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Yiran | 依然修改

博客主要内容为周报,包含每周阅读的文章、观看的影视作品、以及部分想法。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Yiran | 依然的 RSS 预览

Weekly Issue-他们可能只是心情不好

2025-10-05 08:00:00

文章 链接到标题

技术 链接到标题

Boring is good

 A recent MIT report shows that 95% of companies implementing this technology have yet to see a positive outcome.

LMs are also likely to significantly change as the technology and market matures. They will be used in much smaller, more focused, and, I’m afraid to say it, significantly more boring ways. This will only accelerate as people get tired of “hallucinations” and discover how powerful LLMs are when they’re kept focused on these smaller, more predictable language processing goals.

Whenever there is hype, we shuffled into the easy path, forcing the tech into the product without understanding its weaknesses. We are more worried about being left behind than actually doing something of value.

We’re here to solve problems, not look cool..


90% | Armin Ronacher’s Thoughts and Writings

The tools are powerful, but they don’t absolve you of responsibility.

文中提到了一些使用 LLM 生成代码的优势,其中大部分都和“试错”有关,LLM 可以让人快速试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 Research + code, instead of research and code later
  • Trying out things
  • Constant refactoring
  • Infrastructure
  • Adopting new patterns
  • SQL quality

TiDB 源码阅读(一):服务监听、请求处理流程概览 - Jiajun的技术笔记 TiDB 源码阅读(二):MySQL协议概览 - Jiajun的技术笔记

TiDB 源码阅读(三):插入数据 - Jiajun的技术笔记

TiDB 源码阅读(四):AST、逻辑计划、物理计划 - Jiajun的技术笔记

好诶,久违的 jiajun 读代码系列又更新了。


Cognition | Rebuilding Devin for Claude Sonnet 4.5: Lessons and Challenges

昨天高强度的使用 Claude Sonnet 4.5 一天,感受与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完全一致:

  • 更多次数的总结上下文;
  • 生成很多的文档,几乎每个小任务都会生成一份文档,这些文档大部分内容都是相同的,这点在重构场景下有点烦人;
    • In some cases, somewhat humorously, we’ve seen the agent spend more tokens writing summaries than actually solving the problem.

  • 更多的测试
    • In another case, when trying to fix a seemingly innocent error related to two local servers trying to run on the same port, the model ended up using this behavior to create an overly complicated custom script instead of addressing the root cause issue (terminating the process).


What is “good taste”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坏的品味:在项目上下文不合适地坚持个人偏好,把“最佳实践”当作放之四海皆准的理由,缺乏灵活性,导致项目不匹配或维护成本上升。


Development gets better with Age | All Things Distributed

Then you do exactly what you’ve always done. Have an in-depth conversation with your customer, listen, dive deep into their challenges, suggest architectures, migrations, and tools. And sometimes, the solution will be generative AI.


G드라이브 전소…74개기관·19만 공무원 업무자료 858TB 소실(종합2보)

 据悉,国家信息资源院发生火灾,中央行政机关(部委)公务数据存储设施 “G Drive” 被彻底烧毁,74 个机关 19.1 万名国家公务员个人存储的公务数据全部丢失。

行政安全部于 2018 年制定了《G 盘使用指南》,规定 “所有产生和管理的工作数据都不应存储在 PC 上,而应存储在 G 盘上”。
据报道,中央政府各部门对 G Drive 的使用情况差异很大。

不过,他补充说,由于 G Drive 是一个大容量、低性能的存储,因此外部备份很困难。

震惊,印象中韩国的网速在全世界排名靠前,以为他们的 IT 基建挺好的,这事故感觉在历史影响范围内都可以排的上名了。也许事后复盘,发现大部分数据没什么用,影响比想象中小很多。


3 Critical TTL Patterns for In-Memory Caching

感觉在大多数场景下,引入 Jitter 都没什么坏处。


对国内地图坐标系统的一些观察 - 陪她去流浪

  1. 所有的 GPS 芯片(便宜到几块钱)(含手机相机相片)报告的地理位置都是原始准确的 GPS 坐标,“保密”/“安全” 了个啥?对着你的建筑拍一张发过去都能得到精确位置。
  2. 从卫星上还是能看到所有建筑啊,转换坐标又不能移动建筑。

莫名的想到了英剧《真相捕捉》,这里不剧透,第一季豆瓣评分 8.9,第二季豆瓣评分 9.3,是悬疑类英剧榜的第三名,推荐感兴趣的朋友看看,和这篇博客的内容以及疑问多少有点关系。


生活 链接到标题

背刺者艾玛

一个人是个怎样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我们生活在人群中,我们和他人打交道的时候,并不能和性格打交道,和观点打交道,和价值观打交道,和政治立场打交道,我们是个一个个具体的人打交道,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打交道。一个具体的人如何具体对你,这是你得到支持和遭遇背刺之间的分别。


PUBLIC I ran out of money a year ago, spent the last of my savings on a prostitute in Hong Kong, and became a commie.

然而,当我经济富裕时,我从未对世界感到如此深切的感激。
我的许多朋友,无论多么成功,无论他们做过多少感恩的誓言,都感觉这个世界对他们漠不关心,甚至充满敌意,一旦他们不再有用,就会被抛弃。事实上,他们越成功,就越怀疑周围的人,这种感觉就越糟糕。
如果说今年我至少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即使我对这个世界一无是处,它也不会抛弃我。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让每个人,无论他们是谁,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明白这一点。


Things I Believe | Lee Robinson

They might just be having a bad day

他们可能只是心情不好。 ,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对啊,可能只是心情不好。


金融科技十年血色史:千亿坏账、万企覆灭、1.2 万人入狱

监管竞争导致 “底线比拼”,谁管得松,谁抢到的企业就多。 在地方的放水、加持、主推下,民企崛起了,属于民间金融的一个黄金大门,轰然洞开。

中央定调,但最终执行,还是需要各地金融办配合。 而很多早已经和金融平台牵手的地方政府,为保 GDP 和税收,依然纵容平台 “带病运营”。 《办法》要求银行存管,但地方推动不力,仅 6% 平台完成存管(2016 年底仅 98 家),某省金融办甚至协调本地城商行降低存管门槛。 制度性妥协之下,没有真正的监管者,只有利益的置换者。

这场剿灭背后,有太多真实且荒诞的故事和细节。 发达地区的,一边忙着收拾自己的桃园,一边提防着外地的来摘桃。 为了防止别人介入,他们就会提前立案,这里就出现了另一个词: 保护性抓捕

但是,他们的存活,也不是偶然,他们一直唯监管 “马首是瞻”,并懂得顺势而为,调转船头。


书影播客 链接到标题

《芯片制造:光刻巨头 ASML 传奇之路》,ASML 的故事,看了 1/3,这家公司的历史比我想象中还要久远。

《喜人奇妙夜 2》,能够感受到演员的累,那种使出浑身解数来搞笑。目前 4 集,和上一季差不多的是《旧警察故事》,我比较喜欢的作品是:《空城计》、《开学第一天》、《忘不了》。

其中争议比较大的是《技能五子棋》,这个作品我看了好几遍,我一直在用一个“正常人”的视角来看,直到我在播客中听到王继续说自己的经历:

我一只觉得自己是搞抽象,但是当我到了《喜人》节目,那里没有人,都不是没有正常人,他们太怪了,我作为一直演怪人的人,在哪里我只能演直人。

《二的三次方-vol:109 拜托,你怎么这么爱演!》,这期播客录制的时候,王继续还没有火,不知道喜人播完之后,他作为吐槽咖会不会受到更多的喜爱。另外刘洪伟讲述的向佐的故事,还挺有趣的,让我对这个人的了解多了一些,虽然抽象,但是是自己知道自己的抽象,也可以接受调侃。

《疯投圈-123. 掘金东南亚的机遇与挑战》,如果之前关注过李自然的视频,那么这期可以略过了,很多内容李自然之前已经讲过了,甚至是实践过,所以这期播客的内容并没有太多新意。

《42 章经-Mercor 高速增长的秘诀与其中的聪明人|对谈 Mercor 首位中国员工虞快》,有趣,如何从一家 AI 招聘平台,转型为数据标注公司的。几个创始人都是大学辍学的,团队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在绝对的增长面前,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被“忽略”,期待几年之后这家公司会是什么状态。

碎碎念 链接到标题

  • Wirth’s law:软件变慢的速度比硬件变快的速度更快。
  • 给公司项目添加了 AGENTS.md
  • Google 家的产品,总给我一种做出来之后更新速度就明显变慢的感觉,他们是怎么做出 Workspace 的。。
  • 突然感觉市面上强调Durable execution 的框架好像很多了。
  • 看了一些 sora2 生成视频,感觉质量是参次不齐的,但是传播效果很好,是因为“创作者”在视频中的影响?
  • 有没有那种 sandbox,把 git repo 作为 overlay 的lowerdir 来,然后定期 inotify upperdir 保留 diff 结果的,感觉比改造 git 要来的快。
  • 中国人口中位数是 38 岁。
  • 拼多多买机票的界面确实很朴实。
  • 在父母的眼里,人活着就是为了生孩子。
  • 原来有些小众货币,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是换不到的。
  • 如果一个人一直将自己放在道德的至高点,远离他。
  • 水王的作品《新默剧》挺有趣的,大家对于“抽象”的接受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 2025年的 1000km,比计划迟了一个月。

Weekly Issue-笑果创作清单

2025-09-28 08:00:00

文章 链接到标题

技术 链接到标题

有机的 LLM 人机交互: 不只是对话框 | Yanli 盐粒

在日常和 LLM 交互中,感觉对话框是效率不高的,如果我在一个私密的环境,并且有一个比较好用的语音输入法,我可能会像当前老罗的 TNT 一样去使用。


How I Vibe Coding? (Sept 2025 Edition)

Subscription is the future. Code Agent is designed to be token-intensive. Just subscribe to the best model you want instead of paying per request or token. It makes no sense anymore. I especially can’t understand why anyone pays over $200, even $1000, for Cursor or APIs. By simply switching to subscription-based services, you achieve massive cost savings.

订阅制确实让更多人上手成本可控,更愿意尝试,甚至 GLM 也凭借相对较低的价格(2 个月 Cursor 的价格可以买一年的订阅服务)吸引了很多人。但是很难说订阅制是 future,更像是当前阶段的特定能力下的选择。
最开始模型不行的时候,会按照 token 直接计费,后面模型能力较强,token 消耗可控,推行订阅制,如果随着模型的能力更强,可以直接完成端到端任务,是否会回到按照完成特定任务收费,类似于外包?


Cerebras - new datacenter in Oklahoma City

For agentic, real-time reasoning and instant code-generation workloads, our systems use about one-third the power of the fastest GPUs.

We designed our hardware for direct-to-chip water cooling from day one.

哇哦。


Zed’s Pricing Has Changed: LLM Usage Is Now Token-Based — Zed’s Blog

[[Zed]] 调整了计费模式,原因也很简单:Current pricing is too expensive for ZedPrompt-based pricing is decoupled from user value


High-growth companies stand out with flexible pricing

与低增长同行相比,增长最快的公司已经在三个重要方面展现出更强的灵活性:

  1. 他们更频繁地改变定价模式。
  2. 他们的模型更有可能包括基于使用情况的费用,他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以微调他们的定价。
  3. 在考虑未来的价格变化时,他们对更广泛的选择持开放态度。

增长最快的公司在过去两年内调整价格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可能性,是低增长公司的三倍。

有趣,可以和上面的 [[Zed]] 调整配合来看。作为用户来说,我是很不喜欢频繁的调整定价的行为。


Write the damn code

If, given the prompt, AI does the job perfectly on first or second iteration — fine. Otherwise, stop refining the prompt. Go write some code, then get back to the AI. You’ll get much better results.

Get your hands dirty. Write the code. It’s what you are good at.

You are a software engineer. Don’t become a prompt refiner.


Ubuntu 25.10’s Move To Rust Coreutils Is Causing Major Breakage For Some Executables

Sure enough, once replacing Rust Coreutils with GNU Coreutils on Ubuntu 25.10, the same exact files now ran successfully without MD5 errors. Looks like some subtle differences between md5sum from GNU Coreutils and Rust Coreutils is breaking files from at least Makeself.

每次看到 Ubuntu 25.10 关于 Coreutils 替换的新闻,都能让人笑出声。反过来,如果 25.10 成功发布,并且随着迭代可以快速让 Rust Coreutils 进入稳定期。


Onward | Domenic Denicola

I’m retired! I no longer need to work for money, and I’m going to take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figuring out what that looks like.

Life has so much to offer, and I’m excited to live it more fully. I’ll be raising a puppy, seriously increasing my Japanese study time, and enjoying my backlog of video games, TV series, and novels. I’ll build small apps for myself to scratch an itch or learn a technology, and then decide whether to try polishing and publishing them.

More than anything, I plan to learn a lot: I want to deep-dive into the philosophy of computationpersonal identity, and consciousness; I want to resume my studie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in general, and quantum gravity in particular; I want to learn Lean and get involved in modern, often AI-assisted attempts to formalize mathematics. I’ll make new friends, start new hobbies, and travel to new places. I’m so excited.


How Claude Code is built - by Gergely Orosz

回顾 Claude Code 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大道至简 - XX’s Blog

对于足够有产品 sense 和技术 sense,爱玩,且有时间自己探索,且主要精力花在探索模型能力,且用模型不需要花钱,且模型 agent 能力到了可用的时机,且有人一直用一直给反馈…… 的情况下,造出 Claude Code 仿佛是显然的。


生活 链接到标题

最近想赞美闲暇 - Stay Out Space

也许你会问:“你为什么不自己多问问你爸,还要从别人写的书里去试图想象这种生活?”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

这大概是一种刻意的回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无法跟父母构建起极为亲密的关系,我对于 “辛劳但我无法改变、不公但我无法左右” 的事物常有无力的感受,因此靠近就是一种无形的暴力,会伤害到我。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我需要保持安全的距离。说白了,就是我玻璃心。是啊,就是这样。


我们可以想要一些不同的东西 - Stay Out Space

无目的地学习,无目的地思考,并努力为此创造尽可能多的空间,这不正是我们作为人类唯一的余地、唯一真正的自由吗?”


