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给家里弄好了 IPTV 的组播转单播,心血来潮,想看看极限能跑多少路 IPTV 直播。
有关这次折腾 IPTV 的记录和讨论,我也发到了推特和 V2EX 上。
这篇博客不是教程,由于全国各地不同运营商对于 IPTV 有不同的网络策略,还是建议各位自行以「IPTV + OpenWrt + 组播」等关键字搜索符合当地运营商的教程。
这种转换的主要优点是:
如果家里还有人要看电视,还是推荐可以搞个这个方案,在 AppleTV 、手机、平台上就能直接看直播了,而且没有机顶盒那么多广告。
有点可惜现在才弄这套方案,前段时间奥运会期间,和老婆在家看比赛直播还是挺多的。
除了上述设备,也使用到了 AppleTV、手机等设备进行测试。
我也是昨天看到 /t/102603 这个帖子下的留言,发现可以通过「电脑插光猫 ITV 口直接播放」来验证是否能进行组播转发。
经过测试,我家东莞电信、深圳联通两地的 IPTV ,都可以满足。
我之前被其他帖子误导了,以为要鉴权抓包太麻烦就没搞了。没想到居然这么简单(刚好我的网络条件满足)。
GridPlayer,基于 VLC 开发的多路播放器,支持硬解。
用 IINA 也试过,最多只能播放 15 个且很卡顿,后来搜到 GridPlayer 发现可以满足需求。
Mac 最多只能播放 25 路。
PC 额外播放 30 路,CPU 压力很大。
OpenWrt 监测 ITV 口带宽已打满 1000M。
我订阅的电视源使用的都是 HD 1080P 25帧的资源,码率 7Mbps - 10Mbps 波动,大多时候是 8Mbps。
为了验证「家宽线路和 IPTV 线路是否共用带宽」,我又重新验证了下。
换了中兴 7013tv3 2.5G 光猫后,我家电信实际官网测速能稳定跑到 1300M 左右。刚刚重新测试了下。
好的,我来重新组织表格,将设备播放路数拆分为独立的列。
总路数 | PC 播放路数 | Mac 播放路数 | IPTV 总带宽占用 | 家宽测速结果 | IPTV状态 |
---|---|---|---|---|---|
30 | 30 | 0 | 500Mbps | 1300Mbps | 正常播放 |
50 | 30 | 20 | 800Mbps | 1300Mbps | 正常播放 |
55 | 30 | 25 | 900-1000Mbps | 1300Mbps | 无法新增直播流,新增会导致原有直播随机断开一路 |
后来看到 V 站有网友评论说 55 路可能是 UDPXY CPU 占用率限制,经过他提醒,我发现的确忽略了这个因素,于是重新又测试了下。
我的 OpenWrt 软路由器配置为 2 核 2G。当 55 个通道同时播放时,CPU使用率在 50% 到 70% 之间波动,每个 UDPXY 进程占用 1%到2% 的CPU。因此,初步可以排除CPU瓶颈。
后来为了检查是光猫 1G 网口的物理限制是否影响 IPTV 带宽上限,我又将 iTV 口重新绑定到光猫 2.5G 网口重新测试,原以为突破 1000M 的网口物理限制,但是实测下来,最高播放数量依旧限制了 55 路直播。
看样子 IPTV 的线路除了带宽,应该还有其他限制。
得出最后结论:
最近这段时间,重新整理了下家里的运营商套餐。也整理下一些对几个运营商和网络的感受和体验,分享给大家。
除了国内运营商的套餐,也分享了一些境外的套餐,供参考。
运营商 | 套餐 | 主卡 | 副卡 | 通话 | 流量 | 宽带 | IPTV | 月均 | 性价比 |
---|---|---|---|---|---|---|---|---|---|
深圳联通 | 5G畅爽冰激凌199元 | 1 | 4 | 1000分钟 | 60GB | ✅1000M | ✅ | ¥89 | 高 |
东莞电信 | 5G畅享融合189元套餐 | 1 | 2 | 1000分钟 | 40GB | ✅1000M | ✅ | ¥189 | 低 |
深圳广电 | 惠民年卡 | 1 | 1 | 100分钟 | 118GB | ❌ | ❌ | ¥19 | 高 |
运营商 | 信号覆盖 | 境内网络质量 | 跨境网络质量 | 公网 IPv4 | 公网 IPv6 | 客服 | 评分 |
---|---|---|---|---|---|---|---|
