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6 03:58:53
沉默之沙 https://yukieyun.net/roam/on-the-journey-04/ -
2010年时,国内的程序员薪资还没有涨上来,我在一家美资银行的杭州技术中心工作,每到有紧要项目时,公司就直接搬运程序员到美国干两个月。更早几年时签证管得更松,听说有同事被公司用 L1 签证直接搬运到美国后借此搞定移民;到我工作时签证已经开始收紧,只给办理商务签证了。
公司在 Boston ,2010年2月到4月在那边出差,用中途的长周末去 New York 看同学,又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去了 WDC 。
公司第一次打算搬运我去干活时是2009年,申请10年多次商务签,去上海面签之前,公司的行政部门给我做了各种各样的培训,以确保我的资料齐全、回答没有可疑之处。领事馆面签体验极度糟糕,即使是在 2009 年美国作为民主灯塔的形象还十分 shining 的时候,这次面签都让我在心里打了个问号——为什么一个领事馆面签搞得仿佛服从性测试?911后所有安全措施增加可以理解,但安检之外这不能带那不能带,进了领事馆仿佛进防空洞,把任何一个申请人都当恐怖分子来防范,是不是自己有什么问题?
也是第一次对签证官拿着鸡毛当令箭有了直观的体会,在我前面排队的是一个公务员,我听见签证官用非常流利的中文斥责她,说我知道你们这些人,你们就是拿着中国纳税人的钱出去挥霍。然而他噼里啪啦地骂了半天之后,又给这个人通过了。而到了我这里,只是质问了一句:我也会编程,他们为什么不让我去做这份工作?然后就把我扔进了 check 行列。
我当时也不知道被 check 是什么意思,回来之后公司行政告诉我这不是拒签,可能后续还是会给我签证。但那次项目时间紧迫,拖了一个月再给我签证,已经耽误了行程。到2010年又有项目需要搬运程序员过去时,我因为有签证在手,就直接让我过去了。
可能那时中美程序员的薪资差异实在太大,不仅搬运程序员去美国开发十分划算,公司甚至有一些人专门负责搞接待。落地的第一周就有同事拿了票来,让我们下班后去看歌剧……看歌剧……看歌剧……
这个歌剧还是《白蛇传》,整体感受就是:我不理解,但我大为震撼。
我要不是知道剧名叫《白蛇传》,打死我我也不能把这个场面和断桥相会联系起来。周围的观众仿佛看得很投入,散场时听到有老太太跟朋友讲这个剧情多么 moving ,爱情的意义,诸如此类。
还有不知道什么部门组织的酒会,我在人生那个节点(其实到现在也是)一直都是个不修边幅(字面意义上会经常忘记洗脸)、极度符合程序员刻板印象的外形,突然被拽去参加一个大家都摇晃着红酒杯的 social 活动,离谱程度可想而知。还好我尬点很高,全程埋头苦吃,但东西也很不合口味。
因为有大量同事长期往返出差,迅速有人介绍都可以去哪些地方玩,有免费票可以去精致艺术博物馆,我遂一口气去了八次。每次都要去看莫奈这幅 La Japonaise 模特是他妻子 Camille Doncieux
对不起已经不记得是哪里了!
走了一下自由之路
现在翻看旧照片依旧觉得 Boston 是梦中情城!
如果没记错的话是 MIT
逛书店
两个月还算比较久,大大小小的地方基本都去了,出了海但没看到鲸鱼,每周末去 Charles River 附近闲逛,看阳光健康的大学生们沿着河跑步。
总之,待了几周后,我就觉得,这个地方,好好啊!我一直想要生活在海边的城市, Boston 的大小和人口密度也是我心中的完美之选,我立刻跟四方好友说:要不我出国吧!
2010年时我对自己的人生真的没什么计划和想法,做事全凭冲动,桌子一拍就开干。一个网友跟我说她的另一个网友在美国,知道怎么办移民,让我加一下他的 QQ 聊一下。
我加上这位大哥的 QQ ,他问我方不方便电话,我刚把号码发过去,三秒内电话就响了。
电话接起来各自简短自我介绍,大哥就甩出一句震撼我全家(也就是我一个)至今的话:“你已经在美国了,你已经解决了很多想走这条路的人最困难的第一步:办签证。你听我说,你既然已经来了,就不要回去了!你在东岸对吗?第一步,你买张机票来加州,到了加州去找律师楼……”
后面的内容我不太记得了,大意是让我在加州找份工作,同时让律师帮我办身份。因为开头过于震撼,加上年代久远,没记住后面的细节流程。
我有点蒙圈,虽然桌子拍了想要移民,但准备的是回杭州后好好计划一番,再看如何实施。实在没做好心理准备说带着一件行李来美国,就再也不回去了。见我没有给出确定的答复,大哥恨铁不成钢说“你知道多少人想办这张签证却一直办不下来吗?你有了这张签证,却不珍惜机会!”不过他又说既然我签证在手了,以后还有机会再出来,想清楚了再实施不迟。
很久之后我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黑下来的操作方式,但那时这对我过于天方夜谭,除了震撼之外还是震撼,不具备实际操作可行性,打算再和在纽约读书的同学合计一下怎么办。
四月的长周末和同学一起去 WDC ,正好碰上樱花节,在 WDC 体验了一把北京地铁的拥堵。
韩战纪念碑的 FREEDOM IS NOT FREE
那两年正在看林达的书,对美国历史简直如数家珍,雄心勃勃要逛完博物馆区,不料肉身拖了后腿,稍稍逛了几个地方就回酒店休息了。
没有找到照片。
去之前的一个工作日,公司的中国同事问我长周末有什么安排,我说去纽约看同学。同事很认真地叮嘱我:别的没有什么,就是过马路一定要看红绿灯,纽约是大城市,不像我们波士顿车会停下来等你,在纽约你不看红绿灯是可能会被撞死的。
我:哈?
