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2 22:43:00
今年到目前最推荐的一本,对我的吸引力甚至超过了网络小说,一定程度上,也超过传记类的《乔布斯传》《马斯克传》,超过创业类的《创业维艰》《从 0 到 1》等。现在如果让我推荐创业类的书,会首先推这本。
虽然只写到了上市,还没有后面流媒体的波澜壮阔,但恰巧这部分从 0 到 1才是我最感兴趣的。
推荐的另一个原因是代入感很强,网飞遇到的很多问题我都遇到过,只是,他们选择对了而我错了,所以更有感触。
对 Netflix,我知道的是:最初是做 DVD 租赁,但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或没意识到)的是:
我的感想是:
对投资上的启发是:
二级市场上,是否有 Netflix 这样的公司: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一个小企业但「本质上」是面向大市场,新的技术能让这个市场完全变化。
运气是给选择机会,选择是能力,抉择是艰难的选择。印象深有这么几个:
要有运气,运气是给有准备且能抓住的人,如果说认识里德还顺理成章;结识「米·奇洛」就是完全是运气了,是作者参加展会,在一个边边角角的小格子间找了个人聊聊,结果是大会主席:米·奇洛。但我猜和米·奇洛聊的人也不少,之后就建立联络,然后忽悠加盟可能就没那么多了。
拒绝亚马逊
这个其实不算是特别牛的地方,主要核心是亚马逊给的报价太低了,满足不了里德的胃口。
放弃 DVD 销售
这是很艰难的选择,因为卖 DVD 是赚钱的,但知道自己一定打不赢亚马逊,不放弃就只能慢慢死亡。
这一点让我想起,当年我做 Buyren,也就是现在的上市公司返利网,后来决定卖掉的关键原因,是当时我的一个手下败将 51legou 的创始人去了淘宝的一淘公司,说要在阿里搞返利网站,我一想就觉得那肯定打不过,就趁着还没死抓紧卖掉了,否则,可能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卖给亿玛后,因为返利网都是亿玛的下游,为了避免影响媒体关系,公司也冷处理 Buyren(已经叫易购了),没想到反而返利模式的空间更大。看了下,现在亿玛市值 1.23 亿,返利市值 25.79 亿,也挺唏嘘的就。
后来终于搞成了 DVD 租赁,一个选择是要不要允许用户按件租赁,最终决定是取消该业务,要么订阅要么拉倒。
这一点让我想起之前我负责的商品团购业务,一年净赚几个亿的,这个业务被分配给老王管理,老王二话不说就把这个业务干掉了。逻辑其实是一样的:节省下来的资源可以赚更多。当时我就惊呆了并深表佩服。
让里德当 CEO
核心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想起来当年猛买陷入困境,我也是选择把 CEO 让给张磊。因为我喜欢创业,但本质上觉得自己其实是个军师。但回到当时,其实是觉得自己可能是在逃避,我怀疑马克也可能是?
如前所述,虽然是想做 DVD 租赁(其实是对标百视达),但其实几年后,拒绝亚马逊收购(给出1400-1600 万美元)、卖给百视达(要价 5000 万美元)未遂,无路可退后,才跑通。
我在阅读的时候,切身处地想:DVD 租赁这个业务到底怎么才能成呢?但我确实想不到。
到后来,是迫不得已下,做了两个破坏性创新才把业务做起来。
一是取消滞纳金,彻底打消了客户的担忧,但这个情况下,客户依然没有足够的动力。
二是改订阅模式,1 个月 19.9 美金,随便租,这个模式一下就火了,还能赚到钱。
以下是划线:
马克·伦道夫
别从一开始就被不断减少的用户基数牵制。
这个是马克想做定制棒球棒,但里德认为这个行业会越来越萎缩。
我听过有人背地里把里德比作斯波克。
弗洛伊德实际上是我父亲的舅姥爷,也就是我的舅太姥爷。
每一步都算数,很多有成就的人,仔细看背景,都是有故事的。
在1997年以前,DVD只在日本销售。所以即便你找到了一张影碟,也没有办法播放,因为你在美国买不到DVD播放机。而LD则比DVD容易找得多。
我下意识以为NetFlix的历史很短,如果非要定个时间,本以为是2010年以后才有的,没想到是1997就建立了。
这里主要是体现了时机的重要性,正好遇到了一个颠覆性技术爆发的时刻,所有伟大的创业莫不如此。
我突然意识到它或许轻巧到可以被装进一张标准的商业信封里,仅需一枚32美分的邮票便可邮寄。它与邮寄VHS录像带所需的笨重纸箱以及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高昂的运费相比,可谓大相径庭。
再见了,定制冲浪板。再见了,个性化棒球棒。
再见了,洗发水。(这个梗是他们俩想点子的时候,马克念念不忘卖洗发水,而且后来马克儿子创业第一个做的就是卖洗发水)
目前拥有DVD播放机的人很少,所以距离音像店开始销售DVD还需要一段时间。
任何商业计划都无法在与真实客户碰撞的过程中存活。所以,关键是要让你的想法尽快和现实亲密接触。
最近对这句话,更有名的是:出来混,最重要的是出来。据说是饺子的名句?
