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3 00:55:00
这应该是我拥有个人博客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断更。
从前,我一直认为每隔一段时间,停下来、静下心来,去思考、去总结,是一件不算太难,而且很有意义的事。
但如今,这件事就这么波澜不惊地发生了。像午后空荡的街道上突然窜过一只瘦骨嶙峋的流浪猫,没人会特意停下脚步多瞧它两眼。
是我忘了还有博客这一方净土的存在吗?不,没有。我经常在夜深人静之时突然感悟顿发,想立刻起来写文一篇。但每次,都毫不例外地败给了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困乏。
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疲惫。是从眼里闪着光、觉得“什么都能做成”的劲儿,一点点滑向“原来好多事我都无能为力,好多东西也没那么值得”的无奈里。
“意义”是一个玄之又玄的词,它没有什么明确的定义。例如一块普普通通的面包对于饥饿的流浪汉来说,是能救命的宝贝,攥在手里时指节都发白;而对于一个每日三餐都能吃到山珍海味的人来说,只是桌角上随手能推开的碎屑,连多看一眼的必要都没有。
而在某些与人生相关的思考中,“意义”的层次将进一步拔高。它不再是“赚钱的意义是为了解决温饱”这么简单,而是逐渐走向了“我努力赚到的钱能为我带来什么精神价值”这一层次。
于是乎,思维的重心可能不再是物质条件,而是变成了精神需求。可偏偏现实总爱泼冷水:自己只是普通家庭出身,抛开眼下的学业或工作,自己既没多余的时间,也没攒下能“任性”的钱,那些想了无数次的“精神追求”,像挂在天边的月亮,看着亮,伸手却连影子都碰不到。
一种失落和迷茫,就此产生——自己所做的绝大多数事,早就和从前的理想岔开了道,而且越走越远。
说从前的理想太飘、不落地也好,说现实太硬、撞得人疼也罢,到最后,都只能咬着牙慢慢适应,把“不完美”这三个字揉碎了咽下去。
可这份 “接受”,从来都带着代价。从前攥着拳头说“一定要做到”的事,现在再想起来,会忍不住嘀咕一句“做了又能怎么样”;从前对世间万物都满是好奇的那股心气儿,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点磨没了——就像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被水流冲得越来越圆,最后连自己都忘了原来的形状。
或许往后的日子里,我还会在某个深夜突然被一阵感悟拽醒,也依旧会偶尔败给身体里那股散不去的困乏,没法立刻坐在屏幕前敲下文字。
但我想,没关系。不用急着逼自己找回从前那种 “必须写点什么” 的热情,也不用纠结一篇博客到底要有多少 “意义”。等哪次睡前的困意轻一些,等什么时候心里的想法攒得满一些,我就点开那个熟悉的编辑器——哪怕只写三五行碎碎念,哪怕只是记录下此刻的迷茫与疲惫,也是和这片博客净土的重逢。
毕竟那些没说透的思考、没放下的理想,哪怕暂时被现实压着,也该有个地方,安安静静地躺着。
2025-06-21 17:50:00
事先叠个甲,我没有因为写这篇文章得到任何好处,只是单纯地记录自己的体验。
近期,腾讯云国际站的EdgeOne产品推出了免费版内测,且不限制流量,使用了两天之后感觉非常不错。目前对于国内个人站长而言,体验确实是优于Cloudflare的,毕竟备案域名支持含中国大陆的全球CDN加速与防护。
本文只从个人角度出发,评价一下该产品的优缺点,因此无法保证全面性与准确性,很多细节还需亲自体验。另外,免费套餐目前属于兑换码获取内测权限的阶段,暂未公开上线,申请方式我会放在文末。
加速区域和套餐内限额一定是绝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问题。否则,以Cloudflare的现状,几乎没有什么理由转移到EdgeOne。
目前EdgeOne套餐兑换后,计费页面显示的是永久有效。一个套餐仅可绑定一个顶级域名,子域名限制数量为200个,正常使用完全是足够了。且免费版不限制流量、请求数和加速区域,但若加速区域包含中国大陆,则域名需要已经进行过ICP备案。

