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08:00:00
速打一篇闲聊,我不是故意起英文标题的,但用中文怎么也押不上韵!
前两天看友邻的 文章 提到 Mad Max 电影,突然让我想起一直存于脑中的一个话题。
作为英语第二语言使用者,有太多挣扎的时刻。尤其不谦虚地说我的中文阅读水平远高于平均水平,中文越流畅英文挫败感就越强。时常质疑自己怎么会这都读不懂,或者如此常见的单词却不认识。不过也正因如此,很多词的认知路径和母语者完全不同,那些恍然大悟的时刻也格外有趣。比如,这些以公司/产品/专有名词形式先在我脑中扎下根的单词们。
Chrome,用了七八年 Google Chrome,直到看 Mad Max: Fury Road 这一幕,才意识到 chrome 原来是个真实的单词(铬)。
Python,可能我在电脑 chrome 点击过很多 python(作为编程语言)页面,手机 chrome 首页于是不停给我推送标题带 python 的新闻,点进去好几次结果发现全是什么佛罗里达抓到了超大 python (蟒蛇),那时才反应过来 python 本意是 ‘any of various large constricting snakes’。
Calibre ,用了好些年这个软件处理我的 epub、mobi 文件,前些时候读新闻还是哪本书碰到它作为 ‘degree of excellence or importance’ 被使用,才知道这并不是一串乱码。
Excel, Slack,有多少牛马能反应过来除了微软家那俩办公软件,它们本身的意思是“卓越”,“松弛”?
Obsidian,毫无疑问,此刻正用 Obsidian 敲这些文字的我,先认识的是软件 Obsidian,后才是“黑曜石”。
Discord,使用 Discord 好几年了,而且 dis + cord 这么明显,我居然从未仔细想过它 literally 就是“不和谐”。
Oracle,多数人应该会脱口而出公司“甲骨文”,也会自然地认为这就是 oracle 的英文含义。但作为单词存在的 oracle 指的是神谕或者传达神谕的人(比如古希腊的祭司)。而甲骨文(商朝文字)的英文是 oracle bone,之所以在这里用上 oracle,正是因为商朝是一个以蓍筮龟卜为基础的朝代,可不就是和 oracle 的“预言、先知”的含义对上了么。这才顿悟何伟《甲骨文》为什么是 Oracle Bones,书名看过这么多次,我怎如此后知后觉。
Gemini,AI 时代特产之一,多少人是 Google 推出 Gemini 之后才知道这是双子座?
还有一些其他本来认识的词汇,只是它们的首字母大写变成特有名词后,我就完全不会将其与原意挂钩,好像大脑自动把不同内容分区储存了一样,例如 Swift,Ruby,Rust 等等等等。之前 swallow 那篇里提到过,swallow 这个单词我也是如此,它作为“燕子”和作为“吞咽”明明我都理解,此前在我这里却从未画过等号,大脑真是神奇。
我还忍不住有那么一丝丝怀疑,未来的小孩儿,认识电子产品的 Apple 会不会远远早于了解其实它是“苹果”呢。
2025-08-10 08:00:00
ClawCloud Run 是一款云原生开发与部署平台,定位为轻量、高性能、低成本的开发者友好型环境。官方称它为“统一的云开发平台”,集成了编写、部署、管理和运行应用的功能,旨在优化开发者工作流并提升效率。(ChatGPT 语)
可以理解成和 Vercel、Netlify 类似的东西,不过前两者更偏前端或者 serverless,ClawCloud 则更接近 docker,可以长期后台跑任务(大概吧)。