如果说 Boston 各方面都吻合了我梦中情城的想象的话, New York 就是360度都让我感觉难受的城市。第一次去的时候这种感受还不明显,2018年我出差再去 New York ,一进城看到四面八方的摩天大楼,我就开始窒息,总有一种末日幻想症,好像所有的摩天大楼都会坍塌,砖块掉下来我跑都跑不掉。
整理了一个系列目录,前面找到了老照片的也更新了一点照片。
- https://yukieyun.net/roam/on-the-journey-04/ -2025-03-13 08:07:18
沉默之沙 https://yukieyun.net/nonsense/politics-me-and-attention-economy/ -
以前写过一篇博客,讲我是怎么吐狼奶的。现在很有必要再回忆一下,最近这十来年的政治心路历程吧。
吐完狼奶之后我开始随机性看一些政治和经济理论的书,但一直没有感觉哪一种派别的理论特别吻合我的想法。一定要找的话,可能是 Progressive Era 的一些主张和社会实践,但时代实在隔得有些远,且最后的落幕又显得好像理论和实际之间很有些差距,惋惜之余我又继续看些别的。
然后一头扎进了自由意志主义,我一看,主张极度的个人自由—— This is exactly what I want! 一边看一边拍大腿,同时不理解为什么它在政治光谱上被界定为极右,在2010s 提极右,我想到的是——法西斯,希特勒嘛,这个 Libertarianism 和极右哪有什么相似!
2010s 初, Libertarianism 对我的致命吸引力在于四个字:自由至上。
作为一个在控制狂家庭长大的人,进入社会后又发现党和控制狂家长如出一辙,再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浑浑噩噩过日子,一头栽进生活的深坑后开始怨天怨地,好像个人不该为自己的命运付哪怕10%的责任,我就忍不住生气。看到 Libertarianism 说个人应当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一拍大腿,决定自己是个自由意志主义者了。
我一边看安兰德 Ayn Rand 的小说,一边看米塞斯、哈耶克的各种著作,经历过计划经济的人,是很容易觉得市场经济原教旨主义绝美的。但我绝美了一阵,就醒过神来这太不现实了——仿佛一种真空中的球形鸡。当容器不是真空、鸡也不是球形的时候,是得不到期望结果的。所谓的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在极度自由的市场经济中,实际上是最底层、没有抗风险能力的人,为位高权重者的错误决定付出代价。2012年美国大选前后,我还认真看了几本 Ron Paul 的书(他和儿子作为医生在新冠期间的言论真是惨不忍睹)……看着看着就开始觉得不对了:
对 Libertarianism 的具体理论批判网上很多了,此处省略10万字,我出坑了的东西,就懒得再多费时间了(但我友称我性格极似《源泉》里的 Howard Roark ,我仍然接受这一赞美,小说还是好看的哈)。
此处顺便鸣谢 Robert J. Shiller 他在耶鲁有一个 Financial Markets 公开课,在 iTunes U (时代的眼泪了)里可以直接看,讲得很好、通俗易懂。那时我对金融一窍不通,但他讲课很有趣就一路听完对各种金融知识有了一个基础了解。后来他拿了诺奖我就凑热闹去看了他的 Animal Spirits ,对解毒市场原教旨主义很有帮助。
政治对人的生活的影响当然是方方面面的,很多时候人自以为没有被政治影响,其实是命运被改写而不自知。但2015年和2016年,政治两次在我的人生选择中成为重要决策因子。
2015年尾我开始认真计划出国,这个念头很早就有过,一直没有付诸实践的主要原因就是懒(和一些信息壁垒)。一想到要学英语考各种试,我就安慰自己:我又不生孩子,中国社会害我也就到此为止了。经常有人以为我出国是不想被逼婚或者逃离家庭,其实完全不是——这些问题我在国内早就解决了,踊跃对我的生活提出指导性意见的人都躺在我的黑名单里。不管工作场合还是朋友圈子,没有人对我的生活指手画脚(偶尔有一两个会立刻得到我的激情开喷后进入黑名单,四舍五入就是没有啦。)
这一年开始付诸实践原因有二:
我火速开始学英语,刷各种英语考试分 ,准备美国 MBA 申请——第二次扭转马上就来临了。
2016年的下半年,我已经刷了一个超漂亮的 GMAT ,照着名校清单哐哐申请 ,结果大选结果出来,希拉里败选。
(插播:我追星史上两大遗恨,一是罗纳尔多到2011年退役都没有冠军杯,二是希拉里2016年败选)
为世界前途悲愤之余,我也重新考虑了一下个人命运。一些微信申请群里特别搞笑,很多申请人还在一厢情愿,说川普想打击的只有非法移民,我们这些留学生是美国最重视的高端人才balabala
我心里特纳闷:怎么,你们脸上都刻着二维码,别人扫一扫就知道你非法不非法吗?一旦检查起来,还不是先查有色人种?口头上说打击非法移民的,本质是白人至上。
评估一番后我觉得自己承担不起美国的政策风险(必须补充一下,我也没有英明神武到一秒就决定放弃美国,但听一个美国回来的同事详细跟我讲解了 H1B 到拿绿卡的流程,我觉得自己可能吃不了这个苦,更何况这个苦以后大概率要加倍……),就开始搜索其他国家的移民信息,主要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因为积蓄也不多,做好了去澳大利亚偏远省份做技工的心理准备。结果搜集完信息发现澳大利亚的移民门槛已经水涨船高,而加拿大刚刚实施了移民新政。我火速转向加拿大,2017年中收到 EE 邀请,2017年年末拿到 PR ,打包行李,2018年来了加拿大(办理得很快,一是运气好,二是刷英语考试时我顺手把雅思给刷了,三是很多为留学准备的资料很多能直接用到移民里)。
