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10:23:01
事情前因是多年前(2019年之前)一个常用邮箱注册的账户被封,无缘无故,没有任何通知和警告(或许有,但确实没看到),这是常用邮箱,登录方便,便于账号统一管理。所以很不舍,前后几次发起账号申诉,中文、英文,正式的、非正式的都尝试了,全部失败。
前几天无聊,又想到这个事儿,就请教Chagpt:
无缘无故被封,不知道原因,也不给机会修改新的邮箱,请给出理由,或者允许修改为新的邮箱,释放掉当前的gmail邮箱 --- 修改为一封x.com的账号申诉信
然后给了一份邮件范例,核心意思翻译过来:
我的账号因不明原因被封禁,系统未告知具体原因,也未给予我修改绑定邮箱的机会。目前,我无法正常使用原有的 Gmail 邮箱登录和管理账号。
在此,我郑重提出申诉请求:
我非常重视在 X.com 的使用体验,也愿意配合平台的相关规范。希望能得到贵方的理解与支持。
感觉这已经写的很好了,但是Chatgpt还提示我,是否需要一份态度更“强硬版”(强调用户权益,敦促平台履行解释与解封义务)的邮件:
I am writing to formally appeal the suspension of my account, which was disabled without any clear reason or prior notice. I was neither informed of the alleged violation nor given any opportunity to address or correct the issue. Furthermore, I am currently unable to update my registered Gmail address or replace it with a new one, leaving me locked out of my account entirely.
This situation is both unfair and unreasonable. As a user, I have the right to know the specific grounds for suspension, 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y to rectify any potential violations in good faith. Denying me access without explanation or recourse directly undermines transparency and user trust.
I therefore request the following:
Please treat this as an urgent matter. I reserve the right to escalate this issue further if no satisfactory resolution is provided.
然后,在今天我就收到邮件,通知账户已经解封,并且(算是)告知了原因(给了4条规则,说是违反了其中一条或多条),登录一看,果然解封,久违的幸福感,自从去年喝茶之后,已经好久没有xxx,
爽......。
没有在西方国家生活过,这种有点儿上价值观,伸张用户权益的这么好使?还是恰好赶上了摸鱼的审核仔?并没有引用条款,只是态度强硬一些,带了些威胁的口气,就搞定了。
Ai是真的牛逼,外面也各种教程,在实际生活中,基本是写代码,搞搞翻译,这个小事儿上感觉Ai确实可以做个人助理了,如果Twitter的审核也是个Ai呢?两个Ai对线?有点儿滑稽。
基于之前喝茶的经历,这次推特不再实名,也不再关联国内邮箱,更不在公开场合宣传,至于那种被特别关注的账号,像警哥说的,看看就好,不要点赞,转发,更不要讨论。这环境就是这么荒诞,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但是不能说。
前段时间去日本玩,跟一个小姑娘聊他们常用的社交软件。每聊到这个话题,都要感慨,墙真是一个好东西,蒙眼过的生活,才是好生活。