无需注册,使用 Google 或者 GitHub 账户授权登陆,半年以上的 GitHub 用户还可以有每月 5 刀的 credit(依然是 free plan,只是可以用以抵扣应用、流量等费用),也不需要添加信用卡等支付信息。我的邀请链接: ClawCloud Run 。
最近有五折促销活动,Hobby plan 每个月只要 2.5 刀也挺有优势。不过这个位于新加坡的公司成立时间很短,并且我怀疑大概率有中国投资方(或者说,阿里),只有 VISA/MasterCard,Alipay,AlipayHK 这三种支付方式,连 PayPal 都不支持,这实在不符合常规海外公司作风。所以,玩玩可以,不要所有项目 all in。
它的 App Store 里提供了不少预安装的应用模板可以一键部署。
正好我想尝试 WordPress 很久了,虽然完全不打算投身动态网站但玩博客的没用过 WP 这怎么可以。在 App Store 找到 WordPress 跟着页面上的指示无脑安装,或者看官方文档 Deploy WordPress on ClawCloud Run for Free 。
安装很快,但之后的操作相当烦人,调整 WP 页面极其繁琐,所有东西都得一个个点击拖拽,恍惚回到了童年搞 QQ 空间的那时候。挑了极简主题依然让我耐心尽失,最后成品:
Too Many Questions
。不过 ClawCloud 分配的地址是完全系统生成的,不像 Vercel 或 Netlify(domain.vercel.app
,domain.netlify.app
) 只有后半部分固定。
而更让我理解不能的是 WordPress 的文字编辑器,它居然和 Notion 类似,以 block 为单位添加内容,这也太反直觉了!而哪怕回到类似 Word 那样的页面,都得再额外增加 plugin,摇头,太累赘太冗余。
最后,想要在 ClawCloud 上正经运行 WordPress 博客,它给的 5 刀 credit 勉强能 cover 基本费用,流量一大还是需要付费。另外为了便于记忆,也最好买个人域名,有域名才能在 WP 安装 Cloudflare 插件和开启 CDN。即使用 ClawCloud 免去了常规的服务器费用,也很难有完全免费的 WordPress 博客方案。(所以还是投身静态博客吧!)
2025-08-09 08:00:00
我没看亚马逊出品的力量之戒,但听完了完整配乐,尤其反复循环这首 Old Tom Bombadil。 歌词是 LOTR 里的原句,不过是把 Tom Bombadil 在书里的几段诗歌截取再拼接而成。(另有一个翻唱版本也相当动听: RINGS OF POWER - Old Tom Bombadil | Cover by Rachel Hardy 。)
听歌时我就有注意到这两句:
Reeds by the shady pool
Lilies on the water
Lily 在我的认知里一直只等于百合,而百合是不折不扣的陆生植物,怎么会 “on the water” ?当时疑惑一闪而过并未深究,最近读一本自然绘本,这个画面我第一眼捕捉到的内容是一只牛样(moose)的动物在嚼某种水生植物,但,lily ?仔细看才发现文字是 water lilies。
这下忍不住开始刨根问底,原来英文里 water lily 指的是睡莲,可——这非常不符合我们中文使用者的逻辑对吧,横看竖看睡莲和百合都南辕北辙,怎能把 lily 作为后缀来给睡莲命名。再追查下去,原来还有这么多 lily:day lily, lily of the valley, calla lily, canna lily, peace lily, spider lily, rain lily, pineapple lily, ginger lily, blood lily 等等等等。它们无一属于 “true lily” (genus Lilium) 。
这些英文 lilies 我一个都不认识,来一一探寻下吧!
