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TechNode | 动点科技修改

创办于 2012 年,是国际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TechNode | 动点科技的 RSS 预览

2025 上海车展前瞻:理想MEGA Home家庭特别版

2025-04-18 21:55:16

理想MEGA Home家庭特别版将在上海车展期间正式上市,新车有望在5月份开启交付。

新车在产品力上有所变化,据悉,这一版本主要是理想汽车围绕家庭用车场景进行思考与设计,车内的布局融入大量“家”的元素,官图显示,新车配备二排可旋转座椅,还有小桌板,在扶手增加Type-C充电口以及功能按键等等。现在,官方给出的确切信息并不多。在动力上,新车预计不会有变化,但价格应该会进行调整。

东盟跨境支付一体化进程在加速,但还有些问题需注意

2025-04-18 20:30:51

随着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国家在区域内推进两国以及多国间的跨境支付互联互通,对这片相对新兴但又正在走向另一个阶段的市场区域来说,同其中的机遇一样,挑战也正随之日益显现。

在于不久前迎来柬埔寨的加入后,东盟区域支付互联互通合作倡议(RPC)的阵营中已经迎来了9名成员国。与发起时的5家相比,这一旨在推进各国之间进行更快、更实惠、更透明以及更具包容性跨境支付行为的愿景有了更多实质性的发展,并且也几乎将所有的东盟成员国囊括其中(目前只剩缅甸)。不过,现阶段,这些互联互通中更多会是双边之间的流动,于此,在东盟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SEAN+3 Marcoeconomic Research Office,AMRO)看来,这其中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并且也会存在着一些诸如体系碎片化、监管协调、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AMRO表示,RPC的推进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的参与程度、支付系统技术整合的能力、安全与防欺诈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央行与金融科技伙伴之间的合作深度。而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东盟地区的二维码码支付标准的全面实施也尚未完成。

AMRO认为,由国际清算银行(BIS)创新中心主导的“Project Nexus”项目,将是未来推动RPC发展的关键举措。

Project Nexus旨在建立一个全球跨境支付框架,高效连接各国的即时支付系统(Instant Payment Systems)。但与目前以双边为主的协定(RPC)不同,Project Nexus提供了更高的效率与可扩展性,使东盟各国央行能够更加便捷地管理区域内乃至全球的跨境支付与资金转移。

AMRO进一步指出,全球支付一体化的构想并非新鲜事。早在二战之后,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便曾提出建立一个使用统一货币的全球支付体系,以实现国际贸易收支的平衡。然而,这一方案并未被采纳,最终取而代之的是缺乏自动调节机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而除了上述构想,“欧洲支付联盟”(EPU)也可以是另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该联盟于1950年至1958年间运行,随后被《欧洲货币协定》所取代,其运行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全球支付体系的一些理念。并且即便在今天,EPU也依然被视为促进区域贸易的典范。

AMRO称,东盟可以从此类模式以及长期以来关于区域货币单位的讨论中获得启发,从而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与汇率风险,推动区域贸易更加顺畅。

该机构表示,一个高效运行的区域支付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并减少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其关键会在于能否为各国提供使用区域支付系统的有效激励机制。接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RPC,以及Project Nexus等倡议的逐步成型,东盟成员国之间持续的合作将是加快一体化进程的关键。

作为背景,正如本栏目多次报道,东盟区域的支付互联互通(RPC)倡议于2022年底正式启动,旨在解决长期困扰跨境交易的诸多难题——例如支付流程依赖多个银行中介机构,以及普遍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等问题。

传统上,东盟区域内的跨境支付存在碎片化、缓慢且成本高昂的问题——在过去,一国买方向另一国卖方支付款项,往往需要通过多家银行进行操作,并涉及多次货币兑换,这不仅导致费用高昂,还会造成交易延迟。而借助RPC,支付可直接以本币完成,大大提升了效率与便利性。

同时,在RPC出现之前,跨境支付面临着诸多障碍,包括由于中介机构众多而产生的高额交易费用、支付和结算处理时间缓慢、不同银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有限、以及阻碍统一支付系统发展的监管差异。通过应对这些挑战,RPC正在创建一个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且更安全的支付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RPC也在致力于推进二维码支付的标准化。目前,这种非接触式支付方式正在被各参与央行整合,通过通用的二维码格式标准化国家支付系统确保跨境交易的无缝衔接。

