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Raye Peng修改

一个想成为黑客的文人,ENFJ-A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Raye Peng的 RSS 预览

《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 分享

2024-12-05 20:57:52

image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980487/
作者:赫尔曼・黑塞
译者:姜乙

豆瓣简介:
《悉达多》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
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常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抛下过去,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寻心中的声音,追逐名利,经历友情,品尝爱情。不同的是,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确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黑塞的语言是充满诗性的,正如本书副题 “一首印度的诗”,因不得而知的原因,此副题在前人所出版本中都被回避了。为了尽可能表现黑塞的诗意,我们选择从德文直译,尽管我们的译文不能完全实现这种诗意,但其诗的本性与精神显而易见。
本书地位在前人的版本中已被反复强调 —— 亨利・米勒的最爱;影响了包括电台司令在内的许多名人雅士;在六十年代美国掀起过阅读黑塞的热潮,大学生们人手一册等等。
但如书中成为摆渡人的悉达多所述,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
所以倘若你碰巧遇到了这本小书,请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
愿你在读了悉达多的故事后,也能有所感悟,并开始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

关于这本书的故事

1967 年,保罗柯艾略 20 岁,他被送进了巴西的一家精神病院里。
他的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是你肯定听过《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作者就是保罗柯艾略。
他的一生本来应该被精神病院葬送的,但是一本书拯救了他。(ps. 这本书是保罗柯艾略女朋友给他邮寄到精神病院的
这本书就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悉达多》。

我想很多人和精神病人保罗的感受是一样的,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期望的会是一个圣人的故事,但读完后不免有一些些失落,这本书除了语言异常优美外,似乎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能解答人生的终极问题。

《悉达多》所讲述的,不过是一个世俗人的烦恼故事,似乎书中昙花一现的佛陀,才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悉达多,这个人的内心怎么会有这么多阴暗的情感呢?这么多恐惧呢?

但保罗悟出来了,悉达多是执意要将自己的生命本质去寻找自我,在大千世界中不迷失自己。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的几天,保罗就出院了。出院当天,他回望精神病院的铁栏杆,想起精神病院里的疯子对他说,他们要一辈子待在精神病院里,与世隔绝永远不出去。为什么呢?因为外面的世界太难面对了。

这个时候,保罗柯艾略对自己说:我发誓,我选择生命。(ps. 我命油我不油天

好了这本书的分享就到这里为止了,我已经总结完了 / 手动狗头(此处埋个伏笔)

佛陀是谁?

佛陀,意为 “觉悟者”,本名乔达摩・悉达多,又尊称为释迦牟尼
佛陀生活在约公元前 6 至前 5 世纪的古印度,原本是释迦族的王子,后来出家修行,经过长期的修炼和思考,在菩提树下获得觉悟(菩提),成为 “佛陀”,意为 “觉悟者” 或 “开悟者”。

在你的心目中,佛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是洞窟里的佛菩萨像?还是栩栩如生的壁画?亦或是在藏经洞里发现的画匠们创作的涂鸦草稿?

image

image

传言佛陀是生活在公元前 5 世纪的人,但要到公元 2 世纪左右,佛陀的形象才开始流行,不同地区的佛陀的形象各不相同,最开始的佛像更多的是一个 “符号”,并不是代表真实存在的佛陀形象,主要是为了供后人忆念和瞻礼佛功德之用。、

《金刚经》中有言:“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意思是说,要见到真正的 “如来”,必须知道种种的外相都不具备永恒性。

既然最高境界是 “诸相非相”,那为什么还要有这么多金碧辉煌的佛像呢?释迦牟尼也不过就是两千多年前的悉达多太子,怎么就变成了类似电视剧中 “如来佛祖” 一般的形象呢?

在佛教中,有 “三身佛” 的说法,即佛有三种身相,分别是 “应化身”,“报身” 和 “法身”,觉悟程度深浅不同的人,所见到的佛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样貌。所谓 “应化身”,如我等凡夫俗子,尚未觉悟,所以看到的佛陀就是和尚,跟平常人一样。已经觉悟的菩萨,所看到的佛陀形象则是庄严恢弘的,这就是佛的 “报身”,“法身”,则是说真正的 “佛” 就是无形无相,随众生的心而显现出不同的样子。

最后,历史上是否真的有佛陀其人呢?