我上大学的时候,每年夏天都要花两个月的时间,为美国户外教育学校(NOLS)组织为期30天的野外探险活动,这个荒野计划利用野外环境来培养成员的领导力。
每一步都算数。
这个项目教会我自力更生、团队合作,以及野外生存的技能,还带我走遍了世界各地——从阿拉斯加北部的河流到巴塔哥尼亚的山峰周围的冰川。我非常感激这段经历,它教会了我自律和自立,让我对自然界充满敬畏。
亚历山大摇了摇头,说:“会更快的。我为什么要投资一家5年后就不复存在的公司呢?”最重要的是,他几乎全说对了。
时机的重要性。
如果你和一个潜在投资者争论起来,那么一切就已经结束了。
技术网络是一个游说团体,它的宗旨就是里德最关注两件事:推动科技世界发展和教育改革。这个团体旨在推动加强对科技公司的保护,使其免受股东诉讼,放宽对外国科技工作者的签证要求,加强数学和科学教育。里德是特许学校的忠实信徒,他利用这个组织为特许学校做宣传,向越来越多的政客募捐。
史蒂夫看到了封面。“哦,对了,《不羁夜》[插图]!我听说这部电影很不错。”
这个故事是他们到一个投资人家里聚会,马克从库房随便拿了个 DVD,结果是三级片。
即便是现在,我也可以想象出那幅画面——他们两个人开着财务主管格雷格·朱利安那辆锈迹斑斑的货车赶到店里,推着一辆购物车直奔电脑区,然后在收银台讨论刷谁的信用卡。还是上次的那位收银员,他对这类事情已经司空见惯了,因为创业公司经常发生这种事。毕竟我们是在硅谷。
这是说 NetFlix 上线第一天,服务器(电脑)撑不住,要直接去买新电脑。
6月的月收入刚刚超过9.4万美元。
我们的DVD销售额为93000美元,DVD租金却只有区区1000美元。
这是让我意外的第二个事情。第一是 1997 年。我还以为奈飞一开始就只做 DVD 租赁。
顾客花25美元买一张DVD,但租DVD只要4美元。
羊毛党所要做的就是到离他最近的百思买商店,走在货架之间的过道上,手里拿着便笺簿和铅笔,接着他就有了几十个序列号。他甚至什么都不用买。
哈哈哈,羊毛党那时候就有了。
亚瑟19岁时从波兰逃到了美国。他发现了一个进口波兰视频的利基市场,并向各家音像店推销这些视频。没过多久他就意识到,将视频业务转向相反的方向会产生更大的利润,于是他开始拓展视频出口业务。
全球第一家在线DVD租赁公司网飞宣布,《克林顿总统的大陪审团证词》的DVD版本将会即刻以2美分的价格(外加运费和手续费)发售,由该公司的互联网商店www.netflix.com独家供应。
我希望这个故事能就此结束,以好消息收尾:我们以不到5000美元的总成本获得了近5000名新客户(他们都拥有DVD播放器);以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上获得报道收尾;以获得了连杰西卡·辛普森也很难争取到的关注度收尾。
挺有意思的细节,我当时做猛买的时候,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不花钱还赚钱搞了很多用户,我也很得意。
但我想,如果是里德写的传记,可能就会觉得这类小玩法完全不重要。
如果他们收到的是误发的色情片,我们请求他们把光盘寄回来,费用由我们来承担,之后我们会很高兴地把克林顿的DVD发给他们。但是你知道吗?有趣的是,没有一个人把DVD寄回来。
这里是说,奈飞给用户送克林顿的 DVD,一些不小心发了三级片,但用户都选择留下了。
我现在突然想到,这些动画片都是关于追逐的——一个角色总是在追逐另一个角色,并且常常因此走向毁灭。
很有意思的发现,这里感觉马克确实很敏锐。
你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歪心狼真的抓住了BB鸟,他都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就在于追求不可能之事。
他设计了一个软退出方案:一旦亚马逊进入DVD市场,我们就把想购买DVD的用户引流到亚马逊的网站去。用户可以在我们这里租赁,也可以通过链接跳转到亚马逊的界面下单购买。作为交换,亚马逊也会给我们引流。
