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Raymond | 雷蒙修改

94 年生,ENTJ,出生于台北。26 歲離開職場成為自僱者,經營「雷蒙三十」與「柚智夫妻」品牌,分享聰明工作、好好生活的方案。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Raymond | 雷蒙的 RSS 预览

AI 學習路徑全攻略:Prompts → 知識庫 → AI Agent,從新手到高手的 3 個階段

2025-11-06 14:32:26

你有沒有發現,明明大家都在用 ChatGPT,但有人 10 分鐘就能產出專業成果,你卻花幾小時還是得不到滿意答案?

這篇教你從 Prompt → 個人知識庫 → AI Agent 的 3 個進階階段,提升 AI 協作力,打造你的個人 AI 系統,真正讓 AI 成為會做事的工作助手。

💬 為什麼一般人用了 AI,還是給不出好東西?

多數人只把 AI 當聊天機器人,或者只會複製別人寫好的提示詞(Prompt),所以 AI 常常給不出好答案。

你跟高手的差別,關鍵在 AI 協作方式的層次。

你目前是哪個階段呢?

  • Lv1: Prompts
  • Lv2: 知識庫
  • Lv3: AI Agent

每一層的思考邏輯、操作方式、甚至角色定位都不同。當你理解這三個階段,就能清楚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學什麼!


Lv1:學會與 AI 對話的技巧(下指令)

三階段示意圖 1 f

幾乎是每個人與 AI 協作的必經起點:「你輸入問題,AI 給出答案」。

就像你使用 Google 搜尋一樣,你輸入關鍵字,它給你結果。

大多數人以為寫提示詞就是 AI 協作,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這階段的核心,在於理解 AI 的基本邏輯與限制,學習如何將需求轉換成文本溝通?引導 AI 給出符合期待的答案。

我經常在社群媒體上看大家瘋狂收集「提示詞模版」或「100 個超強提示詞」、「讓 ChatGPT 變聰明的神奇咒語」。

通常這些流量也是最高的,但你真正有用上嗎1?🫣

為什麼學 Prompt 提示詞成效有限?

  1. 溝通成本:大量時間在與 AI「溝通」,反覆說明需求,來回修改結果
  2. 效率瓶頸:重複輸入類似資訊,浪費時間在「教育」AI、為 AI 打工
  3. 品質上限:通用模型容易給出通用答案,缺乏個人化經驗與深度

多數人卡在這一階段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只把 AI 當作「更聰明的搜尋引擎」,只用 AI 查資料、回答問題,沒有真正讓它參與你的工作流,而非「可一起進化的工作夥伴」。

📍 不知道怎麼寫一個清楚明確的 Prompt?

我在今年更新的 ChatGPT 工作術課程,特別整理了「AI 提示詞資料庫&Prompt 優化大師」給學員,目前已有 9+ 的完整 Prompts(直接複製就能使用)、GPTs 助理。(持續新增中)

Prompt 優化大師能直接用上我的 TRIRO 提問法框架,更重要的是,會用提問,一步一步引導你了解自己的需求,為你寫出 AI 更容易理解的 Prompt。

另一個讓 Prompts 快速取用的方法,就是建立可持續對話的個人 GPTs 👇


Lv2:給予「指定的知識庫」幫助 AI 學習、聚焦

三階段示意圖 2 f

這階段的核心價值在於:知識的複利

你會開始根據經驗建立自己的知識庫、設定固定的互動模式、創造可重複使用的工作流。

每次的互動都在強化 AI 對你的了解程度,輸出的回答品質也變得穩定。

📍 以撰寫《雷蒙週報》為例:

  • Prompt 階段:每次都需要重新告訴 ChatGPT 你的工作內容、報告格式、主管偏好等背景資訊,不斷重複貼上,祈禱回答品質不會太通用。
  • 知識庫階段:你建立好的「雷蒙週報 GPT 助手」已理解你的寫作風格、記住過往內容、熟悉工作脈絡,所以只需輸入本週關鍵事項,就能快速產出符合期待的雷蒙週報!

怎麼建立知識庫?

你可以透過 ChatGPT 建立 GPTs,或是 Claude 的 Projects,放入屬於你的個人經驗資料、過往文章內容。

圖為如何 ChatGPT 裡建立 GPTs:

我們的學員已透過 ChatGPT 工作術裡的內容,快速建立好自己專屬的個人 GPTs 並使用,一起來看看:單詞語塊筆記教練

要製作 GPTs 需要付費升級 ChatGPT,不過可以免費使用別人製作好的!

👉 我怎麼使用 GPTs(AI 助理)優化工作流:推薦 7 款免費好用的中文 GPTs,不需付費也能使用 ChatGPT 打造的個人助理

實際案例說明

我透過 n8n 自動化工作流,讓我每天收到的大量回信,可以自動根據我的知識庫(以往回信內容、語氣、潤飾風格),自動撰寫回信發出。

知識庫階段的 3 個核心能力

  1. 知識管理能力:開始建立個人知識庫(筆記、文件、案例),上傳相關文件與案例,訓練 AI 理解你的專業領域,創造可查詢的智慧資料庫。
  2. 流程標準化能力:透過你設計固定的工作模版,建立 SOP,確保每次輸出都維持一致的高品質。
  3. 角色客製能力:定義 AI 的人格特質,設定專屬的溝通風格,打造特定領域的專業顧問。

每個 GPT 都能是「特定任務」客製化的專家,不再需要重複「教育」AI,只需要提供核心資訊,它們就知道該怎麼做,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Lv2.5:AI 搜尋!不只整理資料,還能生成簡報、互動網頁

世界上 90% 的問題,別人都做過了。懂得用好搜尋,你能贏過 80% 的人

在使用 GPTs,做為個人第二大腦的問題是?每一次都要手動更新知識庫,小麻煩。

我目前在雷蒙三十網站已寫了超過 100 篇文章,能透過 Felo AI 直接搜尋我的網站,讓我的過往文章(知識)自動變成 AI 知識庫。

在收到採訪邀約時,也能直接搜尋,完成一份 90 分的訪綱,而且是以我的角度去撰寫。(看看效果如何?

我寫過兩篇 Felo AI 的介紹,你可以參考看看:


Lv3:AI Agent 整合打通,自動完成工作做決策

三階段示意圖 3 f

AI 不再只是回答問題、陪你聊天而已,而是能夠主動執行任務,完成一條龍的工作流程,甚至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即時決策!

如果 GPTs 是私人廚師,那麼 AI Agent 就是整個餐飲營運團隊,不只會做菜,還能採買食材、安排菜單、管理庫存、處理訂單,甚至預測顧客需求。

一個簡單例子,說明 3 階段的差異

  • Prompt 階段:你問 AI「幫我分析這份銷售報表」,如果回答品質不理想,需要不斷調整用詞、補充背景、重新描述需求,可能要來回對話五、六次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 GPTs 階段(個人知識庫):同樣問「幫我分析這份銷售報表」,但你的「數據分析師 AI 助理」已熟悉你的業務模式、關注重點、分析習慣,會自動按照你偏好的格式,聚焦在你最在意的指標。
  • AI Agent 階段你指需要「給目標成果」,AI 會自行推理判斷該怎麼幫你完成任務。
    • 例如我下目標為:「整理會議記錄,且提醒後續任務」,AI Agents 會自動查找你的公司日曆、郵件、專案管理工具,並根據你現有的行事曆安排,把會議紀錄上的任務,安排在合理的時段,甚至發出邀請給相關同事。

感覺到差異了嗎?

從被動回應到主動執行,AI Agent 能直接操作其他工具、串接不同系統、自主完成複雜任務。

你的工作也不再是執行任務,而是設計一個系統、定義規則、優化流程!

