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22:44:00
今年东京的夏天格外炎热,就连夜晚也没有丝毫凉意,走出家门仿佛都能被黏腻的空气裹住。于是,我萌生了一个念头——趁着三连休的机会,离开城市,去高地避暑。
本次选择的目的地是福岛,一个游客几乎很少前往的地方。福岛这个地方,或许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仍停留在地震、核泄露与重建,但对我来说,它是一片被低估的山岳之地:不只有磐梯山、安达太良山这样名气响亮的经典名峰,还有那些在地图边缘、在旅行社行程之外默默矗立的好山。
三天的行程,我登了三座山:安达太良山、一切经山和藏王御釜。每一座山都有各自的性格——安达太良山粗犷、裸露,像是大地裂开的伤口;一切经山温和但风大,山顶俯瞰“魔女之瞳”的那一刻恍若置身神话;而藏王御釜,是火山地形最惊艳的展现,碧绿的火口湖仿佛天外来物。
逃离酷暑,登高望远,这趟福岛山行,是我今夏最清爽的一次深呼吸。
在日本,无论是徒步还是登山,即使是难度很低的路线,都可以看到大家携带着非常齐全的装备:登山杖、防风外套、登山裤、还有携带熊铃等等,以备不时之需。这种对山的尊重与谨慎,早已融入日本登山文化之中。 而我作为一个登山小白来说,由于事前调查过这三座山都属于初级线路,因此本次出行并没有做太多准备,想着应该问题不大。但等行程结束再回过头看,才发现自己其实吃了不少苦头——尤其在爬山结束后感到膝盖不适时,更深刻体会到装备缺失的代价。于是也想借此机会,总结一些在日本登山时的注意事项。
在日本计划登山路线时,获取准确的登山情报是第一步。当地登山者普遍使用的是 YAMAP(yamap.com)或ヤマレコ(yamareco.com)这两大平台。
这两个网站和App都提供详尽的等高线路线资料、登山日志、轨迹下载、难易度参考、山小屋信息等内容,也有其他登山者留下的照片和注意事项,非常适合事前做功课。在山中没有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提前下载的离线地图进行导航,这也是本次登山我准备的比较充分的一项。
根据每座山的情况不同,一般都会有不同难度的路线供你选择。在开始规划路线时,最重要的不是“看起来风景好不好”,而是结合自己的体力、经验、天气情况、当季状况来做判断。
对于登山新手来说(说的就是我自己),虽然很多路线写的是初级,但实际上路线可能存在连续的陡坡、高低差、垂直梯等对于新手意料之外的障碍。因此,再出发之前最好不要笼统的查看线路距离和时长,也应该多看一下他人分享的路线图片,做到心里有数。
因为事先在事先的查询中,三座山都是初级路线,因为在我心中默认和东京附近的“高尾山”难度相近,因此实际上准备并不充足。以下用表格展示本次所携带的简陋装备。
背包 | 饮食 (每座山携带) | 穿着 | 摄影/其它 |
---|---|---|---|
Mystery Ranch Stadt 21L | 能量棒x2 | Montbell速干衣 | Sony A7M4 |
便携饼干x2 | ARC'TERY速干衣、Gamma长裤 | DJI Pocket 3 | |
宝矿力水特x1 | MIZUNO 美丽诺羊毛速干衣 | Gopro 9 | |
矿泉水x1 | The North Face 短裤、渔夫帽 | 奈特科尔EDC23手电 | |
Salomon ELIXIR GTX 鞋 | 防晒霜、手表、手机、熊铃、偏光镜 |
一开始我还天真地打算穿短裤上山,想着天气炎热、穿得轻便就好。但在登山口看到其他登山者的装备后,我还是果断换上了长裤。现在回头来看,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这三座山的步道大多为自然山路,人工铺设的部分很少,不少路段既狭窄又布满沙石,还有许多裸露的树根和碎岩。不仅腿部容易被草木刮蹭,山里的蚊虫也格外活跃,更不用说还有几段路必须贴着岩壁小心通过,在这种环境下穿短裤无疑是给自己增加风险。
此外,本次登山过程中我最明显感受到的装备缺失,是护膝、压缩裤和登山杖这些可以有效减轻膝盖负担的道具。尤其是安达太良山下山的落差较大,导致下山时我的膝盖始出现不适;如果一开始就准备好这些基本的防护装备,可能就不会走得这么辛苦。对于我这种登山新手来说,即便是被称为“初级路线”的山,也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装上阵。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日本登山,必须要做好充足的防熊措施。尤其是在本州东北部、北海道等地,野生熊类的活动范围较广,每年都有登山者被熊袭击的事件发生,严重时也有死亡案例。因此,即使是在热门登山景点,也应注意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
常见的防熊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虽然我在日本户外时曾多次遇到野生的棕熊,它们大多只是远远地看上一眼,便自行走开,并没有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熊始终是野生动物,其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特别是在误入它们的领地、或遭遇带幼崽的母熊时,仍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一旦在山中发现熊的踪迹(包括粪便、抓痕、脚印等),应迅速原路返回,并保持冷静,切勿尝试靠近或拍照。同时,务必尽快向管理山域的相关机构或登山口的工作人员报告,以便他们更新登山信息,提醒其他登山者注意安全。
一切经山(いっさいきょうざん),位于福岛县与吾妻连峰之间,海拔 1,949 米,是净土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火山之一。虽然不属于日本百名山,但因其独特的火山地貌、丰富的高山植物,以及可以俯瞰湛蓝湖泊“五色沼(魔女之瞳)”的绝佳视角,成为不少登山者热衷挑战的路线之一。
我们搭乘早上七点的新干线,经过 2 小时的车程抵达福岛县的郡山市,随后开车抵达一切经山的登山点:净土平游客中心。由于正值假期,因此登山者比日常多出数倍,停车场基本已经停满,就连游客中心外都挤满了整装待发的登山客。
从游客中心出发,空气仍带着一点昨日雨水的湿气。我们踏上通往净土平湿原的木板步道,脚下是细软的草甸与零星绽放的野花,天蓝如洗,云浮不动,一切都安静得恰到好处。 这段人工铺设的木板道路没有任何难度,再加上众多登山者之间互相的寒暄(日本登山者相遇时都会约定俗成地互相寒暄、狭窄道路时会互相谦让错身),基本让人忘了这是一次“登山”,而更像是一场高原散步。
顺着步道稍微向上,就可以看到著名的吾妻小富士山。这座山是福岛市最具标志性的地标之一,其对称的山形和富士山的有相似之处,故而称它为“小富士”。从净土平游客中心的另外一端就可以顺着修建好的步梯直接攀登到火山口,感兴趣的话还可以一边欣赏山脚下的城市,一边围着火山口徒步一圈。
穿过维护良好的木栈道,跨越净土平沼泽之后,路线正式进入上升段。起初这段山路仍算平缓,两侧甚至设置了护栏,路面也较为规整,很快就可以抵达分岔路口:酸平避难小屋。
跨越分岔口的避难小屋之后,路线正式进入上升段。从这里开始的山路变得困难,由于坡度较大、再加上碎石比较多,因此时不时可以遇到有人脚下打滑、甚至滑倒的情况。随着不断攀高,遮挡也逐渐减少,阳光也愈发强烈。登山者们开始默契地减少交谈,只剩下脚步声和喘息声一同前行。
在半山腰中途休息时回头,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分岔口另一端的目的地:镰沼。湖面弯弯绕绕,像是一把静卧在山谷间的镰刀,因而得名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柔和的光。镰沼本身不大,直径约为一公里,湖水清澈宁静,被草甸与湿地缓缓环抱。
当植被变得稀疏,岩石裸露的色彩开始丰富起来,我们终于抵达了山顶。脚下是一片由火山岩堆砌而成的岩石地,黄、红、黑三色交织成一片荒凉而原始的高地,像是地球内部被翻出的一角。而在这些岩石之上,矗立着一座由碎石堆成的祭坛,中央插着数根风化的木柱,其中一根上写着「空気大感謝塔」五个汉字,仿佛是在向这片高空之境表达敬意。
仅需稍稍向前,就可以看到此行最期待的“魔女之瞳”(五色沼)。它静静地躺在火山口之中,被低矮的高山灌木和針葉林环绕,仿佛大地睁开的一只眼睛。湖水色彩斑斓,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蓝宝石般的光芒,湖缘则泛着一圈淡淡的翠绿,既神秘又带有一丝超脱现实的美。
据说,五色沼的颜色会随着天气与时间的不同而变化:晴天之下深蓝如夜,阴天时则泛着幽绿,有时甚至会映出天空的一缕金光。这种变化无法预判,也无法复制,可能只能亲临此境,才能体会那种“不属于人间”的色彩。 在海拔 1949 米的山峰,在火山岩与山风之间,我们也和这只“魔女之瞳”对视了很久。它没有回应,也没有拒绝,只是静静在那里,像是一个非现实时空,也像是大地留下的秘密,而我们有幸在这个夏日遇见。
安达太良连峰属于那须火山带,位于磐梯朝日国立公园的南端,自南向北绵延约 9 公里,连接和尚山、安达太良山、铁山、箕轮山与鬼面山,是一条壮阔的山脊线。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正是主峰——安达太良山(あだたらやま),因山顶形似乳房,又被昵称为“乳首山”。 这座山不仅是日本的百名山之一,同时也深深镌刻在日本文学与艺术中。早在《万叶集》中,安达太良山就已被歌咏;而现代诗人兼雕刻家高村光太郎更是赋予它更深的情感寄托。他在《树下的二人》中写下“那是阿多多罗山,那闪光的是阿武隈川”,并在《天真的话》中以“每天出现在阿多多罗山上的蓝天啊,那就是智惠子的真正的天空”来描绘妻子智惠子心中的故乡,使得这座山不再只是自然风景,而成了人们心中“想回去的地方”的象征。