国内的社交平台基本不发了,这次恢复了一个很重要的账号,一个在国内不存在的账号,感谢Ai。
2025-08-10 00:19:00
日本之旅确实匆忙,返程遇到的两个澳大利亚的小姐姐(按国内面相,似乎有30+)是玩了2周,我是3天,还3个城市,只能算走马观花了。总结一些感受,非常主观的感受。
1、日本确实很干净,城市街道,垃圾箱都非常干净,乡村小道更是整洁,家家户户的一户建门口,都能看到一个类似垃圾袋的布袋,连垃圾袋都非常干净。但是:城市绿化带也堆满烟头,也有人随地大小便,下水道井盖透气孔会爬满蟑螂,我只特指大阪的夜间,走起路来,蟑螂嘎嘣脆。
2、可能是因为去的多是游客集中地,少女远多于少男,中国的女生,更是随处可见。要问路,优先问日本有结伴的小女生,独行小女生基本对你躲着走。次之是非职业装的日本男生,西装革履的社畜基本都表情严肃,吊丧一样。
3、怎么辨别一个女生是国人,日本人,还是韩国人?排除法:明显的小个子,内八字,大腮红配空气刘海儿,大概率日本女生。结伴的女孩如果走路玩笑打闹,或者不断凹造型拍照,多是国人。没啥特征的,就是韩国人(遇到的太少,除了听说话,没找到其他特征😂)
4、我遇到的日本人英语都很差,猜测是学校教英语,不做重点考试。英语即使会说,口音也很怪,一小女孩儿,特别热心告诉我走那个K线入口,她反复讲,我仔细听,K的发音是“Gei”。
5、网上说日本的地铁,高铁换乘非常方便,我的体会是,一站换乘确实不错,可不同线路频繁出站,进站、价格多样,混乱不统一也是不小的弊病。
6、可能是受限于国土或者资源状况,日本汽车确实小,准确的说通家用车很小,跟国内一般大的车型也非常多。汽车都很新,很干净。城市、乡村,从未看到占满尘土或者落叶的汽车。
7、奈良公园,硬件跟国内公园无二,区别是没看到那么多入口,出口,花坛,或者伟光正的大条幅。没有门卫大爷,那里都能进,那里都能出。
8、奈良小鹿,凭什么招来那么多人喜爱的?鹿这种动物,跟山羊无二,毛发又粗又硬,满是油脂,再加上那种腥臊味儿。一句话,夏天去任何动物园,都约等于进牲口棚。
9、日文外形取自古汉字,连蒙带猜,基本能明白意思,不影响出行和生活日常。可想沟通,发音完全不同,还是老实用英语。
10、在日本的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比去年在泰国见到的国人都多,年轻女孩儿远多于男生,可能是女孩子喜欢日漫更甚。
11、日本的动漫,二次元氛围超级浓厚,任何一个商业街都可见各种手办,海报,卡片,玩偶等二次元素材。扭蛋机更是随处可见,我不爱动漫,不好二次元,逛街就比较受伤。
12、心斋桥地铁站入口,看见四个日本人,两两对站,对话完毕后,真的是相互鞠躬,相互鞠躬,相互鞠躬,感觉是鞠躬比赛,谁都不想做最后鞠躬的那一个。(之前有考虑去日本生活或工作,看这个场景,有点儿怕,腰受不了)
13、小时候读书(类似于《意林》那种),说央视主持人朱迅早年在日本刷马桶,日本人要求马桶干净到刷完自己能喝的地步。我看酒店自动加热,自动冲洗的马桶确实干净,谁当年说能喝的?你过来......。
14、一直有个奇怪的印象,感觉日本国土很小很小,但落地几天,日本真的不小,比起中国确实很小,但对一个人的生活半径来讲,真的够大了。宏观上的国土面积跟一个人有啥关系。
15、日本的公交车似乎停站后自动一侧降低,方便乘客上车,发车后自动恢复平衡。(没有查证,仅仅是目测)
16、西装革履的职业装,真的不热吗?体感温度40多,还能西装革履,背着黑皮书包,淡定前行,怎么做到的?离开公司赶紧脱了,凉快凉快不好吗?
17、樱花妹子配腮红,确实可爱,空气刘海儿更是俏皮。相较于高个子的气质,小个子是真的真的卡哇伊。
18、我们国内有没有高中生出来做兼职,从事这种服务业的。我想是没有,对员工的保护不够。在日本我敢对未成年小姑娘动手脚,大概率进警察局,在国内,大概率是已和解,家属情绪稳定。
19、日本的面真的很好,在国内就很爱吃(国内据说是直接勾兑,日本不知),那种浓汤,真的需要慢慢品。不同的汤底,连吃三天,我等穷人,爽翻了。
零碎的还能写很多,这三天一种说不清的感受萦绕在脑海,就是祛魅了,对日本祛魅了。之前心中的日本是干净,卫生,懂礼貌到极致的形象。可街头问路远远躲开的带给我的尴尬,实在难受。我也是好奇,为啥之前会那么神话它。
人都有缺点,制度更不会完美。日本可能在某些地方比我们更完善,更有优势。可刷马桶的水能喝,当年是谁写出来的?我初中生呀,真的信了。
