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Macin

区块链新手,喜欢二胡、跑步、游泳、徒步、读书。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Macin的 RSS 预览

雪兰莪州:出海口的萤火虫和蓝眼泪

2024-11-11 00:44:22

马来西亚的天光总是来得特别迟,六点半出门都还有星辰和朝霞并肩齐驱,天还未大亮,空气里便漫溢着一层薄薄的暖意,潮湿又静谧,我喜欢这样众人皆睡我独行的感觉。

兴都庙

沙克蒂印度庙是此行的第一站。据说筹建了约11年,2013年4月完工。建造者在游览了6个国家的51间shakti庙后,从各自庙里取了一些泥土带回马来西亚,所以这座庙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座集合了51间来自印度、西藏、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的沙克蒂祝福的庙宇。

18尺高的木门和来自缅甸的柚木,都是在印度雕刻后运送到这里安装的,所有的材料包括洋灰、雕像、柚木门等必须进行法会仪式后,由来自印度的工匠师以印度传统的庙宇方式搭建。

种种种种都体现出sri shakti devasthanam 的设计和城里那些五彩斑斓的印度庙不太一样,有些柬埔寨吴哥窟的感觉,整体感觉更“高级”。层层叠叠的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庙宇的尖顶直指苍穹,每一层都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神像,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严肃穆。

暖黄的阳光洒在神像上,折射出斑驳陆离的光影。庙里飘来袅袅檀香,混合着鲜花的芬芳,那是虔诚的信徒们清晨祭拜时留下的气息。赤足踏上微凉的大理石地面,耳畔传来细碎的铃声,那是祭司晨课时摇动的铜铃,清脆悦耳,在清晨的空气中久久回荡。

天空之镜

从印度庙出来,天已大亮。驱车前往雪兰莪天空之镜,一路上沿着马来半岛的西海岸前行,椰林招展,海风轻拂。到码头等待半个钟头后,船家告诉我们可以登船了。在小艇上航行半个钟头,看到海水从昏黄到蓝色,再蜕变成深邃的绿色,每一段的变化分界都清晰可见,课本上细细的马六甲海峡,原来也那么长。

到达时到达时正值退潮,浅滩上积着一层薄薄的海水,将天空完整地倒映其中。站在这面天然的镜子上,恍若漫步云端。大自然很是神奇,在这片距离大陆如此遥远的海洋中,竟然有一片沙洲,好比在荒蛮的沙漠里出现绿洲一般喜人。

遥远海岸线,云朵倒映在水中,像海市蜃楼分不清何处是实,何处是虚。赤脚踩在温热的浅水中,细细的沙粒从脚趾间流过,退潮的小螃蟹们背着自己寄居的螺壳,撒欢儿似的从这个洞口到那个洞口,它们太小了还不够我塞牙缝的,所以我只觉得可爱并未生出非分之想。

玩趣过后,坐船返回岸上。码头边有好多家餐厅,可以吃海鲜,也可以吃十几块钱一盘的炒粉,丰俭由人。

热浪沙滩

酒足饭饱迎着热浪来到午后的热浪沙滩,阳光炙烤着金色的沙粒。海浪一波接一波地涌来,在岸边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泡沫,又悄然退去。椰树的影子斜斜地打在沙滩上,随风轻轻摇曳。

远处几个当地渔民正在整理渔网,麻绳在他们粗糙的手掌间穿梭。海风裹挟着咸腥的气息,渔民们的闽南语和客家话夹杂的谈笑声断断续续地传来,如若以海浪为beat,那么这多像一首古老的渔歌。

适耕庄

一条南北大道,一侧是沙滩和海,另外一侧就是适耕庄的稻香绵延。层层叠叠铺展开,更像一幅没染均匀的老旧的绿色蜡染布,深浅不一的绿色在阳光下明灭闪烁。时值11月,有青绿色的整整齐齐的稻子还没有结穗,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是小男孩列队时毛茸茸的后脑勺。

