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ZhangKe | 张可修改

软件开发工程师,目前主要做 Android、Kotlin、KMM 开发。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ZhangKe | 张可的 RSS 预览

历时两年半开发,Fread 项目现在决定开源

2025-04-27 13:08:14

大家好,Fread 项目开发到今天已经有两年半了,上线也已经八个月了,目前项目趋于稳定,现在决定使用 Apache 2.0 协议将其开源。

https://github.com/0xZhangKe/Fread

首先介绍下 Fread 的技术栈。

Fread 是一个使用 KMP(Kotlin Multiplatform) 和 CMP(Compose Multiplatform) 的移动客户端应用,所以编程语言使用的是 Kotlin,技术栈也都是基于 Kotlin 的,主要如下。

上面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依赖库,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库没有列举出来,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库可以大概了解到 Fread 的技术栈。

Fread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联邦宇宙 Micro blogging 社交客户端,目前已经支持了 Mastodon、Bluesky、RSS 三种社交平台协议,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同一个 App 中同时使用这三种社交平台,Fread 不仅提供了 Micro blogging 社交的一致性,也保持了不同平台的特色功能。 更重要的是,Fread 支持创建一个同时包含了三种来自不同平台的 Feeds 流,这打破了协议之间的壁垒,进一步增强了去中心化的能力,另外 Fread 也专注于提供漂亮舒适的 UI/UX。

Fread 之所以现在决定开源,一方面是刚开始没考虑好到底是付费下载还是免费试用,但是上线一周后就直接改成了免费下载,但是之前因为是闭源所以仓库中有一些敏感的数据信息,担心开源后会泄漏出去,现在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我对 Fread 有不少设想和规划,开源后需要面临其他人提交 PR 的情况,这可能会打乱开发节奏,所以在最近支持了 Bluesky 之后,项目也稳定下来,才开始着手开源的事情。

目前 Fread 虽然使用了 KMP 跨平台,iOS 也能运行起来,但是只上架了 Android 版,iOS 还有一些适配工作没完成,未来适配完成后会上架 App Store。

之前为了监控线上 Crash 情况和用户量所以接入了 Firebase analytics,后来又因为消息推送接入了 FCM,并且为了中转 FCM 消息我自己搭建了一台中继云服务,这里面因为涉及到我自己的 Firebase 账户和云服务信息,所以这部分的内容从 Fread 仓库中移除了,这个在我的私有仓库,可以作为 Fread 子模块进行编译,并且设置了可选编译,意思是指通过 Fread 主仓也可以编译,功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会缺少 Firebase 的能力,其他没有任何影响,但是我这里可以编译出带有 Firbase 能力的包并且上架 Google Play,未来在 F-droid 上架的版本也会是不包含 Firebase 的版本。

关于 Fread 更多的技术细节大家可以直接查看代码,未来我可能会继续发布一些博客介绍 Fread 中的一些设计和细节。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zhangke.fread

The post 历时两年半开发,Fread 项目现在决定开源 first appeared on 张可的博客.

Fread 最新版本已支持 Bluesky

2025-04-22 22:25:46

Fread 初版上线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除了使用 Kotlin Multiplatform 兼容 iOS 版本之外,剩下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支持 Bluesky 社交平台,这个工作从今年年初开始持续到最近终于完成,现在下载最新版本的 Fread 即可体验。

Fread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 Micro blogging 社交客户端,目前已经支持了 Mastodon、Bluesky、RSS 三种社交平台,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同一个 App 中同时使用这三种社交平台,Fread 不仅提供了 Micro blogging 社交的一致性,也保持了不同平台的特色功能。
更重要的是,Fread 支持创建一个同时包含了三种来自不同平台的 Feeds 流,这打破了协议之间的壁垒,进一步增强了去中心化的能力。另外 Fread 也专注于提供漂亮舒适的 UI/UX,因为 Fread 碰巧有一位专业的设计师。

使用上也非常简单,在添加内容页面可以看到第一个就是 Bluesky,点进去登录即可。

登录完成后进入首页大概长这个样子,这里的 TAB 和在网页端的一致。

Fread 还提供了一个 Bluesky 不太好用的功能,就是拖动 TAB 排序(Bluesky 的排序功能一直报错),在首页左侧的抽屉中点击编辑 Bluesky 按钮,进入编辑 TAB 页面,这里不仅可以新增/删除 Feeds,还可以拖动排序。