讓 AI 真正成為你的執行團隊,你則專注於策略和創新。

💡 Manus 可能是目前「最低門檻」的 AI Agent

它內建多個 AI 助理,我寫了一篇介紹文章與案例應用:Manus AI 是最直覺的 AI Agent?不只是聊天機器人?


把 AI 用好需具備的底層能力是?

AI 不只會改變產業,更會重塑工作的本質。2 —— LinkedIn 創辦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

你要把 AI 當作「學霸實習生」—— 懂得很多、學的很快、耐操,但很不會猜。

我們要做的是,懂得引導

再來複習一次這三個階段:

  • Lv1 設計 Prompt 提示詞:你是操作員,需要親自執行每個步驟,AI 則是回應你的指令。
  • Lv2 引入個人化知識庫:你是管理者,設定規則和流程,AI 按照你給的指示、融合過往知識執行任務。
  • Lv3 AI Agent 代理人:你成為系統優化師,專注於設計系統、定義策略、優化整體流程,AI 則成為你的執行團隊。

這種角色轉換不僅改變了工作方式,更重新定義了價值創造模式,從執行任務到優化流程.

請記得:AI 不會讓你什麼都不做, 但會讓你「不用再做那些低效的重複勞動」。

並釋放你的專注力、時間、生產力,達到 5 倍產值,還獲得更多快樂!


全新升級 🚀 ChatGPT 從入門到精通的使用教學,打造你的專屬 AI 助理

chatgpt cover v2
查看課程介紹(內有試看影片)

這堂 ChatGPT 工作術線上課(無限回放影片、可立即學習)裡,我除了會教學如何設計、打造個人化 GPTs(ChatGPT AI 機器人),也會帶你掌握 AI 的底層提問技巧,幫助你以後使用 AI 不再手忙腳亂,讓每次的結果都符合你的需要。

課程也會持續更新,至今已分享 10+ 實用應用案例,用最容易上手的方式,帶你活用 ChatGPT,入門到掌握 AI 工具,甚至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專屬 AI 應用機器人

💬 學員心得評價,看看他們上完課的收穫:

  1. 張至咊:「為什麼我超推薦這門課?學起來不花太多時間,但收穫超乎想像。這門課真的不用花很多時間學,差不多花一點點空檔就能上手。重點是,只要你願意花點心思搞懂,真的會對生活跟工作有很大幫助。很多以前覺得麻煩的事情,突然之間就變簡單了,效率整個大提升。」
  2. 林雨彤:「超級實用,加速工作效率!看完之後才知道阿~原來還有這種用法。本來以為做機器人很複雜,沒想到這麼簡單。」 
  3. Grace Chiang:「雷蒙提醒:AI 的運用,喜歡的事,留給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才交給 AI 來做。」
  4. 蔡季成:「看雷蒙示範使用各種功能,訓練 ChatGPT 的方式,分析使用後節省的時間與優點,以及不必要使用的狀況,覺得獲益良多!」
  5. 陳昱誠:「雷蒙自創了 TRIRO (aka 催落)模型和提示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的核心概念。這些觀點讓我清楚地認識到,在與 GPT 進行交流時,如何有效地傳達我的需求和期望。」

本文註腳補充

  1. 現在很多人看到 prompt 就努力按讚收藏,但 prompt 應該是要讓你有效地行動、產出成果,不然可能只是掉進分類收藏的另一個陷阱↩︎
  2. AI is going to reshape every industry and every job. ↩︎

瓦基是誰?從台積電到知識型超級個體,不追求爆紅,選擇能走 10 年的路

2025-10-31 14:50:28

最近這段時間,我一直在調整自己的節奏。

有些日子,能量滿格;有些日子,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搞錯方向。
在心情起伏的時刻,去看一些同行的創作者總能舒緩我的焦慮。

就像瓦基,我記得第一次跟他交流內容創作的策略時,
他說了一句話,我至今還記得:

「選一條你能走下個十年的路,然後從今天開始用喜歡的方式走。」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不用去追趕,記得回到自己。

今天這篇文章,不只是訪談的精華整理稿,更是想好好介紹、推薦這位我不能望其項背的超級個體,給同樣在這條路上的你。

當一份工作不再能點燃內心的熱情時,我們該如何找到下一個方向?

你是否也曾在穩定的工作中,思考自己創造的價值是否「非我不可」?

第一場《超級個體工作術》的加餐策略課,我邀請到很欣賞的超級個體代表,也是跟我同年離職嘗試創業的內容創作者1之一:閱讀前哨站的瓦基,聊聊新時代創作者如何從「注意力遊戲」轉向「信任遊戲」,一起拆解社群、教育、商業模式設計!


🆕 30 分鐘策略課精華影片

如何一步步將閱讀的愛好,發展成一個擁有龐大影響力的「超級個體」事業?

我把學員限定的 90 分鐘策略課,剪輯成 30 分鐘精華版,你可以學到:

✅ 轉職心法:瓦基離開台積電的關鍵評估點

✅ 商業模式:超級個體如何設計產品漏斗(免費內容到高價產品)

✅ 複利系統:如何讓你的內容、產品、社群互相加乘

完整回放影片,請至「超級個體工作術」的課程單元 Bonus

瓦基是誰?台積電的穩定與「非我不可」的召喚,怎麼選擇?

人們常問:「這個人做得很好,他是怎麼做到的?」

但我這次想問的是:

「這個人為什麼值得被記住?」

瓦基在 33 歲時做出人生重大決定,從工作十年、年薪 300 萬起跳的台積電離職,全心投入個人事業的嘗試,從一開始 Medium 到學習自架的簡易 WordPress 網站,成為閱讀自媒體的內容創作者。

這 5 年來,他的策略不僅僅是「發內容賺流量」,所以他逐漸走出跟一般只做「廣播型的自媒體」的差異特色。

他經營閱讀前哨站部落格、下一本讀什麼 Podcast、定期撰寫免費電子報,甚至出書、與外部團隊推出 陪跑型的習慣 APP……等內容產品形式,持續探索內容的產品形式、個人事業的商業模式,並透過子彈筆記、原子習慣、卡片筆記……等方法實踐理想生活。

而且,當市場喊著「線上課程氾濫、已死」的環境下,瓦基的課程依然取得驚人成績:

這次透過「超級個體工作術」,我希望能收集並拆解我們身邊的好案例,讓更多學員除了我的版本,也能聽聽不同專業、背景下的有趣人物,是怎麼設計自己的商業模式、聽聽他的工作生活價值觀,甚至怎麼持續活出超級個體的方式。


重點精華整理

這次的訪談,我用課程中的產品和用戶漏斗模型,拆解他如何設計免費內容到高價值付費社群的「四大階段」——從對著模糊大眾的「內容廣播」,轉向建立深度連結的百人社群的背後機制。

如果你也渴望將「熱情」轉化為「事業」,並打造一個可持續、且讓自己快樂的商業模式,那這場訪談中的策略思維與實戰經驗,將會帶給你深刻的啟發 ⬇️

  • 尋找熱情事業的關鍵:就像納瓦爾 Naval Ravikant 說的那句: 「找到一個對別人來說像工作,但對你來說像玩樂的事。」2
  • 設計漏斗的目的,把時間專注在高價值連結:過去的內容創作像「數位廣播」,你根本不認識千千萬萬個在看你內容的人。真正的價值在於建立更深刻、持續的生命連結,這也是創建小型付費社群的核心動機。
  • 飛輪效應:成功的個人事業並非單點作戰,更該去建立一套能互助的飛輪,而不是讓自己打了三份工 —— 讓免費內容、產品(書籍、課程)與服務(會員社群)彼此連動、互相加乘的飛輪系統。

從「非我不可」到「超級個體」

雷蒙:這次訪談我最好奇的問題之一,就是瓦基當初在台積電擁有這麼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你開始思考「離開」這條路?

