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WeiWuHui | 魏武挥修改

博客名扯氮集,73年人,上交大m-lab主任,天齐创投合伙人,博客巴士,香港浸会大学。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WeiWuHui | 魏武挥的 RSS 预览

百度的槽点到底在哪里

2024-05-11 14:17:53

先说点百度璩静这个事的后续吧。

璩静自己承认了错误,既然是错误,那就要支付代价。于是离了职。

​但百度官方,一直没啥明确态度。最多就是借助一场内部表彰大会,大领导旁敲侧击地说了几句而已。

要知道,2016年百度有个总监,在外头说错了话,那可是开除了事的:

嗯,内网。刘超是被内网好一通热议的。

据说璩静这事,内网总体静悄悄。

也就是在百度内部表彰会上,百度高层李彦宏也好,崔珊珊也好,都发表了对百度文化的看法。崔珊珊更是长篇大论,语重心长。

话音刚落,百度文化立刻发布了一个短视频,载歌载舞了一番简单可依赖,算是对大领导指示表态要及时及时再及时。

当然是不大可能听完指示才立刻去部署执行,这未免太仓促。但发布就在领导讲话之后,这种对上管理,还是很得其味的。

只可惜,不仅看着特别尬,而且,还有极强的“借鉴”味儿。

唉,PR一号位有,会丢人现眼。没有,还是会丢人现眼啊。

以上其实都是小节,无关大局。

然而,我总有一个问题,想不大透。这就是:百度的槽点,到底具象表现为何?

对于很多大公司而言,都有自己所谓的“议题”(issue),一般而言,都还会做一些议题管理以及危机预案。所谓议题,就是这个公司最容易被诟病然后爆发的点。比如说,对于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企业,它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就是食品健康。因为老有人认为,快餐=垃圾。

这些议题管理,不仅仅是对外话术上的,而且渗入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链条上。生怕哪个环节没做好,议题就会上升成舆论中的议程。

在中国互联网大厂里,很多企业,在我看来,都有它们的议题(你或者说成要害、薄弱点都行)。比如阿里,早期的议题就是淘宝卖假货。现在的议题我看很大程度上是所谓阿里职场文化。腾讯,早期的议题是抄袭山寨,现在的议题极有可能是游戏就是电子海洛因。

再比如后期的一线企业,字节,那当然是信息茧房、奶头乐;美团,外卖不健康、骑手困在系统里;滴滴,安全,以及,数据。B站?引战、网暴、不赚钱。小红书?炫富、滤镜摆拍、消费主义。

百度的议题是什么?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百度,到底不喜欢它什么?

百度早期确实是有明确槽点的,主要是它和谷歌的竞争关系。

江湖上有不少它怎么对付谷歌的流言,未经证实也未经证伪。但无论如何,相当多有点网龄的网民,总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要不是谷歌缺席,百度你日子会过得这么好么?再进一步,由于你日子太好(百度一度净利润率能高达6成),你就肯定不会太思进取。

果不其然,谷歌率先搞了gmail体系,后来成了谷歌所有服务的通行证。李彦宏虽然当年在hi空间里问过,要不要百度也搞个邮箱体系,但终究是不了了之。以至于百度有一段时间,要花很大的力气,才算整合出一套用户体系来。

再后来,谷歌收购安卓并将之改造提升为全球最大的手机操作系统。百度呢?空白。

因为有同行衬托而不满百度的人中,有不少是相当有影响力的KOL。比如当年有科技圈头号博客之称的keso,就是对百度很不以为然的人。南方周末甚至报道过一个细节:百度某员工将keso的一篇文章(肯定是批评性质的)呈给李彦宏看,后者嗤之以鼻: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个细节活灵活现,很有画面感,对很多读者有影响。但确实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但实话实说,这个槽点在今天,年轻网民们,我想应该是不大在意的,都是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儿了。

