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5 00:58:34
昨天跟老板去了学校的一个生物医学的中心,正好参观了那边的老鼠房。
老鼠房就是集中饲养实验用动物的地方。我虽然知道做生物医学的人大多用老鼠,也知道老鼠房,但是我从来不愿意去打听,更不用说是参观了。生物课题周期长,复现难,出成果更是以数年为计算单位,是我一点也不愿意沾染的领域。奈何现在的老板做相关课题,也就摊上了参观这档子事。
一开门就是浓烈扑鼻的鱼虾的味道,直冲脑门。他们纷纷解释说是老鼠食物的味道,真是一秒也不能忍受,太令人作呕了。合理怀疑不只是鱼虾,养动物再干净多少有些体味的。老鼠在小盒子里,密密麻麻放满了架子。介绍的老师说:这就是老鼠的旅馆,没什么的。
外面走廊上正好路过两架空盒子,送去清洗房——谁家好“旅馆”住两天要你命?
我没害过老鼠,但目前有两只为我而死。第一只因为我发明了一种测试的方法,老板让我去眼角膜上试试。找了合作的眼科中心的老师,那天他拿出来一只老鼠,一捏一挤,取了它的眼睛。活的眼角膜剥出来,养在培养皿里,我不过试了两三分钟,就发现检测方法不能适用活体眼角膜。没有数据,也无进展。
第二只依然是为了试用我发明的那劳什子检测方法。这回阵仗可大,五个人围着。做手术的医生把老鼠脑子用电锯切开,助手在旁边吸血水递工具,乒乒乓乓忙了一下午。显微镜递给我,让我看耳蜗找到了,老鼠全麻着,脑壳开着,躺在手术台上,身体还随着呼吸微微起伏。我连好电极,让医生帮我把电极插进去,医生满头满身都是汗,没好气地直接走了:你要插什么,弄什么,自己弄去,反正要找的地方也都已经给你找到了。
助手捧着毛巾水,急急追出去照顾医生。100微米粗细的电极插老鼠耳蜗,我插了两遍,一看到老鼠微微眯着眼看我,血淋淋躺着,实在手抖的厉害。最后让电极制作组的男博士做了这个固定电极的工作,我去电脑上控制测试了。
结果还算好,这只老鼠没白死。
为我而死的老鼠目前也只有这两只。我爱养动物,实在下不去手。但我读博时有位生物的好友S,最爱在吃午饭的时候跟我细数今天杀了多少老鼠,怎么杀的,如何敲掉老鼠前指后趾标记号码。我不爱听,她恶趣味,偏要细说。她做基因工程,经常提到过修改某基因的老鼠确实变聪明了。
去过老鼠房之后,忍不住问起另一位还在日本做生物的好友L,是不是老鼠房都这么大味道。她说她那边还行。又说自己下个月要去英国一个月,老鼠还没找到人照顾。我想起家里鹦鹉:要是我还在日本,可以帮你养。
她:我有四百个老鼠。
我:…
看来她也杀了不少,只是不说。倒显得我矫情了,对于生物人而言不过是样品而已。
2025-03-01 04:31:29
我的外婆是一个和善的老婆婆,她总是在厚厚的外衣上裹一条花格子围裙,头上戴着一顶小帽子用于遮盖日益稀疏的银发。印象中外婆个子小小的,也有点驼背。我对她的回忆并不多,不同于很多由隔辈老人带大的孩子,我的父母早早就来到了城市打拼,我没怎么见过外婆。
外婆的出现大多在冬季,我的母亲有两个哥哥,他们会轮流把外婆接到家里照顾,我们家也有时接外婆来家里住。很小的时候,父母白天在外面工作,外婆那时候身子还硬朗,她给我做菜。我有一次和外婆闹了很大的别扭,因为我喜欢吃青菜炒金针菇,但是没有金针菇,大体是这样的事情,太久远有些记不清了。因为吵了架,外婆后来就做了有金针菇的版本给我。
现在想想,还是太小了,也不懂事。
