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7 21:55:12
In the dynamic landscape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 our team is once again at the cutting edge, pioneering a new venture called Prompt flow (PF). My role transcends the rapid and high-quality delivery of products. I need to contemplate the features that can deliver real values to our customers and the user experience that resonates with the essence of those features. This new challenge is substantial for a web front-end engineer and has been a focal point of my professional contemplation.
As 2023 drew to a close, a fortuitous invitation from a university peer led me to explore the synergy between LLMs and conventional ML models. This exploration transformed me into an amateur researcher, granting me the privilege to scrutinize the research process through our customers’ lens, with the aim of pinpointing their pain points to better inform our product design.
This paper has been accepted by ACL 2024 Findings few days ago, a great encouragement for us. Please read the full paper if you’re interested in details, which will not be interpreted here.
A fixed LLM is leveraged to propose corrections to an arbitrary ML model’s predictions without additional training or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datasets.
Harness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 as post-hoc correctors to refine predictions made by an arbitrary Machine Learning (ML) model.
Multiple contextual knowledge from training and validation datasets can be included by expanding the template.
I have been deeply involved in PF since the inception of this project. Naturally, I endeavored to integrate it into our research, yet reality diverged from my original intentions. Hence, let’s see these few reflections on PF throughout the research journey. Please note that most of our works were done before early February of 2024, so I don’t mean to be a monday morning quarterback for some points.
Most 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 have certain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st control, they are likely to choose open-source 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 for local inference work, which PF does not support. We have similar story that opted for LLMs like Llam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which meant giving up on PF.
Despite transitioning to OpenAI’s GPT3.5/4 models, our repository was already rich with Python utilities and Jupyter notebooks, complemented by a wealth of projects from previous research endeavors. The core competitive edge of PF aside, the availability of flex mode at that juncture would have allowed for an exploratory integration with our established GNN workflow, potentially igniting a synergistic spark.
The value of our work lies in placing LLM to an interesting position with right work in the system to maximize its value. The prompts designed and used are relatively common today: simple structure, essential knowledge and few-shots. Therefore prompt engineering have not played the key role in this work.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PF recently launched the Prompty feature, which provides quick access and focuses on the value of tuning prompts. This may be practical in larg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where the content of a single prompt can range from hundreds to thousands of lines. If the scenario holds, then support complex Jinja Template Designer features and preview the final prompt content will be of great help (just like Overleaf does).
When we began to learn and try to implement RAG App, we naturally looked at some LangChain samples first, then… went from beginner to giving up. My teammate chose the OpenAI Playground to use the GPT4 Assistants feature, meanwhile Azure OpenAI had not supported Assistants yet, so I chose to build a RAG flow following the PF sample. In this scenario, there are a few advantages to note:
Of course, there are also points worth discussing, such as whether you still need to write some code that will affect the ease of use assessment if it is not clear in the sample that embeddings are generated using the same model set and stored in the vector database; or the data input and output in the batch run scenario, which also involves a lot of manual work.
Another aside, the performance of File retrieval of OpenAI (OAI) Assistants was not satisfactory at that time. I wonder if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fter it was renamed to File Search now.
Firstly, there are some old topics, such as experiment status display and refresh, CRUD operations and viewing logs at each step, which are essential features of various products.
When the amount of experimental data is huge, limitations on metrics like RPM and TPM will start to trouble users. Thus, how to estimate the number of tokens and requests for experiments under these constraints by services like OAI and Azure OpenAI (AOAI) to achieve automated high-concurrency scheduling, and even support multi-endpoints concurrency, will be a great value to customer. In previous experiments, we implemented very basic token calculation and request interval logic, and I believe we are not the only ones with such needs.
It’s not commonly encouraged for engineers to delve into academic pursuits, since not everyone possesses the passion, foundation, or even time. However, in the era of Generative AI, immersing oneself in scholarly articles is always a wise move!
Whether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or academic experimentation, only through in-depth engagement can one truly understand and unearth the pain points of users. I believe this embodies the spirit of our current discussion.
2023-12-10 16:50:00
一觉睡到九点半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对Eyama而言够晚了,他也是真累了。中午Eyama约了他之前在Bing的一位同事姐姐带我们参观微软品川办公室。办公室就在品川站旁边,地理位置非常便捷。不过我们并没有绕一圈去品川站,还是沿着昨晚回来的路线,R线转临海线到天王洲岛站下车。考虑到剩余路程不长,并且地图上看这一带由好几个小岛连接而成,景色应该不错,因此我们直接步行到微软办公室。
沿途环境很优美,并且周一工作时间人不多。
约莫二十分钟走到微软大楼。
电梯上来就是一个透明玻璃屋的纪念品店,我们离开前逛了一下,有意思的礼品不多。
我背着小包出门,把工牌忘在酒店的书包里了,只能登记访客进入。而Eyama被前台小姐姐赋予了永久进入品川办公室的权限 = =+
Eyama的前同事Tomoko小姐姐是我厂的一名产品经理,人很亲切。接到我们之后正好是饭点,先带我们简单吃个工作餐。
东京办公室的设计主题有点像是热带丛林,办公室的整体环境和国内差不多。
餐厅应该都比苏州分公司的强(吧)。
Tomoko把我们带到Eyama前团队所在的区域和老同事打招呼后就因为工作先离开了,我们相约苏州办公室再见。三四年过去了,Eyama的同事还有好几位在原来的团队,大家随意叙旧聊了好一会。隔壁居然有个做机器人的小哥在用我们组的机器学习产品,和他简单交流后表示有问题随时Teams上ping我😎。
离开前再拍一张,整体来说这边是很传统外企风的办公室。
离开微软后我们到品川站坐地铁前往涩谷,去那边的Ikebe琴行寻找在大阪没看到的中古琴。一路都在想带把合适的琴回去,把这次日本行的费用给挣回来。Ikebe的涩谷分店距离车站很近,一栋商业楼里有一层全是中古琴,店的面积也不算小,有点意思。
居然还能见到Warmoth的拼琴。
我一眼就发现了之前在网上相中的吉他,向店员提出了试琴的请求。店员二话不说拿下琴接好音箱,调音之后递给我就接着忙去了。体验非常棒!
