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06:15:06
严重警报
This is a test of Emergency Alerts, a UK
government service that will warn you ifthere’s a life-threatening emergency nearby.
You do not need to take any action.in a realemergency,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in the alertto keep yourself and others safe.
Find simple and effective advice on how to prepare for emergencies at gov.uk/prepare.
Visit gov.uk/alerts for more information or to view this message in Welsh.
Ewch i gov.uk/alerts am ragor o wybodaethneu i weld y neges hon yn y Gymraeg.这是对英国政府紧急警报服务的测试,
该服务会在附近发生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时向您发出警报。
您无需采取任何行动。在真正的紧急情况下,请按照警报中的说明操作,以确保您和他人的安全。
在 gov.uk/prepare 上查找有关如何应对紧急情况的简单有效建议。
访问 gov.uk/alerts 了解更多信息或查看威尔士语消息。
访问 gov.uk/alerts,您会找到许多关于如何应对紧急情况的简单有效的建议。
昨天(2025 年 9 月 7 日)下午 3 点,我和媳妇正在Cambourne超市购物(Home Bargain),突然间,警报声此起彼伏,不仅是我的手机(我刚开始还以为是我手机充电口进水了),周围所有人的手机几乎同时响起。那一刻,整个超市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警报声在回荡。我两个娃当时在钢琴老师家学钢琴,他们的手机也响起了。
原来,这是英国政府的 Emergency Alerts(紧急警报)测试。这个系统旨在在附近出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时,通过广播的方式同时通知所有手机用户,以便人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自身安全。我记得好像之前就搞过一次,不过当时我手机并没有响。这个声音响铃相对温和,有点像叮叮叮……叮叮叮,和当年我在AWS On-call的那个报警声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虽然这是一次测试,但亲身经历的那一刻依然令人印象深刻。所有人的手机屏幕在同一时间亮起,所有人的动作都停顿下来,这种同步的场景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
说实话,这让我有些感慨。如今的英国,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让人有安全感了。政府不断强化各种应急机制,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对于安全的担忧。看到大家同时接收警报,我不禁在想:如果有一天真的是危及生命的紧急事件发生,我们是否真的准备好了?
这种体验虽然只是一次“演练”,但确实让人心头一紧。安全感,正在慢慢变成一种奢侈。
PS:据说大部分人都提前接受到了通知,但是我和我媳妇都没有(我们都是英国Three的用户)
英文:Received UK Emergency Alerts
本文一共 717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2025-09-10 02:48:04
我家两个孩子在英国,从四五岁开始学钢琴。后来,大娃又学了大提琴,二娃学了小提琴。我们一向支持他们边学边考级。
前几天和一些妈妈聊天时,她们说自己不想让孩子考级,理由是没必要,反正孩子大概率不会走音乐这条路,还不如轻松快乐地学。
但我的想法不一样。学习一件事,如果没有阶段性的成果,就很难知道自己到底走到哪一步了。而考级就是最好的检验方式。我们对考试结果本身并不在意,但如果完全不考级,就很难追踪学习进度,孩子也容易陷入“佛系学习”,学了好几年也不知道到底学得怎么样。
很多外国老师一听说家长希望孩子考级,就会觉得有压力,甚至不愿意教。可如果没有考级,这条学习之路可能会无限拉长,几年下来没什么进步,却持续交学费。反之,考级等于设立了一个个目标,让孩子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得到阶段性的满足和动力。
再说,即使学了多年乐器,孩子将来未必会走音乐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和考级是“无意义的”。就像读博士(PhD),最终工作不一定在学术界,但博士训练的过程能培养研究能力和学习方法,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学习乐器也一样,哪怕未来不当音乐家,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大脑和意志的训练。通过考级,孩子会体会到“付出才会有收获”,这种经历的好处远远超过弊端。
考级还能带来更多机会。比如,学校或假期的一些管弦乐团(orchestra)通常会对级别有要求;有了考级证书,孩子还可以申请音乐奖学金。将来在简历上写下这些成就,也会是一份很自豪的加分项,说不定在关键时刻还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钢琴学习和考级,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像短跑,三两个月就能见效,而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坚持。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学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延时满足。不是今天练两下就能马上听到好结果,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慢慢看到进步,最终在考级里得到回报。这种延时满足的体验,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弊端也是有的:比如考试费。钢琴考级不便宜,一次就要一百多英镑,级别越高越贵。孩子和父母在备考时也会承受一定压力(他们在考8级那天还忘记带书了,当天做老爸的我可能比他们还紧张)。但我认为适度的压力是必要的。相比将来走入社会时手足无措,现在学会如何面对和处理压力,才是一种真正的成长。