Bluesky 特有的引用帖子的功能在新版本中也得到了支持,帖子样式新增了引用类型,另外在帖子下面的操作按钮行中也新增了一个引用按钮,点击后进入发帖页面会有引用帖子的展示。

本次改版还包括对发帖页面的重构,对于回复内容,现在页面会提供被回复内容的展示,如下图所示。

不仅仅是 Bluesky 的发帖页面,Mastodon 的发帖页面同样也包含了这些改动。未来还会继续支持同时将一个帖子发布至多个账号。

此外一些其他的主要功能 Fread 也已经支持,比如通知中心,个人信息修改等等。不过私信功能目前还未支持,这个做起来比较麻烦,会在发帖功能重构完成后开始。

以上就是 Fread 最新版本的主要改动,欢迎大家下载体验,完全免费,近期有计划将 Freed 开源出来,届时也欢迎大家提 bug 和 PR。

大家也可以关注我的长毛象和 Fread 官方账号,同步发布关于 Fread 最新的动态。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zhangke.fread

The post Fread 最新版本已支持 Bluesky first appeared on 张可的博客.

书影音记录:Dec 13, 2024-Mar 15,2025

2025-03-16 20:26:15

距离上一次写电影记录已经好久了,最近又看了好几部影视剧,然后打算把看的书也记录一下,但是好多剧情都忘了,没办法写的很详细,以后打算看完一部就在豆瓣写个短评。

(WordPress 好像还不支持 NeoDB /豆瓣链接的 embed?一个个截图好麻烦)

哲学的历程

哲学的历程还在看(已经看了好久了好没看完),最近看了大卫休谟到康德。

康德在整个哲学史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把人类从休谟的怀疑论中解救出来,不过他的理论也很难懂,我还没看完,感觉哲学史从黑暗中世界开始开始到康德这里才越来越有意思起来。

Book – 哲学的历程

置身事内

一本书速通中国政治体制和主要事物。系统的了解了一下政府结构和行事方式,已经看到了中国改开之后经济发展的大致脉络,挺好的一本书,内容不多,很快就能读完,推荐。

Book – 置身事内

孩子的大脑

这本书是关于养娃的,有娃之前我老婆就让我看这本书,主要是孩子大脑的特性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涉及部分孩子大脑的原理,了解了原理就更容易养娃,建议所有家长都去看,很棒的一本书。

Book – 孩子的大脑

贝叶斯的博弈

还没看完,关于贝叶斯主义的介绍,贝叶斯主义不仅是一种概率计算方式,也是一种思考方式,甚至是看待客观世界的方式,相比较于传统概率论,贝叶斯主义更注重概率随着条件变化而变化,并且会给出概率分布,并且贝叶斯主义会纳入主观偏见调整计算参数,从而得到更准确结论。对我来说,这个想法确实会影响我的思考方式,降低心里负担。

Book – 贝叶斯的博弈:数学、思维与人工智能

电影

雾中风景

又一部安哲的电影,我太喜欢他的电影中的调调了,他的空镜头和长镜头可以说非常厉害。

雾中风景,绝望、冷漠、孤寂的一部电影,姐弟俩位了寻找一个不存在的父亲踏上了旅程,安哲用很多镜头和片段隐喻电影的主题,未知的旅程就是迷雾,沿途的风景就是他们的经历,这不是喜剧,也不能算是悲剧,这就是人生。弟弟亚历山大似乎有某种宗教隐喻,当然我没看明白。

Movie – Landscape in the Mist

风流一代

贾樟柯的新电影,主演仍然是他老婆赵涛,贾樟柯是真的很喜欢拍基层文艺从业者了,全电影通过赵涛视角来了个华语金曲大串烧。我挺喜欢这种平凡视角下的审美,我觉得美是存在于任何一个角落。这个电影故事线很长,社会变迁差不多也是我从童年到现在,所以很有代入感。

