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ZhangKe | 张可修改

软件开发工程师,目前主要做 Android、Kotlin、KMM 开发。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ZhangKe | 张可的 RSS 预览

近期看的几部电影

2024-12-10 11:10:41

最近买了个 Apple TV 和 Emby 库之后看了不少电影和电视剧,下了班回家躺在沙发上看个电影还是挺舒服的。

不道德的审判

又一部 1994 年的经典电影,剧情简单直接,基本上就是发生在一个房间和三个人物之间的故事。

影片中有不少关于男主和女主身份背景信息的交代,刚开始看起来有点费解,但后面给圆回来了,这也是电影的关键因素之一。

维持一个崇高的理想绝非易事,当道德的矛头指向自己时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

一边是自己是维护的道德标准,一边可能是伤害过自己的人,这比选择困难症还要困难。

抓娃娃

这是什么经典老中版楚门的世界,当然只是部分设定和楚门的世界有点像,立意上差的太多了,当个喜剧片看看笑笑得了,不过有童年家庭阴影的慎重。

中国家庭经典的价值观在电影里可以说表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这并不是以讽刺的形式表达,而是这就是电影的一部分,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四百击

法国新浪潮电影开山之作,早有耳闻,但一直到最近才看。

作为非电影狂热爱好者,这部电影其实很难解读,因为它的价值体现在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摄影技巧、配乐上,作为普通观众,尤其是在这部电影问世六十年后的普通观众,对这些方面的感受就更难了。

另外从小就地狱难度的老中看完真不觉得这样的教育有多么恐怖,想想也是挺惨。

狂人皮埃罗

同样是法国新浪潮电影开山之作,不过这部是彩色电影,看起来舒服多了。

非常漂亮的一部电影,整个就是一个光影艺术展,有些空洞的镜头几乎就是个油画。

剧情上算是个爱情犯罪片,片中穿插了很多诗句,加上零碎的剪辑,所以电影也有很浓的“诗”感。

荒野机器人

很温馨的电影,真的很温馨,虽然不知道会治愈到谁,但心情不好的话看了准没错。

剧情设定都很老套和简单,小孩也能看。

毒液:最后一舞

小孩不能看,但是真的很好看,漫威电影评分都不高,但我喜欢。

毒液马真的太帅了,这是人类大脑能想到的设定吗???

走走停停

胡歌的电影,我其实报了很大的期待,最后也不算失望,上一个看的胡歌的电影还是南方车站的聚会。

虽然每天大家嘴上都在说人生是有很多种方式,升职加薪不是唯一,但大部分人仍然在过着这样的生活,我们被社会裹挟,我们也在裹挟着这个社会。

逆行人生

闲着没事看的,直接给我看焦虑了,感觉看到了十年后的自己,没事别看,尤其是程序员。

影片很多剧情实在是太刻意了,硬凑剧情走向,而且角色也很刻板。

虽然是关于社会问题的电影,但是既不是在批评问题、也不是在解决问题,并且没有一点关于本质的讨论,只是在让有问题的人继续苦一苦,未来更美好。

亚利桑那之梦

德普叔在 1993 年出演的电影,哦不对,那会的德普还是个小鲜肉,帅是真的很帅,而且一直帅到现在。

如果你想看看某人的灵魂,只要问问他做了什么梦就行了。

很超现实很梦幻很荒诞的电影,影片如其名,像个梦一样。

多哥

海报看着很冷酷,但剧情很温暖,而且影片拍摄的风景非常漂亮,可以说是阿拉斯加旅游宣传片了。

这是关于狗狗和人类情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冒险的故事,温暖泪目和震撼的风景都有,上一个给我类似感觉的电影是海蒂和爷爷。

而且这还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现在纽约中央公园有一个雕像就是为了纪念这只狗狗。

因果报应

印度神片,剧情真的太神了,多层反转,上一个印度神剧还是调音师。

大家一定要去看,没办法透露任何一点剧情,如果觉得开头半小时低于预期那是因为没看到后面。

罗拉快跑

剧情简单,类似于平行世界,无限重启,直到解决问题才会继续进行下去,但绝不是你想的那样,因为这并不是一部科幻片。

罗拉快跑几乎是整部电影的核心内容,罗拉确实一直在跑,电影节奏很快,还有动画剪辑插入,作为一个 1998 年的电影叙事方式是很特别的。

我最喜欢用豆瓣用户 Cherry 的评论来概括这部电影:红色的乱发,粘腻的汗水,白色的bra。

The post 近期看的几部电影 first appeared on 张可.