这座山的登山难易度为中级,但由于可以借助缆车直达半山腰的药师岳,因此成为了许多初学者和家庭游客的入门选择。从奥岳登山口出发,仅需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从登山口被送至海拔 1,000 米的高度,省去了长时间的林间爬升,直接步入山岳带的开阔视野。
我们本次的目标是登顶安达太良山,之后沿稜线向北继续行进至铁山(鉄山)方向,最终在名为“牛背(牛ノ背)”的火山稜线折返下山。按计划,整个行程的单程爬升约为 800 米,时间约为 80 分钟,整体路线不算太长,海拔落差也属于中等水平。
但真正走起来,才发现安达太良山并不像地图上看起来那样温和。特别是药师岳之后的主稜线段,高低起伏频繁,几乎没有太多“缓冲地形”;再加上当天气温接近38度,阳光强烈,遮蔽极少,整段路几乎都暴露在火山裸岩与高山风之中。体感温度高于我们的想象,汗水很快浸湿背包,登山的节奏也不得不放缓。
在山顶的最后一段路,有一道需要攀爬的金属梯子。它被安置在两块巨岩之间,角度略陡,显然是为了帮助登山者跨过这道天然屏障而设。
爬上这座梯子,就来到了真正的山顶。岩缝中吹来的风夹着微弱的湿气,提醒着我们这里已接近海拔1700米的火山稜线地带。山顶立着一块刻有“安达太良山 1700m”的木牌,斜靠在一块巨岩之上,旁边是一座小巧的石社,安静守护着这片高空之地。
站上顶端的开阔地时,风景也豁然开朗了。放眼望去,顺着山脊继续向前,一条细长的黄土小径从我们脚下蜿蜒而去,勾勒出一道曲线,延伸向前方那座起伏缓慢却气势十足的山体——那就是此行的终点牛ノ背。
由于下山缆车的末班时间临近,加之天气预报显示午后将有雷雨逼近,我们几乎没有在山顶多作停留,便迅速踏上了通往牛ノ背的山脊小道。 沿途风势愈加强劲,天色也开始逐渐变得阴沉。稜线上虽然开阔,但两侧为陡坡和裸岩,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倒,我们必须时刻集中精神,稳住步伐。随着逐步下降,前方那片色彩斑斓却又荒凉苍茫的地貌也渐渐露出全貌——那就是沼ノ平火口。
这片火山旧口是安达太良山最具代表性的地质景观之一,其广阔的火口原呈现出赭黄、铁灰、浅白交错的层次,像是一片被烈火洗礼后的异界之地。焦黄的火山碎屑与硫磺沉积物堆叠交织,构成了这个沉静却令人敬畏的火山遗迹。虽然此刻阳光已被乌云遮蔽,但火口依旧显得光影交错,犹如画布上未干的笔触,带着大自然最原始的力量。 我们在牛ノ背稍作停留,短暂地欣赏了那片静静躺在山谷深处的火山口。随后,便继续加快脚步下山,终于在天空落下第一滴雨之前,成功赶上了最后一班下行缆车,顺利下山。
疲惫的山路结束之后,我们直接前往距离缆车站不远的あだたら山 奥岳の湯。这是一家位于海拔约950米的日帰温泉,几乎可以说是为登山客量身定制的“山脚终点站”。 温泉的泉质为酸性泉,pH值约为2.5,采用的是源泉放流式(かけ流し),不加温、不循环,保留了天然泉水最原始的状态。泉水微带硫磺香气,清澈透亮,入浴之后皮肤仿佛也被洗去了汗水与尘土的疲惫,浸泡之时有种微微刺痛但很快舒缓的感觉,仿佛肌肉与关节在一点点被“解冻”。 露天风吕正对着阿武隈山系的山林群峰,眼前绿意盎然、微风拂面,脚下则是温热的泉水缓缓流动。此刻的我们什么也不需要做,只需要静静地看着远方的山峦、深呼吸,让身心在这份自然与温泉的尽情放松。
泡汤结束之后,我们驱车返回二本松市,在街道转角处随意挑选了一家名为 Aioi 的居酒屋。虽然只是误打误撞选中的店家,但却在这里吃到非常新鲜的料理:牡丹虾肉质饱满、晶莹剔透,咬下去的瞬间甘甜在口中化开;三文鱼刺身纹理清晰、脂香浓郁,搭配紫苏花与山葵,口感更加分明;鲍鱼刺身,鲜嫩中带着爽脆,配着醋味小酱和柠檬片,既解腻又升香。最后作为主食的海鲜饭也非常不错,堆满各式生鱼片、玉子烧、鱼籽与黄瓜片,旁边还配有清汤与爽口的和风小菜,一整份吃下来让早就已经饥肠辘辘的我们非常满足。
藏王山其实已经脱离了福岛县的范围,它位于宫城县与山形县交界处,也是是日本百名山之一,以壮丽的火山地貌与冬季树冰景观闻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便是我们本次行程的目标之一「藏王御釜」。藏王御釜是由刈田岳、熊野岳、五色岳三座山峰环抱而成的火口湖,因形状宛如锅釜而得名,又因湖水颜色随光线与天气变化而呈现出绿色、蓝色等多样色调,被誉为“另一座五色沼”(就是上文提到的魔女之瞳)。湖周长约1公里,直径325米,最深处达27.6米,水质为强酸性,因此无法孕育生物。 前往藏王御釜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驾沿东西向横贯藏王连峰的「藏王Echo Line」与「藏王High Line」而上,直接抵达山顶;另外一种方式则是挑战约1小时步行至熊野岳的登山道“马背”,从更高的视角俯瞰御釜,但该路线需具备一定体力与登山装备。
由于我们连续两日登山体力消耗较大,本次计划以轻松方式登山,将驾车直接抵达山顶,然后步行到轻松赏景、近距离感受御釜壮丽的自然奇观。
在观景台上,这座火山湖一览无余。那抹令人难以置信的碧绿色湖水,就那样静静地躺在巨大火山口中央,仿佛镶嵌在火山褶皱之间的一块宝石。阳光洒落时,湖面泛起梦幻的光泽,随着角度不同,水色也在绿与蓝之间不断变化,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
在观景台的旁边,还屹立着一座名叫“奥宮”的神社。这座神社的全称是「蔵王刈田嶺神社 奥宮」,所祭祀的是掌管水源与雨露的神祇:天之水分神与国之水分神,可谓象征着自然恩泽与万物滋养。 过去,藏王连峰的信仰中心——藏王大权现社便坐落于此。到了江户时代后期,参拜藏王成为风潮,前来参拜大权现的信众络绎不绝。然而明治初年,随着神佛分离令的推行,原本与“嶽之坊”一体的寺社被分开,社名也被改为“水分神社”,最终确立为今日的「蔵王刈田嶺神社 奥宮」。
由于正值假期,前来藏王观景的人络绎不绝,停车场和观景台一度人满为患。考虑到接下来的行程安排以及需在傍晚前赶回东京,我们决定不再久留,挥别御釜的碧绿湖水,直接踏上了东京的返程。
在返程途中,我们还顺路绕到了仙台市郊,造访了这尊仙台“巨物”——大观音像。这座高达100米的白色观音圣像静静伫立在市郊的村镇旁边,面容慈悲庄严,仿佛正低头守望着整个城市。 虽然只是短暂停留,但当我们站在真正站在她脚下仰望时,那种庞然身躯所带来的压迫感却远超想象。对于有“巨物恐惧症”的我来说,与其说是“慈悲”,倒不如说是一种神祇般的超然存在,令人肃然。
傍晚时分,我们离开了仙台,乘上了返往东京的新干线。窗外的景色随着列车疾驰而不断流转,山影渐渐隐去,田野与小镇的轮廓在夕阳下被染上了温柔的金红色。那一刻,旅程的疲惫仿佛也被溶进了这份暮色之中,只剩下心中那份尚未平息的悸动与回味,随列车一同驶向夜色之中的东京。
如果你希望获得一份系统性的日本旅游指南、亦或者正在计划一场深度日本旅行、希望用一份扎实、有温度的文字陪你走遍日本全境,欢迎订阅我的付费专栏《日本全境漫游计划》。 这是一份关于日本旅行的系统性指南,目前已在少数派上线,更新字数已超 3 万,并且在持续更新中。
2025年 8 月 6 日 写于青森
2025-06-07 09:43:42
栏目推出后,目前已经获得400名朋友的付费订阅。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平台和我的预期,我在此非常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还记得第一次踏上日本土地时的心跳加速吗?也许是站在东京车站人潮涌动的月台上,也许是某个清晨推开京都町家的纸门,看见斜阳洒在青苔上的那一刻。
在我长居日本五年之后,我常常被周围的朋友问起这样一个问题:
第一次去日本,怎么安排才不踩雷?
我已经去过五六次日本了,还有没发现的地方吗?
这,正是我想做这本《日本全境漫游计划》的原因。
五年前,我第一次独自走进日本。我喜欢一边旅行一边观察,喜欢泡地方温泉、拍地方电车、逛人不多的商店街。每一次次踏上新的土地,我开始用文字记录下这些旅程的片段,在少数派上慢慢构筑起《日本浮生录》系列,一部不断更新的个人游记,也是一种试图捕捉「日本日常之美」的方式。
写着写着,我渐渐意识到,光是游记式的分享还不够,而做这本《日本全境漫游计划》,是我一直以来的念头。我希望,这本指南不再拘泥于游记的形式,而是更加全面地、系统地介绍日本。它是一次从「浮生」走向「实用」的延伸,不同于一般「打卡式」的路线推荐亦或者是「碎片化」的旅游攻略,这本栏目更像是一位熟门熟路的旅伴,从点滴开始,一边为你指路,一边轻声说:这个地方,别急着走。
我希望它不止是一本「看完一次就搁置」的攻略,而是一本你每次出发前都会想翻一翻的小手册。
这本指南,写给第一次来日本、却不想走马观花的你;也写给那些去了很多次,却还想继续深入、继续发现的旅人。
整本指南将以日本八大地域划分为主线:
北海道、东北、关东、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冲绳…… 每一地,我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尝试以旅行者的视角重新解读:
同时穿插特别专题栏目,比如:
✅ 不踩雷的行程建议 从热门景点到小众秘境,每一处推荐都经过我的亲自筛选与实际探访,最大程度避免“去了却失望”的遗憾。
✅ 按地区精细规划的旅行路线 脱离目前的碎片化旅游攻略,以日本八大地域为框架,系统性地为你介绍日本全境;为你介绍旅游规划的思路和搜索方式,让你少走绕路、多体验。
✅ 精准数据 & 超实用交通 & 通票使用技巧 不只是告诉你“去哪儿”,还会告诉你“怎么去最省事”:新干线怎么买最划算?地铁怎么搭最方便?交通卡怎么用最顺手?哪些APP 在日本超好用?