深圳联通 | 😐一般 | 😐一般 | 👍好 | ❌ | ✅ | ⭐⭐⭐⭐☆ | ⭐⭐⭐⭐☆ |
东莞电信 | 👍好 | 👍好 | 👎差 | ✅ | ✅ | ⭐⭐⭐⭐☆ | ⭐⭐⭐☆☆ |
深圳广电 | 👍好 | 😐一般 | 👍好 | - | - | ⭐⭐☆☆☆ | ⭐⭐⭐☆☆ |
注意:这里仅仅是我自己的体验和主观评分,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体验可能会有所不同。
之前我深圳家里一直用的电信 ¥299/月的 5G 融合套餐,绑定了三年的合约,给电信交了上万块的费用,价格昂贵。
2022 年的时候,携号转网到了联通,当时运营商对于携转用户有很大的优惠。原价 ¥199 的套餐三折后只需要 ¥69 /月(所谓:三折冰),包含了 1 张主卡、2 张副卡,1000 分钟通话、60GB 流量、1000M 宽带。
目前我的主力卡用用的就是联通,4 张副卡都满了,实际花销是 ¥69 + ¥10×2(副卡) = ¥89/月。
如果只使用 1-3 张卡,每个月 60GB 的流量,卡均 20GB 的流量,一家三个人或者三台设备用还是很划算的,但是现在我的 4 张副卡都满了,卡均流量下降到了只有 12GB,多出的两张副卡,额外 ¥20 月租,就有点不太划算了。
联通这个套餐附带 1000M 的宽带,过去一直有「南电信北联通」的说法,但是现在体验上,基本已经没有太大差别。
如果你有跨境网络的需求,联通的宽带比电信要好很多很多。电信到了晚上高峰期,掉包和延迟都有点惨,相比一下联通就好太多了。
但是联通 2024 年开始有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可能是前两年拉新的用户太多,加上大量用户使用联通挂 PCDN,现在联通宽带除了不再给 IPv4 的公网,甚至连 IPv6 的公网都不再给了,NAT 也将为了 NAT4。我深圳家中联通尚且还剩下公网的 IPv6.
除此之外,联通对于跨省和跨运营商进行限速,到了晚上高峰期,上行速度被限制到 5Mbps,对于我这种需要跨运营商访问家里 NAS 的用户来说,实在是太痛苦了。有关这个问题,我之前也发了一条推:
其中提到的几个讨论帖子,建议大家可以看看:
在这里还得吐槽下联通的客服,经常能收到联通打过来的推销电话,基本上是 1 到 2 个月一通吧。相反电信这几年基本没打过电话。
对于电信这个套餐,现在我感觉就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且电信宽带两个极端的优点和缺点,又让我十分纠结要不要退掉。
现在我东莞家电信宽带:¥189/月,1 张主卡,2 张副卡,1000 分钟通话,40GB 流量,送了一个 IPTV。一开始是 500M 宽带,后面免费升级到 1000M。
现在东莞这几个号给家里人用做流量卡,每个月 40GB 放到现在来说,是在是太少了。我不用东莞的号码,所以手机号对于我来说倒无太大影响。
电信宽带的好处就不多说了,「稳定」算是优点。访问国内的网站,玩游戏基本都是低延迟(虽说我不怎么玩国内的游戏)。
上面说到了「又爽又痛」极端的两个点,首先说爽的的地方:
其实说来也是有点搞笑,上面说的公网IP,放到之前都是基础的服务,现在却成了需要额外申请甚至花钱的地方。我家里有 NAS,平时也经常需要连回家里, DDNS 解析公网 IP,一键回家,并且能够有 50Mbps 的上行带宽,从家里的 NAS 读取文件,看监控,都是很方便的。
下面就是痛的地方:
电信的跨境网络质量实在是太差了,我目前主要使用美国和香港的服务器,由于安全的关系,我所有的服务器都是自建,线路一般,让我不得不采用各种优化策略。不像联通和移动,经常直连就能跑满跨境带宽。
除此之外,每个月 ¥189 的价格,对比其他家融合套餐只需百元,还是有点贵,每个月贵上百来块,几年下来,也是几千了(我又想起了之前深圳电信¥299三年,花了一万的冤种历史)。
前几个月我也有考虑退掉电信宽带,改成深圳联通的异地宽带,500M 单宽带每个月只需 ¥60,甚至已经预约安装。
但是与安装的小哥再三确认后发现,现在新装的宽带,不仅没有了公网 IPv4(这个尚且能理解),甚至连公网的 IPv6 都没有了,这样我就没办法直连回家里的 NAS 了,虽说我也有其他穿透的方案,但是少了直连,总还是有点不爽。