Bluesky 的运行原理

2024-11-28 22:45:57

2022 年,马斯克收购 Twitter 后采取了一些充满争议性的举动引起广大用户的不满,大量用户选择离开 Twitter 并加入了一种称为联邦宇宙(Fediverse)的社交媒体。联邦宇宙倡导自由与隐私,由一系列自由软件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毛象(Mastodon)和 Bluesky。

Bluesky 由 Twitter 联合创始人 Jack Dorsey 2019 年创建,建立在 AT Protocol(Authenticated Transfer Protocol) 协议基础之上,截止 2024 年 11 月份,Bluesky 用户已经达到了 1500 万。

AT Protocol(Authenticated Transfer Protocol),即“认证传输协议”,是一个为大规模分布式社交应用设计的联邦协议。一个核心设计目标是在技术层面实现与中心化服务相同或更好质量的用户体验,同时保持开放和去中心化。AT Protocol 的设计使得系统的每个部分都可以有多个相互竞争的运营商提供可互操作的服务,从而易于切换提供商。

一些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只提供用户关注账户帖子的时间倒序信息流,这是对主流社交网络不透明推荐算法的一种抵制。例如,长毛象宣传自己 “没有算法或广告浪费你的时间”。

问题不在于算法本身,而在于集中控制、不透明的算法,这些算法剥夺了用户的控制权,将用户参与度置于一切之上,例如通过推广有争议的帖子。AT Protocol 提供一个开放和多样化的算法市场,社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系统,用户对如何花费时间和注意力有更多的掌控权。

Bluesky 提供了自己的一些信息流算法选择,也允许任何人创建自己的信息流生成器。已经创建了数以万计的自定义信息流。信息流生成器可以使用任意标准来选择其内容。例如,它可以使用手动策划的账户列表,并从这些账户中选择包含特定标签或表情符号的帖子。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同样可行。

在内容审核方面,AT Protocol 允许任何人运行审核服务,对选择理想内容或标记不良内容做出主观决定,用户可以选择他们想要订阅的审核服务。审核服务与托管提供商分离,使用户可以轻松切换审核服务,直到找到符合他们偏好的服务。我们希望这种架构开放性使社区能够开发自己的方法来管理有问题的内容,而不受托管提供商实施的限制。

AT Protocol 架构

AT Protocol 是联邦式的,这意味着系统的不同部分可以由不同的人运行,并且它们可以相互通信。

选择联邦化是实现“不能被单一组织控制”承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几个关键的概念。

个人数据服务器(PDS)

个人数据服务器(Personal Data Server,PDS)用于存储个人数据,不包含任何 Feeds 生成、审核等高计算量的任务,所以对服务器要求很低,如果存储的用户数量很少的话,比如只为自己和家人朋友存储数据,那么甚至可以用树莓派运行,PDS 通过 HTTP 和 WebSocket 对外提供访问接口,以此和整个 AT 网络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所以 PDS 实际上就是一台简单的个人数据存储服务器,这也是 AT 中分布式概念的实际体现,作为联邦宇宙的产品,要想保证数据安全性和数据隐私,以及完全的自主数据掌控能力,那么没什么比直接把个人数据存储在自己的服务器中更有效的了吧。并且考虑到服务器的硬件成本,协议最好能照顾到普通用户的实际情况,因此 PDS 一定得是简单的,简单到不应该有任何冗余的功能,尽可能降低普通用户的成本。

当然也有一些大型的 PDS 服务商提供免费注册账户的能力,比如 Bluesky 产品在 2024 年年初就提供了账户注册功能。所以普通用户如果不想自己搭建 PDS 也可以去 Bluesky 直接注册账户。

中继(Relay)

中继负责抓取已知 PDS 的数据并创建 Firehose,同时还会对来自 PDS 的数据做一些简单的处理,清理掉一些无效信息和垃圾信息,然后通过 Firehose 将数据提供给 AppView 使用。