外婆来到城市里面,方言不通,周围也没有什么玩得来的老人朋友。她就总是看电视,不然就我们俩一起玩。有一年过年,父亲买了很多年货,其中有一只鸡,迟迟没有杀,我养了起来,每天喂大米和青菜,还强迫带出去散步。我每次带鸡出去,外婆总是跟着看,说鸡要被我折腾坏了。
后来记不清是过了元宵,还是出了正月,父亲还是把鸡杀了红烧了。
他说鸡比买来的时候还瘦。我一口也没吃。
又一年,金粉世家正在热播。我和外婆一起追完了整个剧,外婆一看见刘亦菲饰演的白秀珠出场,就会跟我说这是坏女人。外婆不识字,我特别爱跟她一起看电视剧,聊剧情聊得热火朝天。
不看电视的时候,外婆总是背着手站在马路边,四处走走看看,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过年的时候,在父母的百般推辞下,外婆还是会偷偷给我压岁钱。我的外公很年轻的时候参加新四军失去了一条腿,听说新中国成立后三次坐火车去北京找首长,虽然最后一次找到了,回来没多久就去世了。所以外婆一直在乡下领着普通的津贴,我也不知道她怎么攒到这些压岁钱。
我渐渐长大,外婆就不怎么来城里住了,据说是身体不好,不太好到处跑。
我很少过年回父母乡下的老家,回乡次数一只手数得过来。均摊到母亲这头,就更是只有一两次回去见到外婆了。主要是我回去了,谁也不认识,什么都不懂,真的很想回自己家。
现在想起来,外婆来我们家的时候也许是一样的感觉吧。
最后一次见到外婆是在南京小舅舅家。小舅舅把外婆接到南京住,我去日本读书前过年去了一次他家。外婆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样,她缩得好小好小,比我还矮,眼睛愈发的浑浊。皮肤也褶皱得更厉害了。我记得小时候她常常伸出皱巴巴的手背,放在阳光下和我对比,然后用手掌搓一搓手背,咧嘴对我笑,那时候她的眼睛亮亮的。
外婆把我带到她的小房间,坚持要给我偷偷塞压岁钱。我跟母亲说了,她说收了吧,没事。
外婆是2021年平安夜前走的,那时我刚到美国没几个月,一直联系不上母亲,后来才得知的。
前两天读到汪曾祺写的《我的母亲》,虽然我不是作家,但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如果我不写下来,我的外婆就好像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一样。有点后悔为什么不早点问她更多的事情,以至于她的姓名也未曾得知。
2025-02-08 01:33:45
要写洛杉矶游记,确实是有些踟蹰的。相比纽约,洛杉矶的冲击感小了一些。
冲着好莱坞的环球影城去的,回味起来感觉游玩体验最好的也就是环球影城了。买express速通,所以不用怎么排队。不像在日本,什么都要预约,还要提前一个月预约的那种。好莱坞环球几乎前一天就能买第二天的速通票。侧面说明洛杉矶喜欢环球影城的人不多?或者说游客不多?
实际到了园区,停车以后还要走好一段路。如果愿意多花点停车费,就可以停在园区门口。哈利波特的园区是熟悉的配方,但面积比大阪的小。禁忌之旅比日本的刺激好多,动作幅度很大,各种翻过来颠过去,有点点吓人。
2024-11-15 05:57:39
今天早上去听了一个报告,是DOE(美国能源部)的官员来学校宣讲。她是受校长邀请过来作报告,主要讲了能源部的历史,国家实验室的情况,还有今后的发展方向。内容上基本是锂电池和AI 各占一半。听完报告果然有人提问:氢气呢?怎么没提?
我在22年也参加了一个芝加哥的业内小会,领头的是阿贡国家实验的老头,当时我也举手提问:氢气呢?你怎么看锂电和氢气的竞争关系?
