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1 00:00:58
断断续续,终于把沃尔特·艾萨克森写的《爱因斯坦传》读完了。全书内容详实,作者综合史料的能力超强,并恰到好处地对一些事实进行了分析。以下是我自己读后印象比较深刻的内容和想法。
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并不顺利,尤其是大学毕业找工作时,事实上,在从他所在的系里毕业的所有联邦工学院学生当中,他是唯一一个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傲慢!爱因斯坦的傲慢使他成为班里不受欢迎的人。他习惯于挑战权威,不服管制,对公认的观点缺乏尊重。他的老师韦伯甚至对他说:“但你有一个大毛病:你从不听别人说什么。”也许他的情商并不高,已经判断不遵循常规,更不尊重权威,这是他碰壁的重要的原因,但这也正是他后来成功的重要因素。
他父亲也帮他找工作,写信给莱比锡大学的化学教授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因对稀释理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倘若您能为他谋求一个助教职位,我将感激不尽。再次恳求您原谅我冒昧地给您写这样的信,我的儿子对于我这种异乎寻常的做法一无所知。”
爱因斯坦还是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在他的朋友格罗斯曼父亲的要求下,专利局局长弗里德里希·哈勒尔显然已经将岗位招聘规定做了调整,使这个岗位非爱因斯坦莫属。候选者并不需要有博士学位,但必须受过力学训练,还要懂物理学。“哈勒尔是专为我量身定做的。”爱因斯坦对他的女朋友米列娃说。这不就是今天人们讲的萝卜坑工作岗位吗?
他的社会责任感中,他不认同国家主义,他一直希望建立一个国际政府,世界政府来自于各个主权国家,虽然有点天真不切实际,但确实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这些世界大国怎么被控制被约束,到今天依然是一个问题。
读完全书,我估算爱因斯坦一生大概有一半的时间投入到了政治活动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与我脑海中纯粹物理科学家爱因斯坦截然不同。也许这是他的社会理想与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吧。他的一生,出生在德国,后来去了瑞士,中晚年又逃去了美国,各个国家现实的不如意,使他颠沛流离。
关于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应该自由,更重要的不是教授知识,而是想象力和思考方式。他说:“学生们的批评意见应当友好地加以斟酌。资料的积累不应扼杀学生的独立性。”一个社会的竞争优势不在于学校将乘法表和周期表讲得有多么好,而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激发起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理念,到今天依然没有很好地实现。
爱因斯坦的个人感情生活也算不上典范,毕竟他有六七个情人,这也难怪,对这么一个有魅力的男人,多少女人会主动扑上来?也许他这种情况,已经算是很克制了——我们也不是说名人就有什么特权,他自己承认一夫一妻制并不符合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要知道这可是一百多年前的观点。
爱因斯坦的个人生活其实是要求很简朴的,他的少留己用、多与他人的哲学理念,追求简朴简洁,哪怕他是当时世界第二伟大的人物时(当时美国大学生认为第一伟大的人物是希特勒!),依然如此。也许他知道人的欲望之无穷和现实物质条件之有限,这本身就是相对的。
非常奇特的是,爱因斯坦几乎是凭直觉做出了他的重要科学发现,比如相对论的成果——他连实验都是借助思想实验。
但是,爱因斯坦最大的不足,在我看来,是他的固执。在取得相对论的成就后,直觉引领着他一直沿着统一场的方向前进。显然后来他在这条道路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尤其是在面对量子力学的时候,他不承认这种随机性带来的不确定性,他认为上帝不掷骰子。一直不遵循常规的爱因斯坦自己变成了常规,正如他自己曾说:“为了惩罚我对权威的不敬,命运使我自己成了一个权威。”
显然,爱因斯坦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固执,相反,他有自己的解释理由。他说他年纪够大了,功成名就了,做这些事情无所畏惧,哪怕没有结果,但年轻人不行,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包括在为社会问题发声上,他也认为他应该站出来,他没有什么可丢失和害怕的。
