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15:20:11
Faint 是 Linkin Park 林肯公园在2003年发布的一首摇滚曲目,收录于专辑 Meteora。初中时经小伙伴推荐第一次听这首歌,在某盗版歌曲软件上搜索,找到指定名字,播放。歌曲开头是一段急促又有点奇怪的弦乐,一个四个小节以后鼓点进入,继续四个小节,然后两把电吉他和贝斯进入。这个前奏,我记了许多年。
会想起这首歌,是因为我在网上看到林肯公园官方发了一个视频,讲述 Faint 这首歌的前奏是如何制作的。这个前奏的弦乐取样自1963年的007电影《俄罗斯之恋》(From Russia With Love)的插曲 Tania Meets Klebb。乐队剪裁插曲的一部分,取一边声道,增添一些效果器,最后倒放。稍加修饰,就成了我们后来听到的 Faint 前奏。当视频的结尾,这个片段一点点变成最终效果、加入鼓点和电吉他时,鸡皮疙瘩无可救药地传遍全身。
小时候不懂英文,也不懂新金属,我只知道这首歌的演唱和编曲非常爆裂,似乎要把内心所有阴郁和不满通过撕裂的唱法倾斜出去,让听众一并接受和共鸣。直到后来我发现,faint 的意思是微弱、模糊或晕厥。如同这张专辑中,还有一首叫做 Numb 的歌曲。后来我也慢慢接受了这样的设定,在读书期间很多时刻,我都会听 Meteora 这张专辑,以及林肯公园的首专 Hybrid Theory,例如在睡觉时,高考前,以及打完一场激情篮球后,做巴士回家的路上。Meteora 这张专辑的一个特点是每首歌都结尾相连,从第一首没有歌词的 Foreword 开始,一直到最后一首 Numb。
2007年,林肯公园的三专 Minutes to Midnight 中有一首 What I’ve Done,很好听,以及2009年的New Divide 作为电影《变形金刚》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主题曲,加上首专中的 In the End 应该是林肯公园最出圈的几首作品。
2017年,主唱 Chester Bennington 在家中上吊自杀。如同从小到大经历 Michael Jackson,Whitney Houston,Stan Lee 等的巨星过世的消息,还有亲属朋友的离世,总有一种恍然把人拉回现实的感觉,体会时间给人们无法抵抗的攻击。此时我正在顺序听着 Meteora 这张专辑的20周年纪念版,播放到 Breaking the Habits 这首歌,里面 Chester Bennington 用不那么撕裂的唱腔唱道:
I don’t know what’s worth fighting for
Or why I have to scream?
2025-09-18 12:07:48
我的电脑里有一个专门的硬盘用来放置我下载好的影视剧,分为电影和电视剧两个大分类。在电影文件夹中,我把电影区分类【看过】和【未看】两个大类目,前者用来时不时重温喜欢的老电影,后者用来保存我在各个渠道获得的有意思的电影。【未看】中分为五个电影类型:动画、动作、惊悚、剧情、科幻,这五个类型是从最初的十几部电影中大致得来的,多了复杂,少了不好区分,这五个刚刚好。
截止今天,我下载好但未看的电影已经有118部,我无法一眼看出我所有的电影名称。我的命名遵循 电影名 + 年份
的规则,如 绝境盟约 La sociedad de la nieve 2023.mp4
。我想到一个方式可以让我一眼看到所有电影文件,紧接着想到 AI 可以帮上这个忙,Gemini 正好有这个能力,于是我把我的需求告诉 Gemini 2.5 Flash:
请帮我生成一个python小工具,用来做如下事情:
遍历指定文件夹以及该文件夹下所有子文件夹
把所有文件夹和文件找出来整理按照时间排序
生成为一个 .md 纯文本文件
几秒钟后,Gemini 马上生成一个带注释的 Python 片段,顺便告诉我这个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限制前提。结果自然是最小可用,不到一秒钟时间就把我所有电影文件遍历出来,还标记出修改时间。第一版还有些需求没有达到,我继续向 Gemini 沟通,经过几次迭代,最后获得了一个我最满意的版本:
import os
import datetime
def generate_sorted_file_list(output_filename='sorted_files.md'):
"""
遍历当前工作目录及其子文件夹,按修改时间排序并生成Markdown文件。
:param output_filename: 输出的Markdown文件名。
"""
# 自动获取脚本运行时所在的目录
folder_path = os.getcwd()
if not os.path.isdir(folder_path):
# 理论上此情况不会发生,除非工作目录被删除
print(f"错误:当前工作目录 '{folder_path}' 不存在或不是一个有效的文件夹。")
return
all_items = []
print(f"正在扫描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 {folder_path}...")