尽管停止销售DVD是我提出来的,但一想到要放弃我们业务中唯一盈利的部分,我就感到紧张不安。
“哇,那可谢谢你了,这句话可以当作我的墓志铭:他也许把生意搞砸了,但是公司没有流失任何一名优秀员工,他的员工都很喜欢他。”
里德要夺权,他跟马克谈,说马克有很多不足,但也有优点。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结果是,我全职加入公司,我们一起来运营。我做首席执行官,你做总裁。”
我们有了一间新办公室,到处都是新面孔,但我们还是面临着一样的老问题:没人想从我们这里租DVD。
在那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网飞就几乎成了DVD租赁的代名词。但是从1998年到1999年,我们说服用户从我们这里租DVD的唯一办法就是免费出租。
但正如我们早已预见的,亚马逊在前一年的11月就已经开始销售DVD了。
我们给亚马逊送去了成千上万个用户,可它却只给我们带来了几百个用户。
到1999年夏,网飞已经岌岌可危、濒临崩溃。
如果我们取消滞纳金,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第一个破坏,取消滞纳金,解决了用户不租赁的问题,但显然成本会高昂。
关于我们目前的租赁计划,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它依赖于有组织、有准备的用户,也就是提前几天就已经想好了自己要看什么电影的人。
大多数人(我不得不承认,我自己也属于这一类人)只有在把车停到百视达门店前的停车场之后,才想好自己要看什么电影。
测试的第一天,在点击了横幅广告的用户中,90%的人向我们提供了信用卡信息。这已经够疯狂的了。我原本估计的概率是20%
因为在通常情况下,索要信用卡号码的成功概率就是这么高,即便他们享有一个月的免费试用期,而且可以在正式收费之前随时取消。
大家一看到这项新服务,立刻就上钩了。他们完完全全、毫无保留地接受了。
没人比我更惊讶了。我不仅反对冒险同时测试我们的3个想法,而且这也许是我最不可能想到的解决方案。如果在网飞上线的那天,你让我描述一下网飞最终会是什么样子的,我可能永远也想不到包月订阅的服务模式。即使你试着把问题简化,把它变成包含3个选项的单选题的形式,我仍然只有1/3的概率选出正确的答案。
第二个破坏,订阅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增加了使用率,订单量和收入。本来用户 1 个月租 1 个,现在 1 个月 无数个。
但威廉·戈德曼最著名的是他写下了3个词语:无人、知晓、一切。戈德曼表示,这三个词是了解好莱坞一切的关键。没有人可以真的预测到一部电影是会成为卖座大片还是会惨败而归……直到电影上映。
我们曾经设想中的网飞,就是米奇经营的连锁店Video Droid的线上版本:一家音像店。我们私底下甚至就是这样称呼它的,我们从来不会把Netflix.com称作一个网站,或者一项租赁服务。那时我们一直把它称为“商店”。
电子商务领域中最具革命性的结构,就是多年的工作,数千个小时的头脑风暴,糟糕的财务状况,一位不耐烦的首席执行官……这一切叠加在一起产生的结果。订阅模式不但拯救了网飞,也迅速成了网飞最典型的特征。但这并不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制定好的发展方向,也不是任何人可以事先预测的。这需要很多努力、很多思考。
百视达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安蒂奥科是第一个进来的。他穿得很休闲,但衣装的价格不菲。他没穿西装,但是他脚上的乐福鞋可能比我的车还贵。他看起来很放松,也很自信,这都是有充分理由的。安蒂奥科在加入百视达公司之前,近十年里都是扭亏为盈专家,他以空降到深陷困境的公司而闻名,突出的案例包括OK便利店(Circle K)、塔可钟(Taco Bell)快餐店,以及“珀力视觉”(Pearle Vision)眼部护理连锁店等,他帮助这些公司弄清其业务的哪些核心部分有前景,重振了公司的士气,还将公司重新拉回盈利状态。
