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TuNan | 图南修改

验光师,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爱好阅读和博客。70后。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TuNan | 图南的 RSS 预览

高速公路上的月季

2025-04-19 16:24:15

傍晚,车开上了机场高速,去接女儿回家。

她的学校离家太远了,住校,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

天气挺舒服,阳光斜斜地照在前挡风玻璃上,风也不大,尽管有大风黄色预警,所以一路上心情挺放松的。

车流不少,大家都在自己的节奏里赶路。突然,我注意到路中间隔离带上开满了月季。

红的、粉的、橙的,一丛接一丛,像是特意为这条灰色的高速路点缀了一场春天的演出。

这个季节已经快到头了,春天要过去了。清明刚过,谷雨也快到了,一切都在往最旺盛的状态走。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这时候的花,都是拼尽全力在盛放;

就像女儿这个年纪,青春正在往外冒,藏也藏不住。


她现在说话不多了,动作利落,语气也更笃定,跟小时候那个爱缠着我问这问那的小姑娘不太一样了。

可她一上车,看到我的那一笑,还是和小时候一模一样。

那一瞬间,我突然有点明白,这条高速路上盛开的月季,为什么会让我触动。


人生就像条高速公路,我们总是在赶路、追时间,很少慢下来去看一眼沿途的风景。

可有些风景,它不会喊你一声,却会在你不经意间,敲一下你的心。

那天接她回家的路上,那些月季花让我记住了这个春天的尾巴。

女儿的笑,也让我觉得,春天还没走远。

跟着南怀瑾先生读易经Ⅱ--“时”与“位”

2025-04-15 10:58:41

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可这八个字里,最关键的两个,其实就是“”与“”。

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里再三强调的。他讲得很直白:不论是科学、哲学,还是人生万事,《易经》归根到底讲的,就是“时”与“位”这两个问题。

听起来有点抽象?那我们换个角度来看。


01|时不对,再好的东西也白搭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很有才华、眼光独到、也肯努力,可偏偏就是一直得不到机会。做生意,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想跳槽,总比别人慢一步;写的方案很棒,但偏偏项目黄了;买股票,总是踏错节凑。

这些情况,说白了就是:不逢其时。

一个人就算再优秀,如果没有遇到对的时间,终归难以发挥价值。

南怀瑾先生举了个例子:

一枚锈了又弯了的铁钉,谁都觉得是废物。但有一天台风过境,家里一枚铁钉都找不到时,它就成了关键角色。因为它——得其时。

再不起眼的东西,一旦踩中了“时”的节拍,也能大放光芒。


02|位不当,好东西也成累赘

再来看“位”。

“位”是什么?是空间、场合,是你的角色与位置。 就像一个人再有本事,如果位置放错了——你把前锋放到守门员的位置上,他也发挥不了作用。

南怀瑾说:“一个美玉做的花瓶,你若放在厕所,它就不值钱了。 ” 不是花瓶不好,而是位置错了

我们见过太多例子: 某些人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说了不该说的话,结果不是被误解,就是被边缘化。

所以做人要知道:你现在该在哪里,该扮演什么角色,该闭嘴还是出手,这就是“位”的功课”。


03|得其时,乘风而起;失其位,低头藏锋

孔子有一段话:“君子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蒽以行。 ” 意思是说,机会来了就全力而为;机会没到,就老实做人。

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你穷困潦倒时,不要硬出头;你得势发达时,才去做大事。

这不就是“时位”的哲学吗?


04|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时”与“位”?

很多时候我们不甘心: 为什么我有实力却没人看见? 为什么我努力却总是失败?