Movie – 风流一代

鱿鱼游戏2

终于等来了第二季,没想到还是原来的剧情,而且嘎然而止,没看爽,没了第一季那种新鲜感这部剧也就平平无奇了,孔刘公园踩面包真的很帅。

TV – Squid Game Season 2

回归 Возвращение

一个俄罗斯电影,故事发生在俄罗斯北部,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大片寒冷的平原,冷冽的寒风和刺骨但是干净的海水,这都是我最爱的东西,所以这部电影光看风景就够了。剧情原本以为挺温馨的,结果并不是,有很强的政治隐喻意味,不过不考虑隐喻单纯的剧情也很有意思了。

Movie – The Return

宿醉

闲着没事看的喜剧片,没想到这竟然还是个系列电影,不过我只看了第一部,当初上映时热度挺高的,我看了感觉一般,笑点也还行,纯纯的商业片。

Movie – The Hangover

秦颂

姜文和葛优,光看这俩演员就不错了,挺好的电影竟然一直没看。影片是关于秦始皇和高渐离的故事,也是权利和艺术的故事,至少从秦朝开始,文化就是权利的附庸者,对待文人,权利有一百种方式让其臣服,即使今天也是这样。

Movie – The Emperor’s Shadow

鸟人

中年男人的身份认同危机,从好莱坞到百老汇,努力摆脱商业片印象,开始追求艺术,最后甚至付出自己的一切。

超现实主义、荒诞、长镜头、话剧与电影,难怪评分这么高。

Movie – Birdman or (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

巴比伦

这是一部通过电影从业者们的故事开始的电影艺术史,既有从小人物到好莱坞风云人物的故事,也有从黑白电影到如今 IMAX 3D 电影的故事,好莱坞恢弘的史诗导演完全给拍出来了。不过最后那段混剪虽然剪的很好但有种在看 B 站的感觉。

Movie – Babylon

好东西

作为一个占尽性别红利的男人确实不太敢对这部电影有什么评价,但是拍的真不错,喜欢。导演或者编剧真的很懂老中了,很多微妙的小想法小细节都给拍的清清楚楚。

Movie – Her Story

照明商店

没看过原著和其他版本,开头真的很吓人,但故事还是很温暖的,韩剧太强了。

TV – Light Shop

寂静计划

本来以为会很像迷雾类型的,结果也确实有一点像,不过远没有迷雾那种克苏鲁的恐怖感,也是闲着没事看的,也还可以,没有很大的场面,整个剧情都发生在半座桥上。

Movie – Silence

某种物质

太炸裂了,看之前完全没想到会这么炸裂。看了介绍和名字以为是科幻片,看了开头以为是鸟人类型的片,看完发现是惊悚+讽刺男权片。

娱乐圈真的是人吃人(物理上),女演员不得不迎合男性审美,这一切都太过恶心。

Movie – The Substance

教父2

太长了导致我现在才看,而且系列电影我更偏向于只看第一部,帕西诺确实很帅,年轻和老了都很帅。

双线叙事,一个是从零创业的年轻人,一个是开拓新市场的年轻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况,放在一起还是挺有意思的,比第一部好看点。

Movie – The Godfather: Part II

封神2

大年初一就去看了,第一部我是真喜欢,第二部其实也还可以,每个电影都有缺点,第二部的缺点我倒是觉得也还好,无伤大雅,不至于这么低的分数,我应该可以给到 7.5 分,只是女性奉献自己成全男性这样的桥段还是很下头,剧情也比较单调,其实邓婵玉的性格已经塑造的非常血性了,只不过恋爱桥段和最后奉献自己让电影大打折扣,不过还是比哪吒2好多了。

Movie – Creation of The Gods Ⅱ: Demon Forces Demon

哪吒之魔童闹海

作为一个电影院爱好者,院线电影好一点的基本都去看,除非没空。

哪吒 2 票房高的离谱,我最多打 7 分。笑点真的很尬,人物建模真的很丑,屎尿屁笑点真的低俗,剧情也真的简单。打斗场面说来就来,为了燃而燃,所以后面看麻了已经没啥感觉了,总之结尾燃一下就可以高分。

Movie – Ne Zha 2

小小的我

易烊千玺真的很想摆脱路人对他的印象了,这个电影一点也不端着,这一点比别的流量明星好多了。

我挺喜欢这种拍小人物、小故事、少数群体的电影,他们需要被公众看到,他们的需求应该被满足。

电影本身拍的也挺好的,只是为了凸显外婆的特质显得有点跳脱和刻意,脑瘫患儿的恋爱线感觉也很棒,情感需求和性需求都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不必谈性色变。