直到 1898 年,一位名叫佩普的英国工程师,他在印度比普罗瓦考古发现了一个装有佛陀遗骨的舍利瓮,而就在前一年的尼泊尔的蓝毗尼,尼泊尔总督雷纳将军和德国考古学家福勒博士,发现了在佛陀出生地出土的阿育王石柱。这些新发现最终让西方学者开始相信,佛陀并非是神话人物,而是曾经活生生地在印度行脚弘法的一位僧侣。

image

悉达多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佛陀,即乔达摩・悉达多,大约在 19 岁成亲,娶了城中的美人耶输陀罗,但却在 29 岁毅然出家,经历数年苦修,终于 35 岁在菩提伽耶觉悟,然后在北印度赤足游历讲法 45 年,最终于 80 岁时在拘尸那迦涅槃。

佛陀本属于释迦族。释迦族本身属于刹帝利种姓,即贵族阶层。

在《悉达多》开篇,黑塞是这样形容悉达多的:

悉达多,俊美的婆罗门之子,年轻的鹰隼,在屋舍阴凉处,在河岸船旁的阳光中,在婆罗双林和无花果树的浓荫下,与他的好友,同为婆罗门之子的乔文达一道长大。

而最爱他的人是乔文达。他爱他的步态,他行动时的优雅完美。他爱悉达多的一切言行,但更爱他的精神,他崇高激昂的思想、强大的意志和高贵的使命感。

用现在的话来说,悉达多是一位 “富二代”,既不用担心生计,婚姻,事业也应该想当顺利,是我们非常羡慕的生活状态,这样的世俗人生,似乎没有任何理由主动放弃。

那么,他为什么要出家呢?

关于佛陀想要出家修行的动因,更为直接的描述,则是太子经历四个城门的故事:

有一天悉达多太子出行,在其中一个城门,他见到一个耄耋老人,于是问侍从,这个人为何这般模样?侍从告诉太子,这就是 “老”:“夫老者生寿向尽,余命无几,故谓之老。” 第二天,太子又在城门遇见一位重病的人,问侍者这又是什么情况?侍者回答说这是 “病人”,太子于是追问什么是 “病”,侍者回答说:“众痛迫切,存亡无期,故曰病也。” 又有一天,太子在城门处遇见有人亡故,亲人们嚎哭围绕。太子又问:“死为何?” 侍者则回答:“死者,尽也。风先火次,诸根坏败,存亡异趣,室家离别。” 短短数语,道尽了人生的无奈。

当太子再度出游时,却见到街道上有一位出家的沙门,便好奇询问侍者这是何人。侍者告知,那是 “沙门”:“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攝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無所伤害,逢苦不慼,遇乐不欣,能忍如地。” 也就是说,出家修道能让人远离欲望的伤害,并且对于众生升起无尽的慈悲,这让年轻的太子非常羡慕,萌生了出家修行的念头。

而在小说《悉达多》中,黑塞用文学化的方式描述了悉达多的出家时刻:“乔文达意识到:时候到了,悉达多要去走自己的路。他的命运即将萌发。”

那时,三位沙门经过悉达多所在的城邑。他们是去朝圣的苦行者,不老也不年轻。憔悴、消瘦,几乎全裸的身躯被阳光暴晒得焦黑,尘埃和血迹布满肩头。他们是人类王国的异乡人,骨瘦如柴的胡狼。孤独、绝尘,与世界为敌。一种由无声的激情、不惜一切去献身、无情的肉体灭绝构成的灼热气息回旋在他们周身。

在黑塞的小说中,悉达多是主角,他的同伴叫乔文达,书中他俩曾一同去拜访佛陀乔达摩

ps. 私以为,佛祖的本名叫乔达摩・悉达多,黑塞将其拆分成两个人物,所以文中的悉达多其实也是佛陀,是悟道的另一条路

沙门修行

悉达多与乔文达一同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一段充满挑战的苦修生活,他们通过冥想、禁食和压抑感官欲望来试图摆脱自我和世俗的束缚。

他遇见女人时目光冷淡,遇见城中穿着华美之人,嘴角流露出轻蔑。他见到商贩经商,君侯外出狩猎,服丧者哀嚎,娼妓出卖色相,医生救治病人,祭司定夺播种之日,情侣们相互爱抚,母亲们哺乳 —— 这一切都让他不屑。

悉达多唯一的目标是堕入空无。无渴慕,无愿望,无梦想。无喜无悲。​“我” 被去除,不复存在。让空洞的心灵觅得安宁,在无 “我” 的深思中听便奇迹。这是他的目标。当 “我” 被彻底征服,当 “我” 消亡,当渴求和欲望在心中寂灭,那最终的、最深的非 “我” 存在,那个大秘密,必定觉醒。

然而,悉达多很快就意识到,沙门苦修不过是一种徒劳,并不是真正能够接近觉悟的道路。

悉达多道:​“我并不这么看,我的朋友。至今我在沙门处学到的东西,乔文达,我本可以更快更便捷地学到。在花街柳巷的酒馆里,我的朋友,在脚夫和赌徒处,我都能学到。​”