快收割的田里,稻杆已经蜡黄,稻穗沉甸甸地低着头,风一吹,便哗哗作响,像是有人在说些乡间的闲话。

田埂上长满了野草,狗尾巴草、牛筋草、马齿苋,七七八八的杂草倒也长得逍遥自在。烈日当头,连乌鸦和蛐蛐都不叫了,只有我这样热衷于拍照的游客不辞辛苦,偶遇蜻蜓落在稻穗上,翅膀轻轻颤动,像一架小小的风筝,我刚准备举起摄像头就飞走了。

皇家山银叶猴

一小段山路上山,如果是周末的话还得收你10块钱让你坐小火车。因为地势较高,所以在18世纪时苏丹王为了抵抗荷兰人,在这里修建了碉堡和炮台,虽然一度被荷兰人抢占,但苏丹王之后在一次战斗中夺回了山头的控制权。大概也是苏丹王觉得这里是他的福地,所以他也葬于此山,这是此地得名。毕竟这是马来西亚近代史中少有的抵抗西洋入侵者成功的案例。

银叶猴们在树枝间轻巧地跳跃,银灰色的皮毛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它们的动作轻盈得像一阵风,眼睛却炯炯有神,充满好奇地打量着来访的客人。小猴子们相互追逐嬉戏,时而停下来抓一把嫩叶放进嘴里,又或是依偎在母猴怀中梳理毛发。让我疑惑的是,成年猴子都是银色的皮毛,小猴子却金色的像金丝猴似的。

海鸥和鹰

未至傍晚,天色已无那板热气腾腾,我又登上了小船。在雪兰莪河和马六甲海峡的出海口,夕阳将天空染成橘红色,海面上泛着金光。船长撒下一把把面包屑,顿时引来一群海鸥。它们在船周盘旋,白色的羽翼在夕阳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老鹰也随之而来,掠过海面,翅膀划破空气发出呜呜的声响。它们俯冲下来抢夺食物的样子既优雅又凶猛,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美感。海风掀起细小的浪花,将船轻轻摇晃,恍若置身于一个流动的摇篮之中。甚至我放下了手机,人生中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海鸥和鹰在船周盘旋徘徊,灵魂一瞬间好像被抽离,大自然原来离我那么近,触手可及。

萤火虫和蓝眼泪

夜色如墨,小舟沿着蜿蜒的水道缓缓前行,两岸的红树林在夜色中化作一片深黛色的剪影。古人诚不我欺,原来真的有小萤火,出夜入星河。船家熄了马达,任小舟随水漂流。此时无风,连水纹都静止了,仿佛时光在这一刻凝滞。这是“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诗句中描写场景的具像化。

船行至红树林深处,萤火愈发密集。林间千百流萤,或低徊飞舞,或停驻枝头,或疏或密,或聚或散。舟行渐远,回望那片萤火纷飞的红树林,只觉得文人骚客笔下太厉害,硬是把萤火生出了花来。

船调整方向,驶向另外一边。夜渐深几许,海面漆黑如墨,仿佛一块巨大的青金石被打磨得发亮。忽然,桨尖划过的水面泛起一丝幽蓝的光芒,像是揭开了大海的一层薄纱。那是夜光藻在海水中泛起的微光,也被大家称为”蓝眼泪”,在中国,平潭岛的蓝眼泪应该是最出名的,虽然我去的时候错过了。海风送来咸咸的水汽,夹杂着隐约的咸涩气息,会发光的海,是海在深夜里叹息和呓语。

精简攻略附上

有车会节约很多时间。如果时间充足,玩两天是比较轻松的状态,很适合过周末;如果你和手手一样是赶时间的特种兵,那么一天也是可以搞定的。

公共交通Tips:

  • TBS(南湖站)也有从吉隆坡(Kuala Lumpur)到适耕庄(Sekinchan)的大巴车,18🐎~21🐎车费,只是时间不太凑巧都是下午;

  • 回程就可以选择坐到TBS的大巴,最晚的一班是21:45,看完蓝眼泪萤火虫什么的坐车回去刚合适。这个票可以在easybook、busticket等很多个APP上买,我之前的马来西亚推文中已经和大家细细介绍过啦。

所以从吉隆坡到适耕庄,你需要从富都车站(Hub Lebuh Pudu)车站坐车到瓜拉雪兰莪(Kuala Selangor),价格是9🐎,然后再从瓜拉雪兰莪坐车去适耕庄或者打车去天空之镜。