2025-07-31 08:51:14
27号出发日本大阪,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是第一次独自出国。当然,签证是之前就办好的。
16:40出发,晚上20:30到达,临时出发,除了护照和手机,Visa卡,充电宝+电脑,没啥额外用品(好奇为啥要带电脑)。玩的就是心跳,我倒要看看,不做准备,落地玩三天,会遇上啥困难。
落地第一件麻烦事儿,如何上网,趁着机场WIFi赶紧查,联通25元每天,流量无上限,信号自动变成softBank,可没网络呀?又不想买电话卡,一个人在关西机场鼓捣了好久,咋办,打联通客服。哦,网络漫游没有开,网络有了,瞬间多了条命。
出机场,找南海线,之前推特上多次有人提到iPhone内开通西瓜卡最方便,哎,最低充值1000人民币?不对,问Chatgpt(自由世界的网络就是爽,随时随地Chatgpt)是日元跟人民币符号相同:¥,最低充值1000日元,也就50块钱,冲。刷卡进站,日语跟中文差不多,配上谷歌地图,猜个八九不离。第一次上车不确定行驶方向,英语问了邻座女生,用粤语腔回答:“你找下天下茶屋,倒数第二站下车就可以了”。(事后想起来关西机场是起点站,怎么会坐错方向)。中间上来一个矮胖粗腿的女生,双脚内八,一张嘴果然是电影里樱花妹儿的味道(没有歧视的含义)😊,跟同伴聊得火热,嗓门也很大。网上说日本社会很压抑,很礼貌,讨厌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为啥这俩妹子这么Happy,不只他们,其他日本人也很大声,反而是拉着行李箱的一群中国人面面相觑,不敢吱声。
南海线转御堂筋线,一番折腾,终于出站。站点口坐一个漂亮妹子。哇,好漂亮,好可爱,得找个理由搭话儿,翻出手机,点开谷歌点图,假装问路,妹子接过手机看了一会儿,轻声细语给了回答,哎妈呀,声音真好听,动作真可爱,不对,我都是有家室的人了,得控制一下猥琐的笑容。
入住完酒店都十一点了,打开电脑,国际网络就是爽。洗漱一下,换了身衣服,去街上逛逛,看看凌晨一点的大阪什么样儿:几个店员聚在绿化带边抽烟;一个中年人挎着背包对着消防栓撒尿,而后横穿大马路飞奔而去;绿灯亮起,一辆跑车疯狂加速,发动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脚底的下水道井盖里不时跑出超大个蟑螂,又肥又大。零散的人群走过,偶尔能听到嘎嘣嘎嘣的声音。
这也不是我之前印象里日本的样子呀,还说日本刷马桶的水能喝?不看了,回去睡觉~
28号在大阪本地转转,酒店房间不大,但很舒服,一觉睡到11点(玩手机),看了眼附近有大丸百货,心斋(也有叫“济”)桥,步行十分钟就到了。第一感觉人真多,一眼望不到头的步行街,两侧的大楼之间还有遮阳棚(称呼有点儿土,确实是这个作用😂)可能因为国内电商太便利,已经好多年没见到这么多人的步行街了,真的人山人海。不爱购物,对这类“景点”纯属凑热闹,于是找了个漂亮的商场进去吹空调,逐层浏览。
出来之后看到好多“藥”店,想起媳妇一直宝贵的防晒霜还是好多年前朋友日版代购的。安耐晒,搞一个套装才200多,值。问一下保质期,服务员是中国人:三到五年吧。有一个点很新鲜:药店货架上放的都是空盒子,看好商品,拿着空盒子结账,结完账“盒子换实物”。是为了防偷?日本人素质这么低?
除了药店就是桥,一堆人挤着拍照,单腿直立,双手举高。一座桥有啥好拍的?遂搭讪了依立桥头的两个樱花小妹,大致意思这地方适合拍照,是大阪的著名标志。连连微笑表示理解,扭头又打开小红书,哦,这就是心斋桥,他们对着拍的是建筑物上的红色小人:格力高。至于为啥这小人这么出名,我没心查,也不关心。
已经是下午了,靠在桥栏边,晚风吹的很舒服,桥下还不时有游船驶过。看旁边有一老哥,拿出老问题,开始尬聊:is this bridge famous?老哥给了一通解释,似懂非懂,之后就是熟悉的你来自哪里?玩几天,怎么玩?之类的套话。老哥来自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人,套路问题聊完后,他开始自由发挥,这下超出了我的词汇量,赶紧微笑,byebye了您内。
这中间几次回望两个在桥头的姑娘,大学生模样,晒得满脸通红,一直在对着我微笑,且不时相互沟通,我感觉他们可能也是游玩,对我这个“老外”充满了好奇心,我也希望能有人沟通,更快的了解这个城市,终究还是脸皮儿薄,没有开口再搭讪。