魏则西事件,是百度一次危机总爆发。

在魏则西事件之前,由于百度掌握了桌面流量入口,使得相当多媒体网站对百度不敢批评太狠,很有一些敢怒不敢言的意味。但魏则西事件,一来彼时移动互联网大潮已起,百度不再能控制流量,二来百度多年来竞价排名的广告(但它又死活不承认是广告,且在相当多诉讼里获得了法院的认可)之多,相比谷歌,又被衬托成要钱到了不要吃相的地步。

很长一段时间,百度都不能摆脱魏则西事件所造成的阴影,我看一直到今天,都依然存在:这就是个给钱就上的主儿。某人所谓的“媒体都是妓女,给钱就能搞定”这话落在百度上,不少人其实就是这么认为的。

但平心而论,百度今天乱七八糟的医疗广告,并不多(我不敢说肯定一个都没有),搜索的左侧结果页,广告量也没铺天盖地以至于翻几页都是广告。魏则西事件之后,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出台,前两年又改版升了一次级。既然搜索关键字营销被认定为广告,百度还是走在广告领域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轨道上的。

这就变得很有趣。我们不妨把腾讯拿出来比较一下。

腾讯过去有一个特别大的负面形象,喜欢抄袭山寨别人的东西。但到底啥叫抄袭啥叫山寨啥叫我受到了启发捣鼓出一个自己的东西,界限并不清晰。可以这么说,一直到今天,腾讯依然颇有一些产品,你是可以找到同行的。最赚钱的两款游戏,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就没其它先行者影子了?

但可以这么说,腾讯现在这个负面形象基本已经烟消云散,主流观点从来不再会认为,腾讯就是靠山寨抄袭取胜。正相反,腾讯这家企业,今天的对外形象可能是诸多大厂里最好的一家——虽然事实上,它毛病依然不是没有,甚至也不少。

那百度咋就摆脱不了了呢?

到了2019年,甚至发生了李彦宏演讲当众被泼水的事儿,现场自然还是支持他的,但要说网上,看热闹看得兴高采烈的,大有人在。

和三表交流起这个事,三表的答案是:腾讯帮助人赚钱了,但百度,似乎没有。

说法自然是不错的。腾讯所谓的抄袭山寨,要害还是走了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也就是吃独食挡了别人发财的道。后来腾讯大搞开放生态,尤其是在微信里,又是公号平台又是小程序,多少人多少企业,依靠腾讯在发家致富,这当然是帮助别人赚钱了。

百度有没有帮人赚钱呢?我不是太清楚,但我至少知道,没有什么搞内容的人,是主要通过百度赚钱的。

正相反的事是,搜索引擎是不大在乎所谓内容好坏的,它的结果排序基本规则是网页权重值。而通常较高的网页权重值,都是大网站或者历史悠久的网站。

13年百度在桂林召开一个媒体会议,当时的百度公关一号位朱光,信誓旦旦地说,我们要保护原创者的利益,在搜索里要给原创者流量倾斜,让搜索结果优先考虑原创源头(大意如此,原话忘却)。这番话语引起了现场的热烈掌声,但我却大大不以为然。因为话当然是好听的,但他不可能做到。

到了移动时代,百度由于移动app各自的巨岛化,不得已在手百里大量呈现的都是百家号的内容。这曾经引起学者方可成的批评:搜索引擎百度已死。我虽然理解百度的苦衷,但结果确实是这样的:手百里太多百家号的内容,而连当年全互联网索引都不像了。

在手百上,呈现出了搜索引擎与内容客户端在底层逻辑上的尖锐冲突:前者需要用户越快离开越好,后者需要用户大把大把的时长。

饶是如此,相当多的媒体也好号也号,百家号不是主力阵地。

在这次璩静事件中,一个媒体鞭牛士,由于对这件事做了一篇大概百度不喜欢的报道,其百家号被封杀。但我看,对鞭牛士而言,这种损失近乎于不值一提。

在我记忆中,百度可能形象最好的时刻,是早期百家号时期。与今天的百家号不同,当时的百家号是邀请制,清一色都是科技圈比较有名的KOL。然后广告在这些百家号呈现。僧少粥多,我甚至有一篇文章广告费分成就过了上万。