✅ 文化细节 × 旅行礼仪 × 在地玩法 深入介绍温泉礼仪、神社参拜方式、地方风俗与节庆活动,提升旅途中的“文化亲和力”。
✅ 适合不同类型旅人的专题内容 你是赏花控、购物党、温泉迷、自驾派?栏目中都有针对性专题,比如《东京圈樱花前线全攻略》《东京逛街地图》《日本眼镜消费指南》等,满足不同旅行偏好。
✅ 适合第一次来日本,也适合常旅人再探索的新提案 不只是初学者指南,也是一份能陪你从“游客”变“旅人”的进阶参考手册。本栏目将全部以日本政府观光局、地方旅游观光的资料为基础,力求最精准地向你介绍日本。
目前,《日本全境漫游计划》正处于共创早期阶段,我们会在已有内容规划的基础上,聆听来自你们的建议,适时对选题及内容作出适当调整。因此,在整个 6 月期间,我们将向所有用户提供本栏目的「共创早鸟价」,你可以 49 元的最低价格入手本栏目,并获取到后续栏目内容的所有更新。
随着本栏目的内容逐渐完善,我们也将逐步将本栏目售价恢复至原价 69 元。不过,在接下来的 7 月,你仍然有机会通过「共创支持价」59 元获取本栏目,享受所有章节的后续更新以及永久阅读权限。此外,少数派会员始终能以 59 元的优惠价购买。
希望这本旅人之书能够伴你走得更远,见得更多。
Simon,少数派作者、自由摄影师。前国内一线视创公司员工、卫视栏目编导,先后制作过多家综艺节目。现居住于日本东京,日本数字媒体艺术修士在读。日本全境 47 都道府县制覇、日本四极踏破。
栏目将持续更新,每篇内容都会尽可能详细地介绍每个区域,都带着地图、照片和我的亲身经历,力求「可复制、能落地」。
如果你也在计划你的日本旅行——不论是第 1 次还是第 N 次,欢迎收藏本栏目,让我们一起慢慢把日本,走成自己的地图。
如果你有特别想了解的地区或专题,也欢迎留言告诉我,如果需求的人数足够多,我会尽量优先撰写。
走得更远,也看得更深 —— 日本全境漫游计划,出发了。
2025-05-24 14:48:34
本文是《日本全境漫游计划》的试读部分,无需担心,你可以免费阅读本章节的全部内容。
《日本全境漫游计划》是一套以“地域 × 专题”方式深度解读日本的旅行指南,想写给第一次来日本的朋友,也写给那些已经走过很多次、仍想继续发掘惊喜的你。
《日本全境漫游计划》是由我执笔,已经上线少数派平台的共创项目,目前为试读阶段+反馈征集阶段,因此十分欢迎你在本文底部留下你的阅读反馈。
提到东京的樱花,你多半已经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过「一年一度必须打卡」的经典场景:上野公园的人海粉浪、目黑川夜樱的光影倒映、千鸟之渊护城河上摇曳的粉色倒影…… 这些「官方答案」之所以历久弥新,正因为它们在最佳花期真的足够震撼。本章当然不会错过它们——如果是第一次来东京赏樱,这些场景依旧值得你亲身见证。
然而,这些「经典款」开花时,美得理所当然,却也挤得理所当然——三脚架根本架不开,相机对焦框里总会闯进陌生人。与其在喧闹的人海里匆匆按下快门,不如把镜头再稍稍拉远:西边的山梨、南面的静冈、北边的埼玉…… 只需一到两小时的车程,就能收获「抬头是满枝粉雪,低头却空无一人」的奢侈体验。
因此,本文将分上下两章,分成两条并行的赏樱路线,并且推荐几个赏樱必看的网站:
适合初次造访、想一次打包「东京必看」的读者。 聚焦于目黑川、千鸟之渊等耳熟能详的热门景点,附上避峰小技巧与摄影机位。
为想摆脱人潮、追求风景与氛围兼得的读者而设。 带你走进河口湖畔的逆富士倒樱、秩父山谷的流动花筏、伊豆早樱与温泉小镇的粉色烟雾等小众坐标,外加自驾与公共交通的详细攻略。
为想自己寻找赏樱地、自己 DIY 行程的读者而设;当然也对赏樱的所有人群有效。 我将在文章末尾总结几个在日本赏樱必备的网站,这些网站在樱花季每日都会更新樱花的开花进度、天气情况、人流混杂情况等信息,这对你制定属于自己的赏樱行程非常有帮助。
无论你是第一次抱着「必打卡」清单奔赴东京,还是想在熟悉的樱花季里找回久违的宁静,这一篇《樱花特辑:东京圈赏樱指南》都希望为你留出两种选择——在灯火霓虹里与万人同赏,也在山谷湖畔与樱花独处。愿你在翻页之间,就已闻到春天的风。
不得不说,中目黑(或者说目黑川)作为每年东京知名赏樱地之一,每到樱花盛开的时候,这里经常堵得水泄不通。但这里仍然值得推荐,因为满开时的中目黑,樱花像一条铺陈两公里的粉色长廊,自清晨第一缕光落在河面开始,八百多株樱花便在水面上层层递出双重倒影。
如果你想避开拥挤的人潮,不妨在早晨六点左右抵达,这时候人相对较少,桥上三脚架可以从容展开;若更钟情夜樱,就把时间留到傍晚点灯后,灯笼的暖黄与樱色相叠,河畔的咖啡香和临时摊位卖的樱花香槟一起,把喧嚣调成浪漫的底噪。
哪怕肩膀不断被路人擦过,也仍值得顺流而下慢慢行走——河岸两侧不乏风格独特的小店、咖啡馆与临时摊位,气氛热闹又不失文艺气息。最推荐的,是在 Onibus Coffee 或星巴克臻選(每年樱花季需要排队叫号)这样的店铺中找个窗边座位,点杯热拿铁,看窗外人群与花影交错,是难得的片刻静谧。
若赶上傍晚灯笼点起,夜樱则更添梦幻。橘黄灯光从花枝间洒下,反射在水面,像是花瓣也发了光。此时人潮会更密集,想拍摄建议携带轻便相机或手持稳定器,从桥头避开主干道人群,用桥梁做前景,能拍出极有氛围的画面。等到满开后几天,花瓣随水漂流,便可见「樱吹雪」,是只有少数人捕捉到的美景。
尽管人潮汹涌,中目黑依然是每年东京樱花地图上无法绕开的名字——它不只是为了「打卡」,也是为了见证东京如何把繁华与浪漫合成一条河道。但如果你更偏爱安静的赏花体验,我会给你推荐同样沿河而建的神田川。这里相对目黑川来说行人寥寥,花开依旧,更适合安静地赏花。
如果你曾幻想过在春天里拍摄一辆穿梭于樱花之间的电车,那新井五丁目步道桥或许就是你梦中的取景地。这里是隐藏在西武新宿线沿线居民区中的一座普通人行桥,但经过社交媒体的宣传后,每到三月底四月初,随着染井吉野盛开,樱花季这座桥上会挤满游客。
站在桥上,可以俯瞰铁路两侧被樱花包围的铁道。远处驶来的电车在望远镜头下被拉近,与近处花团交错成一体。许多摄影爱好者便是为了这一刻,在桥上守候良久,只为等来一辆电车——它的出现频率并不高,但一旦入画,就能将整张照片点亮。
在新井五丁目步道桥附近,不仅桥上可以拍摄「樱花 + 电车」的经典构图,这一带街道两侧的樱花景色本身,也同样值得细细欣赏。
这一带不需要特意找「打卡点」,只需沿着街道缓步前行,抬头是枝繁花密的粉色樱云,低头是车轮与人影交织的日常节奏。走累了,还可以在街边的公交站亭或便利店门前小憩,哪怕只是坐着看着花,也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浪漫。如果说新井五丁目步道桥是摄影师和海内外游客前来捕捉樱花列车瞬间的「舞台」的话,那么这条街道,就是生活与春天共演的一整幕长镜头。
立音无亲水公园的樱花,并不依靠数量取胜,而胜在氛围的独特营造。这里原为旧石神井川的一部分,后经改造保留了天然水道的高低地形与石垣结构,使整个公园呈现出一种「微型峡谷」的地貌。春日樱开时,沿着水边步道蜿蜒而行,抬头是低垂的花枝,身旁是潺潺流淌的溪水,耳边是风声与鸟鸣,一切都恰到好处地将城市与自然拉回到平衡点。
若从公园一侧拾阶而上,还可眺望整个溪谷式结构,樱花在石垣之上绵延展开,有种「从城市中凿出一块春天私景」的奇妙感受。喜欢拍摄风景的读者不妨携带轻便长焦镜头,站在高处取景,以石垣、木栏与花影构成画面层次,极具日本传统园林的空间美学。
另外,沿着公园步道行走,可以感受到这里比其它赏樱景点更浓厚生活气息。石凳上坐着带孙散步的祖父母,木栏边倚着边赏花边聊天的街坊邻居,小朋友追逐着花瓣奔跑,老人们在溪边对弈小憩…… 春天的樱花在这里不只是风景,更是社区日常的一部分。
你可以在这里遇见不带相机、也不为拍照而来的行人——他们只是每天按时散步而已;也可以偶遇在樱树下读书的学生,或是午休时间匆匆走过、顺手拍下一张花照的上班族。即便是赏花季最热闹的时段,这里也不会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缓慢、沉静、带着旧东京气息的生活节奏。
音无亲水公园没有让人屏息的震撼景观,但它以一座小而美的社区花园之姿,将「赏樱」重新拉回人与自然之间最纯粹的连接。
如果说赏樱是一种季节性的仪式,那么在南大塚通,这一仪式就是日常的一部分。南大塚三丁目这一段,正好位于大塚站与新大塚站之间的中点,是整条樱花街道的精华所在。每年花季一到,道路两侧的樱花便仿佛按下了统一的开花按钮,树冠相接、花影交错,在车道与人行道之上构筑出一条如梦似幻的「粉色隧道」。
这里没有喧嚣的观光团,也没有过度包装的节庆布置,只有最朴素的街道风景与盛开的樱花树。你可以看到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一边推车一边欣赏花景,也可以看到骑自行车的中学生从花雨中穿过。
最具特色的一幕,莫过于从都电荒川线的车窗望出去——当电车从大塚站缓缓驶向向原站,车窗两侧尽是樱花枝条拂过的轻影,宛如一段短暂的「花之旅程」。列车速度不快,刚好可以让你捕捉到「行进中的樱花拱门」,这一幕,也常被丰岛区本地人私藏为春日限定的浪漫。
最推荐的方式,是租一艘天鹅船或者划艇,绕行池心,从水面仰望花海,享受「花在头顶飞舞、水在脚下闪光」的独特视角。阳光好的日子里,池面光影交错,花瓣随风飘落,有时还会遇见鸳鸯或野鸭漂浮其中。
除了池畔的经典染井吉野,公园西园也有不少特色品种的樱花:早开的寒樱、晚放的八重樱、姿态优雅的枝垂樱,以及白花与深红花瓣交织成的多样色彩,让赏樱季节延续至四月中旬,不同时期造访总有新发现。
而井之头公园作为东京最早的「郊外式庭园」,一向以文化氛围浓厚著称。园内不仅设有井之头自然文化园、动物园,还有众多手工艺摊位、古书摊与街头艺人演出,为樱花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樱花之下,你可以在树下席地而坐,感受春天的氛围,享受一下悠闲的慢生活。
井之头恩赐公园的樱花,是那种会被写进回忆里的风景。它不只是「赏」,更是「沉浸」:在粉色湖畔划船、在树下铺垫而坐、在风中望花瓣飘落…… 属于东京的春天,在这里如诗般铺展,是赏花,更是过日子的一部分。
沿着千鸟渊绿道从半藏门方向缓缓前行,步道两侧的樱花枝叶向中心弯曲,彼此交错,行人仿佛走在天然花棚下。再加上水面宽阔,拍摄倒影极为方便,是摄影爱好者的常驻打卡点。仍然推荐清晨前往,人少光柔,是拍摄「水上花廊」的最佳时间。
个人认为千鸟渊的赏樱比较依赖天气。阴天的话虽说别有一番韵味,但景色却远远不如白天。若天气晴好,蓝天下的樱花尤为纯净。可以在沿途长椅小憩,或带上便当在附近的北之丸公园野餐,感受花见文化的闲适一面。
这里晚间也有灯光投射在花枝与水面上,可以在这里静静地欣赏夜樱。每年点灯时间约为 18:00 至 22:00(请以官网发布信息为准),非常适合情侣或喜静者前往。