# 遍历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并收集路径和修改时间
for root, dirs, files in os.walk(folder_path):
for name in dirs:
path = os.path.join(root, name)
# 跳过软链接,避免循环
if os.path.islink(path):
continue
try:
mod_time = os.path.getmtime(path)
all_items.append({'path': path, 'mod_time': mod_time, 'type': 'directory'})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continue # 忽略在遍历过程中被删除的条目
for name in files:
path = os.path.join(root, name)
try:
mod_time = os.path.getmtime(path)
all_items.append({'path': path, 'mod_time': mod_time, 'type': 'file'})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continue # 忽略在遍历过程中被删除的条目
# 根据修改时间进行排序
all_items.sort(key=lambda x: x['mod_time'], reverse=True) # reverse=True 为降序,最新的在最前
# 写入Markdown文件
try:
with open(output_filename, 'w', encoding='utf-8') as f:
f.write(f"# 文件夹内容列表(按修改时间排序)\n\n")
f.write(f"**起始路径**: `{folder_path}`\n")
f.write(f"**生成时间**: {datetime.datetime.now().strftime('%Y-%m-%d %H:%M:%S')}\n\n")
f.write("---\n\n")
for item in all_items:
mod_time_str = datetime.datetime.fromtimestamp(item['mod_time']).strftime('%Y-%m-%d %H:%M:%S')
item_type = '📁 文件夹' if item['type'] == 'directory' else '📄 文件'
# 构建相对路径
relative_path = os.path.relpath(item['path'], folder_path)
f.write(f"- **{item_type}** `{relative_path}`\n - **修改时间**: `{mod_time_str}`\n\n")
print(f"已成功生成文件: {output_filename}")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写入文件时发生错误: {e}")
# 示例用法
if __name__ == '__main__':
generate_sorted_file_list()
这个版本的工具可以放在任何文件夹下运行,自动遍历该文件夹所有文件和子文件夹,用 Markdown 二级标题区分文件夹,以目录树形式显示所有文件名,忽略掉工具本身这个文件(Gemini 给这个工具起了名字:list_generator.py),输出为一个 folder_content.md
文本文件。这个小工具可以在 Windows 系统任何文件夹下使用,预计也可以在 MacOS 和 Linux 下运行。
最终这个小工具在我的硬盘生成的文件内容如下(有做删减):
# 文件夹内容列表
**起始路径**: `D:\movies\未看`
## 未看
- folder_content.md
## 剧情
- 2002 荒唐周五夜 Vendredi soir 2002.mp4
- Hello!树先生 2011.mkv
- 两小无猜 Jeux d'enfants 2003.mkv
- 乌鸦:重生 The Crow 2024.mp4
- 互联网之子 The Internet's Own Boy 2014.rmvb
- 他的三个女儿 His Three Daughters 2024.mkv
- 低俗小说 Pulp Fiction 1994.mp4
...
## 剧情\Jeanne.Dielman.23.Commerce.Quay.1080.Brussels.1975.FRENCH.1080p.BluRay.x265-VXT
- Jeanne.Dielman.23.Commerce.Quay.1080.Brussels.1975.FRENCH.1080p.BluRay.x265-VXT.mp4
## 剧情\出租车司机 Taxi Driver 1976
- 出租车司机(蓝光特效中英双字).Taxi.Driver.1976.BD-1080p.X265.10bit.AAC5.1.CHS.ENG-UUMp4.mp4
## 剧情\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4
- 未公映的140分钟版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些扩充片段.mp4
- 阳光灿烂的日子.In.the.Heat.of.the.Sun.1994.FRA.BluRay.1080p.HEVC.10bit.MiniFHD-MOMOHD.mkv
## 动作
- 东北警察故事2.mp4
- 刑房 GrindHouse 2007.mp4
- 女王神剑 Red Sonja 2025.mp4
- 智齿 2021.mp4
- 杀手 The Killer 2023.mp4
- 疾速剧痛 Wick Is Pain 2025.mp4
...
## 动作\三方国界 Triple Frontier 2019
- Triple.Frontier.2019.2160p.4K.WEB.x265.10bit.AAC5.1-[YTS.MX].mkv
- Triple.Frontier.2019.原版字幕.srt
- Triple.Frontier.2019.简体字幕.ass
## 动作\巴比龙 Papillon 2017
- 巴比龙.papillon.2017.ass
- 巴比龙.papillon.2017.mkv
## 动作\暂告安全 Safe 2012
- Safe.2012.1080p.BluRay.x264.DTS.ass
- Safe.2012.1080p.BluRay.x264.DTS.mkv
- Safe.2012.1080p.BluRay.x264.DTS.nfo
## 动作\洛奇
- 洛奇.1976.BD1080p.中英双字.mp4
- 洛奇2.1979.BD1080p.中英双字.mp4
- 洛奇3.1982.BD1080p.中英双字.mp4
## 动作\落水狗 Reservoir Dogs 1992
- Reservoir.Dogs.1992.2160p.WEB-DL.x265.10bit.HDR.DTS-HD.MA.TrueHD.5.1-NOGRP.ass
- Reservoir.Dogs.1992.2160p.WEB-DL.x265.10bit.HDR.DTS-HD.MA.TrueHD.5.1-NOGRP.mkv
## 动画
- Ghost.in.the.Shell.1995.2160p.UHD.BDRip.x265.DV.TrueHD.7.1.Atmos-CoolFansSub.mkv
- 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Neon Genesis Evangelion│▌.2021.HD1080P.日语官方中字.mp4
- 火星特快 Mars Express 2023.mp4
- 猎魔女团 K-POP 2025.mp4
- 红辣椒 パプリカPaprika (2006).BD1080P.国粤台日四语.中英双字.mp4
- 超人总动员 The Incredibles 2004.mp4
## 动画\攻壳机动队
- 攻壳机动队 (1995) - 1008p.chi.zh-cn.ass
- 攻壳机动队 (1995) - 1008p.mkv
## 动画\未麻的部屋 (1998) 1080P
- Perfect.Blue.1998.REPACK.1080p.BluRay.x264.DTS.mkv
- cover.jpg
## 惊悚
- 囚徒 Prisoners 2013.rmvb
- 堕入地狱 Drag Me to Hell 2009.mp4
- 大开眼戒 Eyes Wide Shut 1999.mp4
- 完美伴侣 Companion 2025.mp4
- 巴黎深渊 Sous la Seine 2024.mp4
...
## 惊悚\催眠 Hypnotic 2023
- Hypnotic.2023.2160p.AMZN.WEB-DL.DDP5.1.H.265-FLUX.ass
- Hypnotic.2023.2160p.AMZN.WEB-DL.DDP5.1.H.265-FLUX.mkv
- Hypnotic.2023.2160p.AMZN.WEB-DL.DDP5.1.H.265-FLUX.srt
## 惊悚\机动杀人 Taking Lives 2004
- Taking.Lives.2004.1080p.BluRay.H264.AAC-RARBG.1.ass
...