瓦基:這源於我對自身價值的深刻反思,我會不斷追問,在公司裡做的事情,是否真的「非我不可」?

我發現許多工作其實可以被他人取代,甚至有人能做得更好。

與此同時,我在經營自媒體的過程中,透過分享讀書內容,收到了許多真實且深刻的回饋,感受到了更獨特的價值與影響力。

💬 雷蒙小總結:

瓦基不是因為討厭原本的工作而離開,而是因為找到了「更喜歡」且「價值感更強」的事情

這兩種價值感的對照,促使他做出選擇,希望能一天八小時都在做自己熱愛的事,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主管分派任務。這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轉換跑道,不一定是逃離現有工作的痛苦或不滿,也可以是奔向一個讓你更有價值、更興奮的未來。

很多人在「擅長技能」和「熱情」之間掙扎,不知道該選哪一條路?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深入探討這個兩難:選擇擅長但犧牲喜歡,這是一個人生陷阱。


個人商業模式的「產品和用戶漏斗」

雷蒙:訪談中,我在白板上一起畫出了課程中,提到的漏斗模型,我把它稱為「個人商業模式的產品漏斗」。

這是一個引導觀眾從認識你,到成為核心客戶的完整路徑:

超級個體 47 產品漏斗
超級個體工作術 單元 47 的知識圖卡
  • 第一層:免費內容(Free Content)
    • 目的:滿足好奇心,讓大眾看見你的成果與專業,建立初步信任。
    • 媒介:部落格文章、FB/IG/Threads 貼文、Podcast、YouTube 影片。
    • 雷蒙解說:所有流量的入口,重點是「廣度」和「持續性」。你得先讓別人看見你的成果,才有後續的連結與信任
  • 第二層:結緣品(Lead Magnet
    • 目的:讓潛在客戶付出少量金錢或時間(如 Email),與你建立更深的連結。
    • 媒介:免費的電子報、免費的線上課程、實體書、數位模版等低單價產品。
    • 雷蒙解說:結緣品是介於免費內容和付費產品之間的橋樑,建立信任的關鍵。願意用 Email 交換價值的人,代表他對你的信任又更深了一層,而瓦基的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結緣品。
  • 第三層:核心產品(Core Product)
    • 目的:提供系統化的 Know-how,解決客戶的特定具體問題。
    • 媒介:高單價的線上課程(Online Course)、實體工作坊(Workshop)、訂閱制的 APP 服務等。
    • 雷蒙解說:這是你商業模式的核心收入來源。它的價值在於提供「系統化」的具體解決方案,幫客戶節省大量自我摸索的時間。
  • 第四層:高利潤產品(High-Profit Product)
    • 目的:聚焦在少數人身上,提供個人化的深度服務,帶來具體的改變。
    • 媒介:高單價、長期的會員制社群(Membership)、陪跑教練服務等。
    • 雷蒙解說:這一層追求的不是人數,而是「深度」和「連結」,怎麼讓你的用戶變成品牌共同體的超級用戶?是我們品牌最一開始的付費訂閱會員,也是瓦基接下來的事業重心(我同樣在 2026 年會更新我們的付費訂閱方案)!

💬 雷蒙總結:

這套「個人事業的產品漏斗」,讓潛能客戶付出不同程度的承諾,逐步篩選出你的「鐵粉」。

透過設計你的個人商業模式,你的熱情才能轉化為可持續、且讓自己快樂的商業價值。

【延伸閱讀】一人公司如何做到千萬營收?產品設計組合、成本管理和人生選擇


從萬人影響力的流量思維 打造強連結「百人付費社群」

雷蒙:瓦基提到今年開始想嘗試「反槓桿」的策略,把心力從萬人追蹤的流量打法,轉向深度經營百人社群,考量是什麼?

瓦基:經營自媒體多年後,我感覺自己像在做「數位的廣播」,雖然影響了成千上萬人,但觀眾的面孔卻是模糊的,我無法真正認識內容改變了誰的生命。

我反思:「這件對著沒有面孔的人互動的事情,我還想再做 20 年嗎?」 答案是否定的。

我渴望建立更深度的連結,這促使我規劃一個限制人數在 150 人的私密付費社群。

這個人數參考了「鄧巴數3」,即一個人能穩定維持社交關係的人數上限。

並建立了一個規則:「三個月不活躍就退費」,寧願人數少,也希望維持社群的高強度凝聚力與活躍度。

💬 雷蒙總結:

瓦基這個從「廣」到「深」的轉變,我認為是所有成熟創作者必經的思考。

當影響力到達一定程度後,真正的滿足感不再來自於數字的增長,而是來自於真實的生命連結

【延伸閱讀】私域經營的漏斗實戰:大部分人都用錯了社群?從流量到品牌共同體


知識內化的流程:從輸入到行動

雷蒙:很多人都知道要多讀書,但很少人能像瓦基一樣,持續地高品質輸出。所以瓦基是如何將大量的輸入,轉化成有觀點的輸出?

瓦基:從「輸入」(如讀一本書)直接跳到「行動」是很困難的。中間最關鍵的步驟是透過「寫筆記」和「寫作」來進行深度思考與內化。

我的流程是:輸入(書籍) → 寫筆記/文章(深度思考) → 產出行動方案4

寫作是為了和內容進行思辨和對話,提煉出最適合自己的行動。

對外發布的文章、影音,都只是我思考後的成果。

CleanShot 2025 11 12 at 12.51.50@2x.compressed
我有寫過一篇文章,分享我的「閱讀到輸出」工作流 👆🏼

💬 雷蒙總結:

瓦基分享的流程,關鍵在於「寫作是為了自己思考」,而不是為了發表。

我在《做內容訂閱半年後,我發現「寫作習慣」的本質:創作自由度》文章裡,跟暢哥(于為暢)聊到對寫作的看法,他說到:

「不要只為讀者而寫,要記得為自己而寫。」

雖然寫出來的內容要專業,這是種職業,但別讓寫作完全成了「例行式工作」。

透過寫作為自己釐清思緒的過程,正是將輸入的知識內化成智慧不可或缺的步驟。

對我們一般人而言,不一定要公開發表,但為自己寫筆記、釐清思緒,是累積洞察力的必經之路。


結語

​瓦基的故事告訴我們:打造一人事業,不是追求一夜致富的捷徑,是一場持續探索與優化的實驗

從台積電百萬年薪到自己創業,他找到的不是「更輕鬆」的路,而是「更喜歡、有價值」的路。

找到一個對別人來說像工作,但對你來說像玩樂的事。—— Naval Ravikant

當工作不再只是交換時間與金錢,而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你才能真正享受這場馬拉松。

一個能長久穩定的商業模式,也不是仰賴一次性爆紅,而是建立飛輪效應、系統化。

免費內容帶來流量,結緣品累積信任,核心產品創造收入篩選鐵粉,高價社群建立深度連結

每個環節互相加乘,讓你的影響力與收入同步累積。

更重要的是,瓦基從「萬人影響力」轉向「百人社群」的決定:真正的價值不在於觸及多少人,而在於你能與多少人建立真實的生命連結。

與其對著模糊的萬人喊話,不如深度陪伴一百個願意與你同行的夥伴。

🚀 這篇為訪談的重點精華文章,一刀未剪超過 100 分鐘的精彩內容都在專屬《超級個體工作術》學員的課程單元中!

📒 第一場加餐策略課|心得筆記收集

讓我們看見,列入下次的優化迭代,更讓我幫你擴散出去!