十月的时候,新开了一张中国广电的卡,广电号称是第四大运营商,使用移动的基站。我开了一张惠民年卡,¥228/年,每个月 100GB 的流量,叠加活动每个月增加 3+5+10=18GB流量。现在每个月 118GB 的流量,我拿来当副卡放随身 Wi-Fi,另外开了一张副卡,每个月¥6,给我上大学的弟弟当流量卡。
广电在深圳、东莞两地的使用体验还是挺不错的,一线城市移动覆盖好,广电用起来还可以,但是偶尔在地下室,停车场可能失联。总之拿来作为一个流量卡还不错,不建议主力使用。
国别地区 | 运营商 | 套餐 | 流量 | 通话 | 短信 | 当地月租 | 实际成本 |
---|---|---|---|---|---|---|---|
🇲🇴 澳门 | 中国电信澳门 | 三地学生套餐 | 60GB | 600分钟 | 0条 | MOP$94 | ¥85 |
🇺🇸 美国 | Ultra Mobile | Paygo | 100MB | 100分钟(Wifi-Calling) | 100 | $3 | ¥22 |
🇭🇰 香港 | Club Sim | eSIM | - | - | - | $0 | ¥1 |
🇸🇳 尼日利亚 | MTN | eSIM | - | - | - | $0 | ¥1 |
2020 年的时候,远程办了一张中国电信澳门的合约卡,188澳门币/月,包含了 60GB 流量,600分钟通话,0条短信。实际成本是人民币 ¥85/月。
这个是中国电信澳门对于留学生的套餐,除了提供一个澳门的号码,还有一个珠海的号码一卡双号。如果在内地使用则半价,澳门的IP,可以合法合规使用 Google、YouTube 等服务。每个月 60GB 的流量极其充足,我拿来当主力卡使用。
这个卡国内办卡的路子已经没了,今年也修改了合约,后续不再是全年都半价,改成了「寒、暑假期间(每年12月至次年2月、6月至8月期间),如当月离澳累计共十天或以上,即可享离澳期间每日日均价单半价优惠」。算了下成本从原本的 ¥85/月,变成了 ¥125/月。
除了支持在内地漫游,还支持在香港使用,如果经常去香港玩的话,省了开内地号码的漫游。总之这个澳门卡,对得上曾经「神卡」的地位。
当然,说了好处,也说说缺点,中国电信澳门这卡在内地,大多情况只能 4G 漫游,只有在少数 NSA 基站才有 5G 网络(例如深圳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大多情况下 4G 漫游能跑到 50Mbps 的速率,日常使用没问题。
从 Google Voice 携号转网到了 Ultra Mobile 美国实体手机卡,然后又转成了 eSIM,。注册大多境外服务都能通过校验。每个月 $3 的纯花销,这算是拥有一个「正宗美国手机号」所需付出的代价吧。
我是通过我美国的朋友帮我线下操作的,所以还算顺利。
目前香港最便宜的手机号解决方案,理论上是 $0/月,支持 eSIM。有关这个卡网上也有很多的分享了,适合需要长期持有一个香港手机号的用户。
这个比较小众了,我前段时间做了尼日利亚的 BNV 和 NIN 的办理,拥有了一个合法合规的尼日利亚身份。也顺便办了一个 MTN 的 eSIM。开卡花了一点钱,持有成本很低。纯保号用。
对于境内的套餐,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感觉现在的套餐有点贵,可以咨询下当地携号转网的优惠,现在联通、移动对于携转用户,基本还是能给到不错的折扣。
如果你不想转网,也可以主动联系下自己运营商的客服,表明「现在其他套餐更优惠,其他运营商更优惠,可能携号转网」之类的话,对于运营商来说,客服或者营销部门都有一定的灵活操作空间。
反正问一下又不花钱,万一省下来了呢。
上周我开发了一个基于 Sink 的短链管理插件《我开发了一个短链管理插件: Raycast Sink》,上架官方插件商店后,看到已经有几十个用户在使用。
昨天又开发了一个基于 Hoarder 的书签管理插件,有了上次的开发经验,这次从初始化项目到最后提交上架,只花了一天时间。同样开源到了我的 Github 上。
Hoarder 是一个基于 AI 的书签管理工具,可以自动摘录、识别网页,通过 AI 分析内容、生成标签和摘要。
有关这个项目的介绍,大家可以直接看官网和官方文档,官方的文档写得很详细。
