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04:40:00
提示:本文是一篇牢骚记录,没有美感可言!
其实在上上周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结局,当时也决定如果猜想属实,就写点东西发发“bia”言(即阴阳怪气的话),心中有些愤懑总是不吐不快的。
由于想评职称,所以很需要这次赛课的机会。在方案公布之初我就在组内说了我的想法,大家也都非常支持我。因为只有一个名额,为此,上上周,我们两个年级搞了校级公开课,有许多评委老师打分。语文学科共四人参加,上完课我就猜到,抉择应该是发生在我和另一位老师乙之间。
评课时,书记由于有事没能参加,把打分结果交给了我的备课组长。我们得知书记个人给乙打的分数最高,虽然她的课堂并不完整,但是确有一定的感染力。而那天教务处没有公布最终的决定,只是口头说“保持一点神秘”。
上周,学校举办了集团校的复赛,我和乙,以及另外三个学校的老师共五人参加。复赛的课题刚好是我初赛上的那一课,我根据此前评课老师的建议,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策略。当天无生试讲的五人中,我的发挥并不是特别好,也有一点失误。乙依然表现得很老成,根本不像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不过她的课完全没契合到这次赛课的主题“Ai 促进教学”。回想起两年前,我还在支教的时候,集团校复赛,我没有契合赛课主题所以没能进入决赛,而今乙也犯了我当初一样的失误。另外三人中,除了有一人确实很优秀,另外两人都是打酱油的,但由于名额,他们三人中有两人必定会参加决赛,即使上得很烂。
试讲完毕,评委现场统计了分数,我最高,乙比我少一点。三选二确定后,教科室却说我们学校谁去决赛依然由领导决定——此时我就已经有更强烈的预感了。
今天得到消息,领导果然选择了乙。说实话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我满脑子的不理解,前年我的失误如今在乙的身上却被抹去,并且领导如果早有钦定的人选,又何必要我们两次比试,甚至不在意我们当场就知道分数这回事呢?
于是我发了一篇 bia 言在工作群里,言之不尽,皆在字间:
初,工部遴墨家传人。初试日,余制璇玑仪,测星象则紫微显曜,量地脉则金针自鸣。同试者河东柳生呈木牛流马,亦得主官赞赏。
吏部侍郎亲执量尺曰:”静候钧旨。”越七日复试,余更迭七稿,终成浑天仪,铜蟾吐珠应四时节气。柳生亦有新作,而榫卯尚有松隙。主官评议余为甲等,柳生次之。然礼炮三响,黄门朗声道:”柳生承古法,当入尚方监。”
是夜值雨,浑天仪自转不休,铜珠坠地成卦,乃”火泽睽”象。其言:”但使黄金台未圮,何须匠石运斤风。”
2025-03-23 04:40:00
老谢是我今天参加工会活动时跟我同组的一个男生。
从今年初开始,我就决心勇敢去参加一次工会组织的单身活动。因为从未想过在一次活动中脱单,便一直以来都声称去“见见世面”,加之想去看看其他大龄单身男女青年的状况以及他们如何向彼此搭讪,所以这一次活动我非常积极报了名。
如天气预报显示的一样,今天的天气并不是很好。臭烘烘的大巴行驶在山间小路时,突如其来的雨点砸在车窗上,顺着风向在玻璃上残留下一道道痕迹,主持人在大巴上主持的小活动确实带动了一些人的热情,但车窗渐渐被水汽掩盖,外面的风景变成模糊而迅速奔驰的绿色,也没有人去关注它。
到达活动场地后,第一个环节便是简单的自我介绍,单身男女围坐成一个 U 字型,等待话筒传到自己手上。有些人只是简单两句介绍就结束了,也有人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此时我还不认识老谢,也可能那时他尚未显山露水。
自我介绍完了之后,就是随机分组。女生围成一个圈,男生在外围围成一个更大的圈,随着主持人喊开始,男女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动,主持人报出小组人数时,大家一窝蜂把周围的人往自己身边抓。我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把我拉扯到一个初步成型的小组中,伸手过来的人便是老谢。他穿着一件黑色羽绒服,内搭藏青色卫衣,个子不高,冲锋头,瘦削的脸上还残留着较多的痘印。他手忙脚乱地把我往那边揽,睁大眼睛,张扬的笑容,一边还喊着“快来快来”。
就这样,我一个社恐也成功有了自己的组织,六男六女,总共四个小组,开始了一些互动性还算不错的游戏。我对组内其他人都没有太深的印象,只记得老谢。中午吃饭时,主持人说按小组来坐,但是一张桌子也就八个座位,所以每个小组事实上还是被分开了。我站在桌旁左顾右盼都没找到老谢的身影,直到他吃完饭一边抹嘴一边快速走过我才发现他。