[post url="https://edgeone.ai/zh/document/55650" title="EdgeOne套餐对比" intro="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版本EdgeOne套餐的详细对比"]
EdgeOne同时融合了CDN与WAF两大能力。因此,这部分对Web防护进行一个简评。
首先,DDoS防护方面,免费版仅允许使用平台默认防护能力,不支持独立防护资源,不承诺最小防护带宽。支持自行设置访问限频(同时可设置精准速率限制规则),以及少量基础访问管控规则,不支持精准匹配规则。
其中,基础访问管控规则仅可以从客户端IP、地区、Referer、UA、ASN和URL六个维度进行匹配,并执行观察(放行并记录)或拦截两种动作。
针对中国大陆地区前阵子PCDN恶意刷流量的情况,EdgeOne目前有一个专门的防护选项。情报库会结合全平台的数据,每24小时自动更新一次,这点必须给一个大大的好评。

免费版也提供了包含 OWASP top10 和针对 Wordpress imageMagick 插件漏洞在内的托管规则,能够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托管规则的默认防护策略是观察,即不动作仅记录,以避免误伤正常流量,需要自己手动切换为拦截模式。
“评估模式”这项也挺坑的,具体作用看下图。默认是开启,没仔细看的,哪怕托管规则设置了拦截也白搭。

必须要吐槽的一点是托管规则免费版用户居然不支持自动更新,也就是说用户还总是得上来看看有没有更新再去点一下(?)怕自动更新的规则误伤正常流量可以理解,但不允许开自动更新的操作属实让人有点小无语。

另外,EdgeOne免费版提供的托管规则集,似乎也远远少于Cloudflare免费计划。实测恶意请求确实能拦截,但覆盖面的确窄了那么一些。

SSL证书的更新与维护确实是个挺麻烦的事,尤其是在站点多、用了多家CDN,且证书有效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
EdgeOne目前也和Cloudflare一样,支持全自动申请、部署、到期重申免费SSL证书。

但缺点是,如果DNS启用了CNAME展平功能,可能会导致EdgeOne检测不到CNAME记录,认为域名没有接入,进而无法使用“申请免费证书”功能。


[scode type="lblue"]CNAME展平相关说明可以查看DNSPod官方文档。
目前,Cloudflare免费计划的DNS会对根域名启用CNAME展平,子域名不启用,用户无法更改。国内目前仅有DNSPod支持CNAME展平功能,但需要企业版或尊享版套餐,其它权威DNS服务商暂不支持。
针对DNSPod启用CNAME展平功能后,腾讯云自家其它产品都检测不到的情况,我们在内测期间反馈了该问题。目前对启用了该功能的域名,单独指定CNAME类型的记录进行解析,除根域名外会正常返回CNAME记录。
因此,托管在DNSPod且启用了CNAME展平功能的域名,目前只有顶级域会受到影响。[/scode]
免费证书目前由亚洲诚信签发,有效期90天,仅有RSA算法。和Cloudflare一样,平台签发的证书不可导出或吊销。

如果想使用自己的SSL证书,也可以先上传到SSL证书控制台,然后在EdgeOne中选择并启用。但若账号未完成注册流程(需海外手机号、地址,并绑定信用卡作为支付方式),则无法进入SSL证书控制台,只能使用免费证书。
缓存预热与刷新方面,EdgeOne支持在控制台自主提交,这点做的要比Cloudflare好(Cloudflare控制台不支持缓存预热,只能通过HTTP标头使用该功能,且需要Enterpriser计划)。
HTTP/3(QUIC) 免费版无法启用,即使是付费套餐也是增值服务,需要按量计费。

缓存预刷新功能也值得点赞,应对网络高峰期方面效果显著,具体功能可以看下图。

IPv6、WebSocket、gRPC等功能也全部支持。
以目前EdgeOne的状态来看,还是非常值得一试的。其中很多功能都已经成熟,也有不少很贴心很细节的功能。我的网站已经在EdgeOne上运行两天了(说不定你的这次请求也是由EdgeOne提供服务),没有遇到任何技术性问题,也没有“不交钱就几乎用不了”的感觉。