我部署完 Hoarder 之后,也安装了浏览器插件和 iOS 应用,感觉整个产品的完成度很高,加上有 API 支持,所以就顺手开发了一个 Raycast 插件,方便管理和使用 Hoarder。
列表直接查看书签,支持网址、图片、文本三种格式的预览。
增强了搜索功能,支持本地权重搜索和在线搜索。
书签详情页支持查看、编辑、删除、打开链接等操作。
支持列表和标签列表。
由于 Hoarder API有点问题,暂时支持快捷增加文本和链接的书签。
在上面的优点中,我特意提到了 Self-Hosting,自部署是我最关注的一个点。
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脱钩: 我的个人网络安全策略》,由于工作原因,我已经将很多数据都下云或者放到境外服务器。
其实市面上有许多书签管理和笔记管理工具及服务。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国内的所有内容平台服务都需要进行内容审查。国外也有很多优秀服务,但价格高昂或速度慢。
Hoarder这种完全开源、可以自行部署、数据可控性强的工具对于像我这样有技术背景的人来说是一个好选择。
最近花了一点时间,开发了一个 Raycast 插件,当时还发了一条推,今天这个插件通过官方审核,已经上架 Raycast 的官方插件商店。写篇文章分享一下。
过去好些年,我都使用老牌的 YOURLS 作为自己的短链服务。最初在自己的云服务器上部署,后来迁移到了家中的Homelab。尽管其运行无问题,但需要在实体服务器上运行并进行维护仍然有些麻烦。此外,也曾因家庭网络故障几次导致短链服务中断。
对内容创造者来说,短链非常有用。它不仅方便分享和修改链接,还可以帮助统计访问量并了解用户的点击行为。
上个月,花了一天时间,将自己的短链服务从 YOURLS 迁移到了朋友面条 @ccbikai 开发的开源短链服务 Sink
基于 Cloudflare 的短链服务,符合我们前端技术栈的使用习惯。具体的部署和使用,可以直接看官方文档,对于有技术背景的人来说,还是比较容养上手的。
Raycast 是 macOS 上著名的快捷启动工具,我在今年已经从Alfred 5 切换到了 Raycast。
Raycast 有一个很好的插件生态,我也顺便开发了一个 Sink 的短链管理插件。现在这个插件在官方插件商店,可以直接搜索 Sink
安装使用。
我已在我的 GitHub 上开源这个插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插件基于 Sink 的 API 进行的封装,交互相比网页端更加简单和易用,主要功能包括:
一键查看所有短链接列表,支持favicon
预览。
控制台快捷管理短链接,支持复制
,打开
,编辑
和删除
。
支持查看短链的详情、统计信息。
本地和在线搜索短链接,按照字段权重排序。
快捷创建短链接。
用 Cursor 花了 2 小时开发一个应用 这句话当然是在玩梗。
真实情况是:这个插件的最小 MVP 的确就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搞定,但后面补充文档、完成上架流程、研究官方指引反而花了不少时间。后续打磨和优化代码又花了一整天的样子。
当时跟面条还聊了下,现在用 AI 做前端这种小应用真的是太方便了。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有经验的开发者,只需要需求描述明确,结合自己的代码经验,很容易把一个像模像样的小应用搞定。
前几个月,我自己还独立开发了一个大型商业应用,前后端全栈,AI 也帮了很大的忙,由于是商用就不方便公开了,大型应用中的 AI 开发相关的经验,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
个人的经验和建议就是:不管你是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出身,即使现在 AI 已经很强大,还是建议系统学习下编程,至少掌握一门编程语言(比如 Python 或者 JavaScript)。配合 AI ,可以解决日常工作中的许多问题。
前段时间,买了个目前市面上最小巧的一线品牌 5G CPE 随身 Wi-Fi:中兴 F50。