百视达母公司维亚康姆(Viacom)的股价翻了一番,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百视达的成功
“如果我们要买下你们的公司,”他发话了,顿了顿以示强调,“你们是怎么想的?我是说,给个数字吧。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多大的一笔交易?”
查了下,Viacom 的历史好复杂啊,现在是作为派拉蒙存在。它1993 年 100 亿美元收购派拉蒙,1994 年 83 亿收购百视达,但放弃 5000 万美元收购 NetFlix。当然也不好说什么。
“5000万美元。”里德终于打断了他的话。
我们把这种铁面无情的精简称为“刮去船体上的藤壶”。
百视达拒绝收购,也无法获得融资(美国互联网泡沫),决定收缩。
2025-03-12 16:30:00
《芯片战争》有两本,之前看过美国人写的那本,介绍的是整个芯片行业的历史。但感觉对中国部分可能会带有有色眼镜,以及可能不够丰富,所以又看了中国人写的,只看了后面的中国部分。
因为上本看完时间比较久了,有点记不清哪些是增量信息。主要的印象是:
1、英伟达的黄仁勋和 AMD 的苏资丰是亲戚。这比上本书看到的中国台湾人在芯片业举足轻重的地位还要震撼我。可能用震撼这个词不准确,就像中国快递业基本都是某个城市的人做的一样,主要还是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偶然性。
2、江上舟的重要性,类似的美国那本,台湾也有个同样重要的政府推手。
3、张汝京的重要性和他的丰富人生,他不仅创建了中芯国际,还为中国很多芯片行业的产业链环节做了很多贡献。
2025-03-12 15:50:00
《芯片战争》有两本,这本是美国人写的,查了下记录,是 24 年 6 月 24 日看完的。
为了避免删减,特意找的台版看的,感觉书中对中国带有歧视性,我不认同但至少需要了解作者是怎么看的。
当时看的时候,其实是想看看有什么投资机会,但最终还是觉得看不太懂,所以,既错过了英伟达,也错过了台积电,还错过了中芯国际,但也没什么遗憾的,因为确实看不懂。还有一点可能是因为从书里能看到,这个行业变化很大,一个巨头,可能转眼间就衰落甚至直接没了。
回想一下
1、没有买英伟达和台积电,主要是觉得太贵了;
2、没有买中芯国际,主要是发现了解的有些多,例如张汝京已经离开了(如果他一直在指定会买),然后还有一些政府关系、内斗类的信息。
主要发现和感受是:
1、芯片是科技的明珠,能走到今天有很多偶然性,特别是科学家和发明家的贡献。
2、大玩家基本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3、华人,准确说是台湾人,在芯片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07 「苏联矽谷」
15 竞争激烈
张汝京是虔诚的基督徒,生于南京,长于台湾,曾在德州担任半导体工程师。
只要张汝京最终为中国带来现代的半导体制造,中国的领导人愿意一反常态在反对宗教的立场上做出让步。
晶片制造的版图在1990年代与2000年代发生了巨变。1990年,美国的晶圆厂生产的晶片占全球总量的37%,到了2000年,这个数字降至19%,到了2010年,3更进一步降至13%。日本在晶片制造业的市占率也大幅崩跌。韩国、新加坡、台湾都为本国的晶片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并迅速提高产量。
张汝京觉得把晶片带到中国是他的人生使命。
这是赛局理论的一个概念。在这个赛局模型中,两名车手沿着一条直线,面向彼此,驱车而行。两车相撞前,先转向的一方是「胆小鬼」,另一方则胜出。
2000年代,大家常把半导体业分成三大类别。
