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Oz Explorer | 澳洲探索者修改

一个居住在澳大利亚的探索者,分享澳洲生活经验和见闻。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Oz Explorer | 澳洲探索者的 RSS 预览

一路向南:Margaret River的长周末

2025-10-03 08:00:00

经历了一段阴雨连绵的冬季,澳大利亚迎来了春天,阳光拨开云雾、树木抽芽生花。与此同时,西澳也迎来了下半年的第一个公共假期King’s Birthday

这个假期是为了庆祝查尔斯国王(King Charles)的生日。他的真实生日是11月14日,但英国通常在天气较好的六月举行皇家阅兵仪式,以此纪念英国君主的“官方”生日。新州、维州、南澳等都参照英国,在6月设置了假期。然而,西澳在6月初已经有西澳日,因此国王生日假期就顺延到了9月。

难得的三天假期,我们简单计划了一下,一路向南,去了距离Perth City约270公里的一座小城Margaret River(玛格丽特河)。

三个小时的高速行驶

Perth和Margaret River的距离大概为270公里,开车途经Kwinana Freeway、Forrest Highway、Bussell Highway,正常驾驶时间大概 3小时 - 3.5小时

我们是早上7点出发,路上的车还不算太多,所以开起来没有觉得很堵。

沿着Kwinana Freeway(State Route 2) ,从Perth市区往南离开,经过Rockingham、Mandurah方向。此后,切换到Forrest Highway(National Route 1) ,笔直平坦,道路两旁的植被和生态都很好。最后,来到Bussell Highway(State Route 10) 继续往南,穿过Busselton,最终抵达Margaret River。

202510032

我们开着之前买的二手车丰田卡罗拉,一路听着音乐,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为了避免右脚一直踩着油门带来的疲惫感,我也是第一次体验了汽车自带的“自动巡航”功能,设定好最高时速后,汽车会通过雷达感应,自动在道路上驾驶。当然,我也要自己控制好方向盘以及观察道路状况。

沿路有许多农场,牛羊自在地在广阔的牧场上吃草。田野间还能看到成群的袋鼠,慵懒地享受春风与日光。这里也遍布葡萄园——西澳南部,尤其是Margaret River,以葡萄酒闻名。

最让我们觉得美好的是,沿途的植被格外茂盛,树木比珀斯市区或北部的低矮灌木高大得多,车行其间,仿佛钻进了一片森林。

开启慵懒的度假模式

Margaret River位于西澳大利亚州西南部,以世界级的葡萄酒产区而闻名,得益于温和的气候与独特的地理条件,当地出产的葡萄酒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与霞多丽(Chardonnay)享誉国际。

除了酒庄,Margaret River也是自然与冒险爱好者的天堂。沿海有壮丽的悬崖与金色沙滩,是冲浪者的热门目的地;内陆则遍布原始森林与石灰岩洞穴,适合徒步与探险。

当我们抵达Margaret River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睡觉

不知道是不是起床太早、开车太累,或者是身体已经进入了慵懒的度假模式,我们到了酒店以后,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开始午休了。

大概两三点,我们起床去附近的河岸散步。

Margaret River并不像名字听起来那样宽阔,途经小镇的河段水面平缓,两岸是繁茂的树林,脚下是漫游者踩出的小径。

在树林里散步,充满探索感。无目的、无方向,在分岔路口,随机选择,也就会偶遇惊喜。

在这一刻,我们的的确确成为了Oz Explorers

繁忙而有序的旅游小镇

傍晚时分,我们去了一家意大利餐厅用餐,吃了店内手工制作的意大利面,也顺便品尝了本地的葡萄酒。

第二天,我们早早出门,去了大排长队的Margaret River Bakery。这家烘培店似乎格外有名,不管是居民还是游客,都会来这里喝杯咖啡、吃个早点。

整个小镇像是为这个假期做足了准备,随着游客增多,逐渐繁忙起来,但一切都井然有序,Bussell Highway的沿街商铺背后有大片的免费停车场,也非常“游客友好”。