下午的第一个环节是学习竹编,两两一组,主持人要求男女生搭配,我,老谢和组内的其他男生都磨磨蹭蹭,不敢大胆去找女生组队,但最终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搭子,我却和另一个无人组队的男生组成了摆烂组。老谢和他的搭子按照视频终于编织出了一条小船,我和临时搭子谁也没有动手,坐等旁边的男女组合把他们编织的小船送一个给我们交差。
第二个环节是蒙眼喂食,除了一对男女自告奋勇挑战之外,大家都按兵不动。主持人开始随机抽序号,两次老谢都大摇大摆走上去,在椅子上坐下,喜气洋洋的表情一度让我觉得像被李云龙安排看仓库的王有胜。此时,我们组另外的男生大声喊:“老谢,不是你!喊的9号男生!”老谢的表情变得惊讶,随即潇洒地离开座位,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第二次上前坐在椅子上,旁边的男生说:“老谢怎么又上去了!”但不知是否真的叫了他,这一次他没有再离开。随机匹配的两个女生,蒙上眼睛,转圈之后,一个女生径直往前走,精准的把蛋糕喂在了另一个男生的嘴里。等到老谢面前的女生向前走时,周围又开始起哄,故意说相反的方向,看着那个女生走偏,老谢也紧张得大喊起来:“左边左边!”那个女生还是朝另一个男生走去了,在接近投喂的时候,老谢却大笑鼓掌,身体弯曲得快要趴在自己的膝盖上,一边大声喊:“好!好!”好在工作人员没有捣乱,指导女生调整方向,女生伸出手时,老谢起身一口把蛋糕吃了下去,像打了胜仗一样离开了座位。
后面又围成圈发言时,我问老谢被女生喂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老谢激动地说:“感觉自己他妈的像个熊猫一样,被人围观,尴尬死了!”他重复了两遍,说完我俩也没再就这个话题继续讨论了。
以上便是我今天看到的老谢,在参加活动的人里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人。
2025-03-09 07:40:00
刚放下碗筷,微信电话响起,是鼠打来的视频电话。
他在天台上,背后是一片低矮的民房,看起来天气不错,日照当空。虽然有一把遮阳伞,他站在荫蔽处,正悠闲地喝着啤酒。一大口灌下去,锁骨跳动,余光瞥见我接通了电话,瞬间从咧嘴绽开笑容。
“最近还好吗?”
“万幸!包工联系了安保,现在我们已经转移到了科卢韦齐。”他举着手机往四周扫视了一圈,镜头又定格在他瘦削的脸上,他的头发凌乱,脸上一点也没有往日的干净,黝黑的肌肤和深陷的眼窝看起来就像营养不良。
“目前安全吗?”我心疼,又歉疚上次没能关心他的处境。
“刚填完大使馆发的务工人员信息,不知道会不会安排撤侨,现在每天期待的就是战火不要烧过来。”他顿了顿,又喝了一口啤酒,把易拉罐丢在地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挣不挣钱无所谓了,你懂的,活着才重要。”
听到鼠又一次跟我感叹,回想起我生活在自己和平安定的国家似乎从未考虑过这回事,也没有过特别的感受,一时间心里又心疼起不远万里去挣钱的鼠。上大学时我们在一个宿舍,我,鼠和杰,从未对活着有过什么深刻的想法。那些青春岁月里的敏感,自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都已烟消云散,被时光早早抛在脑后。
“杰给你打电话了吗?”鼠突然问我。
“嗯?”我有些疑惑,从去年十月和杰闹掰,到现在已有近半年不曾联系。
“他前阵子也给我打过电话,大概是在你去南天湖看雪后不久,我和他聊到了你。”
“老实说,我也没想到我们仨都毕业这么久了,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终于有一个自己的家庭。当他为前任嫁人这种事感到痛苦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宽慰他。”我依然对去年十一那天的事感到有些烦闷,但仔细一想,我对杰还是太苛刻了。
上大学时他在一次喝醉后搂着我和鼠痛哭,他从小没有父母,顽强的靠着自己和社会的帮助一点点长大。甚至在临近毕业时,我所抱怨的父母的安排,在杰看来也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温暖。我无法将自己带入进去换位思考,像他这样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坚韧,背地里一定捂着被子偷偷哭过好多回吧。从小没有享受过父母的关怀,长大后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可以接纳和喜欢他的女孩子,得知对方要嫁人后,内心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绝望呢?