历史经常押韵,爱因斯坦认为1930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是因为当时的科技太发达从而减少了人们的工作机会。今天,有些人一样认为科技太发达导致失业,是不是如出一辙呢?我相信未来会有定论。
面对死亡的时候,爱因斯坦说人为的延长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大概意思是,该死的时候就去死吧。他知道自己是个名人,死了之后应立马去火化掉,免得不得安宁。可惜他没想到,他的大脑还是被他的医生朋友窃取保留了——后来还牵扯出一系列故事,这真的验证了他的之前的预判,做一个名人也许死后都不得安宁。
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爱因斯坦喜欢专注自己的世界,尤其是他的物理世界。他并不擅长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哪怕是他的亲人,当他搞不定人际关系的时候,他就远离亲人,包括他的配偶。
和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一样,爱因斯坦知道自己不适合当政客和政治家,以至于以色列建国时想邀请他当(名誉)总统时,在邀请信来临之前,他就已经写好了拒绝信。
爱因斯坦是一个时代的名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名跨界的社会活动家,但是在他刚开始出生的时候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异样,甚至他从瑞士专利局工作的时候,他自己也没想到后来会有这么伟大的贡献,这也许是天才的偶然性吧。
但在我看来,他也是一个凡人,一个常人,他有他作为人的局限性,正因如此,我更觉得他是一个可爱的天才,一个真实的天才,他不是一个神——我们也不应该神化任何人。
2025-08-31 00:00:10
今天是8月31日,这个暑假就这样结束了,本来打算和朋友一起去一趟新疆和西藏自驾游,因为其它的事情走不开,只好作罢。
基本上在家陪娃,还带孩子回了一趟老家一周,顺便带他们去了一趟井冈山游玩。这海拔1000米的井冈山夏天是真凉快,晚上甚至可以不开空调。从售票处不用排队的情况来看,至少来井冈山的游客不是很多,晚上逛镇中心的时候,也发现中老年人居多。
值得点赞的是,井冈山景区今年对广东游客实行半价,且允许游客在整个景区自驾,不用坐他们的大巴车,游玩的体验是好了很多,感受到了井冈山景区的诚意。未来年纪大了,考虑每年暑假到类似这种地方住它一两个月。
惊喜的是,在农村老家看到了漫天星空,以及浅浅的银河系。那天夜晚带孩子回村子的路上,看到漆黑的道路前方是灿烂的星空,我于是把车停下来熄火,大家观看夜空。回去后孩子拿起相机,找到一个没有灯光污染的地方拍起了星空,这种低海拔的地方能望到这样的星空,实属幸运。遥望星空,一切都显得渺小……
此外,阅读完了《爱因斯坦传》、《货币的非国家化》两本书,阅读完毕,敬佩前人的智慧,很多的问题,以前的人已经遇到过,我只是不知道罢了。还是要多读书,读好书。
新的学期,重新出发。
2025-07-31 00:00:41
昨天分享了利用CAGR预测分析比特币未来10年价格,没想到网友们异常关注,我本意不过是自己的兴趣研究记录而已,有些内容我甚至都没有来得及细说,因为我自己已经非常清楚。既然网友们如此关注这个话题,有必要再次说明解释一些内容。
首先声明:过去不代表未来,上一篇文章和本文都不过是兴趣研究而已。历史经验教训表明,没有深入了解的朋友请勿轻易涉足比特币,我见到玩BTC亏钱的朋友多于赚钱的朋友,认知和动手能力不够的朋友很难驾驭BTC。赚钱的事情从来都不简单,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先来说说BTC的历史CAGR,从历史数据来看(见上图,网址:https://charts.bitbo.io/cagr/):
那有没有负的CAGR?确实发生过,5年期的CAGR历史最低值发生在2022年12月16日,年化-2.9%,显然这是最不利的熊市,但只发生了几天就回正了。其它日期的5年CAGR值都基本上稳定在50%以上。
综合这些不同时间窗口的CAGR历史数据,我在上一篇文章结合其他人的观点,使用了30%、40%、50%的CAGR值来预测,是有一定根据的。
但还是那句话,历史不代表未来。未来的话,常识上来讲BTC的体量如此之大,它不同时间窗口的CAGR值可能会降低,但即使按Power Law的规律降到17%,10年也能增长4.8倍。17%的CAGR复合年化收益率,比肩放高利贷的收益。国家规定4倍LPR的年化利率就是高利贷,2023年7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年期LPR为3.55%,4倍LPR也不过14.2%。如今上哪里能找到比放高利贷还好的生意?