遇见乔达摩

沙门的禁欲与苦修,并无法帮助悉达多真正解答关于存在、苦难和解脱的问题。他逐渐意识到,这些修行方式虽然提供了某种控制欲望的方法,却不能触及生命的本质。正是在这种疑惑与不满足的驱使下,悉达多听闻了佛陀 —— 乔达摩前来宣法,于是便于乔文达一同拜访了佛陀。

夜幕降临,酷热消歇,祗园中的人们活跃起来,聚集在一处聆听佛陀宣法。
这时,他们听见佛陀的声音。那声音美满,安宁,平和。他论苦谛,苦之缘起及其灭往何处去。他平静的论述安详清晰。苦乃人生实相,但离苦之道业已被发觉,跟随佛陀即可脱离苦海。
世尊以柔和坚定的声音论四圣谛,讲八正道。他耐心地以惯常的方式讲经,举证,温故。他的声音明亮而安静地盘旋在听者上空,如光影,如星辰。

乔文达立即为佛陀的智慧,宁静的气质与深刻的洞察力所拜服,并想要追随佛陀修行
而悉达多却不愿成为佛陀的追随者,

乔文达不断地追问他的朋友,他想听他解释,他为何不容身乔达摩之法义,他在他的法义中发现了什么瑕疵。而悉达多却总是驳回追问:​“不要再问了,乔文达!佛陀的法义非常之好,我怎么可能发现瑕疵?​”

然而悉达多确实发现了乔达摩的缺陷,他清楚地意识到,每个人的觉悟之路是独特的,无法通过模仿或追随他人来获得。佛陀已经完成了他的修行道路,而悉达多必须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

只是,在您的法义中,在统一、逻辑完善的万物中却存在一个断裂之处。这一小小的缝隙让这个统一的世界呈现出些许陌生、些许新奇;呈现出些许迥异于从前,且无法被证实的东西:那就是您的超世拔俗,获得解脱的法义。这个小漏洞,这个小断裂,让永恒统一的世界法则变得破碎,失去效力。但愿您能宽恕我所提出的异议。​”
哦,世尊佛陀,您从未以言辞或法义宣讲您在证觉成道之际所发生的事!世尊佛陀的法义多教人诸善奉行,诸恶莫作。在明晰又可敬的法义中不包含世尊的历程,那个您独自超越众生的秘密。这就是我在聆听法义时思考和认识的。这就是我为何要继续我的求道之路 —— 并非去寻找更好的法义,我知道它并不存在 —— 而是为摆脱所有圣贤及法义,独自去实现我的目标,或者去幻灭

在这一刻,悉达多与乔文达分道扬镳。他想要独自去实现他的目标,或者走向幻灭。

另一条悟道之路

告别沙门生活之后,悉达多才开始体验到真正的生活

他环视四周,宛如与世界初逢。世界是美的,绚烂的;世界是奇异的,神秘的!这儿是湛蓝,这儿是灿黄,那儿是艳绿。高天河流飘逸,森林山峦高耸。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充满秘密和魔力。而置身其中的他,悉达多,这个苏醒之人,正走向他自己。

原来的他,曾一直把现实世界看做虚妄,看做偶然和毫无价值的皮毛,但现在他已真正觉醒,他开始从头开始新的生活。

他遇到了聪慧美丽的妓女迦摩罗,向她学习爱情的艺术,开始接触世俗的享乐,开始学习经商之道,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又过上了奢华而舒适的生活。

但是呢,他也逐渐被物质的欲望吞噬:

世俗将他囚禁。情欲、贪欲和惰性,以及他最蔑视、时常嘲笑、视为最愚昧的唯利是图俘虏了他。他拜倒在钱财下。赚钱于他不再是游戏和琐事,而是枷锁和负荷。

于是他又开始对这种生活方式感到厌倦和厌恶,在经历了世俗生活的美与苦之后,他又重新走上了悟道之路。

作为他的伴侣,迦摩罗其实是非常了解悉达多的

唯有聪明的迦摩罗深知,他内心仍是个沙门。指引他生活的一直是思考、等待和斋戒的技艺。他和孩童般的世人间彼此依旧陌生。

我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写了个批注:这其实就是很多中国人的真实写照,入世则克己复礼,杀身成仁,出世则清心寡欲,黄粱一梦。如果用大白话来说的话就是,卷又卷不过,躺又躺不平。

于是悉达多选择了离开,他好似涅槃一样,又重新回到了一无所有,只是,此刻他已青春逝去,两鬓斑白,体力渐衰。

他只盼忘掉自己,得到安宁,甚至死去。只求闪电击毙他!虎狼吞噬他!只求一杯毒酒麻醉他,让他遗忘、沉睡,永不醒来!这世上还有哪种秽迹他没习染?还有什么罪孽和蠢行他没触及?还有哪一隅灵魂的荒蛮之地他没驻足?他岂能再活?再呼吸?再感觉饥饿,再吃,再睡,再和女人同笫?这轮回不是耗尽和桎梏了他?
那么,他想:无常之物已远离我。像儿时一样,我又一无所有,一无所能,无力又无知地站在阳光下。多么奇异!在青春逝去、两鬓斑白、体力渐衰的时候一切从儿时开始!他笑了。