但《易经》的智慧告诉我们,不必执着当下的成败,要看你是否在“对的时间”占据了“对的位置”。

在时未到、位不对时,不妨收敛锋芒,磨炼自己; 一旦时来运转,位置正好,那就抓住机会,全力以赴。

这不是退缩,而是顺势而为。


写在最后

南怀瑾先生说得好:“时位恰当,一切都没问题;时位不对,再努力也白费。

这不是什么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顺应天道的智慧。

愿你我都能在迷茫时,不焦躁;在得势时,不轻狂。 守好时,站好位,静待风来,才能乘风而起。

#南怀瑾#

下棋

2025-04-01 15:19:24

上班的路上,总能看到几位老大爷围着一张小木桌下象棋。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啪啪"声,谁也不服谁的嘟囔声,总让我想起已故的二伯和三爷,他们生前也极爱下棋。

在我们那儿,“下棋"二字有着特别的含义。既不是象棋围棋,也不是军棋跳棋,更不是五子棋。而是一种连名字都说不清的乡间棋戏。两个闲来无事的人碰上了,问一句"来牌棋吧?",便蹲下身来开始画棋盘。

这棋最妙处在于它的随性。找块平整的地面,用树枝或石子划五道横线、五道竖线,棋盘就成了。棋子更是信手拈来——小砖头、碎瓦片、小土块,甚至随手揪几片不同形状的树叶。只要两样东西能区分开来,就能当棋子用。

下棋分两个阶段。先是摆棋:

  • 四个棋子围成"口"字叫"方”,能多下一子
  • 两个邻边斜着连三子叫"三斜",连四子叫"四斜",都能多下一子
  • 要是两个对角连成"五斜",也叫“五龙”。能多下两子
  • 横竖连成直线叫"周",也能多下两子 棋盘摆满后,各自拿走对方一颗棋子,由后手棋的人先开始走棋。规则差不多,走成"三斜"就能吃掉对方一子,走成四斜吃对方二子……——当然,已经成型的"方"“斜"“周"不能吃。最后以剩下棋子多少定输赢。

这棋看似简单,内里却藏着不少门道。既要自己凑成"方"“斜"“周”,又要防着对方得手,常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赢了的人哈哈大笑,输了的拍腿懊恼,想悔棋的扯着嗓子嚷嚷,旁边看热闹的也跟着起哄,如今看来,都是记忆中最为质朴而珍贵的画面

上次回老家,村口大树下只有几个老头还在蹲着下这种棋。年轻人早就不玩了,他们更爱捧着手机打游戏。等这辈老人都不在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曾经有一种棋,不需要棋盘棋子,蹲在地上就能杀上半天。那些此起彼伏的笑骂声,那些为一步棋较真的模样,都成了记忆里最鲜活的画面。


利用DeepSeek,查询了资料: 该棋在豫东(如周口、商丘等地)及安徽太和一带流行,名称因地区而异:
大方棋:因摆棋阶段形成“方”“斜”“龙”等棋势得名。 • 插方/走六洲:棋盘为六横六纵的网格,形成36个交叉点,棋子需“插”入点位,成“六斜”(六洲)可多下子。

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

  1. 起源推测
    农耕文化产物:其就地取材、简易棋盘的特点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可能是古代农民在农闲时发明的娱乐活动。 • 军事策略模拟:成势规则(如包围、连线)与古代布阵思想相似,可能受移民争夺土地的历史影响(类似围棋的“圈地”博弈)。 • 与古代棋类关联:部分学者认为其可能由六博棋等早期棋类演变而来,但缺乏直接文献证据。

  2. 文化意义
    民间智慧体现:规则灵活多变,需兼顾攻守与资源分配,反映了豫东地区民众的实用主义思维。 • 历史记忆载体:棋盘上的“成势”过程被解读为对中原移民时代族群较量的隐喻,如“龙”象征势力扩张,“斜”象征包围与反包围。


现状与保护

目前该棋主要在中老年群体中流传,年轻一代因娱乐方式变迁逐渐淡忘。部分地方尝试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但尚未形成系统性传承。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玩法或历史细节,可参考豫东地方志或民俗研究资料