天空之镜、喂鹰、看萤火虫和蓝眼泪都是从一个码头上船,联系方式和价目表如下,建议大家去之前提前联系,确定潮汐时间以免久等。

  • 07:30 从吉隆坡出发
  • 08:30 Sri Shakti Dhevasthanam Bukit Rotan(沙克蒂印度庙)
  • 09:30-13:00 坐船半个小时到达天空之镜,会根据月亮盈缺潮汐时间而定
  • 13:00-14:00 午餐
  • 14:00-14:30 热浪沙滩
  • 14:30-15:30 适耕庄稻田
  • 15:30-16:00 皇家山看银叶猴
  • 16:30-17:30 上船喂鹰
  • 17:30-19:00 看日落&用晚餐
  • 19:00-20:00 上船看萤火虫&蓝眼泪
  • 20:00-21:00 回吉隆坡

往期旅行笔记

吉隆坡:除了双子塔,一定要看看这些博物馆

2024-11-05 06:56:03

11月伊始的吉隆坡,万里有云。禁足改论文两周,我给自己下定决心说甭管去哪儿今儿个必须跨出这个门。哪怕前一晚也一点钟才睡,但也丝毫不能影响我早七点半的闹钟,开启绝对值得特种兵们参考的吉隆坡博物馆打卡旅程。

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

门票5令吉,只能现金支付,九点钟就开门所以成为了我的第一站,地铁就在馆跟前交通便利。抬头望向两幅巨大的玻璃马赛克壁画,一时恍惚仿佛看到了时光的褶皱在眼前缓缓展开。

大厅里的蓝白瓷砖是1963年时巴基斯坦在博物馆开幕时捐赠的,现在仍然素雅好看。博物馆不算大,只有四个展厅,从规模上而言若是与中国的某些艳惊四座的省博比可能都不如,但从一个国家的基本了解入手,仍是值得一看的。

印度文化在早期东南亚地区盛行。随着印度教和佛教、梵文和印度式政治体制的引入,与本土文化和信仰糅合,形成了一种该地区独特的印度教和佛教的混合文化,这尊来自公元8世纪至9世纪的铜质观音造像,就很能体现“混血”的痕迹。

马六甲成为港口并且开始在航海界名声大噪之时,树大招风引来当时泰国的威胁。因此时任马六甲苏丹王朝王子拜里米苏拉主动向中国效忠,取得了中国的支持和保护,作为回报,马六甲定期派遣使臣向中国进贡并拜见皇帝。

一方面中国古代”天下”概念是文化性的而非地域性的,几乎所有的明君都是强调文化教化而非武力征服,正好通过这样的朝贡体系维持政治关系,从而放弃了直接统治的方式。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错失了很多次战略机遇。在马来西亚沿海地区打捞出了14艘有文献记载的沉船,从图灵号到龙泉号再到宣德号,中国精美器具投射出来的文化优越感,在封建时期影响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认知,以及相对薄弱的海洋意识都让我们曾经的发展放缓了。

发现自己是真的很爱反思,反思太多就是内耗啦。其实马来西亚在近代经历的被葡萄牙殖民、被荷兰殖民、被英国殖民,被日本入侵,也是经历了那么多才意识到原来大不列颠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能保护自己,所以战后的马来民族主义才兴起,直到1957年马来半岛才结束了长达446年的殖民统治。

从国家博物馆出来已经11点,太阳还未到毒辣的时候,于是我正好 city walk 去到了1.7km外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这一路上路过了吉隆坡国家天文馆和马来西亚皇家警察博物馆,都很顺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看。

这片小山丘走得我心情愉悦,两旁的大树参天蔽日有阴凉可寻,路上人烟稀少难得宁静,远处高楼林立给足了安全感,这是我第一次在这座城市里感受到了轻盈,林间的马路偶尔有车驶过,没有一辆车摁喇叭。我好像很难从社交里去获取能量,尤其在我和这个世界抗争的那么多年后,我意识到安静和孤独的时候我的能量是最强大的,所以我不怕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吃自助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学习,我怕我没有安静。

马来西亚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这里是世界上唯二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之一,门票20令吉,刷卡现金皆可。