1990年代末期,日本几家苦撑的DRAM厂商合并成尔必达(Elpida),试图与爱达荷州的美光及韩国的三星与SK海力士(SK Hynix)竞争。2000年代末期,这四家公司囊括了6约85%的市占率
另一种记忆体晶片NAND的市场,也是以亚洲为中心。三星是最大的业者,9囊括35%的市占率,其余的市场是由南韩的SK海力士、日本的铠侠(Kioxia),以及美光与威腾(Western Digital)这两家美国公司瓜分。
1990年代,他听到一位记者打趣地说:「真男人要有晶圆厂。」他一听就把那句话收编己用。
2025-03-07 15:27:00
1、如果不具备美股个股的选择能力,那么,1 : 1 买入标普 500 : 纳斯达克 100,大致相当于 1 : 3 买入美股其他 : 美股科技。我觉得是不错的策略组合,进可攻退可守。
2、在上面的「守正」基础上,购买个股应该选择「出奇」,追求超额收益。
目前,美国概念上,我持有 2 个基金:标普 500 和纳指 100(上周刚买的),3 支股票:Google、Microsoft、Apple。
看了下比例,大致是:标普 = 谷歌 + 微软 + 苹果,谷歌 : 微软 : 苹果 = 40 : 38 : 22。QQQ 忽略不计。
投资上,我的观念是:看到哪,买到哪。买标普 500 等于看好美国,买纳指等于看好美国科技,买个股等于看好具体的公司。
之前一直没买纳指,而是逐渐买入苹果、微软和谷歌,大致是觉得这 3 个公司要比纳指更好。
但我一直怀疑,我根本不具备看懂美国个股的能力,一直有个想法是:是不是应该放弃 3 个个股,直接买 QQQ?
决定回测一下看看,结果如下
1、SPY 是标普 500,QQQ 是纳指。很多人说 VOO 更好,实际差不多,3 年复合换 VOO 的话是 14.59%,多了 0.02 个点。可能算上手续费 VOO 好一点,但我的 SPY 大都是被行权来的,SPY 的期权要比 VOO 活跃太多。
2、C3 是我选择的 3 个股票,图方便,按照上述 44 : 38 : 22 比例计算。也就是假设 1000 美元按该比例分别买入 3 支股票。
3、M7 是表中 7 个科技股,即Magnificent Seven,也有7 姐妹之类的叫法,假设各自买入 1000 美元。
4、6 年复合,大致是我开始进行投资的时间;3 年复合,大致是我正式投资美股的时间。
我的假设其实是我选择的 3 个股票回报率会低于 QQQ,主要是我知道英伟达、META 很强,回报率远超我买的3个。M7 里面,买和不买的理由分别是:
3 个个股,如果和 QQQ 比,并没有真的很差,6 年看要好不少,3 年看稍微差一点。
考虑到具体的买入时间和比例,因为我买个股都是大跌的时候买,所以实际应该比同期买入 QQQ 好不少的样子,这样算起来有点麻烦有空再算(拉倒)吧。
3 年复合,M7 里面我确实选择了表现最差的 3 个。。。
也就是说,我选的 3 个像是纳指的「锚」,M7 另外 4 个的正面贡献,被所有其他股票的负面贡献抵消。
此外,最终结果是,SPY:QQQ = 1 : 1,不说对不对,其实和我的预期是一致的。因为 SPY:QQQ = 1 : 1,按照我的理解,大致是:美股其他 : 美股科技 = 1 : 3,属于进可攻退可守,因为 SPY 里面也包含了纳指 100 的成分股,问了下 AI,大致市值比例是 40-50%。
2025-03-05 00:05:00
《天真的人类学家》是英国人类学家奈吉尔·巴利(Nigel Barley) 1977-1978年 和 1978-1979年 两次前往 喀麦隆多瓦悠 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记录。英文原版《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于1983年首次出版。
全书充满英式吐槽和幽默(类似的还有《克拉克森的农场),读起来非常有趣。作为一个社会学学生,很希望社会学领域也能有这类的书籍,但没找到。
##《天真的人类学家》 「英」奈吉尔·巴利(Nigel Barley)
2025-02-16 23:11:00