内容生产者利益并不在百度,我看是百度形象的一个短板。功利点讲,没有什么人有兴趣为百度辩护,除了一小部分确实获得百度投放的人。而璩静所谓公关部自己来不用投放了,那。。。就更完蛋了。

但我还是要说一句,太多文字内容输出者,百度是不可或缺的。

这就显得特别。。。可惜了不是?

东拉西扯说了一堆,不乏百度并不乐意看到的内容,但最后我还是想说,我依然没搞清,百度的槽点到底在哪里。

内容生产者不靠它发家致富,只能说护城河不够,但这不是槽点。

几乎人人都用百度,但百度依然不讨喜,我不知道百度的高层,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光说自己的文化简单可依赖就是好,是没有用的。

—— 首发 扯氮集 ——

这届百度公关 专业丢分了

2024-05-08 14:28:11

百度副总裁,公关一号位,璩静女士最近引发的争议,让我想起了一个消失有那么大几年的词:这届百度公关。

这其实是一个公号的名字,第一篇文章发于2016年7月13日。

2016年发生了什么事呢?

1月,网友曝出,百度有意出售包括“血友病吧”等热门疾病贴吧的冠名权。舆论哗然。百度紧急公关,召回其实已经另有任用的前公关一号位朱光。在表示收回出售决定后,这件事算是淡出舆情。

然而,一个春节过后,爆出了更大的事件。

3月30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魏则西在知乎网上记录了自己求医的经历,半个月后离世。这件事在当年非常知名,可史称“魏则西事件”。

这个社会新闻非同小可,后来直接导致了讨论中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于7月生效,将搜索引擎的关键字营销——百度自称为P4P(按效果付费)的营销推广而拒认是广告——认定为广告。

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这一年,同时也是微信公号的起始年,随后数年,各平台的各种号层出不穷),百度就已经在商业上表现出了疲态,2016年在被认定为广告后,全年业绩更是惨不忍睹:

这届百度公关,就是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启动的。

这个公号的定位是有些自黑自嘲性质的,希望通过这种气质,来软化百度很长时间以来的那种刚硬吃相。

这个吃相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桌面时代,百度就是流量第一入口。对百度不友好,它是有终极武器的:贵网站从百度索引库消失,就麻烦大了去。即便不动用这个终极武器,只要略略调整一下贵网站的权重,你也难受异常。

所以在百度能一统江山的时候,不是太大的社会新闻层面上的负面,都能轻松解决。

然而,号这个东西兴起后,百度这个能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微信公号的内容,甚至是百度不可搜的。加上移动互联网的APP巨岛化,14年手机成为第一网络接入设备,百度的商业变现水平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百度公关,很显然,第一要务就是要提升品牌美誉度。在“这届百度公关”大约一年的更新期里,软化工作是有些效果的。

很可惜,自从那位疑似楚国王族后裔的公关总监离职后,这个公号便停了摆,最后一篇发于2017年10月25日。

这届百度公关,再次延续“这届百度公关”的思路,就是公关要前置,要主动发声,形成自己的流量高地。这个基本逻辑没啥太大变化。当然,具体做法,是不同的。

“这届百度公关”是一个图文机构号的做法,而这届百度公关,则是视频个人号的做法。我琢磨着,出发点有二:其一,个人号会更有一些个性更容易建立人设,表演得好更易吸粉;其二,发动公关部全员上阵每人做一个,还可以形成矩阵,互导流量,也比较容易形成规模。