琴的音色没什么好说的,经典335之声。正面品相尚可,但其他地方有一些明显的磕碰。咨询价格才知道网上的标价似乎是店里的进货价,实际售价要比标价高出不少,一下子就没比国内便宜多少了。好吧,看来回去还得多做做功课,这次看看就好。
离开琴行后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做核酸。说来也不太走运,五月开始回国就不需要核酸证明,我们恰好处在四月的尾巴,还得花钱找一次麻烦。中午吃饭时Tomoko帮我们查询到了涩谷站附近的核酸点,并协助我们完成了线上预约。走去核酸检测站的路上,觉得这个上坡很有澳门街道的味道。
日本做核酸可不便宜,跟国内20年到21年时医院的价格差不多。里面的工作人员态度不是很好,是这次旅途中罕见的不太友善的日本人。当然我们也有点紧张,这边的核酸是自己操作检测,万一由于操作不当被认定为无效检测进而影响回程航班,那将是一场灾难。好在第二天下午返回大阪的路上,我们各自收到了阴性结果的检测报告。
在网上了解日本核酸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短暂的灰色产业:闲鱼上居然有人帮忙伪造核酸检测报告!核酸检测报告上只有基本信息和检测结果,这意味着仿造的成本极低;而登机前航司只会查看报告,并不会去网上查验真伪,约等于走个过场。只能说有些人胆子真的大!
做完核酸三点不到,而Eric的演唱会六点才入场,时间充裕我们先路过银座给Eyama女友以及他老板代购。
也不记得从多早以前起便知道银座这个名字,到了后的直接观感就是购物中心,满街的奢侈品店。不少店还配有会中文的店员,简单了解才知道原本就是中国人。另外这里的店员绝对是我们在日本遇到英文最好的那批人,果然为了赚钱还得多学几门语言🤣。我们回地铁站的路上还遇到了看起来像精神不正常的流浪汉,边走边咒骂,时不时扇自己巴掌,好在对路人没什么攻击性。
乡巴佬头一次听说MIKIMOTO这个品牌,据说创始人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珍珠的人,因此这家珠宝店因珍珠闻名。我们来这儿是帮Eyama老板代购,跟导购小哥聊得过程中,Eyama开玩笑说帮老板买东西是为了升职,同为东亚人的日本小哥秒懂,后面自如使用“for promotion~”这个梗,只能说大家都深受传统东亚职场文化荼毒已久 XD
买完东西已经五点出头,中间花了不少时间在微信沟通上。等我们到武道馆时已经五点半,看起来是没时间吃正餐了,便利店饭团解决吧。吃饭团前腹中感到不适,立马冲去路边的公共厕所大号。结果这个厕所着实让我震惊,非常干净,没什么异味。要是偏远地段或者高级商场里的厕所就算了,这就是一个普通的路边厕所,并且靠近九段下地铁站,人流和使用量非常大,下午五点半居然能保持这么好?!当下在微信上跟对象说,虽然听起来像国内公知说的话,但这个厕所甚至比我们家的还干净…
出来后还发现马路对面居然是靖国神社,那正好把这泡屎送给供奉在里面的战犯们~
六点差几分,武道馆场外已经排起了长队,我们也抓紧时间入场,不过等坐进去才发现里面大多数座位还空着呢,再晚半小时都完全来得及。
听说日本的音乐人都以能在武道馆开个人演唱会为荣,其地位类似香港的红馆。
“ERIC CLAPTON LIVE AT BUDOKAN 2023”,我们今晚是此次老克东京演出的最后一场。
入座后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座位还空着。武道馆不大,座位还是老式的塑料板凳,更多是一种象征吧。
年初手机从S21U升级到S23U,号称演唱会神器,客观说10倍光学变焦也只是看得到,距离看得清还有一段差距。但确实比大部分手机强不少,整体差强人意吧。
一眼望过去老年粉丝还真不少,Eric跟随Cream乐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闻名全球,有这么多老年粉丝也正常。
六点五十,工作人员上台进行最后的调音检查工作。
七点准时开演,一个半小时的听觉盛宴。我们当晚发现举起手机的观众很少,后来才知道日本的很多演出不允许拍摄。不过这一场没有看到禁止告示,姑且认为没有问题吧。下面浅放一些演出照片,YouTube上可以搜到其他场次的全场录像。
在几首电吉他曲目后换木吉他表演,中间还说了几句话感谢歌迷一直以来的支持。
等演到《Tears in Heaven》时,全场观众自发打开手机闪光灯跟随节奏摇摆起来,场面很温情。
我并非Eric的铁粉,之前也只听过他的一些广为流传的作品,更别说他的巡演乐队。但是当下就能感觉到乐手们非常厉害,各个卧虎藏龙,尤其是最左边的键盘手,solo的旋律和节奏都一顶一。演出结束后上网搜寻才知道这居然是一支“老龄乐队”:最年轻的吉他手Doyle Bramhall II都已54岁,键盘手Chris Stainton更是79岁高龄,有着赫赫履历的一群大师!总觉得光头佬很眼熟,看到名字直拍大腿,原来是Nathan East——音乐史上参与录音最多的贝斯手之一。之前总是在网上的各种演出视频中见到,没想到他也是Eric的老伙伴。这场演出绝对物超所值!