萱草,英文名倒是比中文更直白,花期只有一天,故而得名 day lily。
居然是铃兰!这名字也太过敷衍,我心下嘀咕怎么不来个 lily of the mountain 或者 lily of the river,结果没两天在另一本绘本里碰到新的 lily —— swamp lily,而它又被称作 lily of the river(依然不是百合属)。
马蹄莲。
花很熟悉,英文名却是第一次见。我更吃惊的是这样一个日常名词,其中的 calla 却不承担实际含义。它是从古希腊语 “kallos” (κάλλος) 演变而来,意思是 beauty,k 到 c 则显然是希腊拉丁化的结果。甚至 calla 一旦脱离 calla lily 这个特定组合,就几乎找不到它在英语中单独行走的记录。遍寻英文词汇,还能发现的痕迹是:
乍一看以为是 calla lily 打错了,canna lily 是美人蕉,它在我的家乡作为绿化带植物被广泛使用,留下的净是些灰头土脸的印象,和秀美的百合完全搭不上边。但和我的童年记忆绑定在一起的它并不是本土植物,而是原产于美洲、西印度等地区。
有了 calla lily 的先例再得知 canna 也并不是一个英文词就不以为奇了,canna 是拉丁语的 reed (芦苇),而之前我写 swallow 时明明记得芦苇在拉丁语里是 harundo。再探寻一番才得知,canna 和 harundo 虽同享 reed 含义,但也略有区别:
Term | Meaning | Usage | Connotation |
---|---|---|---|
canna | reed, tube | technical, botanical | functional, later Latin |
harundo | reed | poetic, literary | elegant, classical |
白鹤芋。又一个我觉得中文比英文形象多了的名字。白鹤长长的脖颈、优雅笔直的身姿以及通身雪白的羽毛,和这种花的形态十分接近。不过搜出图片我脱口而出的是“一帆风顺”!童年时期就已常在本地花木市场见到这种植物,但原产于美洲的它们进入中国市场、成为广受欢迎的家庭园艺品种也不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事。
括号里的拉丁名不是错误,而是英文世界管好几种不同的花叫 spider lily,引起我注意的是 red spider lily,这同样再熟悉不过,石蒜 (Lycoris radiata),高中校园里就常见。
红色石蒜和黄色石蒜:
但我认识它也是从近年来大为流行的错误名字“曼珠沙华”、“彼岸花”开始。造成我错误认知的始作俑者应该是沧月的小说“听雪楼”或者“血薇”系列,她把这种花叶不相见、血红妖艳的花朵描写成黄泉和死亡的象征,而这种形容或许肇始于日本流行文化进入大陆。
因为只有日本才把石蒜叫做曼珠沙华。作为一种原生于中国的植物,它古时的名字更多是“龙爪”、“金灯”,这可比什么“彼岸花”美妙和贴切多了不是吗(也吉利多了)。尤其金色石蒜,让我想起曾见过的这两组花丝镶嵌宫灯耳环,《花镜》里说它“光焰如金灯”,是不是相当恰如其分。
而南朝时江淹就已经写过《金灯草赋》,可谓气象万千。
山华绮错,陆叶锦名。
金灯丽草,铸气含英。
乃御秋风之独秀,值秋露之徐芬。
出万枝而更明,冠众葩而不群。
既艳溢於时暮,方昭丽於霜分。
至于它的日本名字“曼珠沙华”,又是另一重的文化传播与语意漂移,这个名词显然出自《法华经》,原文是:
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并不指向真实世界中具体哪种花。不过佛陀说法天降花雨的神圣花朵之一(曼珠沙华),到了日本却变成不详、死亡的象征,这就又是另一个有趣的话题了。
而曼陀罗,读过金庸的人很难不联想到著名的“曼陀山庄”,只是那里种植的都是山茶花罢了,这也不是金老爷子无的放矢,早在宋朝苏轼就写过“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可见用舶来的“曼陀罗”给山茶花命名由来已久。
最后回到 water lily。
首先确凿无疑的,water lily 是睡莲,lily 是百合。不过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时代更早的英文诗歌里,lily 常和水、池塘等意象一起出现但省略前缀 water,就像托尔金的 lilies on the water 或者这首 The Lily Pond (肯定不能照字面译成百合池塘) 的诗一样,lily 指代的都是 water lily。
那莲和睡莲的关系是?答案是没什么关系,只是形态和生活环境有些相似。
我觉得很有趣的是,单单一个“莲”字,中文使用者想到的应该多数是荷花(lotus)而非睡莲(water lily),并且还能立刻延展出许多歌咏荷花的诗句,睡莲则相形见绌。对比之下,water lily 在欧洲承担了更多审美和文化上的意涵,比如莫奈的名画 Water Lilies 。