PyCome - Frost’s Blog

我说难道不是去咖啡馆集体 Coding 吗?我记得和程序员聚会都是这流程,就像过年回老家的固定节目是和同学连坐打 Dota 一样。 yihong 表示,连坐?什么连坐?卧槽咱可以去连坐!

想到了某一年的团建,当时公司项目太无聊,于是几个人一起去了网鱼网咖打 LOL,由于大家账号都分散在各个区,现创建账号走新手教程,最后以连输几局结束。


派派成长日记 #5 - 成为掌管睡眠的神(90-120天)

没有最好的育儿方式,只有最合适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具备极大的差异性。有的儿童困了需要抱一会,哭闹或玩一阵子,有的孩子可能很快入睡,甚至同一个婴儿也一直在变化,我们不能强求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睡眠状态。 当宝宝在你怀里迷迷糊糊,你便将他放到婴儿床上拍睡,可冰冷的婴儿床让他爆哭,抱起后他一边抽泣一边用小小的手紧紧的抓着你的衣领,不必强求,遵从内心选择最适合你们的相处模式即可。


书影播客 链接到标题

终于把之前看完的《单口喜剧进阶指南》的笔记补全了,这里整理一下“笑果”创作清单:

  • 创作单口喜剧必须明确表达目的,即“我究竟想说什么”。
  • 要好笑,但是不要去追求好笑,好笑是结果,不是目的。
  • 态度能激发表达欲,所以让你产生态度的事才能成为创作素材。
  • 所有态度都能成为创作素材,利用不常见的态度来创作更容易。
  • 想找到“不常见”,既要向外观察世界,也要向内观察自己。
  • 为了更好地利用素材,我们应该在态度的基础上思考,直到得出明确的观点。
  • 在所有的段子中,演员内心的观点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它们没有被直接体现在段子里。
  • 可以用“解释”和“解决”的思维方式来寻找衍生观点。
  • 我们提供的并非操作方法,而是检修工具。
  • 好笑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而喜剧是阐述人类生活真相的艺术。
  • 喜剧的公式:喜剧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在不具备获胜必备的技能和工具的情况下,与无法克服的困难做斗争,但从不放弃希望。
  • 在单口喜剧中,你就是那个“普通人”,,可以有别的普通人,但只有你是必不可少的。
  • “胜利”指的是在人物看来积极的或能使他实现目的的任何事。
  • 人物的每一个行为都应该是为了获胜,而不是逗笑观众。
  • 在获胜过程中能对人物产生阻碍的,应该是他的特质和弱点。
  • 如果段子里有很多人物,那每一个人物都应该有自己的胜利,有自己的弱点,不同的目的和弱点造成了人物之间自然的喜剧冲突。
  • 非英雄指的是缺乏获胜必备的技能和工具的普通人。
  • 非英雄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技能,但是对获胜来说远远不够。
  • 做出非英雄的行为是因为只能这样做,除了这样做别无选择,而不是因为这样做好笑。
  • 段子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应该是非英雄,单口喜剧演员从任何维度上来说也都是非英雄。
  • 非英雄缺乏的必备技能中有很重要的一项–信息,即非英雄不应该知道那么多,他们应该迷茫、困惑日愚蠢。
  • 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世界,所以无法对世界建立真实全面的认识。喜剧人物也只能从自己的眼中看到世界,人物必须有所不知。
  • 叙述者必须比当事人知道得更多,观众知道的信息量则介于两者之间。
  • 要努力维持“当事人(人物)<观众<叙述者(演员)“的动态平衡,要仔细地筛选信息,谨慎地给出信息要结合开放麦演出实践进行检验。
  • 关系是人物存在的方式,人物的世界观要通过人物在关系中的表现来展示。
  • 有所隐喻的人物关系揭示了人物眼中对关系本质的认知。
  • 通过人物在表层关系中做出的不符合表层关系的言行,观众得以看到本质关系。所以,在有所隐喻的人物关系中,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点是人物的言行。
  • 人物的言行必须既符合表层关系和当时的情境,又符合观众对本质关系的固有印象。
  • 并非所有的人物关系都包含隐喻,不必强行构造有所隐喻的人物关系。
  • 在塑造人物时不应该规定人物的行为特征,而是应在塑造人物时不应该规定人物的行为特征,让人物自然地在情境中做出该从其世界观出发,反应。
  • 通过人物的行为表世界观取决于人物过往的经历,通过人物的行为表现出来,并对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其他人物产生影响。
  • 单口喜剧演员可以通过直接介绍或者讲述具体事件:在段子里展示自己碎片化的世界观。
  • 段子中出现的其他配角人物,其行为必须具备独立性和一致性。
  • 在一个故事中,要想让观众与人物更好地共情,可以展示人物的变化,也就是人物弧光。
  • 人物弧光强调的是变化的过程,而非变化的方向。也就是说,人物弧光可以向四面八方延伸。
  • 喜剧作品中可以展示人物追求变化最终失败的过程如果人物成功了,往往就会造就喜剧中的正剧时刻。
  • 喜剧中允许出现正剧时刻。
  • 单口喜剧可以展示人物在事件中的变化趋势。
  • 通过信息量关系,单口喜剧演员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成长性。
  • 直线指的是搞不清状况,无视问题,甚至是制造问题的状态;波浪线指的是清楚状况,非常努力地与状况做斗争,却屡战屡败的状态。
  • 直线与波浪线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状态,两个角色可以交替处于直线/波浪线的状态之中。
  • 直线状态不等于毫无逻辑的混乱状态,直线角色依然有自己的逻辑和目的。
  • 观众的情感聚焦点在于波浪线,因此我们要重点呈现的并非“好笑的行为”,而是人们对这一行为的反应。
  • 直线(人物)<波浪线(人物)<观众<叙述者(演员)。
  • 积极动作指的是,在人物眼中,能使人物的心理状况变得更好的动作。
  • 积极动作不必以积极的形式呈现,也不必真的起到积极作用。
  • 消极动作指的是非英雄失去希望时做出的动作,消极动作会造就正剧时刻。
  • 自发情感能使观众更好地代入自身经验来理解作品
  • 人物的自发情感要通过人物和情境的互动来展现。
  • 单口喜剧演员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发情感,就需要让自己在舞台上的状态无限接近自己在真实生活中的状态。
  • 开放麦表演对展示自发情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本无害-Ep174 珀斯生存手册:知道这个行为不对,但我忍不住》珀斯的下期,还是很有趣的。

《晚点聊-134: Meta AI 人才动荡,上亿美元为何留不住人?| 与 Pokee AI 朱哲清盘点 AI 组织》,“所有公司事件中大致可以分为重要的 20% 和不重要的 80% 。如果所有人都在做重要的 20% ,还很忙,那没问题;但一旦有人在做 80% 的次要工作,他们就想变得重要。”

《非马非牛-怀想王小波:理想主义何处去》,人物更立体了一些。

《果壳时间-在青藏高原用烟花炸山,为什么激怒了所有人》,高山草甸的草毡层很薄很脆弱,但它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石,翻土 “修复”,只会造成二次伤害。