(落地加拿大的第二个月,2018年3月,近3000人大代表投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取消了连任限制。)
2016年11月8日,美国大选结果出来开始,我就跟朋友说,从今天开始,我就会屏蔽一切关于川普的新闻。
倒不是说我接受不了这个打击或者什么,而是我大学毕业时看过他起家的真人秀 The Apprentice ,2016年又看了 PBS 关于候选人的纪录片 The Choice 很清楚他的作风和德性,这就是一个大号的校园霸凌者 + 传销教主结合体,主打秀肌肉 + 语出惊人博取关注 + 把关注转化为自己的权力和金钱的组合拳。
我要为自己构建一个没有注意力吞食恶魔(现在这个群体里已经有很多人了)的世界,在这之后,我不会主动看任何有关它们的新闻。偶尔有朋友给我发来一些链接,我也会提醒他们以后不要再给我发了。
2024年末,我重新加固了这个屏蔽墙。可喜可贺的是,一个朋友也加入了我的行列,并且感谢我之前的实践让她认识到这种操作的可行性。
可能在有些人看来这种抵抗好像自欺欺人,但实际上它非常有效地维护了我的精神健康。
从权力层面来讲,我和大大小小的注意力吞食恶魔确实是极度不对等的,它们可以控制一个国家甚至很多国家,扰乱很多人的生活,而我无能为力。
但至少我可以保护自己的注意力不被吞食,我会在保持自己健康生活的前提下,尽量抵制加入流氓阵营的垃圾公司,帮助我身边我有能力帮到的人;同时,对于我改变不了、还会引发巨大愤怒情绪的新闻,我会毫不犹豫地屏蔽。
前些天在毛象发了这一条:
在注意力经济和政治的时代,我的精力是我最宝贵的东西,它们可以消耗在阳光雨露大雪微风发呆读书嗑CP健身散步挣钱里,不会消耗在各种哗众取宠和审丑思维的辣鸡里,不会消耗在各种独裁者们放的每一个屁里。
在今天这个节点,我可以说我对待政治和我对待我生活中其他事情的态度是很相似的——我会尽我自己的努力、坚持自己的规则和抵抗,结果如何也许我确实决定不了。我不会因为这些事情我改变不了,就放弃我的抵抗;也不会在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后,沉浸在痛苦和愤怒的情绪里。
不止是政治,注意力经济时代,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注意力吞食魔对吧。保证自己的精神健康、最大程度夺回对自己的控制权,都是对注意力吞食恶魔们的抵抗。
(但是偶尔没忍住被吸食了就被吸食了啦,我不会责怪自己的;用自责的方式去约束自己遵守一些规则是很难的,已经浪费了时间还要再浪费时间内耗,简直是套娃式消耗……
- https://yukieyun.net/nonsense/politics-me-and-attention-economy/ -2025-02-27 05:40:15
沉默之沙 https://yukieyun.net/roam/costa-rica-6-weeks/ -
一些前情提要:2024年09月小结 + Costa Rica Rentista Visa 办理 brief
自去年我第一次去 Costa Rica 后,每次同人提起这个国家,十个有八个会问我:是那个美国属地吗? 我:不是,那是波多黎各 Puerto Rico。 对方:那……哥斯达黎加是什么?
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国家啦!在巴拿马的北边!
那怎么分辨 Costa Rica 和 Puerto Rico 呢?
敲黑板!这两个地方以前都是西班牙殖民地,名字都来源于西班牙语。
Puerto Rico 是西班牙语的 rich port 的意思,美国通过1898年美西战争,取代西班牙成为加勒比海地区主要政治势力,这其中就包括获得了 Puerto Rico。
Costa Rica 是西班牙语 rich coast 的意思,它在中美洲,西边是太平洋东边是大西洋,同时拥有两大洋的超长绝美海岸线。名字和海岸线联想记忆可得!地理位置见下图:
Costa Rica 从1948年12月开始废除了军队,1949年将这个决定入宪,节省下来的国防预算都用于医疗和教育。1983年宣布成为中立国家。
生态旅游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到这里的游客数量大约2.5 million,是本国人口的一半。旅游业带来的GDP已经超过香蕉和咖啡出口。政府非常注重保护生态,除了本地产的瓜果蔬菜和一些污染较轻的产业外,很多生活用品靠进口,造成生活成本较高。(生活成本和家庭可支配收入都和葡萄牙接近,家庭可支配收入查到的各种数字有差异,但不是太大的差异)
是周边国家逃避战乱或者想要脱贫时会考虑的国家(like 这几年走线人猛涨,有些人走到这里就会留下来不走了)。
我感受到的主要缺点是公共交通不太发达,本地人的生活还是依赖公交、考虑到真正生活的区域并不大,不算太大问题,凑合着能用但不特别好的水平。看 Wikipedia 有说目前经济遇到的挑战之一是教育水平还没太跟上,比 OECD 平均水平要低。
现在有5-6万华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
