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6 20:41:00
似乎从小就习惯了家里有一台电脑,从幼年在西安家里的上古 Windows XP 开始————我至今仍记得那个最开始米黄色的机箱,卡住了的光驱,还有半梦半醒时零星忆起的抢滩登陆类游戏,到武汉家里的十年老将、父亲的 ThinkPad 笔记本,再到手上正在码字的第一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好像一直在我的生活中,以至于当我听说周围同学家里没有电脑时,有一刹那惊讶。
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计算机一个工具而非家具我已记不清了,也许是那一晚在卧室门前,听父亲说起给家里的电脑装了 Windows 8,又或者是那一次父亲打开电脑命令行用shutdown
命令设置了定时关机被我百度出破解命令,或者是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被父亲不情愿地拽到电脑前跟着中国大学 MOOC 学习 C 语言……不论怎么说,我与计算机的缘分有着父亲不可磨灭的功劳,这也让我从第一次决定大学专业时就坚定地选择了学计算机。时至今日,谈起高考志愿,我常跟朋友说,我让父母操办了全部的志愿填报,唯一坚持的一点就是“全部填计算机”。
坦率地讲,我的计算机学得并不好,我时常怀疑自己现在的 C++ 水平是不是自从高中前的暑假就没进步过了(可能还退步了😭)。只能说我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比实操更糟糕,也许这就是又菜又爱玩吧哈哈,我总是对计算机技术饱含着浓烈地兴趣。
手上正用着的这台笔记本是父亲在高考后送给我的,当父亲问我电脑的需求时,我自信且不耐烦地说:“编程能力强就行,容量大就行”。当父亲问起 GPU 时,我更加不耐烦了:“反正我也不玩电脑游戏,没事不用好显卡”。讽刺地是,开学没两周,我就在 sakurasnow 的“引诱”下(指看着他玩 Mirror)从下载 Steam 开始了我疯狂的电脑游戏生涯。
虽然这台笔记本的 CPU 和 RAM 在当时已经是顶中顶,但 GPU 游戏性能约等于 GTX 1650,时至如今(甚至不用到如今,大二时候闲鱼就4000了)已经折价一半有余了。不过 32GB 的内存和优秀的 CPU 让我在使用电脑的前两年里不知卡顿为何物,不在意画质的我使用这台电脑也能畅玩所有的游戏,体验感属实拉满了。
第一次想着折腾电脑应该是因为 C 盘爆炸了。一开始电脑被父亲预先分好了盘,虽说 1TB 的 SSD 在同学里已经算大了,200GB 的 C 盘理论上也够用了,但在我荒淫无度的挥霍下还是撑满了。于是经过一番研究,我选定了 西部数据的 SN770 1TB 作为加装的 SSD。
22 年 11 月,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我拆开了笔记本电脑后盖(属实费了一番功夫),成功装上了固态。说实话当时真害怕扣上后盖后电脑无法开机,屏幕正常亮起时我属实松了口气。
后来不时用糟糕的手法手动清理了几次灰尘,捣鼓了下分区,这台电脑就一直跟我征战到了今天,可谓是老战友了。
换电脑的想法其实出现地很晚,也许是没见过光明就不觉得黑暗吧。直到大三开始时,几个舍友讨论起 40系列的显卡,lcy wy 都买了新的笔记本,我才开始有买新电脑的想法。
到了大四,笔记本开始出现各种毛病,我一度准备买新的笔记本,不过莫名其妙笔记本又好了点,遂打消了想法。说实话,直到最近一两个月高强度打三角洲,特别是用过家里新配的 5060ti 台式机后,面对十几帧的三角洲游戏画面,我方才感觉换电脑是刚需。
毕业是痛苦的,回到家后,父母安排的琐事让我在忙碌中没时间感伤,家里的老电脑的几近报废也让我和父亲终于下定决心配一台台式机。
又是几天的熬夜,在b站、贴吧、小黑盒等平台初步了解了台式机的各个配件知识后,基于父亲决定的 Intel U7 265K ,我又选择了 5060ti 16GB 版本的显卡,配上红米的廉价 4K 显示器,最终决定了以下配置:
主板选了 PDD 廉价板U套装,在小黑盒推荐下选择了迫击炮主板,内存看准了 6000MHz c28,不过现在看来,Intel 也许可以不止 6000MHz。固态选择了老朋友 SN770 的升级版 SN7100,水冷则选择了稳定好看的冰果,电源不敢马虎,怕爆炸了,选了个安奈美,机箱则是随意挑的,到机箱这里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一套下来,板u 3000,显卡 4000 ,固态 1000,内存 1000 ,水冷机箱电源 1000,显示器 1500 ,总共 11500 左右,不过是给家里配的,价格我倒没太纠结。
实际体验来看,至少在游戏上是夸张地飞跃了,4K 画质的视频也很舒服。唯一的问题可能是我不知道水冷上面自带了硅脂,盖上又拿起来,蹭歪了一部分硅脂,也许导致了 CPU 温度在烤机时一度超过 100 度,吓得我赶紧关机了。后面有机会的话我打算重新涂硅脂。
装机教程我在 B 站找了不少,感觉有一个就够了————硬件茶谈-【装机教程】全网最好的装机教程,没有之一,顺着看一遍,然后跟着装一次,配合说明书,基本没问题。装机花了我两个半天,不到一天就一次亮机成功(其实因为 HDMI 线的问题一开始没亮起来 TT),非要说难点,就是主板上装 CPU 和内存条这俩地方太紧了,一开始怕大力出奇迹了一直弄不开。
第一台台式装完,理论是放家里代替旧电脑给爸妈使用的,特别是之前送妈妈一个数位板,想要她学画画,可惜受限于原来的垃圾电脑,此外父亲也有跑代码的需求。不过旧电脑在装新机时顺带换了个硅脂,好像还是能凑合用,父亲遂一直想把新电脑给我用,自己继续用旧电脑,我坚决拒绝了。
于是乎,在研究生开学后,我一直在考虑真正自己的新电脑。一开始想着先搞个笔记本,在笔记本吧看了推荐,最终看上了 9999 元 9950hx+5070ti 的机械革命 蛟龙16pro,不过由于陕西傻逼的国补根本抢不到,遂迟迟没有下单。
