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Oneday | 一天世界修改

Lawrence Li 主理,IPN 出品的博客。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Oneday | 一天世界的 RSS 预览

Quote of the day (Yuxi Liu)

2025-04-20 08:16:30

‘It might be nice if you credit me, but you should feel free to deliberately not credit me, because if you are quoting my words, then doesn’t that mean they are just your own words typed out from a distant keyboard?’

Yuxi Liu

寺山修司、木心、大瀧詠一點了讚。

ChatGPT 的用戶盲點診斷

2025-04-15 10:37:53

有樣學樣,也來玩玩「Now that you can remember everything l’ve ever typed here, point out my top five blind spots」的 ChatGPT 遊戲。以下是它的回答。

一、You’re great at thinking things through—but may overexplain or overpreface.

我的讀者可能不同意。

二、You may underestimate how much others already respect your thoughtfulness.

歡迎光臨日本。

三、You might be holding onto formality longer than necessary.

歡迎光臨日本。

四、You sometimes think too much like a translator, not enough like a creator.

推薦閱讀:

  • The Antiestablishment Art of Terayama Shūji, Steven C. Ridgely, 2010(第一章)
  • 10 Thousand Things: 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 Lothar Ledderose, 2000
  • Tao Yuanming & Manuscript Culture: The Record of a Dusty Table, Xiaofei Tian, 2005
  • 木心文學創作中的「文本再生」現象研究,盧虹貝,2014(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論文)
  • 大瀧詠一全集

五、You assume kids need a “structure” to learn, when in fact they learn through chaos and mimicry.

正如所謂「不投資就是 all in 法幣」,不爲孩子設計學習結構就是 all in 學校。說到 chaos,您認爲沒有教育經驗的我設計出的結構會比學校的更工整嗎?

2025-04-13 17:11:57

看到三個水槍手討論中國有沒有種族歧視。我想說 racism 在任何一個足夠流行的中國社交平台上都俯拾皆是,而且無比自然。例如很多移居日本的中國家長說「我家孩子是中國體質,不抗凍」(抱怨幼兒園給孩子穿、蓋得少)。有人可能覺得誰會歧視自己的孩子,但 racism 是指以種族爲依據進行思考。思考後的具體行爲有時是歧視,有時則是相反。看有沒有 racism 不能看知識階層,而是要看平時沒興趣琢磨這些問題的人的言行。

點此讀豎排版)

規訓/馴化

2025-04-12 21:09:56

和「祛魅」有關的另一個詞是「規訓」。它們都算是過去十年進入大衆語彙的學術概念,被某種難以言說的時代情緒連在了一起。我每每看到事物被「祛魅」後人們非但不感到惋惜,反而有一種「總算看明白了」的釋然。看明白了的另一證據就是「拒絕被規訓」。

粗線條地說,拒絕被規訓(discipline)大概總歸是好事。不過我不確定它和《小王子》裏的狐狸說的馴化(tame)是不是一回事。按照狐狸的說法,一個人只能理解自己馴化了的東西。如果規訓和馴化是一回事,拒絕被馴化是否等於無法被理解?聖艾舒比尼(Antoine de Saint-Exupéry)說在商店裏買不到朋友,那是一九四三年。現在能買到了。

點此讀豎排版)

2025-04-10 15:39:09

跟進一下二零二四年二月的這篇「新浪漫主義?」。靈性和宗教回潮有不少零散的證據。《衛報》今日報道了「faith-based」娛樂的火爆。《紐約時報》則介紹了「prepared citizen」運動:接受軍事訓練,爲可能到來的末世做好準備。

不過別忘了「英文有個詞叫 decadent,意思是說在頹敗的氛圍和時勢下仍然保持美態。」

點此讀豎排版)

祛魅/去魅

2025-04-10 11:24:43

祛魅一詞在中國很不少見。近年見過最令人反胃的用法是王志安的觀衆留言請他就某事件做一期節目,「給 XX 也祛祛魅」。今天又見到「在哪裏待久了都會祛魅」。

翻查資料,祛魅(disenchantment)是 Max Weber 提出的概念,講的是宗教式微後的現代世俗社會在科學的幫助下漸漸瞭解了很多事物的原理,因此再也感受不到那種基於信仰而非知識的魅力。按照這個說法,號稱無神論的中國何需祛魅?問題或許出在「祛」字上。如果我們還能認同無論來自何方的「魅」是一種好東西的話,爲何要用表示驅除穢物的祛字?Dis- 實在應該寫作中性的「去」。沒有人比中共更擅長祛魅。去魅則是生活在中共治下國家的結果。當我們被要求區分中共和中國人時,中國人對祛魅這個詞的濫用可以提供某種參考。

(延伸閱讀:規訓/馴化

點此讀豎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