睡莲和荷花夏日里都常遇见,我发现我几乎可以下意识地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却没有思考过真正的区别。
所以,是花叶的形态吗?通常来说花叶漂浮在水面的是睡莲;茎干笔直、亭亭玉立,花叶均高于水面的是荷花。不过睡莲里有同样有茎叶挺立出水的品种。
花朵的大小?通常荷花大于睡莲,不过睡莲科(Nymphaeaceae)里有王莲(Victoria amazonica)这样的霸王花存在;而荷花近年也有层出不穷的新品种碗莲被培育出来,花朵巴掌大小,盈盈一握。这显然也不是判断标准。
最可靠的方法是看花朵中间是否有果实(莲蓬),有莲蓬那必然是荷花无疑了。
最后,查询科属信息时发现莲属 (Nelumbo)下仅有 Nelumbo nucifera、 Nelumbo lutea 两种。前者为亚洲原生物种,我们非常熟悉,浅粉色或白色花瓣,盛开时直径可达 20-25 cm;后者原产美洲大陆,通常呈淡黄色或奶油白色,花朵尺寸略小(10-20 cm)。
不过我略微意外的是,在学术或者植物学探讨的语境下,一般会用 sacred lotus 指代 Nelumbo nucifera 而非通用的 lotus。那问题来了,为什么用 sacred lotus 作为 Nelumbo nucifera 的俗名?这难道不是平白增添了宗教暗示和文化负担吗?明明荷花是一种多么家常可人的植物啊!仅仅因为欧洲人从宗教场所认识了它,从此它就得和这样的宗教意义绑定了?再延伸的话,会发现看似“中立”的科学术语里,也处处都是欧洲中心主义呢。
Sacred lotus VS American lotus:
综上,这么多 lily 却全都不是 lily(Lilium),不难看出英文里的 lily 被运用地相当随意,某种程度上,lily 接近于中文里“花”这一泛称,被当作名称的后缀使用,而它本身并不承担科属、形态、颜色等任何明确的暗示。
分割线之正文塞不下的边角料。
Spider lily 部分两对花丝镶嵌耳坠,如此美丽的文物却搜遍全网也找不到像样的高清大图。上面那对藏于首都博物馆,左边是文物图,还是从讲珠宝工艺的书里扒出来的,右边则是一个珠宝品牌昭仪翠屋以同样工艺做的复刻,而这就是质量最好的图片了。首都博物馆空有大把藏品,网站做得一塌糊涂,点都点不进去。
下面那对 嵌宝石金耳环•宫灯形金耳坠 是出自南京博物馆,图片质量同样堪忧,微博上这张 宫灯形金耳坠,遗产君微博 稍微清楚那么一点点。
Canna 和 Harundo 详细比较(实在是找不到地儿搁它们但我又觉得很有趣舍不得删掉,扔在这里存档吧)。
Canna:
Harundo:
So while both mean “reed,” the reason we see canna in Canna lily is due to its functionality in descriptive classification and its adoption into scientific Latin, not because harundo was incorrect—but canna was more useful for naming genera and species.
最最后,免责声明,非专业人士,若有错误,请不吝指出。
2025-08-07 08:00:00
报名参加了 Blaugust ,这是 Blog + August 的缩写,旨在鼓励 bloggers 在八月多多发文,这个活动还有毛象账号: https://gamepad.club/@Blaugust 。可以直接填写 表单 报名。我不打算参考他们提供的 prompts,只是图个好玩儿,和能多点动力清空我的草稿箱。
交待完前情接下来开始闲聊。其实这篇更应该发到日记站去,但回看了下主博记录觉得近期有点过于“正经”和“端着”了,不好不好。我可不希望这个站点背上包袱啊!用一篇松散、漫无目的的日记来作为 Blaugust 的开端吧。
去年开始我听 audiobook 变多了起来,有些是内容简单随便磨耳朵用,有些则是作为读英文文本容易溜号的辅助——比如 Robert Macfarlane 的 Is a River Alive? 这种生词和长句极多的内容,没有声音做定位和锚点,用不了片刻我就会在满屏字母中神游天外。
听了一阵子后也少不得对 narrator 有一些考察,英国不知是否由于演员们大多有舞台剧背景,声音表现力更强,很多人会录 audiobook,这其中出类拔萃的 Stephen Fry 就不说了,像 Juliet Stevenson, Emilia Fox, Richard Armitage, Benedict Cumberbatch,各个也都有上百记录,而且不查不知道,连我以为不声不响的 Dan Stevens 都已经录了 160+ !