要说这种思路,细节上也确有bug:不是所有人都擅长树人设。但大体而言是成立的。也符合当下很多企业都是个人出道去攒粉丝的套路。连雷老板周老板都豁出去亲自上阵了嘛。

然而,我不得不说,璩静女士的内容,搞砸了。非常不专业,我是指公关意义上的不专业——买号不是不专业,常规操作,没啥了不得的。

我无意对璩女士的人品做什么判断,更没兴趣在公开场合讨论那些或真或假的瓜,只说她呈现出来的视频内容。

璩静用了一些非常有争议性的内容,试图建构所谓职场大女主的人设。剑走争议性,应该是想速火。当然,我估计她内心深处,也真认同她所表达出来的那些内容。

职场上上位者该如何管理下位者,有些话说出来很难听,但话粗理端。反过来,下位者如何看待上位者的管理,也有可以说出来很难听但着实也确属如此的说法。说白了,就是见山见水,立场不同看法自然五花八门。

最好的做法是窝在心里,用自己内心的一把尺去度量。次一点,或者实在憋不住,内部讲讲也过得去。但你要公开讲出来,那必定惹出来很大的争议性。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大公司在价值观问题上,到底要不要争议性?答案真得很显而易见,大部分情况下,应该能避免则避免。
尤其是这年头,一个海外上市有着外资背景的互联网大厂,何苦让自己上一个涉及价值观的热搜?躲都来不及,是不是这个理儿?

我今天见到了在抖音上,有人用她的句式,站在打工者的角度,狠狠输出了一通。大家有兴趣可以搜“阿顾!”这个号。

璩的做法,已经俨然有一种挑起劳资对立的味儿了。

璩静的第二个会惹来麻烦的内容,是提到了300封举报信。

本来她不提,这种举报信外部没啥人会知道。但既然你提了,内容又火了,十亿网民就没人心生好奇想看看这举报信到底在举报什么么?十亿网民就没人能找出举报信么?

果不其然,很快,举报信就被翻出了。

接下来,什么一指禅之类的东西,也被翻出了。

PR给自己的工作对象媒体人建个档,做个表罗列点信息,本来也是常规操作。但通常也不会告诉对方。现在大白于天下,总让媒体人们有点膈应。

更何况,其中有些媒体人,可不是普通的媒体人哦!

这事闹大了,对璩没啥好处,对百度,更没啥好处。又何苦去闹大呢?

要知道,闹大了和没闹大,处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干了那么久的公关,这都不知道那就只能归为“不专业”了。

璩静的前东家,华为,是有一些靠争议引起海量关注的做法,最有名的,莫过于“遥遥领先”了。

但华为是什么企业,百度又是什么企业。谁更有民族大旗这张护身符呢?

所以,现在如何挽救,我有一招:

在百度日语搜索里搜核能,第一条就是抗议日本排核废水。然后,微博挂出:“员工好样的!”

开个玩笑,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首发 扯氮集 ——

韩信的悲剧 其实是被时代抛弃了

2024-05-06 14:35:50

有两句话,还蛮值得琢磨的。

第一句话是前央视名嘴现在创投人张泉灵说的,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

第二句话是京东前CEO徐雷说的,如果还认为我们陷入的是经济周期的下行周期,那就真的错的太可怕了。这应该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和一个时代的开启,周期和时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性质。

前一句话当时的背景是创投很亢奋的前些年,说者的意思是要赶紧努力奋斗,别掉队。但放在今天,也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的。尤其是和徐雷那句话,搭配服用,效果更佳。

时代抛弃你时你尤不自知,下场会有多惨呢?