目前,已有多个二维码系统接入了RPC,这包括柬埔寨的KHQR、印尼的QRIS、老挝的Lao QR、马来西亚的DuitNow、菲律宾的QR Ph、新加坡的PayNow、泰国的PromptPay、越南的VietQR等。此外,据报道,日本也在探索将其二维码支付系统整合到RPC中,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全面实施。

展望未来,AMRO强调,尽管东盟地区仍会面临挑战,但其中,政府、央行与私营部门之间的持续协作,将成为这一倡议成功落地的决定性因素。而随着这一进程的发展,未来,跨越东盟各国的无界支付有望成为常态,并将为企业、旅客乃至整个经济体带来全新机遇。

当大模型开始进化教学DNA

2025-04-18 17:58:42

在普罗大众已经习惯于用聊天机器人解答生活中的问题时,教育领域的AI使用问题成为了横亘在家长和教育者间的一个困惑。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够用了吗?

在通用大模型日益渗透日常生活的背景下,教育领域的特殊性正呼唤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涉及认知发展、情感互动和个性化引导的复杂系统。这要求AI技术必须突破表层问答逻辑,构建覆盖教学全流程的闭环体系。

小猿AI的野心

近日,猿辅导集团正式推出首个教育AI范式——“小猿AI”,并发布覆盖家校两端的“软件应用+智能终端+通识课程”三位一体解决方案。

小猿AI模型层由猿辅导集团自研的猿力大模型和Deepseek-R1模型矩阵组成。据悉,Deepseek-R1具有强大的推理和自进化能力,能推动猿力大模型不断进化。而猿力大模型在教育场景理解上更具优势,能够保障实时认知对齐,并进行信息安全过滤。

逻辑层的搭建是区别于通用大模型应用的关键。据介绍,小猿AI通过与中小学特级教师合作,利用其“教学思维链”训练和推动教学逻辑的进化,使其教学智慧转化为可规模化的数字资产。

据介绍,小猿AI App深度整合AI作业批改、五重错因分析、个性化讲题等核心功能,将应用场景从作业场景延伸至预习、复习、自主练习等家庭学习全流程。区别于传统的AI讲解,小猿AI App首次实现基于错因的“1v1个性化讲解”,模拟专业老师的讲解思路,使整个讲解的过程更符合学龄段孩子的接受能力。

另外,猿辅导集团还推出了一款搭配智能基座的AI学习机。不同于学练机,小猿AI学习机打造“诊-学-练”闭环流程为孩子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支持。小猿新一代AI学习机则支持拍照批量上传过往作业和试卷,进行系统化“审阅”与“诊断”。该系统的学情诊断贯穿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据悉孩子上课过程中的互动答疑,平时的练习都会作为其诊断的依据。

猿辅导集团工具业务市场负责人张兰璞告诉动点科技:“我们认为大模型更好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基于孩子的思维能力做一些比较有启发性的引导。下一个阶段,我们这套方案的实现还可以有更好的提升空间,也就是这套方案不仅将了解孩子学习背后错题的数据,能力的数据,还会知道他兴趣的因素,这套方案能把他的兴趣更好地融入在教学和体系里,知道他的思考框架体系是怎样的,从而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引导,讲解方式,这些主动输出的逻辑可能就和其他人不一样。”

算法解构一切,技术将为教育带来什么

教育垂类AI的不可替代性,本质上源于其对教育场景的系统性重构与价值重塑。在技术层面,垂类AI通过垂直数据的长期积累形成核心壁垒。

早在2014年,猿辅导集团就成立了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实验室,覆盖100多个教育应用场景。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积累了涵盖学习内容数据、动态学情数据和丰富合作资源的高质量数据集。这种教育专属的数据资产有利于其构建“认知诊断-教学决策-情感反馈”的闭环系统,这是通用大模型难以企及的深度。

在应用场景中,一些垂类AI正在重塑全链条学习生态。从课前预习的诗词情境互动,到课后作业的带图应用题智能批改,再到心理健康领域的情绪疏导路径,AI已突破工具属性成为全流程学习伙伴。

这种能力延伸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基于分层模型架构的有机整合——垂类精调大模型负责教育场景理解,主流的大模型(如Deepseek-R1)负责逻辑推导,再通过特级教师经验构建的“教学思维链”实现人机协同。