中继不仅会通过 HTTP 协议定期抓取 PDS 数据之外,还会订阅 WebSocket 提高数据的即时性,因此中继是整个 AT Protocol 中最复杂,计算量最大的服务。

但一般我们不必自己搭建服务,Bluesky 本身提供了官方运营的中继服务,我们可以安全的使用它。

AppView

应用视图可以简单理解为用户直接使用的客户端,不仅包括 Bluesky 官方 App,也包含了一些三方 App。

AppView 消费中继提供的 Firehose,通过词典(Lexicon)获取数据并向用户显示。例如获取帖子的点赞列表、回复列表等数据。

以下是这三个模块的结构图:

Feed Generator

中继和 AppView 提供的服务是完全中立的,不会试图对内容进行排名或者分类,但是一个好的用户体验应该是提供一些“有主见”的判断的,例如帮助用户过滤垃圾内容、分类等。

AT Protocol 提供了 Feed Generator 接收来自中继的 Firehose 内容,并根据配置生成 Feeds 流。

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 Feed Generator,Bluesky 本身也提供了一些 Feed Generator,根据自己的喜好,你完全可以根据微博或者 Twitter 的算法写一个 Feed Generator 使用,当然,你可以关注别人创建的 Feed Generator,你也可以创建好了之后给别人用,这就像一个大型市场一样,所有对内容的偏好都可以通过创建 Feed Generator 来解决。

标签器(Labelers)

Labelers 同样接收来自中继的 Firehose 内容,并产生关于内容的判断,例如这个帖子是个广告。

Labelers 可以通过任何方式为内容打标签:自动运行某种算法,手动由人类给出“赞成”或“反对”,或者其他 Labelers 服务提供者选择的方法。

例如,标签服务可以用于创建屏蔽名单(blocklist),为那些您不想看到的人的帖子添加标签。另一个例子是 NSFW 过滤器,它可以运行某种算法检查帖子中的图片,如果检测到可能包含不适宜内容,就为其添加标签。

词典(Lexicon)

词典(Lexicon)是一种架构定义语言,用于描述 atproto 记录、HTTP 端点 (XRPC) 和事件流消息。它建立在 atproto数据模型之上。

AppView 通过 XRPC 协议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站在客户端视角来看这基本上就是 HTTP 协议。词典中会定义每个接口的 id、参数、返回值等等。

Lexicon 是一个 Json 文件,其中包含了每一个接口的描述信息,一般来说我们通过读取这个文件信息来生成接口调用的代码。

用户身份

AT Protocol 使用 Handle 作为用户的唯一标识,例如 @zhangke.bsky.social ,用户可以免费注册一个.bsky.social 的子域名。如果用户已经拥有域名,他们可以通过添加 DNS 记录或在该域名的 /.well-known/HTTPS URL 下托管文件来将其声明为 Bluesky 用户名。用户还可以通过与域名注册商的合作在 Bluesky 内购买新域名(这也是 Bluesky 的盈利模式之一)。

Handle 是人类可读的标识,是可变的,包括用户名也是可以更改的。AT Protocol 的身份唯一标识符使用了 DID 协议。

DID 是 W3C 提出的去中心化唯一标识符标准,它不依赖于任何中心化的机构验证,独立分布式运行。

一般来说我么不需要关注自己的 DID,但如果需要自定义域名,或者迁移账户,那么这就很有必要了,DID 协议比较复杂,它的验证依赖 DNS,这样也顺便解决了身份验证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 Bluesky 和 AT Protocol 的介绍,比长毛象要复杂不少,但是也灵活了不少,各有优缺点,目前长毛象用户量一千万,Bluesky 一千五百万,仍在在持续发展中,据我观察大部分的中文用户更偏向于长毛象,Bluesky 上的中文用户少得可怜。

The post Bluesky 的运行原理 first appeared on 张可.