每次别人问我哪里哪里怎么样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不知道对方的参照物是什么——尤其有些人的统计学水平停留在用北京上海来代表中国或用纽约加州代表美国,那就很难沟通了对吧……能查到的一些经济数据来看,Costa Rica 的中位数收入生活水平比中国的中位数收入家庭好不少(但你要用上海来比 San José 那肯定是你赢啦)
英语普及率——可以但不太可以,所有的地方都会有一点障碍,属于一个大部分地方都有人会一些英语但都不太好的程度,普通吃饭办事OK。政府部门办重要的事情会注明要你带翻译。银行一般能找到会英语的工作人员。餐馆视档次高低而定……
Rentista Visa 获批后,要在三个月内办完居留手续:
所以这次去,目的之一是晒太阳,之二就是办居留卡。
CAJA 是基于收入的系统,我申请的 Rentista Visa 项目要求证明自己有 2500 USD 的月收入,所以交社保医保就以这个 2500 USD 为收入基准,大约是 340-350 USD 一个月。
Rentista Visa 有效期两年,renew 的时候要再次证明自己的收入水平、以及一直在交医保社保。第三年(也就是 renew 后一年)可以申请永居。临居 Temporary Residency 和永居 Permanent Residency 的居住要求都是一年一天。
临时居留也有一些别的项目,比如养老金(需要证明月养老金超过 1000 USD)、投资(150k USD),批准后流程差不多,交医保社保、第三年可以转永居。
注册 CAJA 和申请居留卡的两个手续,如果申请人西语不够流利的话,都是要求带翻译人员的;我第一次去申请 CAJA 时因为自信懂一点点基础西语 + Google Translate 能帮我搞定,没有带翻译就去了,结果尽管当天空位很多不需要预约,办公人员死活不肯给我办理,一定要我重新预约 + 带翻译一起来,因为要协调时间一下就拖延了两周……
其他都比较顺利,给我办居留卡的工作人员不过脑子就给我把性别填成了男,等我回家路上收到确认邮件、发现错误回头去找他时,他说他看资料发现搞错了,已经改好了。
居留卡承诺处理时间是一个月,实际上两周就办好了。
打指纹的办事处对面广场上的铁皮姐妹花
从 Residency 维护成本上来看,还是有一些些繁琐的,比如要按月交医保社保、不能一步到位,有些手续都必须本人亲自到场办理,可能本地政府需要的是愿意经常来消费、更愿意能留在这里的人。
没有意愿来这里常住的话,可能必要性不高。
Costa Rica 人口500万,有70%左右集中在 Greater Metropolitan Area 也就是所谓的大都会区,地理位置上是 Central Valley 和 Guarco Valley ,行政上有四个省的30+ 行政区构成(看数字很多,但仔细想想300+万人口不是那种巨型城市啦)
我这次因为不知道具体要待多久,所以先订了四周民宿,民宿到期后住过两家公寓,按位置分布正好在 San José 市中心的西边、北边和东北,都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还没有住过山上。
俯瞰Central Valley
这是一个被高频问到的问题,让我很挠头,我刚来加拿大时头两年住的恰好是一些人谈之色变的所谓高犯罪率又或者麻友遍地的区,但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完全没有感觉到治安不好……去美国好几个城市我也热爱坐公交 or 在 downtown 溜达,所以我有一点点开始意识到我心里治安没问题的地方可能在别人心里很有问题 😂
San José 当地人会跟我说晚上天黑了不要出门瞎溜达,近两年因为走线的原因(一部分人走到这里就决定留下不走了)治安有所恶化; reddit 上的美国人说治安比美国大城市好多了你们美国人有什么脸疑神疑鬼问别的国家治安怎么样(是reddit 上长居在 Costa Rica 的美国人自己说的!
办几道手续的过程中有几份文件要打印,我就在网上搜 print shop 搜到了一个地址,走过去发现它长得跟我想象的打印店完全不一样,门口的大爷不懂英语,我用 Google Translate 和他沟通也很费劲,他让我等在那里,然后找了一个人出来。
找的这位大哥会说英语,把我请进了办公室……沟通需求后,他跟我说他们这里是提供 painting service,但是卖大型打印机器和相关产品的,不是小打印店。他给了我一个小打印店的地址。我又发现这里有 self storage 的广告就问他是不是提供存储服务,他说是并找了价目表给我(比我在网上搜到的便宜)。送我出来时他问我说你是要走过去打印店吗?走过去有点远,要不要开车送你?我赶紧制止了大哥。。。太客气了谢谢哈
平时走在路上有本地人看到陌生面孔也会很热情笑给你看!
Costa Rica 的华人社区还是很显著的,市中心有一条中国街。早期移民以广东人居多,新冠后中国申请人有显著上升。
一点台湾第一的震撼!
👇👇👇这家烧腊店的小老板每天在窗口斩烧腊,感觉二头肌三头肌都练得很好。来这里后认识的中国律师妹妹说她妈有次赶时间问小老板能不能斩快一点,小老板:每天起码有200个人有不同的理由想让我快一点,每个人都快一点我早累死了。然后继续保持他的节奏斩烧鸭。
上班就需要这样的心态!
秘鲁餐厅的意大利面
海鲜汤
brunch 店看店员做日式虹吸的咖啡
咖啡成品
还是秘鲁餐厅,鸡肉鸡蛋土豆牛油果沙拉
本地早饭,碳上加碳
海鲜!
万事 WhatsApp!大部分店铺没有网站但是招牌上都印着电话号码 and 可以直接加了 WhatsApp 询问,我的WhatsApp 里已经加上了两家按摩店一家打印店和一个餐馆!