演出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意犹未尽,完全听不够。在大家的安可声中Eric和乐队只返场了一次,他与另一位键盘手Paul Carrack各唱一首歌便彻底谢幕。原本以为作为东京演唱会的最后一场老克会有更多表演回馈粉丝,不过了解他们的年龄后表示理解,这个岁数还能在舞台上近乎完美地表演一个半小时,很难要求更多。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看演唱会,也是第一次现场看全球顶级巨星、吉他英雄的演出,今生难忘!当时在朋友圈感叹道:
圆梦2023之老克演唱会,顶级的老克、顶级的乐队、顶级的观众,几乎完美的观看体验!不是老克的粉丝,但传奇的魅力无法阻挡!今晚最佳个人投《I shot the sheriff》,但用《Wonderful tonight》给日本之行画下句号再合适不过。
震撼,精彩!
大家有序退场后,我们与Eyama的朋友一起吃了顿印度菜,顺便了解了一点日本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生活状况。听上去名校毕业生在国际大公司工作光鲜亮丽,实际在东京这样的大都市甚至会入不敷出。赚得多花得也多,和北上深挺像的。
依稀记得这是永田町站的换乘电梯。
今天完成来日本最重要的行程,一整个大满足。洗完澡放松地坐在床上跟Eyama再干一杯,把剩下的零食消灭掉,明天就要回国啰。
东京的最后一个行程也尤为精彩,那便是参观谷歌在涩谷的办公室。来之前我们本想在涩谷站取返回大阪的新干线高铁票,但不知为何Visa卡付款一直有问题,远程求助Lq君无果,她直接杀下楼帮我们重买两张票。再一看行李寄存柜的价格,算了还是托管在办公室的前台吧。
和贵软的中年企业风相比,谷歌办公室的风格更加年轻时尚,符合我们对互联网大厂的期待。
音乐室空间不小,设备偏入门等级。
走廊靠墙的谷歌日语键盘展示区域很有趣,用大大小小几个键盘模仿摆出一台架子鼓,桌下还有两个踏板。
落地窗外的风景,甚至能看到东京铁塔,简直是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场景。本IT民工羡慕哭了😭😭😭。
Google的食堂毫无疑问秒杀贵软,无论是东京还是国内的几个办公室。并且食堂有好几个,包含西餐和日式餐点。
用餐景色也这么顶。
日式拉面食堂门口有一台售票机,实际不要钱~
所有食堂免费不说,种类丰富,碳水和蛋白质管够。水果有也好几种,吃完主食后才去拿。
娱乐室倒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这个攀岩墙应该是给小朋友玩得吧。
直到我们走后几个月,Lq才搞明白跳舞机和打碟机该怎么玩。
贵软唯一能与之一战得可能只有pantry了…
感谢Lq大佬这几天在东京的照顾,大感恩~
最后剩下返程之旅。我们先坐地铁到品川,接着乘坐新干线返回大阪。不得不说当初拒绝Eyama乘坐夜间大巴往返是多么明智的决定,虽然新干线不便宜,但舒适度比夜间大巴高出无数个档次,何况参观谷歌办公室的体验更是难得。
新干线列车和国内的高铁感觉差不多。
到达新大阪站后转机场快线,还看到一辆Hello Kitty主题的列车。
我们原本要坐到关西空港的特急列车,不知怎么又上错车,到大阪后停了十多分钟开始返程新大阪才发现不对劲,赶忙查到下一班特急并成功赶上。也幸亏最初订新干线时多预留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抵达关西机场后发现网上介绍的美食区域基本都在装修,只剩寥寥个位数的门店还在营业。这家拉面店的炸物好吃。
值机前Eyama去免税药妆店按照他对象给出的清单采购物品,而我嘛“来都来了”,问好免税门槛之后凭直觉买了点平时可能会用到的药,比如大正口腔溃疡贴。只是好像没比国内便宜多少,应该是我没做好功课。
值机时还遇到一点小麻烦,航司要求所有乘客出示纸质版的核酸检测报告,Eyama有点走不动了,只好让他看着行李我去找便利店打印。结果航站楼内的便利店没有打印机,店员告诉我要去对面楼的全家才有。火急火燎跑过去之后,前面有个国人小姐姐正在操作,但她的苹果手机连不上打印机,而我的三星没问题但身上没有硬币现金。她主动帮我投了币,我也义不容辞帮她打印了证明。