当然,网上也有不少负面的评价,说腾讯不可能这么良心,肯定是在等韭菜养肥了一起收割。对此我倒没什么想说的,也没什么特别的看法。
只要最终提供的服务物有所值,我不介意收费。之前所有项目用的CDN都是付费的,这回也只是将博客所在的域名切过来试试水。若产品做不好又一心想着赚钱,那切回原来的服务商便好,毕竟我不怕折腾。
目前官方提供了两种渠道获取内测资格的兑换码,详情可看下图。链接直达

emm,目前来看,要求好像还挺严苛的,狼多肉少(?)不过我不是从这两个公开渠道获取的,所以当时也用不着抢(逃)
总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试试看,个人还是比较推荐的。
2025-06-19 23:52:00
有关胖东来的各种新闻和话题,早已多到让我有点厌烦的地步。但我对胖东来仍有一丝好奇——中国做零售的企业这么多,为什么其它企业比不过胖东来?为什么胖东来不扩张自己的门店覆盖范围?
在查阅了部分资料,并听过一些专业人士的分析后,我逐渐对上述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答案,也对胖东来这家企业的运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因此,这篇博文将写一写我的调查结果以作记录,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胖东来出名的其中一点,就是员工的薪资待遇极高、福利好。这一看似会让企业自身吃亏的做法,实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其它零售企业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再不济,适当效仿也是绝对值得的。
但事实是,中国没有几家类似的企业可以做到。学习胖东来效果最好的永辉超市,也只是在极小的几家门店范围内可以勉强效仿——要知道,永辉超市的体量远大于胖东来。
那么,同行的企业不效仿胖东来的原因就十分明了了——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不单单是因为这些企业不像胖东来那样大方、那样有人情味,更本质的原因是这些企业没有那么多的钱,或者说那么高的利润。
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利润率为3%~5%,这个数字足以代表大多数零售企业的平均水平。3%~5%的利润率可以说是相当低的,要想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长久生存下去,只能靠薄利多销。
而胖东来门店少、成本更是高得惊人,仅靠超市的利润基本只能实现自保,想要给员工如今的高薪资、好福利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这背后一定有其它能够盈利,并且利润率不低的业务。
宝龙、万达两个商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而这两家背后的企业,并不亲自做零售业,只是通过商业地产收租盈利。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家企业发展势头迅猛,门店扩张到了全国无数大大小小的城市。
由此不难看出,靠商业地产收租赚取的利润,可以说是相当可观。而这,就是胖东来盈利的一个重要渠道。
这种商业模式,最重要的便是人流量——人流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其中商铺的盈利,进而决定了商场的地价。因此,对于商业地产运营方而言,人流量就等于金钱。
胖东来便在这种商业模式中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平衡点,即依靠超市引流,以商业地产收租盈利。据说,胖东来商场内店铺的租金,已经可以媲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老实说,这种盈利方式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不难想到,甚至有很多企业就在这么做——打造一个引流效果极强的业务,来带动自家的其它业务盈利。但难点就在于那个引流效果很强的业务应该如何打造,这是许多企业从开业到倒闭都没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想要将零售业做好,无非就是那三个字:“多”、“快”、“好”。在如今的中国,互联网购物已经十分成熟,各平台的竞争点也早已从增量用户转移到了存量用户,送货时间也从几天的物流到小时达不等。显然,线下零售无论是在品类丰富度,还是购物时间的灵活性、快捷性上全面败给了线上购物平台。但胖东来,却抓住了最后一个字——“好”。
网购平台品质参差、维权困难早就广受消费者诟病;消费者担心买到假货、害怕售后服务不到位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但是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逛街早就成了一种负担而不是享受——他们只希望尽快买到自己所需的日用品,然后将剩余的时间花在休闲或娱乐上。
因此,胖东来通过更高的商品筛选门槛、更丰富的品类,带给消费者逛街时应有的探索欲、新鲜感;用细致、全面的服务,带给消费者足够的舒适与信任。
胖东来其实非常擅长使用日本和韩国的产品来丰富自己的货架。这两个国家作为老牌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食品安全与健康。因此来自这两个国家的商品,除了带给消费者新鲜感,也能在潜意识层面让消费者觉得胖东来的选品足够健康。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其它的细节——售价一千多人民币的马来西亚进口毛巾,以及售价将近三百人民币一片的生牛排等等。这些产品显然平常不会有多少人购买,但它们在给消费者留下品牌印象方面却功不可没。
胖东来超市的成功,从来不是简简单单的服务态度好,而是贯彻整个企业的优秀管理理念、强大的执行力以及长久不懈的坚持。