千鸟渊不是那种会被一眼惊艳的赏樱地,但它胜在沉静与平衡。它不只属于相机,也属于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春日氛围的行人——在这里,樱花与水相拥、与城同眠,留下的是不动声色的优雅春意。
在东京的赏樱地图上,浅草寺是一处兼具视觉冲击与文化底蕴的春日风景线。每年三月底到四月上旬,染井吉野在浅草寺本堂、五重塔与仲见世街道两侧依序盛开,寺庙古刹在樱云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又温柔。游客在前往参拜的路上,往往会驻足于雷门前,望着樱花与红色大灯笼交相辉映,留下属于春天的合影。
但真正的春日奇景,隐藏在河道两侧的樱花步道之中。沿着隅田川铺展开的河畔樱道,绵延数百米,每当风起,花瓣便洒落水面,形成一片片随流漂浮的「花筏」。
此处不仅适合散步与野餐,更是拍摄「晴空塔 + 樱花」同框画面的黄金地点。在沿岸开满樱花的一带,选择一个略带仰角的机位,就能将枝头满开的樱花与晴空塔完整收入画面。清晨的光线柔和,晴空塔蓝白配色在樱花映衬下更显清丽;而在傍晚时分点灯之后,又是另一番「夜樱 + 灯塔」的梦幻景象。
晴空塔与樱花的同框,不只是视觉上的高度对比,更是一种时代与季节的交汇:古老浅草与现代东京在这里共处,春天也因此显得既有历史的沉静,又不失城市的生机。
绕池而行,映入眼帘的是一树树低垂的樱花,它们在水面轻轻摇曳,倒映着蓝天与庭园的石桥、假山、古松,构成一幅如画的江户春日图景。
步入园内深处,沿着碎石小径前往内庭周围,是静坐的好地方。虽然这里没有成群的樱花,但是配合自然的起伏地势,有种走入山林间春野的错觉。你只需顺着古树与池水的流向漫步,让春天在不经意间从枝头垂落、从倒影中浮现。这里的樱花,不为热闹,只为安静地陪你走过一个春日的午后。
若你已厌倦了「人从众」的赏花打卡,不妨在春光正好的某天,来到小石川后乐园。在古桥与石灯之间、在江户遗韵与现代楼影之间,用一场温柔的漫步,将春天静静收下。
在日文里有一个词叫做「夜桜」,顾名思义,那就是「夜晚的樱花」,利用灯光点亮樱花来营造出宛若仙境的景致。说到夜樱美景,都内最著名的应该是六义园的枝垂樱。
这座庭园历史悠久,是在 1702 年由将军麾下大名(诸侯)柳泽吉保,以和歌中咏唱的景观为蓝本建造而成。每年园内的樱花盛开之时,就会在晚间展开特别的赏樱活动,以供大家观赏。
穿过庭园内的正门,不久便能看到这棵已有 70 年树龄、庄严华丽的枝垂樱。时至今日,每逢樱花季节,这株枝垂樱依旧绽放出淡粉色的樱花,那载满花朵的枝头低垂,宛如倾泻而下的瀑布。站在它面前,仿佛被花瀑包围,樱花如丝如雨,自空中垂落,在投射灯光的衬托下泛出柔和光晕,如梦似幻。
除了主枝垂樱,园内还有数十株染井吉野和山樱点缀在假山、池塘、小桥周围,搭配着夜间投影,不时可见花影倒映水面、古石桥下落樱轻漾。沿着小径缓步前行,四周是静静流淌的水声与远处灯影,仿佛穿越回古时京都的私家花园。
诚然,东京还有许多广为人知的热门赏樱景点,比如上野公园、新宿御苑等等,每年花季一到,人潮如织,确实热闹非凡。但从我的角度来说,与其去这些地方体验「赏花不如赏人」,不如将目光放得稍远一些,看看首都圈附近那些略显低调却别有风韵的赏樱地。
或许,它们并不会出现在「打卡赏樱名所」的榜单上,但正因如此,你才能在漫步其中时听到脚步声和鸟鸣,才能真正地、毫无保留地与樱花面对面。
在接下来的篇章里,我想带你一起探访这些散落在东京周边的小小花境:从伊豆半岛盛开的早樱,再到川越河道里的静水流樱;从静冈茶园间盛放的古樱,再加上到神奈川寺庙旁守岁般的枝垂樱——它们或许名气不大,却是我愿意一次次返回的地方。春天,不止在东京市中心盛放,它更在那些人迹未至的枝头,静静等待你发现。
五年前,我第一次独自走进日本。我喜欢一边旅行一边观察,喜欢泡地方温泉、拍地方电车、逛人不多的商店街。每一次次踏上新的土地,我开始用文字记录下这些旅程的片段,在少数派上慢慢构筑起《日本浮生录》系列。那是一部不断更新的个人游记,也是一种试图捕捉“日本日常之美”的方式。
写着写着,我渐渐意识到,光是游记式的分享还不够。而做这本《日本全境漫游指南》,是我一直以来的念头。我希望,这本指南不再拘泥于游记的形式,而是更加全面地、系统地介绍日本。它是一次从“浮生”走向“实用”的延伸,不同于一般“打卡式”路线推荐亦或者是“碎片化”的旅游攻略,这本栏目更像是一位熟门熟路的旅伴,从点滴开始,一边为你指路,一边轻声说:“这个地方,别急着走。”我希望它不止是一本“看完一次就搁置”的攻略,而是一本你每次出发前都会想翻一翻的小手册。
这本指南,写给第一次来日本、却不想走马观花的你;也写给那些去了很多次,却还想继续深入、继续发现的旅人。
2025-05-17 15:15:56
本文作者移居东京五年,根据自身经验撰写而成,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https://twitter.com/SimonJP404。
同时也欢迎各位移步Telegram群交流:https://t.me/JapanChats。
本文撰写时间为2023/4/22,更新于2025/5/14,共计5348个字,大约需要阅读时间在12分钟。本文起初只针对初来日本的人群,但随着本人玩卡的经历提升,目前也补充了一些高端卡。文章具有时效性,如果和实际情况有出入,还请谅解。
初来日本,无外乎地址登录、办理手机卡、银行卡。地址登录需要一个日本手机号,而申请一个日本手机号则需要一张信用卡,中国/日本的信用卡均可。
如果你没有任何信用卡,自然也有其它的办法解决(比如先填写朋友的日后再修改);但如果能携带一张国内的外标信用卡入境,就会给自己节省不少时间。
一般来说,JCB/VISA/MASTER均可。如果考虑到卡片的权益,推荐中国银行的JCB招财猫,理由是该卡提供人民币/日元双币结算,日本使用时可以避免由于币种兑换而产生的汇兑风险。
JCB金卡/白金卡用户可以享用JCB在日本各主要机场为您提供的专用贵宾休息厅,成田/羽田/大阪/新千岁均有提供,环境不错,值得一试。
在储蓄卡上存好人民币,在日本ATM可按照当日银联汇率取现日元。如果你有此需求,不妨准备一张。
国内几大银行的储蓄卡基本上境外取现均有手续费,但很多国内小型银行境外取现免收手续费,比如秦皇岛银行(免费)、兰州银行(每月前5笔免费)、桂林银行(每年前8笔免费, 超出每笔15元)。
具体可以参考该网站:https://www.kylc.com/bank/upatmcharge.html
四大银行也有一些每月首笔取现免费的卡片,比如莫奈万事达等,可以自行查询了解。
ゆうちょ銀行由于是外国人必备的基础卡,因此门槛是最低的,基本都可以陪同翻译;其它银行根据工作人员的心情,有可能拒绝陪同翻译,但也可能同意。比如三井住友银行新宿店拒绝陪同翻译,要求只能本人办卡的情况下,你可以尝试前往涉谷的三井住友再次尝试。
每个刚来日本的人必办的储蓄卡,无任何门槛,理论上随到随办。你也可以选择网上申请,没有存折,需要等待一周左右。但请注意,在网上申请是存在拒绝办理的情况的,如果遇到可以直接前往线下网点。
目前ゆうちょ銀行发行的卡片为VISAデビットカード,即带有VISA功能的储蓄卡,多数场合可替代信用卡进行消费。
准备工作
日本电话号码、在留卡、学生证/工作证明、护照、印章
官方参考:https://www.jp-bank.japanpost.jp/tetuzuki/honnin/tzk_hn_kaisetu.html
注意事项
由于ゆうちょ銀行海外送金高额的手续费,以及体验感极差的服务,所以有必要申请一张ゆうちょ銀行以外的储蓄卡。
三井住友发行的储蓄卡也为VISAデビットカード,可在手机APP上申请,亦或线下办理。办理过程同时可申请信用卡,但下卡几率不大。
此外,三井住友最新推出了Olive三合一卡,集积分卡、信用卡、储蓄卡为一体,在711便利店等指定商户消费积分倍率更高,推荐有条件的朋友们申请。
准备工作
日本电话号码、在留卡、学生证/工作证明/内定通知书/入学许可、护照、印章
注意事项
同样是大手银行,建议初到日本选择三菱或者三井之一办理一张储蓄卡。办理过程同时可申请信用卡,但如果你是语言学校的学生,下卡几率不大。(不过都是玄学)
准备工作
日本电话号码、在留卡、学生证/工作证明、护照、印章(可能不需要)
注意事项
三井住友、三菱之后的第三大银行。该银行以“系统瘫痪”而享誉全球,拥有此卡后,你可能经常享受ATM故障、入金延迟、等待ATM上班等高级服务。
该银行口座也提供网上开通渠道,但和有日本国籍的人士有所区别,需要邮送材料(自己打印也可),并且需要开具住民票。因此如果能选择的话,请先优先考虑三井住友、三菱的储蓄卡。
*以上三大银行(三井住友、三菱、みずほ銀行)开户时,请准备回答“已经有了ゆうちょ账户为什么还要开新口座”的问题答案,该问题在日语不好的情况下出现频率异常高。回答的核心思路是“没了你家的卡我的生活就会受到极大影响”。
可以在世界各地使用的储蓄卡,开通后可拥有各国银行口座。还可以发行无限的虚拟银行卡,在网购的时候提高安全性。
什么人建议办
注意事项
同样类型的还有Revolut卡,可利用此卡充值来完成一些信用卡的刷卡活动,和Wise大同小异不再赘述。
邀请链接
和Wise一样,可以在世界各地使用的储蓄卡,但在日本的版本有所阉割,只提供日元的本地账号,其他货币只能走 SWIFT 入金。同样可以发行虚拟银行卡,在 2025 年还支持绑定了 Apple Pay,在功能上更进一步。
什么人建议办
注意事项
邀请链接
如果来日后申请了个人番号卡,可以考虑网络银行口座的开设。SBI银行可以网上开户,并且最快当天即可批准。
SBI的优势是每月5次免费的便利店取款/转账到他行的机会,并且根据你的账户等级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免费次数。此外,该卡可以绑定Apple Pay进行消费,并且可以无卡存款。
请注意,新生SBI和住信SBI是两个不同的银行,都可以尝试开户。
只有虚拟版本的预付卡,发行公司为日本的两大航空公司,适合常乘坐JAL或者ANA、希望积攒里程的用户,可以绑定 Apple Pay。支持多种充值方式:信用卡、Apple Pay、银行储蓄卡、里程充值等。
该银行由KDDI和三菱UFJ共同出资建立,因此与三菱银行无缝连接,转账免费。也可以通过网上直接申请,申请时仅需提供運転免許証・個人番号カード・在留カード中的一个即可。
即使生活居住半年后也很难申请的口座,相对来说这两家的信用卡比较好申请。
以网上的多人经验和自身经验来看,如果你申请三井的信用卡被拒,那么连续申请三井的其它信用卡几乎一定被拒;但是被拒后申请其它银行/类型的信用卡,仍然可以审核通过。
同一类型的卡被拒后请半年以上再尝试申请,连续申请同类型卡片容易影响信誉度。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 人気ランキング 第三位
个人最推荐的信用卡,没有之一。因为目前看来这是最容易下卡的信用卡,即便入境第一天也可下卡。