目前售价 ¥369,我京东券后实际支付 ¥337,用下来感觉还是挺满意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我手机卡很多(四个运营商,10 多个号码),平时出门包里三台手机(两 iPhone 一安卓),之所以想买一个单独的随身 WiFi,一是发挥多多余 SIM 卡的价值,二是想买个玩。
这段时间偶尔会出门工作,去图书馆呆一天什么的,个人偏好原因,不喜欢公共 Wi-Fi(很多公共 Wi-Fi 不支持 IPv6:我又有需要通过 IPv6 调试跨境网络的需求),倾向自己开热点,加上对网络速率要求比较高,所以决定弄一个 5G 随身WiFi。
不需要内置电源(随身有充电宝),开车有 USB,去图书馆时也会带个快充头,所以供电无所谓。
综合上面个人需求,在各个渠道大概搜索了下关键字,最终下单中兴 F50,插自己的卡使用。
中兴也算是通信领域的老牌厂家了,这也是我之所以选择他的原因。F50 的包装很小。
盒内物件,除了简单的说明书,还附送了个卡针和短 Type-C 数据线。
设备的颜值不错,左上角的 5G 红标有设计感。
右上角有两个指示灯灯,分别表示基站网络和 Wi-Fi 状态
与身份证大小对比,的确很小巧。
SIM 卡槽和卡托,还能放一个 TF 卡,对于我来说读卡器是个鸡肋功能,相机用的都是 SD 卡,没有什么其他设备用到 TF 卡。
连接上 Wi-Fi 或者网络之后,就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管理后台。后台可以查看当前的网络状态,也能查看短信。
5G/4G 网络配置,Wi-Fi 配置,跟常见的家用路由器没有太多差别。
高级配置里可以配置更多的信息,报错指定频段、USB 协议等等。
对于一个随身路由器来说,这些配置也足够了。
由于不同的运营商在不同的地区的信号不一样,所以我只说下自己的体验。使用这个随身路由器也有几个星期了。我在家、在车上、在图书馆都使用过。整体还是挺满意的,使用广电卡,Wi-Fi 连接模式下,跑到了 400+Mbps 的下行速率,对于日常场景完全够用了。
这篇文章只是个人的体验分享,对于更详细的性能、参数等,建议可以看看张大妈的分享文章,由于 F50 是一款很热门的机器,在 B 站和小红书也有很多分享:
总结一下这个设备的适合人群:
我从 2013 年开始跑步训练,在 2014 年跑了第一个马拉松。2014 年到 2018 年那几年,我每年都跑马拉松,累计已经跑了 7 场全程马拉松。
2019 到 2022 这三年,由于疫情和工作的原因,中断了三年,去年我开始恢复自己的「人生马拉松」计划,跑了第 8 场全马。
今年的第 9 场,我选择了长沙马拉松。虽然我是一个湖南人,但是我却没有去过长沙。我的表弟定居长沙,8 月乔迁新居,刚好趁着这次机会在他家住了几天,也顺便在长沙玩了五天。
现在回湖南高铁很方便,不管是从东莞还是深圳,坐高铁只需要 3 个小时左右到达长沙南站。在高铁上还遇到后座两位大叔也来跑马拉松,下车的时候还聊了一下,约伴一起去领取参赛包。
马拉松在周日举行,我周五提前到,从长沙南站坐地铁一站到国际会展中心。
由于是周五,很多参赛者还没来(大多会在周六报道),人不太多,我领取物资的过程十分顺利,但是周六那天,听说由于人太多,很多人排队两三个小时,被很多跑友吐槽组织得不行。
领取物资的地方。
这次领取到的参赛包。
我的号码牌,这次我长沙马拉松报名错过了报名时间,是通过赞助商渠道弄到的名额,分配我到了 F 区,属于比较后的区。
今年是长沙马拉松第 10 年,参赛包里的物资展开(也有一些我在博览会打卡领取的物资),感觉一般般,广告和廉价的食物比较多。
我表弟的房子在梅溪湖,属于长沙的新区,新楼盘很多,环境不错,晚上吃完饭去梅溪湖边逛了逛,湖边的夜景很美,有不少散步的人。比起一线城市的房价,长沙的房价相对要健康很多。
周六闲着没事,直奔国金中心,一出地铁,人潮涌动,真热闹。
长沙市中心五一广场逛了逛,人真多,街边很多餐饮店,长沙不愧是网红城市。
长沙最高楼国金中心,楼下有 Apple Store,楼上也是一个网红打卡地。
坡子街这个派出所也是一个网红打卡点,很多人慕名而来,之前是不允许拍照,后来警察可能觉得拦也拦不住,把牌子改成了「请文明拍照打卡」,但是依旧顶不住游客顶风作案。挺好玩的一个地方。
街头执勤的交警在给一个大妈指路。