我曾不记得是从哪里看到过一篇古文,说人生快意之事无非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但真正最值得铭刻的,莫过于你正得意之时,被一棒子打到在地,失去所有,从零开始,这也是当前悉达多的真实写照吧

河边悟道
最后他来到了一条河边,此刻他已老去,变得很普通的老头别无二致。
就在他濒临崩溃的时刻,河水的声音唤醒了他。他开始学会了倾听河流的声音,学会欣赏山川草木,一花一石。
平静流淌着的水流,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河流并不会因为他的绝望而改变,它依然流淌不息,仿佛在向他诉说着某种深刻的真理
此刻,悉达多已不再执着于追求外在的真理,而是接受了生命本身。

也许,真正的智慧本来就不是通过抗争或逃避获得的,而是通过与生命和解、接受万物的本来面貌来实现的

这个, ” 他摆弄着, “是一块石头。一段时间后,它或许成为土,生出植物,变成动物,变成人。过去我会说,它不过是块石头,毫无价值...
但今天我却想,这块石头就是石头。它也是动物,是神,是佛。我不会因它终将变为这个或那个而敬爱它,而会因为它一直是石头 —— 正因为它是石头 —— 今天和现在出现在我面前的石头而爱它。看到它每条纹理中,每道沟渠中,黄色、灰色中,坚硬中,我敲击它发出的声音中,它表面的干燥和潮湿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些石头如油如皂,有些像叶似沙,每块石头都不同,都以其特有的方式念诵着‘唵’。
每块石头都是梵天,但同时,它又确实是石头。

有一句点评写得好,只有经历过的那些体验,才有了此刻的你(此处回应开头伏笔)

你是你接触过的人,碰到过的物,感受过的情爱,迷失过的痛苦,家乡的老树,街边的路灯,吃过的烧烤摊…… 等等所有的体验,才有此刻的你。

悉达多从年少时轻蔑欲望,到青年时拒绝欲望,到中年时沉迷欲望,到老年时超脱欲望,不断从经历中看到自己的 “我”,摈弃了善恶,
至此,他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听到了河流的生命,当悉达多专注于河水咆哮的交响,他不再听到哀,听到笑,当他的灵魂不再执念于一种声音,自我不再被占据,而是倾听一切,倾听整体和统一时,
这伟大的交响,凝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 “唵”,意为圆满。悉达多和佛陀一样,最终成就了自己的生命。

我读完《悉达多》的时候,最先浮现在脑海边的就是蒋捷的这首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蒋捷 《虞美人・听雨》

这首词以 “听雨” 的切入点,时空跳跃,三幅不同场景下的听雨画面,有点类似一个长焦镜头,将人生的一幅画卷压缩到了极致
少年时:不识愁滋味,“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
中年时:颠沛流离的悲凉沧桑;
老年时:历尽离乱后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同样的视角,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总结的三重境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悉达多舍弃富足的生活,毅然踏上了沙门的苦修之路。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悉达多经历沙门的苦修生活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悉达多最后在河边悟道

那么悉达多悟到了什么呢?

世间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一切罪孽都承载宽赦,所有孩童身上都栖息老人,所有新生儿身上都栖息亡者,所有将死之人都孕育永恒的生命。没人能看清他者的道路。强盗和赌徒的路或许通向佛陀,婆罗门的路或许通往强盗。在最深的禅定中存在这种可能:时间被终结,人视过往、当下和未来的生活为同时。这时,一切皆为善、圆满和梵天。因此在我看来,世间存在的一切皆好。

可以总结为:
1. 时间:每一个瞬间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当你超越时间的限制来看待生命时,一切都是圆满和统一的
2. 善恶:即便是看似堕落的路径,也可能带来觉悟;而看似纯净的道路,也可能引向迷失。
3. 万物皆为善:梵天象征着宇宙的最高统一性,它包容一切,无论是我们眼中的 “好” 还是 “坏”。

感悟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些曾经记得的句子总是会在我脑海里回响
“不入世,不足以谈出世。最高深的修行不是在寺庙山林,而是在菜场写字楼,”
“没逛过菜市场,不足以语人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你要去爱具体的人,而不是爱抽象的人”

厌恶生活又受困于生活,对生活的种种表示鄙夷,却又在生活面前臣服,昂着头下跪。

我常因为自己参透了很多道理,看透了事物的本质而沾沾自喜,冷漠地凝视着那些还在迷局中的人们,自视与他人不同,其实自己也还并未探明前路。真正拥有大爱的人不应该是冷漠的,应该是包容、温柔、懂得倾听和拥抱苦难的人,这样的人才真的能助人渡河。