我的阅读观

2024-11-25 22:11:35

我之前思考过几个关于阅读的问题:

  1.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2. 不同类型的书对我来说有什么区别?
  3. 导致我选择其中的某些类型的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最早开始阅读主要是从小说开始的,尤其是科幻类型的小说,从刘慈欣到阿西莫夫和克拉克,把大部分的硬核科幻都看了。对我来说科幻小说和电影承担着类似的期望,那就是体验另一种人生。科幻更棒的一点是可以由作者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架构的世界,但其中社会架构仍然是现在我们生活的社会,这样可以通过极端的科幻环境放大某些社会问题,我对这些很感兴趣。

当然作为一个程序员,专业书是必不可少的,这并不属于任何阅读观,因为纯粹是为了专业能力,没有任何其他的考虑,但是专业书往往都比较晦涩和厚重,看一本书的成本很高,因此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阅读一本书之前必须详细的去了解这本的质量,比如看评分、看讨论区、看读者反馈,或者直接搜索该类型下最值得阅读的书,综合考虑,找到一本最适合自己的书开始阅读。

因此我的第一个阅读观就是尽可能阅读质量更高的书,不管是什么分类的书总总归会有一些质量最高的,尽可能阅读他们。如果是初次接触某些类型的书,希望阅读相关类型,那可以先搜索该类型下质量最高的那些,然后再开始阅读。比如计划学习心理学,那么就去找到心理学类型下排名靠前的书,毕竟现在书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按照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图书总计分为十个大类,我以前也大体上给我阅读的书分为专业和非专业,后来随着阅读量的提升又开始分为文学、专业和其他,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找到确切的分类方式。我总觉得对我来说,我希望按照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影响来划分。现在我大体上会给我阅读的书分为两个大类。

探索客观世界和探索精神世界。

这样的分类源于我对文学艺术内容价值思考,我是一个很喜欢看电影的人,对艺术虽然不是很懂但也很喜欢,文学类的书我看的不多,但从来不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我总觉得文学有着他们独特的价值所在,但我一直很难正确的描述出来到底是什么价值,用理性和感性描述起来很单薄。


最近我阅读的主要类型是专业书、科普书和哲学。这些都可以划分为探索客观世界,哲学对我来说是在探索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方式,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理解世界,如何正确的思考,理性的边界等。

这种书看多了再去看文学会觉得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巨锤捶在我的胸口一样震撼,文学家能把文字运用到难以理解的高度,通过文字和故事把那些同理心、愤怒、痛苦、幸福各种各样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传递给读者,不过我确实读的不多,很难说如何通过这些探索精神世界。但有些时候,尤其是遇到了负面情绪时,总会想去读一些文学,他们可以带给我控制灵魂的力量。


我在很早之前意识到一件事,思想=知识+思考,知识是一切的基础,深度思考是必要条件。

我以前总会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做出决策,但我知道我生活在社会中,我是一个人类,我需要赚钱和健康。于是我的第一件事是学习更多的,关于这些的知识,了解身边的一切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有段时间我看了很多科普类型的书,其实不需要学的很深入,但需要大体上了解一点。除了那些物理学、天文之类的书之外,社会学和人类学对我的帮助更大。

深度思考非常重要,只读书不思考没有任何意义,学会它其实很难,有个简单的方式就是多阅读一些严肃、晦涩的书,保证自己真的能读懂,倒逼自己思考,也可以从一些简单的事情上开始练习思考,但可惜的是,有很多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有两种类型的书我短时间内是不会碰的:名人传记和历史。靠着名人传记成功的只有这些书的作者,个体的成功经验没有什么意义,最多当个故事看,但是作为故事虚构的故事显然更精彩。

很多人喜欢看历史,但我真的没太大兴趣,以史为鉴是说给古代皇帝听的,我们既不是在古代,也不是皇帝,不需要以史为鉴,史也无法为我们鉴。我更倾向于大概了解一下历史脉络,王朝更替,对于更细节的事件就不关心了。历史只是发生在以前的故事,对我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


我不喜欢把我阅读的内容局限在国内,比如文学就去看鲁迅、历史就去看中国史、艺术就看水墨画、哲学看王阳明。因为每个学科都有他们顶尖的内容,中国不可能在每个行业都是 Top 1,既然阅读那就去读最优秀的作品。

有些书虽然我不读,但我仍然推荐别人阅读,每个人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样,一本高质量的书阅读起来可能很困难,这个时候可以从一本更简单的书开始。

