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afoo | 王福强修改

连续创业者,20多年互联网与金融技术经验,前阿里巴巴高级技术专家,现福强科技CEO,分享技术、管理、商业和AI知识。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afoo | 王福强的 RSS 预览

直播观感两三点

2025-05-09 00:00:00

直播观感两三点 -王福强的个人博客:一个架构士的思考与沉淀

直播观感两三点

王福强

2025-05-09


昨天头疼一天,心情烦躁,就刷了一天短视频(当然,日常工作tasks数量达标了🤣)

刷到一个主播的直播间

当有个小女生连线的时候

小女生刚一介绍自己

就被主播给喝止了

哈哈哈

一猜就是怕这小女生说的话导致自己直播间被封

很多人真的分不清楚什么话可以公开说,什么话不能公开说

这小女生一上来就说自己“未婚先孕”

卧槽

叫我是主播我也怕

首先这个词儿是不是敏感词,不知道。

刑不可知,威不可测

但风险系数已经拉上来了

不喝止,后面还不一定又蹦出啥风险系数更高的关键词呢

主播辛辛苦苦搞几年搞个几万场观的号

被连线的观众说错一句话或者一个字就被平台封了

那多冤大头啊

哈哈哈

投入和风险是不对称的

平台也只是从自身风险角度考虑

肯定不会投入更多成本做甄别

到最后就是主播得自己控制自己这个号的风险

所以

有时候想想

这破生意模式也挺糟心的

可能随时休克🤣

这是第一个印象深刻的案例

第二个感受是

生态真是多样啊

主播什么样的人都得应对

也考验临场功夫,哈哈哈

第三个感受是

很多人真的是不知道怎么清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现状和问题

更不要说如何说清楚自己的问题了

毕竟,

能问出好问题的人

可能也就知道答案了。

当然

这也是我某一版直播海报之后把提问题的提醒去掉的原因

因为我发现真的是大部分人提不出问题🤣

最后

现在的入门行情已经从399,199,99, 45,变成29.9了? 😂




「福强私学」来一个?

「福强私学」, 一部沉淀了个人成长、技术与架构、组织与管理以及商业上的方法与心法的百科全书。

footer img for kb.afoo.me

开天窗,拉认知,订阅「福报」,即刻拥有自己的全模态人工智能。

订阅「福报」
Copyright © 王福强个人版权所有 - Since 2004 (Everything is homebrewed with Pandoc and Markdown, little Scala also included.)

公众号也有「付费合集」功能呀?!

2025-05-08 00:00:00

公众号也有「付费合集」功能呀?! -王福强的个人博客:一个架构士的思考与沉淀

公众号也有「付费合集」功能呀?!

王福强

2025-05-08


今天刷到一个短视频

才发现微信公众号也有「付费合集」功能

之前以为

就视频号有这个「付费合集」功能呢

对于有镜头恐惧症的同学来说

貌似可以考虑下用这个微信公众号「付费合集」功能作为变现渠道之一哦

(aka. 码字的同学变现渠道之一)

那怎么开通呢?

进入微信公众号后台

点击左侧栏「内容管理」下的「合集标签」

然后点击右侧详情页面的「创建合集」

记得选「文章合集」哟

其他类型好像没有这个「付费合集」功能 🤣

之后,会弹出提醒对话框:

1.公众号可创建一个付费合集,明确售价、预期的最少篇数和更新频率;

2.用户必须购买合集后才可阅读合集里的付费内容;

3.付费合集更新时,将给已付费的用户发消息。

点击「我知道了」进入下一个页面

打开「付费合集」这个开关就可以了

剩下的就是为「付费合集」创建新内容或者添加以有内容

重点谈谈钱有关的几个点:

  1. 用的微信豆支付,这个我以前提到过(可能是在视频号付费合集里提到), 微信豆把支付金额膨胀了10倍,其实不利于用户支付,因为直觉上会将其与实际金额挂钩, “贵了”
  2. 每月15号结算上一个月订单,个人和企业都可以用这个功能,但企业的账期其实更长,个人可以到时候直接体现;
  3. 因为「付费合集」创建要选择更新数量和频度等指标,所以,如果创作过程没有完结之前不符合这些指标(比如更新频度),那么,用户可以要求退还剩下的微信豆。(所以,最保险的做法是,「最少篇数」这个指标最好能达成,这样,更新频度指标就不再起作用了)

好了,剩下的就到了考验你粉丝支持度的时候了😉




「福强私学」来一个?

「福强私学」, 一部沉淀了个人成长、技术与架构、组织与管理以及商业上的方法与心法的百科全书。

footer img for kb.afoo.me

开天窗,拉认知,订阅「福报」,即刻拥有自己的全模态人工智能。

订阅「福报」
Copyright © 王福强个人版权所有 - Since 2004 (Everything is homebrewed with Pandoc and Markdown, little Scala also included.)

从Skype的兴衰看创业公司的终局

2025-05-07 00:00:00

从Skype的兴衰看创业公司的终局 -王福强的个人博客:一个架构士的思考与沉淀

从Skype的兴衰看创业公司的终局

王福强

2025-05-07


微软要关闭Skype这个业务了

估计很多人还不知道Skype是个啥

不过,翟欣欣案大家估计都知道

翟欣欣案的受害者苏享茂是WePhone的创始人

而WePhone就跟Skype可以对标了

它们属于同时代的产品

早在福强さん还在大学宿舍的时候

打电话还得买200电话卡

后来,互联网起来了

可以直接走IM软件聊天、通话和视频了(IM是Instant Messaging,也就是即时消息的缩写)

电话的需求也就下去了

不过,跨洋电话还是贵啊

所以,Skype和WePhone这类产品就崛起了

只不过,中西永远两条线

国内是MSN、QQ、飞信、米聊、微信…

国外是MSN、GTalk、slack/imessage/discord/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

当然,还有就是围绕的Teams

也就是微软下架Skype后主推的自家产品

其实,很多创业公司的命运,自从被收购开始就注定了

就跟Skype一样

永远不如亲儿子受重视

我记得Airtable和Lowcode/Nocode甚嚣尘上的时候

我给老于推荐了国内新起的黑帕云

产品体验其实没得说

最后应该是死在销售上

所以,寻求退出的时候被飞书收购了

最终结局也是类似,

飞书肯定主推飞书多维表格

商业上的很多收购

要么把产品和人才收了

比如whatsapp

要么兼并了

减少自家产品的竞争对手

虽然大家都骂Teams体验很差

但架不住航母主推啊!

所以,要么坚持到死

要么接受被旁落的命运

还能咋办?🤣




「福强私学」来一个?

「福强私学」, 一部沉淀了个人成长、技术与架构、组织与管理以及商业上的方法与心法的百科全书。

footer img for kb.afoo.me

开天窗,拉认知,订阅「福报」,即刻拥有自己的全模态人工智能。

订阅「福报」
Copyright © 王福强个人版权所有 - Since 2004 (Everything is homebrewed with Pandoc and Markdown, little Scala also included.)

AI对某些工具类软件其实是一种降维打击!

2025-05-06 00:00:00

AI对某些工具类软件其实是一种降维打击! -王福强的个人博客:一个架构士的思考与沉淀

AI对某些工具类软件其实是一种降维打击!

王福强

2025-05-06


几年前(戴口罩期间)给自己公司批量注册了一批软件著作权,

为了减少重复工作,

也为了沉淀作业流程经验,

我顺便搞了个工具软件

这个东西主要用来按照软件著作权的规范要求整理代码的打印文档

之后,出一个符合规范的PDF,扔给打印机打印就可以了。

剩下的就是线下作业,装订邮递之类。

当然,这些不是重点

重点是,当大模型到来之后

这种低频、单一职能的工具类软件价值就没有那么大了…

现在可能只是一句Prompt就可以搞定这个事情

最多配合多个MCP Server在Cursor之类的AI IDE里也能轻松搞定

所以,时代不一样了

还是得转变思维,紧跟形势,

事情可能没变

做事的方式就不一定了

你说呢? 😉




「福强私学」来一个?