后来还看了一个 Physical Therapist,都是 WhatsApp 上事先沟通需求的。
300k USD 可以在这里买到四室四卫双车库大院子的大 house,尊享四季阳光,吹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风,增加了一点点继续搬砖的动力!(友情提醒,这是大都会区的价码,生态旅游区还有海滩什么的豪宅卖到几个 million 也是分分钟的事)
在 San José 的主要生活是:出门散步晒太阳、在民宿咖啡瘫晒太阳、上工搬砖。民宿老板几次推荐我可以去哪里哪里玩,后来发现我很少出门,很狐疑地问我到底是来干啥的。
我:晒太阳。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出门啦,第一周报了个小团去看火山。
是活火山,能闻到刺鼻硫磺味的那种……
团很小,只有四个人,一个美国姐和意大利姨叔。美国姐全程情绪价值给满,为每个人捧哏。导游小哥提供英语西语和葡语服务,意大利姨和叔完全不能说英语靠意大利语也和他能交流。
意外发现导游小哥正职是牙医!他说牙医诊所新开,没有那么多客人,所以他有时间出来带团(这里的 dental tourism 也很有名所以小哥能提供多国语言服务是重要竞争力) 。赶紧打探了一下 Costa Rica 的种植价格,答曰全程做下来约 2000 USD,我未来的五颗种植牙就靠这里了!他说我交的 CAJA 全民医保 cover 常规看牙洗牙(感觉交的钱还是值得的!长居的话也不用太担心生病了不知道怎么看病。
买了一个树懒公仔
两个字:不低。
2025年初的生活成本对比(和多伦多)是这样的:
Cost of Living in San Jose is 16.3% lower than in Toronto (without rent)
Cost of Living Including Rent in San Jose is 28.9% lower than in Toronto
Rent Prices in San Jose are 53.4% lower than in Toronto
Restaurant Prices in San Jose are 25.6% lower than in Toronto
Groceries Prices in San Jose are 12.2% lower than in Toronto
Local Purchasing Power in San Jose is 56.7% lower than in Toronto
需要考虑的是这个统计主要基于在一个城市长期生活的人,所以像我这样去 San José 只能短租的,租房成本就比长租要高一大截,其他开支加加埋埋,我个人的开支大约和在多伦多时持平。Rentista Visa 办理时要求的 2500 USD 月收入,是比较客观的外来者在这里一个月可以过得比较舒服的数字。
YouTube 上看到过一些人是直接长居在那里,稳定租房 + 自己采购食物可以把生活开支降低一些。
这里的物价的不均衡发展是有原因的,本地的支柱产业是生态旅游,已经占据了GDP的5%。本地政府也以环保为首要目标,所以但凡是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在这里是没有办法进行的。
农业上它们还是做得很不错的,热带很多东西都比较适合种植,本地的瓜果蔬菜大部分都是挺便宜的,除非是非本地人经常食用的种类,需要靠进口就会贵一些。
绝大多数的东西,比如说电子产品都是要依靠进口的。我曾经在reddit上看到有美国人抱怨,说他的电脑坏了,在这里买一台笔记本的价格比他飞回美国买一台笔记本再飞回来还要贵。具体的价格我没有去查证,但我搜过显示器在这里的价格,确实比在加拿大要贵至少三分之一以上。
但有一个意外的是,他们的第一出口既不是香蕉也不是咖啡,而是医疗器械,所以这里的 dental tourism 也小有名气。
差不多就这些啦,等我今年下一个冬天再过去~
- https://yukieyun.net/roam/costa-rica-6-weeks/ -2025-02-15 03:28:02
沉默之沙 https://yukieyun.net/roam/on-the-journey-03/ -
西塘是和大学时的闺蜜同去的,那时候西塘还没有怎么发展起来,仅仅流传在一些 BBS 或论坛,各种传说里西塘是一个商业化教之乌镇更少,同时还保留了很多韵味的地方。大概去住了三四天吧,订的是一家民宿,很古老的家具,每天在外面走一走,吃吃各种家常菜,也还是蛮惬意的,只是每一家家常菜都差不多,这种情形到后来去同里和甪直时就越发明显了。
到同里和甪直时,人已经有些麻木了,仿佛每一个地方都在复制批发。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我太苛刻了,因为比起现在全国六千多个古镇的批发式经营,当年已经有一些复制感的西塘,放在今天可能都算非常淳朴了吧。
西塘
6000+古镇请见:8年烧光50亿!从人满为患到无人问津,全国古镇,批量倒闭
但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我是这古镇里的任何一个个体经营者,我要怎么办呢?努力做出特色吗?用心做一些纪念品吗?手工的价值在这个时代,或者说尤其在中国,是不被看中的。投入很大心力而无法谋生的话,就不能强求别人为了所谓的艺术 or 原汁原味牺牲他们的生活。有极少数人善于运营,可能能通过自媒体将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做成品牌,但绝大部分人并不具备这样的技能。在纪念品市场,也常常劣币驱逐良币。
如果我是一个小的地方政府经营者呢?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说乌镇已经进入主题公园经营时代,里面每一个人都是NPC,镇上大爷大娘都是上班来给你扮演夫妻的工作人员。消息未知真假,据说游客也好像挺满意。
补一张同里的照片
这种麻木的感觉在我到南浔时又稍稍缓解了一些,因为南浔从地理上更大,也确实有自宋以来更多的累积。
浙江附近的各种县市,陆续也去了不少,印象最深的是绍兴,有兰亭雅集曲水流觞——它们肯定不是王羲之当年的兰亭了,但记忆中还是很美。买了一些很古早的文创,现在看起来可能是粗糙的,但心情还挺好。
鲁迅故居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去年我又买了个《兰亭集序》的杯子喝冰咖啡:
有学天文物理的朋友在新疆天文台工作,邀我们去乌鲁木齐玩耍。别的朋友们很难请长假,我第一份工作在外企银行,有15天年假,就请了两周,分了两天在回程时去敦煌。
去了喀纳斯和吐鲁番,本来也想去一下南疆的,实在时间不足。
敦煌值得大书特书一番,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拿着智能手机的导航玩耍,在此之前的所有,要么是有认路的朋友陪同,要么是报的散客拼团。有一次大家聊起没有GPS 的时代大家怎么出门——我:在没有导航之前我几乎不出门。
时间节点是2010年,智能手机普及很多,我终于敢独自出门,端着手机在路上瞎溜达。我对月牙泉的执念来源于大学时玩的《幽城幻剑录》,沙漠中一弯月牙状的泉水真是令人心动。终于来到敦煌,吃个烧烤都看到满街的月牙泉明信片,我吭哧吭哧买了票去鸣沙山,接下来的感受就是……what the fuck……
也不好说哪里上了当,月牙泉真长那个样,但是那么一小块沙地给圈起来,中间摆个亭子卖点水……言语无法形容当时心里的我勒个大草……
仍然是上面这位在天文台工作的朋友,她时常要去紫金山天文台出差,每次她提前通知我一声,如果我时间方便,就稍微请一两天假,凑上周末,和她一起在南京吃吃喝喝。
今年蛇年,《新白娘子传奇》又被翻出来,尽管许仙白娘子是在杭州生活,但电视剧很多场景则是在南京拍摄的,比如鸡鸣寺和瞻园。瞻园里有年贵妃的哥哥年希尧写给雍正的折子,以及雍正给他的回复。现在的电视剧流行拍皇帝为国做鸭,倒因为果,实则因年贵妃的原因,雍正一直十分照顾年家,年希尧官做得一塌糊涂,照样在雍正的庇护下有钱有精力研习西方数学,还出版了好几本算学书。
有南京的朋友带我们去吃了红公馆,第一次吃到腌笃鲜,算是江浙沪菜系里为数不多的我喜欢的菜式了。
黄山去得非常随机。有一天下午同事问我,他们想包车去黄山玩,问我有没有兴趣。我那时候正在跃跃欲试想要游遍五湖四海名山大川,但又懒得做计划,正好有人做了行程连车都包好了,我只用出一个人,何乐而不为?我问明了人数和行程,掏了钱跟着他们上路。
住在黄山脚下的一家民宿,吃过饭之后第二天开始上山。我们的计划里要在半山腰住一晚,然后去看日出;第二天的行程是要爬天都峰,再下山开车回来。第一天爬山感觉还可以,看了一些黄山的景点,早上半睡半醒就被人扯起来,一起去看日出。看完的日出我就坚决不肯再动弹,回来补了觉。下午他们再说去爬天都峰,我无论如何都不肯再动了。大家用“来都来了”来劝我,但我的逻辑一向是钱都花了,我都来了,更加不要再浪费时间做任何我不想做的事情。
最后同事们去爬天都山,我留在半山腰的网吧,掏20块钱一小时的天价网费上网看小说。看的是什么,完全不记得了。
去了黄山之后,又有同事组织去走徽杭古道。我也跟着去了,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之所以还记得走过,是上个月时我翻硬盘里的照片,有一个文件夹标记着辉煌古道。我灰头土脸地拍了一张,连跟谁去的都不记得了。
苏州也去得很随机,有一天在班级群里,一个本科同学里说他在苏州工作,问大家有没有方便来玩的,他负责接待陪玩。我一看苏州离我这么近,他又知道哪里好玩哪里好吃,全程陪玩,我二话不说就请了几天假,加一个周末去苏州。
写到这里可以看出来,我是那种绝对不跟人客气的人——如果有人跟我说要不要来我家吃饭,我又正好想吃饭,我就会窜到别人家里吃饭。我跟这位负责安排了苏州行程的同学之前并不熟,整个大学四年好像都没什么来往 😂
苏州给我的印象特别好。可能是因为古城区基本没太动,保留住了很多古建筑,而新的开发建设都在新城区。
同学在苏州工作了两年,大大小小的景点去过很多次,也有了一些经验。他强推我们周末先去沧浪亭和网师园,等工作日再去更流行的园子。沧浪亭人比较少,体验确实很好,比后面周一在狮子林和拙政园人头攒动被人流推着走进来走出去要强得多。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城外的西园寺,很大很安静。评弹博物馆和昆曲博物馆在同一条街上,每周有免费的演出(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两个地方是我强力推荐而同学没有去过的,同学盛赞昆曲博物馆,说以前觉得自己没文化不敢来怕听不懂,听了一场昆曲才发现很有感染力。
留园也很喜欢!
这些地方去的时间很密集,中间穿插着去了Boston/泰国/吴哥窟,下期继续。在毕业后的那几年,可能是终于尝到自由的滋味——摆脱了家庭的控制,也离开了学校的集体生活,手里有工作的收入,我拼命奔向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现在回头看当时的茫然,可能是已经挣脱了一部分锁链——我那时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并不想过社会给大家规定好的模版化生活,但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所以横冲直撞,让自己的小宇宙再变大一点。
整理了一个系列目录
- https://yukieyun.net/roam/on-the-journey-03/ -2025-01-21 10:59:03
沉默之沙 https://yukieyun.net/roam/on-the-journey-02/ -
继续。
在北京实习了大半年,第二年回学校写论文答辩、找到工作后又回去了一趟和实习时的同事们告别,但这跨度两年的时间里,我并没有怎么游览北京。可能是刚从学校出来,实习时人很紧张;我又很厌烦北京的城市气质,也就提不起劲去探究了。
TLDR:秋天没事别去香山!!!
刚在北京落脚没多久,就有在学校的朋友来北京玩,约我和他另外在北京工作的一对情侣朋友周末去看香山红叶。我住在二里庄,照地图查询去香山大概是一小时左右——坐上公交车我就后悔了,准确地说是站,公交上人挤人、前胸贴后背。我现在都还记得,我身边一对小情侣在抱怨,说刚刚不该上公交,他们上车的地方到现在的站,骑车只需要15分钟,但公交走了45分钟。
我当时就眼前一黑,但已经上了公交,且公交车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挪动,也没办法下来,下来也没有更快的交通工具,因为私家车和公交车都在挪动,只能用小灵通和朋友发短信沟通情况。在北京工作的那对情侣离香山较近,早早到了后发来指示——提前四站下车,然后步行上山,因为提前四站已经堵得水泄不通,连挪动都不可能了!
