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5 00:00:00
今年 11 月,团队组织[[去北海道]]团建,20 日挑战攀登日本百岳名山 - 雌阿寒岳(Mt.Meakandake)。简单记录一些相关的信息。
一句话总结行程是:当天 8 点从新阿寒湖酒店出发,6 个小时后登顶,10个半小时左右重新回到酒店,总里程约 26 km,爬升约 1.1 km(和西湖标毅差不多)。
刚开始是沿着国道走,看到一个雌阿寒岳的路牌之后,就可以走土路上山。由于前几天钏路下雪,我们走的时候路上还有一些积雪,从雪地的印记不难看出,在我们之前有汽车上去过。
沿着路差不多走了 1 个小时,才走到登山口。登山口有一个小木盒,里面放着一本登记册,给徒步的人登记相关信息。看记录,我们应该是最近最多的一波登山客。
从登山口往里差不多走了 500 m,遇到第一个路牌。没有去查日语中合目的意思,反正我们理解成是 10%。
山上背阴面基本上都还有积雪,所以走的挺困难的。最开始提到我下载轨迹失败了,所以只能靠地面上的道路痕迹和树上的标记找路。所幸,这路线没有太多的分叉,找起来还算轻松。
随着我们攀爬高度的上升,周围的植被也发生了变化。刚开始都是高大的树木,四合目之后渐渐变成了一些灌木。
六合目的路上还能回头远眺阿寒湖
八合目开始,基本上是在山脊线上走,也没有植被。地面上有一些石头被涂上红色标记方向。
九合目到山顶这一段路都是乱石,非常难走。还好我带了一根登山杖。(下面图片中的坡)
登顶之前,有人提议放下所有的包,轻装冲顶(后来想想反正我们是原路返回,其实可以更早放包。)。黄色就是我当天背的格里高里 nano20,旁边的红牛罐子本来我想带上去合影(假装是红牛赞助的极限运动)。
到定之后,不免合照一张。
看手表,登顶差不多刚好是 6 小时。
在上面合完影之后,我们立马下撤。不过还是在山上遇到大雾
从登山口出来之后,差不多天完全黑了,还是靠头灯走回国道附近。
路边合影一张,结束全部行程。
2024-12-08 00:00:00
自从上个月 [[去北海道]] 团建,走完雌阿寒岳徒步之后,又恢复对徒步的兴趣。12 月 7 日单人走完杭州经典徒步路线 - 九溪十八涧环线。
从蒋村这边出发,没有方便的地铁,所以选择滴滴直达起点。网上的攻略都是让打车到九溪公交站,滴滴默认推荐的 A 点,但实际上司机要按我下图话的红线变道开过来,变道过来差不多就要 10 分钟。所以,我更推荐自己手动定位到 B 点。下车之后过个马路就达到九溪的起点。
周六 10 点左右从开始,13 点左右回到起点,strava 记录移动时间 2 小时 49 分钟。整体感觉是刚出汗,就直接结束了。
整体爬升 446 米,garmin 手表显示有三个爬升路段。主要爬升是从龙井村进入十里琅珰后的路段,经典的石阶,推荐带上登山杖,从石阶的路边走。
入口九溪二字
从入口到九溪烟树的路旁有很多枫叶红了,很多人在拍照。
九溪烟树的瀑布,另外一个打卡点
湖中间的树
十八涧是不是指的就是路上的这种小溪,不想弄湿鞋只能从旁边石头上走过去,遇到人多还要排队。。。
下山乐趣:左边是走的人多就有了路,有登山杖你就冲吧。右边是正常的下山步道。
从五云山牌坊出来就回到了起点
2024-10-12 21:26:06
承蒙 Michael Wong 赠送激活码,我也终于用上 Follow.is。
This message is used to verify that this feed (feedId:55450866978608128) belongs to me (userId:42181569844995072). Join me in enjoying the next generation information browser https://follow.is.
