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23:01:29
面对艰巨任务或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时,人们常因恐惧陷入一种踌躇不前的状态。人们告诉自己“等准备好了再开始”,于是选择花费大量时间收集资料、学习技能、规划细节,试图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等待那个“完美准备就绪”的时刻降临。但这个完美的“准备好”时刻永远不会到来。
以写作为例,你可能立志创作,却总觉得需要先上完所有写作课、读完所有经典著作、构思出完美的大纲才敢下笔。于是,你迅速下载无数写作教程,买了几本名家写作心得,报名各种线上课程,十分忙碌。一年过去了,网课没上完,也仍未动笔。这种“等待准备好”往往成了精致的逃避借口,让我们躲在“准备”的舒适区里,用看似合理的忙碌掩盖内心的恐惧,却也在不经意间错过机遇与红利。
勇于跳入未知,边做边学。勇敢地拥抱“未完成”的状态,不必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行动。有时,正是“未知”反而带来行动的魄力 (“无知者无畏”)。行动的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最直接、最深刻的老师。在行动中淬炼出的自信,远比“准备充分”的幻想更为可靠,也更能支撑你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以“行动-反思-优化”替代“准备-等待”,行动是解药,未知即沃土。
2025-07-24 22:19:03
罗三妹山不走回头路主题公园位于中山市三乡镇青云路罗三妹山,以“不走回头路”为主题,精心修建罗三妹山“不走回头路”主题公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罗三妹山“不走回头路”主题公园,以当年邓小平同志登山的路径为主线,建有丰碑廊、仙池、孝德浮雕墙、三妹牧牛等多个景点。在公园里面走的时候,会一直听到公园播放的邓小平爷爷讲话录音。
罗三妹山,原名锣鼓岗,又名罗仙姑山。海拔98.8米,面积0.22平方公里,入公园需要先经过“中山温泉”牌坊。公园不大,但作为日常健身散步也不失为当地人一个好去处,这里还是中山红色教育基地之一,我去的当天就看到有单位在团建。
改革开放的词典里,有著名的“三论”:摸论、猫论、不争论。景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摸论”。
“邓小平塑像”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登上罗三妹山,在山上发出了“不走回头路”警世诤言而建。塑像由霍英东家族敬立,塑像以邓小平当年站在罗三妹山上平台远眺沉思的照片为蓝本。
山的南边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宾馆中山温泉宾馆,北边有中国大陆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山里怪石奇木,溪水隐现,树林茂密,风景秀丽。
被保留并修缮的罗仙姑庙前,有一座后来新建的三妹牧牛雕塑。
山的得名源于当地传说中的一个人物。传说,在罗三妹山下雍陌村,有一个叫罗三妹的女孩,自小失去了父亲,家境十分贫寒。她的母亲一直生病,长年卧床不起,而罗三妹非常孝顺,侍奉无倦。在罗三妹14岁那年,母亲病逝,她悲痛欲绝,十多天粒米未进,哀伤而死。百姓为纪念这位孝女,把这座山命名为“罗三妹山”。
By 理光 GR3
2025-07-20 16:17:48
台风“韦帕”没有登陆珠海,从旁边掠过又继续横扫广东。风力感受最大的时候是下午2点到3点,鬼哭狼嚎,大风夹雨拍着对面楼的墙面,然后瀑布般落下。台风从昨晚10级一直升到12级,不过在市区没有感受到12级台风的强度。
做好台风防御,自然要把阳台的花花草草转移到安全的角落,在搬一盆三角梅时意外发现,它向我摆出了爱心状的花束。