让我意外的是,这里的 Coles 和 Woolworths 竟然每天都是 8 AM – 8 PM 营业,一周七天不休。我觉得可能是这里没有别的百货超市了,大家都指望这两家来购买生活物资。

202510031

我们去了两个“目的地”。不知道为什么,我很难用“景点”来形容这两个地方。

一个是充满人文气息的艺术画廊,由一个坐落在森林深处的独栋别墅改造而成,外面是别具一格的花园,里面是馆主精心布置的各式艺术品。

另一个则是Mammoth Cave,洞内的奇异石柱,有的从岩地中拔地而起,有的从穹顶倒挂而下,仿佛带领我们穿越进入了古代地球。

后来,我们去了海边,坐在车里看着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视野广阔,心也跟着敞亮。

小结

对比西澳北部的干燥、荒凉、一览无余,西澳的南部则展现出另一种风情:郁郁葱葱的森林、延绵起伏的葡萄园、壮阔的海岸线与神秘的地下洞穴。

在这次三天的短途旅行中,我们体验了驾车穿行在绿意盎然的公路上,感受了小镇悠闲又有序的节奏,品尝了醇厚的葡萄酒与美食,也在无目的的散步和探索中,发现了旅行最纯粹的乐趣。

或许这就是假期的意义——从熟悉的日常中抽离,放慢脚步,用一颗轻松的心去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织。

玛格丽特河并非那种“打卡式”的旅游胜地,而更像是一片可以随心停留的天地,让人由衷地产生一种“还想再来”的念头。

澳洲白人的派对,就是一直聊天吗?

2025-09-21 08:00:00

昨天,我参加了一场白人同事的生日Party。

大家在这场派对里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喝着低度鸡尾酒或啤酒,和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开启Small Talk。

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E人狂欢、I人受罪。

这篇文章,我来记录一下这场澳大利亚白人Party的经历。

预约制的“生日Party”

在西方国家,预约是生活常态——看病、咨询,乃至派对,都得提前约好。这次的生日派对,时间和地点两个月前就已经通知我了。

随着派对临近,我和同事的话题,就是”Are you excited about the party?”(你对派对兴奋不已吗?)以及”I must get you drunk!”(我已经要把你灌醉!)

派对当天,我穿上约定好的 smart casual,去了举行派对的酒吧。两点多到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不少人了。大家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聊天。

环顾四周,我是全场唯一的中国人(甚至唯一的亚洲面孔)。大家都自在地说着英语,而我的心情就是:老母猪进夹道——进退两难

因为之前参加过这位同事的朋友的生日派对,所以,派对有一半的人,我都可以说是有过照面。

但是,虽然脸熟,但名字我都忘记地差不多了,我只好先坐在另一个同事旁边,开始吃喝,希望用酒精把自己弄得微醺,找点勇气出去聊天。

强行Small Talk

在这场派对里,大家喝着酒精浓度很低的鸡尾酒或啤酒,和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聊天

我心想,我也不能傻傻地坐在一旁,这显得自己太格格不入了吧。于是,就起身和他们打招呼、找话题,强行开启Small Talk了。

我先是向同事的母亲、姨妈和外公问好,又去和同事男友聊天、同事小学同学聊天、同事男友的朋友聊天、同事男友朋友的女友聊天、同事男友朋友的女友的朋友聊天。

这种感觉非常像是中国过年走亲戚时候,大家彼此之前不同程度的寒暄。

我马上要开始FIFO工作了,八天在矿上、六天回来休息。是的,我的女友会很伤心,因为会缺少我的陪伴。但是FIFO不是一个长久的生计,我想趁年轻多积累一些钱,为我们未来的婚姻和孩子做好充足准备。

我是她的小学同学。我没有社交媒体、也不喝酒,我今天来,是因为和她太久没见、又重新取得了联系。她在Facebook上,联系上我的哥哥,随后获得了我的联系方式。我很开心我和她能再次见面。

这场派对里,大部分的兄弟都是一个圈子的,我们都坐着FIFO的工作。我很喜欢这种工作,不单单是因为钱,而是我喜欢这种作息模式。对,我没有女友或家庭,也许这也是我喜欢FIFO的原因。

我们在XXX的派对上见过!很高兴再见到你!