“不要对杰太苛刻啦!你知道的,在他看来,他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以任何一点温暖的消逝都会带走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
“我知道,鼠。”我突然间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也并没有比杰快乐多少。那时候我也曾沉湎于对过往的怀念中无法自拔,越是想要尽快逃出去,越是容易让人觉得轻浮。直到终于可以坦然面对回忆的时候,又失去了向往美好未来的冲动——假设未来是美好的。
“你最近如何?”鼠丢掉烟头,眯起眼睛又盯着我,“原来国内天都黑了啊!”
“老样子,假期结束,又开始连轴转忙碌起来,我依然羡慕朝九晚五的工作。”我切换镜头,对准窗外的夜景,好在有周末,可以稍微停下来欣赏一下窗外的万家灯火。
“可曾遇到有意思的人?”
“哪个意思?”
鼠哈哈大笑起来:“有趣的人!嗯……我知道你已经对爱情不抱希望了,即使心动,也没有勇气去表露出来。”
“要是工作不会占据生活的大多数时间,我倒是愿意去认识一些有意思的人,一起去听演出,吃美食,看遍世界的大好河山!”
“你说,这会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新的梦想吗,和二十岁时的梦想相比,看起来再平凡不过,却好像更难去实现了。就像你曾说的那样,买房子可比结婚简单多了。”
我沉默,虽然鼠和我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接触的人群各不相同,生活上也有时差,但是他每一次和我说的话,都能很轻易引起我的共鸣,因此我也常常会哑口无言。
我看着在国外无处安定的鼠,他看着我在国内每天都能见到的万家灯火,一个白天,一个黑夜,两个都在漂泊的灵魂面面相觑,最终把话题谈得沉重。
“那也像你说的那样,得先活着。鼠,祝你平安!”
2025-02-12 05:50:00
正月初七的返程路意外清冷。或许是”七不出门”的古老谶语应验,高速路竟如解冻的溪流般畅行无阻。这大概是我在故乡停留最短的春节——腊月里刚结束东南亚的热带之旅,年味未散又匆匆折返。父母今年默契地敛去了催婚的话头,可独居的欢愉终究抵不过某种更深的无奈:当无人对话的晨昏在指尖流走,连时间都长出霉菌,感觉自己又在浪费宝贵的人生。
前两天一时兴起去南天湖看雪。在南方,雪是极为罕见的玩意。它的意象似乎永远定格在小学某个冬晨:母亲掀开棉被唤我时,檐角积雪正折射着碎钻般的光,远山在雾霭中隐现如褪色的水墨,那时的雪握在手心是团蓬松的云。而今车开到半山腰时,耳内鼓膜开始嗡鸣,就像坐飞机时因为气压不平衡时耳朵里发生的变化一样。此时,明显可以感觉到车内暖风变凉。好在一路上路面没有结冰,所以我的感觉还不错,对南天湖的雪也充满期待。
停好车后,可以看见两面的山上只有零零散散的雪。一打开车门,一股寒意就席卷全身,冲锋衣拉链咬合至下颌的瞬间,忽然想起去年夏天的团建,暮色里的湖风卷走同事们的谈笑,那时我望着粼粼波光,心底某个空洞正发出幽微的共振——你在就好了。
今冬的造访更像场迟到的赴约:黛色山峦披着斑驳的雪痂,游人足迹将琼英碾作泥泞,唯有冰封的湖面倒映着支离的天空,期待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画面并没有呈现。沿着湖边漫步,偶尔可以见到三三两两的游客,秋千架上摇晃的情侣,雪橇板前嬉闹的孩童,摆好姿势拍照的游客,所有喧哗都成了孤独的标尺。
坐在湖边,我发现从看到雪起,自己并没有因为任何一处景象萌生出想要与人分享的念头,好像又开始习惯一个人去做任何事情了。
但我还是给鼠打了电话,他很快就接了,电话那头很嘈杂,可能他现在正忙。
“怎么突然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因为杰跟我绝交了,而我此时在看雪。”我开玩笑。其实真正想说的是,当脚下的雪发出吱嘎的声响时,忽然惊觉自己早已丧失分享的冲动。
鼠沉默了一会,又开口调侃:“好看吗,此情此景难道不赋诗一首?”