天色暗了下来,步行街继续向前,高楼林立。也去过几个国家了,现代化的城市感觉都是一样的:高楼林立,人流如织,大阪并没有新意。反倒是刚才跟人短短暂的沟通很有趣,之前对大阪一无所知,来前儿也没做功课,漫步在大阪街头,纵然非常强的好奇心,没有人带领,特别孤独。
转过一个街口,一个地铁站附近,一个小姑娘拿着宣传单向我招手,发广告的?那也行,我倒看看日本的广告单长啥样儿。
小姑娘不懂英文,借着翻译器大概明白,陪聊服务,3000日元一小时(150RMB),好吧,我也无聊,够新鲜,索性跟她走,看看日本的服务业有啥新玩意儿。穿过几条小巷,心里有点儿虚,烟花柳巷之地?终于上楼,进了一个很小的茶室,俩人坐吧台,猜测是老板+老板娘两位,旁边三排座位。小姑娘对面坐下,示意可以开聊了(墙面有告示提示,不可以肢体接触,不可以询问私密问题或违背意愿),拿来酒水单,问是否点杯酒或饮料。心里想,来都来了,那就消费吧。
我其实只有一个问题,最近的日本乡村在哪里,想看一下《菊次郎的夏天》电影里的稻田,另外想了解大阪有啥好玩的(Google一下,我就知道)。尬聊一小时,得知小姑娘才17岁,高中生,学习不咋滴,喜欢玩音乐,日本的年轻人都很喜欢用一款BeReal的社交软件。一小时结束,全程尬聊,也给姑娘点一杯饮料,总共结账200元RMB。在国内都没玩这么花,到日本却解锁了陪酒女的套路。好吧,花钱图一乐。
快八点了,一整天没吃饭呢。日料或者烤肉,一个人吃太没意思,返程心斋桥,买了个齁贵的蟹肉包子解了馋。
没意思,没意思,准备回酒店。这一天碰到好多“地下街”的标识,猜测是地铁入口。入口很小,仅容一人通过,进去一看,原来大阪的大街下都是空的,上面行车,下面行人,通道两侧各种店铺,感觉像是个底下世界,也许是因为国土面积小,也许是因为地铁开放式施工的原因。第一次见,很有趣。
这一天,没有打车,没有地铁,全靠两条腿,日行2万步+,妥妥的。回来注册了LUUP,明天准备尝试共享滑板车,睡前泡了杯超浓咖啡,看了会儿P站,睡觉。
29号去奈良,一觉睡到九点,喝杯咖啡,多加糖,当吃早饭了。御筋堂线转奈良线,大概50分钟。酒店门口正好有共享单车,不对,是共享滑板车。扫码骑行约1.1公里,收费300多(15RMB),太贵了。然后坐上奈良线,一路小火车,速度不快,沿路小山起伏,低矮的一户建错落有致,风景很好。看惯了国内的高楼大厦,日本的低矮一户建真的是干净漂亮,真是梦中情房。
到达奈良,去奈良公园看看。公交站前跟引导员聊了几句,春日大社几个字不会说😂,俩个人面对面尴尬。随便找辆车上去,还好路线正确,为了看看日本的乡村,坐过两站到了高田町。这里多是丘陵,道路高低起伏,路边的一户建占地面积远比国内的农村庭院要小,房檐低矮,又很干净。每家每户大体相似,一个垃圾桶,一个迷你车库,正门口挂一个木牌,大多是两个字,猜测是家族姓氏门牌。7月的奈良,体感温度40度往上,一个人背着包,在乡间小道上闲逛。本想偶遇个当地人,尬聊几句,哪怕是寒暄一下也好。天气太热,除了一个邮递员骑着摩托四处投递,一路无人。
开始往回返,拐到了奈良的原始森林里,几只小鹿趴着避暑之外,特别幽静。于是打开jrounal,准备记录下这两天的心得体会。一会儿后面有个姑娘走来,经历了昨天几次港台人,日本人,韩国人的识别尴尬之后,并没有上前搭讪,反倒是她看着我对着手机叽里咕噜,细听了几句又转身离开。我快走几步:你是中国人吗?是的;你也一个人玩儿吗?是的;那我们要不要一起,好哇。之后就是两个中国人常见的寒暄和溜达,我反正没有目的,她想去哪里,我们就看到哪里。不到一个小时,也走出了森林,目的不同,分道扬镳。一些有趣的“户口”信息是,上海,拼多多,财务,裁员之后,来日本放松放松。拼多多业绩挺好的,二期这么卷的公司都开始裁员了,就业形势之惨,可见一斑。
之后去了奈良博物馆,跟国内博物馆相似,从人类起源讲起,站在日本的视角,描述了世界几大文明特别是东亚文明的发展史。说几个有趣的点:
1、清朝后期甚至民国,中国大街上的商铺,都是不写名字的,挂的招牌叫“幌子”,不同的行当不同的幌。博物馆展示了当年他们从国内收集的不少“幌”,我第一次见这种介绍,非常有趣。不知道国内是否这样的博物馆。
2、中间博物馆大概有一个“名”人来参观,陪同参观,摄影的有7/8人,印象里在国内,博物馆这种公共场所,会有“保镖”之类驱散人群,在这里,陪同人员见我好奇靠近了“名”人,主动退后,让我上前继续参观。虽然只是几句话,几个手势,感觉是被尊重的。