其实我非常喜欢 Richard Armitage 的声音,可他虽高产,却几乎都是 thriller(准确的中文应该是什么,悬疑?惊悚?)——一个我基本不读的类别。就这两天我发现他居然自己还写了本, Geneva ,Goodreads 有近 9k 评价,评分 3.6,也算过得去了。
不过明星出小说是什么新潮流吗?英国人倒也罢了(我说英国演员文学素养和受教育水平遥遥领先于诸位同行应该没人反对吧),前阵子还刷到苏菲玛索写书还拿了个文学奖,但最惊掉我下巴的是邓紫棋宣布她写了本科幻小说。刚查了下邓紫棋的销量据说已有 20 万,但以我这天天刷豆瓣读书的频率,楞是查无此书程度的存在感,豆瓣新书速递页面它也从没上过,不过粉丝已经迅速把它刷出了 9.3 的高分,出版方还找了王晋康背书——shame,shame 啊!
说回 RA,有点不好意思地承认,他算是这十几年来少有的我能产生点浪漫幻想的男演员——主要是在 North & South 里,但我坚信没有人面对厂长时会不产生少女心!他在 The Hobbit 里当然我也喜欢,但就完全没有浪漫倾向了。说起来 The Hobbit 剧组是有什么魔咒吗,看看这选角:
好笑又悲惨的是,近十几年来我稍微上头过的两个男演员,Richard Armitage 和 Lee Pace,先后出柜,并且他俩还疑似谈过,我这什么眼神!
再说 thriller 这个类别,到底魅力何在?英文里似乎惊悚、悬疑、犯罪、推理等等都能归到此类下,中文的话,可能推理、悬疑这两标签常用且受众较广。除了十一二岁时读完了福尔摩斯系列和二十几本江户川乱步,还有高中大学看了二十来本那多勉强能算到这类,后续我就几乎没读过了。也不是不能读,而且我相信一旦打开以我的读书速度可以迅速刷完,但始终找不到动力翻开它们,甚至经典的阿加莎我都一本没看过。每一年我都犹豫到底要不要看看,这种书还基本不费脑子,究竟是什么阻止了我?
不过,发现 Libby 上有不少阿加莎的有声书,没准儿我为了磨耳朵哪天就打开了。
2025-08-03 08:00:00
趁热打铁把七月记录发完!
又一本 Sydney Smith。
文字部分改写自一首爱尔兰诗歌 Pangur Bán,改得一般,还不如读原文呢。
Pangur Bán and I at work,
Adepts, equals, cat and clerk:
His whole instinct is to hunt,
Mine to free the meaning pent.More than loud acclaim, I love
Books, silence, thought, my alcove.
Happy for me, Pangur Bán
Child-plays round some mouse’s den.Truth to tell, just being here,
Housed alone, housed together,
Adds up to its own reward:
Concentration, stealthy art.Next thing an unwary mouse
Bares his flank: Pangur pounces.
Next thing lines that held and held
Meaning back begin to yield.All the while, his round bright eye
Fixes on the wall, while I
Focus my less piercing gaze
On the challenge of the page.With his unsheathed, perfect nails
Pangur springs, exults and kills.
When the longed-for, difficult
Answers come, I too exult.So it goes. To each his own.
No vying. No vexation.
Taking pleasure, taking pains,
Kindred spirits, veterans.Day and night, soft purr, soft pad,
Pangur Bán has learned his trade.
Day and night, my own hard work
Solves the cruxes, makes a mark.