你看悉达多当苦行僧的时候,用尽各种办法,希望能够忘记自己、放下自己,可是怎么都忘不掉、放不下。后来他阅尽人间繁华,享受人间一切,所有的世俗都明白之后,突然就开悟了。

我们其实害怕自己的欲望,因为 “人的欲望就如同高山上的滚石,一旦开始,就再也停不住了”,于是我们着迷于那些自律的神话,妄图通过苦修,压抑来抵制它。但不妨多给自己一点自信,试着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到一定时候,“你就会像我一样精疲力尽,坐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才发现,原来我想要的一切都已经在我出发的地方等着我了。”

其实哪有那么多超然物外,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大胆去体验就行了。

周报#34 参加婚礼、打鸟与《平面国》

2024-11-28 09:26:55

出自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歌手 Mokita 的作品《with you》

参加婚礼

今年早些时候就收到了文杰的婚礼邀请,虽然在不同的部门,但在读书会的活动中我们也是并肩作战的伙伴,更让人羡慕的是,他和灯灯的爱情故事实在太过浪漫而美好

还记得 3 月份的时候,我有幸参与了文杰精心策划的求婚活动,流程安排之细腻,心思之缜密,让我不禁感叹,这个男人,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 😂

这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西式的婚礼,以往只在美剧中见过这样的场景,没想到这次也能成为这浪漫场合的见证者。

当文杰在婚礼上再一次追溯起他与灯灯相识的点点滴滴时,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动容。从交往的第一天开始,到第一次约会,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在雨中共撑一把伞,第一次同住一室,第一次生病时的相互照顾,第一次送花的惊喜…… 这些平凡的瞬间,构成了他们爱情故事中最动人的篇章。

细节,往往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记得他们第一次玩桌游时,两人仿佛就有说不完的话,那种默契与节拍似乎与生俱来。还有,为了不让鼠标的声音打扰到灯灯的休息,文杰甚至选择在洗手间开辟了第二个办公场所 —— 虽然他本可以使用一个静音鼠标的哈哈哈 😂

衷心祝福这一对新人~,愿他们携手共度的每一天,都如同这婚礼一样,充满欢声笑语

ps. 我们摄影群的小伙伴直接抛下了新郎新娘,拍下了一张非常 happy 的合影

平面国

川哥自从读完《平面国》之后,就一直逢人推荐这本书,同时也一直计划着开一期读书会,奈何一直没有机会,总是搁浅于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这次终于赶上了

深圳的周末总是要跟打工人作对的,工作日晴空万里,一到周末就来台风。“这该死的台风,偏偏选在每一个的周末!”

在计划这次读书会的时候,我们就打算如果早上的天气预报还显示有雨就转移到室内,但临开始前一小时还是下起了小雨,但我们这一群人无所畏惧,竹杖芒鞋,也在乎不了那么多了。

万幸小雨一会就停了,雨后的空气,泥土的芬芳,雨后的阳光懒懒地投射在草坪上,我们的读书会就开始了。

《平面国》这本书值得一个 “神作” 的头衔,难以想象在上上世纪作者就能构建出一个多维的世界,难道他真的是一个天才?😂

雨过天晴后的夕阳总是能给人惊喜的,不信你看

打鸟

最后放一些打鸟记录吧

值得分享的记录

好像也没啥太多值得分享的,欢迎 join 我的频道
https://t.me/RayeJourney

周报#33 立冬

2024-11-11 22:36:06

zhoubao33

出自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歌手 Jeremy Zucker,今年 11 月发布最新的专辑 《brent iii》

具体的生活细节永远是比较平淡的,但是蕴藏在其中又有一些惊喜。它们可能闪现与一首与你灵魂共振的歌曲,闪现于一两句书中的摘录,闪现于一段视频中。

如果有一个观察者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个人一生的每一 0.000000...001 秒钟(假设有这样一个时间单位),注意我说的时间其实也是可以观察的,因为它不过就是类似长度的一个单位罢了。

它其实会发现人是根本没有动的,想想 “飞矢不动” 理论吧。这样的工作也太无聊了吧,还不如把这个人晾在一边,等想起来了再看看。

这样的观察才是有意思的,那么这么说,是不是连续不间断的人生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趣味呢?只有片段化的,离散的,才是最值得铭刻的。

如果离散化的人生也有一个最小不可分割的计量单位,那是什么呢?

ps. 11 月 7 日立冬了,刚好二十多年前一个人出生了

是为本周报序

付航牛逼!