- Taking.Lives.2004.1080p.BluRay.H264.AAC-RARBG.9.srt
- Taking.Lives.2004.1080p.BluRay.H264.AAC-RARBG.mp4
## 科幻
- Mulholland.Dr.2001.2160p.UHD.BluRay.x265.10bit.HDR.DDP5.1-RARBG.mkv
- [银翼杀手].Blade.Runner.1982.The.Final.Cut.BluRay.1080p.x264.DTS.2Audios-CMCT.mkv
- 十二猴子 Twelve.Monkeys.1995.mkv
- 千钧一发 Gattaca 1997.mp4
- 大都会 Metropolis 1927.mp4
...
## 科幻\异次元骇客 The Thirteenth Floor 1997
- The.Thirteenth.Floor.1999.1080p.BluRay.x264-CiNEFiLE.ass
- The.Thirteenth.Floor.1999.1080p.BluRay.x264-CiNEFiLE.mkv
## 科幻\时空罪恶 Timecrimes 2007
- Timecrimes.2007.Bluray.1080p.DTS-HD.x264.mkv
- Timecrimes.2007.Bluray.1080p.DTS-HD.x264.srt
可以看到我的列表并没有完全按照格式设置,有些电影作为一个文件夹存在,内涵外挂字幕或者其他信息。这样的列表可以让我非常方便地遍历所有资料,根据我的需要再做调整。后续如果有需要,我可以把电影名和上映年份甚至导演等信息整理成 YAML,用 Obsidian 的 bases 功能展开。
我用了不到十分钟解决了一个小问题,如果从零开始从学会 Python 到徒手写出这个工具,以我的智商,也许需要好几周时间。最后突然一想,这何尝不是一种 Vide Coding?
2025-09-11 23:54:42
我至今仍然记得,在二十多年前一次小学出游活动,老师带我们去上步麦当劳,给每个小朋友买一个汉堡包。
就是那个叫做“汉堡包”的汉堡包,大量存在于儿童乐园餐里,通常是一份20多元的套餐。如果要单买,那么价格是13.5元。据我多年观察,一个普通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购买儿童套餐的,更加不会单独只买一个汉堡包,起步至少是双层吉士汉堡(这一款汉堡在网络上人气非常高,我也非常喜欢)。而双层吉士汉堡实际上就是一个汉堡包加多一片牛肉和两片芝士。现在的我不再点儿童套餐,也不再单点一个汉堡包,双层吉士汉堡就成了我的汉堡包平替。
不过我最喜欢的汉堡并不是汉堡包或者双层吉士汉堡。我最喜欢的汉堡有三:板烧鸡腿汉堡、培根蔬萃双层牛堡以及双层深海鳕鱼堡。偶尔也会换换口味,吃一下麦香鸡或者不素之霸。多年以来,麦当劳就是我的日常用餐选项,从早餐到晚餐,年年不变。
这个习惯是从高中开始的。那时候囊中羞涩,最常吃的自然是学校饭堂,有时嘴馋了便去校外小吃店整点糯米鸡吃。偶尔考了个好试或者纯粹一时兴起,就会选择去不远处大商场里的麦当劳搓一顿。彼时中午属于自由时间,恰巧那时麦当劳有一个活动,午餐时分15元能买一个汉堡+薯条+饮料的套餐,我常选的就是板烧鸡腿汉堡和麦辣鸡腿汉堡,这个配置不知解决了我多少个热辣中午。
但不知从哪一年起,这个午餐就取消了,连带着取消的还有早餐的经典全餐和热香饼。
我对于热香饼并没有像其他麦当劳餐品那样热爱,因为他出现在早餐全餐里,所以偶尔会吃到。我的几位好友对热香饼爱得不行,听闻热香饼下架,他们一片哀嚎,甚至会在某个天气晴朗的周末一大早过关口去香港,就为了吃一口正宗麦当劳热香饼。对此我可以理解的,我最喜欢的是那一份把一个猪柳蛋麦满分拆开来装的经典全餐。我可以用塑料刀叉,根据心情选择从面饼、猪柳、薯饼或者炒蛋开始吃。突然有一天,全餐也下架了。多年后我忽而明白,这个叫做白人饭。
毕业工作后,我的早餐习惯逐渐固定。起初我的早餐会有肠粉、包子或者烧卖和便利店面包,直到身上开始散发出班味,我的早餐只剩下麦当劳早餐,每个月的固定支出多了一项早餐卡(后来我用O麦卡代替)。麦当劳的早餐中,我最喜欢吃猪柳/猪柳蛋麦满分套餐,辅以薯饼和大杯鲜煮咖啡,能满足我一个早上的能量需求。偶尔会换成鸡腿扒麦满分、大脆鸡扒麦满分或吉士蛋麦满分,美其名曰调整一下营养摄入成分。
今年有一段时间,我能在麦当劳全日时间段买到猪柳麦满分,开心得我连着几天晚上都把猪柳蛋麦满分当晚餐吃。还有一段时间下午的 1+1 套餐可以选择薯饼,我也美滋滋连着吃了好几天。可惜这样的活动没有持续多久,当我再想体验一下早餐时间以外的麦满分和薯饼时,现实总是会打击我一下。
说到 1+1 套餐,这个配置在过往有一个外号叫做穷鬼套餐,那时候价格只要12块钱。两个穷鬼套餐能凑出一个汉堡、一份麦乐鸡、一个菠萝派和一杯可乐,比普通的汉堡套餐便宜些,还多出一份小吃。不过这几年眼睁睁看着这个套餐一点点涨价,从12块涨到12.9再到13.9,瞬间变得没有性价比,也不会再选择两个 1+1 的组合了。
麦当劳在2017年就把中国大陆的 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 更名为 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自打那时起,麦当劳的出品越来越贴近大多数中国人的口味,推出许多其他地方从未出现过的餐品,例如油条、豆浆和粥。看到这几样我总觉得更加适合出现在永和豆浆或者面点王这种餐饮店,与麦当劳有些画风不搭。正面案例则是隔壁肯德基,此时此刻的肯德基更像是一个卖一些西餐的中餐厅。