更多图片可访问 Sydney Smith 个人网站查看。
中文版叫白猫与僧侣,从 monk 的字意上看似乎也没错,但结合语境分明不对,这是中世纪的爱尔兰,用修士更准确吧。
好奇号火星车科普绘本。
太酷啦!恨不得每一页都截图。
非常喜欢最后这张,小小的好奇号面对浩瀚的火星。让我想起《火星救援》里那段:
在我周遭,除了尘土、岩石以及无边无垠的沙漠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这颗星球上闻名的红色,全都来自遍布各处的铁氧化物。所以,这里严格说来还不是沙漠,而是一片过于古老的沙漠,整个生锈了的沙漠。栖息舱是这个世界中唯一的文明产物,眼睁睁地看着它从视野里消失,我心里的滋味实在是难以形容。
关于树木的一些零碎科普。期待拉太高导致我不是很满意。拟人和抒情太过泛滥,很多结论得出的过于简化。而且为什么译注不用脚注全是括号?读起来可真是别扭。
可读,但不能尽信,最好参照其他更严谨的研究者著作一起看。
和七月的另外两本绘本 A Bird Day,Bird Builds a Nest 一样在图书馆鸟类专题书单里,不然就这个平平无奇的封面应该提不起我兴趣(北美红雀:你礼貌吗!)。
画得还行,文字简单,我比较喜欢的是这个切入角度:鸟儿们如何度过冬天?而且许多画面可以唤起我的大量其他阅读体验,因此饶有趣味。
比如 Atlantic Puffin,之前读了本绘本就非常喜欢(见 2025二月记录),它还是一本我很有兴趣的书 The Seabird’s Cry 的封面(虽然才开了个头但体验很不错),下面这个场景还和 BBC 记录片中的一幕简直一模一样。
再比如冰天雪地里团成一团的 Golden-crowned Kinglet,看到这个画面在读文字前我就立刻意识到这就是“海因里希的戴菊”,体型极其娇小的它们却可以安然度过零下三十度的冬天,之前读的《羽毛》(见 2023_book_review)就以它为例讲解了羽毛是怎样起到保暖功效的。而海因里希的 Winter World 和 A Naturalist At Large 则是详细追踪了 Golden-crowned Kinglet 过冬之谜。 《羽毛》的作者还恰好参加过海因里希的冬令营。
海因里希这两本书其实我并没读过,他的 Summer World 中文版读起来不是很顺畅,就想有机会都去读原文。但在豆瓣上读过一篇超长的介绍: “海因里希的夜鹰”,打鼾的鸟,以及金冠戴菊的过冬之所,金冠戴菊占了重头戏。看到下面这堆小团子真是分外亲切。
Snowy Owl 这张,注意到了吗,图上是六个 HOOT, 因为 “They’re often given two at a time but may include up to six hoots in a row” 。(然后我满脑子四声杜鹃、六声雪鸮、八声甘州,这都什么跟什么!)
还有在雪洞里取暖的 Ruffed Grouse,都太有趣了不是吗。
想在豆瓣标记下面那本 Migration 结果搜到了这本同名书籍,再一看 Goodreads 和豆瓣居然都无人读过,我这该死的好奇心就又发作了。
二十多年前的书,用的是不太高清的真实动物图片配以简短介绍。一看就是北美出品,和下面那本物种大幅度重叠。但有些内容还是挺好玩儿的,比如:
Salmon use scents to find their way home. Each stream smells a little different. They remember the fragrance of the stream in which they grew up and return there to start the next generation.
再比如:
Seals migrate, too. Alaskan fur seals spend summers in the far North, where Alaska and Russia almost meet. In the fall, the mothers and their pups go south——some migrating to Japan, others to the California coast. The males stay near Alaska year-round. They are reunited in the spring when the long-distance travellers return.