为什么要用CAGR来衡量BTC的收益?我们都知道,BTC短期内价格波动巨大——尽管近年来波动百分比幅度大大降低了,但长期来讲它几乎就是稳步上升,因此,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窗口来计算它的CAGR,这样就能跨越牛熊,衡量它长期投资的收益率。我们往往夸大短期收益的幻觉,而忽视了长期复利的魔力。与时间做朋友,慢慢变富才是王道。
那为什么有相对足够的理由相信BTC还能上涨?从供需面来定性分析,需求端来说,BTC目前的普及率其实并不高,哪怕是美国人,也不过是14%左右,东大国人的普及率你们自己可以感受,只怕更低,随着时间推移,认可BTC共识的人应该会越来越多。供给侧来看,BTC的总量就是2100万,实际上可供交易的量连同未开采出来的量,也估计只有几百万个而已。
而全世界所有的国家的法币供给量每天都在增加,法币贬值时时在发生,只不过好的国家贬值得慢一些。说句大白话,假如你手中有印钞机,怎么会忍得住不印钞稀释别人的财富和自己的债务呢?
最后一个事情,BTC的持有者,从10多年前的极客到后来的散户,再到接下来的科创企业,再到近些年的机构投行,再到最近世界最大的强国美帝主权国家战略比特币储备,特朗普总统亲自下场,再加上BTC的ETF和美元稳定币增加流动性且方便资金入场,以及相应的监管立法确保这些利好政策,BTC的基本面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参与者变了。BTW,并不是BTC需要美国,而是美国需要BTC。
我们可以看一下巴菲特公司的股票,为什么要定价一股500多万?他有意不让财富量级不够的人拥有,所以他的股票价格稳步增长,换手率超低,因为持有者被选择性地限定为超级富豪。
BTC这些年来的野蛮生长,具有反脆弱性,它的生命力异常强大,即使你认为它是一个郁金香泡沫,它的基本盘的共识也足够强,足够支撑这些泡沫——何况这点泡沫目前还不算什么,数字黄金BTC离实物黄金的市值20万亿美元还差得远。
诚然,任何投资早期回报大,但是风险也大,后期回报率低,但风险性小。BTC也不例外,早些年谁能料到它的生命力如此之强,担心它会失败,因此风险高收益也高,BTC未来的收益可能相对会低一些,但风险也相对低多了。换句话说,在我们可见的将来,BTC成功的概率远远大于它失败的概率——我这里依然采用了概率的思维,没有百分百的事情。
无独有偶,15年前的昨天,BTC的创始人(或团队)中本聪同学说了下面这句话:
“If you don’t believe me or don’t get it, I don’t have time to try to convince you, sorry.”
我认同这个理,也是这么做的。本人无意向大家普及BTC,更没有教大家赚钱的本领。以上胡言乱语,请勿当真!