由JCB直接发行的信用卡,终身免年费,星巴克、亚马逊等指定店铺消费,积分最高20倍。刷卡后有即时通知(很多卡没有即时通知,消费后过几天才显示)。最重要的是,JCB カード W作为几乎最容易下卡的信用卡,可以帮助你在日本社会建立初步的信用记录。
如果你是学生,请直接在申请时填写说收入为0,卡片固定额度为10万日元。
邀请链接
推荐在日留学生都办一张JAL的学生信用卡,大学/大学院/专门学生均可下卡,语言学校不可🙅。
该卡由UFJ三菱发行,对留学生超级友好,下卡即送2000里程,每年第一次乘机再送1000里程,毕业后还送2000里程,TOEFL 等英语考试通过还送500里程,下卡后消费5万再送1000里程(限时活动),平时消费也可积攒航空里程。
使用本卡里程兑换机票的所需要的里程为通常的5折:比如東京ー福岡,单程机票需要8000里程,持有本卡仅需4000里程,也就是开卡就可以免费兑换一张東京ー福岡的机票。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 人気ランキング 第七位
相对于学生比较友好的信用卡,有专门的学生卡。无年费,基础返点1%,开卡送积分(活动时最高送1万积分),乐天购物两倍积分。
不过乐天的信用卡盗刷情况似乎比较严重(整个日本的信用卡都存在此现象),并且没有消费的即时通知。初期额度一般也是10万日元。
通过邀请链接注册积分增多:https://r10.to/hPPr7J?openExternalBrowser=1
日本“闲鱼”煤炉发行的信用卡,最高额度50万。该卡对于刚来日本的人相对友好,每月都有机会调整额度,在煤炉购物有更倍率高积分。
该卡有永久1%的积分返现,积分可以抵消欠款,还款当月还可以提前还款。卡面也是无信息设计,更加安全。消费即时通知,邮件加APP推送。
邀请码
使用 NUZUMR 注册,你我各得500积分,活动时各得注册1500积分。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 人気ランキング 第四位
24小时即时审查,下卡非常迅速。
EPOS的特点是卡面有很多种选择,并且非常多的动漫卡面。同时,此卡也是最容易升级金卡的信用卡,一年消费50万以上后就可收到金卡邀请,且无年费。此外该卡是即时通知(需要开启),消费后邮件和APP会立即推送消费信息。
EPOS的积分可兑换为亚马逊礼品卡等,积分使用范围上还是非常广泛的。
邀请链接(紹介番号23041977605)
该卡审核比较迷,一方面有刚来日本就下卡的例子,另一方面也有在日本稳定工作多年被秒拒的例子。
该卡的特点卡面设计比较优秀(但实际卡片质量很差),无卡号和CVV的设计,并且可以和Paypay联动使用,在Yahoo!ショッピング购物时使用增加积分返现倍率,在使用Paypay时无需充值即可直接使用。该卡即时通知好像只有在大额消费时有效,小额不通知。
如果你对该信用卡比较感兴趣,可以尝试申请一次,填写资料比较简答,也无需提供在留卡信息。最快五分钟审核下卡,下卡后积分即刻到账。
此卡对学生党友好,很多入境1个月的学生顺利下卡。请注意,学生申请时收入请填写0。
发卡行为三井住友,开卡礼送5000-8000积分,加入亚马逊会员后,在亚马逊购物返点数增加,免年费。
他家的信用卡常年占据信用卡排行榜前三的位置,最新推出的Olive卡片更是受到日本人的追捧。但是对于刚入境的朋友来说,不一定能下卡。因此更推荐各位朋友半年以后再尝试申请,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使用QUICPAY固定返现2%,积分永久保留,首年无年费,消费一次下一年免年费。
比较好下卡,需要美国运通的朋友可以尝试申请。
邀请链接
如果你有此需求的话,应该已经在日本长住,并且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了。
你可以参考日本信用卡网站的排名,随心所欲的申请自己想要的信用卡了。
https://life.oricon.co.jp/rank-credit-card/
SAISON家的白金卡,是我目前在使用的高端卡之一。有硬性年费,每年 22000 日元,从 25 年 6 月开始涨价。优点是日本日常积分 1.5 倍,海外消费积分 2 倍,并且可以永久储存(他家普卡也是永久积分),JAL积分最大 1.125 倍。
附带一张满血的PP卡,但目前没有电子版本,将在 6 月会费涨价后支持该功能。24時間/年中無休的客户支持,可以帮你订各种票或者房间。海外旅行最高保险 1 亿日元,在国际飞行的时候,可以免费邮寄行李到家。
顺带一提,如果你在办理完日本信用卡后,也开始对投资日股或美股感兴趣,不妨试试 moomoo(富途牛牛海外版)。它是目前日本市场上,目前为止最好用的APP,同时也是对中文用户最有好的APP。
他的主要优势有:
moomoo支持多市场交易,界面简单(吊打SBI和乐天证券),关键是开户门槛低、支持中文服务,对于刚入门的投资者也非常友好。在日本生活的同时合理配置资产,也是一种不错的理财方式。
通过我的邀请链接你能获得
1.入金1万日元(无需买股保持30天),必得美国股票一株 2.入金30万元(无需买股保持30天),必得美国股票四株 3.美股手续费2个月免费 4.500日元现金奖励
美国股票为抽选:特斯拉,苹果,英伟达,meta等。
邀请链接
信用卡的审核制度各家不同,标准也众说纷纭。笔者在闲暇之余撰写此文,只希望对刚来日本的朋友能所有帮助。如果你由于来日不久,无法下卡也无需气馁,可以暂时使用国内的信用卡、亦或者是Bybit、Infini 等发行的U卡代替消费。
本文内置了信用卡的邀请链接,如果在申请信用卡的时候如若能使用我的邀请链接,笔者自当感激不尽。
更新时间:2025年5月14日
2025-05-10 10:01:03
通过下面购买链接购买,在结账时会自动添加优惠码APPDO,享受Onekey全线产品九五折优惠。
个人补贴:作为Onekey大使,我将从我的分成中再补贴你 5%,做到九折优惠。请你购买后联系 Telegram Bot:@appdo_bot
在正式开箱前,先来回答一个关键问题:OneKey 是什么?
OneKey 是一款华语区广受欢迎的硬件钱包品牌,主打「安全易用、生态完整、支持多端」的加密资产管理体验。它的核心理念是让更多用户以更低的门槛使用上专业级别的冷钱包工具,无论是新手入门还是资深用户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型号。OneKey 产品线支持二维码隔离、蓝牙通信、USB-C 连接等主流交互方式,并内置 EAL6+ 安全芯片,确保私钥始终离线保存,杜绝网络攻击风险。对于希望兼顾安全性与操作便利性的用户来说,OneKey 是冷钱包赛道中极具代表性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在当前硬件钱包市场中,用户常常需要在「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做出权衡。OneKey 作为华语区知名的硬件钱包品牌,推出了 OneKey Pro 和 OneKey Classic 1S (以及新推出的Classic 1S Pure )两款产品,分别面向高端用户和入门用户。本文将从开箱体验、使用流程、适用场景等方面,对这两款产品进行详细评测,帮助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做出选择。
OneKey Pro 的外包装采用全黑磨砂硬纸盒设计,正面印有产品渲染图与“Crypto Hardware Wallet”字样,简约而克制。在包装右下角,“EAL6+” 安全芯片认证标识清晰可见,为即将上手的用户传递出强烈的“安全”信号。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OneKey Pro 的包装并非简单纸盒,而是加装了塑封封膜和一次性撕拉胶条。这种设计不仅起到了防尘密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内嵌了自毁型防拆封设计——撕开即损的封条一旦断裂,将无法还原,用户可以一眼识别设备是否被提前开启,有效防止供应链攻击或中间人攻击带来的风险。
在硬件钱包领域,这种对“交付安全”细节的关注,体现出 OneKey 对产品从出厂到用户手中“全过程防护”的理念。对于追求极致安全的加密资产用户来说,这种开箱前的可验证性,已经是整个使用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撕开一次性封条,抽出内盒,映入眼帘的正是 OneKey Pro 本体。不仅外包装具备一次性撕毁封膜,OneKey Pro 在设备本体上也设置了专属安全封条。只要封条被揭开,表面图案会立即发生变化,用户可以一眼识别设备是否曾被开启或调包。这一机制确保了即便设备在海外仓储或跨境运输过程中遭遇海关开箱检查,用户依然可以在第一时间辨别设备完整性。
在本体之外,是一抹辨识度极高的荧光绿色——这是OneKey 的品牌代表色。绿色的封套内整齐收纳了所有随机附带物品,包括:
编织工艺的 USB-C 数据线,这相比同类产品附送的普通数据线来说加长了使用寿命;
三张助记词卡片,便于用户手写备份助记词;
产品说明书,简洁明了地引导用户完成初始化流程;
OneKey 品牌贴纸,采用了镭射设计,为用户留出个性化装饰空间。
整个配件包装都有一种简洁的美感,延续了 OneKey 对安全与美学并重的理念。醒目的绿色传达视觉识别度,实用配件确保使用闭环,甚至连数据线的耐用性也未被忽视。
OneKey Pro有黑白两款可供选择,我收到的是经典的黑色款 。拿起OneKey Pro本体,纹理磨砂玻璃背板搭配光面铝合金设计 ,拿在手里感觉质感非常好,有点像高端智能手机的触感 。尺寸小巧,官方数据是 90.1 x 54.4 x 7.6 毫米,重量也只有65克 ,非常便携。
OneKey Pro最大的设计亮点就是采用了一块大尺寸触控屏幕,搭配高亮度显示和直观交互 UI,在离线签名、助记词生成等关键操作中,信息读取清晰直观。
背部配置有高清摄像头,支持扫描动态二维码,用于与 App 或网页钱包进行“Air-Gapped”通信。在交易授权时,用户只需将 OneKey Pro 对准屏幕,扫描页面生成的二维码,即可完成签名与授权,整个过程无须连接网络或插入数据线,有效避免 USB 通道劫持等常见攻击风险。
此外,OneKey Pro 还支持指纹解锁功能,生物识别信息储存在安全芯片中,进一步提高日常操作的便捷性与防护等级;支持Qi 无线充电,搭配给手机无线充电的底座,非常方便。
总的来说,OneKey Pro 的开箱体验非常棒。从包装的安全性到产品本身的设计和质感,都给人一种专业和高端的感觉。接下来,就该开始我的“Web3 作业”,好好设置一下这个新伙伴了!