台风天在家无事,老爸盘核桃,我“盘”相机。突然想起很久没有更新相机固件,索性把两台户外“挚友”拿出来升级一番。
理光 GR3 可升级至 v2.00版本固件,该版本可以支持移动设备应用程序「GR WORLD」,同时增强整体性能的稳定性。理光挺勤快的,已经从v1.1更新至v2.0版本,每次都有新增加功能。“GR WORLD” App 也明显比原来的“Image Sync”更有诚意,可惜 iOS 版本中国区暂不可用。
徕卡 D-Lux8 可更新至 v1.5.0版本固件,但徕卡比较牛,从中文、英文网站都找不到更新信息,希望有一天我会发现有什么新变化。
本周没有爬山照片了,分享一张台风前夕我在中山崖口村水稻田边拍的日落照🌄。
周末愉快,各位~
By iPhone 12 Pro Max
2025-07-17 11:24:15
技术迭代呈现爆炸式发展,如今的效率工具与方法论多到让人眼花缭乱。AI 的诸多新玩法听着厉害,实际用起来却多是基础功能,若想掌握复杂用法,还得投入更多心力。对普通人而言,在技术尚未成熟时,关注产品化落地的成果(比如笔记软件里的AI提问功能)就已足够,不必盲目追逐技术本身。真要使用AI,也犯不着想着私有化部署一套大模型。真正重要的,从来不是“跟上所有新技术”,而是“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效率工具和方法论时,人很容易陷入“大而全”的漩涡。几年前刚接触 Obsidian 时,我也曾一度沉迷研究 PARA、INKP、DIKW、IPO、CODE 等方法论,反复规整笔记,还体验了 Roam Research、Logseq、Bear、Flomo、Notion、Anytype、Trilium Notes 等一众工具,期间经历了一次次挫败。有人做知识管理时弄了一堆双向链接,结果光整理链接就累得够呛,反倒没精力去做正事。
后来我停止折腾,“躺平”用了几年 Obsidian,使用率和产出反而更高了。面对工具与方法论的洪流,与其焦虑追赶,不如回归本质:工具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正如梭罗所说:“工具是身体的延伸,但别让延伸绑架了本体。”
工具选择需要“断舍离”。知识管理的核心是“记录与检索”,而非盲目追求双向链接。对创意工作者而言,一个备忘录或许就足够了,复杂的系统反而会成为负担。优化应从“补丁思维”开始,盖尔定律揭示:复杂系统是由简单演化而来的。与其推翻旧习惯,不如仔细观察阻塞点,用最小的操作去修补。
当然,行动是破解焦虑的终极答案。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复习和梳理,阅读的重点是拓展与思考,写作的首要任务是落笔。把简单的事坚持做好,远比追逐新方法更有意义。
别被“怕错过”(FOMO)的心态困住。工具是“为我所用”,而非“为我所困”。认清自身需求与习惯,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是记录东西快?还是梳理思路?),关键不在于“跟上所有新技术”,而在于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我在 Obsidian 中践行 PARA 方法论的这几年,经过持续迭代,如今已演化出属于自己的“3I.R.A.S”(闪念、索引、洞见、文献、领域、系统)稳定结构。
2025-07-12 11:00:50
你的物质财富——那些你每周辛苦工作40、50、60个小时才获得的东西——它们到底给你的生活增加了多少价值?这些东西在你的生活中有多重要?我们打赌它比你意识到的要少。
这里有一个练习。花点时间,写下过去十年里你最昂贵的十件物品。比如你的车,你的房子,你的珠宝,你的家具,以及你在过去十年里拥有或曾经拥有的任何其他物质财富,大件物品。
在这个清单旁边,再列一个前十清单:列出给你的生活增加最大价值的十件事。这个清单可能包括和爱人一起看日落,看孩子打棒球,和父母一起吃晚饭等等。
当你列出这些清单时,要诚实地面对自己:很可能这两个清单没有任何共同点。
—— 来自 极简主义者 The Minimalists
你真正需要的,并没有你所想的那么多。至少你不需要5个笔记软件、5个多设备机械键盘、10个域名、5个充电宝和N个多口充电头,等等。看看能不能投入到给你生活带来更大价值的事情上。