还是景林有意思,有很多受启发的点,高瓴实在太渣了,下次决定先跟踪景林,再看看高瓴又闹了什么幺蛾子。
持仓数量 36 支,上期 35 支;持仓市值 31.6 亿美元,比上期 +4.7%。
持有股票数量23Q3 - 24Q4 分别是 31 30 39 41 35 36,本期清仓 5 只,建仓 6 只。
中概占比从 59% 跌到 52%,主要是拼多多跌了 28%,此消彼长。
从分来看,按分类,24Q3 → 24Q4的变化是
电商 20% → 15%
互联网 16% → 20%
娱乐 10% → 10%
芯片 10% → 8%
物流 12% → 13%
金融 10% → 8%
消费 6% → 6%
O2O 6% → 6%
整体是感觉比较均衡,包含中概、美概的配置,也明显能感觉出来均衡。
当然均衡不是没有选择,例如美股选择的 META、电商选择拼多多、芯片选择台积电,不管对不对,背后肯定有自己的考虑。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是:大概 24 年 Q3 开始,景林开始建仓生物,Q3 买了百济神州和传奇生物(高瓴的爱股),Q4 买了再生元,但加起来也不到 1%,怀疑是景林想建立生物的能力,招了个人(该不会高瓴挖来的吧?),让他练练手。但目前看,能力应该还没建起来,而且我怀疑景林可能会被高瓴带到沟里。
除了医疗,感觉新能源也是景林想研究但研究不明白的。和我一样,但我早认输了。
建仓 - 现神来之笔
本季度建仓 6 只股票:NBIS(Yandex)、FWONK(F1 方程式赛车)、AS(亚玛芬、始祖鸟)、CSIQ(阿特斯太阳能)、AMZN、REGN。
其中 NBIS 和亚玛芬体育堪称神来之笔,体现了景林的研究能力。
NBIS 这个代码我之前根本不知道,查了一下才知道就是 Yandex重组后的公司,众所周知俄乌战争后 Yandex 被禁止交易,然后 2024 年 10 月 21 日重组后上市交易,24Q3 涨了 46%,25Q1(到2 月 16 日)又涨了 61%。NBIS 这个股票如果去年刚上市告诉我,高低搞一下,现在就有些犹豫了。
亚玛芬体育是始祖鸟的母公司,其实上市有些时间了,24Q1-24Q3还跌了,然后 24Q4 突然大涨 75%,当然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不影响敬佩的心情。
对比之下,高瓴这是个渣渣啊,真是个渣渣。
必须说明,季度报告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是具体哪个时间买的,所以我们一般看持有后下个季度的表现。所以 NBIS 肯定是牛逼,亚玛芬不一定(25 年也涨了 10% 但相比不太够看)。
还必须说的一点是,即使 Q4 大涨,NBIS 和亚玛芬还是各自只有 2.77% 和 0.68% 的仓位,感觉景林魄力也不太够,也可能在景林定义里,这些属于赔率大但风险也大的。
清仓:
清仓阿里、XBI(标普生物 ETF)、爱彼迎、DELL、美光
站在此刻看,除了 DELL 和 XBI,另外 3 个明显都错了,但还是上面说的,季度不知道具体操作时间,也不知道下个季度怎么操作;如果只看去年 Q4 的问题,操作都还是没问题的。阿里和美光 Q4 跌了 20%,AIrbnb 也只涨了 3%。
加仓:
TOP10 里面,加仓幅度, META +1.79%,拼多多+2.61%,网易+10.81%,满帮+7.44%,中通+10.59%。感觉像是个常规的仓位再平衡操作。
后面的,大全新能大幅加仓 5286%,但也只是到 top15,微软加仓 51.56%,SEA 加仓 146%。没太多值得评价的。
PS. 这里面 SEA 最近 5 个季度很强势。
减仓:
TOP5 的台积电减仓 27.72%;
后面的,奇富(360 数科)-21.31%,富途-31.92%,新东方-32.16%。
富途我理解为什么,虽然结果看也错了。
此外,苹果小幅减仓 1.64%。。这幅度跟搞行为艺术似的,但考虑到 META 加仓 1.79%,估计是操作人员要表现自己在工作?
