,兄弟给我介绍了专业的Markdown软件——Typora软件。总算是找到了适合的软件呀。

日记体系v2.1:2020.07.10 以周为单位,记录日记

由于电子记录不能够以文件为单位,不能够瞎搞。所以尝试了一番之后,以周为单位来记录日记内容。主要原因如下:

  1. 天作为单位,太过零散化。
  2. 月作为单位,时间跨度太长,会掩盖非常多的细节内容。

考虑到以“天”或“月”做单位统计时间,均不太合适。那么折中一下,以“周”为单位。这样的话就出现不少优点:

  1. 时间跨度不太长,仍然可以看到内部的不少细节内容(如果未来想看到更多细节内容,或许自己可以以“天”为单位)
  2. 周与周之间呈现出良好的循环过程:周一到周六干活,周末休息;
  3. 组会时间也是确定的;
  4. 周日记总结都在周一上午。

日记体系v2.2: 2021.05.23 加入周任务

2021年5月份,有人提醒我应该做好属于自己的规划。于是学习了一系列的方法:

  • GTD
  • SMART原则
  • 番茄工作法
  • 甘特图
  • ……

最后,开始以GTD + Smart原则来建构自己的任务规划系统。并且在每周一上午的把周任务放到日记中。

日记体系v2.3:2023.01.03 每周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

在整理完2023年的年终总结之后,把过往的日记都通读了一遍,然后重新思考了日记这件事情。在每周的日记前,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

日计体系v2.4:2022.03.11 每日日记中加上一项“记录”

疫情原因被封在家中,想着在日记中一种加上一项内容——记录,用来记录每天的凌乱想法或者可能产生的大段文字内容。

日记体系v2.5: 2022.04.06 “每日不足”和“道德完善计划v1.0”

疫情原因仍然被封控在家中的时候,读了一些闲书。其中有一本书——《富兰克林自传》中提高了一个“道德圆满计划”

大约在这时,我想到一个达到道德圆满的勇敢而艰苦的计划。我愿意在无论何时过着没有错误行为的生活,我必得克服一切的自然倾向、恶习或交友不善的诱惑,如我所知道,或我自以为知道,什么是对的或是错的……为了**这个目的,我想出下面**的方法。

——富兰克林自传 · 第二部 · 道德圆满计划

于是根据参考其方法,阅读我的日记,从中抽取了6个词汇,绘制成了下图:

203 写了八年日记,来复盘一下日记体系的演进途径

按照《富兰克林自传》中提到的养成方法:一周专注于一项。那么我这只有六个,也就一周一个呗。一周一个表,每天早上回顾昨天生活写日记的时候顺便填下来。

日期 规划 自律 专注 复盘 迭代 谦逊
1
2
3
4
5
6
7

当然呢,也在每日的日记记录的部分,加上一个环节——每日不足。如果感觉今天有些地方表现的不好,那就写上。

日记体系v3.x 2025.01.01 - 至今

日记体系v3.x:2025.01.01 使用Obsidian,给日记打上双链

一直把日记放在单独的地方,但是日记中有非常多的内容和我写的博客有关系。于是将个人的日记放到了Obsidian库中,使用Obsidian的双链功能和其他的文件产生链接。

日记体系v3.1:2025.01.27 “年度任务执行情况”

为了更好最终追踪自己年初设定的任务,在周日记的首页加上一个新的标题——年度任务执行情况。每周一早上写,看看年初设定的主线任务完成情况如何。

日记体系v3.2:2025.03.31 “季度任务总结”

为了能够评价本周的日记内容,于是自己再次加上标题——季度任务总结。每个季度结束的时候,再阅读一篇这个内容

日记体系v3.3: 2025.07.07 建立人际管理系统,并和日记产生连接。

为了更好了解周围的人,于是自己简单设定了一个人际管理体系,然后使用Obsidian来建立双链关系。

感想

写了这几年的日记之后,要追问一下:日记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03 写了八年日记,来复盘一下日记体系的演进途径

出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大脑会歪曲(甚至遗忘)我的过往记忆。日记是我们生活的记录,可以将日记内容当记忆锚点,从而回溯过往记忆;当记忆回溯完成后,会自然而然发现一些比较重要的节点(即重要的事情);此后便可以根据节点发现内在的逻辑。 所以可以得到下面的公式:

年度总结 = 记忆回溯 + 寻找节点 + 探究脉络。

通过这种占有足够日记资料,才能够在年底的时候写出一份完善的年度总结,从而作为未来一年做规划的生活指导。

希望大家能够能够有所记录,让你以后能够回想起这段生活。

参考内容:

  1. 奇特的一生
  2. 201 从单向写信到双向对话:让未来的自己给你现在的生活一些建议
  3. 135 我的看牙经历
  4. 081 春节返乡之路
  5. 080 除夕祭祀祖先的思考
  6. S001 2022年第四季度的日记模板
  7. 070 用网站作为个人博客一年后的感想
  8. 068 如何通过日记实现个人精进
  9. 041 过年期间阅读”2022日记总结“的感受
  10. 040 扫描完纸质日记之后再读《奇特的一生》
  11. 029 快六年的日记写作感受
  12. 024 《道德完善计划v1.0》执行情况临时性统计
  13. 010 道德完善计划v1.0
  14.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Evernote伴你成长
  15.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16. 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
  17. 启示路
  18. (5 封私信) 假设你有一个txt文件,文件是你从小到大的日记。你要如何保证这个文件在300年后,仍然存在? - 知乎
  19. 新年新开始:从为什么到写什么,带你重新认识日记 - 少数派
  20. 迟到的2023年终总结,一个程序员不平凡的一年(工作、副业、家庭)
  21. 二〇二四年二月总结,混沌中寻找光明
  22. 李沐:读博这五年总结
  23. 一个写日记的人 - 卫博生
  24. 近期对日记与笔记的一些折腾
  25. 回顾24年的过去总结
  26. 家庭第一,工作第二,学习第三 - 我的30岁总结
  27. 迟到的2024年终总结,看清生活,热爱生活(工作、副业、家庭)
  28. 简单更新了一下每天使用的Obsidian日记模板

202 毕业前领导送我的三句话

2025-08-17 01:15:53

今年毕业离开学校前,和导师花了一个下午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出三句话送给我:

  1. 你是一个普通人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发挥你的长处,把别人的优点或者天赋整理成可以学习的系统治疗,并且加装成属于自己的外挂。
  3. 多听多看少说少做。

最近,发现这三句话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第一句话——你是一个普通人

自从上了中学开始,自己就认为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人都应该围绕着自己转。上了大学之后,承受了打击:

  1. 学习,学不过别人
  2. 搞社团,搞不过别人
  3. 打游戏,都打不过别人

深深的挫败感让我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但是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还是2023.11.10,开组会的时候,突然间晕倒了(这主要是那段时间忙于实验,天天熬夜导致的)。在救护车的路上,总算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任何事情都不会围绕着自己进行转。自己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做好自己。

领导让我清晰明确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一切都不会围绕着自己转。我应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网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干下去呀。

第二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发挥你的长处,把别人的优点或者天赋整理成可以学习的系统治疗,并且加装成属于自己的外挂。

我的室友曾经总结过我的优点(我也认为这是我唯一能够被确定下来的优点),书面语的描述如下:

根据我的观察,人可以类比电脑,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对身体,那么软件就对应于意识等。

如果 意识 = Life OS(人生操作系统) + 软件(多种处理不同事物的高效方法、系统)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造出了一系列的“外挂程序”来提升自己,而你就走在这条路上。。

我的导师也认可这句话。所以第二句话便是让我发挥我的这个长处,来把别人的天赋变成“外挂程序”,并且加装到自己身上。

迄今为止,自己已经加装上的“外挂程序”为:

  1. 日记记录体系
  2. 人生规划系统
  3. 任务管理系统
  4. 文件管理系统(通用文件、图书、文献、图片、网页、临时想法、电脑桌面)
  5. 道德完善计划
  6. 博客系统
  7. 造“外挂”系统

来到新公司,面对来源于不同学校、不同背景的同伴之后,应该发挥我的观察力发现不同,然后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之后,整理成“外挂程序”加装到自己身上。

Note:到目前为止,唯一学不会的是靠天赋的数理知识。这个似乎真的是老天爷喂饭吃的东西呀。

目前在接近40天的倒班生涯过后,将其总结出了三个词:

  1. 清单:利用操作卡、作业票、操作规章等来规划话干活。
  2. 大数:厂区中有500万吨原油储备,这个到底是什么概念?经过思考之后,终于转化成我能理解的概念。
  3. 落地:我们在学校中学习的东西,距离实践有点远。所以需要到一线之后,和实际的一线结合之后,才能够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并且落地。

第三句话——多听多看少说少做

我们来到一个新环境,在没有摸清情况的前提下,应该用两双眼睛、两双耳朵多听多看。但是嘴巴应该严一点,少说点东西,少做一点东西。观察之后,在思考接下来的人生道路。

参考内容:

  1. 2024.12.25 158 认知升级指南:如何通过在“人生操作系统”上加装“外挂软件”来升级你的认知
  2. 2024.09.18 143 如何有效提醒自己 多种方式与名人启示
  3. 2024.09.01 141 如何管理有价值的网页内容
  4. 2024.06.06 109 利用搜索引擎的“图片搜索”来辅助科研
  5. 2024.03.29 089 “图书管理体系v1.0”的补充内容
  6. 2024.01.31 075 当年师兄是如何锻炼我的自学能力的?
  7. 2024.01.26 070 用网站作为个人博客一年后的感想
  8. 2023.03.29 050 文献是读不完的,为什么?怎么办?
  9. 2023.01.16 039 道德完善计划补充内容 在内省中完善
  10. 2023.01.14 038 道德完善计划补充内容 在学习中升华
  11. 2022.05.23 010 道德完善计划v1.0
  12. 2022.05.22 009 图书管理方案v1.0
  13. 2022.05.10 008 文献管理方案v1.0
  14. 2022.03.16 006 文件管理系统v1.0

201 从单向写信到双向对话:让未来的自己给你现在的生活一些建议

2025-08-13 23:24:11

从一年前开始,我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每周一早晨,我都会给90岁的自己写一封信。写信的目的很简单:

  • 一是记录当下的生活与思考;
  • 二是与未来的自己建立某种联系。

这种写作没有硬性要求,不限定字数、不规定主题,只要写下去,就算完成。 但长久以来,我发现这种写信本质上是单向的——只是现在的我对未来的我倾诉,没有得到未来的回应。

于是我开始思考:有没有办法让这种“对话”变成双向的,让未来的自己在读信后,也能反过来给我一点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式:通过仪式化的想象,让未来的自己“回信”给现在的自己。

确定未来的时间坐标

既然是给未来的自己写信,首先要明确——你要写给哪一个时刻的自己?

这个时刻最好是具体而清晰的,比如:

  • 5年后的自己(可以设定具体日期)
  • 退休时的自己
  • 90岁的自己(我的选择)

时间坐标明确后,你的想象就有了落脚点,未来的“你”就不再是模糊的影子,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角色。

用仪式感定位到未来的自己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一下子安静下来进入想象状态。为了与未来的自己建立有效的“通道”,需要一些仪式感,帮助你进入那个场景。

第一,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以是书房、咖啡馆的角落,或者某个你觉得安全、安宁的地方。

第二,戴上耳机,播放一首安静的音乐:选择旋律温柔、节奏稳定的音乐,有助于情绪沉淀。

第三,用几个问题锁定未来的自己

  • 他住在哪里?
  • 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他是如何打开这封信的?动作、表情?
  • 他怀着怎样的心情在阅读?

闭上眼睛,把这些画面描绘得越具体越好。等画面稳定后,就想象——现在,他正开始打开你写的信(信的内容还没写,现在开始写了都)

开始写信——让他来指导你

当画面清晰后,就可以睁开眼睛,正式进入写作阶段。

这一次,不只是“我”在向未来倾诉,而是获得指导——让未来的自己以长者的身份,给现在的我一些建议和安慰

写作时,你可以这样进行:

  1. 用第二人称“你”称呼现在的自己,让文字更具亲密感。
  2. 想象他看完信后,先对你说了什么,然后再展开具体的建议。
  3. 可以从生活习惯、心态调整、重要选择等角度给出指导。

回到信件被阅读的那一刻

写完信后, 闭上眼睛,重新回到刚才的画面——未来的你正在阅读这封信

想象他看完信的神情、呼吸的节奏、脸上的微笑或者若有所思的神态。 在心里默默接收那份情绪,就像真的收到了来自未来的回应一样。

这一刻,你和未来的自己已经完成了一次跨越时间的对话。

结语

给未来自己写信,本就是一种与时间对话的浪漫方式。 当这种对话变成双向,不仅能让你获得更多的洞察,也能让你在迷茫时,感受到来自时间另一端的支持与温暖。下一次写信时,不妨试试这种方法——让未来的你来读信、回信,也许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答案。

实用引导卡

目的:让写给未来自己的信不再是单向倾诉,而是一次有来有往的对话。

步骤 1:确定时间坐标:选择一个明确的未来时刻:

  • 短期:1年后、5年后

  • 长期:退休时、90岁时

    Note: 在纸上写下这个日期,让目标清晰可感。

步骤 2:进入未来场景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戴上耳机播放一首温柔、节奏稳定的音乐。闭上眼睛,想象以下画面:

  1. 未来的你住在哪里?
  2. 周围环境是怎样的?
  3. 他/她是如何打开这封信的?
  4. 他/她此刻的心情如何?

步骤 3:开始写信(现在的你 → 未来的你)

步骤 4:接收回应

写完信后,闭上眼睛,回到刚才的画面——未来的你读完信,脸上的神情、心里的温度,慢慢传递到你这里。

  • 想象未来的自己看完信后,对你说了第一句话
  • 从以下方面展开建议:
    • 生活方式与健康
    • 重要决策的提醒
    • 关系与情感
    • 鼓励与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