2024-09-07 00:00:00
新华社专访 [[黑神话:悟空]] 创作人冯骥时,他说了一句“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之前看[[@产品沉思录]]时,少楠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 “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而是取经的那条路”。在上次随想集中说,说要多写写随想集,大概这就是我取经的路吧。
这两周晚上下班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这本书,当然是利用 thinking 10 中提到过的 [[Concept-Descriptor Framework]] 方法边阅读边做卡片,目前 Anki 卡片数量超过 1500+。自己之前看过李宏毅的强化学习,这次看书时经常有感觉之前学过,但是忘记,还是需要通过 Anki 这类工具不断复习。
这本书网上应该能找到 PDF 和 epub 版本,优先推荐 PDF 版本,制作比较精美。唯一的问题是 PDF 版本是作者的初稿,可能有一些错误。或者有实力的读者,干脆直接支持一本纸质书。
[[@李沐讲座:大语言模型的实践经验和未来预测]] 链接:bilibili
几年前经常在知乎上看李沐写的总结以及在 B 站看李沐带你读论文,去年开始他已经去 LLM 领域创业。难得今年又出来分享一些经验。这个讲座主要有两个部分,大模型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个人成长。
对于我这种不做大模型的人来说,这部分内容只能当成听他吹吹牛。
李沐个人经历非常丰富,最早主要到他是发现他从百度离职去美国读博士,当时看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不过了解到他是上交 ACM 班的,就又觉得合理了。这部分内容,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李沐分享了打工人、博士生和创业三个不同角色的精力,还进行了对比。选择不同的角色,需要考虑你自己的动机能不能匹配上这些角色的特点。最后,李沐分享一个持续提升自我的方法,总结。用你导师、上级的角度时常总结。每周、每季度、每年、每五年进行总结。
这两周还是在打这个游戏,大概玩了 13 个小时,目前进度到第二章虎先锋。前一段时间在b站看到,篮球解说徐静雨大概打了虎先锋 100 多次才通过,感觉自己要尝试的次数也差不多。只能说这游戏卖给我们这些动作游戏新手 268 真是超值。
2024-08-25 00:00:00
最近经常看 polebug23 每周程序员的下班学习记录 vlog,每个视频会列出一些 topic,写上 up主的理解,然后搭配日常学习相关的画面。挺喜欢这种形式,所以又开始重新写随想集。
这几年自己断断续续用过几次 Anki,觉得做卡比较麻烦以及卡片都是孤立的,所以也没有坚持下来。前几周看 [[RemNote]] 的文档时,了解到他们提倡地做闪卡的思路 [[Concept-Descriptor Framework]],简单来说是:
自己的主力笔记软件是 Logseq,所以尝试[[在 logseq 中实践 CDF]],需要记忆的内容按 Concept 和 Descriptor 的形式写下来,然后借助 [[logseq-anki-sync]] 插件将闪卡同步过到 Anki 中学习。目前实现的效果是:
当然这种复刻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话说回来,最理想的方式增强 logseq 中的闪卡功能(可以直接复刻 remnote 的逻辑),但是感觉 logseq 开发者中没有狂热的间隔重复爱好者,可能这只是我最美好的幻想。
本周热度最高的游戏非[[黑神话:悟空]]莫属,自己前几个月就在 PS 上预购普通版的游戏(淘宝上购买港服点卡,最终花费 260 左右)。截止到今天,差不多玩了 10 个小时,由于是 arpg 游戏新手,进度惨不忍睹。昨天下午 50 条命通关幽魂,今天下午挑战白衣秀士差不多 60 次,还是看不到通关的希望。
2024-08-11 00:00:00
链接:Tana Tutorial | How to use Semantic Functions in Tana (youtube.com)。为了更好了解 logseq db 版本新的 tag 找的这个视频,不过感觉这个 youtuber 还是卖课为主,关于 Supertags 介绍有一些简单。有一说一,logseq db 的 ui 和 tana 还有较大的差距,只能说未来可期。
[[Supertags]] define what a node is
Fields define relationships
如何使用
Fields
实现层次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