TOP10 新东方退出,奇富进入
META、拼多多、网易、满帮、台积电、苹果、Doordash、中通、奇富、富途
拼多多再次被 Meta 反超,感觉景林主要是被拼多多拖后腿。。。
代码 | 公司 | 持股数 | 持股市值 | 占比 |
---|---|---|---|---|
META | Meta | 878,964 | $514,642,212 | 16.26% |
PDD | 拼多多 | 4,635,519 | $449,598,987 | 14.2% |
NTES | 网易 | 3,632,870 | $324,088,333 | 10.24% |
YMM | 满帮 | 26,019,803 | $281,534,269 | 8.89% |
TSM | 台积电 | 1,244,950 | $245,865,175 | 7.77% |
AAPL | 苹果 | 744,308 | $186,389,609 | 5.89% |
DASH | Doordash | 1,032,907 | $173,270,149 | 5.47% |
ZTO | 中通快递 | 6,617,077 | $129,363,855 | 4.09% |
QFIN | 奇富科技 | 2,688,992 | $103,203,513 | 3.26% |
FUTU | 富途控股 | 1,282,934 | $102,621,890 | 3.24% |
GOOGL | 谷歌A | 501,299 | $94,895,901 | 3% |
NBIS | NEBIUS | 3,159,776 | $87,525,795 | 2.77% |
EDU | 新东方 | 1,228,318 | $78,833,449 | 2.49% |
MSFT | 微软 | 177,933 | $74,998,760 | 2.37% |
DQ | 大全新能源 | 2,714,780 | $52,775,323 | 1.67% |
FWONK | 自由媒体集团 | 398,593 | $36,933,627 | 1.17% |
V | 维萨卡 | 115,000 | $36,344,600 | 1.15% |
TAL | 好未來 | 3,320,955 | $33,275,969 | 1.05% |
SE | Sea Limited | 212,569 | $22,553,571 | 0.71% |
AS | 亚玛芬体育 | 772,805 | $21,607,628 | 0.68% |
UBER | 优步 | 238,979 | $14,415,213 | 0.46% |
JKS | 晶科能源 | 569,933 | $14,191,332 | 0.45% |
TCOM | 携程 | 175,236 | $12,031,704 | 0.38% |
PBR | 巴西石油公司 | 789,700 | $10,155,542 | 0.32% |
BEKE | 贝壳 | 543,800 | $10,016,796 | 0.32% |
HDL | 特海国际 | 275,300 | $7,917,628 | 0.25% |
CSIQ | 阿特斯太阳能 | 695,861 | $7,737,974 | 0.24% |
UNH | 联合健康 | 14,165 | $7,165,507 | 0.23% |
AMZN | 亚马逊 | 32,064 | $7,034,521 | 0.22% |
BGNE | 百济神州 | 30,658 | $5,662,839 | 0.18% |
TME | 腾讯音乐 | 484,586 | $5,500,051 | 0.17% |
NVDA | 英伟达 | 37,776 | $5,072,939 | 0.16% |
REGN | 再生元制药 | 3,450 | $2,457,539 | 0.08% |
LEGN | 传奇生物 | 66,109 | $2,151,187 | 0.07% |
PFE | 辉瑞 | 74,200 | $1,968,526 | 0.06% |
RERE | 万物新生 | 525,000 | $1,512,000 | 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