他们都叫我Auntie,但我不是真的Auntie,我只是XX的Uncle的前女友。我们之所以分手,是因为他背着我和很多女人乱搞,但我们现在还是同事,只维持着工作上的联系。

这场派对最初有三十多个人,一路辗转四家酒吧,人数慢慢减到十几位。等我离开时,时间已到晚上七点半,派对从下午两点整整持续了五个半小时。

这些对话在酒精和背景音乐的催化下,把陌生人一点点连接起来。听别人“叭叭”个不停,我一度恍惚: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嘛?

最后他们还说要去某位同事家里继续喝酒,我就顺势溜走了。

澳大利亚的Mateship文化

我在澳洲生活之后的感受,和在来之前的感受,有着巨大差异

此前,我觉得这是一个崇尚公平、公正、自由的文化氛围,但来了以后,我发现,这里充满着“人情世故”。

网络上流传的白人多么容易找到工作,多少有些夸张。但事实上,他们的家庭、社交圈子,本身就帮助他们获得了更多人脉,也就能获得更多机会。

Mateship” 是澳大利亚文化中的核心概念,意为“伙伴情谊”。它不仅指朋友关系,更强调平等、忠诚、互助和信任的价值观。

这个词源于澳大利亚早期拓荒者和士兵之间的互相依赖,如今也被视为国家精神的一部分,体现于人们在日常生活、志愿服务或面对灾难时彼此支持的态度。

具体到澳大利亚的生活,远一些,这种Mateship体现在陌生人之间的友好与善意,近一些,就是这种朋友圈里彼此帮助的关系网络。

我来参加Party,其实并不是为了获得什么人脉或者资源,毕竟这种场合之下的“关系”,也不是多么稳固。但认识些不同的人、和他们聊天、感受下澳式氛围,其实也挺不错的。

作为中国人,或者受到中国文化深刻影响的个体,我觉得很难得是——打开自己

这种打开,不仅体现在可以随时开启Small Talk,不介意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还体现在愿意打开自己的心、打破固有思维,去接纳不同的生活方式。

小结

我不知道可不可以把人分为咖啡馆和酒吧这两种类型。

在咖啡馆里的人,倾向于安静、深入和清醒;在酒吧里的人,倾向于热闹、轻盈和微醺。

但这只是不同的场景,而不是人的属性或标签。

咖啡馆里的人走出咖啡馆,进入酒吧,同样会觉得享受。反之,酒吧的人也有清醒的时刻。

对于我而言,我从中国来到澳大利亚,就像是刚刚走出咖啡馆,推门进入酒吧、参加派对。

人在澳洲,上海的房子出问题了

2025-09-16 08:00:00

在澳大利亚生活一年半有余,我笔下的文章多围绕着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今天,我来聊聊最近发生在大洋彼岸上海的一件小事。

在搬来澳洲之前,我们把上海的房子出租了。虽然只是套“老破小”,却承载着我们的许多情感。不仅因为从设计、装修到家具电器,我们都亲力亲为、倾注心血,更因为在那段最不愿回首的“封控”时光,它曾是我们的温暖庇护所。

新装修的房子,干净整洁,与我们在澳洲住的公寓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房子空着总归浪费,加上还有房贷要还,我们便把它租给了一对年轻人。

出租前,我们把大部分物品海运到了澳洲,房子基本被清空,只留下基础电器:电视、洗衣机、烘干机、冰箱等,还有几件精心挑选的家具。至于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等房客不需要的电器,都在闲鱼上转卖了。