我俩风尘仆仆赶回值机柜台时,原本排着的长队已经走光,我们随后也顺利办完手续登机。落地上海已是夜里十一点半,等到停车场的接驳车把我们接回停车场差不多十二点。来时是Eyama开得车,回程就由我来一路狂飙了。因为是Eyama的车,开回苏州他家小区门口之后,我还需要再打车花费约半小时才能到家。苏州没有机场真得太伤,一口气赶十二小时的路太伤。
无论如何,第一次日本之行到此圆满告一段落,除了没有背一把吉他回来外其余目标全都达成。增长了很多见识,对日本IT业职场也有了一丁点浅薄的认知。感慨对于有钱人来说,在日本当一个外国人(不融入当地文化)生活很爽,既有发达国家的基建、产业优势,同时又兼具安全、好服务等一些欧美国家被诟病缺乏的东西。
五年多次签证不能白办,以后还会常来看看~
2023-12-06 18:00:00
今天是未曾设想的超级特种兵的一天,且听我慢慢道来。
早上八点五十,赶在酒店早餐收摊之前浅尝了一下,只能说很有地方特色 :)
吃完我们便出发前往今日唯一景点——大阪城。需要说明从心斋桥往返大阪城我们几乎全程步行,因为Eyama对Hello Cycling的电动自行车有莫名的执念,沿路查看每个停车点有无车辆。结果所有网点都没有超过一辆可以正常使用的自行车,导致我们走了绝大多数路程。随后由于距离近、走街串巷,依然徒步在心斋桥附近逛琴行、逛商店街以及找吃的。最终手机上破纪录地显示今天走了18.78公里…
祸不单行,到了晚上我开始感到脸烫头晕,一开始还以为过度疲劳导致发烧,后面几天才意识到,我居然晒伤了!还是太年轻,完全没想到大阪的紫外线如此强烈… 而Eyama,他戴了帽子😂。
那么开始今天的city walk吧。
这个红绿灯旁边有个按钮,如需过马路要提前按一下,不然一直是红灯。我们就这样傻傻等了好一会才意识到不对劲😂。
还有中文解释,说明咱国人游客不少。
感觉大阪不算拥挤,街道宽敞,还能偶遇这样的小公园。
这里原本要触发一个支线任务,那就是Eyama计划在去大阪城的沿途探寻一家Tabelog评分很高的店,就在这个小公园旁边。我们到店时间11点不到,想着这么早到应该不用排队,结果店家告诉我们需要预约… 支线任务失败 :(
这不仅需要Eyama当下再从Tabelog找一家附近的店,同时也无意中加大了当日行走量以及为晒伤埋下伏笔。在公园阴凉处稍息片刻,Eyama决定午餐吃一家步行十几分钟距离的大阪烧,既然选择权交给他我自然同意。
到店差点破防,今日店内不接客。好在店家还做外卖,我们可以买了带去附近的7-11吃。
两份炒面的味道其实差不多,就是加料带来区别。和昨晚的炒面类似,闻着很香,但吃起来特别咸。我俩都狂喝水,最后也没全吃完。只能说关西风味不太适合我们。
我们顶着中午十二点的大太阳继续前往大阪城。途中路过大阪历史博物馆,下次一定。
大阪警察本部就在大阪城对面。
隔着护城河远眺大阪城。
城门外就能看到大阪城中央的天守阁。
银民水井户,据说是给老百姓用的水井,水特别清凉。
四月春天,郁郁葱葱。
天守阁下不少游客拍照,我跟Eyama都没什么兴趣上去一探究竟,同时开始感到些许劳累,远远观望拍照就算来过了。
天守阁边上有一栋小楼,包含纪念品商店、展览厅等设施。我们在里面休息片刻,便返程前往心斋桥的Ikebe琴行,中途当然免不了找自行车直至放弃🙃。
逛琴行自然是我的提议,这次旅行我们接连考察了大阪和东京的Ikebe分店。在网上看了许久的逛琴行节目,并且经常能在闲鱼上刷到职业卖家在日本收得中古琴,我自然也想体验一把捡漏。于是乎提前在网上查到这家日本较大的连锁琴行,并在其官网看好几把电吉他等着线下验证。
IKebe心斋桥的分店略显拥挤。一楼是各种配件以及单块效果器,感觉价格并没有比国内便宜。最大的收获是见到一块售价三万多人民币(698000 JPY)的金马Klon,拍完才发现标价牌上写着 “No Picture”(抱歉!),就不放出来了。
二楼是电木吉他区,都是一些比较亲民的型号,因此直接摆在外面。印象中还有一个被透明玻璃墙隔出来的小房间,里面则全是相对高端的电吉他,都是大牌,倒没什么罕见的款式。可能也是因为现在国内资讯发达,同时有钱人一多各种奇珍异宝都能出现在闲鱼上,我们这些玩家不知不觉跟着涨了许多见识。
询问店员才知道官网页面上有信息说明某一把吉他在哪家分店,而我想看的几把都在东京,加上当下已经累了,第一次逛琴行就这样草草结束啦。