看看秦末汉初的人杰韩信吧。

前阵子看到一个历史博主回答一位粉丝的问题:杀韩信究竟是吕后自己的主意,还是刘邦授意吕后干的。

该博主的回答是:大概率是吕后自己的主意,刘邦只是顺坡下驴。

他做了一番论证,详细的我就不展开了,因为这个问题不是我这篇文章想讨论的重点。但他在推演论证中提到一个点:韩信本人,应该没啥造反的心思。他的欲望不是做皇帝,而是封王。

中国自秦帝国以来,除了偶尔的搞分封(比如西晋),千年以降,确实一直是中央集权,所谓的封王拜相,不过是整个制度中比较高阶的一种“臣”罢了。王依然会受制于皇帝,也依然属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范畴内。

但极有可能,在秦末汉初,很多人的看法,并不是这样的。

两周都是搞分封制的,这没有任何疑问。至于夏商,推想也可能是搞分封制的。说白了,就是三代都缺少直接统治的手段和能力。

两周前后有近800年的“天命”,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年代,尤其是在古人普遍寿命不高的情况下。但随之而来的,是搞集权制而不是分封制的秦,国运十分之短暂。

二世而亡的结果,极具震撼力。因为很显然夏商周,都是非常长命的主,动辄天命数百年。所以,如此猝死,应该是全方位的不留死角的全盘错误,而不是只有一个错两个错。

从陈胜的张楚,到楚怀王的楚,期间六国贵族纷纷复辟,都是在干复国的事。连聪明人中的聪明人张良,一开始也是图谋复兴韩国的。

当时的人,基本上就认为,楚可以取代周,作为天下共主,但不能学秦搞集权,必须搞分封,恢复世界旧秩序。

也就是说,按照我们今人的说法就是:时代不能变,秦,只不过是时代大潮中走岔的一个周期罢了。

我们来看看韩信是怎么想的。

《史记》里《淮阴侯列传》提到韩信被拜将后见刘邦,数落项羽种种不是时,有这么一段话: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项羽可以和人分饮食,但是“有功当封爵”时,把印信棱角都磨没了也不肯给人——这应该是用夸张的方式表达不肯封爵。而那个年代一提到封爵,应该就是分封制下的一整套贵族体系。那什么人可以封个王爵呢?以“亲爱”——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其反面就是既不论功劳,也不论六国旧贵族血统体系,这就践踏了这套分封体制了。

韩信认为这不对,不对的要失去天下人心这种程度的不对。可见在他看来,天下人心,就应该是重建周制。

所以,韩信接下来给刘邦出的主意,都是反项道而行之,比如这一句“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他都被刘邦拜将了,自然是要去立功绩。而立完功绩后呢?请拿城邑封我吧!

按照周代分封的设想,韩信只想做王无意于做皇帝,其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周代诸侯王的权柄极大,天子基本上是没有控制力的。韩信这个念想,毫无奇怪之处。

等到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再不甘不愿,他依然拗不过人心大势,还是搞了一点分封。类似于周的世界旧秩序,至少在汉初是这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汉朝初年的一些战役,刘邦都得亲自出马。因为他要征调各封国部队,要求诸王参战,统帅就必须是天子本人。

韩信其人,很有些春秋时代“君子”的味儿。

项羽曾经派人去劝说韩信不要帮刘邦,韩信不肯,给了理由:“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后来齐人蒯通劝说韩自立门户,和刘项三分天下,韩信还是不肯,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俨然一副“以国士待我,当以国士报之”的派头。但其实分点衣服饮食啥的,他自己早就嘲笑过项羽了。关键还是刘邦给他封了王(至于刘邦当时第一反应是大怒,大概率不知道)。

最体现韩信有古风的事是,在刘邦消灭项羽之后,韩信还胆敢藏匿钟离眜。因为按照春秋贵族的做派,有人犯了事来投奔你,把性命交托你手上,那是大大地看得起你,是万万不可拒绝的。

韩信最终是这么处理钟离眜的:拿言语去激,激得钟破口大骂(那就是你和我断交了)自杀了事(反正不是我杀的),然后把首级献给了刘邦。这个做法当然不像古人跟着所托之人亡命那么到位,但好歹也算是个折衷,有六十分了。

然而,韩信以及所有被分封的异姓王,都确实没有看到这一点:大人,时代变了。

郡县制这种直接统治,只要发展出了手段和能力,天子是绝对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的。