身边朋友与我一样,仍旧喜欢原来麦当劳的那些经典汉堡、薯条和麦乐鸡块,这么多年来味道都不曾变过。这些历史沉淀下来的食物,只要吃进嘴里,吞进胃里,就能体会到,尽管大部分麦当劳门店已经从红底黄字变为黑底黄字,屋顶上坐着的麦当劳叔叔也不在了,但身体里那个没有长大的小孩还好好地活着。
2025-08-13 00:49:32
成龙和梁家辉两个老人加起来138岁,主宰华语电影各自领域数十年,然后在2025年的当下贡献出也许是近五年来最好的大银幕动作戏。我们知道成龙近年来接的电影都乏善可陈,如《狂怒沙暴》《急先锋》《龙马精神》《传说》之类,只有2017年的《英伦对决》可称优秀。
今年这一部《捕风追影》,几乎让成龙重回巅峰,继《英伦对决》后继续发扬老年动作戏演员应走的赛道(如大洋彼岸的连姆·尼森),更何况是成龙这种影史留名的艺术家。相比之下,阿汤哥不过是在努力跟随前辈的后尘,用自己的方式向其致敬。
有成龙的几个“珠玉”在前,我不敢对这部电影抱有预期,本着对成龙出品下意识买票的惯性,以及出于对张子枫等年轻演员的欣赏和梁家辉的尊敬才买票进场。电影上映前,在预告片和拍摄花絮里,能看到营销层面有烂片营销常见的因素,因此预期几乎低无可低。导演和编剧是杨子,履历中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甚至有一部《龙马精神》。
没想到观影后,这部电影竟然大大超出预期,以我完全意想不到的形式。最大的惊喜来自梁家辉,他几乎抢走了整部电影的目光,使得其他星星显得黯淡,让主演以外的群像完全失去自己的存在感。梁家辉留下过许多经典影视形象,但是像电影中的“影子”这般冷酷、凛冽、杀伐果断又极具压迫感的角色并不常见。纵向对比,几年前的《怒火重案》中的谢霆锋有些许接近,已经足够优秀,但是远远不及这部电影中的梁家辉。
–以下剧透–
电影的动作戏就完全值回票价,甚至超出不少。电影中我能看到,杨子致敬了许多经典动作片:如电影第一幕反派的变装戏份致敬《碟中谍4》(连换装元素、动作和运镜都几乎一致);紧接着电梯大战致敬《美国队长2》(其中几个机位几乎一比一复刻);第二幕中梁家辉以一敌几十的动作戏让人想起印尼的《突袭》系列和韩国元彬的《大叔》;雇佣兵突袭总部的戏份中,成龙的动作戏与《疾速追杀》但动作设计和长镜头元素相似;以及第三幕成龙的洗衣机房动作戏致敬他自己。致敬或参照不是坏事,至少这部电影里这些动作场面的完成度颇高,几个反派年轻演员(在动作戏方面)很优秀,甚至有些许亮眼表现,张子枫在动作戏方面没有太拖后腿。
文戏也有几幕相当出彩的地方,如第二幕菜市场跟踪和反跟踪的情节设计,成龙、张子枫和梁家辉在电梯中的对戏,优秀的演技、台词和镜头语言设计让这几场戏张力十足,让观众紧张不已。成龙、梁家辉的对戏和所有动作戏部分便是这部电影最值得观看的部分。
电影的缺点也很明显,编剧和技术上都有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
编剧方面,电影试图通过老派猎手(成龙)和现代科技的矛盾形成戏剧冲突,再试图表达当 AI 尝试接手人类往常的工作后会对传统伦理和道德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以及 AI 永远不可能替代人类的地方。成龙和张子枫两个(演员)角色之间的火花不足,对往事羁绊的描述太过蜻蜓点水;反派方面也是如此,成龙-张子枫和梁家辉-双胞胎儿子是一对镜像关系,父辈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多年前种下的因,导致当下结出的果。可惜这方面电影浅尝辄止,内核表达几乎完全被动作戏和演技盖过。不过把这部电影作为一部纯粹的动作戏就没这个问题,这是剧组需要深刻考虑的取舍。张子枫角色的选角肯定有更好的选项,她的体格、外形和阅历实在难以撑得起刑警这个岗位,比较难以让人信服。
技术方面,最大的问题是 BGM 太喧宾夺主,在许多场景中背景音乐声几乎要盖过演员们的说话声音。另外的节奏上也有些许问题,第二幕和第三幕之间的衔接有断裂感,加之 BGM 的配合容易让观众误判电影中段为电影结局。这样的后果是导致后期表现乏力,有跑完1000米后发现前方还有400米之感。还有一个小问题,便是第一幕第一场戏份稍显冗长,和电影整体的基调产生小冲突。最后,虚拟货币就是最纯粹的麦高芬。
多年后当我回看老电影时,我必然会想起《捕风追影》中的梁家辉塑造出一个压迫感拉满又立体丰满的反派,和成龙在动作戏上孜孜不倦毫不保留的追求和热爱。
2025-08-08 18:54:03
这个暑期上映的电影,印象中是近十年来质量最好的一个暑期档。虽然也有不幸踩雷,但其他在影院观看的电影都达到甚至超越了预期。
《碟中谍8:最终清算》,这个系列的第八部,(也许)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部,距离第一部《碟中谍》(1996)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尽管在第一部中,汤姆·克鲁斯也已经34岁,但是从电影里看,当年的他水嫩青涩,像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就像他在《夜访吸血鬼》或《壮志凌云》中那样。如今60余岁的他还在上天入海,维护着好莱坞老牌动作片的最后荣光。