并不是所有商品的零售利润都不高,对于胖东来而言,也不是将所有的商铺都作为商业地产出租最赚钱。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胖东来的线下门店中,除超市以外还有三项业务是自营的——Apple产品、茶叶以及金店。这三项均是毛利润非常高的零售商品,在特定的条件下自营能获得的利润,显然是远大于租店面给第三方,让第三方自主经营的。
那么这三项业务是否会受到网购平台的影响呢?答案是会,但不多。
首先,胖东来位于许昌、新乡这两座三四线城市,当地人民更倾向于线下消费,亲眼所见远比网购平台下单前,看不见摸不着的交易方式更令人放心。其次,Apple产品、茶叶以及金店的客单价普遍较高,在加剧前一效应的同时,也能让胖东来从这些订单中赚取更多的利润。
胖东来懂得如何灵活变通自己的商业模式,能在不降低消费者体验的情况下实现更多的盈利,也是良性循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这个市场人满为患,人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的时代,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早已不再是商家们的唯一目标。毕竟,现代的消费者有无数选择,互联网的发达程度也今非昔比,任何经营中的瑕疵,都可能为日后的经营埋下地雷。考虑自身盈利的同时,注重用户各方面的综合体验,“以客为本”,才是长久生存之道。
也许有觉得,胖东来作为零售行业的标杆,且利润可观,应当在全国各地开出分店,为自身增收的同时把好的购物体验带给更多的人。但事实是,胖东来目前的经营模式,或许并不适用于一二线城市。成功的经验就像他人花园里开得正盛的玫瑰,看似娇艳欲滴、芬芳迷人,但若直接挖来移栽到自己的庭院,可能不仅无法绽放,反而会因为 “水土不服” 而枯萎。
2025-02-24 23:42:00
上一次写博客,已是半年前。时间一晃而过,今天,已是我19岁生日后的好几天了。这段时间于我而言,是我内心蜕变最大的一段时间。
有时不得不感叹一句,时间过得好快,许多事都好像发生在昨天。这一切,很难用有条有理的文字去表达,但我还是想将它们记录下来。
每一首配乐都经过了我的精挑细选。如果条件允许,真心希望作为读者的你可以播放它,甚至是戴上耳机。音乐是另一种渲染氛围的途径,也许你可以通过它体会到我创作时的心境。
[hplayer]
[Music title="星桜 -はな-" author="加賀谷玲" url="https://www.baiwulin.com/usr/themes/handsome/assets/music/hxq.mp3" pic="https://www.baiwulin.com/usr/themes/handsome/assets/music/hxq.jpg" type="mini"/]
[/hplayer]
首先,生活上的变化应该是明面上最显著的一处变化——脱离了高中,迈向大学。虽然在大学依旧有许多课程需要学习,仍旧有各种各样的考试;但至少,它给了我比高中要自由多的生活方式。
我不必再保持每天一睁眼就是去学校,一回家就要睡觉的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生活;也不必再忍受一切时间皆被学业挤占,无暇照顾自我内心感受的痛苦。
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安排我的时间——无聊时我可以跑到较远的地方,或散步或品尝美食;感到乏累时也可以选择不听课,因为我有能力追回自己欠下的内容。
也许有很多人会觉得高中还没有夸张到“挤占一切消遣时间”的地步,但在有些地方就是如此,比如河南。人终究不是机器,需要时间进行休息;而日常的闲暇时间并不等同于“放松”、“娱乐”,它只是如吃饭或睡觉一般普通的必需活动。
高中日常的在校时间是早七晚十点半,除去路上的花费几乎只剩睡觉时间。而周六下午放学后最多只能和朋友或家人吃顿饭,便需要为作业而放弃接下来的娱乐——如果周日上午你想睡个懒觉的话。
而周日上午起床到午饭的这段时间你几乎做不了任何事,因为时间太短容不下任何复杂的安排;午休后整顿一下就要启程去上晚自习,开启新的一轮无限循环。
总有老一辈人对你说,你有现在的学习条件还有什么可不满的,家里人已经为你操办好了除学习以外的一切,而我们以前想学都学不了。但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让一个人一天三顿全部吃同样的食物,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哪怕是玉盘珍馐,这个人会觉得它好吃吗?
因此哪怕以后的生活再美好,也依然不会让我觉得这是一种“苦尽甘来”,依旧改变不了我对它的深恶痛绝。因为轻松的生活,才是身为“人”本来就应该享受的、不违背自然规律的。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给不出一个“很标准的答案”。
也许很内向——除了正事以外几乎不会主动找别人聊天,害怕打扰到别人;也许很敏感——会因为别人有意或无意的、很小的言行而纠结很长时间;也许很木讷——往往话到嘴边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
但无论我表现出来的性格如何, 内心其实还是很期望能够真正拥有三两个无话不谈的朋友的。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渴望的同时也害怕自己无法面对最后关系逐渐疏远,抑或是破裂的局面。并且,我也知道我期待的友情可遇不可求,迟迟没有勇气踏上这条漫长的路。
转机是在去年国庆节后出现的。真的多亏高中期间没去学校的那段时间,让我有时间、有机会深入了解我所感兴趣的福瑞圈——即使是从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可以互相温暖;了解原来人活着不用那么累——没有他人口中的“好工作”、“高学历”依然可以过得很快乐。
我是不幸的,在以前从未体验到那份属于现代年轻人的快乐;我又是幸运的,在最困难的那段时间找到了出路,在鼓足了人际交往上最大的勇气后,第一次尝试就获得了成功,以一个从前的我不敢想像的速度,冲出了黑暗的中心。
真的由衷感激这段时间以来每一个让我感受到温暖的人,是他们让我相信,原来人和人之间真的可以有这么朴素、纯洁的温情,即使从前未曾谋面;原来困扰了我数年的问题,真的可以被简单的一言一行所缓解、所治愈;原来那个不完美的我,真的也可以被其他人喜欢、被其他人爱。
恍惚间思绪回到过去,总不禁想问一句,如果我踏出的那一步失败了,以后我真的还能再鼓足那么大的勇气去做出第二次尝试吗?
第一次带着毛出去玩