Movie – Big World

好家伙

又一部黑帮电影,之前一直以为看过了呢,结果没看。我挺喜欢这种从小人物视角开始的黑帮电影,剧情更容易理解,人物塑造也能随着剧情推进逐渐丰满。

Movie – GoodFellas

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

第二部终于出来了,这次是哪都通的几个顶尖异人联手去碧游村打怪。特效感觉很可以了,以前国产剧特效太过离谱,这个至少看起来很和谐,不奇怪,国产特效要是都能做到这个水准就行了。只是里面没有太大的场面,特效没有那么多的视觉冲击力。

TV – 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 Season 2

The post 书影音记录:Dec 13, 2024-Mar 15,2025 first appeared on 张可的博客.

中国的分税制改革与土地财政

2025-03-05 20:40:01

前段时间看了置身事内这本书,今天就来盘一下税改和土地财政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

QuickView

  1. 税改导致税收向中央集中,因此地方政府没钱
  2. 地方政府没钱但还要做事
  3. 新政策停止福利分房
  4. 新政策使商用土地被城市政府垄断
  5. 于是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和相关建设企业的税收搞钱

1994 年分税制改革

我国在 1994 年进行了一次税制改革,这次税改都中国的未来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了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两者的成因和联系。

在说税改之前先介绍一下当时的现状,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税收制度主要是分级包干模式。具体表现如下:

  1. 企业税收归属:企业税收按“利润上缴”方式管理,国有企业的利润直接上缴财政,再由财政拨款支持企业发展,企业缺乏自主权。
  2. 地方财政包干:80年代推行“财政包干制”,即中央与地方政府确定固定的上缴比例,地方财政收入超额部分可以留成,导致地方政府追求短期财政收入最大化。
  3. 税制结构复杂:税种繁多,缺乏统一标准,例如工业、商业、农业分别适用不同税制,税收征管效率低。
  4. 中央财政困难:地方政府有激励减少上缴,而中央财政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导致财政收支紧张,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重要动因。

此外,1994 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1992 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此时正需要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打破地方壁垒,中央统筹能力也需要财政的支持。

基于上面的原因,我国在 1994 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核心是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与事权划分,建立现代财政体制。

本次税改主要包括三个方向。

1. 税种划分

  1. 中央税:关税、消费税等。
  2. 地方税:营业税(增值税)、房产税等。
  3. 共享税: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所得税(后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分成)。

2. 税收机构

税收机构分设国税、地税两套机构,与地方财政部门脱钩,省以下税务机关以垂直管理为主,由上级税务机构负责管理人员和工资。

3. 转移支付

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平衡地区间的差异。

1994 年的税改是 90 年代最成功改革,改革扭转了“两个比重”不断下滑的趋势:中央占全国预算收入的比重从改革前的 22% 一跃变成 55%,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国家预算收入占 GDP 的比重也从改革前的 11% 逐渐增加到了 20% 以上。

以上就是 1994 年税改的主要内容,我们今天可能会觉得中央总是有能力协调一切事情,不管是财政还是权利都远高于地方,但这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这次税改,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靠钱解决,这次改革让财政大权重新回到中央,这也为了中国未来的一系列改革垫定了基础。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缺点,比如地方的财务和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没钱了就只能探索其他收入,那么最终探索出来最行之有效,最赚钱的方式就是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

经过分税制度改革,地方财政上交国家,但事情并没有减少,做事情都是需要花钱的,因此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另外中央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对公共设施建设也进一步增加了地方的财政负担。

先说下我国土地政策,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地要转为建设用地,必须先经过征地变成国有土地,然后才可以用于发展工商业或建造住宅。

当然,税改之后并不是立马开始发展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想要靠着土地赚钱还需要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才行,这拐点就发生在 1998 年。

首先是单位停止福利分房,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大量资金涌入楼市,住房需求增加,房价逐渐开始攀升。

其次是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开始实施,规定了农地要想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经过征地后变成国有土地,这也就确立了城市政府对土地建设的垄断权力。