事实上我已经很久没写过诗了,上一次写出蹩脚的诗还是2022年的时候,那些在修辞迷宫打转的夜晚,像极了此刻雪地上凌乱的足迹。
“老实说,很冷,也不是很好看。”我把手缩进袖子里,只有手指勉强托着手机,“不过,要是有人一起看应该也很不错。”
“哈哈,我可回不来!你前阵子不是出国去玩了吗,那几天看你朋友圈每天都有一更。”
“要是有人可以分享每天发生的事情,我才懒得发朋友圈呢。”
“所以后悔了吗?”
我愣住了。这个问题我也在内心演算过好多回,但是以我的阅历很显然无法得到答案。此前我还问过年长的老付,我想,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这些问题对他来说都已经有了答案吧。听完我说的话,老付也没有客气:“我觉得不能单纯用谁对谁错来评判,简而言之就是没那么爱罢了——现在这个年代,好像很少有我们以前那种奋不顾身的爱情了。”
电话里传来“喂喂”,我从思绪中回过神来,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欲言又止:“鼠……”
鼠又爽朗地笑起来:“我知道你,磨磨唧唧,优柔寡断,拖泥带水……”
可能是为了缓解我的尴尬,也或许是存心想让我更难堪,鼠像是不经意间说了一句:“我以为你是看了新闻所以给我打电话。”
“新闻?”我疑惑不解。
“打仗啦!”说完后鼠的语气又变得有些低落,“以前也小打小闹,但这一次有点麻烦。”
“谁跟谁?”
鼠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现在好羡慕你,羊。你每天还可以关注到自己内心的感受,或者沉湎于已经过去的感情,而我只能跟着人们东躲西藏,生怕哪天一颗子弹就打中了我的眉心。”
我急忙打开浏览器搜索,而实时新闻标题已经说明了情况:刚果(金)反 政 府 武装 “M23”对东部地区发动新一轮攻势。
“现在情况怎么样,安全吗?”看到新闻标题的时候我慌忙询问。
“暂时没啥问题。羊,只有活着,才能好好活。”
(部分文段由 deepseek 修改和润色。)
2025-02-05 03:40:00
考虑到新加坡很小并且消费很高,所以这次出游我主要在马来西亚玩。起先也考虑过去东马仙本那或者西马的槟城,但是大马太狭长,往返两地也没那么方便,加上那几天也没确定回国日期(一直在观望机票价格),所以马来西亚之旅其实主要只在吉隆坡呆了几天。
入境马来西亚之前同样要填写电子入境卡(MDAC),入境卡没要求填离境日期,相对比较自由一点。
以下图片均压缩了 60% 以上。
Day1:22日下午六点多达到吉隆坡机场,乘坐 klia ekspres 到达 KL sentral,乘地铁后步行到酒店。办理入住后去楼顶无边泳池打卡双子塔,再步行到到双子塔对面拍照。
Day2:上午接近 11 点退房,至此我依然没有特别准备攻略,大致按照路线“占美清真寺——独立广场——苏丹阿都末大厦——生命之河——茨厂街”开始 city walk。下午两点多到另一个酒店办入住,然后步行去天后宫,晚上在 NU sentral 吃了晚饭。
Day3:再逛 NU sentral,中午在华人茶餐室吃饭,然后去吉隆坡国家博物馆和天文馆打卡。
Day4:中午吃了双峰肉骨茶,下午逛了柏威年,打卡 M 记路口,逛了阿罗街,又步行到118大厦和茨厂街了,回酒店后在泳池泡了一会。
Day5:乘 klia ekspres 到吉隆坡机场,坐亚航直飞重庆的航班。
从上面的行程概览可以看出,我在吉隆坡的几天过得并不是特别充实。受限于吉隆坡的交通,我活动的范围更多都是在酒店附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吉隆坡的交通远没有重庆的交通那么便捷。