拿起 OneKey Pro 本体,长按右侧电源键约 3~4 秒,屏幕随即点亮,进入初始设置界面。在选择系统语言后,正式进入钱包创建流程。
接下来,你可以选择「创建新钱包」或「恢复已有钱包」。作为全新设备,此处我们选择前者。OneKey Pro 将引导你选择助记词长度,推荐根据个人偏好选择,助记词越长,安全性越高。
确认后,设备将提示你设置 PIN 码,用于日常操作和交易签名时的身份验证。在PIN 设置完成后,OneKey Pro 会在屏幕上依次显示你的助记词。此时建议准备好包装盒中附带的助记词卡片,将每一个单词按顺序手动抄写下来。在助记词抄写完毕后,设备会要求你对其进行验证,确认你已完整备份。
⚠️ 重要提醒:这组助记词是你唯一的资产恢复方式,请务必离线保存,不要拍照或上传云端。一旦泄露,意味着你的资产将完全暴露。
在钱包创建完毕后,你可以选择将 OneKey Pro 与 OneKey App进行配对。使用包装内的数据线连接电脑,按照 App 指引完成识别与绑定。App 会显示当前钱包地址,OneKey Pro 屏幕也会同步显示相同地址,建议仔细核对两者是否一致,以排除中间人攻击等安全隐患。
到此为止,你的 OneKey Pro 就已经完成基础配置,可以正式进入资产管理与离线签名的安全操作流程。
在完成初始设置之后,OneKey Pro 的正式使用环节显得格外丝滑且安心。它不仅延续了硬件钱包的核心优势——离线签名,更在二维码交互与蓝牙连接这两个方向上提供了不同层级的操作体验,满足从「冷存储」到「日常交易」的多样化需求。
OneKey Pro 支持完整的“Air-gapped”二维码签名流程。在需要进行交易授权时,App 会生成一个包含完整交易信息的动态二维码,用户只需使用 OneKey Pro 背部的摄像头扫描该二维码,随后设备会在本地生成签名后的二维码返回,用户再用 App 扫描回传即可完成广播。
整个过程没有蓝牙、没有 USB 线缆,甚至设备从未接入过网络。这种真正物理隔离的签名机制,大大降低了私钥遭遇远程攻击的风险,是长期持仓或执行高额交易时的首选交互方式。
这种模式更适用于专业投资者、DeFi 多签管理者等对「冷隔离」有高要求的用户。
对频繁使用加密资产的用户来说,蓝牙模式则显得更为高效。OneKey Pro 内置低功耗蓝牙模块,可与 OneKey App 快速配对,完成资产查看、交易发起、离线签名等操作。
例如在移动端发起转账后,App 会通过蓝牙将交易信息推送至 OneKey Pro,设备立即弹出核验界面,用户核对金额与地址无误后输入 PIN 或通过指纹识别完成签名,签名结果将自动回传至 App 并完成交易广播。
实际使用中,整个交互过程基本在 10~15 秒内完成,极具“即点即签”的响应速度。这种模式特别适合:高频转账、授权的 DeFi 用户;常用手机钱包进行资产管理的用户;需要在出行、移动场景中完成签名操作的用户。
蓝牙连接配对逻辑清晰,支持绑定设备名称识别、配对码确认等机制,确保链路安全。即使在蓝牙环境下,私钥依然始终保留在安全芯片内,不曾触网。
拥有Onekey 的产品就相当于同时拥有了Yubikey,它可以充当Yubikey密钥,成为你账户的硬件钥匙。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功能不仅是OneKey Pro享有,普通的 1S可以同样为你的账户保驾护航。
在选择 OneKey Pro 之前,我也仔细研究了市面上其他几款主流硬件钱包,比如 Ledger、Trezor 和 Ellipal。它们各有特点,但在综合考量后,我认为 OneKey Pro 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具吸引力:
顶级的安全配置
虽然 Ledger 和 Trezor 也是老牌硬件钱包,拥有不错的口碑,但在核心安全芯片的等级上,OneKey Pro 的 EAL 6+ 级别无疑更胜一筹。多颗安全芯片的配置也提供了额外的冗余和保障。
优秀的用户体验和功能性
OneKey Pro 拥有一个 3.5 英寸的彩色触摸大屏,操作直观便捷,比一些按键式操作的钱包体验要好很多。它支持指纹识别,不仅提升了安全性,也让日常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它支持蓝牙、USB 和摄像头(用于扫码)等多种连接方式,可以方便地与手机 App 或电脑客户端连接,管理资产非常灵活。它可以连接 Metamask 和 Rabby 等常用钱包插件,这对于 DeFi 用户来说非常友好。
全面的备份方案
OneKey Pro 支持使用 OneKey Lite 卡片进行助记词备份,这是一种基于 NFC 技术的备份方式,比传统的抄写助记词更便捷,也更易于安全保管。当然,在传统的助记词抄写备份的基础上,你还可以配合OneKey KeyTag 钛合金助记词备份板,这为追求极致安全的用户提供了更耐用的备份选择。
开源和社区支持
OneKey 的软件部分是开源的,这意味着代码接受社区的公开审计,透明度更高,也更容易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同时,OneKey 拥有活跃的社区和较为完善的中文支持,对于国内用户来说,遇到问题更容易获得帮助。
持续创新和本土化优势
我从OneKey Mini就开始关注并且使用OneKey的产品了。OneKey 团队在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上持续投入研发,例如对多种公链和代币的支持、App 的不断迭代等。作为一家有中国背景的团队,OneKey 在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方面也更贴近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当然,没有哪款产品是完美无缺的。但综合来看,OneKey Pro 在安全性、易用性、功能性和创新性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它不仅拥有顶级的安全配置,还提供了流畅便捷的操作体验和丰富的功能支持。
由于Classic 1S和 Pro采用同样的设计语言,也配有自毁标签、安全封条等防供应链的安全手段,就连配件方面也和Pro保持一致,因此开箱部分不再赘述。
打开包装后首先看到的是 Classic 1S 设备本体,正面有一块小屏幕和几个实体按键,非常小巧轻薄,比我想象中还要精致一些。它虽然没有Pro的大屏交互,但依旧继承了 OneKey 家族核心的 EAL 6+ 安全芯片,更侧重于核心功能的实现和性价比,为更多人群提供了可靠的资产保护。
在撰写本文时,OneKey还推出了OneKey Classic 1S的无电池版本1S Pure。价格从 99 美元降低到了 79 美元。
无电池版本的推出,这意味着它在使用时必须通过 USB 连接供电。这样做的好处是进一步增加了设备的可靠性:消除了电池老化或故障带来的潜在问题。而去除电池后,成本也变得更低了,价格从 99 美元降低到了 79 美元。
对于那些主要在固定场所(例如家中或办公室的电脑旁)使用硬件钱包,并且对便携性要求不高的用户来说,Classic 1S Pure 版本可能是一个更纯粹、更经济的选择。它依然保留了 EAL 6+ 安全芯片的核心安全特性。
结合以上对 OneKey Classic 1S、OneKey Classic 1S Pure 以及 OneKey Pro 的分析,我为大家梳理一下针对不同人群的购买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推荐一步到位,购买 OneKey Pro。
定位:你是加密资产的重度用户,管理着种类繁多或金额较大的资产,频繁进行 DeFi 交互、NFT 交易,或者对硬件钱包的交互体验有较高要求。
为什么选择 Pro:OneKey Pro 凭借其 3.5 英寸彩色触摸大屏提供了流畅直观的操作体验,类似于使用一部小型智能设备。指纹识别功能不仅增强了安全性,也使得解锁和授权交易更为便捷。内置摄像头方便扫描二维码进行转账或DApp连接,提升了操作效率。Pro 版本通常支持更广泛的币种和更复杂的链上交互,是追求极致功能和便捷性的用户的理想选择。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其提供的全面功能和优质体验物有所值。
推荐购买OneKey Classic 1S 标准版 ,也就是带电池的版本。
定位:你非常重视资产安全,希望拥有可靠的硬件钱包,但预算相对有限,或者认为 Pro 版本的某些高级功能对自己并非必需。你可能需要偶尔在外出时通过蓝牙连接手机 App 管理资产。
为什么选择 Classic 1S 标准版:Classic 1S 标准版同样配备了 EAL 6+ 安全芯片,在核心安全性上与 Pro 版本看齐。它通过实体按键操作,虽然不如触摸屏直观,但也足够清晰易用。内置电池和蓝牙功能使其具备一定的便携性,可以不依赖 USB 线连接手机 App 进行操作。对于大部分主流币种的管理和常规的转账签名需求,Classic 1S 标准版都能很好地满足,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推荐购买OneKey Classic 1S Pure ,也就是无电池版本。
定位:你对硬件钱包的核心安全有刚需,但预算非常敏感,或者你主要在电脑旁使用硬件钱包,对便携性和蓝牙功能没有特别的要求。你偏好更轻薄、更“纯粹”的硬件设备。
为什么选择 Classic 1S Pure:Pure 版本在保留 EAL 6+ 安全芯片这一核心安全特性的前提下,取消了内置电池。这使得设备更加轻薄,也从根本上避免了电池老化带来的问题。由于必须通过 USB 连接供电和数据传输,它更适合在有电脑的固定环境中使用。如果你能接受这种使用方式,那么 Classic 1S Pure 将以更低的价格为你提供顶级的安全保障,是入门级用户或追求极致性价比用户的理想之选。 硬件钱包新手用户 (可从 Classic 1S Pure 或 Classic 1S 标准版入手):
Onekey提供了本文所提到的所有产品,感谢Onekey的大力支持。