在我国,房价跟地价是挂钩的,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商品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稀有商品价格更高。由于上面说的土地政策原因,商用土地面积由政府控制,而非商用面积则不允许建造住宅。那么只要简单的控制土地面积从而就可以控制房价。当然,地方政府还需要考虑耕地红线的限制。

2002 年,国土部明确四类经营用地(商业、旅游、娱乐、房地产)采用“招拍挂”制度,即招标、拍卖、挂牌。这个制度推动土地市场化,提高了土地出让的收益。

在多轮政策的影响下,土地出让收入一路飙升。2003 年就已经达到了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 55%,2010 年达到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 68%。最近两年这一比重虽有所下降,但土地转让收入的绝对数额还在上涨,2018 年达到 62910 亿元,比 2010年高 2.3 倍。

除了土地出让收入之外,土地财政还包括土地使用和开发有关的各种税收。主要包括土地增值税和房地产开发以及建筑企业的企业所得税。

时至今日,土地财政已是强弩之末,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健康的产业结构和政策,希望我们普通人都能在这场浪潮中安全着陆吧。

The post 中国的分税制改革与土地财政 first appeared on 张可的博客.

社交关系中的“主动降频”

2025-03-02 14:21:11

前段时间高中同学结婚,因为是周六,我也赶了回去,高铁单程三小时,早上出发晚上还能再回到家,中间在同学家里和一众老同学一起待了半天。

由于同学是隔壁市的,习俗和我们有所不同,所以虽然我们上午十点多就到了,但一直到下午三点才吃上饭,中间的时间因为婚礼现场吵闹,我们趁着蓝天白云选择去附近的乡下走一走聊聊天。

我们这个圈子的人差不多都来了,六七个人左右,毕竟是高中同学,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现在距离高中毕业已经十多年,大家也都是三十岁的人了,再聚在一起其实很多方面都已经大不相同了。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养成了一个习惯,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尤其是陌生人,我会下意识的思考对方说话所包含的潜在逻辑和原因,我还会去思考对方这么说的原因的一些可能性。

比如上周我去买了个二手婴儿车,卖家是一个宝妈,看着年龄比我大一点,我去她家取货的时候我一边看婴儿车一边闲聊,然后她说这种东西买二手的最好,新的会有甲醛,我也跟着附和她。但另一方面她自己买的是新的,所以这就有一个矛盾,我下意识的想到了这一点,然后接着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那可能是为了给我面子,或者保证我的尊严,毕竟买二手的东西的原因之一就是穷。

这样的行为其实已经成为我的潜意识了,很多时候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好处当然就是可以快速的想到对方的言外之意,从而避免一些误会和尴尬,如果是从事于人打交道的行业那么这一点也更重要,不过还好我只需要跟计算机打交道。当然我自己仍然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我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效率高,大部分情况下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也没什么用,聪明的人能看出来,并且真实的意图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这样的缺点也是有的,很难跟别人发展更进一步的关系,也懒得跟大部分陌生人沟通。

说回这次跟朋友的聚会,文章标题说的主动降频其实就是主动取消这种下意识行为,用十年前的自己和大家相处。

如果有一个融洽的氛围,那么社交对我来说是正向的,我会觉得开心或者幸福。不同的氛围带来的感觉多少也会有点不同,日常生活中的这种融洽的社交氛围几乎只有家人。

另外我觉得人是复杂的,当我们选择说出一句话时这句话是我们无数多的经验和我们的内心综合最终的输出,我可以按照我的理解用一个原因来概括对方的动机,但我永远也无法理解对方的内心,或许他还有别的意思呢,既然无法理解,那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单纯的理解语言的表面意思。

用最简单的方式与人相处更容易得到最简单的快乐和收获,那些看似有条理的分析只不过是我自己的臆想罢了。

所以这次回家还是挺开心的,十多年过去了,大家竟然都没怎么变,还可以像以前那样玩,只可惜平时工作不在一个城市,大家聚少离多,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可能。

The post 社交关系中的“主动降频” first appeared on 张可的博客.