如果你有寫心得、筆記,歡迎留言在以下兩個平台:


📍 今年,我把我這套「現代工作者的商業模式」、「新時代工作術」,都整理在這堂我的年度大課【超級個體工作術】

不想被公司定義人生?超級個體工作術會幫助你:用數位工具建立知識系統、把時間變可販售資產、讓專業獨立於職位。55 個單元,完整拆解從一人工作到建立影響力的完整路徑。不是教你離職創業,而是掌握可遷移能力,讓自己成為市場需要的那個人。

solopreneur cover compressed
🎁 輸入 RAYMOND,獲得優惠折扣 300 元!

本文註腳補充

  1. 2022 年瓦基出書時,第一場新書分享座談會,找了我當主持對談人的小紀錄。 ↩︎
  2. 延伸閱讀:選擇擅長但犧牲喜歡,這是一個人生陷阱。 ↩︎
  3. 鄧巴數是你能夠認識、叫得出名字,並能夠建立起關係的人數,大致上就是 150。 ↩︎
  4. 我也有寫過一篇「我的 AI 寫作工作流」,裡面提到的觀念跟瓦基不謀而合。 ↩︎

#166 – 跌入水的人哪有身上不濕的,只是晾乾需要點時間而已 ®️雷蒙週報

2025-10-29 12:49:33

📸 第 166 期(9/27-10/29)封面照片:這週飛到清邁,換個空氣和心情

嗨,你最近好嗎?這期電子報,比預期晚了一些。

隔了一個月沒寫電子報,第一時刻覺得壓力挺大,挺自責的。

明明想要好好自律,定期用文字跟讀者說說話,也讓自己保持學習的節奏。但即使很努力了,還是避不開人生突然的重擊 —— 前腳才要從家人離世的心情和緩地走出,背後馬上被邪惡之人桶了一刀。同時也見識到,原來普通人,真的很難與懂法律規則的惡人抗衡的現實。

慶幸的是,在我一步步被深淵侵襲的時刻裡,有許多島民會員、讀者學員,給了我很多溫暖的留言跟關心。還有柚子在身旁的陪伴和共同應對,讓我們還是能把眼淚擦一擦,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讓也我想到一個,以前聽過的故事:

美國心理學家 William James 有一段時間陷入嚴重的憂鬱,他當時深受唯物論影響,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某天,他讀到哲學家 Charles Peirce 的一句話:「先假設生命有意義這件事,然後去行動看看。」於是他決定給自己一年時間,假設這世界仍有善意與價值,哪怕只是一點點。後來,他奇蹟般地走出了黑暗,發展被稱為「實用主義」的哲學思想,也成為心理學之父。

非常謝謝,默默給我力量的讀者。

我回來了,還沒被生活和惡意打敗。

我們或許都在不同的深水區裡掙扎,
而一句話、一個關心、一個留言,就能成為彼此的浮木。

生活還是得繼續向前,我們也會活得越來越清醒的。


📍 本月&即將的重要活動和消息?

  • 這兩天打算在社群媒體上做個小實驗:既然超級個體的課程平台,目前沒辦法顯示學員評價,那就自己幹一個簡易版。(雖然前陣子也有用先刻了一個內容頁,但是純網頁傳出去的可能性太低了)到時候會發在學員的 Discord 社群。等等,還沒追蹤我的 Threads 的朋友,記得先追蹤起來 🤣。
  • 上週的羅技團購曬單抽獎活動,得獎者:皇總兼、張芸如、Chiu Yu Ru;歡迎到 lifehacker.tw 我們的課程平台上,任選一堂課程(包含超級個體工作術),或品牌紀念品一件,請回信給我你要選擇的獎品唷!
  • 《超級個體工作術》課程上線後,居然有 4 間出版社來敲門,聊聊實體書的可能性。年底前要決定出版社,如果你有什麼建議給我,歡迎看看這篇,或者回信給我,我會非常感謝 🙏🏼

這週,我的輸入和閱讀?

—文章和學習筆記—

💬 也許,我們早已在沉默裡和解。

陪伴我爸的最後一段時間裡,我在來回的通勤路上,陸續寫下了一些心情紀錄。這陣子也是我寫最多話,關於我爸的時期。或許這些紀錄片段,我會再整理成一篇文章,讓老爸的身影,永遠紀錄在我的心中。謝謝有他陪伴著我的童年,帶著我成長到高中時期。(我爸最後留給我們的一段話

📖 你的每個預測其實都是一種負債

「每個刻意節制的行動都是一種投資。重要的事情需要時間,這正是為什麼這條路上很少人的原因。」、「不要聰明過頭,不要貪得無厭。選擇重要的事情,把它做好,讓演進超越預測。」

📹 同一首歌,演出了兩種人生觀

一場很適合深夜的表演。 一首歌唱出兩種不同人生觀。看著大張偉跟薛之謙站在同一個舞台, 像兩種人生哲學在對話。

數位工具和 AI 應用

🚀 最強 AI 字幕工作流・完整公開

看到的人都賺到;準確度 99%,這才是 AI 字幕生成的完全體。​整段流程,學會只要 5~10 分鐘。每支影片省下 3 小時,還能輕鬆做到雙語字幕。

🤖 取代 Spotlight、Alfred,10 個你要會的 Raycast 實用技巧

Raycast 是一款以「鍵盤優先」打造的效率工具,相較於 Alfred,它速度更快、擴充性更強,且免費版就內建強大的剪貼簿歷史(Clipboard History)和常用詞語(Snippets)功能。

🎨 Affinity iPad 版限時免費

Adobe 系列的最知名替代工具 Affinity,似乎在 10/30 就會關閉這次的永久免費方案,如果會用到的朋友,記得去領取,跟貴鬆鬆的 Adobe 說再見(iPad 應該可以取代一些基本編輯?)

🌐 ChatGPT 瀏覽器 Atlas 正式推出

Atlas 目前使用數天,陸續整理我的使用經驗中。我是覺得比 Dia 好用,因為無痛整合自己原先的 ChatGPT,讓很多 Prompt 都不用重寫;還能直接叫他針對我最近的瀏覽紀錄,寫一小則今日回顧,這點對我來說幫助挺大。對我來說更像是把 ChatGPT 的瀏覽器功能還回來,而不是瀏覽器中套了一個 AI 功能。



🤝🏼 如果你喜歡〈雷蒙週報〉並願意幫助我繼續分享下去
〈雷蒙週報〉是繁體中文圈 Top 的數位工具應用、科技產品的電子報品牌,提供現代人如何聰明工作、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訂閱者超過 19,000 人,開信率 > 60%;為了讓這電子報長久經營,我可以協助你推廣好的產品、服務或活動被更多人看見點此進一步瞭解如何跟我合作 🔗


取代 Spotlight、Alfred,10 個你一定要會的 Raycast 實用技巧

2025-10-22 20:38:32

為什麼需要 Raycast?

你是否厭倦了在應用程式之間不斷切換,或為了執行一個簡單操作而頻繁尋找滑鼠?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 Raycast,一款以「鍵盤操作」為優先所打造的效率工具。

透過 ⌘ + Space 快捷鍵,你可以瞬間啟動 Raycast,快速搜尋檔案、執行命令、控制應用程式,甚至管理複雜的工作流程。

它讓你幾乎不需要觸碰滑鼠,就能完成從搜尋、運算到自動化的各種操作!

不僅減少了手部移動,更重要的是保持了思考的連續性,讓你專注於真正重要的工作內容。

跟 Spotlight、Alfred 的差異?