开学后,用校园网的服务器做网络代理,成功用 OpenVPN 实现了校园网下的 ip 访问,遂想起我一直以来的想法:搞一个高性能台式机放家里,买个便宜的高续航轻薄本远程连接使用。于是乎,我开始了第二台台式机的配件选购。随着提前购买的同款红米显示器到货,我算是上了台式的贼船了。
国庆七天假期,我大部分的娱乐恐怕就是在 PPD TB JD DY 还有 小黑盒 贴吧 B站 抖音 上研究电脑了。一方面我要考虑性价比,一方面我希望配一台战10年的电脑,撑到我开始赚钱,所以又熬了几夜,最终选定了配置:
显示器最终还是决定上4K,遂选了老朋友,CPU 考虑工作遂还是 265K,主板研究了很久,还是决定上个好点的入门 Z890,毕竟 CPU 带 K,万一超频呢。显卡本来在由于 5060ti 还是 5070ti,毕竟差价不少,不过一方面考虑不要重复,一方面 PDD 出了个新品5070ti 16G 铭瑄 瑷珈,6299 于是昨晚就下单了。Intel IPO(Intel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是新出的一个官方超频方案,仅支持特定主板、CPU和内存组合,遂选了了 8000MHz 的 M-die 内存。不过这个 IPO 很奇怪,似乎是官方年初推了半年,突然销声匿迹了,官网都没相关信息,要不是京东有 Intel 自营的 IPO 套件,我都怀疑是个骗局。电源和水冷小提升了下,由于 GPU 好像不是纯白,遂放弃纯白机箱计划,选了个先马风洞 Pro,看看双色混搭怎么样。
等到10.10 双十一下单,后面看看装机效果吧。
这几段装机的经验来看,小黑盒 贴吧 B站还是很有用的,整理了几个链接:
2025-10-04 12:05:00
时间 | 安排 |
---|---|
8:10 | 起床 |
8:20 | 吃完早餐 |
8:30 | 到达工位 |
9:00 | 处理完信息 |
12:00 | 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
1:00 | 吃完饭回到工位 |
4:00 | 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
5:30 | 健身完毕/练琴完毕 |
6:30 | 吃完饭到达工位 |
9:30 | 完成导师任务/完成课程学习回到宿舍 |
11:40 | 上床睡觉 |
2025-09-25 11:11:00
print("Hello Deep Learning")
Shift + Enter
ndarray
多维数组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1,2,3])
Series
(1D),DataFrame
(2D)import pandas as pd; df = pd.read_csv("data.csv"); df.hea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plt.plot([1,2,3],[4,5,6]); plt.show()
import seaborn as sns; sns.set(); sns.histplot([1,2,2,3,3,3,4])
安装 Anaconda 后,一般会默认安装 Jupyter notebook 和 Jupyter lab ,若没有安装,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
|
之后使用 jupyter notebook --version
和 jupyter lab --version
测试安装成功。
|
|
|
|
|
|
|
|
Jupyter Notebook中按下Enter进入编辑模式,按下Esc进入命令模式
编辑模式(绿色) 命令模式(蓝色)
|
|
Jupyter Lab同样有两种模式。按下Enter进入编辑模式,按下Esc进入命令模式
编辑模式(有框线无光标) 命令模式(无框线无光标)
快捷键操作与Jupyter Notebook基本相同,可参考上一部分
可省略
插件推荐
import
|
|
numpy
pandas
matplotlib
2025-09-25 09:52:00
秋雨连日洗青山,
新晴却见秦岭茫。
万差缠身炼真色,
贪床罕起再做人。
———— 2025.09.25 于 emo山脚
好几天午后才起床了,一直说早睡早起。直到今天被门外施工吵醒才在8.多起来一次,希望能坚持吧。
2025-09-20 14:03:00
选修了 深度学习中的数学理论
这门课程,不仅在数学上对我是一个挑战,老师还要求分享文献阅读,遂仓促开始了论文阅读的尝试。
随手一搜,找到了一篇看起来比较合适的论文:A survey on state-of-the-art deep learning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是深度学习的一篇很新综述,总结了深度学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2025-09-18 15:32:00
使用 ssh 连接 windows 服务器时,经常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配置免密登录时。
确认在 windows 上已安装并启动了 ssh 服务
在 设置-系统-可选功能 中确认已安装 OpenSSH 服务器
在 服务 中确认 OpenSSH SSH 服务器 已启动
C:\ProgramData\ssh\sshd_config
|
|
目录路径:C:\Users\你的用户名\.ssh
注意 若不成功,检查sshd_config
中是否有:
|
|
这会覆盖默认的AuthorizedKeysFile
配置
因此根据配置,管理员用户的公钥文件应放在C:\ProgramData\ssh\administrators_authorized_keys
中
将公钥内容复制到administrators_authorized_keys
文件中,重启 ssh 服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