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9 00:53:50
最近修了几个小 bug,把 images 上传到了 docker-hub,也做了个 demo 站点,账号密码 admin, changeme (当然公开使用的,也不要真的去 change)。为了让大家更方便体验 RSSbrew 的功能,我从自己的订阅里面挑选了几个 AI 处理过的订阅源,供大家订阅试用:
在任意阅读器里直接订阅,大概长这样
分别用到了 RSSbrew 的内容过滤,订阅源合并,AI 总结文章,生成周报的功能。欢迎大家到项目主页点个⭐,也欢迎大家提交 bug/feature request。关于如何配置请参阅我的另外一篇文章
RSSbrew 可以通过自定义 prompt 做到一些简单的翻译,如果需要更专业的 RSS 翻译功能,推荐大家使用 versun 的RSS Translator,也是用 Django 做的。当然也可以两个一起用!
所有公开订阅源均由 RSSbrew 处理后生成,原始内容来源于以下站点的 RSS 订阅源。 - 36氪 - Paul Graham - Hacker News RSS
公开订阅源仅用于 RSSbrew 功能演示,内容版权归各站点/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11-28 21:35:14
之前在博客中顶栏有一个 memos 的链接,现在还能访问,解析到我部署的 memos instance。但我最终还是停用了。
原因如下:
以上类似的想法,写过一条更为啰唆点的 memos。
虽然作为开源项目,memos 不可谓是不成功的,况且用户也不能像要求商业项目那样去让开源项目维护者。但因为这是一个笔记应用,而笔记最重要的是通用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能在任何一台电脑,任何一个应用内都能看到)。
关于这个,Obisidian 的 CEO 写过 File Over App。
考虑到这些我还是乖乖用回纯文本 + Git 的方案,用 Obsidian 编辑。最近也在试用一个叫作 blinko 的应用,和 memos 很像,但是主打 AI 搜索+对话。
离开笔记应用不是没有成本的,转移就是一个,memos 仅有数据库保存方式,转移起来还挺麻烦 (again, file over app!)。我现在用以下方式, 1. Obsidian 有一个 memos sync 的插件,可以直接导入每日笔记。 2. Blinko 可以从 memos 数据库文件导入。 3. 直接读取数据库文件,想办法导出纯文本。
2024-11-27 11:36:13
半年之前写过一篇苹果端 Todo App 简单比较,主要是分析了 Things 和 OmniFocus 的优缺点,当时没有深度体验滴答清单(海外版称 TickTick),所以今天补上。
我是从 2022 年开始使用 Things3,2023年底换了 OmniFocus 4,一年后的今天我选择试一下滴答清单,所以这篇文章大多是关于 OmniFocus 和滴答清单的比较,会少量提到一下和 Things 的比较。
(P.S.: 现在 Things3 正在黑五7折优惠)
更换工具折腾是很大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尤其是 TODO 和笔记,更何况我之前还写了把 Things/OmniFocus 的任务导出的脚本,换一个工具意味着重新来过。
但这一年 OmniFocus 确实也有让我体验不佳的点:
- 数据量大了会很卡,之前清理过一次了,我目前大概 2000 多个条目(包括已完成)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端都不够流畅。
- 不够美观。见仁见智,我更喜欢 Things 的界面。
- OmniFocus 不像 Things 或者滴答清单那么,任务/项目完成了之后就完全从列表内隔离开,而是继续保持原有的结构在穿插在其他未完成的任务/项目中,导致界面很杂乱,虽然也可以通过改变视图为显示剩余,但这样又失去了结构,总之项目结构和整洁度二者只能去其一。
- 最主要的是产品的使用逻辑和我不对付,Things/滴答都有一个今日视图,给任务安排一个时间,他就会出现在那天的今日视图中,当然也可以通过 perspective 建立一个筛选过的今日视图(比如说筛选出正在进行