当GitHub二次验证丢失:我的完整恢复经历

2025-03-29 18:47:24

数字时代的噩梦:当你精心设置的安全措施反而将你锁在自己的账户之外时,该怎么办?这是一次关于数字资产管理、备份策略和安全实践的深刻教训。

一、灾难降临:完美的安全闭环变成死循环

1.1 强制2FA时代的困境

随着GitHub强制实施双重认证,像大多数开发者一样,我选择了自托管的Vaultwarden(Bitwarden开源替代方案)管理TOTP验证码。这个方案看似完美——完全自主控制,既方便又安全。

1.2 单点故障的代价

直到那天,我的NAS存储池突然降级为只读模式,所有Docker服务(包括Vaultwarden)瘫痪。更糟的是:

  • 没有备份TOTP种子码
  • 忽略了GitHub的16位恢复码
  • 所有数字资产访问权限被切断

“安全措施反而成为最大的安全隐患”——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二、绝境求生:没有恢复码的账户恢复之路

2.1 常规方案全部失效

恢复方式 可用性
恢复码 ❌ 未备份
备用设备 ❌ 单设备配置
短信验证 ❌ 不支持

2.2 意外发现的救命稻草

通过深入研究GitHub恢复策略,发现三种替代验证方式:

  1. 设备验证(需浏览器保留Cookie)
  2. SSH密钥验证(开发者专属通道)
  3. 个人访问令牌(PAT)

幸运的是,我部署博客时设置的SSH密钥成为了突破口。

2.3 详细恢复流程(实测有效)

1
2
# 关键步骤:SSH密钥验证
ssh -T [email protected] verify
  1. 访问GitHub恢复页面 → 选择"Try 2FA account recovery"
  2. 通过注册邮箱接收一次性密码
  3. 选择"SSH Key"验证方式
  4. 执行上述命令获取验证码
  5. 提交审核(实际处理时间:36小时)

三、重建更健壮的安全体系

3.1 立即实施的应急措施

✅ 重新生成TOTP种子码
✅ 多介质备份恢复码(电子+纸质+加密USB)

3.2 全新的备份架构

3.3 血泪换来的安全原则

  1. 3-2-1备份法则:3份副本,2种介质,1份离线
  2. 关键凭证隔离存储:TOTP种子不与密码管理器共存
  3. 定期恢复演练:每季度测试备份有效性

四、前瞻思考:安全与便利的永恒博弈

4.1 自托管服务的风险矩阵

风险类型 自托管方案 云服务方案
可用性 ❌ 单点故障 ✅ 高可用
控制权 ✅ 完全自主 ❌ 依赖厂商
维护成本 ❌ 需专业知识 ✅ 免维护

4.2 Web3时代的认证演进

  • 硬件安全密钥(FIDO2/WebAuthn)
  • 生物识别集成认证
  • 去中心化身份系统

五、终极建议:每个开发者都该做的5件事

  1. 立即打印恢复码:存放于保险箱或可信亲友处
  2. 配置多因素冗余:如Authy+硬件密钥组合
  3. 建立逃生通道:至少设置两种恢复方式
  4. 实施分级保护:关键账户使用独立安全方案
  5. 定期安全审计:每半年检查一次认证体系

最后提醒:最危险的安全错觉就是"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请今天就开始行动,别等灾难降临

春天的味道

2025-03-26 13:15:39

周日一早,我和老婆去菜市场买菜。春天的菜市场总是格外热闹,各种时令蔬菜争相上市,看得人眼花缭乱。

走到市场门口,看见一个老大爷蹲在路边卖白蒿。他卖的白蒿要比市场里头卖的要干净许多。老婆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蹲下去就挑拣起来。

我站在一旁有些犹豫。上次老婆买白蒿回来,我择菜择了两个小时,洗菜又洗了半个小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白蒿是一种小灌木,特别刚发芽的时候,和很多干枯的野草小木棍混在一起,择起来实在是个磨人的活。可看着老婆兴致勃勃的样子,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最后她干脆把老大爷的白蒿全包圆了,还搭上一把2块钱的小葱。