买票后上台阶的那一段真的很美,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落进来,正午时分甚至看不到一点阴影。三层楼12个展厅,7000余件文物和艺术品,那些精美的阿拉伯书法作品,绚丽的波斯地毯,精巧的几何图案,无不展现着伊斯兰文明的璀璨。

伊斯兰教传入马来半岛,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彼时的中国,正值南宋末年。有趣的是,伊斯兰教与中国的渊源更早,唐代就有大量阿拉伯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地定居,建造清真寺。这些商人带来的不仅是香料和珍宝,更带来了先进的天文历法、医学和数学知识。

这里还有几十个世界各地的经典伊斯兰建筑的微缩建筑模型,包括泰姬陵麦加清真寺等等,很多都来自两伊流域。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自由的刘拓,他离开这个繁芜的世界已经三年了。

在国家博物馆的时候,我看到一幅航海图上,早在汉代中国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马六甲海峡一带有所往来。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康泰出使扶南(今柬埔寨南部及越南南部),其归来时经过马来半岛,留下了关于这片土地最早的记载之一。

随后的数百年中国与马来半岛的商贸往来虽然断断续续,却从未完全中断。宋元中国与马六甲的贸易关系达到了新的高度。元代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对马六甲的详细记载,展现了当时繁忙的贸易景象。而明朝郑和下西洋,更是将中国与马来半岛的关系推向顶峰。有趣的是,郑和船队多次到访马六甲的时期,恰好是马六甲苏丹国开始大规模接受伊斯兰教的重要时期。

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马来半岛最终选择了伊斯兰教,而非已在东南亚扎根数百年的佛教?

结合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两个博物馆里的故事,似乎给了我一些解题思路。在13-15世纪,阿拉伯商人带来了商品,他们不仅主导着印度洋贸易网络,还带来了先进的航海技术、贸易体系和伊斯兰文化。当时的马六甲统治者意识到,皈依伊斯兰教意味着可以更好地融入这个贸易网络。并且当时以佛教为主的泰国和柬埔寨地区的政治体系实在是不咋样,而伊斯兰教的政教合一体系恰好为建立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伊斯兰艺术博物馆里面的MOZA餐厅用了午餐,42令吉的羊肉烩饭让我梦回新疆抓饭,12元的拉茶味道不如街边摊,但就这窗外的景色和博物馆里的氛围,也让我觉得值得。

博物馆里还有一家不小的纪念品商店,品种很多,花砖精美可惜我囊中羞涩,如果有小伙伴想买一些不那么烂大街的马来西亚纪念品,可以来这里瞅瞅。

吃饱喝足从博物馆出来,旁边就是国家清真寺。我趁着消食和被空调吹凉的皮肤,迎头闯进赤道上中午1点的烈日。路上经过了独立广场和生命之河,之前都来过所以不做逗留,接着路过马来西亚纺织博物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选择。

炎阳之下,我居然闯进了印度人的聚居区,车车人人混乱不堪,说不慌是假的,几百米的路上人极多,但是女性不超过10个。此时我手机也不敢看了,最后瞄了一眼导航,手机揣进裤兜,把包向着自己胸前攥紧,跟紧前方一位华人阿姨,步伐从快走变成了小跑。

走太快不小心和一位印度大哥发生了肢体接触,本想调转过头say sorry的,一扭头好几个成年男性看着我,我实在绷不住了,没理会径直往前冲,直到走出这片区域才敢放慢脚步。

GMBB

急行军2.8km后抵达GMBB,这里算是一处文艺集散地,规模不小,近10层楼虽然没有满,但已经足够文艺青年们消遣一个下午。

迎面而来的是Telur Pecah(破蛋)4.0艺术展的海报,11月10日结束。新锐艺术家的作品既大胆又细腻,有讨论环境议题的装置艺术,也有探讨身份认同的影像作品。有几幅自闭症小朋友的作品,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GMBB的书店氛围感都很足。童趣的氛围是给小朋友看画本的,暖黄色的灯光洒在木质书架上,这个氛围是给参加读书会的爱书人的,简朴的明晃晃的灯光的氛围是给二手书的淘书客的。