—— 首发 扯氮集 ——

幕府将军:原来竟是一部文艺片

2024-04-29 14:38:12

《幕府将军》完结,豆瓣8分,IMDB更高,8.9分。果然是拍给西方人看的。

前两集蛮惊艳,毕竟服化道确实到位,虽然连足轻都佩戴全套武士刀实在有点搞笑外(也不是啥致命毛病,就是重一个好看而已,不用太细究),其它好像没啥可挑剔的。

但越到后面越失望,个人槽点如下:

其一,大女主剧不是不行,但若以日本战国为背景,就显得很荒谬。毕竟不是架空剧,好歹要遵循基本的历史——请注意,我不是说它不合历史事实,而是不合基本历史设定:在日本古代,女子哪里有那么重要。

原型明智玉子,能在日本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女性,当然有其事迹。但事迹也不过就是老公细川忠兴相当爱她,向其宗教信仰做出妥协。石田三成想抓她以胁迫细川站队自己,坚决不从,命手下将自己刺死。

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石田确实想抓一批人质来胁迫一批大名站队自己和德川家康干未果。但要说这是石田败亡的主因或首因,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一个女人导致时局彻底转向,结合日本历史,太过YY。

其二,男主就没看出来他啥用。虎永利用他挑起吉利支丹大名和石堂的矛盾,着实未能get。吉利支丹大名都是和天主教混的,以此做贸易发财。像男主这种新教教徒,杀之而后快才是,虎永保护着他,怎么就能让吉利支丹大名和石堂产生嫌隙。

男主那条船上的火炮,相较日本大名的国崩,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一个说法是,关原大战中,小早川一直犹豫要不要反叛石田,是被德川命令开炮惊着,才下定决心倒戈,战场立刻翻盘。而根据战场的距离,这个炮极有可能是三浦按针带来的舰炮。这么好的历史传说不用,非要陷在男男女女情情爱爱里,这不是文艺片是什么。

其三,也是我最最不满的地方,有着一种强烈的“裤子都脱了却给我看这个”的感觉。号称日本战国的权游,居然没正经干过一仗。最终集用特效做出了两边大军云集的画面但最多只有三秒,还以为要开干,正期待着媲美于《天与地》的宏大场面,没想到给了虎永和石堂各露一脸,就……没了。

剧中交代,石堂未等到继承人军团,所以失败。继承人这边的话事人是落叶夫人,一个明确表示过权力欲极强的女性。我不大能想通,她为什么会放弃石堂这种明显可控的人,而选择标榜自己有幕府将军血脉的虎永。狗好使还是虎好使?

因为小时候的闺蜜被石堂杀了?这么文艺的啊,那扯什么权游啊。

所以,它是一部精美讲究的文艺片,如果按这个设定打,8分可以理解。但如果是战国权谋剧,最多。。。6分吧。

—— 首发 扯氮集 ——

看呐 车展上的那对红男绿男

2024-04-26 14:41:37

2024年4月,北京车展。

有人戏称,在传统意义上的车模缺位后,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两个人身上:一个红男,一个绿男。

这两位确实一时里风头无两,但有趣的事是,在我个人的社交圈里,评价是不大一样的。

比如我这位朋友在一个行业大群里,颇有一些阴阳怪气地发表了他的看法:

这遭来了红男同样有点阴阳怪气的回怼。

双方的个中意味,看客们大约都是能琢磨出来的。

前儿和几个朋友聊天时开玩笑说道,雷军可谓是行业毒瘤。

小米作为一个非常抠门的主是名声在外的,早年刚开始做手机时,不进行任何广告投放。至于软文,间或会买几篇,但价格也是出了名的低。以至于当初小米公关徐洁云(也就是上面照片里雷军左侧的那位)几乎靠卖人情在那里铺稿子的做派广为人知。

这对通讯行业的媒体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只是小米一家这么干也就罢了,问题是小米崛起神速,这是会带坏整个行业的,:)