我在阅读哲学史时发现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类思想的成长是高度重合的,我们童年时相信童话故事,有些人会逐渐有了宗教信仰,随着阅历的进步,逐渐通过科学的方式开始认知这个世界。人类的认知大概也是这样,从神话故事到宗教,再从宗教到科学,这在本质上可能就是人类理解世界能力的提高。

比较有趣的是,古希腊的智者曾经观察世界得到了和中国五行类似的理论,这可能是对世界最直观的理解之一,后来随着思想的进步,世界迅速以一种清晰的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留给有神论的空间越来越小,留给思考的空间也越来越少,现在我们可以轻易看清世界的真相,不再需要思考。

The post 我的阅读观 first appeared on 张可.

一个大型 Android 项目 Fread 的模块划分哲学

2024-11-04 23:52:09

最近几天忙着搬家,代码几乎没怎么写,趁着周日晚上有点空来水一篇文章。

大概两年前从 B 站离职的时候就决定利用空余时间做 Fread 这个项目,现在项目迭代了这么久,也上架一段时间了,打算写点文章大概介绍下里面用到的一些技术和思路。

现在项目中大概有十几个模块,拆分模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未来的修改成本,同时模块的拆分也能反映出技术架构和业务架构

目前项目的模块关系图大概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的所有同层级的模块都是平行模块,这意味着它们不会互相依赖,模块的依赖关系按照图中箭头的方向单向依赖。

理解业务

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业务,模块设计应该因地制宜,一个好的设计一定是需要先充分理解业务的。

如果两个模块在业务上就有依赖关系,那么一定要在软件架构上体现出来。一些原本就有耦合关系的业务但是在软件架构中却彻底分离,这会给未来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在理解业务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业务形式化建模,在对业务有了足够充分的认知之后再进行软件架构设计,业务架构和软件架构尽可能保持一致。

比如目前国内很多项目中都在使用的路由框架就承担了解除耦合的责任,架构中把一些看起来关系不大的模块做拆分,然后通过路由框架进行通信,实际上造成了业务边界和关系的混乱。因为通过路由跳转就意味着业务有关联,既然业务上有关联那么架构上也应该有所体现,原本可以简单的通过语法来约束和表达的事情最后却只能用 URI 来表达,约束校验只能推迟到运行时再做判断了。

一个解决办法是提供一个上图所示的 Biz Framework 模块和 Common Biz 模块。

Framework

Framework 模块是纯技术的、业务无关的、但根据业务需求编写的通用能力。

它不依赖任何业务模型,只依赖一些 Library,其中包含一些对第三方库的简单化工具,业务无关的基础能力以及各种类型的工具类。

Biz Framework

既然有了技术上的 Framework,那么有一个业务上的 Framework 也不过分吧。

对于一些足够通用,甚至可以作为项目基石的一些业务可以考虑放入这个模块。

由于这个模块是业务的最底层,必须足够抽象和基础,所以这里面大部分会是接口和数据模型。

比如作为一个 Microblogging 客户端,无论是哪个业务模块几乎都会使用到诸如 User、Blog 这样的模型,以及无论哪个模块,都会判断登录状态,发起登陆等,因此可以把它们定义在此处。

Common Biz

通用业务模块,一般来说,大部分的通用业务应该在此处,比如数据分析、通用 UI 组件、通用页面等。该模块负责解决一些通用的能力,可能会被任何一个上层模块依赖,同时也会依赖 Biz Framework 模块获取其中的数据类型等。

对于一些通用的业务工具类也可以放在此处,比如对 Blog 中时间的不同格式化方式、列表内容加载流程范式等。

甚至一些简单的业务也可以放在这里,因为 Features 模块包含的是比较大的业务,对于一些小到不值得划分模块的业务写到这里也可以接受。

Features

这个模块的职责就很清晰了,Features 下面的每个模块都仅包含一个独立的业务。比如上图中的 Feeds 模块就是 Feeds 相关的部分,Account 是账户管理部分等。

对于我的项目来说,我有四个 Features 模块,刚好对应首页底部的四个 TAB。

到了这里会有个问题,不同 Feature 之间几乎肯定是会有互相跳转的需求的,虽然业务比较独立,但这种需求也偶尔会出现,这里可以选择在 common biz 模块提供一个不同模块的 Visitor 接口,每个模块各自实现,然后通过这个 Visitor 来跳转。