第一次被摄影师拍照,也是第一次拿到返图

第一次自己开车带着毛去外地参加小聚,图也是自己修的

第一次给自己修出一张很满意的单人照

第一次参加兽聚

也许现在的我在学业方面不算成功,甚至可以说是自己一路摆烂下来的。但我从未后悔,也从未有过“如果我考上了好大学”之类的假想。因为我深知,能力够并不等于适合,从前的环境即使想努力也未必就能如愿以偿。
人生的旅途很漫长,但每一个年龄段却又短暂无比。有时候快乐真的比什么都重要,毕竟不是什么错过的事物都可以弥补。
从地面爬到山顶的人固然耀眼,但从深渊爬到地面的你,也很优秀。
2024-10-22 11:42:00
本文为线下书籍分享演讲稿,非日常更新博客文章,文字风格会有所不同。
在开始分享“好书”前,我想先聊一聊“何为好书”——哪些特征会使我认为一本书值得被分享、被推荐。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读者,我们的生活远不如大多数作品中所描绘的那样完美。因此我对“好书”的定义之一便是是否切合实际。
这种“切合实际”,并非完全不能添加任何不符合现实社会的成分,只是应把握好一个度。与实际生活一模一样的作品会很快使人觉得索然无味;而太过脱离实际的作品虽能在阅读时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新鲜感与振奋感,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在阅读完作品后的空虚感——作品中所描绘的虽然是我们所向往的生活,但谁都知道这不可能,它没有思考与回味的价值。
我对“好书”的定义之二是它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复杂的情绪是我们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也是构成我们日常生活最基础的事物。
我曾因为某些原因体验过一段“没有感情”的生活——我对周围的人和事几乎没有任何情绪波动。我不会同情别人,也不会感到快乐、悲伤或者是愤怒。偶尔的情绪起伏,也会很快就平复下来。
这种感觉相当不好,我甚至不知道这段时间是否算得上是人类的生活。我似乎与整个社会脱了节,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由此可见,情感对我们而言有多重要。
因此,我更愿意读一本能够引起我情感共鸣的书,创作时也会尽力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更加通透彻底。
老实说,概括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每一部作品都是由无数个细节共同编织而成。但很遗憾的是,概括甚至连主剧情都无法完整描述。为了整体考虑,我只能选择其中的三个进行简述。
故事一
女运动员正在为奥运会参加集训,而她的男朋友却患上了癌症,时间所剩无几。女运动员无法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继续坚持和回到恋人身边之间做出决定。
解忧杂货店给出的建议是放弃奥运会,回到恋人身边。而根据之后女运动员的感谢信可以了解到,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坚持了自己的梦想。女运动员的男友不久后便离开了人世;她自己也因为能力不足,没有入选参加奥运会。而那一届的奥运会,日本并没有参赛。
故事二
一个从小就热爱音乐的男生,在考上大学以后,决定放弃自己的经济专业,走上音乐这条路。不出意外,他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男生并没有屈服,而是坚持自己的决定,日日苦练,参加各种业余唱歌比赛。但他的辛勤付出并没有换来他人的赏识,甚至一位音乐评论家还说他没有天赋。
在参加奶奶的葬礼时,男生向解忧杂货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但解忧杂货铺并没有支持他,而是劝他放弃自己的梦想,换一条前途更加光明的路。
当然,这名男生也像上一个故事中的女生那样,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最终,他在一场火灾中为了救一个男孩而英勇牺牲。
故事三
一名男生的家庭生活本来十分富裕。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在生活上变得节俭起来。后来他才知道,父亲经营的公司背负了巨额债款,且父亲打算在他开学的前夕潜逃。
男生不理解父母的做法,也不愿接受辍学、失去朋友的处境,便向解忧杂货店寄去了信件。杂货店告诉他应当阻止父母潜逃,或与父母一起共度难关。