现在,小米又杀入了汽车行业。汽车领域的媒体过去预算极其丰厚。我甚至听说过某汽车媒体人因厂商在活动时未能给其安排公务舱扭头就走的段子。但特斯拉杀入已经算是破坏行业规则了,抠门之王小米再冲进来,让大家情何以堪。

中旬的上海车展,雷军现身劳斯莱斯展台,“他掏出自己的小米手机,对着展台上的劳斯莱斯汽车就是一顿拍摄。从外观到内饰,从细节到整体,他似乎想要用镜头记录下这辆豪华车的每一个瞬间。”——有媒体如是报道。

啊呀,雷老板这么搞法,岂非要大大压缩汽车行业咨询公司的收入。

前阵子有人问我,怎么看待su7的成功呢?

我的回答是:现在说成功,言之过早了。

营销造势确实是声势浩大,但也确实是还没法评估出“成功”二字。所谓大定完成多少多少,毕竟还不知道是不是包括2B(也就是经销商),如果包括,那么2B和2C又各自占比多少呢?

毕竟有董妈妈当初直播销量几乎靠经销商撑起的案例在前头。

雷军在北京车展上宣布,小米汽车已经交付5700台。这个开局不错,但当然还是要努力。小米是3月28日晚间正式宣布价格的,次交易日跳空开盘然后下滑,一番整理后,到今日(4月26日)跳空上扬收盘17.36,走势如下(其实资本市场可以用不看好也不看坏来形容):

所以在宣布车价后,雷老板亲自出击,继续擂鼓冲锋,不敢有一丝懈怠。行业毒瘤的特色又出现了,搞得同行的老大们又得提枪上马做网红了。蔚小理倒也罢了,本来也是这么出来的,但还有更多的汽车公司老大们——尤其是传统车商们——着实头疼。

这就是雷军是个行动的广告牌的由来。做网红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后面的小米汽车。

至于是不是招人烦,那就见仁见智了。

回过头来看红男,著名的红衣教主或红衣大炮周鸿祎。

与雷军早期不大抛头露面所不同的是,周鸿祎打从有社会化媒体社交网络以来,就一直喜欢冲锋在前。可以这么说,雷军是通过学习做了网红,周鸿祎是做了网红然后学习成为更大的网红——一个是后天的,一个是先天的。

之所以被称为大炮,是因为他和所谓BAT三大互联网顶流公司都干过仗。

最早的是3A大战,周鸿祎离开被阿里收购的雅虎中国后,杀了一记回马枪,也就是所谓“流氓软件教父幡然醒悟”的故事。至于到底是良心发现,还是赚钱需要,这种心里的盘算,就不晓得了。反正当初把阿里弄得火冒三丈,公开宣布阿里系旗下所有业务单位,永不和周鸿祎的公司有商业合作往来。当然,这句誓言后来是打破了的。

然后就是震惊中国网络产业和网络用户的3Q大战。这里我有一个事实要指出,这场大战其实是腾讯开的第一枪,也就是率先依靠QQ静默安装腾讯家的安全软件。这引起了周鸿祎的强势反弹,大战的结果也引起了腾讯的反思,召开了十场诊断腾讯的闭门会。这场网络口水仗意义深远,深刻影响了行业格局,绝不仅仅是什么公关层面上的撕逼。

再然后就是3B大战,随着搜狗后来的入局,又称3SB大战。与3A大战一样,也是周鸿祎主动出击,想依靠市占第一的360浏览器,抢夺搜索市场份额。但这场战役动静其实不大,不仅没法和3Q相比,和3A也不是一个量级的。而且结果也一般,360搜索获得了一定的份额,但对百度的市场地位,并没有动摇多少。

这三场战役,周鸿祎都冲锋在前,尤其是到了3Q和3B之时,微博已然普及,他不断利用社会化媒体引导舆情舆论,大杀四方。相比之下,无论是马云还是马化腾抑或李彦宏,都不曾这样玩过。在我看来,周鸿祎确实天生就擅长成为一名网红。