租约是一年一签,每三个月收一次房租。今年初合同续签时,他们提出想降租。考虑到国内行情,我们也同意了,只是压力多分担了一点在自己身上。

最近,房客发来消息,说卫生间的洗脸盆从台面上掉下来了。这是个台下盆,主要靠胶水固定,用了几年后脱胶也算情有可原。

看到消息,我心里却有些无奈。远在地球另一端,我们只能靠网络联系维修师傅。我在平台上下单,谈妥价格,再与房客约时间,中间还打了好几个跨国电话。好在最终顺利修好,这个“问题”算是圆满解决。

让我更头疼的,其实是房客对房屋的维护。从他们发来的照片和视频里,我能看出他们对日常保洁并不上心——家里看起来乱糟糟、脏兮兮的。

我本人对居住环境要求挺高,物品会分类收纳,家里保持极简、整洁。我觉得这样的空间能让心情也变得清亮。

去年曾火过一个词叫“提灯定损”,说的是江西上饶一位房东在退租时,拿着手电筒一点点检查,最后列出一长串清单,要求租客赔偿上万元。这个词多少带着负面意味,房子既然租给别人,就不该太多干涉对方的生活。

但我只希望他们别弄出什么大问题,至于卫生,只能等退租时请人做一次全屋清洁了。

这么看来,其实澳洲的租房中介服务要周全得多,尤其是那种每季度一次的例行房屋检查。我们每次接到中介的检查通知邮件,都会把公寓彻底打扫一番。中介最近两次来查,几乎是“鸡蛋里挑骨头”,非要找出一些小瑕疵。

从房东角度看,这种检查有助于维护房子品相。虽然在澳洲作为房客,我对这种检查有点厌烦,但换到上海当房东时,却觉得这恰恰是必要的。

我们这套房是自己发布房源、直接找到租客的。即使通过中介找房客,往往也是“一锤子买卖”,收了服务费后就不再参与后续管理。

这让我不禁思考,国内是否也有类似澳洲这样,能为房东提供更全面的房产服务机构?这种服务既能帮助房东对接租客,又能定期管理房屋,想必会很有市场。

毕竟,比起省下那点中介费,房东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房子和回忆变得破旧不堪。

澳大利亚的“强制社保”:Superannuation

2025-08-24 08:00:00

最近,“强制社保令”成为热门话题。

人社部最新发布的《社会保险强制参保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生效。届时,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都将被视为无效。

对于打工人来说,这是对社保权益的进一步保障;而对许多小微企业而言,则意味着经营成本将面临上涨压力。

中国的社保由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和工伤五项保险组成。其中,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最高(约占五险总额的70%),因此成为讨论的焦点。

今天,我来聊聊澳大利亚的“强制社保”——Superannuation(养老金),看看与中国制度有何不同。

什么是Superannuation?

在去年关于“延迟退休”的政策发布时,我曾经分享过澳洲的退休金政策政府养老金(Age Pension)和个人养老金(Superannuation)。

其中,政府养老金(Age Pension) 为低收入或资产不足的退休人群提供生活兜底;个人养老金(Superannuation) 则由个人在工作期间累积资金和投资回报构成,用于改善退休生活质量。

在澳大利亚,Superannuation是强制缴纳的

无论你是全职(Full time)、兼职(Part time)还是灵活用工(Casual),你的雇主都需要按照你工资的一定比例为你缴纳Super。

2025年7月1日起,这一比例将提升至12%(此前十年从9.5%逐步上调)。

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年薪为8万澳元(不含Super),雇主需要额外缴纳9600澳元进入你的Super账户。部分雇主则直接将Super计入年薪总额。

Super本质上也是收入的一部分,只是以“强制储蓄”的形式延迟发放。

谁来管理个人养老金?