OneKey Pro 和 Classic 1S,就像冷钱包世界里的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守门人。
Pro 是那个全副武装、戒备森严的老朋友:指纹识别、安全芯片、无线充电、二维码签名……哪怕你把资产藏进深山,它也能默默守好那串助记词,一丝不苟,哪怕多按一个按钮,也宁可多一道防线。
而 1S,则是那个性价比拉满、轻量又可靠的新朋友:功能够用,配置不花哨,却足以覆盖日常使用场景,尤其适合刚刚开始认真对待加密资产的用户,作为第一台硬件钱包再合适不过。
安全、体验、价格,三者从不易兼得,但 OneKey 的这两款产品恰好在不同的侧重点之间,提供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你可以选择用 Pro 去构筑自己的“加密保险库”,也可以用 1S 搭建一个“够用、安心、不复杂”的资产安全起点。
选择哪一款,其实取决于你,和你想要把加密资产带到多远的地方。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能够兼顾安全性、便捷性、可验证性的硬件钱包,OneKey的产品值得你认真考虑。
通过下面购买链接购买,在结账时会自动添加优惠码APPDO,享受 Onekey全线产品九五折优惠。
个人补贴:作为Onekey大使,我将从我的分成中再补贴你 5%,做到九折优惠。请你购买后联系 Telegram Bot:@appdo_bot
2025-05-09 18:39:12
本文是《日本全境漫游计划》的试读部分,无需担心,你可以免费阅读本章节的全部内容。
《日本全境漫游计划》是一套以“地域 × 专题”方式深度解读日本的旅行指南,想写给第一次来日本的朋友,也写给那些已经走过很多次、仍想继续发掘惊喜的你。
说走就走的旅行听起来浪漫,但在计划前往日本的旅途中,准备得越充分,旅途中的每一刻就越安心而从容。
无论你是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还是重游故地,每一趟旅行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比起单纯打包行李、订好机票,真正的出发,往往从细致入微的准备开始——办签证、查天气、装好交通卡App、学习几句实用日语…… 这些琐碎却关键的小事,正是让你自在畅游日本的秘诀。
本章节将带你一一梳理赴日前的实用准备,从最新的签证政策提示、交通攻略到日常交流小贴士,希望能帮你在启程前扫清所有「出发前的不安」。
注:本节内容更新于 2025 年 4 月,请注意签证政策可能随时调整。所有签证申请资料及流程,请以日本驻华使领馆官方网站或其指定的签证代办机构为准。
对于中国大陆游客而言,前往日本旅行需要事先办理签证。近年来,日本政府逐步推动电子化签证系统(JAPAN eVISA),为短期访问提供了更多便利。尤其是从 2024 年起,中国部分城市的居民可以通过线上申请「一次入境电子签证」,并新开设了 10 年多次往返签证。
由于笔者并非相关专业人士,再加上中国各地办理政策不同(如上海领区的日本签证办理条件相对宽松)、政策时效性变化大等原因,恕难在此列出详尽的签证要求。
但不论申请哪一类签证,都务必通过日本大使馆指定的正规旅行社进行办理。这些旅行社不仅承担签证资料的提交与审核,还必须负责签证行程的管理。如果你在电商平台上选择签证代办服务,请务必确认其是否为「挂靠」代办或中间商。制作虚假材料、选择非官方指定的旅行社办理有可能导致资料被退回,甚至签证被拒。
以下是 2024 年后日本使馆要求提交的主要材料 (适用于「一次短期观光签证」):
由于该部分可能存在时效性变化,且由于各领区具体规定也不相同 (无法跨领区申请),因此还请在官方页面或者指定的代理机构处确认:
虽然日本的 IT 系统很「拉胯」,但日本入境通关程序近年来确实变得更为高效。建议出发前注册 Visit Japan Web 系统,提前录入你的护照、航班与健康申报信息,抵达后可走快速通道。
此外,请注意以下几点:
不只是订机票和办护照,那些让旅途更从容的小准备,也值得提前安排。
日本作为对旅游超级友好的国家,无需特别准备什么东西;你能想到的东西,基本都能在落地日本后买到,因此无需特别担心。但如果你的目的地是东京、大阪、福冈、札幌等大城市以外的地方,我还是建议你尽量提前准备好部分所需物品,因为在乡下交通不便,且能够购物的地方较少。
在日本,各大支付运营商较多,往往生活在日本的人也不能拥有上图中的所有支付手段。但对于游客来说,仅需掌握以下几种即可:
日本作为自动贩卖机大国,无论是在城区亦或者偏僻的山村,你总能看到自动贩卖机的身影。一般来说,你可以直接使用硬币支付购买,这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保险的方式。但如果你恰巧没有现金,那么你可以尝试寻找支持移动支付的自动贩卖机。
自动贩卖机根据型号和厂商不同,支持的移动方式各有不同。在游客密集区域,一般支持的方式较多:微信、支付宝、西瓜卡、Apple Pay 等均可以付款。此外,你还可以下载 Coke ON 或者 ジハンピ 应用来进行支付,这两个 App 经常会有新用户活动,可以免费获取饮料。
日本的气候四季分明,不同地区的温差也相当明显。不过你完全不用担心衣物的问题,因为日本当地的优衣库、MUJI 完全可以解决你的各种临时需求。因此在衣物方面,根据不同场景,你只需要注意这几点:
无人机航拍的申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携带无人机航拍,请提前在日本国土交通省 DIPS 申报后导入飞行器;且在飞行时提前 2-3 月申请相关空域许可,二者缺一不可。个人建议是申报后如果没有空域许可,也不要在各种城市内飞行,风险过高,且大疆自带的禁飞区在日本显示并不准确。
具体规则和申报请参考:Drone/UAS Information Platform System 2.0
空域许可申请书以及DIPS网站的使用说明:DIPS User Guide / Manual
具体禁飞区可以下载 Drone Maps 查看。
从成田机场到新宿车站、从地方电车到新干线,搞懂交通工具,是打开日本旅行地图的第一步。
很多初次来日本的旅人会对复杂的交通系统感到头痛,笔者当年初来乍到在新宿站转了一个小时也没找到山手线的入口在哪儿。
JR、电铁、地铁、巴士各自为政,车站如迷宫般庞大(比如新宿车站有 200 多个出口),票价计算也常让人一头雾水。但一旦摸清门道,你会发现,日本的公共交通系统其实高效、可靠;下载几个 App、准备一张交通卡,哪怕语言不通,也能畅行无阻。
日本的所有车站基本都遵守这样的标识规则,我们以东京地铁为例说明:
车站的标识由英文字母、罗马数字和带有颜色的外圈所构成。
通过查看标识可以方便地找到目的车站。车站标识规格统一,被使用在运行路线图、站台的设施等地方。
在运行路线图、车站看板等处与车站名称一同表示(本部分摘自东京地铁中文官网)。
这些名字看起来像咒语,其实都是各地的交通 IC 卡。虽然由不同地区发行,但如今多数已全国通用,无论你在东京刷 Suica,还是在关西刷 ICOCA,大多数地铁、电车、巴士、便利店、自动贩卖机都能使用。
为了促进旅游,日本想尽了诸多方式给予游客优惠政策,各种 PASS 周游券就是其中之一。这些 PASS 周游券用区域和天数划分,在规定时间内指定的公共交通可以无限次乘坐,好好利用的话就能省下不少钱。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比较热门的PASS周游券:
推荐前往青森、秋田、仙台等东北地区的朋友购买。适用地区很广泛,从覆盖了关东地区的一部分、以及东北地区,但不适用于东海道新干线。目前分为 5 天的 PASS 和新增设的 10 天的 PASS,价格分别是 3 万日元和 4 万 8 千日元。
具体的使用范围、取票方式等可以参考中文网页。
有效期间内可自由乘坐 JR 北海道线(不含北海道新干线)所有的列车,有效期分别是 5、7、10 天,价格分别为:2 万 3 千日元、2 万 9 千日元、3 万 7 千日元。周游券可以预购,会比正常票价便宜 1000日元。
需要说明的是,JR 北海道除去全境周游之外,还可以单独购买区域内的周游券,价格也便宜了不少,这对只想游玩固定区域的游客非常友好。
具体的使用范围、取票方式等可以参考中文网页。
有效期三天,价格为 1 万 5 千日元的东京圈周游券。非常适合想去轻井泽、宇都宫、富士山、伊豆等地的朋友。
具体的使用范围、取票方式等可以参考中文网页。
由于日本针对游客的周游券众多,限于篇幅无法在本文全部列举。但几乎日本全境都有其对应的周游券,在旅途开始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规划和活动区域,选择最适合的周游券。
例如,如果主要在九州地区旅行,可以选择 JR 九州铁路周游券(全九州、北九州、南九州);如果计划游览大阪和京都,则有关西铁路周游券;四国等地也有各自的地区专用周游券;此外,部分热门景区还提供一日周游券(比如川越)。这些周游券都有其对应说明的中文网站,因此查询起来也很方便快捷。
购买方式也非常灵活:可以在出发前通过 JR 官方网站、海外代理或旅行社购买兑换券,抵达日本后在主要车站兑换成实体周游券;部分地区券还可直接在日本国内的指定窗口或自助售票机凭护照购买。使用时,只需在有效期内持票通过自动检票机或人工检票口即可进出车站,非常便利。
建议在出发前详细查阅各类周游券的适用范围、有效天数、价格及使用规则,合理搭配不同地区券与全国券,既能节省交通费用,又能让行程更加高效顺畅。
如果你不打算购买上述周游券,又有乘坐新干线的需求,那么你需要了解一个事实:日本的新干线由于归属不同的运营公司,因此在线上的购票是完全分开的,并不像国内只需在一个 App 上即可完成全国购票。
JR 东日本(东北·北海道、上越、北陆、山形、秋田)
JR东海(东海道、山阳和九州)
上述这些网络购票方式,即使在日本生活多年,如果不经常出门的话也往往搞不清楚。因此,对于游客最简单便捷的方式就是直接去车站窗口购票,或者在车站自助售票机解决。
在北海道等出行不便的地方,对于预算充足的朋友来说,包车可能是前往景点的高效选择。