相較於 macOS 內建的 Spotlight 或老牌的 Alfred,Raycast 的最大優勢在於「速度」與極度豐富的「擴充性」

在 Raycast 商店裡目前有數千個擴充外掛(不需要費心調整 Alfred Workflows),包含 Apple Notes 到 Notion、Slack、GitHub,無縫整合你日常使用的各種工具。

Alfred 內建的計算機僅能簡單的數學運算,而 Clipboard History、Snippets 這兩個功能都是需要另外付費,但在 Raycast 的免費版就能使用。

⬇️ 下面我將介紹最實用的技巧,讓你的 Raycast 變成真正的效率神器。


🧮 計算類

Raycast 除了能解決複雜的數學運算,更支援時區、單位換算、日期與幣別轉換

只要在 Raycast 搜尋框輸入數字或數學表達式,就可以進行運算,不需要再叫出計算機,而且,它能直接理解「自然語言1」。

數字運算

📍 如何使用:除了簡單的加減乘除外,你還可以輸入如 200 * (17+5) 或 32% of 50000

幣別價格查詢

📍 如何使用:輸入如 1000usd twd 或 5000 twd jpy,也可以直接省略 twd,輸入 1000usd 就可以查詢。

時區計算

📍 如何使用:輸入如 October 13th at 9 AM Eastern 或 Oct 21 10:30 Pacific 會自動幫你換算成台灣時區,線上參加國外講座好方便!

💡 小提示:當答案出現後,按下 Enter 即可直接複製解答。
更多介紹請參考:https://www.raycast.com/core-features/calculator


📖 文書處理

Clipboard History 剪貼簿歷史

如果你是文字工作者,相信你也有發生過這種「嘔」狀況:寫完一大段文字,按了剪下(⌘+X)快捷鍵,結果貼上東西之前按到複製(⌘+C),然後剛剛那一大段文字就消失了 🥲

Raycast 提供強大的剪貼簿管理系統,自動記錄你複製的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連結,可以快速找回之前複製的任何資料,不再擔心重要資訊被新內容覆蓋。

raycast clipboard

📍 如何使用:在搜尋框搜尋 Clipboard,或是直接設定快捷鍵。

而且支援這些功能:

  • Edit Content 編輯內容
  • Send to AI Chat 傳送到 AI 對話框
  • Pin Entry 釘選常用項目
  • Save as Snippet 存成片段

若要更強大,我之前介紹過另一款 Paste,整體介面更清楚、一目了然。

只要透過 Shift + ⌘ + P(可自訂快捷鍵),能直接叫出 Paste 剪貼簿,然後直接查詢我這一個月的所有剪下和複製的內容。

Paste mac app %E8%A4%87%E8%A3%BD%E8%B2%BC%E4%B8%8A%E5%B1%95%E7%A4%BA

※ 一樣包含在 Setapp 套餐內,更多 Setapp 應用介紹:

OCR 文字辨識

內建 OCR 能夠辨識螢幕上任何文字內容,叫出 OCR 後,只需選取畫面區域,系統便會自動提取文字並複製到剪貼簿

這功能在處理無法複製的文件、翻譯圖片文字、或從影片中提取資訊時極為實用,而且速度很快!

我在實際測試辨識中文時,經常會出現亂碼,所以若你有辨識中文的需求,我會更推薦 Mac 上最好用的截圖工具 CleanShot,它除了可以截圖錄影、美化截圖外,還支援多語系的 OCR 文字和 QRcode 辨識

Emoji 表情符號挑選器

在日常工作溝通中,emoji 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表達工具。

無論是在 Slack 回應同事、在 Notion 標註任務,還是在社群媒體發文,我們每天都需要快速找到合適的 emoji 😆

macOS 原生的 emoji 選擇器搜尋功能不夠精準,而且不支援常見的別名或俗稱,你必須精確知道官方名稱才能搜到目標。想找「讚」的 emoji 時,輸入「good」或「棒」可能完全找不到結果。

Raycast 除了支援多種別名搜尋,還可以透過分類快速定位、用顏色篩選 emoji、或釘選(Pin)你最常使用的表情符號。

📍 如何使用:直接在搜尋框輸入 emoji,或是像我一樣在 Raycast 的設定裡,用快捷鍵取代掉原本 Mac 預設的 ^ +  + Space

Count 字數統計

提供精確的文字統計功能,包括字數、字符數、段落數、閱讀時間等指標。

這個外掛讓你選取任何地方的文字後,就能在 Raycast 搜尋框輸入 Count 查詢字數,一鍵控制文章長度、評估閱讀時間,省去貼到其他工具去計算的麻煩。

對於作家、部落客、學術研究者或內容行銷人員來說極為實用!

📍 如何使用:框選你要的文字後,呼叫出 Raycast 搜尋 Count 即可快速算出字數。


QuickLinks 快速連結

簡單來說,就是建立個人化的快速連結捷徑!(包括網站、檔案、資料夾或應用程式)

📍 如何使用:搜尋 Quicklinks 或是設定快捷鍵。

例如:我設定了 Felo 的快速連結,只要輸入關鍵字,它就會自動幫我透過 Felo 來搜尋!


Snippets 常用詞語

強大的文字片段和範本管理系統,可以儲存常用的回覆、程式碼片段、表單範本、AI Prompts 等,能顯著減少重複打字的時間。

📍 如何使用:搜尋 Snippets,會有新增、搜尋、匯入、匯出 Snippets 的功能

常用詞語

對於客服人員的標準回覆、程式設計師的程式碼範本、或業務人員的提案內容都極為實用。

Prompts

隨著 AI 工具普及,高品質的 AI 提示詞(Prompts)往往非常長,包含了詳細的背景設定與格式要求。

若每次都要重新打字或到筆記本複製貼上,超沒效率。

但透過 Raycast Snippets(常用詞語),你可以將整串上百字的提示詞完整儲存,之後只要透過一個極短的關鍵字就能呼叫,例如 @diary

之後在任何輸入框中,你只需輸入 @diary,Raycast 就會立即為你貼上整段「日記助手」的提示詞,省下了大量從剪貼簿找的時間,不再被重複的輸入動作打斷思緒。


Windows Management 多視窗管理

透過簡單的快捷鍵,你可以快速將視窗對齊到螢幕左半邊、右半邊、四個角落,或是在多個螢幕間移動視窗。不需要用滑鼠拖曳,一個按鍵就搞定。

Raycast Pro 會員還能使用 Custom Management,自定義視窗的精確尺寸、位置和偏移量。

想要一鍵將多個應用程式排列成理想的工作配置,同時查看程式碼、文件和終端機,或是處理設計稿時需要固定的視窗佈局,不需要再每次手動調整!

⬇️ 輸入「超級個體」時,就會左邊 Safari 視窗開啟《超級個體工作術》線上課程,右邊自動打開 Heptabase 的「學習筆記」頁面。

raycast windows hepta solo

Raycast 費用?需要付費 Raycast 嗎?

基本上大部分使用者用免費版就很夠了!如果你只需要基本的啟動器、視窗管理、剪貼簿歷史等功能,完全不需要付費

只有當你需要 AI 功能、跨裝置同步、或自訂視窗管理時,才需要考慮升級 Pro。

SCR 20251016 nlhy

免費方案(Free)

包含所有內建擴充功能,如剪貼簿歷史、行事曆、視窗管理等,並可存取社群開發的公開擴充套件(1000+ 個)。

Pro 方案

每月 $8 美元(年繳)

Pro 主要功能:

  • Raycast AI(AI 助理、AI Chat)
  • 雲端同步(Cloud Sync):跨裝置同步所有設定、擴充、快捷鍵
  • 自訂主題(Custom Themes)
  • 無限剪貼簿歷史紀錄
  • 自訂視窗管理指令(Custom Window Management Commands)

每年更新!雷蒙的數位工具地圖・提升工作效率、生產力應用推薦

Tool Map Raymond Course
查看課程介紹(內有試看影片)

不論是外出講課、線上課,我最常收到的問題之一就是:「雷蒙,你剛剛在用的是哪個工具/APP?