开在这里面的咖啡馆自然都有环境buff叠加,最便宜的饮品就是海南咖啡5令吉,在市场里大概2.7令吉。

走到脚痛之后,黄昏降临之前,我踏上归程。文明的演进就像云起云落,看似随机,实则自有其规律。天地悠悠,时光缓缓,一切都有迹可循。

回首:月光皎洁,水云光线

2024-10-28 07:07:16

离开家的那一天,头顶上是2024年最大的月亮。

离开的航班又在机场的尽头,我匆匆忙忙一路小跑,竟然有种奔跑到世界尽头的错觉;定睛一看并没有去到那么远,只是去到了14年前才念大学,总是晚点到深夜的飞去石家庄的红眼航班。

离开之前在杭州参加学术会议,身边都是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感叹自己终于已经不是和她们一样的年纪,终于不再拥有可以熬夜精神焕发的身体,终于不再拥有面对听众会怯场的情绪,情绪被年月压缩,在握不住的时间与命运面前,输赢成败都没那么重要。

而当我骑车在雨中狂蹬时,求是大讲堂和启真湖从我耳边掠过,失落的桂子香若有似无萦绕在被秋雨打湿的发丝之中,又感觉和二十来岁没什么两样,还是那么固执不通人事,宁愿淋雨也不肯多拿一把伞。如果当年,当年的紫金港校区西区还没开发起来,没有如果也更没有当年,一切都是在逃避的幻境里面潦草的构想,因为如果是真的蓝图以我的性格一定会仔细勾勒描绘。

雨里的杭州,和我幻想里的场景重叠度更高了,雾蒙蒙的远处,烟波和细柳,荡漾的水洼和古典建筑翘起的屋檐。依稀记得上大学那年看过一部才上映的电影,故事背景是杭州,里面的音乐第一句就是“我离开钱塘的第三年 时常想起那个夜 走在古旧城墙边“。即使我已经不记得电影情节,电影的画面还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内心有一种无法消除的印记,氤氲在雾气里。

那个记忆里的杭州很美,18岁的我还能用词语描绘,30岁时自知岁月之后已然无力出口。少年人都是热烈而又坚持的,自带一种引人入胜的光芒。我羡慕那些时光流逝,却没能改变他们的人。

然而江南虽好,也不想在此到老。少年时刻在情绪沉溺之时,常常有无数个以为自己经历了世间所有风霜雨雪的瞬间,以为人生至此作罢也行,一瞬间变成老树枯柴也无所畏惧。年岁到今,也不再豁达,反而是想捉住每一个微小的幸福与快乐,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里。

原来人生的状态真的是可以被清晰地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的,一段时间会想自由和逃离,一段时间会想自由和安逸,一段时间只想停留并同时拥有不可能的神迹。大山和大海里藏着人生一半的有趣,还有一半并不是通过漂泊和旅行就可以得到,而是要用力地思考和输出才有机会获得。

国庆节在湖南参加认识十几年的朋友的婚礼,他选择的就是我臆想中我的另外一种人生:本硕博博士后的直通车,明年也许才会进入职场。他说在学校待久了,一定还是要去职场不会留在高校里。在研究做起来费劲和文献怎么都整理不通的时候,我会后悔自己真应该一次性读完这辈子的书,而不是总是在读书、工作、读书中反复横跳。

然而事实却是,我每每暂时性完结一段读书(工作)的时光,便再也不愿意继续这相似度极高的生活。于我而言,总是选择另外一个而非当下这个,是我对抗“中国人不允许出错的一生”的一种方式,是我在战斗的证明,然而我也不知道是为了证明给谁看。因为反观前三十年,除了挚爱父母,似乎没有其他人关注我是曲曲折折又或是波澜壮阔。

那些认识了十几年的朋友,竟然没有知交半零落,再相见还能插科打诨恣意玩笑,只是从一个人变成了一双人,再从一双人变成了三个四个,像秋天结的果,像枯枝上挂满了的橙色的柿子,沉甸甸的,比时光更沉。

那些从学生时代就在一起的情侣,如果不是牵着孩童,我以为还是南湖旁准备考研的少年。长情的感情里,女孩子总是显得更成熟一些,可我却见到她眼里失去了光,是疲态掩映了曾经那个干练的笑吟吟的女孩子的光芒,那瞬间是多年未见的怜惜。

雨洗青石街,柳絮倚堤岸,零落梧桐叶,窗外层林染,长亭外的歌声从临安传到山城,再从山城被带到异国。已耳听西湖万顷波,却未等到棠城银杏纷纷落,家乡的鹅黄灯火,再见之时大概就是下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

边城:是茶峒,还是洪安?