我的骑行十年-环海南岛&上海&江苏

2025-02-20 13:10:15

海南岛

2019年元旦节,我请了几天假期,凑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去骑行海南岛,不过由于时间限制,加上我也不想太累,决定只环半天,从海口出发到三亚,然后在三亚玩几天。

这次我没有带着自行车,而是选择去 517 驿站租车,517 在国内很多经典的骑行路线上都有,租车也方便,装备齐全,到了海口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租车,具体价格我也不记得了,车子还可以,而且可以异地还车,我就在三亚把车子还了。

那会我在杭州工作,元旦节是需要穿着羽绒服的,所以从海口下了飞机第一件事就是脱掉秋裤和羽绒服,还好机场提供了好多更衣室。

下午在海口逛了逛骑楼街区,吃了点本地美食,还顺便去看了琼州海峡,不过也是灰蒙蒙的。

骑楼老街

第二天从海口出发,在郊区路过一家老爸茶,进去体验了一下。据说海南都是女人干活,男人在家,时间久了无所事事的男人们就会聚在一起喝茶吃点心,这就形成了老爸茶。我进去后发现跟广东地区的早茶差不多,只不过他们主要是下午场。


作为一个极端怕蛇的人类,傍晚在路边遇到一条银色的蛇正在横穿马路,当时我真的快吓晕了。第一感觉就是剧毒银环蛇,当时已经来不及停车,只能从他旁边一米的地方快速骑过去,一瞬间感觉脊背发凉,生怕蛇顺着车轮钻到我衣服里,吓得我哇哇大叫,正好对面来了个骑电瓶车的大妈,一边用奇怪的眼神看我一边若无其事的骑过去我才停下来,真的太过惊悚。

热带公路

虽然是环海南岛,但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看到海,但这里毕竟是海南岛,只要能看到海那就是国内顶级的海景,在热带雨林和被红土染红的公路上骑了很久之后终于在一个拐角看到了大海,其实是一户人家,他家的后院才是大海,远处的大海真的很蓝很干净,空气中充满了奇怪的味道,仔细一看原来脚下有很多鸭屎,这么漂亮的一个海滩竟然被这家人用来养家畜!太可惜了!想想这些家畜每天吃的都是海鲜???竟然有点羡慕。这里的海干净到这么多鸭屎都没把海水弄脏,海滩的石头缝里都是蓝色的。

晚上住在了万宁,在酒店洗个澡穿着大裤衩和拖鞋出来吃饭,这才感觉自己像个本地人,晚上很凉快,风吹着很舒服,找了家烧烤店撸串,然后点了晚海鲜粥。此前我几乎没怎么喝过海鲜粥,总觉得很奇怪,但没想到海鲜粥这么贵,尝了一口发现自己还挺喜欢的,里面好多海鲜。

随着离三亚越来越近,这里的植物也越来越热带,温度也越来越高了,路两边逐渐出现了一些芒果地,果农们就在路边摆摊卖芒果,我过去买了一个尝尝,这差不多是我吃过最大最好吃的芒果了,内地很少看到这么大个的芒果,特别好吃。吃完当场决定再买几箱寄给家人吃。除了芒果还买了新鲜的椰子水,也特别好喝。

路边有很多陵水槟榔的广告牌子,我不吃槟榔,所以没啥兴趣,但真到了陵水市之后还是想买一个尝尝的,味道已经不记得了,只不过吃完嘴里都是红色的液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海南岛公路上哪来的这么多红色痕迹,都是吃槟榔的人吐的。

晚上住在了距离三亚市区不远的清水湾,这里也是一个沙滩,但是人很少很清净。沙滩旁边有一片居民区和商业街,晚上很热闹,有人在这里唱歌喝酒,我去沙滩玩的乐不思蜀,毕竟这是我当时见过最漂亮的沙滩了。

到了三亚之后我就去 517 客栈还了车,这里还有青旅,我在里面住了三天,这几年很多旅客,还有很多外国人,客栈还有一个很漂亮的院子,整个院子几乎都在树荫下,通风也很好,所以即使在中午坐在院子里也不觉得热。这里还有好多可爱的小猫咪,就算那也不去就在院子里待着也很舒服了。

下午去附近的大东海玩,这里的风景和清水湾差不多,但是人多了不少,消费项目也很多。我过去第一件事就是潜水,好像三百多,先坐船去潜水的地方,然后背着氧气瓶下潜,带着潜水镜所以在水里可以睁开眼睛,水里面特别漂亮,有很多珊瑚和漂亮的小鱼,还有人给我拍照,虽然有点坑,但还是挺值得的。