首先,从机场到吉隆坡中央车站有至少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乘坐大巴,好像只要12马币,但是我更青睐动车高铁和地铁这一类的轨道交通;第二种是乘坐 klia expres 列车,列车直达中央车站,单程票价 55 马币,往返 100 马币,出海关后可以在自助售票机买,支持微信支付宝和 visa 支付,后来才知道在官网买还可以便宜 5.5 马币;第三种是打 grab,大概七八十马币,但是到此时我在国外还没有打车的打算,所以没选。
其次,吉隆坡的地铁站自助售票机大多数只支持现金,只有少数支持刷卡。第一晚乘坐地铁时都无从买票,好在人工窗口可以刷卡,于是两马币买了一个 token。和没买电话卡一样,因为不知道要待多久,所以我也没有买交通卡。此外,吉隆坡地铁是按颜色分的,很多站无法站内换乘,并且从地铁站到目的地往往也要走十几分钟。
最后,我在第三天抱着侥幸心理没有带伞,从天文馆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在下雨了。走到大华酒店时雨像瓢泼一样,等了两个小时都没停,只得花 18 马币打了一辆 grab,两公里的路,因为堵车等司机来都等了半个小时。
吉隆坡的网红景点很多,比如去吉隆坡很多人都会打卡双子塔,独立广场,茨厂街和柏威年那边的麦当劳路口。
其中,双子塔的夜景确实很不错,无论是拍风景照还是人像都很好看,尤其是周边以无边泳池可以看见双子塔的酒店更受游客欢迎。我在酒店顶楼的泳池边拍照之后,步行到双子塔对面拍照,虽然没有更近欣赏,但也觉得满足。
独立广场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包括旁边的占美清真寺和苏丹阿都末大厦。在独立广场旁边就是另一个网红打卡点“I❤KL”,挨着打卡点的一栋三层建筑,我以为是独立广场博物馆之类的,没想到上楼才发现这居然是吉隆坡图书馆。
茨厂街里更多的是卖服装和饰品的店铺,很多店主都不是华人,由于没有返回来走 T 字路口的另一条路,所以也没见到什么美食。在茨厂街附近就是鬼仔巷,同样也临近吉隆坡第一高建筑默迪卡118,118附近有一条华人街,有很多华人开的餐馆或者店铺。而另一网红美食街阿罗街在白天看起来确实比较冷清。
最后,柏威年广场的年味还是比较浓厚的,在一楼大厅正巧碰上一个迎新年的活动,人非常多,我只是草草打卡便去逛其它楼层了。
相比较之下,吉隆坡的酒店比新加坡酒店便宜太多,并且房间也大不少。在新加坡住1200左右的酒店,房间可能就在十平米左右,但是吉隆坡却有四五十平的套房,价格在300到800不等。
我第一晚住的是 platinum2 KLCC by DM,不到五百块钱,房间可以看到吉隆坡塔。这栋酒店大楼包含很多酒店,所以共有两个大堂,多个前台。办理入住之后我就到顶楼泳池打卡了双子塔夜景,因为其特殊的位置,以及多家酒店共用泳池,所以夜晚楼顶的人挺多的。
后面几天都是住的一家离吉隆坡中央车站较近的酒店,运营方式跟前面一家差不多,都是多家酒店共用一栋楼和一个泳池,一晚200左右。因为泳池只能看到一点点双子塔,所以这里价格更实惠,入住的人也不是那么多,泳池相对也很冷清。
吉隆坡的酒店基本也配备国标插座,所以到此我都没能用上带的英标转换头。200左右的价格,环境、位置和设施都挺不错,相较于国内同等水准的酒店,已经算是很实惠了。
到吉隆坡的第一晚,我在近距离拍照双子塔后,步行到不远处的一条小吃街。这里有很多停着车卖吃喝的流动店铺,六马币一杯的苹果汁喝一口便能尝到浓浓的粉末,相比较吉隆坡也到处都有的蜜雪冰城来说,还是雪王5.5马币一杯的抹茶啵啵更有性价比一些。
当晚,在另一个流动摊位花将近 15 人民币买了一份鸡排饭,只有两把塑料勺子和叉子,对于习惯用筷子吃饭的国人来说,确实有些不便。口味也只能说一般,但也不至于难吃。