碎碎念 链接到标题

  • Grapecity,听说是一家闷声发财的公司。
  • 用 Logseq/Obsidian 也好几年了,还是不知道”关系图谱“有什么用处,现在看到基于图谱来展示 LLM Memory 的界面,还是不知道有什么用。
  • 人数不能解决问题。
  • 人物的这篇《靠送外卖减肥的年轻人》文章下面,有一个评论: 好害怕以后成为庸庸碌碌的大人。
  • 看到直接用 cc 来帮助自己执行一些动作的分享,只能说胆子真大。
  • Edge Copilot 是跨标签页的,有好处也有不好,我还是习惯每个标签页独立去对话。
  • 国庆可以请 3 休 12,组内只有 2 个人请假,比我想象中少很多。
  • 早上刚想说开发机最近挺稳的,结果就掉线了。

Weekly Issue-一根新鲜的玉米

2025-09-21 08:00:00

文章 链接到标题

技术 链接到标题

Hosting a WebSite on a Disposable Vape :: BogdanTheGeek’s Blog

如果世界末日,我想和他呆在一起。突然想到如果世界末日,深圳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城市,有巨量的电子垃圾,估计什么都能组装起来,而且靠海。


人人都能写程序:Vibe Coding 与问题规模

程序 / 服务是商品
不会写程序的人,通过购买软件或订阅服务来租用别人的解决方案。
供应方卖的不是代码,卖的是可持续的可靠性持续维护

对授课/知识付费/方法论反而是利好。因为「把问题讲清楚」和「把需求说准」变得更重要。
好老师会教你如何描述问题、如何验证结果、如何迭代。这直接提升 Vibe Coding 的产出质量。


What’s wrong with AAA gam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Battlefield has answers. - Ars Technica

读着读着,感觉不只是在说 3A 游戏… 大型项目、张口就要 All in、涉及到多个团队、Deadline 明确,这几个关键词一上来就感觉到压力了。


NVMe 子系统故障预测 - 健康度指标

当前,当服务器上出现 NVMe   SSD 故障时,排查过程复杂且耗时,例如需要登录操作系统和 BMC 查找故障盘,并通过点灯功能定位,操作繁琐,极大地增加了人力成本和误操作风险,甚至可能因 Surprise   Hotplug 支持不佳而引发机器重启。
此外,目前行业缺乏统一的故障预测标准,各 OEM/ODM 厂商和 SSD 厂商的支持程度不一,导致信息抓取不一致,不利于全局监控和管理。

各个硬件厂商都是自己玩自己的,有时候明明已经有问题了,但是联系厂商也不给更换,老大难。这里的健康度 1-5,分别是:

  • 5,健康,Telemetry log 没有任何异常值
  • 4,亚健康,Telemetry log 中有些轻微的异常值
  • 3,有过小疾,Telemetry log 曾经有过一些异常值但恢复了
  • 2,重疾,Telemetry log 有一些关键的异常值
  • 1,膏肓,严重故障。
    感觉只有 1 和 2 能被更换。

Container Bandwidth Limiting | Hechao’s Blog

针对主机上的容器进行带宽控制,使用 TC、HTB、IFB、eBPF。
流量整形 (Shaping):在出口 (egress) 控制带宽。流量管制 (Policing):在入口 (ingress) 控制带宽。IFB 的作用:将入口流量重定向到虚拟接口,再在出口进行整形,从而实现 ingress 限速。关于 IFB 在其中的具体生效位置,参考这个链接: iptables - How is the IFB device positioned in the packet flow of the Linux kernel - Unix & Linux Stack Exchange


If you are good at code review, you will be good at using AI agents

 If you don’t have the technical ability to spot when the LLM is going down the wrong track, you’ll rapidly end up stuck.


%CPU Utilization Is A Lie - Brendan Long

作者尝试在自己的 5900X CPU 上验证 CPU 使用率和实际工作负载之间的关系,使用 Stress 和 Nginx 来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是当 CPU 使用率到 50% 时,实际的工作负载可能已经达到了最大负载的 60~100%,部分场景下 CPU 使用率到 80% 是,实际的工作负载可能到了最大负载的 100%,和多线程/Turbo 有关。

某种意义上讲,在监控报警中将 CPU 使用率阈值设置为 60% / 80% 也挺合理。想到了这篇: CPU Utilization is Wrong ,相较于 CPU 使用率,更建议关注 IPC (insns per cycle)。


探秘源码:从 ChaosBlade 到 kubectl exec | My Site

在 B 站的实际使用环境里,特别是用户广泛开展混沌测试的 UAT 环境,机器负载水位常年偏高。高峰期间很容易出现 kubelet 因故重启,但上面业务服务正常工作的情况。特别是考虑到 B 站 Kubernetes 容器服务 “去 Kubernetes” 程度较高,不使用 CoreDNS,不使用 Service,不使用 ConfigMap / Secret,故障情况下 pod probe 不影响服务流量进入。
kubelet 挂掉重启是非常正常的事情。kubelet 乃至 containerd 挂掉都是对业务服务来说可以接受的。


Letter to Arc members 2025

A lot of people loved Arc — if you’re here you might just be one of them — and we’d benefitted from consistent, organic growth since basically Day One. But for most people, Arc was simply too different, with too many new things to learn, for too little reward.
To get specific: D 1 retention was strong — those who stuck around after a few days were fanatics — but our metrics were more like a highly specialized professional tool (like a video editor) than a mass-market consumer product, which we aspired to be closer to.

确实,身边同事还在用 Arc 浏览器的,都是没有更换的打算。现在 Edge 和 Chrome 都已经添加了 Copilot 功能了,每个月都能看到各种 Chromium fork ,浏览器作为入口的激烈程度明显比 IDE 要高好多。


Church Of Turing - The Enterprise Experience

关于 $ENTERPRISE 的一些吐槽:

  • 在小企业中不是问题的事情,在大组织中突然就成了棘手的问题
  • 因小失大
    • 一个为期两年的项目在即将启动时被取消,因为它略微超出预算,高层领导决定通过招标来节省更多资金。你购买新鼠标的请求已被拒绝。
  • “紧迫性” 只是一个词
    • 这就是薛定谔紧迫感的一个有趣例子。它存在于巨大压力和绝对零压力的叠加之中。我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唯一的区别在于你是否打开了盒子。在这种情况下,一位优秀的经理才是关键;有些人会屈服于压力,希望成为一名 “团队成员” 能让他们获得领导层的赞赏(但这不会发生);而有些人会出于体面而维护团队,希望这能让他们获得同事的赞赏(但这会的)。
  • 工程团队本身就是帝国
    • 占主导地位的帝国很少愿意失去自己的地位,而且一般来说,帝国也很少愿意削弱自己的自主权。

systemd system extensions for Fedora image based systems | extensions.fcos.fr

发现我对 sysexts 的理解有些问题,之前以为是类似于 distrobox/toolbox ,用于 debug 或者执行某些特定动作的 container,现在看好像是为了避免构建 base image 而引入的一些应用层的 container image。我好像可以把自己维护的 COPR 换成 sysexts。