如果对于一些更复杂的场景,以及包含了 DeepLink 等需求的场景,可以考虑使用路由,但是使用路由跳转应该谨慎一点,慎重考虑之后再做决定。

Plugins

Plugins 模块一般根据项目的情况决定需不需要,它作为插件化架构的插件层存在,这里的插件是指软件架构中的一种定义。

对于一些可能的动态功能,或者具体实现依赖于运行环境的功能,可以考虑放入此处。

插件层一般不需要被任何模块依赖,它与 Application 处于同一个层级(至少源码级别是这样的),编译时将他打入包内即可,可以通过依赖注入或者一些 SPI 机制获取其实现。

Application

这个模块就更简单了,主要用来组合所有的 Feature 模块,一般不会包含太多代码。

对于跨平台项目来说,可能存在多个 Application 模块,每一个对应一种平台。

上面就是我在项目中使用的模块划分方式,目前使用下来感觉很丝滑,没遇到什么坑,这也是演进了两年的结果,也就是我自己的项目能这么玩了,哪里看着不顺眼就来重构一下,也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下载 Fread 体验。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zhangke.fread

The post 一个大型 Android 项目 Fread 的模块划分哲学 first appeared on 张可.

独立博客自省问卷15题

2024-10-14 16:07:28

最近看到好几个博主都写了这个自省问卷,我也写个。

你的博客更新频率是多少 ?

很不稳定,最近一年差不多一个月 1-2 篇,但前几年因为比较忙断更过一年。

你的博客上次更新是什么时候 ?

半个月前,因为中秋假期终于有空看了几部电影,挨个写了个观后感。

你的博客文章是原创的吗?

是的,我写博客没有营收目标,所以不会搬运,但有时候看到好看的英文文章倒是会有种翻译的冲动,但每次都压制住了。

你觉得自己的文章对他人有帮助吗?

应该会有吧,我的大部分博客都是技术文章以及攻略文章,并且写这种类型文章的时候我的目标也是写给别人看,所以应该会有点帮助。

你上次换博客主题/程序是什么时候 ?

2024 年初,实际上是把博客从 GitHub Page 搬到了自建网站,主题肯定要换啊。

你上一次捣腾博客主题代码是什么时候?

也是 2024 年初,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合适的主题,现在的这个是在原有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但我还是不满意,先这样吧。

你会对博客主题进行二次开发吗?

目前不会,只会做一点微调。

你多久打开自己博客自我陶醉一次?

很少,只有旅游类的偶尔打开看看照片风景。不知道为啥,看自己写的文字会有种奇怪的排斥心理,导致我很少看。

你近期对自己博客域名什么感受 ?

满意

你每天都会看网站的流量统计吗?

很少看,大部分时候看邮件统计数据的通知就行了。

你通过博客的广告赚到钱了吗?

赚到了 0 元。

你去浏览别人的博客/网站主要为什么?

国内独立博客虽然不多,但是很多博主写的内容都很有趣,其实技术类型的我看的很少,一方面专业不同,另外也是个人没有看博客学习的习惯。主要还是看非技术类型的文章,可以接触到很多好玩的东西。

看到别人分享了一篇文章,你打开第一反应是什么?

打开看看

你觉得博客哪方面更重要?

内容和主题,我喜欢简单的主题和丰富的内容。

近期通过写博客有哪些新收获?

收获到了一些博客

The post 独立博客自省问卷15题 first appeared on 张可.

