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2 20:42:10
cbvivi 在博客上翻譯了 Greg Isenberg 的「我不再做的事」。第一感想不是 Isenberg 不再怎樣,而是依舊怎樣:依舊在啁啾會館發文,依舊在用截圖來克服字數限制。
想了一圈,我自己不再做的事好像只有不再抗拒把長文打印出來讀,除此之外都是依舊:依舊拒絕大部分中國軟件、依舊偏愛原生軟件而不是 web app、依舊用 RSS 閱讀器、依舊買實體媒介、依舊區分英文大小寫、依舊會在短信的句尾打句號、依舊不大使用表情符號和貼紙、依舊相信人的 agency、依舊反對消費主義導向的論述……
(點此讀豎排版)
2025-07-31 11:37:27
截圖橫行,米已成炊。好在有 Screenotate。裝了之後妳不用學任何新招,原樣 shift + command + 4 截圖即可,但出現在桌面的不再是 Screenshot 0007-07-31 at 12.04.45,而是 Screenshot 0007-07-31 at 12.04.45 PM.html。在這個 HTML 文件裏有截下來的圖片、截取頁面的 URL、時間、頁面窗口的 title、軟件名稱、以及從圖片中識別出來的文字。
自然,移動設備才是截圖癌的主要陣地,但這個 Mac 軟件也不無小補。
又及:0007 = 令和七年,即西元二零二五年。
2025-07-31 11:23:26
在二零零零年代它叫 Blogroll 或友情鏈接。現在 Kottke.org 管它叫 kdo rolodex。這種命名法就和 Tapestry、uppercase/lowercase、剪票口(而非檢票口)一樣令人神怡。目前無法直鏈,去首頁往下翻一點就能見到。這種東西今天比以往更有用。
2025-07-28 09:14:16
theshrike79 談老人用電腦:
(引樓上用戶談自己的祖母)「她最大的障礙是怕犯錯,怕把什麼搞壞。要瞭解能用電腦幹什麼就得去摸索設置菜單,嘗試各種調整,她從來不敢。」
是思維問題。我的祖父天生喜歡鼓搗各種東西,他是那種會晃悠到 C:\Windows 然後去亂刪那些「佔了太多空間」的文件的人。:D
他很習慣把東西拆開然後看到壞了的就去修好,但似乎缺乏修電腦的思維模型……
又或許並非他缺乏修電腦的思維模型,而是電腦軟件的設計本來就不透明:
我們希望計算系統完全透明,並且從頭到腳都能理解。它應儘可能簡單、透明、可信、並且不是魔術。唯其如此,方可賦權(力)於民,令她們能夠理解並且不役於自己參與的系統。若其運作良好,您可以看懂其原理。若它失靈,您也能看出背後的原因。每個人都熟悉其內部構造,因此都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隨時通過集體討論來更改它。
電腦(應該)是頭腦單車。是單車。不是汽車,不是飛機,不是新幹線。
(點此讀豎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