目前,两娃都已经通过了八级,我们还计划让他们继续挑战 diploma、post-diploma。每天依然要练琴,这就像打游戏打怪升级一样,虽然路还很长,但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他们的第二乐器也是如此,学习之路漫漫,但一步一步,收获就在其中。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网友:也是两娃,都练的钢琴,后来老大大提琴老二小提琴。虽然钢琴没有怎么考级,但是九级都考的。再怎样也要考一次级历练历练的。弦乐倒是不考级的,打一些含金量高的国际比赛和在乐团里不断往前排就可以了。另外人在国内,俩孩子一人还有一个民族乐器。老大中阮老二琵琶。
朋友:考级我们也是想要考的。有些孩子一级一级考,有些跳着考,这是看孩子还是老师的?能跳着考是省钱啊哈哈,是不是考试间隙不要太长,比如一年半,就比较合适。考了initial后, 如果一年半内能达到3级水平,就可以考虑考3级。
–这个和老师商量,一般可以跳一级考,比如一三五八。
2025-09-08 20:08:33
上个月全家去了比特时/Belgium旅游四天,其中一天坐火车从布鲁塞尔/Brussels到了根特/Ghent。我们在市中心漫步,有很多巧克力店,我们还喝了比利时啤酒。走着走着,看到一钢琴,弟弟就上去弹了。哥哥比较不自信,他和妈妈说,他记不全乐谱。
PS:弟弟真勇敢。
前两周,娃在比利时根特市中心的广场上,弹了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曲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Moonlight Sonata, Op. 27 No. 2)。
阳光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行人来来往往,但琴声响起时,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游客和路人纷纷驻足,拿出手机拍照录像。我则举着相机,忍不住笑着感叹:连续演奏十一分钟,我手都快酸了,他却全神贯注沉浸在音乐里。 😂
最让我心动的,是 第三乐章(Presto agitato),大约在演奏到 5 分 15 秒时进入。这一乐章速度极快、节奏紧张,充满爆发力,把整首曲子的情绪推向高潮。
贝多芬于 1801 年创作这首钢琴奏鸣曲,是献给他当时年轻的学生兼恋人——朱丽叶塔·圭查尔迪(Giulietta Guicciardi)。
这首曲子虽然有“月光”的名字,但这个称呼是后来评论家赋予的。贝多芬原名为 “Piano Sonata quasi una fantasia”(幻想曲式钢琴奏鸣曲),意在打破传统奏鸣曲的结构,第一乐章就用自由、幻想的方式开篇。
在音乐厅里欣赏《月光奏鸣曲》,固然庄重;但在根特的街头,阳光、建筑、路人的驻足都成了临时的舞台与观众。音乐和城市、人与音乐,交织出一种难得的现场感。
而我呢?举相机举得手酸,但心里满是自豪。十一分钟的专注与激情,把贝多芬两百年前的情感,通过娃的指尖,再一次带到现代街头。
不过,我感觉背景吵杂。弟弟弹完后第一句话就说:I am getting out of here.. 估计是这曲子太长了,他有点累了(所以第三乐章有点弹得太快了)。
视频:油管/Youtube | B站/小破站 | 微博视频 | 西瓜视频 | 微信视频号 | X/推特 | 小红书 | Facebook
街头演奏和音乐厅不一样,没有舞台和灯光,但有一种更贴近人心的质朴。那天的根特街头,贝多芬的音乐穿过石板路和古老的建筑,带着两百多年前的激情与浪漫,又一次与人们不期而遇。
而我呢?举相机举到手酸,但心里是满满的自豪和感动。😅
这里有一个在家弹的版本:我对音乐不懂,但有人说,弟弟在第三乐章没控制住,弹得有点快。弟弟每次拿到一个新的乐谱,都能很快上手,没几天就能熟悉了。这首曲子他在小学6年级的时候在学校的 Assembly/集合 也给全校的师生演奏过两三次,他在学校都有一些粉丝。
视频:油管/Youtube | B站/小破站 | 微博视频 | 西瓜视频 | 微信视频号 | X/推特 | 小红书 | Facebook
其它:Beethoven Sonata # 14 “Moonlight” Op. 27 No. 2 |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本文一共 1203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2025-08-22 04:47:32
All in AI!微软之前已经在自家软件中集成了AI,现在 Excel 的公式中加入了 COPILOT!
=COPILOT(prompt,[context],...)
这个看似简单的语法将大型语言模型(LLM)的能力直接带入你的电子表格逻辑——为财务规划、分析和建模开启了全新纪元。
FP&A 是 Financial Planning & Analysis 的缩写,即 财务计划与分析。FP&A 就像公司的“财务大脑”,负责帮老板规划钱的用法、预测未来收支、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并提供决策建议,让公司花钱更明智、赚得更多。
多年来,Excel 一直是财务专业人士的首选工具。虽然它在计算上无可匹敌,但像总结、分类和上下文分析这样的任务一直需要手动处理。现在,COPILOT弥补了这一空白。
通过自然语言提示,你可以在工作簿中直接分析、总结甚至生成数据。FP&A 团队可以减少在数据处理上的时间,将更多精力放在洞察和策略上。
以下是一些能够改变工作流程的示例:
=COPILOT("将这些内容总结成一段话", A1:A100)
=COPILOT("情感分析", A1)
=COPILOT("分类", B1:B10, "到", A1:A4)
=COPILOT("语气是否专业?", A1)
最令人兴奋的应用之一是生成 合成数据。想象一下,只需一个公式即可瞬间创建测试数据集、场景变体或匿名样本。这为模型压力测试和准备假设情景提供了巨大便利,而无需繁琐的手动操作。
有了 COPILOT,Excel 不再只是电子表格——它正在成为一个 智能工作空间。财务建模获得了更高的速度和灵活性。数据分析变得更加直观,公式负担更轻。
简而言之,这次更新让 Excel 更强大,同时更贴近用户需求。
最后思考: COPILOT 不只是扩展了 Excel,它重新定义了 Excel。无论你从事 FP&A、财务建模还是数据分析,这都是一个你绝对值得立即尝试的功能。发挥创造力吧,这个简单的 COPILOT 函数可以尝试的事情太多了。你可以让它帮你处理数据、进行分析,甚至为你生成报告!