教育伦理与安全机制的差异化设计,则是垂类AI区别于通用模型的另一关键。去年,猿辅导集团自研大模型通过备案,并通过信通院最高等级(5级)认证。同时,其牵头制定了团标《智能学习终端内容审核基本要求》。当通用大模型还在面临价值观输出的不确定性时,垂类AI已通过行业标准制定确立教育向善的技术路径。

结语

教育垂类AI的发展揭示了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深层命题。当前通用大模型虽能解决知识检索问题,但在动态学情追踪、认知路径规划等教育核心环节仍存在明显局限。小猿AI展现的“教学思维链”架构,实质是通过多年在线教学经验与算法模型的耦合,探索人机协同的教育新范式。这类尝试的价值不在于技术颠覆,而在于验证了教育数据资产积累与场景化模型调优的重要性。

未来教育AI的突破点,或将取决于技术赋能与教育温度的统一、算法效率与认知规律的适配、智能工具与教师角色的互补。当行业不再执着于“替代”叙事,转而专注构建可验证、可迭代的人机协作系统时,教育AI才能真正走出概念期,进入价值沉淀的新阶段。

动察:小鹏新X9,藏着国际化的密码

2025-04-18 16:13:57

中国市场必须要扎实做好产品,因为这个市场竞争激烈,用户会选择那些配置用料扎实的产品,因为可以对比的产品实在多。另外一个方面,一个汽车品牌想要在全球布局,就必须走出去。这就是小鹏必须做好的内外两道题,小鹏全新的X9,就是个新支点。

小鹏X9,更加完善的产品力

小鹏X9 的诞生,定位比较精准。它面对的是家庭用户,同时通过配色可以兼顾一些商务场景,此外它是纯电车型。在最初的时间段里,它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赢得了不少口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挑剔也上来了,如何要让这款产品在新的市场周期里再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小鹏需要做的突破。

在你拉开车门坐进2025款小鹏X9的驾驶舱时,首先会被过道版零重力座椅的巧思打动——前排座椅侧后方巧妙收窄的过道设计,让怀抱孩子的家人能轻松落座第三排,而无需等待前排腾出空间。按下座椅侧边的银色按钮,二排座椅立即缓缓下沉,膝盖处升起12°的支撑垫,即便前排仍有人乘坐,也能实现真正的零重力悬浮体验,仿佛漂浮在云端般放松。

将手搭在方向盘上,指尖触碰到新增的PVD真空镀膜工艺按键,细腻的阻尼感从指间传来。开启按摩功能时,10个按摩点精准覆盖肩颈、腰背曲线,随着节奏变化忽轻忽重的力道,像极了中医理疗师的推揉手法。这个配置对于商务人士和一些长途需求有着比较好的体验。

转身看向第三排,电动调节按钮让靠背以优雅的弧度向后舒展,180°躺平模式展开后竟形成带15°头枕的午睡床。小鹏X9首创第三排座椅一键电动收纳,可以解锁露营、骑行、路亚等多种生活方式。

在驾驶操控上,小鹏X9是全球唯一搭载主动式后轮转向的MPV,拥有同级最小5.4m转弯半径。搭载了全球首创的6D舒适防晕车算法。

总体来说,小鹏X9的496项升级绝非数字堆砌:从二排座椅新增的50W无线快充,到三排儿童安全座椅接口;从220V车载电源到隐藏式冷热冰箱,每个细节都精准切中家庭出行的痛点。

小鹏以X9 做为新支点,面向全球市场

在海外市场方面,小鹏汽车于2024年进入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欧洲售价超过4万欧元的高端纯电动车的销量冠军,此外也是中国新势力品牌中出口量最大的。何小鹏表示,希望在未来十年内,销售量的一半来自海外市场。同时他说到,小鹏在全球的称呼不是“小鹏”的拼音,而是“X 鹏”的读法,X 代表小鹏对未来、对科技、对探索、对 AI 的一种全新诠释。

香港市场也是小鹏的重要起跑点,小鹏X9右舵版也在香港上市,共推出两款车型,限时早鸟优惠价分别为59.99万港元及63.99万港元;此外,小鹏汽车360kW超快充桩也首次在内地以外的市场落地,马上就会在香港投入使用。