此后的几天逛下来,吉隆坡大街小巷更多的都是印度和印尼菜系,一些商场里也有泰国菜和中国菜,大多数都让我提不起胃口,唯有 NU sentral 里的那家泰国菜里,有一份肉末饭让我觉得还不错。
在来之前,大马本地人就跟我说一定要尝尝马来西亚的肉骨茶。推荐的友谊肉骨茶没开门,谷歌地图搜寻附近,还有一家阿喜肉骨茶评价不错,而旁边的新峰肉骨茶就不咋地了。但是很不巧,友谊肉骨茶门店也在装修,预计三到五月恢复营业,不得已在旁边新峰肉骨茶吃了。如果有人要在吉隆坡吃肉骨茶,我强烈不推荐新峰肉骨茶。价格确实比不上新加坡,但是也不算便宜。五六十人民币的小份肉骨茶,肉比新加坡的要多,但是汤的味道有些一言难尽。
当然,还不得不提到 NU sentral 旁边的那家新记中西餐室,是一家华人开的小餐厅,里面有很多华人吃饭。我点了一份新记焖饭(含猪肉版),外加一杯中国茶,总费用15马币,小餐厅不收额外的消费税。焖饭里的料比较杂,有猪肉,也有虾仁,味道确实很适合华人口味。当时我依旧没有换马币,吃完结账时才知道他们只收现金。老板娘很信任地说:“那你明天再来给咯。”我要留一百人民币做担保她也不肯收,我当即去 NU sentral 换了一百人民币的马币(100人民币换59马币,比实际汇率少一马币多一点),然后去餐馆付了钱。
至此,在吉隆坡不换钱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更何况稍后去博物馆也需要现金才能买票。
在吉隆坡呆了好几天,除了市中心这些打卡点之外,稍微远一点的景点我就只去过天后宫了,连黑风洞都没去。
吉隆坡给我的感觉,除了消费没那么高之外,远不如新加坡。
交通不如新加坡便利,城市的发展和干净度也不如新加坡,高楼大厦附近可能就是一些低矮的楼房或者待开发区域,有些地方很干净,有些地方随地都是烟头和垃圾,甚至还看到过一个印度裔对着街边的绿植撒尿。
此外,除了华人之外,吉隆坡也有数量相当可观的印度人或者印度裔,还有皮肤偏黑的马来人。他们大多数人不会说中文,说的英文也很难听懂,无论是街边商贩,还是地铁甚至机场工作人员。所以交流起来也不如新加坡那么无压力。
但是如果要问还会不会去,如果以后的另一半想去的话,我也一定不会扫兴。
2025-01-28 06:00:00
我在很久之前就想去花园城市新加坡一游了,还在和小吴恋爱的时候也有过和她同游的想法,但是最后只有我一个人去了新加坡。
临近寒假时我便在盘算此事,预算两万块,确定放假时间后我就买了去新加坡的机票。总的来说,除了消费高以外,新加坡确实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国家。
此次出去玩了六天,先到新加坡,后去马来西亚。本文简要记述新加坡篇。
因为免签,所以去新加坡旅游前只需要提前办好护照就行,抵达新加坡的前三天便可以填写电子入境卡(SGAC)。由于电子入境卡需要填写居住信息,离境时间和去处,所以在填写之前就应该订好机票和酒店。
因为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天热且多雨,所以 带了几套夏装和一把雨伞;为了以防要用,还提前买了英标转换插头和自拍杆(实际上在新加坡就没怎么用过);新加坡可以使用信用卡便捷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所以我还带了一张 visa 卡(在新加坡全程没换过新币)。
此外就是攻略部分,事实上我没怎么做攻略,去之前在抖音和B站看过一些博主的旅行 vlog,在放假后总算是有时间来捋一捋。 AI 帮我写了一个五日攻略,后来由于消费和去大马时间考量,最终缩短至两天一夜。而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具体行程也基本没按照攻略来。