阿汤哥确实做到了。在碟中谍7中我说,只要汤哥继续拍下去,我就会继续给他的作品买单。这次继续配置最高的 IMAX,运气好选到一个中间位置,感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商业动作片天花板。
在剧本层面,阿汤哥和编剧已经交不出比以往更好的故事了,所以第七部和第八部背靠背拍摄制作,其实讲的是同一个故事,同一个(几个)敌人,以及同样的高难度动作。第八部的节奏和剧本相对第一部要稍稍好些,文戏和动作戏分配相对合理,正常观影下来也没有出现像第七部节奏失控的情况。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然而电影中仍有明显的小问题。例如第一幕中,Ethan 与 Grace 逃亡的部分,一系列血腥的杀人场面中镜头对准的却是 Grace 从惊慌到故作镇定的脸,画外音展示 Ethan 在疯狂屠杀敌人,直到最终镜头给到其中的尸体胸口插着一把刀。后续的剧情处理是 Grace 因为惊吓而走不动路,Ethan 好几次回过头来喊醒 Grace。这个桥段显然是要制造笑料,但最终呈现的效果不但与电影整体沉重的氛围相违背,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过去七部电影对 Ethan Hunt 这个角色的塑造。
说到 Grace,这个角色在这一部正式成为最后一个“汤女郎”,在第八部的角色塑造比第七部更讨喜,行为动机都有了更合理的解释。然而再如何花精力塑造,仍旧比不过567以来的白月光 Ilsa 的角色魅力。很可惜,在第七部时 Ilsa 演员 Rebecca Ferguson 就决定不再续约,因此在第七部中才会以让人心痛的方式谢幕。
整个《碟中谍》系列中,从始至终都出现的角色,除了阿汤哥,就是 Ving Rimes 饰演的 Luther。这个角色在许多时刻都充当了冷静器的角色,是阿汤哥最为可靠的后勤,以及在危机时刻最能想出解决方案的智囊。可以说,没有 Luther,Ethan 便不可能一次次成功拯救世界。他也是 Ethan 良心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第八部中,Luther 以最悲壮的形式牺牲,他的牺牲给 Ethan 带来怒火和动力,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动机。
动作场景已经说累了,《碟中谍》系列就是整个商业片领域的天花板。这一部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幕中,Ethan 独自在深完成一项最危险的任务。这一段剧情是超现实的,普通人类不可能接近全身赤裸在深海中停留如此长的时间并且不受任何内伤。不过我对这一段有另外的理解:在以往 Ethan 面对的都是一个具体的反派,这个反派具有实体,Ethan 可以通过抓捕、杀死等物理方式解决这个敌人。然而在第七部和第八部中,Ethan 面对的“敌人”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实体”(entity),它既不存在又无处不在,唯一存在的物理实体是存在深海核潜艇中的“大脑”。作为一个人类(一个比较特别的人类),编剧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让 Ethan 有方法打败这个敌人。在这一场戏中,Ethan 的敌人并不是这个不会反击的 Entity,而是人类对抗了数十万年的大自然本身。当 Ethan 氧气耗尽,在深海半空坠落半海底时,远景镜头的呈现就像一个人类胚胎缓缓坠落。Grace 作为母体的化身,也以接近赤身裸体的方式潜入海底拯救 Ethan。这场戏的景观和镜头语言以及 BGM 的表达,使得这段表演有了一定意义的宗教意味。
在《碟中谍》系列的世界观中,编剧创造的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宇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政治处理等与现实几乎完全不同,例如第八部大量出现的美国总统,行为动机与现实几乎是反着来的。我想这是理想中的美国总统吧。不过电影是想象的艺术,观众也乐见在某个平行宇宙,事情都按照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电影中国家之间通力合作和信任,是多么美好的乌托邦啊。抛开政治不谈,在最后两部中,剧本强调了“人类共同对抗看不见的敌人,需要依靠人类的合作和牺牲”的线索。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特点,是献给所有《碟中谍》系列粉丝的:在编剧的努力下,第七部和第八部串联起过去1、3、5、 6部电影的剧情故事,部分特定角色的再次出现会让熟悉的观众会心一笑。这是一个完善的收束,给了电影特别的圆满感。
在这个世界观里,Ethan Hunt 和他的 IMF 小组有一句格言:
We live and die in the shadows, for those we hold close, and for those we never meet.