标签或者有 defer/deadline date 是今日以及以前的任务。但我发现我就会滥用截止日期,过期的多了最后会导致对截止日期过期不敏感了,再加上杂乱的界面,会感觉失去重点和优先级,反而完成不了要紧事。
当然 OmniFocus 也有很多特别出彩的地方,比如说自定义 perspective(里面的条件很丰富),review 功能,插件自动化,Focus View(配合新窗口)等。具体可以见我之前的文章。
以下是我在会员免费期体验到的,有些功能可能免费版没有,另外限于时间,体验内容肯定不够完全。
除了基本的 tasks,滴答还提供番茄钟和习惯打卡,不过目前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导出这两部分数据的方案,所以没有深度试。
Things 到滴答的迁移好像挺顺滑的(没有深度试),如果是反过来目前 Things 官方没有支持,只能自己从 API 或者导出的 csv 里面想办法。
OmniFocus 到滴答导入过程需要在 OmniFocus 选中任务再导出 csv,而且导入之后会丢失创建和放弃任务的时间点(后者应该是 OmniFocus 的锅,因为同样的问题在你归档旧的已放弃任务的时候也会出现,会重新变成未完成状态并且丢失放弃时间戳)。
我之前写过OmniFocus 以及 Things 导出 markdown 的脚本,也可以用已完成项目按时间规律生成回顾/周报的功能,也可以把所有的任务分项目导出 markdown。配合 git 还可以追踪项目的变化情况。
迁移之后,花了点时间用各种 API 实现了导出所有未完成/部分完成任务,增量缓存 json,保存 markdown,再输出为 RSS。 其实折腾这么多就是为了能够把数据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如果平台/工具倒闭了(希望不要)至少自己还有数据能有退路再保留一份纯文本供自己阅读。
关于 GTD(Get Things Done),完成事情是最终目的,折腾上花费的时间不如直接去完成你列表上的项目。这里引用一句话,
The most important lever a leader has to create focus is to simplify the priority list. by Rohan.
关于工具,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所以尽量秉承那句话 If it ain't broken, don't fix it.
2024-11-07 22:48:52
对于书签管理,我目前的工作流是这样的:自建 wallabag 保存稍后读,Anybox 管理书签并通过 Alfred 快速调用,然后用 DEVONthink 本地归档 wallabag 的稍候读和 Anybox 的书签,方便全文搜索。为了实现自动化,我还写了一个脚本,可以自动把 Anybox 的新链接同步到 DEVONthink(这个脚本是在 Anybox alfredworkflow 基础上改进的)。
这套流程一直运行得挺顺畅,但我还是有两点不太满意:
Anybox 缺少全文搜索功能。截至2024年11月,这个呼声很高的功能还停留在Under Review阶段。
书签整理不够智能。虽然 Anybox 的收件箱理念不错,从收件箱再整理到文件夹、标签,还能依赖 Smart Folder 功能帮忙分类管理,但每周要把他们手动打标签或者移入文件夹还是太麻烦了。在保存了海量书签后,我还是更习惯用搜索(可惜又没有全文搜索)。所以目前我还是倾向于在 Anybox 和 Wallabag 不整理,只有收件和存档两个状态,存档之后依赖 DEVONthink 的全文搜索 + Smart Rules 再自动分类整理。
最近发现了一个新项目 Hoarder,主打 AI 自动打标签,准备体验一下,看看能不能取代或者补充 Anybox。(作为一个爱好 self hosted 和囤积资料的人,Hoarder 这个名字就很对我胃口 🤭)
第一印象相当不错,感觉是个成熟的产品:有 iOS 应用支持分享菜单,有 Chrome 扩展方便保存,还能存笔记和图片。AI 自动标签功能,可自定义 prompt,能帮我省去手动整理的麻烦。
不过要完全替代 Anybox,还需要补齐以下几个功能:
目前只提供命令行工具, REST API 会在0.18.0 下一个版本支持
截图、本地缓存、链接等数据的导出功能还不完善。