最近看的几部经典电影

2024-09-22 21:48:03

最近因为在搞 KMP,没怎么加需求,所以稍微空了点,正好赶上中秋和台风,索性在家好好看电影吧。

美国精神病人

这部电影确切的说应该是美国精英精神病人,主线剧情是华尔街精英蝙蝠侠外表精致、生活规律、事业有成,但到了晚上内心的黑暗逐渐占据理智只有杀人才能满足精神需求。

导演讽刺的是美国上层精英的金钱至上,虚荣虚伪,内心空虚而且压抑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人会表现一些怪异的行为,包括毫无意义的名片攀比,主角蝙蝠侠就是被异化到极端的人物,连砍人用的斧头像是奢侈品,最终失去控制。

作为华尔街的精英群体,他们需要时刻保持和精英匹配的行为,定制的高级服装,精致的名片,得体的谈吐,职业假笑,这些都需要刻意维持,这样才能赚到精英的财富。

但精分的是他们一边自发的维持这个群体的意志,一边又被这个群体压迫。无意识的享受这种毫无意义的行为,人们被自己的欲望囚禁,在欲望中迷失。

国内的中产似乎也有这样的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比作牛吗,戴上工牌就好像驴戴上了拉磨套装,为了努力工作自费美式,节日礼物的攀比等等。

在一个自洽的系统中是不应该感受到矛盾的,如果有,那可能就是生病了。

猜火车2

猜火车1 我还是 2016 年看的,到现在都过去八年了,好多剧情都忘记了,所以一直到最近才看猜火车2.

距离第一集已经过去了 20 年,贝格比已经越狱,二十年前的精神小伙已经变成了精神大叔,敲诈勒索开妓院仍然是他们的主要业务,这还是很惊喜的。

第二集主线剧情要清晰一点,故事跟第一集关系虽然有但是不多,忘了也没关系。

除了剧情之外,这集的光影艺术很漂亮,色彩和光线搭配的特别协调,这就是电影艺术。

中央车站

中央车站这部电影是我 2016 年标记的想看,但到了今年我才真正去看,一直以为自己已经看过了呢。

没想到这还是个公路电影,其实剧情也是有点俗套,但好的电影就是能把这种俗套的剧情给拍的更好。也是关于互相救赎的故事,一个单身的退休大妈带着一个失去母亲的男孩踏上了寻找父亲的旅程。

剧情挺温馨的,结局也不错,电影拍的比较早,而且因为是公路电影,能看到很多巴西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还是很推荐的。

朝圣之路

朝圣之路是指从法国各地经由比利牛斯山通往西班牙北部城市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道路,现在成了全球经典的徒步路线。

电影主要是关于因为价值观不同导致一对父子形同陌路,父亲是个事业有成的牙医,但儿子一心只想环游世界,最终因为暴风雨死在了朝圣之路上。

父亲在去朝圣之路接儿子尸体的时候决定按照儿子的意愿走一次这条路线,并且把他的儿子骨灰撒在沿途。旅途中遇到了很多不同的人,内心逐渐理解了儿子的行为,最终决定按照儿子的方式活下去。

其实我个人觉得剧情有点老套,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的故事,不过朝圣之路的风景确实不错,而且沿途有很多欧洲小城镇,文化风景也不错。

美国黑帮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黑帮的故事,主角是个帮派老大的随身保镖和司机,老大死了之后他靠着跟着老大学到的能力成功上位,并且靠着在越南的美军朋友搞到了不少纯度特别高的毒品然后卖到美国。成为了纽约最大的毒枭。

中规中矩的黑帮片,不过不同的是主角最后入狱,但出狱后和调查他的警官成了朋友,不知道为啥电影结尾有个半个小时的彩蛋。

泳者之心

被这个翻译过来的电影的名字骗了,英文名叫 Yong Woman and the Sea,这个名字不是挺好的,所以一直以为是个什么积极向上正能量最后拿了奥运会冠军举国欢腾的正能量电影,就一直没看,但毕竟评分这么高,看了之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影片改编自历史上首位横渡英吉利海峡女泳者的真实传奇经历,本身的故事就挺传奇的,拍出来的效果也非常好,最后那段迷失了海里然后看到了岸边火把让我想到了独行月球,不过还是挺感动的。

人物原型是格特鲁德·埃德尔(Gertrude Ederle,1905年10月23日—2003年11月30日),美国女子游泳运动员。埃德尔在1926年8月6日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是首位游过英吉利海峡的女子。她横渡海峡用时14小时39分钟,比此前由男子创造的纪录还要快两小时。

那个时代人们对女性带着天然的偏见,认为即使是从生物角度来说女性也完全比不了男人,埃德尔打破了这个偏见,所以算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事件。

The post 最近看的几部经典电影 first appeared on 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