3、第一次分清了佛教的释迦,观音,明王,天的区别,最后半小时,每到一个文物前,先猜后看,几乎都正确,一种学到了“知识”的快乐,很满足。
参观完博物馆已经下午快五点了,东大寺几近关门,都是寺庙,不想去了。奈良小鹿看了一圈之后准备返回。补一句:网上看奈良小鹿,非常可爱,走近看,跟看骡子瞧马没区别,尤其是夏天,整个奈良公园,就是一个大号的牲畜圈,如果不是有樱花妹子看,一秒不待。
之后在附近溜溜达达,还吃了晚饭,才返程到大阪,有趣的几件事:
1、寻找“小吃街”,问了日本妹子,避之不及,非常受伤。问一个香港的姐姐,非常有耐心,她也非常有沟通的欲望,可惜我太害羞。之后听从建议,吃到了第三碗非常不错的日本拉面😂。
2、吃完饭,去奈良的超市逛逛,日本西瓜贵,有多贵呢?按楞儿卖,一个小瓜80元RMB(约3斤)。我夏天酷爱吃西瓜,这要是到日本,能吃破产。写这段文字时,想起早上看推特,一常年在日本工作的人,近期回国,看着国内2.78/斤的价格,发誓要吃饱一辈子的西瓜再走。
3、奈良回大阪,上车前还给南亚的一家人出主意认线路。幸好人家没听,因为我自己都坐错了,上了去京都的线😂。幸好发现及时,赶紧下车,询问站点小姐姐,及时折返按时到了大阪。
到大阪,快9点了,回酒店?不可能的,既然来玩,就溜达到底,车站问人去通天阁的路线,俩女生英语支支吾吾半天,对面冒一句,你会中文吗?好吧,都是老乡,尴尬,结果三个人一起懵。然后又去问一日本男生,英语也不行,双手比划带翻译,大致意思,别坐车了,你出站步行吧😂。
之后就是一个人漫步在大阪的街头,很干净,但不安静,不是传来汽车飙车的声音。日本城市道路可能限制鸣笛,似乎不限制速度。步行大概40分钟,通天阁到了,一个类似国内信号铁塔的玩意儿。都关门了,塔下还围着一群少男少女拍照,试图找人尬聊,于是一对泰国小情侣,翻着谷歌,给我介绍这塔为何出名。算了算了,我毕竟是老了,究竟是理解不了这四处打卡的意义。
返程回酒店,需要从“动物园”站上车。日本不允许公共场合吸烟?没有流浪汉?动物园站,三个老头,四散而作,比赛抽烟,一个老人手提塑料袋,伸长脑袋,探进垃圾桶翻垃圾。我在干啥呢?我站前游走了20多分钟,看他们抽烟,捡垃圾(也是够无聊的......)
快凌晨了,终于到了酒店,拿包泡泡浴的“浴盐”,回去洗洗涮涮,体验日本的泡澡文化,泡澡之前把浴缸好一通刷,也许本来真的很干净,但心里这坎儿,不刷过不去。洗完全身滑溜溜,贼爽,睡觉。
一天喝了6/7平矿泉水,步行3W步不止,开心吗?真的累。
30号晚上的飞机,白天准备去京都溜达,大城市有啥看的,那就去清水寺,地铁出站还是没有搞清楚公交站牌,问了一阿姨,很有耐心,英语也很溜。下公交一看,寺庙嘛,真都在山上。体感40度+,一路上坡,再配上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群,真有点儿想回家了,对清水寺没有了解,也不爱看文物建筑,本着来都来了的心态,买了两瓶饮料(7.5RMB一瓶)开始玩命上坡。
之前两天,都算是在市区活跃,没见到日本和服,来清水寺,这上坡儿一水儿的和服,樱花妹子?不,都是叽叽喳喳说中文的小姑娘,中国人是真的多。
好不容易爬到顶,建筑跟国内寺庙差异不大,对着几块石碑看了会儿,基本都是古汉字,大致读懂。但很感慨这么悠久历史的寺庙能保存这么完整,到咱这儿,破四旧,全给你砸了。
跟国内景区和寺庙一样,也设有一个许愿墙:花钱买个小木板,写上心愿,挂到指定位置。我基本是逢墙必看,每一个人木板都是一个人的故事,这种国际景区,更是汉,英,韩,日多语言都有,一边儿google翻译,一边儿阅读,很有意思:国籍不同,语言不同,但对爱情,亲情和未来人生的期待却是一样的。
天气实在是太热了,晒得头晕,寺庙转圈儿读了石碑,看了建筑,拍了山景之后,转头找个厕所,脱了上衣,凉水洗头,擦洗上身,换上湿透透的衣服,才换来了一丝凉意。
走了走了,不逛了,一路下坡,走到公交站,一摸衣服,全干了,天气多热,能体会了吧。
京都站很大,合影一张,随手拍做纪念。
返回大阪,朋友想让代购富士相机。跟国内不同,这里的大商场没见到整层塞满电子产品的布局,不得不求助Google地图单独寻找,大阪地铁站外真的好漂亮,有点儿类似北京国贸,手机无力,拍不出那种感觉。
七点多的飞机,时间还很充足,上楼吃个面,对,又是吃面。来日本三天,基本都在吃面,真的好吃,连汤都喝干净的那种。