然后去沙滩玩了一会,沿着沙滩走了很久也没找到一个能当作纪念品的贝壳,本来打算去海里游泳,结果刚一下去就呛了几口水,里面浪太大了,不好游泳,但是在水里玩玩也挺不错的了。

晚上去旁边的露天酒吧喝酒吃东西,这里人很少了,酒吧就我一个人,驻唱还是在唱歌,也挺好听的,可惜没有几个观众。

上海

上海是我待过的城市里面最不适合骑行的,在市区不管骑车去哪里都得经过漫长的红绿灯迷宫,所以上海可能比较适合 City Cycling,我大概也这么骑过几次,但没太大印象。正经骑行的话主要有两个地方还可以。一个是崇明岛,二十浦东到滴水湖。

我之前住在金桥的时候经常骑车去张江那边的乡下,单程十几公里的样子,早上七点钟开始骑行,十点多回来还能接着去上班,早上在乡下我印象中有些路段还可以,秋天的时候能看到田里的露水,夏天早起骑行也不会太热。

或者直接去滴水湖,单程七十公里,可以选择去南汇嘴,也可以选择去跨海大桥下面的沙滩,一天刚好来回。因为全程都在浦东,所以后面路段红绿灯会少一点,城市群也没有了,路边会是农田和荒地,骑行体验也还行了。

崇明岛生态非常好了(我甚至遇到过野生的狐狸),在上海的几年已经记不清去那边骑行或者露营多少次了,唯一的问题就是交通不便,因为从上海过去只有一条路,每周六上午必然是会很堵的。

崇明岛有两个景区我去的比较多,一个是东平森林公园,另一个是东滩湿地公园,

这两个都是骑行的好地方,或者说崇明岛都很适合骑行,车少人少环境好,岛上也有很多租自行车的地方。比较适合周末过去骑车。

江苏

江苏我骑车去了大部分城市,不过由于时间久远,当时没有留下多少照片,很可惜。徐州其实也挺适合骑行的,虽然我去的不多,但是徐州山比较多,而且都不高,适合周末骑着玩玩。

过了长江以北,一直到徐州,其实路况和风景大体上都差不多,不过淮安扬州泰州的水系发达,沿途河流很多,风景湿润一点。骑的最多的还是苏州。

苏州我来了也有两年了,骑车去了不少地方,这边适合骑车的路线有很多。

我骑的最多的路线是环金鸡湖+独墅湖,一圈三十公里左右,两个小时搞定,很适合夜骑,下了班没事就可以过去骑一圈。因为是城市路段,所以晚上有路灯,而且路况也不错。有很多长距离没有红绿灯的路段。不赶时间的话还可以看看金鸡湖的夜景,还是挺漂亮的。

除此之外,旺山和石湖那边去的也很多,从园区过去来回差不多五十多公里,往那边去的路上路况一般,车比较多,但是到了旺山之后就好多了。石湖和旺山那片有大面积的森林绿地路段,骑行体验特别好,尤其是晚上过去,很僻静。累了的话还可以坐在石湖边休息。

阳澄湖也是个很好的骑行路线,我从家里过去环湖七十公里左右,因为阳澄湖比较大,路也比较多,所以有好几种环湖的路线,每种都可以试试。阳澄湖里面的环境也很好,周末很多人过去骑车,中午还可以在那吃点河湖鲜,或者找个农家乐住一晚。在湖内的路段大部分都是乡下路段,骑比较舒服,但是除了湖会有些城市路段,不过车也不多,阳澄湖东侧和北侧人不多,也算是城郊。我之前去环湖时到了下午手机没电了,结果没办法导航差点迷路。最后还是靠着超强的方向感找到家的。

除了这几个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路线都不错,尤其是靠近太湖那边,太湖沿岸有很长的沿湖公路可以骑行,甚至可以直接去西山岛或者东山岛上,只不过那就有点远了。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怀太湖,全称三百公里,两三天就够了,沿途经过苏州湖州和无锡。总的来说苏州这边很适合骑行,市区和城郊都有很多好玩的去处,唯一的缺点就是非机动车道的减速带又多又硬,下水道井盖凹凸不平,有点影响体验。

The post 我的骑行十年-环海南岛&上海&江苏 first appeared on 张可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