出国内海关时,叔叔很严苛,问了我的行程和目的,得知我在等机票降价才能决定回国的具体时间也没有多说什么,查看了我的住宿信息,询问了一些比较基本的问题。
去程买的西部航空的红眼航班,20日晚上 23:05 从江北机场出发,次日凌晨四点达到樟宜机场 T4 航站楼。从 T4 航站楼到其它三个航站楼有免费接驳的大巴,非常方便。
可能是因为没睡好,出新加坡海关时,闸机的人脸识别一直不通过。工作人员拿着平板坐在我对面一直没有说话,我也不好意思询问。尝试了四五次他才说“眼睛睁大一点可以吗”,我睁大眼睛,顺利通过闸机。在新加坡入境没有检查行李,早知道我确实应该多带两包烟了。
乘坐大巴到 T1 航站楼,前三个航站楼之间都有免费的 skytrain 接驳,从 T3 过廊桥可以直达星耀樟宜。而那时候才凌晨五点,星耀樟宜没有开业,当然也无缘见到超大的室内瀑布。流连了一会,根据指示牌在 T3 航站楼乘坐地铁前往市区,直接刷 visa 卡便可以通过闸机,无需买票。
虽然是凌晨五点多,但是地铁上依然有了很多人,印度人挺多的,所以味道比较重,但是大家都很安静。不记得是根据导航坐到了哪个站,出站见到一位女士在地铁站外抽烟,我过去借火,聊了几句才知道她是在新工作的马来人。她告诉我,白天不要在这些地方抽烟就没事。
步行十几分钟,终于见到了期待已久的鱼尾狮,以及对岸灯火辉煌的金沙酒店,时间尚早也可当夜景来看。
以下拼图前后拍摄时间分别在六点二十和七点左右,画质压缩了60%左右:
七点左右天渐渐亮起来,拍照打卡的游客也多了起来,晨跑的当地人也不少。从鱼尾狮公园往上走不远便能看到圣安德烈教堂和安德逊桥,有许多人在这拍照,甚至还有一对新人拍婚纱照,但是我居然没有拍下来,只有自动售卖机对面的桥和中国银行大楼。
继续往酒店导航方向走,路过了亚坤快餐店,但是我没有去吃早餐,事实上我也知道酒店要下午三点才能办入住……
美居 ICON 酒店和新加坡的唐人街即牛车水不远,所以我打算先往那边走走,后来才知道我当时并没有真正进入唐人街。路过牛车水往东北方向走,便到了克拉码头,但是这里显然没有晚上热闹,甚至显得格外冷清。网红店松发肉骨茶也在附近,问了一下要十点才开始营业,支持 visa 和支付宝支付。不得不说新加坡人好像很松弛,早上六七点在晨跑,大多数店都要十点才开始营业!
走过一座桥,就看到了另一网红景点——旧禧街警察局,只是远远拍了一张照,便继续往前走,而这时又发现了有个网红树洞的福康宁公园。不得不说新加坡是真的小,连我这样没有仔细规划路线的,随便走走都能遇到好多网上热门的景点。
在福康宁公园漫步,但由于我攻略做得不足,加上走得比较累,只走了半边也没遇到那个洞。不过 citywalk 嘛,主打的就是随性。
下山(出福康宁公园),来到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安保人员很热情和我打招呼,但是告诉我十点才会开放,建议我到附近去喝杯咖啡。事实上我没有去喝咖啡,而是在附近的 711 买了一个打火机,2.5新币,大约13块钱人民币!这是我到新加坡后的第一笔看得见的消费(乘地铁的账单要第二天才出),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新加坡的物价超高。
捱到十点,走进美术馆,一位应该是华人工作人员主动跟我打招呼,给我介绍票价和头一天(好像是特定的几天)所有展馆免费开放的活动。我说我随意逛逛,有需要的话再买票,他点头说好,然后我便自己去逛了。由于太累,事实上也没看什么东西。
回到松发肉骨茶,此时店内已经人满为患,店外排着长队。我想怎么着也要常常特色肉骨茶,于是排在了后面。由于是一个人去,所以我只点了基础的排骨肉骨茶和一碗米饭,外加一杯柠檬茶。算上消费税 15.59新币,换算成人民币大约 84 块钱,而排骨仅有三根,肉汤倒是可以再续。说不上太好吃,但是味道还是可以,起码比我在吉隆坡吃的那家肉骨茶味道好多了。