吃完准备去机场,正赶下班高峰,日本的社畜们都是西装革履,表情哭丧似的严肃,脚步匆忙,比北京更甚。站在人流中想问个线路,都唯恐被踩踏。连续问了两个老爷们,没搭理我,无奈再次寻觅小姑娘,非常热心,她英语也不行讲不明白,指示让我跟她走,结果七拐八拐送我到了站台,微笑鞠躬转身就走了,敢情不是顺路,完全是给我指路?太感动了,小姑娘个子很小,也是内八字,看着背影,有点儿可爱。
之后换乘又是问路,直接找小姑娘问的,非常耐心,送我上了南海线。哎,日本这地铁,折腾三天我都没搞明白,Google地图确实很清晰,无奈站牌儿太多。
南海机场线上,上来俩白人姑娘,拎着俩超大箱子凑过来。我赶紧尬聊,哦,都澳大利亚的。有一位非常健谈,叽里咕噜一顿讲,考级选手遇上母语speaker啦,只能连猜带蒙,已读乱回。姑娘笑笑,低头耍起了手机,显然,我没蒙对。
中间俩人下错了站,我下车提醒,她俩非常感谢,然后用极其简单的单词,寒暄了几句加了还ins。像我这样英语不好的,她俩见得多了:英语不好的,咱单词简单点儿,说慢点。
过了安检,七点半登机,走过免税店看别人大包大揽的购物,一摸兜里,1000多冈(70多RMB),这能买点啥呢?带几瓶矿泉水回国没必要吧?可不买礼物,回家咋交代?掏出钢镚儿,香奈儿店门口咔嚓一张:不是不想买,是买不起哈
2小时的航程,因为一小时的时差,到国内晚上十一点半了,很幸运,落地就看到了一家“和平精英”涂装的飞机,腾讯赞助的?麻蛋真有钱。
出机场,地铁停了,找公交,高德地图导航错误去了私家车出口,一帮黑车司机围上来?“去市区是吗?150”。拼车呢?“拼车100。这还贵,机场大巴早停运了,今晚没有了”。我心想:机场大阪会停运?你们这帮人,可以不说话,也可不帮我,何必为了生意,故意给我错误信息,坑我呢?。扭头返回咨询台,机场大巴,20号出口,35元送到家😂。
到家凌晨一点多了,父母老婆孩子都睡了,4天3夜忘崽之旅结束,洗了澡,喝杯饮料,摸黑进屋儿睡去。
明早太阳升起,生活一切照旧~
如果可以选,不要结婚,你可以一直恋爱。如果结婚,你们可以丁克,两个人同样自由,甜蜜。坚持生?丑话说前头哈,一切后果自负。
2025-05-15 23:05:34
孩子出生三天,该确定名字了,从怀孕开始,家人,朋友都出过很多主意,尤其我姐,非常相信五行八字之类,天格、地格、金木水火土等等各种。我看不懂,也听不下去,孩子出生当晚,姐姐远在百里之外,远程陪同熬夜到三点半,知道了出生时间之后,连夜算出了“起名用字,部首带三点水”,挺心疼她的,名字我们早就心中有数,她不放弃,还要推荐,实在辛苦。
姑娘对名字没啥执念,别过于乖张花哨就行,我呢,也没啥执念,也不信什么占卜,五行。她未来生活的好坏与否是自己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成长来争取的,肯定不由社会符号的偏旁部首来决定。
小孩子没能自己做决策,就依照着我的喜好来:中学时候,坐在我前面位置的是一个女生,性格温和,不惹是非,还非常爱笑,个子不高,也很漂亮。名字很好听,姓安,单名一个童。因为是语文课代表,都是带着自己的作业本依次收作业,每次都看到她把自己的名字写成上下顺序,将“安”的下半部和“童”的上半部合起来,远看一个字“童”,细看两个字“安童”。他说是一个亲戚帮他设计的签名,她很喜欢,就一直在用。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童”真的是一个很美好的文字。那时我不满17岁,跟我父母说,想改名叫“高童”,我娘说“改什么改,你姥爷叫张国同”,还想跟你姥爷重一个字儿?好吧,父母不同意,自己也搞不定,自己这糙汉子的风格,跟“童”这美好的寓意,也风格不搭,遂放弃。
大学时候,也许所有的男生都讨论过一个话题"如果你们将来有了孩子,叫啥?",一个徐姓同学,说叫“徐然”。我想了想,自己是没机会使用“童”这么美好的文字啦,留给孩子用:“无论男女,都叫高童”。去年徐姓同学的孩子出生,也是个姑娘,问了下名字:“那名儿媳妇儿不喜欢,现在叫徐XX”,听得出来,当年他也不过是随口说说,如今并没有坚持。
媳妇儿说Tong这个音不错,但更喜欢“桐”这个字,还考虑过“高雅,高悦,高晴”等 ,几经变更,改为“男孩儿叫高童,女孩儿叫高潼”。临近生产前,再次跟媳妇儿确认:“确定不变吗?如果有其他想法,按你的来也可以的”。媳妇儿说“感觉‘童’字儿也挺好,我自己也没啥想法”。