现实中存不存在 IMF 我不太清楚,但是我知道历史上曾经存在或仍然存在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理想,为了人民,为了所有素未谋面的人,把这句话活成了他们的墓志铭。
《疾速追杀》是我非常喜欢的动作片系列,自2014年第一部起,跌宕起伏的拍摄和制作历程,艰难融资后上映,迅速开创出动作片史上独树一帜的战斗风格。这个系列的灵魂,由我非常喜爱的演员基努·李维斯出演,其中打斗设计甚至是我少有的动作片拉片集。同一宇宙的外传电影《芭蕾杀姬》早在2017年就被狮门收购由沙伊·哈顿创作的剧本(也是后来《疾速追杀3》的编剧),当时正值《疾速追杀2》上映,随后2022年狮门宣布主演安娜·德·阿玛斯和其他制作组成员并开始拍摄,延期至2025年6月6日正式上映。
《芭蕾杀姬》的时长仅次于《疾速追杀4》和《疾速追杀3》,动作场面突出一个量大管饱。导演伦·怀斯曼曾经出产过一些优秀动作电影如《虎胆龙威4》(这是该系列最好看的一部)、《全面回忆》(2012),早期还参与编剧或监制过《黑夜传说》系列,这些经验使他对《芭蕾杀姬》的最终银幕表现有相当加成。如无意外,这个宇宙会继续拓展,随着甄子丹的《凯恩传》立项、《疾速追杀5》官宣,《芭蕾杀姬》必然也会继续出续集。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不过作为一部爆米花动作片剧情并不是特别重要—
电影在国内上映的宣发口径是一刀未剪、未成年人谨慎观看,作为系列粉丝的我自然要去电影院现场观摩。观影正如宣发所言,保留所有血腥暴力镜头,有些镜头甚至比正传系列更加大尺度。近几年在国内院线能看到越来越多放开尺度的电影,总是一件好事,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全球电影行业都处在衰落期,出产的优质垂直作品愈发减少。全片观影下来,我十分满足,因为对这部电影有合理预期,并且对其期待集中在动作戏分和美术场景的表现中。
作为一部商业动作片,《芭蕾杀姬》延续了一般商业动作片的通病,也发挥了动作片应有的优点。优点方面,本片在动作设计上延续正传系列风格,主要依然是手枪和徒手格斗为作为主体,灵感武器也继承了正传中的想象力(fucking pencil 铅笔、书、马、头盔、龙息弹),《芭蕾杀姬》中则是手枪/刀具组合攻击、溜冰鞋和喷火枪(这个武器倒是致敬了《疾速追杀4》)。在场景调度、运镜和美术都没有脱离正传太多,冷峻的色调,都市霓虹风格以及冰雪火焰等自然现象作为美术表现的元素,在这部电影里都得到了优秀体现。
主角作为一名女性,在这样一部商业片里,没有卖肉,也没有刻意的极端女权主义表达(如《猛禽小队和哈莉奎因》),更没有违背物理规律强行强调女性比男性更强,而是借由剧中人物之口,光明正大表达出女性应该利用各种策略和优势,想方设法战胜比自己更强大的男人(Fight like a girl)。在剧情中也是如此,主角 Eve 在大量战斗场面中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出道不久的菜鸟杀手,尽管有复仇心理和天赋加成,在战斗中仍会受伤,也会被体格更大的对手扔来扔去,但最终总能找到战胜对手的方法,不论是利用环境还是其他武器。这大大加强了剧情的合理性(即使这是一部虚构且带有夸张成分的动作片)和观众对角色的代入感。
在角色塑造方面,女主角 Eve 有着完整的角色弧光。她从小女孩一步步成长为职业杀手,在面对一个小镇的杀手杀红眼后,面对满级大佬 John Wick 也毫无惧色,结果自然是被轻松打败多次,委屈的心理快要溢出屏幕。这也是观众第一次在 John Wick 以外的视角感受到这个角色的战斗力和压迫力,这是我觉得电影处理得特别好的地方:用前两幕篇幅表现女主战斗强悍,再用第三幕 John Wick 对 Eve 的完全碾压表现二者之间巨大的鸿沟。一方面认可 Eve 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完美保留用了四部电影建立的 Baba Yaga 威慑力(逼格),并且用非常合理的形式让 John Wick 对 Eve 网开一面(第二幕中 Eve 与 John Wick 有一段短暂对谈,是两个角色首次建立情感联结,也为后者放过前者埋下伏笔)。另外还有一个亮点,Eve 在结尾面对大 boss 的废话时没有圣母,而是一副“我就听你讲两句,讲再多就没礼貌了”的表情,如同《疾速追杀2》中 John Wick 对桑提诺那样,一枪爆头,干净利落。
其他角色塑造差强人意,例如大 boss 全片没有高光,仅仅在最后有一个让全场爆笑的桥段:在 Eve 在教团据点大杀特杀时对手下大声宣告,200多年来,没有一位伟大的王离开过他的王座,手下回复称,但 John Wick 也失去影踪。下一个镜头立马就是坐车准备逃跑状。Eve 失散多年的姐姐戏份太少,最终相认时动机变化过于生硬,下线又非常突然。“弩哥”在剧中的戏份也不多,但故事完整,也给予 Eve 足够动机:保护女儿。但是总全片效果来看,这几个角色基本都在充当推动剧情的工具人,少了点血肉。不过这始终是一部商业动作片,在剧作和角色塑造方面只要不出大问题就是优秀。
此外还有节奏问题,第一幕大量的文戏容易让人走神,尽管开场10分钟就有一场精彩动作戏,但是之后就是大量长篇的文戏,也许直到第60分钟开始才有其他动作戏。但好在从第一场正式动作戏开始,后面就没有停下来过,一直打到电影结尾。这就是一部纯粹的动作片应有的样子。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近期少有的优秀动作片,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特别是喜爱动作片或对其中演员有好感的观众。对从未看过《疾速追杀》系列的观众而言也不影响剧情,只需要好好享受一番电影本身。最后,我喜欢热心网友对安娜·德·阿玛斯饰演的 Eve 的外号:The Baby Yaga。
垃圾电影!