我去年减肥之后,已经戒糖很久了。但是都来长沙了,一杯茶颜悦色还是必须的,完成打卡任务。
在五一广场逛了逛,走到了江边,又来到了文和友,也算是长沙的一个餐饮网红,前几年也开到了广州和深圳,最近看新闻听说要倒闭了。
逛得差不多了,穿过坡子街,走回五一广场地铁站,坐车回家休息。
晚上冲完凉,把第二天的装备收纳了一番,放到床头。这次装备跟上次差不多,除了凡士林忘带了,其他东西都齐全。
早上 5 点半就起床了,吃了两个面包,换好衣服,坐地铁前往起跑点,今天马拉松参赛者乘坐长沙地铁免费,地铁为了方便跑友,还提前到 5:30 发车。
到达五一广场换乘去贺龙体育中心,密密麻麻基本都是跑马的人。
马拉松 7点30 起跑,我到达才 6点45,还有半个多小时。此时人已经很多了。
由于我在 F 区,发枪时间是 8:00,在这里等的时候让跑友给我拍了张照片,腰上鼓鼓的里面装满了补给用的能量胶。
前面 A 区已经发枪了,我们 EF 两区也慢慢开始往前挪动。
7点 55,慢慢到了起跑线,大家在等等起跑。
发枪咯,从我的位置到通过计时毯,只用了 1 分钟,这也是分区发枪(间隔15、30分钟)的好处。
今天长沙的天气属于多云,虽然不是阳光明媚,但这种温度还挺适合跑步的。
起跑没多久,上桥进入橘子洲。
到达 5Km,第一个补给点。橘子洲里的道路比较窄。
到达毛泽东头像,来都来了,自拍打个卡,不少跑友还专门停下来留影。
跑了没多久,我追上了第三枪 445 的兔子。他们比我们先 15 分钟发枪,我跑马前半程的速度还是比较稳,基本都能保持 10公里/h 的速度。
跑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半程,对于半马的人来说他们今天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而我们全马的比赛才刚刚开始。
去年跑完珠海马拉松之后,2024 整个一年,我都没有跑过超过 10km,一般就在健身房跑 5km,过了 25 公里之后,我就能感觉到自己的体能下降了,后面开始慢慢走走跑跑结合。
到达 30 公里,除了跑不动,身体倒没有其他什么不适,用时 3 小时 17分钟,这 10 公里比前面慢了 15 分钟,虽然我平时跑步少,但是一直坚持健身,今年的身体素质还是明显强了很多。
终于到达40公里,30 公里到 40 公里这一段,我一直在看自己的配速,计算如果我这次要跑进 5 小时,需要保持多少的速度。一开始 30 到 35 公里还比较紧张,越到后面,发现自己好像能稳定,倒轻松不少。
最后 400 米,终点就在前面,长沙马拉松最后两公里是一个长上坡,很折磨人。
终点就在前面,最后这几百米,加快了速度又跑了起来。
成功达到终点,十分开心,完成了今年的「人生马拉松」。
看了下自己的手表计时 4 小时 56 分,也达成了我的目标(进入 5 小时以内)。
领完奖牌和纪念品,开心再记录几张。
过了一会,比赛确认的成绩发送到了我的手机。跟我手表记录的时间差不多。
长沙马拉松的关门时间是 6 小时 15 分钟,离开之前,还能看到不少跑友在继续努力。
跑完之后就回家了,吃完饭后,洗完澡就睡了一觉,醒来后腿十分酸痛,起立转身都感觉困难。
第二天周一,腿脚好了点,但是也懒得出去,睡到中午起床,在家休息了一天。周二,跟我堂弟去湖南博物院看了看。
湖南博物院是一个很多人推荐的地方,预约参观,人很多。
博物馆展示湖南地区历年来的不少文物。
一个萌萌的鼎。 看到 Yale 的文凭,这个也是现在「雅礼中学」的前身。
湖南博物院最具特色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相关展览。
马王堆辛追夫人生前用过的木杖(难以想象这是 2000 多年前的文物)。
逛完博物馆,感觉湖南博物馆可以放到我去过的博物馆的前几名,马王堆汉墓这些十分令人惊叹,值得一逛。
逛完博物馆,时间尚早,又去五一广场附近逛了逛,这个黄金楼也是一个网红点。
吃了黑色经典臭豆腐,味道不错。
看到一个辣条博物馆,给老婆拍了张照,感觉下次可以带老婆再来玩一玩。
还看到一个俄罗斯国家馆。
这次一个人去长沙跑马,还是挺爽的,湖南菜好吃,长沙也好玩。最后再看看成绩,这次全马的成绩终于回到了 5 小时以内,感觉加大跑量的话,明年回到 4 小时 30 分钟还是挺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