付航最后一期的视频,第二次看确实会觉得很感人,也无外乎评委们及现场观众都是又哭又笑的

我第一遍看的时候,其实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长得像” 猴 “的人,略显浮夸的表演,能拿下冠军

但当我把决赛每位选手都看完之后,尤其付航前一场,小鹿的表演可以说是有些冷场,付航面临的的难度更加可想而知

但他还是出色的完成了,凭借他优秀的文本,对于悲喜剧融合的艺术

他开场的时候就说到,这是喜剧之王,又不是悲剧之王

但他的演绎中,我能感受到悲喜剧本就是一体的,尤其他讲到他的女朋友时:

” 你还记得我说过这些话吗 “

” 哎呀说这些干嘛,怪恶心的 “,” 不过付航你要记住,早点回来,我在家里等你 “

我愿称之为对人类感情描述的最佳文本了

参见懂王

抛开大立场,特朗普真是大丈夫当如是,当年白宫晚宴被嘲讽,素人打穿希拉里。4 年前光环被斩尽,随后而来的嘲笑、污蔑、栽赃、刺杀,78 岁子弹擦伤仍然高呼战斗,美国巅峰时期那代人的精气神真的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老头越是逆境越是顽强,活到这地步人真的无遗憾了。

image

美国大选最后投票定格在了 312:226,懂王拿下了所有摇摆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坊间基本都在说,懂王这次可以说是大赢特赢,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基本都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完全可以登基加冕称帝了。

今年不知道为什么额外关注大选,尤其是拜登退出,哈里斯接任后,美国大选相关的视频几乎是一个不落地在刷。

选举前,从哈里斯和特朗普的种种表现来看,我都是几乎无条件相信懂王会胜选了(除非民主党搞一些小手段)

真的非常讨厌民主党,那一套歪曲的政治正确理论,怎么都无法洗清楚,懂王的回归可以说是挽救了美国的命运(奇怪为啥我这么高兴哈哈哈,但不管怎样中国一定是最后的赢家)

最近看书,有个作者提出了一条比较有意思的理论:

在中国,基本都是对人不对事的,那些当官的,但凡涉及到一点政治黑点,基本就走不下去了,不止是官员,连我们普通人也时刻生活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但凡有一些在旁人眼中看起来 “出格” 的动作,就会 “社死”

生活在集体社会中,免不了时时刻刻要和别人打交道,不管现在互联网公司怎么强调要 “对事不对人”,但社交的压力其实一直都存在。

反观在西方,是经典的 “对事不对人”,总统候选人可以被判刑,有政治黑点的人照样可以继续他的政治生涯,普通人则更加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尽管现在大城市中的我们,逐渐演化出原子化的个人状态,可是你所在的公司、你所在的社群、都是你的压力来源。

每当一个吃瓜的 pdf 在微信群传播,我总是在想,这背后的人到底要承担多大的压力,要有多强大的内心,才能抵抗得住这背后无数双眼睛的贪婪目光。

扯远了,庆祝下懂王,也祝福那些买了川大智胜股票的人吧哈哈。

一些值得分享的事物

6 点半的深圳,蓝色的天,残留的路灯,远处的春笋,感觉还挺有意境

追不到的晚霞(in 前海石公园)

IMG_0334

打车的时候偶然发现后排座位也有这样一个后视镜,感觉非常有用,这样每次下车的时候就不用提心吊胆后面有没有车或者人来了,建议普及。

感觉很多事情就是这样,靠贴标语、喊口号,其实比不上真正的实物有用

书音播

动漫:

  • 《双城之战》太好看 liao~,可恨我第一季都没看完,先恶补一段时间

音乐:

  • Jeremy Zucker 最新的专辑 《brent iii》 非常推荐,不插电的风格,吉他弹唱,恰到好处的男女声

播客:

摘录的一些金句观点:

  • 落叶作为秋天最美的一种风景,为什么没办法长久地被人看到呢
  • 有点好笑,我们生活在都市里,却缺少了对自然的敏感,越来越 “钝感力” 哈哈哈
  • 互联网只会加速某种趋势,而不是创造某种趋势,不要让互联网背锅

更多分享可以加入我的频道:https://t.me/RayeJourney

学习使用Makefile来管理项目

2024-11-11 22:23:13

Group 4

一直以为 Makefile 是独属于 C++ 项目的,看到这个文件就比较头大,因为少不了需要执行一堆 make 命令来等待编译链接。

不过最近才了解到,make 命令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相反,它可以有效地组织开发项目中会使用到的各种命令、环境变量、shell 命令等。

除此之外,Makefile 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配置一些自动化的前置步骤,比如 python 项目的 pip install, node 项目的 npm install 等

最后,Makefile 还可以依赖本地的文件,如果文件没有更新,则与之相应的任务并不会执行,有点类似于本地的 CI 了

接下来就认识一下 Makefile 的简单编写以及实例吧

Makefile 的基础语法

.PHONY

因为 Makefile 的设计初衷其实是监控本地的文件是否有更新,再去触发一系列动作,所以单纯的 shell 命令执行得使用.PHONY(虚假)来实现,比如

dev:
	@echo "Hello, world!"
.PHONY: dev

依赖

Makefile 是分步骤进行的,每一个步骤都会有其前置任务,其写法一般是:

target1 [target2 ...]: [pre-req1 pre-req2 pre-req3 ...]
    [recipes
    ...]