我们早上离开酒店前已经办理了退房,行李则寄存在酒店,毕竟临近地铁晚上去大阪车站方便。回酒店之前我跟Eyama分开行动,他想吃点东西补充能量,而我想买杯咖啡休息一下。在Google Map上看到附近有家评分非常高的Mel Coffee,单程步行十分钟,此时已经不太走得动,犹豫片刻本着“来都来了”的指导思想还是冲了。
这家店门面不大,到的时候已经有几个人在排队,店员拿着菜单挨个询问客人点单。比较有趣的是菜单分日文和英文两种,店员看到我时一句话没问直接递给我英文版,犀利预判我不是日本人😆。
我们在大阪遇到的绝大多数服务业者都几乎不懂英文,这家咖啡店也不例外。沟通不太顺利的情况下,我盲选了一手价格居中、名字最长(之一)的Guatamala El Platanillo Geisha。然而我不太能喝出咖啡的好坏,欣赏水平还停留在香醇微甜的“初级阶段”,因此很难评价这杯咖啡到底如何,印象中属于不难喝但也不好喝的那种。随咖啡还有一张卡片,介绍了这款咖啡的来头,就当喝个文化吧。最搞笑的是店员不懂英文但会几句汉语,可能没少接待中国游客哈哈。
由于店里没有座位,我端着热腾腾的咖啡回到酒店,此时临近四点,Eyama早已饱食一顿回来。在酒店大厅休息到五点,我们拖着行李出发大阪车站,准确说是先去吃一家Tabelog高评分的荞麦面店后再去车站。
这家名为蕎斬的店在新地商业街的地下一层,门口只有一盏灯笼作为招牌,加上到得太早还没营业亮灯,我们丝毫没有发现店铺就在眼前 😅。同时这一层有好几家店的门上都贴着由“大阪府风俗环境净化协会”出具的未成年不得入内警示,我们一度怀疑找错了地方(这是什么日本电影的场景?!)。
回到一层后我们又询问了路过的工作人员,确认地址没错,正巧碰上荞麦面店员出来,我们才反应过来!店员也是顺便点亮招牌。
这家荞麦面店非常小,只有L字形两排座椅。但味道真的没话说,我俩点了三种口味的面分享,都没有踩雷。另外看到老板给隔壁桌客人倒乌龙茶,询问才知道是收费的,一杯居然要六百日元!“来都来了”,我也要了一杯,不得不说确实好喝。当下劝Eyama也来一杯,既然来消费就一次到位,结果他还是没舍得😂。
味道实在太棒,也因为中午的大阪烧没吃饱,我们又加点一碗面。
美食真的有治愈能力,如同前一晚,我们吃得很满足,也跟老板、隔壁桌大叔聊得很开心(主要靠Eyama蹩脚的日文和他们勉强能听懂一点英文LOL)。下次一定还来,还点乌龙茶 XDD
荞麦面店离大阪车站非常近,只花一刻钟我们就拖着行李箱来到大阪车站的候车厅。
这里就要介绍我们去东京搭乘的交通工具——夜间大巴。毫无疑问这是Eyama同学的提议,他看完网上的介绍后非常心动:一方面是新奇的体验,另一方面睡到东京可以省去一晚酒店钱。最初规划行程时,他在YouTube上找到旅行博主拍下的体验视频,看上去静谧舒适,我承认我也动心了。但考虑到大巴座椅无法完全放倒,以及在台湾多次乘坐长途大巴的经验,总感觉实际不会像视频里表现得那么舒服。我坚持去东京时体验一次即可,回程必须新干线。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正确的,视频里看起来的舒适都是假象,除了拥挤的座椅很难翻身外,最致命的是大巴隔音非常差,吵得人难以入睡。
之前有提到,今天本就异常疲惫,加之被晒伤,上车前我已经开始头晕,还以为是发烧。原本计划在候车厅再喝点小酒吃个宵夜,我也毫无胃口只能喝点热饮。这一夜简直折磨,以致于到东京站我选择直接打车去酒店,希望能早点休息。但是并没能如愿,这是后话。
我们到大阪站候车厅时才七点,Eyama决定先去附近的商场为他女朋友看下Cocah包,我直接蔫了吧唧地待在候车厅玩手机。等他回来后我们去车站隔壁的便利店买了点宵夜,我顺便买了支牙刷,一会上车前刷牙、用漱口水。这只牙膏回国时因为忘了托运,还被安检人员收走了🙂。
十点五十左右,候车厅广播和电视屏幕开始通知上车。上车前把行李箱交给工作人员后会给你一张凭证,下车时需要凭这张票领行李箱,很靠谱的小细节。我们的车票是在网上提前预订的,上车时直接向工作人员出示电子票据即可。
这就是我今晚的“床铺”,毛毯、眼罩等细节其实很不错,但大巴发动之后的噪音实在是太恼人。另外座位本身也不大,我都觉得略窄,何况身材更高大的Eyama。并且当你前面的人放倒座椅后,会占用你腿部上方的空间,也就是说前面人的躺下后你也得跟着躺下,不然会被挤得动弹不得。
没有办法,就算预料到今夜无眠,也只能选择坐下。伴随着头痛和浑身酸疼,我想这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次乘坐夜间大巴。