现在只支持纯文本缓存和截图。据说后续会支持更多格式(截止2024年5月,已在规划中)。 更新:到2024年11月,已经支持用 monolith 实现完整网页存档,解决了链接失效的问题。
Anybox 和 SingleFile 扩展 的配合就很完美,可以把登录后的或者付费墙后的内容直接通过 API 保存下来。 (另外,这样还解决了 SingleFile 元数据只保存域名前缀的问题 - 直接用 SingleFile 下载到 DEVONthink 时只能看到类似 https://github.com 这样不完整的地址)
还有一些锦上添花的功能建议: - RSS 订阅功能
linkding 和 wallabag 都有这个功能。我现在就使用 RSS 把 wallabag 的内容同步到 DEVONthink,和用 kindleear 订阅 wallabag RSS 每天晚上推送稍候读到 Kindle。
Hoarder 虽然暂时还不能完全替代我现有的工具链,但作为一个活跃开发的开源项目,发展势头很好,值得持续关注。
2024-10-16 06:53:20
最近整了个 DS423+ 来代替之前的老旧 MacBook Pro + 一块外接硬盘的 NAS/homeserver 方案。
我买了四块盘。 1、2 8TB 希捷盘做了 RAID1 冗余,其余两块略大的盘 Basic(希捷12TB 和 16 TB),另有两块 NVMe SSD 作为存储池跑 Docker,放高速存储。几天用下来,发现 NAS 有几个好处,
- 数据从冷数据变成了 24 小时在线的热数据,可以随时访问编辑,而不用插硬盘挂个线。而且,终于把散落在各个硬盘的数据整合在了一起,之前一份数据为了访问方便可能存到了好几块外接硬盘上,而 NAS 提供了个中心化的存储方案。另外据我所知,Btrfs 格式支持 deduplication, 重复数据只存一份,不会浪费空间。
- Raid1 冗余允许一块硬盘坏了重建,和 DSM 的较为完备的预警系统以及文件完整性检查。之前在移动硬盘上数据坏了都不知道,只能从备份恢复(如果有备份的话)。
- Btrfs 文件系统支持快照,可以随时回滚到之前的状态(群晖有官方套件 Snaptshots Replication,非常推荐,就像 macOS 的时间机器一样)。
- 无线的时间机器备份真的很爽。第一次有点慢可以考虑接网线备份,之后增量备份的时候就不用管了。
- 折腾的乐趣
不得不说, DSM 虽然最近走了倒车,但仍是一个很新手友好和功能和生态完善的 NAS 系统(其他 unraid truenas 没有用过不做评价)。用下来我的感觉是,DSM 的很多功能是在教用户应该怎么维护数据健康/维持高可用性,怎么做备份和快照。另外还有什么影音库,照片库,跑下载,甚至 DNS,软路由等都是 NAS 很好用的功能,不过目前对我来说收益不是特别大。
当然缺点也有:
一是读写速度显然没有插个固态快(受制于网络和机械硬盘),不过花几十块钱买个交换机用 smb 双通道 (multichannel) 也算上了 250 MB/s, 比外接一块机械硬盘快了。
二是 8TB 以上7200转的硬盘读写时炒豆子声音还是很大,解决方法是换5400转的硬盘或者上 SATA SSD 解决。如果跑 Docker 和虚拟机,也可以考虑装个 NVME SSD 把套件数据和 Docker 转移到 SSD 存储池上。加内存条减少 swap 或许也有帮助。
三是 DS423+ 的 DSM 系统虽然好用,但是奈何硬件太弱了,Intel Celeron J3455, PCIe 2.0 x 1 (NVME 只能跑 500 MB/s),1Gbps 网口,这些要升级就得加钱,然而一台白裙的价格对于其硬件来说已经很贵了。
关于 SSD 的配置和其他资料,推荐一个链接和两个 Github 项目。
另外再提一嘴数据安全,虽然 Raid 有冗余,但是冗余不是备份!遵循 3-2-1 原则定期备份数据到云端是很有必要的,防止硬盘损坏,天灾人祸等意外情况。后面会写一篇文章分享一下我的备份方案。
最后给我的 NAS 上个照片。
2024-10-05 23:50:51
This message is used to verify that this feed (feedId:41446022334078981) belongs to me (userId:63216204740061184). Join me in enjoying the next generation information browser https://follow.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