加上每年都有最新、更厲害的工具出現,總是讓人感到特別焦慮,尤其在 AI 技術出現後,新工具層出不窮,追也追不完。

於是我直接挑選出 25+ 個我親自使用過、值得推薦給你的數位工具,讓你能思考自己的需求,把手機、電腦變成真正有價值的生產力工具!購買後能立即學習 2.5 小時的課程內容(每年持續更新) 🔥

💬 學員心得評價,看看他們上完課的收穫:

  1. 品捷:「這堂課太佛心了!學到了很多超好用的工具,例如:Raycast 真的超方便!可以快速叫出工具,還有許多實用的插件。TextSniper 幫助我一鍵快速複製圖片上的文字,不需要再使用多個工具才能完成。還有自然輸入法CleanShotPaste、Downie 等等。上完這堂課,收穫滿滿,直接解鎖許多從沒用過的實用工具,跟著雷蒙的操作示範,直接快速上手!」
  2. 張馨予(馨馨):「每次上雷蒙的課都收穫滿滿,這次在課程中認識很多 APP,還找到了我一直在尋尋覓覓的 OCR 文字擷取器(Windows系統),可以安裝在公司電腦,大幅提升我工作效率。」 

※ 內容註腳

  1. 「自然語言」就是我們平常講話、打字的方式,它讓你可以像跟朋友聊天一樣對電腦下指令。你不用輸入 create event "Team Meeting" date:tomorrow time:10am,而是直接講:「明天早上十點安排一個團隊會議」,能理解自然語言也代表這套系統更人性化、更直觀。 ↩︎

#165 – 重新定義堅持創作 / 個人商業模式直播 / 升降桌工學椅團購優惠 ®️雷蒙週報

2025-09-26 17:26:22

📸 第 165 期(9/11-9/26)封面照片:生日餐,推薦饗 A JOY,當作紀念日去享受一次很值得。

每年生日時,我通常都會寫下一篇長文回顧自己這一年做了什麼,聊聊最近的想法,跟去年的自己有什麼差異和變化。

今年的狀況比較特殊,明明是世俗上最重要的而立之年,30 歲,也是我們品牌命名的核心要素 —— 這是個最多可能性、變化最大的時期。

確實,這一年的變化實在太大了。

先是我們家的寶貝狗狗 Domo 離開,又遇到家人陸續罹癌,甚至捲入了難以一言蔽之的親人關係中,所以這一年我常常陷入一種「無力感」漩渦中,一直沒辦法動筆去寫些什麼回顧文。

雖然心裡頭總有一種聲音告訴我,有些重要的片刻,不記錄下來就沒了。

把尺度拉大一些,小時候沒有相機、沒有網路、沒寫作習慣的我,不也好好走過來了?把每個當下踏實、用心地去感受,無論悲傷,還是歡樂,或者好好發呆看著窗外放空,感受到自己活著的美好,好像就夠了。

所以,回頭閱讀一年前寫下的《30 歲,我用十年學到的事》這一篇文章,開頭寫到:

「30 歲不是個截止日期,不需要向誰驗收什麼,而是各種可能性的開始。」

30 歲這一年,雖然看上去壞消息多一些,無力感遽增,但也完成了不少事情:

  • 第一次去新加坡跟馬來西亞,見了海外的 Notion 學員,謝謝有他們做當地導遊,帶我們認識了深度的馬來西亞
  • 開始嘗試舉辦 Notion 直播分享會,放手賦能給現在的主持人早安,辦得也越來越好
  • 跟會員們一起籌辦了,破百人的「生活黑客年會」
  • 跟媽媽去一趟清邁,爬上山頂見到好美的日出
  • 第一次體驗滑雪,看著柚子從不會到享受的過程很幸福
  • 招募剪輯師忙了整整一個月,雖然後來因為各種意外一直沒辦法重啟拍片計畫,希望年底一定要正式回歸阿!
  • 籌備年度大課《超級個體工作術》,6/24 正式上線募資,並於 9/17 正式把課程交付完成,還體驗了暢銷書作家一天簽名 500 份的感受。
  • 第一次體驗露營,跟大學最好的朋友們去了一趟新竹。
  • 今年柚子的生日和紀念日,機車和火車環島了西半部,有些緣分還是實體見上一面更為深入真切。
  • 和會員島民們相約大阪世博,也去了沖繩,發現自己還是更愛東南亞的海。
  • 今年我的生日,則是去吃了這輩子最貴的自助餐,原本以為 101 樓上的都只是好看但不好吃的風景餐廳,沒想到饗 A JOY 徹底打破我認知,成為我目前排行第一的餐廳。

……等等。(雖然生日後,馬上迎來車禍、發高燒,和一系列突發混亂,老天爺真的不想給我放假是嗎 XD)

堅持體驗生活,保持真實創作

當現在內容製作隨著 AI 越來越輕鬆容易、人們對於內容的選擇越來越多,「堅持創作」的定義可能會變成「堅持體驗生活,保持真實創作」

我還是沒這麼喜歡用 AI 來選題、生成爆款內容,更多是用來潤飾我的觀點、再製既有內容,透過問答對話,探索更多自己的未知的精神世界。

如果你只是讀我的文字,可能會覺得我是個情緒比較理性的人,但日常中的我,也會為了很多深度在意的事很有感性的情緒,例如對產品打磨的要求,一段關係的變化,都能讓我心情有所動盪,私下是個挺感性的人?例如,心情不好的時候,會一整天不想上社群媒體,轉向聽聽音樂、刷刷影片,從輸出轉向輸入。

或許,我的 31 歲也可以這樣定位「少些輸出,多些輸入」,給自己放些假,出門看世界,整理照片和影片,書寫更多心情,把自己的數位工作系統打理好。

你呢?希望這一年,或接下來一年,你也有找到自己的節奏。


【免費直播】如何設計一人事業的付費社群 ft. 閱讀前哨站瓦基

超級個體工作術」的同學,看到第幾單元了呢~? ​

下週一 9/29 晚上(一),我邀請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做為「超級個體職人訪談」的序幕開場

瓦基雷蒙超級個體直播
這場直播的許願提問區,我會在今晚在學員限定的 Discord 內發貼文唷!

這不只是簡單的對談 ,是一場真實上演的 LIVE 策略課。

我們會用「超級個體工作術」的框架,聊聊新時代創作者如何從「注意力遊戲」轉向「信任遊戲」,一起拆解社群、教育、商業模式設計。 ​ 邀請你,和我們一起腦力激盪瓦基的最新計劃。

邀請你一起來參加,或者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朋友同事們 👍🏼


🤝🏼 本期推薦:Funte 電動升降桌& Steelcase 人體工學椅團購優惠

Steelcase 優惠團購

2021 年,我把蝦皮買的簡單書桌換成電動升降桌;2023 年,我把 Herman Miller Aeron 都換成 Steelcase,從此之後,我就算每天工作 12 小時,也幾乎沒腰疼、脖子、肩膀酸的狀況了

現代人,只要你是電腦工作者,很常出現一天用椅子比躺床還久,當你會願意花萬元買床,卻常常忘了注意「你值得一張更好的桌子和椅子」?

慶幸的是,我的身體在一年多時就發出警告,看過物理治療做過復健後,我就把便宜的摺疊椅跟桌子都換了。 ​就像注重健康的人會知道「每天吃的食物」比我們後來花大錢治療划算太多;以工作來說,椅子、顯示器、滑鼠這些東西用了錯的姿勢,等同是累積長年壞習慣,負面影響很可怕的

總結一句,我過去花了不少冤枉錢,希望你可以少走彎路,關於工作設備我只會推薦「我自己真實使用過數年」的產品給你,例如 Funte 和 Steelcase 都是我開團超過 3 次的產品,因為好用、耐用,所以這次聽到有讀者再集氣許願,再次聯絡廠商開了團,替大家省些小錢 😆

⬇️ 直接點下方查看更多&把握限時的團購優惠吧!