早上七点夜间大巴准时抵达东京站,此时的东京站已是人来人往。我在大巴上大概只睡了三四个小时,下车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是飘的,脸也依然很烫。Eyama本想坐地铁去酒店,我实在是扛不住,直接说去打车算我的。我们在东京的两天都住在丰洲市场附近的日航旗下酒店Hotel JAL City Tokyo Toyosu,主要原因是Eyama想一大早冲去丰洲市场逛吃海产,这家酒店步行十分即可。此外从地图上看酒店到品川区的直线距离不远,去拜访微软和谷歌的办公室应该还算方便。
日本的出租车都开得很快,大约一刻钟便到酒店。只可惜酒店前台告知无法提前入住,看起来生意确实很好,大堂过往的住客非常多。或许受疫情和签证的影响,在大量国人暂时无法前往日本旅游的当下,我们观察到最多的外国游客是韩国人,无论在大阪的道顿掘、大阪城还是江东区的这家酒店以及附近的地铁站。酒店大堂旁就是餐厅,一大早自然吵闹得很,坐在大堂的椅子上想睡也睡不着。萎靡地坐到八点多,我让Eyama先出去玩,我看着行李等入住,反正以现在的身体状况今天肯定是废掉了。不过Eyama也是在大厅找了个角落玩手机,除了关心我之外,虽然嘴上说夜间大巴睡得还行,其实同样累得够呛,从他后面两天不太能走很久就看得出😉。
大概到了十点,救星Lq大佬登场!
Lq是我们组北京的前同事,当年因为交接DRI工作逐渐熟络起来。后来她离职去了Google Tokyo,又因疫情滞留在上海办公一段时间,来苏州面基吃饭赏湖景,大家结下深厚友谊。去年上海放开之后她终于办理好手续登陆东京,这次来前也约好请她带我们参观谷歌的办公室。
在微信上跟她说明情况之后,她表示可以去她家休息,她去公寓的自习室学习(准备日语考试)。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立马出发,Eyama也跟我一起坐公交去市区吃东西。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到大阪的第一天取完现金后我要分给Eyama,他表示没带小包不方便装钱,况且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一起行动没必要。结果他中午在一家人气小店排了很长的队伍后发现店家只收现金,欲哭无泪。
Lq住在五反田附近,公交车坐到中央区后再转地铁。高轮台地铁站,看起来有些年头。
从五反田地铁出来后还要走小十分钟,环境不错,据Lq说这一带是日本old money的居住区。嗯,所以她也是old money XD
高档公寓,我的最爱。
Lq戴着口罩从大楼侧门出现,一时间竟没认出来。简单介绍完屋内设施之后她就光速撤离,值得一提的是她提前换了一套新的床单被套,简直不要太贴心!大佬的豪宅也令人印象深刻,简约但不简单,尤其是超大阳台,直接全体起立。租金每月大概一万人民币,并且有政府和公司的政策支持可以计入减税,只能说太值了。可能是我要求低,觉得屋子看起来没有问题,但Lq表示很乱,按照她的要求浅浅码一下地上的物品(桌下那个豆沙包太可爱所以放过它)。
家人们,肥仔的快乐,谁懂啊。
马桶上的洗手池设计非常巧妙,冲完马桶后洗手水直接加入水箱,这很环保。
昨天走了那么久,又在车上睡了一夜,自然洗个澡再睡觉。拿衣服时发现书包里还装着昨晚因为不舒服没喝的酒精饮料,悄咪咪放进了Lq家的冰箱👻。
眼睛一闭一睁已经快两点,其实只睡了两个多小时,但感觉活了过来。睡前就定好闹钟,因为晚上跟Eyama的东京朋友们约了网红烤肉店,午饭也不能太晚吃。Lq带我去附近的商场吃了烤牛舌套餐,味道不错,不过聊天才是重点。年初做新项目一直加班,跟她同步了组里的近况,也听她分享了一些现在团队的见闻。吃饭时还有个打扮精致的日本小姐姐似乎在面试,难道是来应聘服务员?
东京这两天有点降温,吃完饭想说去旁边的优衣库看看外套,结果一进门就看到穿着西装的模特,不愧是日本啊哪里都在卖工作服。在咖啡店坐到四点一刻,Eyama说他们已经到烤肉店门口排队,我们可以出发过去。即使排得那么早,我们也等到六点才上桌,真的非常夸张!
烤肉店在足立区,略偏远,我们地铁转出租车一小时才到。
Tabelog评分高达4.25的Sutaminaen烤肉店,老板娘是台湾人,所以菜品里还有卤肉饭。久违的台湾烤肉😭!
