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XiangShiTan | 响石潭修改

博客包括“学习 生活 工作 思考”四方面内容,每周码文字,碎碎念。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XiangShiTan | 响石潭的 RSS 预览

闭环思维

2025-08-21 07:17:17

觉得有些压抑,很多愁苦好像一股脑儿的倒出来,然后哗啦啦冲走。奈何日子总要过,事情总要做起走,在烦恼中解决烦恼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发展的问题。现在手头上的工作各个条线的事情越来越多,虽然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但终究还是存在管理过于粗放的情况,而且很多不能深入,有些基本浮在面上。我有时候又在想,这个事情多不能称其为理由的,进而又觉得还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哈哈哈,一点都不逍遥啊。自己在卷自己,或许这样才能不断的精进,也是一种乐趣。

IMG_20250815_082440.jpg

扳着指头数一数,或许可以分为常规业务,创新业务两大类。常规业务不外乎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健康体检三部分,创新业务不外乎托育中心、智康中心、养老中心三部分。这六个部分涉及到职能部门、业务科室两个维度,而且都需要明确到人头。其中公卫科牵头公共卫生,负责托育中心,责任科室落在防保科;医务科牵头基本医疗和健康体检,负责智康中心,责任科室落实中医康复科及门诊部;护理部牵头基本医疗中护理部分,负责养老中心,责任科室落在全科医疗科。

信息科横贯整个业务,我直接牵头;医保物价横贯基本医疗和健康体检,由医务科牵头。而药、检、放,则是整体的基础配套,协同推进各项工作,三者独立运行。还有门诊办公室,贯通所有业务的服务部门。凡此种种,需要析出一个运营的小组,可以考虑由信息科负责,定期负责数据的收集汇总,针对运行中存在的困难要及时归纳分析。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自运行的体系。

这些,需要一个时间段推进。想想,写写,似乎思路清晰了很多。结合之前落地的闭环管理,考核的闭环,架构的闭环,建立纵横联合一体化的运行体系。当然,以上想法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再想想。包括科研教学在上述各个业务的贯穿,这是一个大家应有的基础思维,科教还要做的更强大,用培训班的模式去推进核心知识点的宣贯,也是一种可能性。

想到一句话:“经历的意义,在于引导你,而非定义你。深渊可以凝视,但不要驻足。人都是随机死的,不是老死的。命运没空搭理你,你做好你自己,风吹到哪页读哪页,且行、且看、切随风。架构、运行、考核,三闭环。就这样,走起~~

浮生不过一场梦

2025-08-19 07:04:11

8月19日,今天是中国医师节,致敬每一个奋战的医务人员,祝大家节日快乐。这几天温度渐渐降了下来,虽然还是热,还是没有了40℃的那种炙烤,也算是热的温柔一些。而且由于台风杨柳的余威,成都竟也破天荒的下起了名副其实的瓢泼大雨。又是打雷又是闪电,过场是做足了的。此刻,六点,几份迷糊,几份清醒,东方的天空已经泛红。

上周六去成都博物馆拍的几张照片。前段时间就想去,结果发现每次想去预约的人都是满满的,暑假旅游的人多多多……终于成行,匆匆转了下,呃,脑海中想着明朝的那些陶俑,比如这个成都金沙庵明代彩釉陶将军俑。你瞧,这位眼睛、鼻子,嘴巴、胡须、双手,感觉有些潦草,面部较为粗率,衣纹线条稚拙僵硬,像极了我们小时候捏的泥娃娃。

IMG_20250816_185443.jpg

如果说上面的那位是潦草,看,下面这位就更是一塌糊涂~~这个成都东南郊潘家沟蜀王陵陶俑,这是怎么弄出来的,莫不是明朝流行这样的风格?想想还是否定了,之前在四川省博物院看到的明代蜀王朱悦燫墓陪葬的陶俑就不是这样的,那可是一个个非常的精致。或许,在明朝不同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都在发生着改变,然后越来越制作粗糙了……

IMG_20250816_185849.jpg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陆续将自己的24个儿子都分封成了藩王,镇守全国各地。从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分封第一代蜀王朱椿开始,到崇祯十七年(1644)八月,张献忠攻陷成都,末代蜀王朱至澍投井为止,蜀藩共历10世13王,总计267年。朱悦燫是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的长子,朱元璋的孙子,所以那时候比较精致吧。查了相关资料:

成都地区目前已经过科学发掘的蜀藩陵墓包括凤凰山悼庄世子朱悦熑墓、十陵镇蜀僖朱友壎墓、十陵镇蜀昭王朱宾瀚墓、潘家沟无谥蜀王陵及其史妃墓、琉璃乡潘家沟蜀王次妃王氏墓、蜀怀王朱申凿及其正妃徐氏之合葬墓。在明代蜀藩陵墓出土的陶俑中,除明初朱悦熑墓陶俑烧造水平相对较高外,其他蜀藩陵出土的模制陶俑,或因陶俑主要作为明器使用之故,造型普遍较为粗率,大多数陶俑胎釉结合疏松,烧制温度较低,出土时釉彩剥落较为严重,因而艺术价值并不能算太高。但出土陶俑往往规模庞大,类型丰富,一般有武士俑、乐俑、仪仗俑、侍从俑与文官俑等几类。保存相对完整者如悼庄世子墓出土陶俑500余件,蜀僖王陵出土陶俑达425件。这些陶俑虽刻画粗糙,但大致表现出了服饰、动作上的差别,加之其组合关系与方位布局,我们仍能从其中获取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方若素《成都博物馆藏蜀王陵出土陶俑初探》

IMG_20250816_190125.jpg

呃,跳出明朝,还是看一件精美的吧。这是南朝时代(420-589年)佛像,宽巷子出土,透露出慈悲与智慧的气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也罢,明朝也罢,留下来的都是这些石头,陶俑,当时的哪些人早已是尘归尘,土归土了。终有一天,我们会静下心来,像个局外人一样,回顾自己的故事,然后笑着摇摇头,浮生不过一场梦。七点,洗漱上班。

IMG_20250816_184621.jpg

解锁新技能

2025-08-15 07:10:05

周五,短暂的凉快之后继续高温。最近房间的空调坏了……开的制冷模式,结果输出是热风,空调外机还在拼了命的嚎叫,显然空调又坏了,赶忙呼叫房东,昨天修好后今天凌晨又给阵亡了,热醒,今天继续呼叫房东维修。这段时间事情还是多多多,不错,事情嘛,来,一件件做。就这样,匆匆忙忙,又是到了周五。再看,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值得撒花。

这段时间孩子暑假补课,这次换了一个新的校区。除了第一次去的时候是我带孩子过去,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她自己上下学了,或赶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同时,她学会了自己在美团上面点外卖,可以自己一个人到学校下面的饭店吃面条,然后扫码支付。这些原本都是最基础的生存技能,到了14岁才逐渐掌握。只要行动,总不算晚。给娃说,看,你又解锁了一个新的能力。

这几天我也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之前博客的模板都是自己修修补补改css,这几天发现AI真强大。我把修改意图告诉豆包,它就可以整个生成代码。现在修改主题配色,完全是输出指令,秒生成。当然,生成的配色也是满满AI风格,哈哈哈,我也解锁了一个新能力。可以不定期地给博客换个衣服,也跟着来个过节。AI,还有太多的潜能需要挖掘,关键要善于提问。

对于博客的名称,我也在渐渐地适应,一开始总觉得没有响石潭顺眼,现在时间久了,似乎好了一些。我前两天把小程序的名称也同步修改了,和博客保持一致。陈锐同学,新的一页开启了哦~~前几天看到一句话“你挂了,你的世界就结束了”,呃呃呃,突然觉得有几分道理……谁都会走向挂的一天,两手一摊,拜拜了世界。所以,活着,那就活着,也就活着。

浪浪山小妖怪

2025-08-09 19:30:17

周六,终于降温几许。去万达影城看了两部电影《东极岛》以及《浪浪山小妖怪》,闭目想想,嗯,都挺不错的。我已经很久没有看一部电影看的热泪盈眶了,东极岛就给了我这样的感受。看到激动人心处,真实的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复。我也很久没有看到一部电影能够感受到力量,而浪浪山小妖怪确乎带给我力量,那种即刻出发做自己的自信与勇毅。

去年看过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纪录片,本以为电影就是纪录片的电影版而已,没想到电影所能提供的触动远远大于纪录片。海上有难,必救!这是刻在海岛人骨子里面的善良。面对日本鬼子从最初的反抗,到忍耐,再到奋起,这是每一个血性国人的觉醒。当看到阿花带着岛民千帆并进的时候,看到大家呼喊着号子的时候,止不住的想鼓掌。再看日本鬼子的行为,就确实是畜生。而这些,是实实在在的历史,1942年,距今83年。日本鬼子想方百计的掩盖历史,否认历史,天理不容。片尾,一行字“献给血性的中国人!”

IMG_20250726_150635.jpg

而浪浪山小妖怪,本想着就是小孩子看的动画片。看着看着,嘿,挺好。四个小妖怪,猪、癞蛤蟆、黄鼠狼、黑猩猩,结伴而行去取经。有曲折,有诱惑,有危险,有挫折……但都无法改变大家的初心,就是要堂堂正正的坚持做自己。即便是妖,也要有妖的骨气。最终放出大招,拯救了孩童,“打败”了黄眉怪,而它们自己牺牲了修行,忘记了一切而成为原形。但它们都无悔,因为它们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它们不管怎么努力,再高一层,黄眉怪还是被弥勒佛救活然后继续在小雷音寺给真正的唐僧师徒制造一难。而这些,仅仅是佛界的一场游戏而已。突然在想,它们四个的牺牲是否值得呢?或许无所谓吧,做自己就好,又何必在意?这世界本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即便认清真相,依然坚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片尾,一行字“敬每一个勇敢出发的自己!”