依旧与前两个故事一样,男生并没有听从解忧杂货店的建议,而是在服务区上了其他的车,离开了这个家庭。
多年后,当他回到曾经生活多年的小镇,得知他的父母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未来,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跳海,以掩饰这一切。
故事还有两个,但另外两个故事的主题没有以上三个的鲜明简洁。以上三个故事已经可以满足接下来的话题,因此不再过多概括。
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一种真实,而又有深度的情感。这种情感很平凡,却有着一种别样的魅力。
整本书都透露着一种很深的矛盾感,每个故事的结局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正如我们的现实生活一般——我们无法同时做两件事,不论这件事微不足道,还是重要到能够影响到我们的余生。更令人无奈的是,事情的结局总是不如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甚至在外人眼中,很可能就是一个悲剧。
但我想说,有些时候事情的结局并不重要,他人的看法亦不重要。就像人生的旅途一般,重要的是过程中的美好风景。
三个故事中,三位咨询人最终都没有听从解忧杂货店给出的建议,而是遵从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有时我会觉得,三位咨询人的做法有些自私,而杂货店给出的建议又有些不近人情。但仔细想想,他们又都没错,不过是因为一个站在个人角度,一个站在公众角度上罢了。
我主张不在意他人看法,遵从自己的内心想法,但我却无法说这么做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这本书带给我的,就是这样一种真实、矛盾,而又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奇妙感受。也许,这才是生活,这才是人生。
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会将一本书衬托得更加生动。
上周六回家时我选择了参加本地一场和我有共同爱好者的聚会,放弃了和某个外地朋友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唯一一次见面的机会。
其实我算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聚会,尽管规模很小,但依旧令我难以忘却。这是一段很奇妙的经历:我和几个仅仅在网上聊过一两天,甚至没聊过天、也不知道姓名、年龄等信息的人,在线下一起相聚、一起玩耍、一起拍照,甚至一起聚餐。
整个聚会中我们的沟通都很愉悦,我没有感到陌生人之间才有的那种隔阂。这是从前的我根本不敢想象的事。
就像《解压杂货店》中的故事那样,我选择了一条路,另一条路就会成为我的遗憾。但有时,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勇敢地去选择一条自己从未走过,或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路,或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一个全新的世界。或许,这本书也在隐晦地向我们传递着这个道理。
做出选择后,或许你会丢掉了亲人,丢掉了爱情,丢掉了信仰,又或许丢掉了性命。但你或许获得了自我,获得了自己存在的意义,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又或许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梦想。
但空闲时也总会时不时地幻想:如果做了另外一个选择,我还会像现在这样落魄,或是说像现在这样幸福吗?有所获得的同时,总会有所失去。有时人们只会在失去的那一瞬间,才会发觉曾经拥有的一切是多么美好。
认真地对待你人生路上的每一个交叉口,无论你选择了哪一条路,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
2024-08-13 03:18:00
博客的迁移,既是对从前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迎接。虽然不知道未来是否美好,但依然保有一丝丝的期待。
我不爱做一些在我看来没有意义且不必要的事情,但是迁站这件事,已经想了很久了,也终于在最近几天彻底完成。
首先,国内的互联网管控有些过于严格,至少对于我而言,不是那么令人舒服。各种备案、审查制度不仅繁琐,而且效率低下。