2024-10-15 05:48:58

只要沈从文的籍贯一天是湖南的湘西凤凰,《边城》里的翠翠就必须是湘女,边城的溯源地就一定是茶峒。也许大多数人的逻辑都是如此,所以湘西索性把茶峒镇直接改名成了花垣县的边城镇,而重庆的秀山,默默地延续了从清朝就开始的“洪安汛”这个名字,留下每一个游客在做旅游攻略时都会面临的疑惑:边城到底是哪里?

在历史的长河中,洪安镇不仅是一个地理的交汇点,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当刘邓大军踏上征途,挺进那片广袤的大西南时,洪安镇便是他们征程的起点。在镇中心的广场上,一座宏伟的纪念碑巍然耸立,它的高度超过十米,独特的三棱柱形状,象征着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湖南、贵州与重庆的交界。

每个面都代表着一方水土,一方人民,它们在这里汇聚,共同书写着洪安的辉煌。洪安镇的商贸传统依旧繁荣,如同往昔。湖南与贵州的边民们纷纷来到这里,进行着繁忙的交易,这种活动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赶边边场”。每逢集市之日,街道上便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剃头匠的手艺、补锅人的巧手、算命先生的神秘,各行各业的人们在这里聚集,展示着他们的技艺,生意兴旺,热闹非凡。

其实很多人最后的选择都是茶峒,毕竟这里的名字叫“边城镇”,住在这儿总错不了。这也导致了清水江的三岸,唯有茶峒人头攒动生意鼎沸,重庆和贵州这边都清净不少。即使是在国庆节,洪安古镇人最多的地方也是码头,大家排队长街只为坐“拉拉渡”到对岸的茶峒。茶在苗语中意指汉人,峒在苗语中意为山中的小块平地,顾名思义,“茶峒”即为“汉人居住的小块平地”。

一向不喜凑热闹,所以住在了洪安这边的村落民宿里。黄昏踏着青石板,漫步于洪安的巷陌之间。这里,仿佛是那些静谧而又充满故事的角落,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不为人知的过往。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斑驳的墙壁上,投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走进一家坡坎旁的火锅店,那里的牛油香气烟雾缭绕,仿佛能穿越时空,带我回到那个江边过路每个路人纤夫都可以加入吃火锅的年代。

晚上九点以后万籁俱寂,清水江对岸的鸾太山在星星的映照下剪出摄人的影子,乌压压地在视野里和江水的倒影里。那样清冷的秋风和还没有准备好降温的自己,令我想起了一些旧人和旧事。翠翠是她以为的别人眼中的她的样子,实际上是给我留下了在楼下都能听见她在打电话方言刺耳、连早餐牛奶喝凉还是热都与周边人从不相让的顽固印象。

也许是对翠翠和傩送无尽等待的情感的惧怕,旧人在情感上倒是轰轰烈烈从不拖泥带水,那日我和故友们聊及旧人的前任,大家惊异于我居然还记得她几乎每一任男友的名字。也是那时候才有人告诉我,我的不原谅看起来像在惩罚别人,但其实是没有放过自己,因为我紧紧抓住的是那个受伤的自己。

事实上,我初始印象里的湘女是向警予,她和蔡和森是我少年时就尊敬的伉俪。我本不该把地域炮的炮火开向任何一个地方,然而在旧人之后我便始终对于湘西妹子有些耿耿于怀,以至于成年后我甚至没有再把沈从文的《边城》翻出来再读的机会,因为一读到那个从不发愁的少女翠翠,我就会想起自己残酷的少女时代。

最近对于黄磊的厨艺诟病的极多,但是很多年前当他还是《人间四月天》里的徐志摩的形象时,我常常把他代入到沈从文的形象里,尤其是在听过他有一首名为《等等等等》讲翠翠讲边城的歌之后。沈先生在给友人的信里写“凡事从理解和爱出发”,平和温厚,不失独立热情,于人世于真理皆尽到自己的责任,最后落得个人世两相弃,却又不是完全地遗弃,至少在民国八卦中久经不衰。

