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11:34:57
我日常關注的一個講ERP和企業資訊化的公眾號「果總」發了一篇文章《中文大模型極其愚蠢,根本不具有人類推理能力》,講了最近網絡上流傳的一條關於美國短劇《特朗普愛上在白宮當保潔的我》的假新聞。 中國的霸總短劇確實在美國做的還行,中國廠商在海外的短劇流水每個月也有個小兩千萬美金了。但《川普愛上在白宮當清潔工的我》這部短劇根本就不存在。 這篇假新聞,有不少正規媒體發文。例如:光明網、中國新聞網、澎湃。 光明網和中國新聞網文中的資料來源都是新加坡的《聯合早報》。聯合早報也是大媒體,網站上確實也有這篇文章。 然而,聯合早報網站上這篇文章的作者,標明是來自《新明日報》。 《新明日報》由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與斧
2025-07-30 10:11:46
本報告旨在對網易雲音樂用戶歷年年度歌單數據進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其個體音樂偏好之演變軌跡、聽覺行為模式之特徵,並識別其中所蘊含之年度特殊現象。此項分析旨在提供客觀、嚴謹之數據解讀,而非主觀評判。 趨勢分析模組 聽覺主體之音樂偏好演變,經由時間序列之觀察,呈現出如下顯著特徵: 音樂偏好演進時間軸: 2020年度:全球流行探索階段(涵蓋日語、泰語、粵語、普通話、英語等多元偶像與搖滾流派之涉獵)→ 2021年度:日本音樂情懷深化階段(表現為對特定日本音樂藝術家作品之深度回顧)→ 2022年度:亞洲流行回歸與平衡階段(日本與韓國流行音樂及華語樂壇天后作品並駕齊驅)→ 2023年度:獨立搖滾風格崛起階段
2025-07-23 10:11:59
以前在國内的時候,我曾經非常熱衷於參與各種同學聚會。一方面我和我的大部分高中同學都是從幼兒園時代就在一起念書的朋友;另一方面則是我們的父母大部分不是同事就是熟人,因而他們的關係也延續到了我們身上。但是隨著年歲漸長,以及我開始長期定居在日本後,我對於同學聚會就漸漸變得不再熱衷起來。當然,期間關於我「發達之後不認老同學」的説法也喧囂塵上。儘管我對這種説法嗤之以鼻,但我也的確難得去解釋什麽,因爲我也的確發現我和其中一些人「價值觀」、「世界觀」及「人生觀」有非常大的差別。中國網民有句俗話叫「三觀不同何必強融」,我對這句話還是非常認可的。當你發現你和你的老同學之間慢慢變得沒有共同語言的時候,那你又何必腆
2025-07-22 10:11:48
今天早餐的餐前血糖是4.5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則是6.6mmol/L,算是比較正常的血糖值吧。不過餐後血糖的數值有點超過我平時的數據,這大概是因為吃了好幾個蔥油餅的緣故吧?這種高油脂且高碳水的食物雖然吃起來很香,但它對血糖的影響可不是一般食物能比的。對於我這種可悲的中年人來說,絕大部分美味食物都其實是要控制攝入的。 自從上次去醫院之後,我又恢復了非常嚴格的控糖飲食。當然,因為最近天氣過於炎熱,所以我沒有選擇戶外的劇烈運動,而只是在家做一些跑步和核心力量的訓練。同時也在慢慢調整我的作息時間,雖然還沒有完全做到早睡早起,但總算不會經常性拖延到凌晨三點之後才入睡。也因為如此,我的體重又開始進
2025-07-21 11:34:58
大學時候聽過一個故事。朱衛茵跟陳鴻兩個廣播主持人在閒聊,朱衛茵說,她從前剛在臺灣主持廣播時很挫折,因為常被聽眾抱怨有香港腔。陳鴻安慰她:妳這還算好的,我都是被聽眾抱怨娘娘腔呢。 那時覺得很好笑很有力,因為各種對陰柔性別氣質批評的回擊,解嘲,四兩撥千斤,都值得保留,成為我這款娘娘腔的資料庫彈藥庫。娘還要更娘,辣成恰查某。誰奈我何或無可奈何的生存美學與哲學。現在想起來在意的是,這個故事的張力,也因為兩種腔不完全是同物,一個通向他方,一個抵達現場。拇指與中指圈出蓮花指,從鳳眼般的孔縫注視他人,洞穿自己。 辣是要模仿的,漂亮的戰鬥也需要系譜。日本學者齋藤環的《戰鬪美少女的精神分析》,歸納出動漫作品中戰
2025-07-20 11:34:29
今年臺北電影節,重新播映了陳俊志的《沿海岸線徵友》與《美麗少年》。從前的情人在《沿海岸線徵友》軋了一角,藍色水族箱燈光的趴場裡扮演跑趴眾男之一,削瘦身軀與爆炸頭髮型,與影片中的主流男同志形象有點落差。一閃而過的幾個鏡頭,讓他有點像孔雀魚群中的海鰻或水母。第一次看《美麗少年》則是1998年的冬天,我在花蓮讀高中。二十年過去,影片中有早逝的大炳,鏡頭外有早逝的陳俊志。片尾KTV段落,有胡BB跟炅姨兩人搞笑互撕,把彼此臉頰推歪的鏡頭。我研究所時期看過胡BB重出江湖的舞台劇,深深覺得如果臺灣有扮裝皇后在小酒吧的脫口秀,他只能是第一人。炅姨則是我跟朋友演《豔光四射歌舞團》時的服裝設計,替我們做了幾套瘋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