与中国由政府统一运营社保基金不同,澳洲的Super主要由商业基金公司管理

常见的基金管理公司包括:AustralianSuper、Unisuper、Aware Super等等。我自己在用的Super管理公司是Hostplus,以管理费低廉著称,这个以后可以展开讲讲。

选择哪家公司完全由个人决定,你甚至可以设立自己的自管养老金(SMSF,Self-Managed Super Fund)来直接投资。

养老金资金的投资方向同样由个人选择:可以采用基金公司提供的标准投资组合,也可以自行指定资产类别。

不过,管理费用是在选择Super管理公司时,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否则随着养老金余额不断增长,过高的管理费用可能会长期侵蚀收益。

根据澳大利亚退休金基金协会(ASFA)对于退休标准的估算,想要获得较为舒适的退休生活,个人养老金额建议为59万澳元,家庭养老金额为69万澳元。

202508241

这个金额看起来似乎很多,普通人很难存到这么多钱。但Super是几十年的长期积累,借助时间复利,普通工薪族也能逐步实现目标。

个人养老金的“时间复利”

以1万澳元的养老金为例,如果单纯进行储蓄投资,以8%的年息利率计算,20年后,总金额约为2.6万澳元

Year Balance Annual interest Total value
Year 1 $10,000 $800 $10,800
Year 2 $10,000 $800 $11,600
Year 3 $10,000 $800 $12,400
Year 4 $10,000 $800 $13,200
Year 5 $10,000 $800 $14,000
Year 10 $10,000 $800 $18,000
Year 20 $10,000 $800 $26,000

同样以8%的投资收益计算,20年后,养老金的总金额将会从1万变为4.6万澳元。

Year Balance Annual interest Total value
Year 1 $10,000 $800 $10,800
Year 2 $10,800 $864 $11,664
Year 3 $11,664 $933.12 $12,597.12
Year 4 $12,597.12 $1,007.77 $13,604.89
Year 5 $13,604.89 $1088.39 $14,693.28
Year 10 $19,990.05 $1599.20 $21,589.25
Year 20 $43,157.01 $3,452.56 $46,609.57

对比之下,时间复利会让你的养老金变多,即使你只是在初期投入了并不多的成本。

202508242

这里的关键还是“时间”。

不管是澳洲,还是中国,养老金都是要退休后才能提取使用的,从工作到退休,这中间有几十年的事情,只要早开始、长期坚持,复利会让账户余额快速膨胀。

什么时候可以提取Super?

通常,Super账户中的资金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才能提取。

提取时可能会受到税务规定的影响。你可以一次性提取,也可以作为退休养老金来按期发放。

这里有几个时间点:

  • 60岁:如果你在60岁时停止工作,就可以领取退休金。

  • 65岁:如果你已经年满65岁,可以随时提取你的退休金,无论你是否继续工作。

  • 67岁: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你的Super退休金将作为你的收入,纳入政府养老制度的收入测试,也就影响了你能拿到的政府养老金额。

此外,如果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你也可以提前提取养老金,包括严重经济困难(Severe financial hardship);同情原因(Compassionate grounds):支付医疗费、房贷等紧急需求;永久残疾(Permanent incapacity);绝症(Terminal medical condition);临时居民离开澳洲(Departing Australia Superannuation Payment, DASP)。

在《澳洲首次置业超级储蓄计划(FHSS)详解》一文中,我也提到,你可以在雇主强制缴纳的Super养老金之外,自愿缴纳额外资金,这些资金享受较低税率,并且无年龄限制。在购买首套房时,提取这笔储蓄,用于支付房款。

自愿缴纳Super

除了雇主为你强制缴纳的养老金,个人也可以向Super账户自愿缴纳养老金。

自愿缴纳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税前贡献(Concessional Contributions)和税后贡献(Non-Concessional Contributions),两者在税务待遇和缴纳上限上都有不同。

税前贡献通常通过工资牺牲(Salary Sacrifice)或个人供款并向ATO申请税务抵扣的方式实现。这笔养老金仅按15%税率征税,通常低于个人边际税率。税后贡献来自个人已纳税后的收入,进入Super账户时不再被征税。