《F1:狂飙飞车》向观众和整个好莱坞展示了什么叫做一部完整的、优秀的、雅俗共赏的顶级商业片。
这部由苹果主要制片、苹果和华纳共同发行的商业电影,踩中了一部卖座的商业电影应该有的所有点:优秀的演员(布拉德·皮特、哈维尔·巴登这两张脸足矣),优秀的配乐师(汉斯·季默大神),拉来了 F1 国际汽车联合会和 F1 传奇赛车手刘易斯·汉密尔顿作为制片人,甚至包含真实的2023和2024赛季 F1 锦标赛镜头。如此豪华的制作标准,加上一个不错的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壮志凌云:独行侠》)和合格的剧本,你很难出问题。因此,这部电影截至今天砍下6.41亿票房,打入今年全球票房榜第五。
细究起来,这部电影对我这样的 F1 门外汉相当友好,对于铁杆 F1 粉丝也许并不那么友好。这部电影有许多超出合理范围的戏剧性演绎,如一个退役30年的天才赛车手如何在接近60岁高龄继续参加 F1 比赛并拿下名次,比如在电影数场比赛中那些擦边违例的行为是否违反塞车原则,比如结尾高潮的比赛部分开赛前前赛车手临时归队是否合理,这些对于电影本身都不重要,因为目标群体并不是来纠结这些规则的,而是想在两个多小时黑暗环境下,享受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速度与激情。
从这个角度出发,《F1:狂飙飞车》的表现堪称完美。电影的第一场比赛甚至不是 F1,然而在夜色和烟花的衬托下,仅仅一场比赛就让观众血脉喷张,无不期待接下来更加精彩的比赛。故事本身其实相当俗套和公式化,但公式化本身并不是问题,只要讲述了一个完整、逻辑上没有大毛病的故事,辅以优秀的特效和镜头表现,那么作为一部赛车主题商业片,把【赛车】这个元素讲好了,其他都不会影响观众买票。
赛车电影本身最大的卖点就是镜头表现和临场感。过往的优秀电影,如《极速风流》、《极速车王》,都是在现实故事取材,历史本身就有其有趣和戏剧的部分。这两部电影几乎是历史上最棒的赛车电影(速度与激情系列属于科幻片范畴),在剧本打磨和历史调研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最终产出如此优秀的作品。而《F1:狂飙飞车》走上一条新路,通过现实比赛镜头收集整理和再演绎一个架空故事,也同样产出为一个优秀的作品。说明观众在观影时,如能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巨大满足,故事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做出让位的(但一部合格电影的底线仍然是讲述一个完整、逻辑没有大毛病的故事)。
电影第三幕的最终战,皮特饰演的桑尼·海耶斯身体有出现问题的迹象,大大拉高了紧张感和刺激感;最后一圈比赛,电影特地使用完整的赛车第一视角,屏蔽掉赛车引擎、轮胎摩擦地板的噪音以外的声音,完完全全沉浸在桑尼的驾驶过程中;甚至由于故事发展,此时在赛道上已经看不到其他对手,只有赛道和天空,以及超过 200km/h 的平均时速带来的呼啸而过的风声。在 IMAX 的规格下,这样的体验,在有生之年也不过寥寥数次。
大鹏已经是一位真正的电影人。《长安的荔枝》的本子虽出自马伯庸的原著,但大鹏自编自导自演完成了这部电影佳作《长安的荔枝》。优秀的改编、表演、摄影和服化道,用微观层面的小故事反映宏观的历史背景,展现出一段安史之乱前后的黑暗官场、平民众生相。
本子还是一股大鹏味。起手是大鹏最擅长的路径依赖:带有现代化元素的喜剧风格,到了第二幕逐渐混合喜剧和正剧元素,第三幕故事悲情化,再升华影射。这个结构本身没有问题,大鹏应用得当,再倾注足量对电影艺术的热情和对观众的尊重,以及日渐成熟的技艺,使得《长安的荔枝》完成度非常高。
电影中各个主要角色都完成各自任务,角色弧光趋向完整,同时没有损失对人物性格一致性的保持。从主角李善德,一个兢兢业业、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者,到他的好友白客饰演的苏谅,商人气息浓厚又有超越商人本身的江湖气,庄达菲饰演的岭南姑娘阿僮,善良、纯粹富有责任感;以及最让人惊喜的角色林邑奴,这些演员的精湛表演让观众能深刻投入故事情节中,并为这些角色共情。除此之外,刘德华的杨国忠、杨幂的嫂子和常远的宦官鱼朝恩等等的出色表现都值得观众为之鼓掌。
最使我感动的人物线是林邑奴。从蠢奴到林邑奴再到结局墓碑上刻着的林邑人,无不在表达李善德对其日渐增进的感情和友谊和从一而终的尊重,对林邑奴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得第二幕中林邑奴阵营的转变让人信服。很遗憾,直到林邑奴献出生命也未曾见到长安一眼。从始至终,这个角色妆造都是乞丐扮相,直到结尾演员表才惊讶发现,他竟然是《九龙城寨之围城》中信一的扮演者刘俊谦。这个演员有剧抛脸,他同时也是《潜行》中的年轻黑客。像这样戏路宽广的演员多多益善。
其次是剧本对李善德的塑造。与阿僮一样,他本身是一个极致善良纯粹之人,终生梦想就是为人民服务。他按部就班,一步步踏上仕途,然而从他进士起,社会的大染缸无可避免地开始作用于他。无论是他在工作中过于认真遭受排挤,还是被册封荔枝使成为背锅侠,都是当时官场最深刻最现实的反映。他甚至很荣幸成为荔枝使,无限唏嘘。在极端高压下,李善德从坚持原则,到一点点拉低下限,再到岭南无法只身阻止砍伐荔枝树,都是现实中随处可见的结构性压迫。电影见微知著,从小角色、小故事中精确展现宏观的无形铁拳,是马伯庸原著中精湛的叙事能力和大鹏出彩的改编能力共同铸造的。
第三幕中,李善德面对右相杨国忠当面质问,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想必此时的李善德已经不在乎自己的仕途甚至生命,在当时极为被动的客场,他勇于说出这番话,是对这个角色最丰盛的补充,也证明经过几个月的污染,李善德也没有丢弃内心坚守的良知。讽刺的是,最后救下李善德的,是鱼朝恩送来的圣上赏赐给李善德的一串葡萄(或者其他水果,这不重要)。