生活 链接到标题

As I remember London

What’s a Foreigner? | Armin Ronacher’s Thoughts and Writings

值得阅读和思考,但我没有想法。


[读后感]《婴幼儿及其照护者:基于尊重、回应和关系的心理抚养》

感觉把这里的「婴儿」换成「老人」也同样适用。


又去了趟关西 - 就差亿点点

iPhone 可以直接用西瓜卡确实方便,不知道啥时候安卓可以用上。


在菊厂八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 史海的博客

华为云计算在 2019 年左右经历了软件交付的交付流程变革,从公司的 IPD 交付模式转换到 DevOps 模式。
但引入了 DevOps 作业流是否真的带来了质量和效率上的提升?目前还没看到最终的答案,希望在 5 年内能看到结果。

我们的工作、生活由无数次类似小朋友掷骰子事件叠加而成,所以我们的未来就有无限的可能。因此决定我们未来生活质量的不是那些我们已知的内容,而是那些不确定性事件以及我们如何在未知的情况下能处理好不确定事件。 

17 年刚入职的那会,精力旺盛,开会交流和任务推进都可以做到各种怼天怼地怼空气,也挺佩服自己当初年轻精力旺盛,哈哈。但回头来看其实也挺惭愧的,许多讨论实际上没有有效产出。其中一个原因是过高的估计自己理解,而过低评估了事件的复杂度以及他人对事件的理解。后来也就慢慢懂了: 交流点到为止,我们不一定都是对的

我们遇到的更多的是如何在面对不确定性、不完美的时候,发挥主观能动性,扩宽可能性空间,在黑暗中寻找光。


书影播客 链接到标题

《独树不成林-252 - 查理・柯克的谋杀为何对当今美国右翼意义非凡?》
《铜镜-23 Kirk 枪击案:政治暴力、共和传统和历史教训》

讲查理柯克枪击案的两期播客,我更喜欢铜镜的这期,感觉独树不成林感觉带有的感情色彩更浓一些,配合上结尾的 BGM,有一种时评节目的感觉,铜镜的这期更友善些。

《基本无害-Ep173 珀斯生存手册:在最孤独的城市做最莫名其妙的工作》,这期很有趣,在整个城市生存手册系列中都算是有趣的,观众从事的行业种类也很多:有 IT、金融、移民、装修、建筑、矿工等等。另外这期讨论了澳洲移民的一些事情。

碎碎念 链接到标题

  • 家里突然停电,匆匆忙忙出去找咖啡店。

  • 其实不匆忙,7 天前就发短信给我爸通知了,但是他没在意。

  • 几周过去了,我觉得 《How It’s Done》比 《Golden》 好听,可能因为后者太“规整”了。

  • 重新走过自己小学中学生活过的地方,发现20 年过去:

    • 小学最初的地方已经拆掉了;
    • 小学搬到了我中学的校园;
    • 中学搬到了另一个地方;
    • 当时附近有两个中学,其中一个已经关掉好多年了;
    • 中学时候吃的包子铺还在营业,买了两个,味道确实是那个味道;
    • 一些小区的维护状态已经非常差了;
    • 看到了自己很多第一次经历的地方:网络小说、游戏厅、看电影、被抢钱;

    整体感受还不错。

  • 感觉 arkade oci install 的安装方式挺讨巧的,看了眼代码内部直接调用的 crane 。

  • 我好像跑的比之前快了

  • 不记得自己上一次在地里干活是什么时候了,拍一根新鲜的玉米

  • Dler 送的 udh emby 还不错。

Weekly Issue-Pure and impure software engineering

2025-09-14 08:00:00

文章 链接到标题

技术 链接到标题

ToB SaaS 服务之殇 - Jiajun的技术笔记

  1. 多云,云之间的复杂度,又无法全部屏蔽掉,因此配置项更多
  2. 很多客户不想用公有云,要赚钱,还得提供一套私有云部署,如果是私有云,debug 那叫一个难
  3. 三大云厂商,产品大体相似,但又各种不同,要会的知识太多,细节太多;如果还要接入更小的云,那就更复杂了

为啥 [[SaaS]] 还要让客户感知是哪个云服务商?感觉可以把 SaaS 去掉。


We all dodged a bullet - Xe Iaso

npm debug and chalk packages compromised

DuckDB npm Account Compromised in Continuing Supply Chain At…

这两天针对 [[npm]] 的钓鱼攻击影响范围确实太大了。依赖(的依赖)管理问题真是老大难。


Issue #12786: Copr outage - build queue slow down (or halt) - fedora-infrastructure - Pagure.io

尝试更新我维护的 [[EasyTier]] Fedora RPM,发现 COPR 构建很慢,看到了已经存在的 Ticket ,发现这个项目的监控系统还在使用 Nagios,已经不记得上一次看到这个名词是什么时候了: “The copr-backend is running out of storage. I’m not sure why we didn’t receive an early Nagios alert, or if we did, I missed it.”


A framework for pricing AI products

在 Stripe 最近的一项调查中,63% 的科技行业受访者表示他们目前提供人工智能产品或应用程序。也许更引人注目的是,31% 的非科技行业受访者也说了同样的话,另有 45% 的人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提供人工智能产品。

关于当前各个产品中 AI 功能的定价讨论,一直觉得这方面波动很大,尤其是随着模型能力的变化以及需求场景的变化,无论是按量计费还是套餐制都会面临调整计价时候的用户吐槽。

如何给 (AI)产品定价:

  1. 我的产品给客户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是否可以以涵盖增量成本的方式收取费用?
  2. 如何将此费用指标转换为鼓励客户采用和增长的定价模型,同时提供可预测的收入?
  3. 定价模型会产生哪些额外的风险,如何控制风险?

目前主要有 3 类费用指标:

  • 基于实际消费(API 调用、Token 消耗):这种方式与底层基础设施成本直接相关,好处是成本是可预测的,坏处是很难与客户的具体商业价值联系起来。通常被模型公司使用。
  • 基于工作流(每个已完成的任务):该指标引入了成本可变性,但是与提供价值挂钩,公司对完成一系列任务收取固定价格,比如预定会议、分析 Excel 等具有明显节省时间的价值。客户很容易了解他们购买的是什么。
  • 基于结构(每个成功的结果):与实际业务结果最密切相关,只有当真正解决问题时收费。也是对交付的产品最有信息的一种计费模式?

Keeping Secrets Out of Logs - allan.reyes.sh

如何避免敏感数据泄露到日志中,作者总结了集中常见的原因,如直接日志记录、异常处理、配置变更、嵌入到通用格式等。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最终一种是“人”,但是感觉“人”是最不可靠的了。

可以试试: GitHub - mongodb/kingfisher: Kingfisher is a blazingly fast tool for secret detection and live validation across files, Git repos, S3, Docker images, Jira, Slack, and Confluence


Pure and impure software engineering

Open-source work is often like this: some engineer wants to write the best HTTP requests library, or their ideal game engine.
The second kind - impure engineering - is interested in solving a real-world problem as efficiently as possible. Paid tech company work is often like this: engineers are asked to deliver some project or feature as well as they can do it by the deadline.