我乖乖提前四站路下车走上去,约的是上午11点碰头,我出发时9点多,走到香山脚下和朋友们碰头时,已经接近下午1点了……我们几个人饿到不行,把准备上山野餐的食物瓜分,然后又在人挤人中上山。
和公交车上挤成肉饼的经历相比,在人潮中被推着上山的过程倒不算太痛苦,毕竟是开放空间。路上我坚决要求下山时坐索道,朋友们都答应了,结果到了山顶,发现索道要排队两小时,走下山也是两小时,我只好灰溜溜走下去。
至于红叶,那是什么东西?沿路都有小摊贩卖丑陋的香山红叶标本,除此之外只看得到人头,根本看不到什么叶子。
回到实习时住的宿舍,另一个同学给我看照片,原来她们去了百望山,风景很好,人很少,红叶很漂亮……
如果说这次香山之行有什么意义的话,就是我从此绝不掺合这种莫名其妙的热门景点,多么有名都和我没关系。
另一次惨痛经历。
实习时所在的组赶的项目很紧,时常加班,偶尔还有一两次通宵联调,公司就在办公楼后的酒店长租了房间,让我们有空去补觉方便半夜需要时可以叫回来(现在想想这是什么恶魔行为?)
有一天通宵加班后我懒得回住处直接去酒店补觉,才睡下就接到朋友电话,原来是我在学校的那群玩伴里的几个人来北京了,约我一起去故宫。好在几个人才在火车站下车,去故宫也要时间,让我继续睡了一会儿——但也没好到哪里去,那天我极困状态,几乎是被几个朋友从前门搀着一路逛到后门,出后门直奔吃饭的地方。
印象中故宫在检修,很多宫殿不给进,没有其他印象了。
也还是有点美好记忆的,上班的地方离颐和园很紧,有时候下班会遛过去。颐和园真的很美(不愧是以增强水师名义敛财修出来的园子?)
在北京工作的师姐带我去了八大处,细节不记得了,就记得……也还不错?
毕业后我去了杭州工作,拎着我的全部家当——一个行李箱,开始了我的杭漂生涯(漂字是这么用吗?漂的定义是什么?我有杭州户口算漂吗?有户口但没房子算漂吗?)
来杭州之前我雄心壮志,要精精细细地游遍杭州每一个角落。在此之前我对杭州的名胜古迹 & 文人骚客留下的诗词 & 这个墓那个祠已经是如数家珍,所以火车开进杭州站时我有一点懵,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的具像化的巨大落差——这个杭州,它怎么是个现代化城市啊!
现在回想起来有点蠢……但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杭州的标签还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火车开入这座陌生的城市,我好像被榔头敲了一棒子。
工作的第一年就接受了潮水般的打击,本来就还没建立起职业规划的我,直接就放弃了规划开始摸鱼,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搞创作和玩耍中。
白堤苏堤赵公堤,岳庙于谦祠苏小小,各种故居,各种博物馆,有名没名的地方,全都安排上!人到了一个地方长住,这里的景点就会失去珍贵性——我在杭州的生活很好证明了这一点。工作安顿下来后的两年里风卷残云般把上述景点扫过一遍后,连西湖都去得少了。
于谦祠
稍微数数我比较有印象的地方吧:
向杭州外进发!
我的第一个目标是打卡六大古镇除周庄外剩下的五个!之所以不去周庄,是因为我中学时看杂志,讲周庄非常商业化了——我立刻决定,咱们是喜欢天然去雕饰的!去另外五个!
第一个去的是乌镇,这时的乌镇应该还有一半没有开发好,更没有后来的互联网大会什么的, 但人已经相当多了,停车场里乌泱乌泱的都是旅游大巴。我能够找到的任何一个僻静的、没有人流的、能让我好好看看 + 拍照的地方,我还没拍完,就会听见有旅游团在远处说“那里那里那里”,然后一群人冲上来,把我找好的“出片位”(当年还没有这个词哈)给占了。
我痛定思痛,觉得可能还是来晚了——现在以爹味著称的黄磊老师,20年前还是娱乐圈文青的不二代言人,他2003年和刘若英拍了一部以乌镇为背景的《似水年华》,乌镇因此开始了它的网红古镇之路。我2009年去,当然是太晚了!