圣上的一句话就是一条命,一个想法就是数不清的民众的命。
这是近年来看过最沉重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永远的伤痛,在2025年的现在仍在刺痛我们的心。
很难从电影技艺的角度去写这部电影。《南京照相馆》是一声呐喊,是一场记录,是一个刻在石碑上不会磨灭的印记,也是【勿忘历史,吾辈自强】的艺术性表达。每一个演员,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王骁、杨恩又、周游、王真儿等等都贡献出生涯顶级表演。导演申奥站在中国人的角度,除了用这部作品表达外,在各类采访中都透露出那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的深刻理解;他在电影中借刘昊然饰演的苏柳昌之口,说出那句【我们,不是朋友!】,是每个中国人深埋在心里想要大声说出来的话。
好的电影就像一块巧克力,人吃了没事,狗吃了会死。
院线电影仍有几部想要观看,主要是《浪浪山小妖怪》和《捕风追影》。《罗小黑战记2》因为场外因素,我决定看线上版。原本此处有《东极岛》,考虑到导演黑历史以及当前风评,我决定拒绝吃屎。
2025-07-09 17:09:06
柳州是一座神奇的城市。这座城市有一座机场,但没有地铁之类的轨道交通系统,市民日常通勤主要靠电鸡、摩托车和剁椒鱼头,还有微型巴士。剁椒鱼头——新能源微型电动车无疑是柳州最具特色的风景线,随处都能见到这种能装下两个人的小车子满大街跑,甚至是租车的首选。我想原因除了与这座古老城市的地理有关以外,也一定与当地发达的汽车工业有关。我们所熟知的五菱便出自柳州,它的背景十分复杂,但无论是当今五菱汽车集团或是上汽通用五菱,血液里都流淌着柳州人的奋斗基因。
我们一行6人,若是租鱼头得租3台。考虑到我们有大小行李若干,稍加思索后决定选择租一辆 MPV:广汽传祺新 M8。然而随之带来几个问题:除了停车困难外,路上躲避呼啸而过的鱼头和基本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也让我们感到一丝压力。我有近十年的开车经验,经历过从保守到烦躁再到淡定的心态历程,但遇到这种交通情况,还是难免会心情破防。不过入乡随俗,在头一天熟悉了柳州的交通特点后,我和另一位同伴都融入了当地的驾驶习惯,在尽量保证安全的同时,快速达到目的地。
柳州的食物也比想象中要更加适合我一些。我是一个非常挑食的人,不爱吃许多东西,自然包括螺蛳粉。但来到柳州很难不吃当地特色,穿过大街小巷寻得一家六品坊,声称“源于1989年聚宝老牌螺蛳粉店”,可惜同伴们都说并不是特别好吃,我也只是浅尝辄止。但有一家店让我们印象深刻:位于城中区的菟二炒菜,有一种接地气又开着好几家连锁店的矛盾感,毕竟柳州也不止这一家菟二。这家店免费加饭,这对我这种大胃王是好消息,一锅锅电饭煲的米煮熟放在出餐口,食客需要时走过去任意添饭即可。这个场景我只在多年前个体户小餐馆见过。墙上张贴着店里数十个菜式,有些菜式会打上“招牌”的记号,我们点的菜里有几项都是推荐菜。
在这家店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道叫做“炸蛋”的菜。起初我并不特别在意,作为吃鸡蛋吃了二十多年的人,心想一个鸡蛋能做到多好吃?结果听着同伴此起彼伏“卧槽好好吃”的赞叹,我尝了尝,没忍住也惊叹这个味道是多特别。我不清楚炸蛋的做法,我只能体会到这个做法把鸡蛋的香味放大了几倍,辅以一些我说不出来的佐料,以至于我在写到这一段时想到这个味道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它像是一个鸡蛋在锅里大火煎着,鸡蛋上方飘着一朵包含佐料的云,不断下在蛋上。如果下次在深圳或者别的城市去到一家与广西有关的餐馆,我定要点一份炸蛋尝尝。
我们去了鱼峰区的两个公园:龙潭公园和马鞍山公园。社交媒体上的龙潭公园到处是碧绿的潭水和山草树木,我们去的当天下午酷热难当,衣服湿透了一遍又一遍。公园门口卖的小车车很可爱,能坐下两个人,但速度比行走还慢,价格设置明显是为了宰游客而设计的。好在公园里风景还不错,在烈日暴晒下也呈现出整个公园发着光的状态,只不过地面就像烤熟了一样烫脚。
在龙潭公园里爬上镜山,一路山坡陡峭难走,台阶不仅又高又崎岖,宽度还很窄,遇到上下行人还得侧身让过。途中时不时有游客从山上下来,与我们同上的路人游客大惊:等一下我们下来也要从这里走吗?天气实在酷热,我们爬到一处半山腰,许多游客在此拍照,往前一看,净是层层叠叠的山峦,形态各异的山峰身上爬满绿植,和天空白云形成一幅如画的风景。忍不住驻足观赏,这样的场景在深圳并不多见。此日进食较少,徒步又大量出汗,很快身体没了体力,在太阳下山前便回了。
回深圳当天下着小雨,我们临回前去了一趟马鞍山公园,这个公园有电梯直达高处观景台。我们到时已经有风有雨,售票处员工数次提醒我们:确定要在这样的天气去观景台吗?我们坚决,于是便购票前去,走过的路线像游戏中常出现的隐秘核设施。游客不算多,电梯处不用排队,进入电梯后只看到只有一楼和二楼,但这个二楼有180米高。出了电梯,一幅现代城市和自然景观结合的景色出现在眼前,这又是深圳不多见的场景。天空飘着细雨,风还不算小,大伞有些吃力,但盖不住风景奇异。
在观景台往北望,整个柳州城中区都尽在眼底,还能看到一部分柳南区。柳江呈 U 型包裹住柳州最繁华的地方,这个地方同时存在现代 CBD、古镇、公园、博物馆和旧城楼。最有趣的是柳州火车站方向,一片平地中突然立起一座小山,柳州站就像个小朋友依偎在山旁。后来得知这座山叫鹅山,旁边是鹅山路。头一天从柳州站出来,拿到车后开出马路,抬头猛然一看前面有座山,有一种奇妙带着一丝丝诡异的体验。网络上能看到这个地方在晚上显得更加可怖,是巨物恐惧症患者最害怕的奇观之一。
在柳州时间不长,又不巧碰上汛期涨潮,柳江不像网上见到那样翠绿,而是大片大片的土黄,看似水面再高一点就要淹没城市了。也因涨潮所故,我们没机会体验一下水上公交,从一处古镇驶向另一处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