说实话当阿拉斯加、远东、俄罗斯、日本以及加州出现在同一段里我脑子都有点短路了,再仔细想想海岸线才能反应过来。
画面超绝美丽,文字差强人意。尤其我是在 Libby 借的电子书文字尺寸过小看起来更加费劲儿。截个本家(?)wandering albatross 的页面。(但博客名字的 wandering 确实就是来自它。)
本来还想摘录一些知识点,但实在是写不动了,就这样吧。
Jane Yolen 的诗集。
略为平庸。我在 Owl Moon(见 2023十二月记录), The Stranded Whale (见 2024六月记录|二)里读到的那个诗意温柔又有情感张力的文本去哪儿了?自然相关有几首还不错,日常部分则几乎全是平铺直叙的打油诗,除了勉强压上了韵,其余毫无趣味。
就说从左至右,这质量是不是下降到可怕。
The Lost Words 的后续 (见 2024十一月记录)。
Macfarlane 可真是玩弄词汇的大师,命题作文能写得这么好确实是有点厉害。就像序言说的,‘This is a book of spells to be spoken aloud’,一定要搭配着 audiobook 听!和 The Lost Spells, The Lost Words 这两本配套的还有 Spell Songs 专辑,诗就是应该被唱出来嘛。
看 woodpecker 这段,很难想象中文译本要怎么翻。
Kindly cease your castigation; boring is my occupation - setting up reverberation from amid the vegetation is to me not aberration but a sweet intoxication!
Each and every excavation doubles up my irritation, expedites deforestation; save us all some enervation, undertake a transformation — quit your tunnelling fixation!
Remedy the situation, get yourself some ear protection — for I abhor procrastination, must perfect my perforations, put my skull in oscillation, sending out my good vibrations all throughout our forest nations!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 Heartwood 这首,每一句都好有力度。也多亏恰好读了上面的《树的秘密语言》,被灌输了好多 heartwood 的知识,读起来更有感触。
Would you hew me to the heartwood, cutter?
Would you leave me open-hearted?Put an ear to my bark, cutter, hear my sap’s mutter,
Mark my heartwood’s beat, my leaves’ flutter.Would you turn me to timber, cutter?
Leave me nothing but a heap of logs, a pile of brash?I am a world, cutter, I am a maker of life —
Drinker of rain, breaker of rocks, caster of shade, eater of sun,
I am timekeeper, breath-giver, deep-thinker;
I am a city of butterflies, a country of creatures.But my world takes years to grow and seconds to crash;
Your saw can fell me, your axe can bring me low.Do you hear these words I utter? I ask this -
Have you heartwood, cutter? Have those who sent you?
这首诗有对应的歌: Spell Songs - Heartwood,不过感觉过于轻快,和想象略有不符。
2025-08-02 08:00:00
七月读得不算多,虽然标题一溜列出来数量可以唬人但大部分都是绘本。中途突发恶疾去重温了全职高手及一众同人衍生,近两周时间昏天暗地昼夜颠倒,一心一意在全职的世界里打转,后续看了下统计,光是 Boox leaf 里我花在全职(及其同人)上的时间就有 80+ 小时,真是太荒唐了!
趁着记忆还比较新鲜先写七月的记录。至于前几个月的,慢慢补吧。
之前读了同作者的《放牧人生》(见 2023三月记录)和 The Shepherd’s View(见 2023十月记录),这本也标记了想读,但我以为是讲英国田园/乡村文学一直搁置,最近才发现根本把标题理解错了。Pastoral 用在这里显然是个双关,还有一点微妙的讽刺。
和上面两本主题一脉相承,三代人的家庭牧场实录。从祖父辈的传统劳作方式,到父辈遭受现代工业化畜牧产业冲击后的挣扎求生,再到作者自己试图结合生态保护理念创造更友好、更持续的牧场环境。
有许多艰难,但也有下面这样,带小女儿去看猫头鹰,屏气凝神、宛如神顾的时刻。或许这就是“my land”的意义。
Away across the silver-shadowed field, the barn owl tacks from side to side, backwards and forwards. Then, eye locked on its prey, it folds its wings back and falls like an arrow into the grass. We hold our breath for a few silent seconds that seem to last forever. Then the owl lifts up from the grass, and labours slightly back to a gate stoop carrying a small, shuddering brown corpse, and we breathe.
There is nothing beyond this. Nothing higher. Nothing more profound than these simple things; nothing that matters more than trying to live our little life on this piece of land.