「福强私学」, 一部沉淀了个人成长、技术与架构、组织与管理以及商业上的方法与心法的百科全书。

footer img for kb.afoo.me

开天窗,拉认知,订阅「福报」,即刻拥有自己的全模态人工智能。

订阅「福报」
Copyright © 王福强个人版权所有 - Since 2004 (Everything is homebrewed with Pandoc and Markdown, little Scala also included.)

大厂效应

2025-05-04 00:00:00

大厂效应 -王福强的个人博客:一个架构士的思考与沉淀

大厂效应

王福强

2025-05-04


今天有人在「福宝集团」群里发了个感慨,

类似某些顾问群里高大上的方法论不足论

有同学回应:

现实是大厂背书。

有可能是大厂里的保安都说自己是大厂的

那“大厂里的保安就不算大厂里的了么[机智]”?

大多数情况下,

大厂的保安确实不算大厂的

这个生意更多跟“租摆”的生意相近。

不过,大厂效应这个点确实是这么回事。

正在看一本书叫《苍蝇效应》

里面提到的白大褂效应或者说权威效应

其实跟大厂光环说的一个意思

很多时候

大家看的都不是这个人本人

大家看的是这个人背后的平台光环

也就是平台的权威

所谓狐假虎威也就是这么来的

这也是我跟老同事说

离开阿里平台一年内

平台光环该用则用,过期作废🤣

一个人既可以很伟大,也可以很渺小

就跟李斯眼里的老鼠一样

想来,其实也挺没意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看风云变幻呗 😉




「福强私学」来一个?

「福强私学」, 一部沉淀了个人成长、技术与架构、组织与管理以及商业上的方法与心法的百科全书。

footer img for kb.afoo.me

开天窗,拉认知,订阅「福报」,即刻拥有自己的全模态人工智能。

订阅「福报」
Copyright © 王福强个人版权所有 - Since 2004 (Everything is homebrewed with Pandoc and Markdown, little Scala also included.)

程序员使用AI的正确姿势

2025-05-03 00:00:00

程序员使用AI的正确姿势 -王福强的个人博客:一个架构士的思考与沉淀

程序员使用AI的正确姿势

王福强

2025-05-03


其实类似观点我应该在小报童专栏里已经提到过,

那就是,

从不确定性中提取确定性。

软件项目研发也是分阶段的(还记得 LoD 吗?)

即使项目前期可以通过Task Master + 各种 AI IDE起步

但软件是要迭代的

中后期一定是逐步收敛发散性

所以,

中后期最好的迭代方式就是根据模块和需求从大模型里提取相对确定的东西

然后再评估和review之后放入项目中

说白了

要走得远

就得筛选

任何事情

从招聘到方案设计和落地

都是如此。

所以,

我觉得cherry pick这个词儿挺好

简单直接的说明白了很多事情的底层逻辑

只要不是做营销,写故事的

写程序的,最终都是追求确定性,

所以,

从大模型里抽取确定性,

才是程序员使用大模型的正确姿势。

个人观点,爱对不对 🤣




「福强私学」来一个?

「福强私学」, 一部沉淀了个人成长、技术与架构、组织与管理以及商业上的方法与心法的百科全书。

footer img for kb.afoo.me

开天窗,拉认知,订阅「福报」,即刻拥有自己的全模态人工智能。

订阅「福报」
Copyright © 王福强个人版权所有 - Since 2004 (Everything is homebrewed with Pandoc and Markdown, little Scala also inclu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