Of course, any engineer can do both pure and impure work. But in my experience, engineers who are mainly interested in pure work do impure work badly: they struggle to compromise, they panic under deadlines, they aren’t as good as holding unwieldy codebases in their head, and so on. As I keep saying, it takes a lot of skill to ship in a large tech company. 

Likewise, engineers who are mainly interested in impure work (like me!) struggle with pure work: they’re too eager to settle for a working hacky solution, and they often don’t have the technical expertise to see the right path forward.

With this in mind, I can see why pure engineers are baffled by the hype around AI. It must seem so strange: every time they try to use LLMs, they’re completely unhelpful. But I think this reflects a certain narrowness of vision.


KDE launches its own distribution (again) [LWN.net]

The root filesystem (/) is a read/write Btrfs volume, while /usr is a read-only Enhanced Read-Only File System (EROFS) volume backed by a single file. The system is updated atomically by swapping out the EROFS volume; currently KDE Linux caches up to five of the files to allow users to roll back to previous versions if the most recent updates are broken.

这周还看了一个 openSUSE 的介绍: openSUSE Conference 2025 - Atomic OS Updates via OCI Images - YouTube ,大家好像都喜欢利用 Btrfs 的 subvolume 功能来实现类似需求。


SSH session 到底会加载哪些环境变量? | My Site

Shell startup scripts — flowblok’s blog

login/interactive/non-login/non-interactive 各个组合下,环境配置加载流程。


生活 链接到标题

Chat Control Must Be Stopped, Act Now! - Privacy Guides

我以为欧盟的 Chat Control 事情已经结束了,被否决了,没想到又重来了,9 月 12 日会最终确认是否通过。欧盟走火入魔了,这法案都违反他们自己的 GDPR 。

今天是 9 月 13 日,法案没有通过。


Words are not violence

You could agree or not. Counter or be quiet. But the earnest exploration of the topics in a live exchange with another human is as fundamental to our civilization as Socrates himself.You could agree or not. Counter or be quiet. But the earnest exploration of the topics in a live exchange with another human is as fundamental to our civilization as Socrates himself.

Don’t give up, don’t give in. Keep debating.


信息爆炸时代,付费信息才是最好的过滤器 · 唐巧的博客

最近几年,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几乎所有的免费财经内容,最终都指向商业变现。

付费当然是一种解决方式,我会用另一种解决方式,看一些“活人“的分享。“活人感”这个词我虽然不喜欢(没理想编辑部的编辑们很喜欢用这些词,我都是从他们那学来的),但是又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词来形容了,我很看重“活人感”强烈的人,真实的分享,而不是为了“起号”。

突然想到了脱口秀综艺现在的状态,近年来,观察式喜剧不受欢迎了,至少相比几年前,大家更喜欢的是像“嘻哈”那样的,分享自己感受的,当你在舞台上去讲“诶,今天你有没有发现”就是不如“你骂我,老娘就是要弄死你”受欢迎。


Some tips to travel in Shanghai // Shell’s Home

Shell Xu 写的上海旅游小贴士。原来现在所有的酒店都允许接待外国人了,只是需要填写额外的文件。如果和朋友住在一起,需要去当地的公安局登记。 国际驾照不允许在中国开车,需要领取临时驾照。


清迈:一座有些矛盾的城市 | Joe 的折腾日记

  • 整个城市围绕清迈古城分布,想去什么地方,基本就是以古城为参照物,不过,虽说是古城,却不是刻板印象里的仿古风,最多算是城墙片段围起来的区域,古城内外差别不算大;
    唯一要纠结的安全就剩过马路了,对于初来乍到的游客来说,这是个不小的心理挑战,因为红绿灯不多,又是飞快的摩托车大军。

当我不知以什么角度向父母介绍这座城时,偶然看了邓丽君的故事,这是一个悲伤的往事,1995 年,因哮喘病突发,抢救不及时,她在这个城市病逝,这是妈妈最爱的歌手了,就这样,这个城市多了一个锚定物,突然与远处的人产生了关联。

[[清迈]],想去。


漫步台湾(上):历史在城,烟火在人 - Simon’s Blog

漫步台湾(下):古意在南,云雾在山 - Simon’s Blog

想去 +1。


书影播客 链接到标题

《不开玩笑-209. 想赢就得拼,聊聊胜负心》,嘉宾有:贤鱼、小块、吴鼎、赵丽娜,这期嘉宾随便一个都可以撑起一期闲聊播客了,多了之后,就有点吵闹了。

《岛必叨-013.你以为人家真喜欢啊?展示一下自以为浪漫的行为和礼物》,这个播客确实很邪性,是喜剧闲聊类播客中少有的制作粗糙的了,感觉台上有两个《正经叭叭》的大盆在聊天,话题满天飞,主持人拉不回来。

《谐星聊天会-vol.82 怎么说呢?也可以这么说,还是这么说吧!》,这期挺有趣的,不在播客本身,而是在评论区。有一个女生分享了自己在健身房加了一个男生的微信,然后被自己男朋友看到了,说“不要让自己的「可得性」太高”,这个词肯定是不对的,评论区争论的点是这个女生自己是否有什么问题,说如果性别互换之后,会发生什么,吵的还挺厉害的。

《正经叭叭-vol.214 精致不昂贵,有半价电费》,这期很逗,嘉宾有 Max 哈正经,两口子的生活分享有意思。同时几个出了名的不精致的人在上海聊精致,实在是话题稀缺了。

碎碎念 链接到标题

  • 国庆我能去哪呢
  • Yaak 真不错。
  • 有个同事问我 Celery Broker 的事情,我:建议不要用 Celery。
  • 感谢爷商 $NTNX ,今天加鸡腿。
  • AI 给的回答啊,要带着批判的眼光看。
  • 之前中午吃饭和同事聊过几次,大家都无法明确什么是“预制菜”。

Weekly Issue-《单口喜剧进阶指南》

2025-09-07 08:00:00

文章 链接到标题

技术 链接到标题

一次艰难的 cpython issue 排查过程,以及我学到了什么 · Issue #325 · yihong0618/gitblog

先放弃了,但还想着

  • 然后我就把问题先搁置了去忙别的
  • 但是跑步的过程中突然有了一点想法也许不是 3.13 only 的

那种一个 bug 有点想法但是又没解决的时候,很难做到强迫自己不去想。

Welcome to the Black Parade

看着非常舒爽的调试过程,这里记录一下:

  • 查看 CPU 使用情况: perf stat -p $(pidof python3.13-dbg) -- sleep 1
  • 查看系统调用情况: strace -fTttp $(pidof python3.13-dbg)
  • 函数调用栈采样: perf record -g -p $(pidof python3.13-dbg) -- sleep 1
  • 火焰图查看具体函数及耗时: perf report -g --stdio
  • 查找具体代码: perf annotate -l --stdio --symbol _PyEval_EvalFrameDefault

Introduction to SELinux - The GitHub Blog

聊胜于无吧,看似讲了很多,但是很多的概念又没有解释的很清楚。


Where’s the Shovelware? Why AI Coding Claims Don’t Add Up

作者通过分析来自 Statista、Verisign 和 SteamDB 等平台的数据图表,发现全球新软件发布量、移动应用发布量、新域名注册量以及 GitHub 上的新项目数量等指标,发现没有出现显著的增长,而是保持平稳。

一个完整的产品和一些特定场景的“工具/脚本”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能节省一些时间已经是很不错了。


生活 链接到标题

我最喜欢的悖论 | 歌词经理

辛普森悖论。 在分组数据中出现的趋势,可能在合并后消失,甚至反转。

每当你得出一个数据结论时,都要问问自己:

  • 有没有可能我正处于辛普森悖论中?
  • 有没有一层数据没剥开,藏着另一种真相?