吃完饭并没有觉得疲惫少一些,依然又累又热,所以我决定去酒店试试。得知依然不能办理入住,但是可以在大堂的沙发休息,我便在大堂坐下来。有可以直接插充电器的插座、免费的 WIFI ,冰镇的柠檬水还有十足的冷气,突然觉得即便不能办入住也很满足了。
玩手机总归是无聊的,一天的经历也无人分享,所以没多久我就打起瞌睡来。下午两点半再去前台,告知我有空房间可以办理入住了,于是我才得以放下背包躺在床上歇息。
新加坡的酒店确实好贵,又好小,国内普通大床房的配置在新加坡要一千起步。房间虽小,但确实很干净舒适,楼下有游泳池,我却懒得下去。决定三点半左右去圣淘沙打卡。
从牛车水坐地铁到 vivocity,直接刷 visa 卡就可以乘坐 sentosa express,只需要 4 新币即可往返,中途三个小岛和观光车都不再收费。虽然还有步行的方案,但是一想到在岛上还要走路,我就没有省钱。
圣淘沙第一站海滨站,有环球影城和海洋馆等。由于时间有限,我没有买票,甚至买票不买速通的话排队需要更长的时间。在环球影城打卡,随便逛了逛就去往第二站了。
英比奥站有杜莎夫人蜡像馆和天际斜坡滑车和空中吊椅等,如果不玩这些项目,事实上也没什么好看的。
而我主要在第三站海滩站步行观光。沙滩、海水、索桥、亚洲最南端和90度椰子树都看了,用支付宝支付失败只能用 visa 支付的 Mr.coconut 也喝了,如果你有闲心的话,也可以躺在巴拉湾海滩的躺椅上,喝着饮料小憩。而我站在楼顶眺望海面,吹着凉爽的海风,心里对这份异国他乡的风景,除了空旷的孤独也没有太多的感触,所以如今写下来就更像是流水账一样。
坐地铁回到牛车水,地铁站出口便可以看到热闹非凡的各种餐饮店铺,里面有非常多的川菜风味,一盘回锅肉好像接近20新币,米饭另算,他们也没有炒盖饭的说法。转了一大圈也没发现什么想吃的东西,在外面花五新币买了两个鸡蛋饼和一个酱香饼,一包将近人民币90块钱的万宝路,冒着细雨回到了酒店。
第一天行程结束,步行三万多步,说真的,好累!
第二天九点半起床,洗漱完毕退房,依然从牛车水坐地铁去樟宜机场。有了前一天早晨的探索,这一次行程顺畅得多。到达 T3 航站楼,通过廊桥进入星耀樟宜,此时室内大瀑布已经开始工作了,打卡的人络绎不绝。除此之外,顶楼和底楼还有许多绿植,再就是各种各样的商业店铺和餐厅了。
尔后我乘坐 T3 到 T2 的 skytrain ,空中列车会穿越星耀樟宜,并且在经过大瀑布的时候会减速以便游客拍照。新加坡在理解游客心理这方面是很有一手的。
在机场内我依然没找到什么特别想吃的餐食,可能是重庆的美食惯坏了我,到新加坡后总是觉得对什么都没胃口,而后面到马来西亚了这种情况更严重。在 T1 机场的旺角花 4.2 新币买了一份红豆吐司和一杯饮料,所谓的吐司只是小小的类似于饼干的玩意中间夹着一些现成的红豆夹心,说实话还是太敷衍了一点。
新加坡禁烟这么严格的国家,机场候机厅居然也有吸烟室,加上免费的水和 WIFI,一晃眼就等到下午五点飞吉隆坡的航班了。
没想到我写得这么流水账也写了三千来字。这篇日志不是游记,也不是攻略,仅仅只是记录一下第一次出国的经历和体验。新加坡的住宿太贵,导致我没有计划在这边玩太久,很多地方都只是走马观花一样。但总的来说,如果有伴同行,不要 citywalk,舍得花钱,在新加坡旅游确实是一件很舒服和享受的事情。期待下一次再访狮城,能有伴,也能有截然不同的体验。
而在吉隆坡的几天就松弛得多了,多少有了点度假的感受,但是我这几天看起来是没时间记录了,尤其是拍了比新加坡更多的照片。
祝大家新年快乐,来年万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