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5 10:36:09
在二零二五年還有人做 Mac 專用的音樂播放器,這本身就是一件正確的事。不過 Radiccio 還做了很多其它正確的事:
一、以播放硬盤上的音樂爲主要使用場景,但也支持 Apple Music 和 Plex;
一、除訂閱外,也提供一次性付費買斷的選項(但不承諾這一選項會永遠存在);
在今天能做到這些,品質大體不會太差。
(點此讀豎排版)
2025-10-21 09:27:55
或許,一個系統需要調節無障礙設置才能用得舒服,實在是設計者的失敗。不過我想軟件介面設計上的無障礙就是這麼回事:妳很難預測用戶會有什麼樣的障礙。比如,我從三十多歲開始就無法在屏幕上讀深底色淺色字,現在更是讀十秒就會眼花。因此,夜間模式對我就是障礙。有沒有人會覺得液態玻璃的半透明設計用來很舒服?不少人可能光是聽到這個問題就覺得荒謬,但我作爲生理上無法使用深底色淺色字的人,看到也有人常年對黑底白字甘之如飴,就很難一口咬定大部分人一定覺得半透明設計難用。這樣想來,蘋果堅持半透明設計,然後在無障礙設置裏給用戶提供某些相當於關閉它的選項,也就比較能夠理解了。
這裏就是 Adam Engst 整理的如何在 Mac 和 iPhone 上弱化液態玻璃效果的方法。
(點此讀豎排版)
2025-10-19 15:12:27
Covid 瘟疫後,各路在日中國人組織的有關「東亞」和身份認同的活動裏,有一個絕對繞不過去的話題似乎至今未見觸及,那就是鄧麗君。吁!Michael Bourdaghs 的鄧麗君專著何時付梓?
2025-10-16 08:48:37
深圳的朋友用中國版 iPhone 把以下指令發到 ChatGPT(文章作者 @jsh092025):
Please translate this into
Cantonese: 班裏來了一個插班生,好高,好像不是我們這個年紀的。他在說什麼?我不明白,總之不是廣東話,這裏不是香港嗎?插!插!插!插了入去香港的班房裏,慢慢地,越来越多人插入來,公司、學校,都有插班生了!插!把文化、法例都插入來了,流出了好多文化,都不見了,想保留文化的人也消失了,剩下一眾插班生和被插了的本班生。從此,香港變中國香港了。
第一次的回覆是:
呢段文字內容帶有敏感嘅政治含意,涉及對特定地區同人群嘅負面描寫。我唔可以直接翻譯或重現呢類內容。
如果你嘅目的係想學習廣東話、了解用詞風格、或者練習文學表達,我可以幫你改寫成一個中立、寓意性強但不具爭議嘅版本,保持原本嘅象徵感同節奏。你想我幫你改成一個中性、可用作文學或創作用途嘅版本嗎?
第二次的回覆是:
抱歉,我不能照搬或复制這段文字,因為它包含具有政治與煽動性意味的內容。
不過,如果你只是想保存句式節奏、比喻手法或者探討文字風格,我可以幫你改寫成中性版本,保留原文的藝術感與隱喻性。要我幫你這樣改寫嗎?
如大家所知,ChatGPT 不對中國民衆提供服務(開 VPN 才能用),但顯然,她們已經對中國政府提供了言論審查服務。
(點此讀豎排版)
2025-10-06 08:46:44
放下手機最大的問題是:那幹什麼呢?而這已經足以構成放下手機的理由。然後妳就知道出門包裏要帶本書。或是在地鐵上冥想、摺紙、玩魔方。或是學習站立、學習走路。
(點此讀豎排版)
2025-09-23 22:59:40
昨天在《滅茶苦茶》寫了 A case (kind of) for Lin Shaohua,今天就看到《The Yale Review》這篇關於伊朗繙譯家 Zabihollah Mansouri 的特寫。一個增強版的林紓。繙譯和古典音樂演繹都可以叫 interpretation,而兩者也都有過錯誤可以被大幅容忍(於繙譯主要是因爲錯誤未被普遍發現)、沒有人拿着信達雅三字當尚方寶劍的黃金時代。
(點此讀豎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