本文发布时,BTC的价格约为116000美元。
2025-07-30 00:00:01
10多年前,我分析过比特币的极限价格,目前来看,当年的预测还是有一定准确度。根据 charts.bitbo.io 提供的图表显示,比特币在过去多个 10 年周期中的实际 CAGR 表现优异,历史上任何一个10年的 CAGR 从未低于42%,在所有主流资产类别中长期表现最强,我们可以根据 CAGR 对比特币未来的价格进行预测分析。
情境 | 假设年复合增长率 | 2035 年预计价格 | 说明 |
基准情境 | ~40% | $3,300,000 | 方舟投资的基础预测 |
保守情境 | ~30% | $1,300,000 | Michael Saylor 的观点 |
激进情境 | ~50% | $6,700,000 | 极度乐观假设(高 adoption + ETF) |
如果比特币的价格未来能保持年复合增长 30–40%,到 2035 年价格可能在 $1,300,000–$3,300,000 之间。若维持 50% CAGR,则有望达到 $6M+ 的价格。
之前也分享过类似的预测:10万美元的比特币价格不会在2021年之前达到,但不会迟于2028年,从此之后,比特币的价格不会再低于10万美元。100万美元的比特币价格不会在2028年之前实现,但不会迟于2037年。2037年以后,比特币的价格不会再低于100万美元。
CAGR(复合年增长率,也称复合年化收益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CAGR的含义:表示这笔投资如果每年以相同的百分比增长,比如10年后刚好从 $300 增长到 $30,000,那这个百分比是多少。它平滑了年度波动,适合做长期比较。
声明:本文由ChatGPT的人工智能和作者的人类智能共同完成,不构成投资建议,纯属兴趣研究。
本文发布时,BTC的价格约为117800美元。
2025-07-22 00:00:22
家里办公桌上缺一台电风扇,我便打算从网上买一台。打开手机APP一搜索,各种各式的风扇扑面而来。其中一台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钻石”牌桌面风扇,价格更是实惠,才69元,毫不犹豫便下单了。
吸引我的并不是价格,而是这个品牌。近30多年前,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母买的第一台电风扇便是“钻石”牌电风扇,它陪我度过了很多个夏天。
有一年(大约97或98年)暑假,我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用木棍一样的东西伸进正在高速旋转的风扇里,不出意外的意外发生了,里面多片风扇叶中的一片当场就断了……
当时,这把被损坏的电风扇把我吓坏了,要是被父母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用今天的段子来讲,本来不富裕的家庭又雪上加霜,这可是家里唯数不多的大电器,估计没有上百元也得好几十元,反正这不是一笔小钱,超出了我的认知,父母知道后一定会把我痛骂一顿。
怎么办?我急中生智,发现扇叶是塑料的,于是用从县城里3元钱买的502胶水把扇叶粘起来。如同“钻石”牌电风扇的质量,502胶水质量也很好,粘好扇叶后的电风扇根本就看不出来,使用起来更是不受一点影响,父母自然也不知道这个事情,我自己挖的坑我自己填好了。
一直到后来我远走他乡,等我回家想起这把电风扇的时候,我再也找不到它了,也许它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寿终正寝了,哪有什么东西是不朽的呢?很多年后,我看到电风扇,我都能想起这个故事,想起这个品牌,它让我想起了贫穷给我的的恐惧。
因此,今天想买电风扇时再看到这个品牌,我就想再买一台当年的电风扇。很快,第二天我就收到货了,开箱即用。品牌没有变化,外观设计则充满着现代感,整体上除了插头外,能看到的都是塑料,可能这样能快速降低成本和提高制造效率吧,也因此,它的价格用今天的物价也不过是69元,远远不如30年前的几十元贵了,这也说明,工业制造业发展的结果是日用品的价格越来越低。
可惜用了几天后,我发现它的定时器根本没有定时功能,和它低廉的价格一样,看来它的品质控制也低了。我本可以找商家换一台,但想想嫌麻烦,退来退去浪费的时间我都赚回来这点钱了。更重要的是,如今的我觉得残缺和不完美才是常态。这把“钻石”牌电风扇就当我买个情怀,它时刻提醒我贫穷带给我的恐惧。所以我把这个电风扇的故事写下来,算是一个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