在这里笔者想请大家注意的是,无论你通过旅游平台还是私人途径包车,都需要认准「绿牌」车辆。因为只有「绿牌」车辆是日本营运车辆的标志,选择「绿牌」车辆,意味着你选择的是合法注册并接受监管的运输公司;而使用非「绿牌」车辆提供的所谓「包车」服务,往往存在很大问题,比如非法运营、安全隐患和保险不足等重大风险。
此外,你还可以查询旅行地当地的出租车包车政策,比如鸟取县就在 2024 年推出了针对游客的「周游计程车」:只要 4000 日元即可 3 小时包车畅游鸟取砂丘、白兔神社、若樱铁道、柯南机场等知名景点,共 23 条路线任选。
补充说明:步行导航建议使用 Google Maps 或者iPhone 自带的地图导航即可。
虽然日本以高效的公共交通闻名,但想深入探索乡间、海岸线、森林秘境或是那些「电车到不了的景点」,租车自驾会是一种更自由、也更独特的旅行方式。尤其在北海道、冲绳、九州等地,自驾几乎已成为「体验本地生活」的关键手段。
当然,日本的交通规则、安全意识、导航系统也与国内略有不同。在这一部分,笔者将帮你梳理清楚从驾照准备、租车流程,到必备导航 App 与驾驶注意事项,带你顺利上路。
如果你是中国驾照持有者,不能直接在日本开车。你需要持有「日内瓦道路交通公约」认可的国际 ID 护照才可以合法租车。你可以考虑在日本、韩国亦或是新加坡等地考取该驾照,但具体操作不在本文覆盖的范畴内,请自行查询。
日本租车行业十分规范、成熟,且本土消费者也习惯在日本租车旅行。在日本街头,经常能看到 わ 牌车辆出行,这些 わ 牌车辆就是租车的专用牌照;如果你租的车不是 わ 牌(冲绳等地也有 れ 牌),那么意味着该租车行为大概率不合法。
在日本租车,请尽量使用大牌租车行提供的车辆,一来流程规范、车辆整备好;二来也避免产生法律风险。以下是几个在日本人尽皆知的租车公司:
大多数租车平台均支持以下服务:
对于游客来说,由于车辆内置导航大多为日语,因此最好选择支持 CarPlay 的车型,这样可以连接手机使用导航,方便快捷。如果车辆不支持 CarPlay,也可以尝试使用以下几款软件进行手机导航:
当你开车穿越雾中的阿苏火山,沿着能登半岛海岸线缓缓行驶,或是在冲绳的滨海公路上看日落——这些都是坐电车无法抵达的风景。只要准备妥当、遵守规则,自驾将成为你深入日本土地、发现小众惊喜的利器。
日本是个预约为先的国家,很多非连锁的餐厅实施预约制,但也恰恰是这些小店的口味更为独特,因此要想品尝到这些美食,事前预约非常重要。
近年开始提供中文服务,甚至推出了微信小程序,还可以用中文预约餐厅。
Google Maps 综合性平台,可以列出店铺的可供预约的不同平台。直接列出店铺官网,可以直接指向官网预约(有些店铺只能自家官网预约)。
ぐるなび / Hot Pepper 更注重优惠与团体用餐预约,可获取折扣券或线上订座。Hot Pepper Beauty 可用来预约日本的美容院、理发店
一趟惬意的旅程,从一晚舒适的睡眠开始。日本的住宿选择种类繁多,从都市商务酒店到乡间温泉旅馆,从别致民宿到胶囊旅馆,应有尽有。由于篇幅限制,在这里仅做酒店的简单介绍。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更推荐 Dormy Inn,主打性价比的同时,酒店还附带有温泉以及免费的夜宵拉面,这对于预算不多的旅行者来说非常适合。
这种酒店相对知名的连锁品牌有大江戸温泉物語、亀の井ホテル等,价格也相对合理,服务也较为全面。剩下的基本都是独立的温泉酒店,价格差距较大。如果预算有限的话而又想体验温泉的话,可以寻找一些可以「日归」的温泉酒店,这样省钱的同时也体验了温泉项目。
民宿 / Airbnb / Guesthouse 与当地生活更贴近,适合家庭出行或结伴旅行。特点是空间大、可自炊,有些可体验「町家」(有百年历史的日式老屋),需注意和日本房东的寒暄、以及是否是无接触式入住(有些是与房东交接)。
高端酒店 以星野集团旗下的虹夕诺雅、界为代表的日本本土高端住宿品牌,以及如安缦、丽思卡尔顿、柏悦等国际顶级酒店,共同构成了日本「奢华旅宿」的天花板。
以星野集团为例,强调「在地文化融合」,每一家酒店都融入当地风景与风俗:
虹夕诺雅京都,隐于鸭川边的山林间,需乘小船才能抵达;
虹夕诺雅富士,是以「森林露营」为概念设计的野奢酒店;
界系列则更偏「高端温泉旅馆」,适合想沉浸式体验日本风情的旅行者。
国际高端品牌则多集中于大城市,如东京、大阪、京都等地,主打城市景观与高端服务。比如东京的安缦酒店位于大手町塔之巅,是不少商务旅客与名人指定入住的酒店,非常适合想兼顾高端住宿与文化体验的旅人。
无论在哪家平台预定来说,比价是最重要的环节。笔者一般会在谷歌地图中搜索想预定的酒店,谷歌地图会自动将该酒店不同平台的价格显示出来,方便对比。
预订时请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四季分明的日本,每一段时间都藏着专属的风景与仪式感。选对时间,便选对了旅行的节奏。
在日本旅行,「什么时候来」往往比「去哪里」更重要。春看樱、夏赏祭、秋观枫、冬滑雪,几乎每一个月都有理由让人动身。而不同季节的气候、穿搭需求、活动安排,也各有讲究。本章将从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出发,为你呈现一份结合天气、节庆、穿衣建议的旅行月历。
春季:3 月下旬至 4 月中旬
关键词:樱花、初春、户外散策 看点:东京、京都、大阪、奈良等地的樱花陆续满开,公园、河岸、古寺都是热门赏樱地。 气候:白天温暖、早晚微凉,建议穿风衣 + 长袖内搭。 小贴士:避开日本「学校春假」(3月下旬 - 4月初),更容易拍到人少的樱景;热门城市需提前至少 1 个月订房
秋季:10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
关键词:红叶、温泉、文化季 看点:京都的东福寺、岚山;长野的上高地、户隐;东京近郊的高尾山、箱根枫叶。 气候:干燥清爽,是全年气温最舒适的旅行季节 小贴士:秋季适合「赏枫 + 泡汤」组合,别忘了携带风衣和薄围巾以防早晚微寒。
冬季:12 月中旬至 2 月
关键词:雪景、滑雪、灯光祭 看点:北海道、东北、新潟、白马等地雪景壮观,适合滑雪或泡雪中温泉;札幌、神户等城市点灯活动温暖人心。 气候:北国极寒,东京以南则较为温和但干冷。 小贴士:雪地行走注意鞋底防滑;滑雪场附近住宿热门,建议节前预订。
特别推荐:夏季祭典、烟火大会(7 月 - 8 月)
关键词:热浪、浴衣、祭典 看点:东京隅田川、长冈、琵琶湖等大型烟火大会,阿波舞、祇园祭、仙台七夕祭气氛热烈。 气候:炎热潮湿,日晒强烈。 小贴士:注意防晒、防蚊、补水;烟火大会现场人多,建议提前踩点或预约席位。
尽量避开日本「连休」:黄金周(4 - 5月初)、盂兰盆节(8 月中旬)、年末年始(12 月底至 1 月初) 如果你想避开游客人潮,那就尽量选择九州、东北、北海道等地广人稀的地方,往往能遇见安静又温柔的日本 如果你想找到更多、更为详细的活动内容,欢迎访问日本国家旅游局面向中国游客开设的旅游网站。
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亦或者地域查找日本相关的活动介绍,网站为官方中文,查找起来也非常方便。
从樱花初绽到红叶尽染,从雪中灯光到夏夜烟火,日本的时间是有颜色的。愿你不只是「计划旅行」,而是「选择属于你自己的季节」。
一场顺利的旅行,既需要好风景,也需要在突发状况时「有备无患」。
旅行中总有一些突发的小插曲:迷路、轻微感冒、手机没电、护照不见了…… 别急,日本的便利设施非常发达,只要了解基本应对方式,就能把「意外」迅速化解,不让它们影响旅途的好心情。
日本的便利店不仅是买饭团的地方,更是旅行者的「微型补给站」。
你可以在这里:
一般来说,作为消费者、观光者,在日本的大都市内几乎不可能遇到语音障碍。大多餐厅都配有中文或者英文菜单,99.9% 的大型商场都配有中文店员,日本人也基本上都可以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但如果你的目的地是村镇,那么的确很有可能遇到交流障碍,你可以尝试以下办法:
日本是地震频发国家,旅行中可能遇到小规模地震或台风预警。iPhone 已经接入日本国家地震局系统,如遇地震会自动播报。如果你用的是 Android 手机,你还可以下载各种防災アプリ,安装后也会进行地震播报。
由于日本的建筑防震等级都做的不错,因此多数情况下不必担心。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请冷静地跟随周围的日本人一起行动(日本人从小就会不停地接受防灾教育,因此此时跟随他们行动是最推荐的方式)。
一场旅行真正的开始,从来不只是打开航班 App、刷下那张特价机票…… 真正重要的,是在出发之前,你有没有好好问过自己:我准备好了吗?
办好签证只是第一步。落地后的第一站路线、行李里的雨具、常用药品、备用证件复印件…… 这些看似琐碎的事,也许才是决定旅行是否顺利的关键变量。而当你真的站在机场出发口、踏上陌生城市的电车、推开一家深夜营业的便利店时,你会感谢此刻冷静的自己——因为准备得越充分,旅途中的每一步就越自由。
旅行无法被完全预测,但可以被好好预备。希望这一章,能为你即将开启的日本之旅,打下一个坚定的起点。
五年前,我第一次独自走进日本。我喜欢一边旅行一边观察,喜欢泡地方温泉、拍地方电车、逛人不多的商店街。每一次次踏上新的土地,我开始用文字记录下这些旅程的片段,在少数派上慢慢构筑起《日本浮生录》系列。那是一部不断更新的个人游记,也是一种试图捕捉“日本日常之美”的方式。
写着写着,我渐渐意识到,光是游记式的分享还不够。而做这本《日本全境漫游指南》,是我一直以来的念头。我希望,这本指南不再拘泥于游记的形式,而是更加全面地、系统地介绍日本。它是一次从“浮生”走向“实用”的延伸,不同于一般“打卡式”路线推荐亦或者是“碎片化”的旅游攻略,这本栏目更像是一位熟门熟路的旅伴,从点滴开始,一边为你指路,一边轻声说:“这个地方,别急着走。”我希望它不止是一本“看完一次就搁置”的攻略,而是一本你每次出发前都会想翻一翻的小手册。
这本指南,写给第一次来日本、却不想走马观花的你;也写给那些去了很多次,却还想继续深入、继续发现的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