最简单的举例,比如我们想执行一个 next.js 项目的本地预览,其前置条件必须是已经安装了对应的 dependences,那么就可以这样写:

dev: node_modules ## 开启本地服务
	@./node_modules/.bin/next dev
.PHONY: dev

node_modules: package.json
	@yarn install

这里就构成了一个依赖的执行顺序:

  1. 执行 make dev,会检查前置条件 node_modules(注意这是一个步骤的命名)
  2. node_modules 步骤依赖于 package.json,即首先会执行一次 yarn install,后续如果 package.json 如果更新了才会执行

根据上述简单的示例就可以看到,Makefile 可以让我们清晰有序地管理一些常见的开发步骤,免去诸如修改 package.json 但是忘记执行 yarn install 的 “悲剧”

帮助文档

可以看到在上面的示例中,有通过 ## 来编写注释

此时如果在 Makefile 中加入下面这段:

help: ## Show this help
	@echo "\nSpecify a command. The choices are:\n"
	@grep -E '^[0-9a-zA-Z_-]+:.*?## .*$$' $(MAKEFILE_LIST) | awk 'BEGIN {FS = ":.*?## "}; {printf "  \033[0;36m%-12s\033[m %s\n", $$1, $$2}'
	@echo ""
.PHONY: help

就可以自动生成注释了,即输入 make help 自动打印帮助文档,是不是非常神奇呢 hh

简单示例:使用 Makefile 来管理你的 hugo 博客

hugo 管理博客有几个最简单的命令,如开启服务器,生成站点静态文件等,我们可以将其都放在一个 Makefile 中

all: help ## 默认打开帮助文档


serve: ## 启动服务器
	@echo "Starting Hugo server..."
	hugo server

build: ## 构建站点
	@echo "Building the site..."
	hugo 

clean: ## 清理生成的文件
	@echo "Cleaning up the public directory..."
	rm -rf public/

help: ## Show this help
	@echo "\nSpecify a command. The choices are:\n"
	@grep -E '^[0-9a-zA-Z_-]+:.*?## .*$$' $(MAKEFILE_LIST) | awk 'BEGIN {FS = ":.*?## "}; {printf "  \033[0;36m%-12s\033[m %s\n", $$1, $$2}'
	@echo ""

.PHONY: all serve build clean help

默认的命令 all 就是显示帮助文档,而帮助文档的生成只需要写清楚注释即可自动完成,现在输入 make 命令的效果如下:

$:~/develop$ make

Specify a command. The choices are:

  all          默认打开帮助文档
  serve        启动服务器
  build        构建站点
  clean        清理生成的文件
  help         Show this help

当然这里只是最简单的展示,你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对应的依赖文件,以及 new post 的操作也都是可以集成进来的。

一步步使用 Makefile 来管理 python 项目

简单版本

首先,假设我们的 python 项目入口为 app.py,那么我们最终执行的目标就是

run: ## 记得加注释,可以自动生成帮助文档
  python app.py
.PHONY run ## 因为并没有依赖文件,所以需要使用.PHONY

其次,python 肯定有前置依赖需要安装,一般依赖都会写在 requirements.txt,于是我们有

setup: requirements.txt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当然,一般还会补充一个 clean 的命令,于是有

clean:
    rm -rf __pycache__

进阶版本

由于每个人电脑上本地的 python 环境变量都不同,当然这个也可以用 docker 来解决,不过 python 本身提供了 venv 这种更轻量级的解决方案,于是可以

python3 -m venv venv

-m venv 代表使用 venv 命令,创建一个虚拟环境,位于 venv 目录

此时安装依赖就可以使用

./venv/bin/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因为此时 pip 是位于 ./venv/bin/ 目录下的

所以得到 Makefile

venv/bin/activate: requirements.txt
 python3 -m venv venv
 ./venv/bin/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但是每次都要写 ./venv/bin/ 比较麻烦,可以使用变量做一下简化

即声明一个变量 VENV 它的值默认为 venv 目录,但是你也可以通过命令行传递的方式来修改

引用变量的方式则是 $(VENV),可以理解为简单的字符串替换,于是 Makefile 就可以修改为:

VENV = venv
PYTHON = $(VENV)/bin/python3
PIP = $(VENV)/bin/pip

run: $(VENV)/bin/activate
 $(PYTHON) app.py
.PHONY run


$(VENV)/bin/activate: requirements.txt
 python3 -m venv $(VENV)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clean:
 rm -rf __pycache__
 rm -rf $(VENV)
.PHONY clean

简单总结

有了 GPT 之后,其实 Makefile 完全可以让 GPT 来代劳,对于其语法完全可以做一个简单了解,能看懂就行了,所以我也只列举出了最简单的语法以及对应的示例。

不得不说有了 AI 之后,诸如此类的工作已经完全不用开发者操心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以前觉得一些麻烦的,不太想了解的技术细节,其实往往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作用。

具体到 Makefile,完全可以将其当做一系列命令的封装,以及一些繁琐依赖人工记录的步骤,甚至可以将其当做 README 文件来使用了。

周报#32 第三次感动

2024-11-06 21:47:12

zhoubao32

我最喜欢的歌手萨莎,出自她今年的新专辑《Me Again》

我自觉是一个很难坚持长久做一件事情的人,过于理想主义,或者说是天真加上完美主义吧,总是容易头脑发热,却又无法长期坚持下去

本来以为写博客也是这样一个半途而废的事情,最开始是被 xlog 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开源创作社区所感动,拥有一个 web3 的博客是一件非常 cool 的事情。

在融入 xlog 社区之后,也不断经营自己的 blog,认识到了同样很多写独立博客的朋友,在书写自己生活的同时,也总是能收获到一些认同感,同时也被追求独立博客的愿景所感动。

然而随着工作上日渐繁忙,以及自己状态的持续低迷,我好像开始逃离这一切。喜剧之王单口秀上,阎鹤祥讲述自己为了逃离郭麒麟,逃离说相声,他骑着摩托车,穿过中亚欧洲,越过大西洋,越过巴拿马海峡,抵达潘帕斯草原,来到了地球上离自己家乡最远的对跖点。

在这个点上,是他离自己烦恼最远的地方,你再也无法迈开任何一步,你想爬到最高处,离烦恼更远一点,可是那连一棵树都没有。

但反过来,你之后走的每一步,都是离自己曾经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我本来并不打算去尝试 follow 应用的,因为我知道我自己连 rss 订阅应用都换了好几个,也并没有坚持把 rss 的阅读习惯培养起来。

但当我下载体验之后,我知道这确实是一个只存在于理想中的应用,虽然它可能还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它确实就是我今年的最佳应用了

流畅的阅读体验,合理的订阅分类,众多的独立博客作者,大量的优质订阅源,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无不让我第三次感动。

一瞬间,我感觉我又活过来了,曾经被压抑的表达欲望,曾经对自己的种种质疑通通烟消云散,我相信我是可以坚持写下来的。

是为本周报序

打鸟🐦打鸟🐦打鸟🐦打鸟🐦

早上 6 点 15 左右起床,简单洗漱后就直奔深圳湾。

第一次接触到打鸟的乐趣,遗憾的是腾龙 28-200 能拍到的实在是太有限了

深圳湾,早上 7 点左右的天空,太阳刚刚从云层中探出来,远处的天空中有淡淡的红光,这四只小鸟的飞行动作,让我疑心是不是一只鸟的慢动作回放😂

DSC06025

朋友说这种副厂的镜头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优先照顾广角,像腾龙 28-200 就是这样,一种是优先照顾长焦,并且疯狂安利腾龙的 50-400,好吧我又想买镜头了😅

老鹰

不过天鹅湖倒是非常值得一去,咔咔咔一顿拍,结果发现拍的都不咋地.. 勉强放几张能看的吧:

IMG_0167

IMG_0182

鸟事一堆!超崩溃鸟类观察笔记读书会

第一次接触到 “观鸟” 这个稍显小众的爱好,感谢见夏学姐的提议,让我深深入迷了

喜欢观鸟的朋友都会给自己起个自然名,比如这次的讲师就叫山羊, “见夏” 这个名字也是来源一种植物

这确实是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作者手绘了许多鸟类,并且在书中给它们取了好多有趣的别名

书的封面:
image

作者画的小鸟太有趣了哈哈:

一些值得分享的记录

文章:

视频:

  • 王局终于还是出错了,回旋镖打回来了,但作为合格的媒体人,马上发视频道歉,并且还要直播道歉,对于指出他们错误的人还发放奖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ZqTuLWSA4

追剧:

音乐:

更多分享可以加入我的频道:https://t.me/RayeJourney

认证follow作者

2024-11-05 09:14:46

This message is used to verify that this feed (feedId:41342818708527119) belongs to me (userId:41336155791057920). Join me in enjoying the next generation information browser https://follow.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