无论你拥有多少数据,问对问题才是关键
你可能出于好意做分析,但问错问题就会得出错误答案。


东北与我 - by 汉洋 MasterPa - 汉洋滔天 长春与入冬三件套 - by 汉洋 MasterPa - 汉洋滔天

直到多年后我才理解:《闯关东》对她们来说就是一部纪录片。从她们的祖辈那里继承的回忆和自己童年中经历的故事,就像是一片因为历史大山崩塌偶然形成的堰塞湖。

错误的回忆却告诉我这是一个网络兴起后发生的事情。缘木求鱼了五分钟,才修正了记忆。可见回忆并不靠谱。

那时候我上小学,刚开始萌发起对很多东西的意识。比如对于家乡朴素的自豪感,绿化率高就让我感觉很好。原来家乡和其他城市相比也有特长。我看到南湖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公园,感觉比自己的奖还开心:那可是我家对面的公园!虽然不知道具体与我何加焉。但我从小在里面溜达,肯定有点意义,只是此刻还不知道。
再后来,我陆续发现这些都是扯淡。南湖公园在很多数据里连中国前十都算不上;文化广场全国第二大这似乎就是那个大人随口说的。至于欧亚卖场,它不断飘乎在全国最大、亚洲最大、世界最大等各种修辞里,根本没人真的在乎它是第几大(不过确实大)。

很有感触,小时候也是全家一起看《闯关东》,印象中那时候是冬天,一起包冻饺子,我也是在那一年学会的包饺子,虽然这项技能现在只有春节的时候能施展个一两次。出门在外,总在想家乡有些什么,慢慢的发现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太少。


工作到了最最难的时候

这事儿还得从 2006 年说起,这一年用户体验设计公司 Humanized 的程序员兼设计师阿扎・拉斯金(Aza Raskin)发明了 “无限滚动” 技术,他的初衷是想把古早的网页下的 “下一页” 按钮去掉,但他却没有想到这个小小改动几乎改变了后来的一切。

我现在一到晚上,盲目地向上滑动拇指玩手机,就会想起阿扎・拉斯金。2019 年的时候,泰晤士报有他一篇报道,他在里面说:
“This is a profound moment in our species. We are losing control of the tools we made.”

广场时代,信息自由传播,随机,只有有好的内容,自然会有人关注到。
管道时代,人们需要变得“垂直”,越“垂直”越容易被贴“标签”,越能和更多人建立连接。


996 | Armin Ronacher’s Thoughts and Writings

More importantly, a successful company is not a sprint, it’s a marathon.

And this is when this is your own company! When you devote 72 hours a week to someone else’s startup, you need to really think about that arrangement a few times.


书影播客 链接到标题

《单口喜剧进阶指南》,王梓晗的书,这是一个妙人,她本人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高考状元、北大元培、相声社团、单口讲师(好像有不少演员是大学在相声社团,毕业从事单口这个路线,比如猫头鹰喜剧的史焱,德云社的阎鹤祥)。自己讲的不多,但是一直是笑果的培训师,给单口喜剧演员们进行培训,现在活跃的单口演员应该有大部分人都参加过她的培训。这本书建议读者是至少上过一次开放麦的人,但是不影响阅读,其中有一些技巧或者叙述逻辑和《喜剧这回事》是一致的,“非英雄”、”不放弃“、”获胜“。

《基本无害-Ep171 聊聊中亚旅行和人文街拍技巧》,这期讲了很多”斯坦“,听了半天感觉都听混淆了,其中的一些旅行经历还挺有趣的。

《基本无害-Ep172 张踩铃的多重身份和开放麦恐惧》,我还听喜欢张踩铃的短视频的,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趣事,随着她老公和孩子们越来越符合社会意义上的“正常”,她的短视频走向也是一个问题。

《二的三次方-vol:105 抄袭?撞梗?脱口秀需不需要真事儿?聊聊创作的二三事》,因为《脱口秀和他的朋友们》综艺上的kid 抄袭事件,最近有不少人在讨论这个事情,其中有一点,就是作为单口演员,你讲述的故事,是否必须是你自身经历的?段子中虚构的成分有多少是可以被接受的?比如这期播客中提到的房主任,有些段子是换了主语。
我觉得单口喜剧之所以吸引人,不只是因为喜剧本身,还因为这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你可以讲述一个完全虚构的事情,在虚构故事的强冲突强猎奇带来的喜剧效果同时,但是这个虚构的事情带来的负面印象就是大家对你这个人是模糊的,是混乱的,你要承受这样一个虚构的负面影响。毕竟这是一个公众人物随时塌房的世代。

碎碎念 链接到标题

  • 如果能重来,我一定选择天然能合法合规的工具栈,别管哪个法哪个规,能省一个是一个。
  • 家里有一个病人的话,气压都是低的。
  • 我可真是经常泼冷水啊。
  • 说的都是中国话,我却听不懂。
  • 发现 Prisma 的 Twitter 账号改了名字,从 Prisma 改为了 Prisma Postgres,这可真彻底啊,不禁担心起来之后的 ORM 维护质量了。
  • 看到了一个冷知识:口蘑全称:张家口蘑菇;基围虾:基地围场养殖虾;
  • 人啊,一变得脆弱,就容易迷信。

Weekly Issue-《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特好笑吗?》

2025-08-31 08:00:00

文章 链接到标题

技术 链接到标题

一个很 sb 的硬件 bug,及其 patch

机箱上有一个不可拆卸的螺丝柱顶到了内存插槽的第八槽,导致硬件错误

Patch:用透明胶粘上了

Hahahahahahaha。


Using Podman, Compose and BuildKit · emersion

Docker CLI 对接 podman sock ,为了对接 buildkit 自己实现了 bakah 来构建 Image,一种“为了这点醋包了一顿饺子”即视感。Podman 自己一直在推自己的 Quadlet,感觉不如赶快把 podman-compose 的功能对齐上来,可以更快的吸引用户使用。


From Python to Go: Why We Rewrote Our Ingest Pipeline at Telemetry Harbor

During our canary deployment of the Go endpoint, we noticed something concerning: the 400 error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expected.

  • Boolean coercion: If someone submitted True or False (standard Python boolean values), Pydantic would silently interpret these as 0 and 1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validation error, no warning—just automatic conversion.
  • String-to-number coercion: When users submitted numbers as strings (like "123.45"), Pydantic would automatically convert them to floats or integers without any validation warnings or errors.

印象中不止一次看到有人在从 Python 迁移走的时候,遇到这种类型转换问题了。


Cracks are forming in Meta’s partnership with Scale AI | TechCrunch

一团乱麻,顶级诈骗?