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来,风动林间响,幽径步轻寒。我终于在清水江旁的夜色里再读了一遍《边城》。

安岳石刻:也许我不懂,愿有人珍重

2024-10-08 05:30:45

上一次提笔而久未落墨还是6月写论文的时候,内核不够坚定所以总会陷入自我怀疑,需要层层剥开迷雾才有心力落笔。在一件事情上,了解得越多,越发觉得自己无知,做研究写文章都是这样。偶尔想要找个捷径草草了事,却被编辑/审稿人/读者寻到破绽,如果说编辑对作者而言尚且是“以礼相待”,那么自媒体上的读者就是犀利鞭辟入里,不留一丝情面。

去安岳的计划做了很久,却在2024年的夏末才成行。因为父母之前就去看过了安岳最出名的圆觉洞,所以就把一天的行程安排了安岳参佛南线:从重庆方向出发,孔雀洞-茗山寺-毗卢洞-华严洞,中午正好在石羊镇上吃午餐。

安岳石刻传承发展纵贯1500年,“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是雕塑史上的重要节点和世俗生活的艺术写真,说是富有十分情趣也不为过。

孔雀洞

刚过大足界几分钟,导航就告知孔雀洞还有1公里就到了。看到门口一破落铁门,还在担心能不能参观,就看到一位老爷爷在扫地,想必这就是传说中的孔雀洞国宝守护人周爷爷了。

作为全国文保的孔雀洞还没有对外开放,门口的大狗子冲人狂吠,我们赶紧禀明来意,周爷爷放下扫帚开始和我们讲起了孔雀洞的故事。

位于安岳县双龙街乡孔雀村的孔雀洞,以精美的孔雀明王造像著名,造像头戴化佛冠,结跏趺坐于孔雀背上。孔雀两目炯炯有神,张翅做飞翔状,后壁人物造型、祥云缭绕,似要穿过摩崖石刻而出。

明王左边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吉祥果;右边第一手举于胸前,手指已残。左右侍立二天王。后壁墙上雕饰供养天人及帝释天大战阿修罗的场景。

孔雀洞始建于明代隆庆四年(1750年),洞高4.7米,宽4.3米,进深2.7米,有大小龛窟8个,造像75尊,碑刻题记6处。

孔雀洞旁还有几尊佛造像,但只有一尊是头身比协调的,其余看起来有些怪异,周爷爷说只有那尊和谐的是原装头身,剩下的都是近现代人修残补缺的。审美这个东西真的是很难评述,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更发达,人也更长寿,可审美并没有变得更好。

在孔雀洞后山顶上,还有一座唐代高台座经目石塔。据守塔的另外一个爷爷介绍,此塔高15米,8方3层,浮雕小佛像24尊,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塔坐落在一座翻修的庙宇里,虽然寺庙翻修艺术审美不佳,但得知是一位老婆婆私人出资修复,还是觉得唏嘘慨叹不易。

感激守护不易,我们都给山上山下两位周氏表兄弟爷爷意思了一下,感谢他们赋予了石刻鲜活的故事。

茗山寺

茗山寺位于石羊镇民乐村虎头山,山头形似猛虎耽视诸峰之势而得名。

导航茗山寺,车停下方的停车场,顺着机耕道往前走,路过一尊现代的千手观音,再往前,有种路转山野人到佛国的的感觉,茗山寺的山门映入眼帘。

茗山寺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现存造像多为北宋所刻,多亏了在大山深处,免遭人为的破坏和后期审美堪忧的重妆修补,古朴的质感,一半由当年的石匠完成,另一半由风和时光辗转腾挪而成。

光阴以风为刻刀,赋予石刻新的形状和轮廓,一直吹,从北宋吹到新中国。也许会消减,也许会被打磨,也许最后会成为无相的至美。

5窟8佛,一窟一崖,各自独享一方天地。现存摩崖造像63躯,单个造像34躯,另有明、清碑刻题记29处。这些造像沿山崖边呈环形建造,总长达三百多米,造像宏伟壮观,石像高大,其中5至7米高的有8躯,1至4米高的有50躯。