它们的牺牲,老百姓在意,最后烧香祭拜。突然在想,这会不会只是小人物的自我感动而已?它们的牺牲,只是大仙们游戏里面的一个小插曲,游戏继续,继续唱歌继续舞……大仙们就玩个游戏,走个过场,而四个小妖,认真了……

咫尺天涯

2025-08-03 22:19:24

今天翻看爷爷用相机拍的旧照片,2013到2018,五年的时间跨度,看到Coco小时候的照片,她自己都忘得差不多的了。在翻到最后2018年的几张照片时,看到了爷爷手绘的一幅画。嘿,这不是老家的房子么?爷爷这时间段应该是在武汉给弟弟带孩子。在无数个夜里,爷爷想必是在思念故乡吧。对于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和思乡感或许更为浓烈。

DSCF5989.JPG

细节,好多院子里的细节。杏树、花椒树、核桃树、竹林、还有苹果窖的洞口。屋前的台阶,台阶上的花纹,院子里面的小路,上面铺的砖块……这里是父亲一砖一瓦一手建造的家,对他还说一丝一毫都是印刻在脑海中的。似乎听到树木的沙沙声,似乎听到蟋蟀的蛐蛐声。似乎父亲正蹒跚着笑意盈盈的向我走来……一念起,天涯咫尺,乘风来。一念灭,咫尺天涯,随风去。一声长叹~~

把日子一页页攒成册子

2025-08-02 18:57:09

上午去看了《南京照相馆》,dead to rights,铁证如山!历史课本上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很多照片在电影里面变成了血淋淋的镜头,看完后只想说狗日的日本鬼子。算了算时间,1937年12月13日,距今87年,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历史不容忘记。

IMG_20250802_093942.jpg

这段时间热的出奇,来成都这么多年,真没遇到过这么夸张的热。上班,看这楼下的猫咪,也少了灵动,多了几分倦意。这大热天,待在空调房间里面都觉得热,更何况猫咪还穿着毛皮大衣啊,呃呃呃。知了大半夜还在叫,似乎在呐喊“热啊热啊!”

IMG_20250731_073308.jpg

来,看,成都这蓝天白云,谁还能说成都雾蒙蒙呢?最近可是每天都在“蓝蓝的天空白云飘”,不过白云下面不是马儿跑,而是往来的快递小哥,而是来往的各色打工人,当然,还有入户随访的家庭医生团队。热,行动不止。是工作,是责任,是活着。

IMG_20250727_174624.jpg

再想想,上周六去黄龙溪那天却是这段时间最凉快的一天,这里最多的就是耍水。黄龙溪,顾名思义,和水有着不解之缘,东临锦江(府河),北靠牧马山,锦江、鹿溪河在此交汇。诗云:朝出锦官城,夜宿黄龙溪,日有千人恭手,夜有万盏明灯。

IMG_20250726_102418.jpg

河流有多长,耍水队伍就有多长。大人,小孩,人人人,耍耍耍。有用水枪射击,有用脸盆泼水,各种工具,统统上阵。水花四溅中,凉爽阵阵,笑声朗朗,确也快哉。隔岸观水,还真是没意思。我心里痒痒啊,真想冲下去大战几百回合,哈哈哈。

IMG_20250726_104026.jpg

老街老店,铁锅里冒着热腾腾的蒸汽,蒸笼里还有着美美的蒸菜。镇江寺庙里的四大护法,还有弥勒佛的小腿以下露出了黄泥巴,似乎被水浸泡过。看看旁边的文字,2020年8月16日水位线。那一年,黄龙溪被淹。啪,打死一只蚊子,哪都少不了蚊子。

IMG_20250726_115446.jpg

很久没看到弯月,抬头望去,却也宁谧。今天人民日报公众号发了篇文章,“建议频繁记录生活”上热搜。细细读来,这不正是独立博客的意义所在么?动手指,敲键盘,码文字,独立博客随着岁月的沉淀而愈发坚毅与自信,成为blogger生命的一部分。

人民日报:把日子一页页攒成册子,再回头看,我们可能早已在不知不觉间,长成了连自己都惊叹的模样。记录自己,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还能成为情绪的出口。真诚的分享过程与感悟,收获到的反馈也能帮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能会惊喜地发现,这些看似细碎的记录,真的变成了解自己的一把小钥匙。(2025.8.2)

IMG_20250727_20164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