生活 链接到标题

派派成长日记 #4 - 幸福但不快乐的二月龄

书中还有一段印象深刻的话,大致观点:需要谨慎区分 “安抚” 与 “道具”,以安抚奶嘴为例,如果婴儿放在嘴中安静吸吮则是 “安抚”,如果需要待在他身边不断塞到嘴中,则你成为了那个 “道具” : ( 需要尽可能避免成为 “道具” 消耗自己。

经过三个月的带娃旅程,对孩子这种 “无理取闹” 的行为有了新的理解:当一个 三岁 的大朋友对家长大发脾气,与 三个月 的宝宝歇斯底里大声哭泣,有没有可能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由于家长没有满足某个需求?

读这类文章会让人心情愉悦,一个生命在成长。


沒有表達慾 - Pin 起來!

前阵子看到一件很看不顺眼的事(不是犯法或者是任何与我身边的人事物有关的事),本来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想要分享这件事,但由于某些原因(可能是工作、身分或者是其他类似的东西),我限制自己不能分享。那么为何不用影射、暗指的方式就好?我当时在某篇 journal 里面跟自己激烈地自我对话,最后还是决定不影射或暗指。不过后来我发现,这样子把完整的事与自己的心情记录下来后,好像就有某种「已分享」的感觉了,或者说,我知道这件事总会有某个地方有留下纪录,不会被遗忘,那也就足够了!

我的笔记中有很多类似的自己和自己对话。


You Have to Feel It – Mitchell Hashimoto

We, as people, feel something with every interaction. Frustration, joy, relief, confidence. A feeling. A person interacts with our work. Our work evokes a feeling. The feeling matters. The feeling is part of the work. The desired feeling is part of the requirements.

When you feel it, you know. The feature makes you smile when you use it. It fits right in, like it was always meant to be there. You want to use it again. You want to tell people about it.

想到了很久之前看到的 Burn-out 的缓解方式中,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发挥总用、被认可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书影播客 链接到标题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特好笑吗?》,刘旸教主的书,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场景分享单口喜剧演员们的视角和思考,同时也代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有点像他个人的碎碎念。以下是一些摘录:

一个什么事情都能理解的人,当不了喜剧演员,尤其当不了单口喜剧演员。
从业这么些年,我也渐渐感受到,不带着偏见,或者不敢表露出偏见的人,很难制造笑点。也许单口演员,尤其是优秀的单口演员,就是多了那么一丁点勇气,敢于在生活中保留自己的偏见,表达自己的偏见,哪怕因此被一些人所讨厌。
隐藏自己的所有情绪,曲意逢迎地去强制要求自己理解一切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抱着“存在即合理”的想法委曲求全,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愚蠢。

我们以骂甲方开始,就以骂甲方结束吧。送大家一个反向类比:
“跟甲方相处的日子,就像在度假海滩上一样,放眼望去,全是沙子。”

优秀的单口演员郝雨曾经讲过这样一个讽刺那些微信文章的段子:
我丈母娘那天发我一个文章,说现在葡萄不能吃了,尤其是无籽葡萄。那无籽葡萄都是喷避孕药喷成无籽的。我心说,这葡萄多少钱一斤啊,避孕药多少钱一斤啊,我喷这么多药光卖这点儿葡萄我挣得回来吗?有这工夫,我卖避孕药送葡萄行不行啊,我还省点儿力气。而且喷避孕药就能把葡萄喷成无籽的?那我种什么葡萄啊,我种石榴呀!这大石榴一点儿籽儿都没有,咔咔吃,多高兴!

(这个段子是郝雨专场里的段子,我更喜欢他这段的下一段,我大概转述一下:
(我丈母娘跟我说:注意啊,茄子,茄子不能多吃,吃了容易生病;
(第二天:注意啊,大辣椒,不能多吃,吃了容易生病;
(第三天:注意啊,土豆,不能多吃,吃了容易生病;
(我直接说:妈啊,你是不是就是不喜欢吃地三鲜啊。

网上盛传一个段子:当你去看心理医生时,他工作起来非常简单,就是机械性地说,这是原生家庭问题,这是原生家庭问题,这是原生家庭问题……
虽然是笑谈,但也能看出来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之深。我曾经接受了一年的心理咨询,得出的结论当然也是原生家庭问题。我生在内蒙,初一到北京生活。小学的时候我家里很穷,所以我妈经常鞭策我的话就是,要努力读书改变命运,否则会被人瞧不起。这个“瞧不起”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我直到现在还会觉得别人会因为什么理由瞧不起我。这种情绪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投射。

当然,在国内训练“what if”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认识几个东北人,东北人经常说的“咋地”,就是“what if” 这个词最完美的翻译。

( 我觉得可以更精确,认识几个锦州人,每句话都是 what if

喜剧的内核,在我看来,只有乐观。超脱于生命的宋观,敢于嘲笑一切黑暗的乐观,面对死亡放声大笑的乐观。
如果非要说单口演员有些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觉得不是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而是对待疾病的态度。很少有人会像泰勒·汤姆林森一样遇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时,觉得:“天哪,这我可得好好写个段子啊!”
也许正是这种面对绝境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让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顺。所以,当你深夜emo,觉得自己此生为何如此不顺时,不妨体验体验喜剧的真正内核,面对这一切笑出声来,可能整个人生会因此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哦!
喜剧的内核,是乐观。愿你拥有这份内核。

可见面对自己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想让自己渡过难关的方式,就是意识到,这一切本来可以更糟糕的。这也就是单口喜剧演员对抗负面情绪的小小智慧吧

不过,这种心态实际上很难一下子扫清,毕竟从世俗最普遍的角度来看,单身还是一种“不正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其实我们这一生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学会爱自己”。如果单身是个准备期,它唯一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会如何爱自己。而当你学会了如何爱自己时是否需要去爱别人就纯粹是一个选择,而不是一种需求了詹·柯克曼的这个专场,直面了自己单身的小纠结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她选择的方向,一个学会爱自己的人所选择的人生。

《各说各的呗-小块:花有重开日,人总在少年;咱名声在外,但是声名狼藉呀》:这应该是脱口秀和他的朋友们综艺录制之后的闲聊,其中提到了小块的鼻毛段子,小块因为年年上节目,但是年年很早被淘汰,导致喜剧信用很低,逐渐的从他自己吐槽自己不行,到大家都本能觉得他不行,这种状态要想改变需要花很大力气,不过今年的鼻毛段子还是很好的。

碎碎念 链接到标题

  • 哈尔滨已经有上海秋天的感觉了。
  • 日常锻炼和体力劳动完全是两个东西。
  • 虚空讨论,倒是没病走两步啊
  • 最近体会到了同时进行两份工作,一份体力劳动,一份脑力劳动,脑子是会打架的。
  • 再次看到一些人为了展示自己而去没事找事,我能理解那是一种工作方式,但是不能接受。
  • 想糊弄总是能糊弄过去的,但何必呢。平时不注意最佳实践,等真需要的时候也就不记得了。
  • 突然发现今天一个初中同学结婚,Ta 是先有了孩子再结婚的,在现在好像还挺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