也有时,博客可能会因为一些言论而被采取各种限制措施。虽然目前我还没有遇到,以后也不会发表这些内容,但难免有被误判的风险。
也许各种错误的限制都可以通过后期的申诉来解决,但这些流程都繁琐又耗时。还是那句话,我不爱做一些在我看来没有意义且不必要的事情,我只想把本就不多的精力花在有用的地方。
其次,最近PCDN刷流量的情况依旧没有停息的迹象。之前我为了把访问体验尽可能地提升,给全站分别做了动态、静态CDN,虽然截止到目前都没被刷过,但风险依然存在。
老实说,我并不怕被刷流量。CDN的技术支持那边可以帮忙实时监控并阻断,就算被刷也能直接减免账单。商务亦是个很好的人,甚至愿意自掏腰包补上被刷的钱。
不过,这些得花费在我看来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还要给技术支持和商务添麻烦。萍水相逢,愿意帮忙已经感激不尽;把自己的事推给别人,多少有些不合适。
到底要不要把博客迁移到海外,一直是个令我纠结的问题。我喜欢更方便一些的动态博客程序,这意味着Vercel、Github Page这些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迁移到海外固然可以解决前述的所有问题,因为海外有相对宽松一点的制度,也有许多免费好用的“赛博菩萨”。但海外也意味着网络不如国内CDN那样高速稳定,访问体验的降低基本是跑不了的。
海外的那些“赛博菩萨”,尤其是Cloudflare,简直就是个人站长的天堂——哪里还能找到如此强大又免费的替代品?但仅一条“网络质量不好”,就能给所有大陆地区的站长浇一盆冷水。
我承认,我以前也是被浇冷水的一员,但现在,不是了。
网站良好运行的这段时间,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博客不是商业网站,我们要的是真正愿意静下心来阅读的访客,不是充斥着大众互联网特有的浮躁气息的人。
而这些访客,他们愿意等待,愿意多花一些时间来了解一个个独一无二、默默讲述故事的博客。当然,访问体验也不能太过于低下——这是一种对乐意访问我们网站的访客的不重视。
既然是迁移海外,还是需要独立服务器的动态博客,那Cloudflare基本是跑不了的。免费、海外速度高、搜索引擎友好,再加上正确配置WAF规则,几乎可以抵御一切攻击的特点,没有不考虑它的理由。
首先,考虑到大陆地区的用户基本都会被Cloudflare分配到美国节点,因此我也将源服务器选择到了洛杉矶以尽可能降低延迟。当然,选在其他地区延迟也不会大多少。
我曾在几个月前写过《优雅地使用Cloudflare,让你的网站又安全又快》一文,详细说明过Cloudflare在国内的网络特点。因此,在兼顾安全性与访问体验的前提下,用Cloudflare直接代理全站显然是不可行的。
所以,我依旧采取了原文中的做法——动静分离,关掉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尽可能减少从Cloudflare路由的流量。唯一不同的是,这回静态资源将由海外地区的CDN进行分发。
海外地区其实有挺多国内访问速度不错的CDN,例如Cloudfront等。但这些选择需要一笔不大不小的开销,且同样存在被盗刷、攻击的风险。因此最终我将目光落在了Gcore上。
Gcore每月提供的1TB免费流量完全够用。虽然官方的CNAME地址解析出的泛播IP在国内处于被墙的状态,但通过优选IP可以轻松绕过这个问题,且节点的网速一个比一个快。
经过这样一番操作,可以说完全享受到了海外平台的便利,如防御、全自动SSL证书、几乎等于无限制的全免费计划...... 同时,访问体验也并未降低太多——白天依旧是秒开,晚高峰可能也就慢了一点点。
迁移到海外,不是为了躲避审查制度,而是找一个相对舒适一些的创作环境,尽可能避免被一些琐事打扰。
迁站完没几天(前天),某个博主们的微信群里就起了一场冲突。无他,就是因为对国家的看法不同。
在我看来,批判本不是件坏事;相反,敢于站出来指出一些他人认识不到,或没有说过的缺点反而是一件好事。但在对基本事实认知不清的情况下,只因事物的一部分而对其全盘否定,显然是不明智的。
我批评过我们国家的某些缺点吗?当然批评过,例如很久以前我批评中国互联网现状的那篇文章。但我也不会因此就对整个国家全盘否定,因为没有哪个国家的制度或现状是100%完美的,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制度或现状一无是处。
提出问题,是希望它能变得更好;否则,这些所谓的“问题”就只是单纯的抱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能看见缺点的目光是狭隘的;能长久保持的理性思维,才是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