这两个问题得到了惊人相似的回复:氢气有它自己更多的用途,不一定非要用于能源领域。今天DOE的官员还好心地加上了一些解释:氢气的稳定来源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当然她说的是对的,然而,任何一个东西,只要政策在推,人们就鲜少提及它的缺点。反之,政策不推,就能列出一大堆缺点。
我15年入行,正是纳米催化剂、氢燃料电池大热的时候。18年开始就逐渐发现领域的人越来越少,20年毕业的时候竟然四顾无人,找不到下家。我也试图跟其他同行一样转二氧化碳,结果发现是一个更大的骗局。现在老老实实转了分析化学,开始弄传感器。今天这场会听完了,算是明白氢能源是弃子了。
18年的时候,我主动联系过丰田北美的研发负责人,和他有过简短的会面和讨论。我说到氢能源的一些困境,问他怎么看。他说氢循环需要气站,还有源头、输送,很多问题,每个环节都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如果不去做,就什么也没有。汽车应用可以成为突破口,只要有了应用需求,上下产业链都会完善。我觉得很有道理也很有意思。这其实是一个新的产业,可以成为经济的增长点。
只可惜每个国家都只会选择自己已经占优的经济增长点去推,比如美国在推AI。
之前和一个做计算的教授聊过,他说自己以前做过一段时间图像识别AI什么的,无人问津。最近又火起来了,他也就身价倍增了。他说这些东西其实就是螺旋形上升的,几个话题轮换着做,做一段时间感觉没什么进展,就把另一个捡起来再试试。倒不必焦虑自己做的是什么课题,也不用追赶热度,做着做着就轮到了。
2024-09-20 00:39:05
前几周无意中看到学校(虎虎队)要和我之前的学校(牛牛队)打橄榄球比赛。附近有一个学校自己的很豪华的比赛场馆,我从来没去过。既然牵涉到我呆过的两个学校,不论谁赢,都还能接受,我决定去凑个热闹,体验一下美式橄榄球。
买了票,去的时候有点迟了,已经开场了。在马路边上远远就听到主持人喊:M-I-Z-,现场观众山呼海啸:Z-O-U-
这口号是学校的名字。虽然细想有点傻,然而这么多人一起喊,衬得主场的气势非凡。
进去以后发现球馆里吃喝小店俱全,我们上到自己的位置,在一片真球迷之中坐了下来。比分已经是3:0了。三分应该是直接踢进了杆子里面。
没一会儿牛牛(蓝色)开始进攻,我们虎虎三次防守成功以后,现场居然开始播放小号的诙谐小曲(Blasterjaxx & Timmy Trumpet – Narco),学生方阵随节奏甩动手花,观众跟着节奏打拍子。很喜欢这段小号的音乐。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环节,真的很有意思,感觉防守成功比赢球还快活!
touch down,也就进攻抵达对方底线,得六分。虎虎很快就得分了,这时烟花炸开,主持人喊M-I-Z-,观众回应:Z-O-U-。还有旗手队伍绕着场地跑一圈。学生方阵,啦啦队,管乐队各种庆祝。
主场也太压迫人了,牛牛队得有多大的压力啊。
比赛从下午一直持续到了晚上,这是两个学校的卡通形象,感觉牛牛憨态可掬,老实人被欺负的样子。
实际上也是如此,两个学校队伍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牛队员总是抱着球往前硬冲。虎队员还挺有策略,会向后回传,然后再横向突进。最后本校以38:0击败了牛牛。好惨的牛牛!
因为胜利了,还要点亮学校的行政楼穹顶,图中红圈处。
回去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了,我还是第一次这么晚还在学校。学校就是市中心,晚上还挺热闹的,毕竟大家看完球赛,都在街上吃喝玩乐。路过学校的一处标志建筑,晚上亮灯看别有一番风味。第一次看球赛,没想到这么有意思,主要是现场氛围太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