📍 本月&即將的重要活動和消息?

  • 教師節連假快樂!週六我跟柚子會到台北華山,參與 TFT 為台灣而教的講座,如果你有興趣來聽聽我們的小故事簡單交流,這邊看看活動介紹&報名
  • 今晚也有 Notion 應用分享會的直播(第八場),也是本年度的最後一場,如果想瞭解怎麼活用 Notion 來線上學習、打卡、養成習慣,這一場值得你參加。

這週,我的輸入和閱讀?

—文章和學習筆記—

📝 從輟學生到百萬暢銷作家,用卡片筆記法建立斯多葛內容帝國|超級個體案例

談到代筆寫作(Ghostwriting),之前講到 Nicolas Cole; 談到斯多葛哲學(Stoicism),腦海浮現的第一位絕對是 Ryan Holiday。他們都是長期主義的實踐者,透過這個路徑,建立起獨一無二的利基:內容創作 → 受眾建立 → 產品化 → 營利。

💡 關於社群經營、成長的角色轉換

上週的會員直播策劃會,柚子分享到她對於社群的成長有點失去掌控,心情上很矛盾;我給了她一個比喻,我們以前是經營一個小班級,後來慢慢變成一整個校園,這其實是一種成長(完整比喻見貼文)。我們該如何從「親身參與」轉變心態為「理念傳承」,是每個持續成長的人,都會遇到的課題。

這篇文章來自一位會員,參與完直播課的觀察和感受,很謝謝有這位會員的分享,她說:「妳正在經歷的「角色轉換」,我相信是所有先行者都會遇到的課題。看到妳在直播策劃會裡願意坦誠跟大家分享這份掙扎,其實給了我們莫大的勇氣與啟發。」

數位工具和 AI 應用

🤖 Notion 3.0 大更新:AI Agents&資料庫權限

這週是 Notion 推出 AI 的一週年,沒想到一年後的現在,Notion 發佈了一系列重磅更新,這才是未來數位工作區的理想樣子,這篇文章用較為詳細的方式,和你展開聊聊 —— 為什麼早期加入、一直有使用 Notion 的你與妳,投資對了 🤘🏼

🚀 macOS 26 移除 APP 啟動台 Launchpad 後,怎麼辦?

找了一圈相關的應用,首推 LaunchNext,這是開源專案,可免費下載使用,算是大致上還原了啟動台的體驗,甚至能做到更多個人化自訂功能。

📱 一個將 AI 運用到極致的手機體驗,是怎麼樣的?

比起這幾年已經被吹到快無感的硬體,使用介面的優化升級;如果蘋果能把手機上的 AI 做到這些,那才是真正能改變我們使用手機的方式。



🤝🏼 如果你喜歡〈雷蒙週報〉並願意幫助我繼續分享下去
〈雷蒙週報〉是繁體中文圈 Top 的數位工具應用、科技產品的電子報品牌,提供現代人如何聰明工作、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訂閱者超過 19,000 人,開信率 > 60%;為了讓這電子報長久經營,我可以協助你推廣好的產品、服務或活動被更多人看見點此進一步瞭解如何跟我合作 🔗


Ryan Holiday 是誰?從輟學生到百萬暢銷作家,用卡片筆記法建立斯多葛內容帝國

2025-09-23 19:43:07

Ryan Holiday 萊恩.霍利得是誰?

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是一位行銷神童1斯多葛哲學推廣者,更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幾乎一年出版一本新書。

目前已著有十幾本書,並在不同國家、三十多種語言銷售超過二百萬冊,包括在台灣知名的:

  • 《滾動內容複利》(Perennial Seller)
  • 《挫折逆轉勝》(The Obstacle Is the Way)
  • 《最難對抗的就是你自己》(Ego Is the Enemy)
  • 《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The Daily Stoic)
  • 《駕馭沉靜》(Stillness is the Key)

19 歲時,他決定從大學輟學,成為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2 的研究助理,正是這段經歷讓他近距離學習羅伯.葛林的研究技巧以及對歷史和人性的分析,也奠定了萊恩.霍利得的寫作技巧。

大部分時間他都和妻子 Samantha、兩個兒子待在德州奧斯汀郊外的一座牧場,2021 年還開了一間實體書店 The Painted Porch Bookshop(彩繪門廊書店)。

在他的手臂上,刺有好幾本書名,左手是「THE OBSTACLE IS THE WAY」,在右手配戴 Apple Watch 的下方,則以粗黑字體寫著「STILLNESS IS THE KEY」,他認為這有助於提醒自己。

📚 書店的名字靈感來自斯多葛主義的誕生地:斯多葛柱廊(Stoa Poikile)—— 字面意義為「彩繪門廊」,承載著智慧與學習的象徵意義。

這座門廊之所以得名「彩繪」,不是因為建築本身的色彩,而是因為廊內牆面陳列著一系列著名的畫作。


專注於一個領域,打造內容生態系統

他的商業模式,是將古老的智慧包裝成更適合現代人的內容,讓大家容易理解,在生活中付諸實踐。

每個社交平台上,他會固定分享斯多葛主義相關內容,包含電子報、播客等多種形式,建立了完整的斯多葛哲學生態系統。

  • 書籍出版:包括《挫折逆轉勝》、《最難對抗的就是你自己》、《勇氣在召喚》、《自律即命運》……等等,這些書籍在全球銷售數百萬冊,使他成為當代暢銷的哲學作家之一。
    • 著作通常圍繞著斯多葛學派的四大美德展開,包括:勇氣(Courage)自律(Discipline)正義(Justice)智慧(Wisdom)3
  • 數位課程:提供線上課程,涵蓋斯多葛哲學的「入門挑戰」、「領導力挑戰」、「育兒策略」。
  • 網路商店:販賣販售斯多葛主義周邊商品,如紀念幣。
  • 實體書店:The Painted Porch Book Shop 不僅是一個銷售書籍的場所,也成為他推廣斯多葛哲學和閱讀文化的重要據點,並利用該空間錄製《The Daily Stoic》播客。
  • YouTube:近 200 萬的 YouTube 頻道《Daily Stoic》,進一步擴大他在斯多葛哲學領域的影響力。
  • 行銷與媒體策略顧問:曾擔任 American Apparel 的行銷總監,後來創立了自己的公司 Brass Check,為 Google、TASER、Complex 等公司以及多位白金唱片音樂家和暢銷書作者提供行銷和媒體策略諮詢服務。

這些多重收入來源,為他打造了橫跨出版、行銷和媒體的商業帝國

二十年前我首次接觸這套哲學,之後我寫了十三本書,寄出超過 3,000 封《每日斯多葛》電子郵件,並主持超過 500 集《每日斯多葛》播客訪談。—— Ryan Holiday

談到數位寫作(Digital Writing)與代筆寫作(Ghostwriting),一定會提到 Nicolas Cole;談到斯多葛哲學(Stoicism),腦海浮現的第一位絕對是 Ryan Holiday。

他們都是長期主義的實踐者,透過這個路徑,建立起獨一無二的利基:內容創作 → 受眾建立 → 產品化 → 營利

逆向思維創造藍海市場

1753899456013

​當整個世界都在追求新技術、新趨勢時,萊恩.霍利得選擇了一個看似過時的定位:古老智慧的現代應用

他發現現代人在快速變化中不斷焦慮,而斯多葛哲學正好提供了應對不確定性的行動策略,這個決定也讓他在競爭激烈的書籍市場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藍海。