自愿贡献还可以与首次置业超级储蓄计划结合,在符合条件时提取最多$50,000用于首次购房。此外,低中收入人群的税后自愿贡献可能获得ATO提供的最高$500政府补贴(Co-contribution),而为配偶缴款也可能享有最高$540的税收抵免。

小结

在任何养老金制度中,“时间”是关键

越早开始缴纳,复利越能发挥作用;越合理选择管理方案和投资方向,退休生活就越从容。

澳洲生活也有烦心事

2025-08-09 08:00:00

没有哪个地方是天堂,澳洲也是一样。只要是生活,只要涉及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总会出现让人烦闷的事情。

没素质的人哪里都有

最近因为天然气涨价了,决定把家里的天然气服务商从 Alinta 换成了 Kleenheat

操作很简单:在 Kleenheat 登记地址、选择套餐,等下一次抄表后,支付 Alinta 最后一笔账单,就算成功转换,之后就是 Kleenheat 的客户了。

然而,事情卡在了抄表这一步。

根据 Alinta 和 Kleenheat 的说法,抄表的工作都是委托给第三方公司 ATCO 进行的。ATCO 抄表员会记录燃气数据,然后发给天然气服务商。

可是在最后一次抄表时,Kleenheat 反馈说抄表员无法进入我们的公寓。我们公寓有门禁锁,旁边有一个物业安装的钥匙盒,服务类工作人员都可以拿到钥匙进入公寓。所以,Alinta 之前每次抄表我都不用操心。但这次竟然进不来了。

没办法,我联系 Kleenheat,请求再次抄表。Kleenheat 表示需要支付一笔个人请求的抄表费,大概 11 刀。同时我还让他们备注,我会在门口放一个自己的钥匙盒,并提供了密码。

昨天,我收到 Kleenheat 的邮件,通知转换成功。也就是说,第二次抄表完成了。

等我回到家,准备把钥匙盒拿下来,结果发现密码锁的地方,竟然被吐了口水

我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因为没有摄像头,我完全无法确定是谁干的——路人?邻居?还是抄表员?真是投诉无门。

忍着恶心,用纸巾擦掉后,我把钥匙盒收了起来。不免想起之前网购的快递也被偷过一次,怎么会有这么没素质的人!

坏掉的热水器和冷水澡

今年是我在珀斯的第二个冬天,相比去年,今年显得格外寒冷而漫长,雨水天气也更频繁。

偏偏就在这样寒冷的冬季,热水器还总是出故障

一个月前,在某个刮风下雨的夜晚,我准备洗澡睡觉,却迟迟等不到热水。心想:坏了!热水器果然又熄火了。

这个问题在我们刚搬来时就发生过。当时我们自己无法点火,只好请水管维修工上门。他只是用点火器轻轻一点就解决了。现在再次发生,我们也想自己试试,可根本点不着。

我联系了中介,她第二天安排了维修工来,修了半个小时就搞定,说是因为管道中有灰尘,影响燃气出气。

可没想到,一个月后,又是恶劣天气,热水器再次熄灭。那天是周日晚上,我们赶紧联系中介。第二天中介回复,和房东沟通后,决定直接更换新的。不过要等两天才能安装。

没办法,即使是冬天,也只能洗个冷水澡。洗完整个人直打哆嗦。好在安装师傅很准时,两天后换好了。我顺便问了价格:热水器加安装费一共 1150 刀。虽然不用我出钱,但我心里暗想,这笔费用估计会反映在明年的房租里。

谁知道昨晚热水器又不出热水了!我整个人都崩溃了。想联系中介或维修工,但已经是非工作时间,恐怕得不到及时回应。

等了半个小时,我自己尝试点火,这次居然很轻松就点着了,终于不用再洗冷水澡了。

说好的松弛感呢?

有时候我觉得,真的不是我们中国人太紧绷、太慌张,而是生活中确实存在很多让人觉得操蛋的时刻。

这时候如果再碰上“澳式松弛”——你自己已经很无语,对方却一副事不关己的轻松感,那真是火上浇油。

不过,写完这篇文章再回想这一年多在澳洲的生活,其实已经算够顺利了,还是要抱着感恩的积极态度!