小鹏X9已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中国澳门及香港地区完成上市布局,并于印尼开启盲订。针对东南亚市场,小鹏采取”技术出海+本地化运营”双轮驱动策略,在吉隆坡设立区域研发中心,针对当地高温多雨气候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同时联合当地合作伙伴建设超充网络。据小鹏国际部透露,X9在东南亚市场的订单中,企业用户占比达45%,主要用于高端商务接待场景。

欧洲市场对汽车的品质和技术要求较高,小鹏汽车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在欧洲实现万辆交付,说明其产品在性能表现、质量可靠性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到位的竞争力。小鹏在欧洲市场的成功,不仅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其未来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了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和认可。

成立至今,小鹏汽车已在智能汽车研发和制造领域投入超过500亿元,2025年小鹏汽车将投入超6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小鹏的图灵AI智驾系统通过720亿参数基座模型,完成超2.3亿公里中国复杂路况数据训练,支持左舵与右舵车型的智能适配算法。其云端大模型与Open AI训练框架同源,通过”蒸馏”技术实现车端大模型每2天迭代一次,2025年计划量产支持300亿参数的图灵AI芯片,为飞行汽车、AI机器人提供底层技术支撑。

小鹏X9 作为新的支点,全球化野心不止于产品输出,更构建起包含技术标准、补能网络、本地化服务的完整生态。与大众、BP Pulse等国际巨头合作。小鹏汽车国际充电网络贯通新马泰及欧洲27国市场,累计在全球接入31个国家的207万个充电桩,让用户补能更便捷。

此外,2025年下半年,全新小鹏X9还将登陆欧洲,助力小鹏汽车开拓全球市场,加速驶向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

这种“技术-生态-市场”三位一体的全球化路径,印证了何小鹏“未来十年海外销量占比50%”的战略构想。从香港全球首发到下半年登陆欧洲,小鹏X9正以“科技树”形态(AI+电动+具身智能)构建全球技术标准,其496项升级背后是2000名工程师历时18个月的全球场景验证。

总结:技术是小鹏征战全球的底气

小鹏X9的研发周期在强大的供应链底下得到压缩、BOM成本降低。这种 “极限制造+数字协同” 的产业集群效应,不仅让800V高压平台、防弹装甲电池包等尖端技术实现 “中国首发即全球标配” ,更通过香港上市的“科技树”展示——根系(电池技术)、主干(智能驾驶)、枝叶(具身智能)的立体架构,重新定义了高端出行市场的价值坐标系。小鹏用具身智能把“中国智造”刻进全球DNA,当智驾劈开壁垒,具身投入市场,飞行汽车上天,小鹏这波操作,直接把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水浒传,写成了全球科技江湖的 “狂飙”剧本。

这种“技术锚定价值创造,运营化解文化摩擦”的双轨模式,既通过专利壁垒(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6000项)抵御技术空心化风险,又以文化兼容性设计(如泰语语音助手、欧洲隐私合规架构)突破市场准入壁垒。当然,对于小鹏来说,技术是底气,来自于市场的挑战也要在运作过程中不断平衡,才能保证好未来的生存及健康成长。

2025上海车展前瞻:荣威双概念车

2025-04-18 16:04:37

上汽荣威汽车官方发布了一组荣威双概念车预告图,这两款车是由约瑟夫·卡班设计而来,诠释“PEARL OF CHINA”的设计理念,有望在4月23日开幕的上海车展上正式亮相。

两款概念车分别定位SUV和轿车,其前脸采用贯穿式日行灯设计,并会配备可点亮品牌LOGO。将预告图提亮后可以看到,其将采用封闭式格栅设计,并配备直瀑式装饰,下方配备有通风口,整体展现出了较强的商务气息。

捷尼赛思X Gran Equator概念车发布

2025-04-18 15:07:56

作为捷尼赛思品牌旗下首款专注探险概念的车型,捷尼赛思X Gran Equator概念车重新诠释了捷尼赛思品牌“动感的优雅”设计理念。“X Gran Equator”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被誉为阿拉伯马中最出色的品种——Equator,它是持久、灵活和优雅的代名词。

 

该车还配备24英寸防脱圈轮圈。捷尼赛思X Gran Equator概念车几何风格的辅助灯与对开式尾门,同样呼应了捷尼赛思标志性的双线头灯设计。

这款车的内饰也很豪华,具备可科技感和舒适的面料。后排座椅安排也非常合理,中间的扶手设计也另有一种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