2025-07-10 09:29:03
又是博物小百科的时间啦。要介绍的是白花灯笼,以及最近遇到两只小时候熟悉的昆虫,分别是荔枝蝽与磕头虫。
白花灯笼(学名:Clerodendrum fortunatum L.;别名:灯笼草、鬼灯笼、苦灯笼、白花鬼灯笼)是唇形科大青属灌木植物,高可达2.5米,因花萼膨大形似灯笼、花冠白色或淡红带紫而得名。
白花灯笼幼枝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叶片纸质、长椭圆形,叶背密布黄色腺点;夏季腋生聚伞花序,花萼蓝紫色,花冠筒内被疏毛,核果球形,熟时深蓝绿色,藏于宿萼内,花果期为6-11月。
白花灯笼分布于中国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及江西南部等地,常见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村边灌木丛或旷野中,进山路边常见。
白花灯笼全株可入药,性寒味微苦甘,归心、肺经,具清热解毒、清肺止咳、凉血消肿之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及跌打损伤等症。外用捣敷或煎水洗,痱子、毒虫叮咬一键消炎。它的属名Clerodendrum(希腊文"幸运之树")+种加词fortunatum(幸运),双强调其药用福祉。
白花灯笼因颜色暗淡、叶常残缺而有“鬼灯笼”别名。传说春秋战国时期,谋略家鬼谷子常深夜提灯为民治病。一次归途中,众人见其手提灯笼照亮山路,次日却发现灯笼消失无踪。鬼谷子指向路旁植物道:"此花即灯。"因其与鬼谷子的关联,人们称其为"鬼灯笼"。
荔枝蝽,我们当地叫臭屁虫,半翅目蝽科荔枝蝽属节肢动物,盾形,黄褐色,腹面附有白色蜡粉。雌虫体型略大于雄虫,腹部末节腹面中央开裂。
荔枝蝽成虫、若虫均刺吸嫩枝、花穗、幼果的汁液。1年发生1代,4、5月为产卵盛期,产卵5—10次,每次14粒,3mm左右一颗,就像迷你的小乒乓球。
荔枝蝽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中国见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及四川等省区。
荔枝蝽是中国荔枝、龙眼区发生最为普遍的害虫之一,是导致龙眼、荔枝长年减产的主要昆虫,大发生时严重影响产量,甚至颗粒无收。
磕头虫是鞘翅目叩头虫科昆虫,又名叩头虫、跳百丈、跳搏虫、膈膊虫、跳米虫。
磕头虫体细长而略扁平,长约18毫米,浓栗色,有光泽,密被金黄色短毛;头扁平,头顶有三角凹洼,具复眼一对;雄虫的触角11节,锯齿状;雌虫12节,线形,长可达鞘翅末端;翅2对,鞘翅上有纵沟,至末端渐狭;足3对,黄褐色,跗节5节;腹部5节,各节能活动自如。
磕头虫栖息于小麦、玉蜀黍、高粱、陆稻、粟、薯类、棉花等农田中。多为植食性、腐食性,以地里的种子、根和茎为食。
它为什么叫磕头虫呢?你抓住它腹部时,它会猛的磕头,“磕头如捣蒜”,力图挣脱。它六脚朝天时,会反向起跳,在空中翻上几十个跟头。磕头虫最高的弹跳高度,超过50倍身长。它的瞬间爆发力,最大能产生3800米/秒2加速度。对比一下,宇航员冲出地球时承受的最大压力,为10倍重力加速度,磕头虫的极限是宇航员的38倍。[相关动图资料]
小时候看到的磕头虫身体是黄褐色。这两只是我在爬山时遇到的,是磕头虫的一种,叫丽叩甲。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了10000+种叩甲,我国有1500种。
丽叩甲腹部腹面是绿色,还有一种朱肩丽叩甲腹面侧缘红色(非纯绿色),全身光亮,无毛。常见于苦楝,木梨等植物上。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湖北、浙江、江西、湖南、福建、重庆、四川、贵州、台湾等省区。
朱肩丽叩甲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三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