祝大家周末愉快,烦心事越来越少,快乐越来越多!

我花费2.5万澳元买了一辆二手车

2025-06-22 08:00:00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写到自己学车、考驾照的经历。此后我又参加了两次路考,但都没能顺利通过。

我想着,总是找教练练车,每小时价格也不便宜,练习时间也有限,难以真正帮我形成开车习惯和肌肉记忆。于是,我动了买一辆二手车的念头。

为什么是Toyota Corolla?

说干就干,我的目标车型是Toyota Corolla丰田卡罗拉。

为什么选这辆车?原因十分简单:丰田车在澳洲非常受欢迎,质量也有口皆碑,公路上十辆车里大概有三辆是Corolla。

这款车在Toyota官网的起售价约为3.6万澳元,且配置十分基础。

202506222

澳洲的车都挺贵的,卡罗拉在中国不到十万块。澳洲本身不再制造汽车,主要依赖进口,价格也就涨上去了。

我并不打算买新车。对二手车而言,我的预算是两万澳元以内,期望里程数越低越好,汽车年份也尽量不能太久。

我开始在Carsales网站和Facebook Marketplace上频繁刷新,慢慢意识到:价格、里程数和车况似乎构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

里程数低、车况好的车,价格就不便宜;而在我预算内、没有明显问题的车,里程数通常偏高。

看车、验车、试驾

我在Carsales上看中一辆车,约了Dealer看车,同时请了一位汽修师一起帮忙检查。

在去之前,我反复看了图片,也查了PPSR(车辆历史报告),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外观完好,PPSR也显示无事故或报废记录。

然而到了现场,汽修师很快发现:这辆车曾经出过严重的追尾事故,后备箱和后车门都有过切割和重新焊接的痕迹,这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性。

这类问题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对我这种不太懂车的人来说,能在买车前被专业人士发现,实在是非常幸运。

之后,我又去Toyota门店看车。这些门店除了销售新车,也提供认证的二手车。

其中一辆Corolla我亲自去看了。外观依旧完好,PPSR报告也显示无事故。唯一的遗憾是:这是一辆来自租车公司的退役车辆,里程数偏高,而且可能因为多次被不同人驾驶,出现较多使用痕迹。此外,Toyota门店的价格自然也相对较高。

权衡再三,我最终放弃了这辆车。

虽然只看了两辆车,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二手车市场的复杂——这是一个典型的“柠檬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筛选成本极高,让人感到力不从心。我甚至一度动了买新车的念头,至少质量有保障。

我联系了Toyota新车门店,他们告诉我目前有现车,随时可以下单提车。

202506221

终于找到“那一辆”

好在我没有冲动购入新车。不久后,我在Facebook上看到了一辆条件不错的二手Corolla:

  • 年份:2022年
  • 里程:三万多公里
  • 外观完好,PPSR干净
  • 唯一不足:价格超出预算,为2.5万澳元

我和队友商量后决定:如果检查无问题,就愿意为这辆车增加预算

我们联系车主约了看车,再次请汽修师帮忙检查,一切顺利。于是我完成转账支付,并和卖家签署了汽车交易表。我保留了我的那一份。第二天,我叫朋友陪我一起把车开回了家。

随后我去了路局办理过户手续,又在RAC购买了全险。至此,我终于如愿以偿,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辆二手车。

算下来,汽车、保险、转让费等等杂七杂八的费用,整体花费大概在2.9万澳元。

说实话,这个价格如果买其他车型,其实可以有更多选择。但我们确实对Corolla情有独钟:它油耗低,维修保养相对便宜,非常适合日常家庭使用。

第一辆车,图的就是省心。如果未来有新增用车需求,我们再考虑其他车型。

虽然我还没拿到Full License驾照,但我现在已经开始频繁开车,不断练习技术,熟悉道路。

希望我能早日顺利通过路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