其中师利菩萨造像尤为特别,其左手托经书外伸1.5米,书和手的重量上千斤,全靠垂地袈裟支撑,当年的雕刻者既是艺术家,也是建筑家。

毗卢洞

毗卢洞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赤云片区油坪村塔子山上,距县城50公里,是一处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的文物景区。宋代匠师们在此冗石凿窟,开凿龛窟20个,造像区长达118米,现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分别集中于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观音堂和玉皇阁内。有碑刻18通、崖墓10座、佛塔2座。

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这里曾经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

尤其是观音堂内的“水月观音”,因背景有竹枝摇曳,称她“紫竹观音”,这尊观音像高3米,以镂空雕刻技术展现其精美的艺术形态。紫竹观音的头戴化佛高花冠,上身穿着短袖薄袈裟,袒胸露肘,下身着轻薄如蝉翼的长裙,线条流畅,极富动感。

侧身跷足坐于一张弧形荷叶上,左手轻抚叶面,右手置于膝盖,五指自然下垂,赤足分别踏在莲台和莲蕊上,展现出一种自在、优雅的姿态。观音右手臂、荷叶、莲花、五指和巾带都采用了镂空雕技,使得造像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增加了视觉上的轻盈感。

紫竹观音不仅体现了佛陀世容和宗教艺术,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世俗文化。其世俗化的表现,使她更接近凡人,缩短了佛与世俗的距离,拓宽了审美领域,也是颇具西南特色的民间观音造像。

此外,毗卢洞、幽居洞雕刻的密宗第五代祖师柳本尊造像也别具特色。特别是在高6.6米,宽14米,深4.5米的毗卢洞中,雕刻的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构图严谨,造像生动,通俗易懂,堪称精品。它主要通过以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顶、舍臂、炼阴、炼膝十种苛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

柳本尊造像在四川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五代至北宋时期四川地区佛教密宗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柳本尊,本名居直,是唐末五代时期巴蜀地区的密宗大师,他承袭了金刚顶瑜伽部密教,以苦行修炼创立教统,宣传“修诸苦行”、“转大轮法”,并蜀皇帝王建封他为“唐瑜伽部主总持王”,奠定了他成为瑜伽派始祖的历史地位。

生在川渝,听过很多次柳本尊,在毗卢洞,我第一次好像明白了一点他推崇的教义。

华严洞

这里拥有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华严道场”摩崖石刻造像。

在山巅岩壁上有大小二窟,分别是开凿于北宋时期的华严洞,以及开凿于南宋时期的大般若洞。华严洞始凿于北宋建隆元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高6.2米,宽10.1米的华严洞窟中雕刻了华严三圣像、菩萨、经变图以及仿木结构的建筑。

华严洞的造像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元素,这种三教合一的造像在中国其他地方较为罕见,却在川渝地区十分常见。记得我小时候,家里老人说去拜菩萨,有时候是拜观音菩萨,有时候是拜如来佛祖,有时候是拜玉皇大帝,有时候是拜财神爷赵公明,反正各路神仙都聚在川渝地区的小庙里,正如所有菜品都必须在牛油特辣红锅里会和,再一起上供五脏庙。

写作写到令人生怯,也是难得几回闻。

第一次让我胆怯是在茗山寺遇到的陌生人,荒芜的古寺里碰见一个不起眼的男人,E人属性发作本想聊聊,不料人家竟然是中科院专门来勘探开发此地的专家,顿时准备好的话就咽回了肚子里;

第二次是从安岳回来后,几次意欲开写都失败了,于是开始查阅文献看书,越看越发觉自己的浅薄,更是不敢写了。再想起之前还有过被读者批评写历史类的文章不够专业的情况,于是竟拖延至国庆节日过完还没有起笔。

小伙伴安慰我,各人有各人的角度,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不必通过关注他人的行为来评价自己,而是通过调整和参考自己的内在成功标准来评价自己。比如我对自己人生的要求就是足够的广度,走不同的路、去不同的车站、看不同的风景、见不同的人,而我的深度不在于他人的口舌之中。

往期旅行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