我脑袋一拍,觉得该去西塘。
整理了一个系列目录
- https://yukieyun.net/roam/on-the-journey-02/ -2025-01-09 20:49:14
沉默之沙 https://yukieyun.net/roam/on-the-journey-01/ -
昨天去朋友家闲聊,两个朋友都是撸卡旅游达人,又聊到旅游时的J/P属性(其实不论什么测试,受主观判断的影响都非常大,比如越自律的人越觉得自己自律不够),最近几年深感忘性加剧,就想把和旅游相关的事还记得的也记一下,以防进一步失忆。
人生中第一次旅游在大四,已经相当晚了,这之前没有出去玩过的原因,第一是没有钱,第二是信息不发达,我又不认路,没有地图导航之前我都不敢单独去陌生的地方。
勉强按时间线记录一下,但好些地方我也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年去的,想到哪里算哪里吧。
大四的时候,闺蜜说要找工作,带着我一起去广州。实际上并没有参加任何招聘会,我们在她姐姐家住了几天,每天就是胡吃海喝,在广州到处吃吃吃。知道了广东人可以吃早茶吃到下午四点,吃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牛肉丸、双皮奶、菠萝包。这时候互联网开始普及起来,网上很多人讨论《银河英雄传说》,闺蜜是死忠红茶党,一直跟我安利这套书,她姐姐家有全套,所以这几天我们除了吃,就是蹲在家里看银英的小说。
确切时间不详,本科末期到读研期间,我在学校有一大群 bbs 上认识的玩伴,其中有好几个是江西人,遂一大帮人约着去南昌玩,住在同学家里——结合广州行,看得出来早期的旅游都非常省钱。有印象的是滕王阁,在南昌的几位地头蛇带我们到处吃吃喝喝,剩下的时间我们就窝在各种地方看黄易的小说。
去西安的时间我记得还挺清楚,是2006年初,因为我第一次扑街就发生在西安旅途中,记得就比较清楚。
这时候我有做一些兼职赚生活费,但没有富裕到可以敞开出去玩,恰好上面说过的大学时的玩伴之一,我异父异母的小弟,本科毕业后去工作,被公司派到西安出差做工程。他在西安穷极无聊,又没有任何娱乐,就邀请大家去西安玩,我们自付火车票即可,他包食宿玩。当时只有我有档期,他千叮咛万嘱咐,叫我一定给他刻盘一套《武林外传》带过去(我在大学时是一个影视资源大户,经常开FTP给大家传各种影视剧),让他下班后在酒店能有点娱乐。
去西安之前我在网上搜索了各种防骗大全,印象很深刻有什么假秦始皇陵,还有客运中心你即使上了公交旅游大巴都会有黑旅行团拽你游说你去别的车等等。事实证明网络不够发达时连骗子都死板一点,我在西安遇到的骗子们,和我在网上搜到的防骗大全里一模一样,话术都不带改的。
西安玩得很开心,是我一直想再去但后来就没找到机会再去的地方,去的是一些常规项目:兵马俑、刘启的汉阳陵、刘野猪的茂陵、乾陵(已经被冲刷到没有字的七节碑和被文人墨客争相题字的无字碑)、大唐芙蓉园、法门寺(看假的舍利子)、大雁塔、陕西博物馆、碑林博物馆,等等等等。这时候陕博还没有免费,门票不贵,可以细细看,我们跟在前面请了导游的游客后面,蹭着听了一路讲解。
印象特别深的事是从兵马俑出来后,沿路都有叫卖一盒小兵马俑纪念品的小贩,我胸有成竹跟小弟说,不要买,他们一定会一路降价的!小贩从120降到60又降到30,我们终于觉得这个价可以了,喜滋滋买了一盒,回到市区,发现各种纪念品店里直接就卖30……
另一个小插曲是去大唐芙蓉园时,正好碰到了《日月凌空》剧组,刘晓庆二度饰演武则天。我在周围晃悠了很久,才听说这一天没有刘晓庆的拍摄,就看着剧组一大群人穿着唐朝服饰散落在园子里各处吃盒饭。
因为小弟要上班,并不能每天陪我玩,所以随意报了一个团去茂陵。距离有一点远,大巴车中途停车让我们下来休息,我下车走了几步,整个人就栽下去。醒来的时候脸贴着地,导游大姐吓得不行,一路上都跟着我,生怕我有什么三长两短。
西安真的超好吃呀!!!
出门几次后,胆子就大了许多,这时候因为开始实习,还有做兼职挣钱等等缘故,手上的钱稍微富裕了一些,又和朋友张罗着去洛阳。
龙门石窟那时候的票价还挺贵(后来看新闻说每年有一天免费,那天会人山人海,不过这已经是近20年前的事了),但隔着河看卢舍那大佛真的震撼。
洛阳也挺好吃的……唯一的问题是时间不够,没有好好细看,后来也再没有找到机会再去了。
真正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电脑里有照片,时间记录是2006年12月23日。
这时候我在北京实习,上班时在网上闲逛,查到北京到大同有晚上发车早上到的K字头火车,因为才去过龙门石窟,就很想去看看云冈石窟。计划晚上坐硬座过去,玩一天,晚上再坐火车,第二天早上就能回到北京(年轻时的我竟然可以坐一夜硬座!)
去之前也在网上浅浅做了攻略,知道大同有名的景点都有旅游大巴可以去,但发车间隔较长,不如包出租车省事,三个人就可以花200块包一天出租车,玩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和悬空寺。但我只有一个人,下火车后就有点踌躇,不知道怎样可以找到人和我一起包车,该怎么和司机讲价。可能因为这时冬天是淡季,直接有出租车司机问我,60包接送三个景点走不走,条件是他要在路上继续载客,不然他会亏本。比我心中预计要讲价的价格都便宜,我当然答应啦。
路上司机又接到一对韩国小情侣,收他们70块钱一个人,司机发现他们和我用英语打了招呼,就连忙叮嘱我,说如果他们问我价钱,要我回答70(司机还补充了一句,大家都是中国人,咱们当然是赚外国人的钱!)对比去西安的经历,司机大叔的心虚淳朴到有点心酸,我跟他保证绝不拆台,实际上韩国小情侣并没有问过我花了多少钱(即使是2006年,70块能包一天车也真的很便宜了)。
因为包了车,玩的效率就非常高,一天走了云冈、悬空寺和应县木塔,回到市区还看了九龙壁。云冈石窟也很美,和龙门石窟是完全不同的气质。悬空寺山脚下有一种凉粉很好吃,但大同的空气质量真的不行,我走完一天后抹了一把脸,脸上都蒙着一层煤灰。
回到火车站离晚上发车还有很久,我在火车站口溜达,又冷又饿,吃了碗面后不饿了但还冷,想着要怎么打发到晚上发车前几个小时的时间。这时候又有黑车司机来问我,100块钱回北京,走不走?凑满四个人就发车,我一想并没有比火车贵多少,四个多小时就可以回北京,还可以送到家,当然立刻答应(且幸亏还没买火车票)。晚上回到北京住处,同学很震惊我提前半夜回来了,问我怎么敢就这样坐黑车,不怕路上被抢劫吗?
我脑子里还真没想过这些事……
这是第一次单人出行,非常成功!
整理了一个系列目录
- https://yukieyun.net/roam/on-the-journey-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