英文:Microsoft’s Excel Just Got Smarter: The New Copilot Function
英文:Microsoft has added the “Copilot” Function to Invoke AI in Excel
2025-08-22 03:51:13
去年 8 月份,正好是娃生日那一周,我们开车自驾去了布里斯托,在当地住了一晚。第二天还顺便去参观了布里斯托最有名的大桥。
布里斯托(官网)国际热气球节(Bristol International Balloon Fiesta)是欧洲规模最大的热气球节之一,每年 8 月都会在阿什顿科特庄园(Ashton Court Estate)举行,持续四天,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飞行员和游客。每年都有上百个造型各异的热气球升空,夜晚还有音乐和灯光结合的“夜光热气球”表演,非常壮观。
去看热气球的人特别多。从家里出发大约三四个小时就能到,但在进入停车场时又堵了两三个小时。本来我们订了离会场比较近的停车位,但到达时已经停满,只能改去更远、价格更便宜的停车场。好在主办方后来给我们退了钱。
车停好后,走了大概十分钟就到了一片大草地。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我们到的时候,现场已经有几个热气球升空了,氛围特别热闹:有音乐,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草地上聊天、吃东西、喝饮料。听说提前报名还能亲自坐上热气球飞上天空。
我们就在草地上野餐:喝点小酒,吃零食,边聊天边看热闹,娃则在一旁玩手机游戏。
媳妇想和我一起去坐热气球,但我一直很害怕,不太愿意去,总觉得风险太高。我还特意拿最近巴西发生的热气球起火事故来举例,虽然这种事情是小概率事件,但我本身就有恐高。可她说,也希望和我一起尝试一些极限运动,比如跳伞、蹦极之类的,觉得这样能增进夫妻感情。
晚上还有热气球表演和音乐会,气球随着灯光和音乐变换颜色,非常新奇。结束后我们准备回酒店时,又遇上一路堵车,等真正回到酒店已经是凌晨了。
PS:去 Bristol 170英里,单程差不多用掉半箱油,60英镑,42升。
视频:B站
2025-08-20 04:59:25
这次去巴黎,最重要的行程就是带孩子去玩迪士尼。这是我第二次去,第一次还是在 2009 年,当时和前前女友一起去的。那一年我在瑞士交换读博,待了 11 个月,拿着瑞士的长期居留,就能直接在欧洲各地玩,不需要额外办申根签证。
孩子们已经慢慢长大,再过几年可能就对这些乐园没什么兴趣了。经理跟我说过,他带女儿去迪士尼的时候,女儿看到米老鼠还惊讶地说:“我不知道她竟然真的存在!” 实在太可爱了。
我们到巴黎的第二天就直奔迪士尼。门票是我老婆提前在网上订好的,四个人 366 英镑,所以省去了排队买票的时间。不过,进园后玩项目还是得排队。第一个项目是“海龟过山车”,排了差不多半小时,结果就玩了两三分钟,下来的时候差点没吐出来——各种加速、失重,对一个 40 岁的老男人来说真是太折腾了。我记得 2009 年那次也玩过类似的项目,当时一看到电车固定在轨道上,倒计时三二一瞬间加速消失,我立马后悔了。电车在轨道里 360 度翻转,东西没固定好肯定会飞出去,所以这类项目根本不能带手机,否则砸到人就危险了。
第二个项目我们花了 14 欧/人 买了个 Premium,可以走优先通道。我老婆还说,其实花 90 欧(差不多票价翻倍),就能在所有项目都走优先通道,省时省力,体验会好很多。花钱买时间,的确划算。英国的Legoland/乐高园,还有北京的环球影城(去年去了)都是一样要排队。对了,英国Bedford也要弄环境影城,大概2030年前能建好吧。
第三个项目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在影院里直接睡着了,睡得特别香。这一天下来真是累坏了,大人孩子都累。迪士尼真是那种——不去会遗憾,去了又觉得也就那样的景点。
我们一家人一整天也就玩了四个项目,最后还是往回走了。回到酒店开空调休息才是最舒服的,孩子还说,在酒店里刷 YouTube Shorts 才是最开心的!
PS:当天是娃13岁的生日,这几年他生日那一周我们全家都旅行给他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