菜还没上,那么先干杯吧🍻~ Eyama的几位朋友都是中国人,来自天南地北,职业背景也各不相同。据说他们在一位旅居日本的美食博主的微信群里结识,那位美食博主给这家店打过广告,几位朋友中也有认识老板娘的常客,因此送了我们不少菜品。感恩~
这一顿吃肉根本停不下来,开玩笑跟Eyama的朋友“控诉”,前两天他都只带我吃碳水,想吃肉想哭了哈哈。
酒足饭饱走出烤肉店,想起台湾中秋节吃烤肉的习俗,抬头看了看今晚的月亮。
饭后Eyama跟朋友们去KTV唱歌,我送Lq回家顺便拿包,再搭地铁回酒店办理入住。在五反田坐车时体会到了东京地铁的复杂,也可能是累傻了,先是想到大崎转乘临海线不知怎么坐到了户越银座,折返回去坐临海线又等了好久一班才发车。折腾了快两小时才到酒店。
临海线到国际展示场后,还得出站步行五分钟转乘R线(Rinkai Line)再坐三站。不过第一次搭乘熟悉之后,我们第二天再去品川便轻车熟路。
我们住得是日航酒店的标间,设施很新,也很整洁,就是不出意料的面积不大,好在我们也只是回来睡个觉。
吃完烤肉一身味道,正好酒店房间内有备除臭喷雾,试了下效果非常好,可谓是解决了我的“痒点”。
哦对了,约Lq和Eyama的朋友们一起聚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要找她拿之前在日本网络平台购买得Eric Clapton的演唱会门票。
走前Lq还顺手送我一份伴手礼,说是她出去旅游时买的,看着很像农副产品,回国后才知道是类似徐福记的煎饼,很香的小零嘴。
受特种兵行程拖累的一天总算要结束,见到老朋友以及烤肉吃到饱都十分开心。后面的节奏终于回归正常,明天将参观微软东京办公室、逛琴行并观看吉他之神老克的演唱会。
2023-11-28 00:56:00
身为拖延症重症患者,这篇四月底出行的旅行笔记不出意外地拖到了年底。前几天本想抢到John Mayer在东京Blue Note的跨年演出票再去东京玩一趟,可惜BN座位太少又缺乏其线上抢票经验,今年应该只有四月这一次日本行。只能补上这篇流水账,温习一下短短几天的日本时光。尽管有没计划好的行程把人折腾得不行,但整体来说瑕不掩瑜,是一次美好的旅行。
写这篇文章花了十几个小时,挑选了近两百张照片,说实话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想必正在阅读本文的你也得花上一点时间才能看完三篇文章的所有内容。也想过以后是不是直接录视频、剪辑成Vlog上传到B站、YouTube,如果要做到精益求精工作量只会更大吧。并且年更型选手不需要流量更不需要变现(也不敢想),写给自己的回忆,图文记录应该足够。一年还能写上一篇笔记,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目标~
最后要说明得是文中时间均使用当地时间,在国内是国内时间,在日本则是日本时间,两者有一小时时差。
此次和公司同事Eyama约好一同出行,我们提前订好了往返机票、酒店以及演唱会的门票,并且制定了大致的行程。由于去程航班中午出发,早上十点就得值机,在Eyama的邀请下我前一天晚上直接睡他家客房,第二天一早七点出发自驾前往上海浦东机场附近的停车场。之所以选择开车去是因为返程航班晚上十一点才到达,公共交通基本都收班了,还是自己开车回苏州靠得住。20号晚餐吃得很爽,Eyama师傅作为拿到中级厨师证的资深爱好者,做得一手好饭,我们经常来他家聚餐。
不过这一晚我几乎没睡着:可能是不习惯早睡,也可能因为床板太硬;不知为何房门不能完全关紧,从厕所窗外传来的大街上飘荡的回响听得一清二楚;他家的两只猫猫时不时钻进房间视察一下。总之就这样熬到了第二天清早…
楼下简单吃了个早饭,便利店买几罐咖啡,我们即刻出发。今天是周五,之前担心会遇到早高峰堵车,不过运气不错一路畅通。Eyama开车,我虽然困得不行还是陪他聊了一路音乐。
浦东机场卫生间外的数据大屏。现在只要上云,都要冠以“智慧” “AI” “大数据”这些噱头。
值机后时间绰绰有余,我们来到贵宾厅小憩一下,吃点东西补充能量。出关时国内海关的工作人员在我说完去日本旅游、四五天就回后,莫名其妙来了一句“不去美国玩啊?”,我整个人懵了一下。虽然护照里有十年美签,但这是什么奇怪的联想。配合上他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属实让人不舒服。“不去!”。
日本时间下午三点抵达大阪关西国际机场,入关的人不多,不过后来看网上说这几天有些时段也是要排长队。我办得是五年多次往返旅游签证,单次入境最多可以待90天。
按照当地政策,如果已经在国内接种了三针疫苗,则不用再做核酸。直接在微信小程序“防疫健康码国际版”上获取《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出机场时出示给工作人员看即可。此外还有一个环节需要在机场的大屏设备上登记一些东西,这才过半年已经忘了是干什么的 @_@