Tong是一个很通俗的发音,可以做名字的汉字有好多,算上其他备选,用“公安一网通办”来查询:
高童(男) | 高童(女) | 高潼(男) | 高潼(女) | 高瞳(男) | 高瞳(女) | 高悦(男) | 高晴(男) | 高晴(女) | 高雅(男+女) |
389 | 309 | 45 | 66 | 38 | 42 | 963 | 154 | 3907 | 17137 |
怎么理解这个数据:我喜欢两个字的名字:清晰,简单。甚至偏好“重名”带来的“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一个例子就是:李静,这名字仅次于“X伟”。查了下,全国叫李静的,(男+女)251385人。若叫“李曦泽涵”,随便一问就能定位,那叫李静呢,一个村子,估计俩李静😭,大隐隐于市。
扯远了,说回名字的事儿。今天(15号)医院说可以在“京通”小程序上申请出生证明了。母亲申请,父亲二次确认后,就可以邮寄了。我们都犹豫了一下,结论是“五行八卦,不信;占卜算命,不信;宗教信仰,没有;诗经古文,没偏爱”。起名字,是门学问,可我们都旷课了🤷🏻♀️
一狠心,就叫高童,小兔崽子,长大后不满意,自己改。目前能做的就这些了。
2025-05-13 04:36:00
现在是 5 月 13 号的凌晨 4:10,刚刚送走了老丈人,丈母娘,姑娘也说困了,要眯一会儿。我一个人蹲坐在产科门口,翻看着这一整天跟姑娘的聊天记录,跟做梦似的。看着那个婴儿的照片,完全没有喜悦,也完全不想在什么朋友圈报喜,甚至昨天准备好的烂梗:产房传喜讯:sheng了。也不想再琢磨了。太多的事情,几乎一瞬间发生,完全没有适应。
顺转刨,凌晨 1:06,女孩子,3200g,啼哭响亮
所有奇幻的开始,41 周,早八点半住院;
11:00 宣教说宫颈状态不好要软化;
13:00 放入药物;
15:00 到 17:00 允许家属探视,姑娘除了肚皮发紧,没啥反应,医生让多溜达溜达。
18:00 到 19:00 开始宫缩;
19:00 以后开始规律宫缩;
8:45 说疼的受不了,马上进产房;
9:23 申请打无痛,拒绝;
9:45 申请刨宫产,拒绝;
9:56 让家属提前签字(无痛针)目前开 0.5,待到 1.5 才会打;
23:04 中间一个小时没有信息,问姑娘怎么样,没有回复;
23:13 打了护士站电话,护士站说进产房了(不一定是轮到了生产),会通知产妇,跟家属报平安;
23:16 姑娘回我语音,疼的受不了,不要发语音了,没能力回复信息;
23:18,给老丈人打电话,让家人过来;
23:31,医生出来说,宫口 0.5,没达到 1.5 指征,但疼的受不了了,同意马上给她打无痛;
凌晨 48,告知胎心减少,转为手术,让家属签字;凌晨 56,推进 5 楼手术室,路上姑娘眼神惊恐,非常虚弱,签麻醉协议时,提到有可能抢救胎儿;
1:20,通知处理胎盘,看一眼孩子,女孩儿,母女平安(实际上 1:06 孩子出生,清洗后才见父母)
1:42,医生出来说,孩子健康,啼哭很好,大人失血 300 毫升,属于正常;
1:45,推回产科。
凌晨最早被告知要转为手术时,非常难受,最怕受两样儿罪,结果万万没躲开。随后就是进手术室,麻醉师告知手术风险(二次麻醉,伤害脊柱,胎儿抢救风险),大门关上,眼泪控制不住往下流,为什么下午还开开心心的,马上就要经历这般,脑子里闪过各种可怕的情况,就想着这个孩子不要了,不要了,就当什么没发生,一切都重头开始,我们不生了。
很快就是医生通知拿胎盘,脑袋懵懵的,这才十几分钟,胎盘出来了?手术结束了???从一个黄色小桶里拿出一个塑料袋子。里面血呲呼啦的,让我套个袋子拿走。我本能的厌恶,甚至感觉恐怖,我可爱的姑娘身上的肉,你让我拿着?带回家?我都不敢看。上午宣教医生让选A还是B(要或不要),我说不要,姑娘说我妈特别叮嘱了要留下就写了A,下午探视时跟姑娘确认:你真的要留下胎盘吗?拿回家放冰箱?留下干啥用?姑娘说他无所谓,如果我不接受就拒绝。
这下医生看到我反悔要拒绝,无奈叹气又放了回去,然后掀开小推车上的小毯子,说挺健康的,是个女孩。问了句:我媳妇儿怎么样,医生说生完了,一会儿就能出来,然后我们就在原地呆着,医生说,看眼孩子吧,我扭了下头,医生又说,拍个照吧,伸手点了下手机,又放进兜里。我全程都没正眼看,也不想看,只想知道我的姑娘怎么样啦?