追熱點、趕風口,當然可以紅一陣子,但終究只是「一下子」。

萊恩.霍利得的目標,是寫出不會隨著時間而過時的內容。

一部作品好不好,要看它能不能穿越時間?
你現在寫的這段話,十年後還會有人讀嗎?你這本書,有沒有可能成為某人一生的指南?—— Robert Greene

斯多葛哲學的核心,在於強調自我控制、理解人性,並專注於自己能控制的事物,接受無法控制的現實

他致力於讓斯多葛主義變得普及,讓更多人能夠接觸並從中受益。透過通俗易懂的寫作方式,將這門古老的哲學帶入主流。

💬 雷蒙短評:我發現很多超級個體都有這個特質。

他們不跟風,是去找到小眾,且自己真正熱愛、能實踐的領域深耕,最好的機會往往藏在大家都「不願意去」的地方。


萊恩.霍利得的高產寫作技巧

萊恩不只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也是一位熱愛閱讀的人,每個月都會發送他的選書閱讀指南電子報,他認為:

閱讀是一種超能力,作者濃縮了智慧、將得之不易的經驗濃縮寫進書裡,與我們進行對話,這是一份禮物,我們為什麼要拒絕?

那麼他是如何筆記、撰寫心得,到每年都能穩定出版一本書呢?秘訣其實就是 ——

實體的卡片盒筆記

萊恩說,寫作不是一蹴可幾的,在透過寫作獲得任何報酬之前,曾在自己的網站上寫作長達六至八年(他從 2006 年就開始寫部落格)。

萊恩的寫作方式,就是近幾年最夯的「卡片盒筆記」,只是他採用的是實體卡片筆記盒,而非透過數位工具實現!(雷蒙:我一定無法 😅)

他的卡片筆記內容,通常是閱讀書籍的筆記、或突發奇想的各種想法等。將這些寫進 4×6 的索引卡上,再放進一個盒子。

他的每本書都由數千張索引卡組成,當他打開盒子翻閱卡片時,會從中發現主題,發現卡片彼此之間的關聯,再透過梳理成為一本書、一篇文章,或是電子郵件、演講主題的靈感來源:

我成年後所賺的幾乎每一美元,都是先在索引卡的背面或正面(或兩面)上賺到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用索引卡(index card)完成的。

你可以在影片中看到他自己如何使用卡片盒筆記,甚至最近的新書《Wisdom Takes Work》預購,還直接送一張撰寫本書用到的筆記卡 😆


紀律的陷阱

萊恩.霍利得是一位很自律的人,他每天都運動(騎自行車、游泳、跑步、重量訓練),每天寫作 2 小時,他認為日常習慣和持之以恆的努力非常重要,也是建立品格的基礎。

而且每年的生日也都會寫條列式心得,分享一年來的經驗學習重點!

我喜歡游泳,因為這運動是少數幾個你無法接觸螢幕的地方之一。
我的手機不會響,眼睛不會像在健身房那樣,不停飄向播放新聞的電視機。
其實我的眼睛根本無法四處游移,它們緊盯著泳池或池塘底部。只有踢腿、划水、呼吸的節奏一次次重複前進,像是一種美妙而積極的靜坐冥想。—— The Hobby That Changed My Life

他在最近的一個訪談上提到,即使他撰寫關於紀律的書籍,自己也時常在紀律中掙扎,更是對家庭生活的巨大考驗。

他妻子曾對他說:「我們支持你,因為我們愛你,但這不是我們的夢想。」

我們常沉浸在自己的熱情與奮鬥中,以為身邊的人給予的支持是理所當然,卻忘了他們可能只感受到了疲憊。

現代的自我提升文化,常常把「個人優化」凌駕於「關係品質」之上。

用效率、產出、目標達成率來衡量自己的一天,卻忘了用陪伴、傾聽、同理心來滋養我們的感情。

對高度自律的人來說,真正的挑戰是斯多葛美德之一的「節制」(temperance),學會適當地「放手」。

身邊的人支持你,是因為他們愛你,但不代表要無條件地熱愛你的目標。這份支持是有成本的,更是需要被看見和感激的!

賺錢,是為了實現什麼樣的生活?

《一週工作 4 小時》的作者提摩西‧費里斯(Tim Ferriss)曾在某次交談問萊恩.霍利得:「你現在在做什麼?想要實現什麼目標?」

萊恩回答:「我想要實現財務自由。」

接著,提摩西問了一個萊恩從未被問過的問題:「你賺了很多錢以後想幹什麼?」

萊恩發現,自己其實只會把錢存在銀行裡。

你為什麼要做那麼多,你並不喜歡的事情來賺更多的錢呢?」提摩西繼續追問。

這個問題,讓萊恩恍然大悟。他意識到,賺錢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要容易得多,但很多人卻不知道自己賺錢的目的是什麼?

📍 當我們被社會期待綁架,以為賺錢的目的就是財務自由,卻從未真正思考過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我們很容易陷入一個為了賺錢而賺錢的無盡循環,將「手段」本身(金錢),誤當成了「目的」(理想生活)。

但賺錢,不應該只是數字的累積,而是要先定義出我們想要的生活方式,再透過金錢去實現。

就像在這篇文章中,《無路之路》作者 Paul Millerd 的提醒:如果工作少一點,收入也少一點,會怎樣?


結語

​一個沒有學位與相關工作經驗的萊恩.霍利得用行動證明了:在教室裡學習,不是成長的唯一路徑。

更關鍵的是「你跟誰學、誰願意跟你互動、學到什麼實戰技能」,遠比一張文憑重要!

如果你也想建立個人事業,不妨想想:你的領域裡有哪些大師?你能為他們提供什麼價值,換取學習的機會?

就像 Nicolas Cole 說的,透過免費工作換取學習機會,近距離觀察和學習他們的思考方式、工作流程和商業模式。

最好的工作,是主動開創機會,而且往往藏在大家都「不願意去做」的地方。

💬 我和柚子即將在 9/27 的 2025 有感節活動演講,主題是:「新型態教育不是在教室裡,是在網路和線上共學社群」,討論在 AI 和網路時代,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歡迎報名參與 👏


📍 今年,我把我這套「現代工作者的商業模式」、「新時代工作術」,都整理在這堂我的年度大課【超級個體工作術】

不想被公司定義人生?超級個體工作術會幫助你:用數位工具建立知識系統、把時間變可販售資產、讓專業獨立於職位。55 個單元,完整拆解從一人工作到建立影響力的完整路徑。不是教你離職創業,而是掌握可遷移能力,讓自己成為市場需要的那個人。

solopreneur cover compressed
🎁 輸入 RAYMOND,獲得優惠折扣 300 元!

本文註腳補充

  1. 在 21 歲時,萊恩.霍利得便擔任了美國知名服飾品牌 American Apparel 的行銷總監。在「成長駭客」(Growth Hacking)這個詞還不普及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用非傳統、低成本且具創意的方式,快速推動產品或品牌的成長,並出版了《滾動內容複利》(Perennial Seller),後續還出版了《相信我,我在說謊》(Trust Me, I'm Lying)一書,揭露了現代媒體的行銷操縱手法,以親身經歷為例,詳細說明了如何製造假新聞、引導輿論,為客戶達到行銷目的。 ↩︎
  2. 羅伯.葛林是《權力的 48 法則》、《喚醒你心中的大師》等暢銷書的作者,以其對權力、策略和人性的深刻洞察而聞名。 ↩︎
  3. 他強調這些美德彼此密不可分,沒有勇氣就無法伸張正義,因為追求正義往往會面臨文化、社會和政治的阻力。
    同樣地,沒有智慧或節制的正義也不會帶來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