在搭电车去大阪市中心前,我们原本准备取点日元备用,看完机场机器上的汇率后立马劝退。Eyama已经换上提前在淘宝买的流量卡,问了下日本当地的朋友说市区便利店的汇率不错,于是我俩都只在Apple Pay上给Suica充了点钱,先坐电车到市区再说。
关西机场建在一个岛上,去市区的第一步就是过海。
日本的酒店都是我订的(Eyama负责选餐厅),我们今晚住在心斋桥边上的东横INN酒店。电车到达难波站后,看距离不是很远我们决定步行过去。这几天Eyama都只提了一个内置保温层的大袋子,里面非常离谱地装了一位深圳朋友做得糕点,要带去东京给一群他们共同的朋友。我非常无语这群东京的人好意思让Eyama从深圳-苏州-大阪-东京这么带一路,同时这也苦了我的行李箱。因为大多时候他都把袋子放行李箱上,然后主动提出拖着箱子走。尽管路上跟他说过几次,但是一旦走得久点,Eyama就会在过马路时下意识通过拉杆直接提起箱子通过台阶,这样的后果就是回苏州时拉杆已经摇摇晃晃、命不久矣。后半段还是我自己管好箱子吧。
初到大阪的第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出租车打蜡保养得非常新。
室外22°气候凉爽,风稍微有点大。去酒店的路基本就沿着左侧这座高架桥一路向北。
沿路看到的Livehouse,演出类型主要是爵士、放克和布鲁斯。
日本特色之K car,没想到还有越野版。
豪车在心斋桥附近还挺常见。
这座高架是阪神高速道路。
电话亭和停车计费器。
东横INN酒店楼下就是一个停车场,这里也有随处可见的自动贩售机。
这就是我们今天过夜的东横INN酒店,前同事推荐,是日本的一家连锁品牌。出门就是地铁,价格不贵还包含早餐,性价比很高。
很复古的电梯。
房间面积虽然不大但干净整洁。
卫生间面积很小,基本上只能一个人落脚,但是存在很多巧思设计提升空间利用率。这就是日本吧~
放好东西,我们再次出发走去道顿掘逛逛,吃点当地特色小吃。
路边这个宠物医院还挺洋气。另外大阪街头骑自行车的人非常多。
路过一家7-11顺便取了四万日元,并拍照留念🤣。
药妆店也是随处可见。普锐斯倒是国内越来越稀少的车型。
这是什么建筑你知道吗?
逐渐靠近道顿掘商圈。
河道两旁很安静。
这里面也有不少酒店。
河上的一座桥。
走到另一段又见一个牌子。
远处这个梯形大楼令人瞩目,此外这条大道上有不少奢侈品店。
这种招牌还挺可爱的。
哪里都有兰州牛肉面!
过了刚才能看到尖角大厦的主干道,东边的商业街人山人海、异常热闹。
逛了好一会,也该出手了。我们决定试试这家排队人超多的章鱼烧店。
没想到小小章鱼烧也有定制款售票机。
最终成品如下,味道不错,口感较嫩。
后面Eyama提议再来点串,而我想留点肚子吃正餐。
傍晚的河道,夕阳余晖,而大楼陆续亮起灯光。
牛郎的广告,销售额破亿的“亿男”,有点搞笑。
来到道顿掘,自然要打卡Glico跑男。桥上拍照的、跟广告牌合影的人超级多!我们打完卡赶紧离开。
这家招聘画得实在可爱!
我们原本准备吃一家烤肉店,但排队人数众多,一眼瞥到隔壁这家365酒场,网上评价也不错,那就这家吧。事实证明味道和氛围都不错,我们相当满意!
这家店看上去不大,实际还有地下一整层,有不少日本上班族在此畅饮畅谈。Eyama给我科普,日本人在这种场合喝酒为主,只会点少量菜下酒,而我们这种桌上除了两杯酒外全是菜的,一看就是外国人😅。
墙上的海报同样有特色。
扫码点餐,顺便附上WIFI账密。
啤酒很清爽,食物的整体口味也不错,基本没怎么踩雷。
意犹未尽,再来一杯乌龙茶啤酒。
这个炒面是正宗大阪口味,非常咸,我不太行。
走前去了个厕所,又是日本特色的迷你洗手池和电动马桶圈。
前面Eyama说过日本人在居酒屋以喝酒为主,然而他们并不是不饿,而是会在散场之后再站在拉面店门口嗦碗面😅。
吃饱走回酒店,沿路夜景很好,满满的都会感。
睡前看了下酒店房间的电视有什么节目,果不其然有成人分类,并且需要付费观看。前一晚一直没睡好,今天赶了大半天路,明晚还要坐夜间巴士(并且还有未知的特种兵行程),睡了睡了。
2022-03-18 14:56:10
虽然2022年已经过去俩月半,但“想练”意味着不一定能啃下来,先把目标都列下来再看看到年底具体能有哪些斩获吧😅。清单数量限定在十首左右,因此选择的都是我个人非常喜欢同时也具备一定技术难度、需要花时间去琢磨的曲目。每一首都在我工作或深夜单曲循环过无数遍,一定好听且耐听。这个清单也符合我一直以来的“杂食”风格,流行歌、爵士以及一些现代融合的风格都有,曲目按首字母排序,偏好无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