河南人对蒸菜有着特殊的情感。每到春天,家家户户都要蒸上几锅。最早是白蒿,接着是榆钱、槐花,有老人在外面找的话,还能有蒸葛花、荠菜,甚至是楮树的花。把这些野菜洗干净,拌上面粉,上锅一蒸,出锅后淋上蒜泥、香油,撒点盐,就是一盆难得的美味。

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个时节,母亲总会挎着篮子去田间地头找野菜。父母亲那一代成长在五六十年代,伴随着他们成长的就是饥饿,野菜也是伴随着他们长大。在河南这片土地,历史上经历过太多苦难。老人们常说,几乎每次天灾人祸,河南都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特别是青黄不接的春天,地里的野菜不知救活了多少人的性命。于是,吃野菜的习惯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如今生活好了,野菜反倒成了稀罕物,成了春天里不可或缺的味道。

回到家,我和老婆一起择菜。这次的白蒿确实干净,择起来没那么费劲。老婆在旁边絮絮叨叨说着她小时候跟着奶奶去挖野菜的事,说那时候的榆钱比现在的大,槐花也比现在的香。她说着我听着,手里的活儿不知不觉就干完了。

蒸好的白蒿冒着热气端上桌,浇上蒜泥香油,熟悉的香味立刻充满了整个屋子。在配上一碗玉米面的糊糊,一口接一口地吃着,仿佛要把整个春天都吃进肚子里。

这大概就是河南人骨子里的记忆吧。那些艰难岁月里养成的习惯,如今成了生活中最温暖的仪式。每一口蒸菜里,都藏着祖辈们的故事,也藏着我们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

记录最近一些事暨除草贴

2025-03-24 16:19:18

近一个月没有更新博客,主要原因并非全然是忙碌,更多是因为懒惰。更令人沮丧的是,NAS(网络附加存储)出现了问题,导致之前用Flatnotes写的几篇文章未能及时保存,最终丢失。尽管心有不甘,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现实。

老舅的离世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40、50岁这个阶段,不得不面对亲人离世的现实。老舅今年85岁,近年来饱受各种病痛折磨。几年前,他因带状疱疹和风湿病导致全身疼痛,后来又因前列腺炎手术导致尿道问题,不得不长期依赖尿管。

农村老人的生活,往往只是维持生命,谈不上生活质量。参加完老舅的葬礼后,顺便去探望了老姨。老姨今年60多岁,几年前因与姨夫争吵导致中风,生活无法自理。所幸她曾是教师,退休金较为丰厚,每月有几千元收入,家中有一个表弟专门照顾她。尽管生活条件尚可,但生活质量依然堪忧,只是痛苦地活着。

平台经济的隐忧

今年的315晚会揭露了不少问题,其中除了添加磷酸盐的海鲜,最引人注目的是披着合法外衣的高利贷。高利贷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从几年前的校园贷、裸贷,到如今与职业贷款者合作的平台借贷。这些平台通过签订合法借条,私下通过微信转账,实际到账金额远低于借款金额,且借款期限极短。平台仅收取少量手续费,看似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利润惊人。更令人无奈的是,借款人往往难以找到,即使想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也无从下手。这也难怪大家都想成为平台,一旦平台建立起来,财富便会源源不断。

反常的天气

最近的天气异常反常。3月中旬还大雪纷飞,如今气温却逼近30℃,据预报,最高气温将达到33℃。然而,气温又将骤降20多度,这种剧烈的温差变化让人难以适应。

女儿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

女儿的第一次月考成绩总体不错,班级排名第四,校排名40多名。历史、地理成绩未达到班级平均水平,但英语成绩全校第一,政治成绩第二。尤为可喜的是,数学成绩也突破了班级平均水平。希望她再接再厉,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