I hope Bea lives for a hundred more years. I hope she lives a healthy life full of kindness and joy. And maybe when she is an old woman, wherever in the world that might be, she will remember this spot in time when she sat with her father and watched a white owl hunt. A tiny moment of beauty and magic shared. Or, maybe, she will stand in this same place as a farmer, long after I am gone, and remember that I tried my best to look after this land.
This is my inheritance to my children.
This is my love.
还有许许多多想聊的,但想把 James Rebanks 的另一本 The Place of Tides 也读完一起写详细感想(不鸽的话)。
和六月两本关于 oak 的绘本一样,属于寻 The Nature of Oaks 不得的意外产物。跨越数百年的橡树生命历程,文字和绘画都不算出彩,随便翻翻吧。
乍一看是一个再直白不过的反对 bully 的道德教化故事,从这个角度理解也算不得错,但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当然是因为藏在画面里的无数魔幻超现实细节,而一旦注意到它们你就无法再视而不见,从而把这个故事导向完全不同的解读。
在图书馆首页的鸟类专题书单里就随便点开了。以为是科普结果只是套了个鸟类壳子,无论文字还是画面都离真实鸟类甚远,画得不差但完全不符合我的预期,我也不太喜欢这种黑色幽默风格。
阅读理由同上。
画面缤纷多彩但毫不写实,感觉是给 5 岁以下的小孩儿看的。三两下翻完了。
看标题以为是教我怎么做家务,或者说怎么合理偷懒,结果期待完全错位,这种书名真的不该被告诈骗吗?
非常想打两星,看在作者可能是真诚的份上算了。对这种心灵鸡汤过敏。不需要作者对我说一百遍"You deserve xxxx"或 “Yon don’t need to xxxx” ,要么给我实操流程,要么给我理论分析,最不需要的就是这种只有作者本人 data point 再包装上一吨的 “ heartwarming" “making you feel better " 陈辞滥调。不过,习惯于自我攻击自我谴责的人,可能可以听听。毕竟作者说了八百遍 “You are not lazy” 等类似言论,再空洞也有点洗脑功效吧(摊手)。
之前读一本绘本时里面提到了两种动物,blue morpho butterfly 和 blue jeans poison dart frog,一时好奇就去研究了下它们蓝色的来源,由此跳进兔子洞搜索了好多生物体内体外的蓝色是怎么回事,再然后发现有本书讲这个,就顺手读了。
书的副标题叫 “In Search of Nature’s Rarest Color”,蓝色在自然界中,尤其是动物身上并不常见,而脊椎动物里绝大多数“蓝色”都是结构色而非本身的 pigment。从物理、生物、化学以及人类对蓝色的痴迷和发明多方面探讨“blue”。有很多有趣的冷知识,但大部分内容我都是听的 audiobook,现在已经分不清哪些是书里的内容哪些是读之前网上冲浪学习的。回头把书文字版过一遍再写个详细点的笔记吧!电子书的各级标题居然还特地选用了不同的蓝,插图也很多,看起来很是赏心悦目。
画家网站:Sydney Smith|Town Is by the Sea
可以把它当作普通煤矿小镇普通男孩的普通一天,欣赏平静的文字和 Sydney Smith 极其擅长的、用色块表现光影的美丽画面。
但你也可以读懂所有苦涩的未尽之意:
I think about the bright days of summer
And the dark tunnels underground
One day, it will be my turn.I’m a miner’s son.
In my town, that’s the way it goes.
Like my father, like my father’s father.
这就是"the legacy of a mining town”。
饱受高温之苦的我挑了个应景的绘本,看完更热了!整篇的暗红色调、夸张抽象线条把视觉冲击放到了最大。省略截图,从上面的封面里就可以感受到风格。
看完我火速借了 Owl Moon (有声书版本)重温一遍。冬夜,踩在噗噗脆的雪地上,呼吸着清冷的空气,在如银月色下看猫头鹰悄无声息掠过树梢。有效心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