后来,周鸿祎和雷军在社交媒体上还有过一轮口水撕逼,但背后依然存在一个原因:周鸿祎当时正在做手机,至少是自有品牌的手机。

可见,做网红也都是有目的的,网红本身,只是商业竞争的武器。

但在这次车展上,周鸿祎又成了一个网红,就有些难以理解了。因为很显然,当下周氏尚未有汽车业务。

周鸿祎前一阵子,在AI圈很是卖力,360智脑是他的“自研认知通用大模型”,就在这个月,周氏还宣布马上就要推出360AI办公套件,计划一年搞它营收一个亿。

这大概就是他所谓的“要推广人工智能,这是道”的由来。毕竟,现在一提起新能源汽车,都会或多或少扯上点“人工智能”。

换而言之,周鸿祎不放弃任何一个有可能和AI有关的流量场合,努力吆喝,靠网红定位,为自己的人工智能业务带上一波流量。

但实话实说,当年周鸿祎用网红干的几大战役,成有成的原因:3A大战,网民苦流氓软件久矣。3Q大战,产业苦“有什么是腾讯不做的么”久矣。但到了3B大战,周雷互撕,热闹归热闹,但缺少那份久矣的大潮,网红的作用,貌似有限。

再加上这些年,360全家桶的口碑,着实也就。。。那么一回事吧。

很大程度上,周鸿祎一直需要一个标靶自己来作为一股反抗力量出现,如有,则网红成;如无,则泯然众人。

却也不知,在LLM百舸竞渡的今天,网红吆喝诚然有用,但到底权重几何呢?

—— 首发 扯氮集 ——

网红的流量饥渴是哪里来的

2024-04-15 14:44:37

六神磊磊写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从准专业角度复盘:猫一杯为啥玩脱。此文有趣就有趣在。。。算了,我觉得懂的都懂。

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一个千万粉丝的网红,造这么个假,图什么?
这是大家不了解网红对失去流量的恐惧。
网红的一大典型特点,就是没有作品。如果有作品,那就不叫网红了。
好比余华在网上也很红,但余华并不会恐惧大家不谈论他。他靠《活着》活着。
网红是不行的,一个热点只能维持两天,撑死一周。在一波流量之后,就要马不停蹄去炮制下一波流量,剃网民的头。

我觉得还是可以再挖一下:其一,没有作品意味着什么;其二,热点切换和千万粉丝是什么关系。

我觉得六神拿余华做例子,有点不大match。我更倾向于拿当年明月做例子——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对这套大书是个什么态度。

不过我的态度不重要,当年明月也不会恐惧大家不谈论他,我甚至主观猜测,各位要是热议起他,这哥们反倒觉得有点麻烦。他不需要流量的核心原因在我看来很简单:版税放在那里。我有个为人母没几年的朋友,前儿还在那里说,拿着这套书在启蒙她小孩。以我对她的了解,不大可能去买盗版书的。

所以,所谓作品,就是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当你有这个,放在世俗意义上而言,当然就不用太过饥渴流量。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作品要么就是一把能给你巨大的利益,要么就是持续的利益依然和你有关。

演员就是属于看似有作品但其实一样很焦虑流量的主。

那么,往下一步,坐拥千万粉丝的号了,这算不算一个稳定的财源了?你慌啥子啊。

这就涉及到平台的特性了:越是强调算法的,粉丝越不值钱。账号买卖的灰色江湖,用无形的手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有些平台号的粉丝,看单价真是低入尘埃。

换而言之,别看坐拥多少多少粉丝,依然很难成为长期的稳定的财源,那当然就是要拼命做两件事:蹭热点和制造热点。收益而言,后者更大。

讲穿了,就是巨大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越不确定越疯狂。

好了,讲到这里,你认为,永封是一个好的惩罚手段吗?

—— 首发 扯氮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