等到姑娘从产房出来,表情轻松多了,似有微笑,跟我也有了眼神互动。医生把手机交给她,就这么匆匆一眼,又只能去产科门口等她微信了。
廊道里靠在墙边,站不住脚,我不知道这一个小时发生了什么,原本说的简简单单拉个屎的顺产,变得这么恐怖,下午姑娘还在欢欢笑笑,现在就被横切一刀,我的眼泪确实不争气。
感觉没有回过神来,最后那两个小时。电视剧里讲痛苦的时候时间会很漫长,我却感觉好快好快。医生才说要打麻醉,马上就是手术签字,紧接着推出来,推进去,12:56 进产,1:06 出,1:20 医生就让我看眼孩子,拍照。可怕的时间难熬吗?
太不真实了,再不想来医院了,我也没有想看这个孩子,他把我的平静美好都给打破了。
我把手机递过去,丈母娘,老丈人在看着孩子照片,评评点点,各种夸赞,我只觉得冷漠。
我问丈母娘刚才咋没去5 楼,她用手指了指墙角的马扎子和拉杆箱,我走了东西没人看。我嗯了一声,转过了头。过了好一会儿,她补了句:“我胆儿小,不敢看”。
姑娘,我们要把这个孩子养得好好的,希望你视她为珍宝,只有她眼里,你才是唯一。
2025-02-11 23:14:00
《哪吒2之魔童闹海》看过了,对电影没啥感觉,76一张,不值票价。中间因为旁边俩女生看电影期间总说话吼了她们一句。末尾散场,又把身后的SB解说男吼一通,气死我,最烦电影院看电影还“自带解说”的SB。
感觉并不是一个非常完整,且严谨有趣的故事,中间对于无量仙翁的黑化弄的比较生硬,申公豹得知“哪吒杀了他爹”之后,很愤怒,然后看到仙翁黑化就放弃复仇了?直接被抓。看完电影,脑袋里空唠唠的,就剩下一个“假大空”的口号,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之类的话,场景里听得似乎很热血,热血之后就很生硬。一遇事儿就急,一急就喊口号?
好吧,反正我不喜欢,至少不认同外面吹的那么牛的评价。影片故事一般般,全是特效,甚至为了特效而特效。
另外因为去看之前看了不少介绍哪吒的宣传片(票房吹捧),心理预期拔的比较高,看完之后反而是很失落,为了大场面而大场面,没有看到完整细腻的故事,也没有看到人物主线的成长和变化,只是一个遇事就急,动不动就喊口号的龇牙咧嘴的痞子,对,哪吒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痞子,换言之就是一个遇事儿就大打出手的街溜子,在这种感受之下,他对父母柔情的感恩片段,就非常生硬。
还有就是哪吒的师傅,四川口音确实很好玩,但就是太贫了,我承认这完全是我个人癖好:”我讨厌那种咋咋呼呼,废话连篇的说话方式“,幽默挺好,但这个家伙的台词甚至有点儿幽默过了头,再配上浮夸的动作,我可能老了,这种行为+语言方式,除了方言本身的乐趣,其他的我欣赏不来。
配音上,我在天津生活了这么久,听到一两句天津口音台词,和媳妇儿相视一笑,这感觉太熟悉了。
最后是口号太多,多到我厌烦,网上搜索”哪吒2 经典台词“,一下子列了10多条,回想在影院的感觉,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爹“恨不得在两小时的时间里,塞给我Ta一辈子的”人生大道理“:
1、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
2、如果宿命就是一座大山,那我就劈开它。
3、是魔是妖又怎么样?拼尽全力才能逆天改命!
4、小爷是魔,那又如何?
5、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只要你死。
是不是每一句单拿出来,还蛮热血的,但我已经30多岁了,我血热一下,很快就”凉“了。
看个电影,你还教育我?
什么天理,乾坤?鸡汤喝多了?
”我只要你死“?这不是SB一根筋吗?
我也反思,之所以这么想,也是自己被进入了社会,一些事情上少了热血,多了”理智“少了激情。可如此高频的鸡汤是不是也容易血压过高呀?
总之,我不喜欢哪吒,跟媳妇儿讨论之后,一致同意,内容上他既不像媒体报道的那么优秀,也不如朋友圈里吹捧的那么励志,他就是一个二逼街溜子的口号集合套一个电影的壳子。制作技术(也就是特效)上,我们俩都不懂,猜测应该是非常牛逼的,确实制作这种大场景,之前似乎只有”外国大片“才有,国产片少见,但我们不感兴趣,也不一定配得上这么高的票房。
最后聊到今年的奥斯卡,媒体都预测哪吒票房能破百亿,猜测领导们会推哪吒2去参选。一致同意,哪吒2不适合奥斯卡,奥斯卡也看不上哪吒2。
我还是看那种剧情片或者单纯的喜剧片吧,其他的不适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