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 13:45:30
在分布式系统中最重要的一条理论为 CAP 理论。这个理论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 Eric Allen Brewer 在 2000 年提出的一个猜想,由 2002 年,麻省理工两位科学家发表了该猜想的证明,使得该猜想变成了一个定理。
CAP 定理中对分布式系统提出了三点,分别为:
例如当前系统有两个 DB 分别为 DB0 和 DB1。
一致性是指在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就是写操作发生后),无论是谁获取到的数据(也就是读操作)也是一样的。
当用户1 通过写操作对 DB0 的数据进行修改后,那么无论用户1 还是 用户2 ,无论从 DB0 还是 DB1 读取,读取后的数据都应该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是所谓的一致性。
也就是 DB0 的数据发生了修改,应该由相关的机制告诉 DB1 也将相关的数据发生修改,保证该数据在不同的 DB 中是一样的。
当用户发出相关请求,无论 DB0 还是 DB1 都会返回相关的数据,但是这里不需要关心数据是否一致。
DB0 和 DB1 例如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网络问题,也有可能是其他硬件问题,导致了 DB0 和 DB1 的系统无法通信。这样 DB0 和 DB1 就成为了两个分区。即使 DB0 和 DB1 无法进行通信,但是 DB0 和 DB1 仍旧可以对外提供服务。
但是这种情况,在实际系统中无法避免这种情况,所以分区容错性是一个必选的条件。
既然 CAP 三条规则无法同时满足,那么就出现了上图中的三种情况,满足任意两条规则,也就是 CA,CP 和 AP 三种架构,但是分区容错性是必选的,这样我们就剩下 CP 和 AP 两种关系。
常见的 CP 软件有 Zookeeper,Zookeeper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牺牲了可用性。任何时候 Zookeeper 的访问都能获取一致的结果,但是不保证每次服务请求都可以用。
而 AP 架构中,要求数据一致性并不是那么重要,允许不同的服务可以返回不同的数据。
CAP 理论并不是完美的,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DB0 和 DB1 要保持数据的一致性,那么就会发生相关通信,通信是需要时间,这就导致了某些时刻数据是不同步的,常见的情况在主从的机器上的主从延迟,当延迟过大的时候,用户读取的数据是不一致的。
CAP 理论也并不完全是三选二(或者说二选一)的问题,例如分区容错性发生的概论很小,那么就没必要牺牲了 A 和 C。
BASE 理论算是 CAP 理论的延伸,是对 CAP 理论中一致性和可用性的权衡。在 CAP 中,所谓的一致性是指数据时时刻刻的都保持一致,也就是强一致性。上文中 CAP 的不足也说到,要保证时时刻刻数据的一致性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 BASE 理论就是对改问题的补充,既然很难做到强一致性,那么系统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确保系统中的数据保证最终一致性也是可以的。
BASE 理论是 ebay 工程师 Dan Pritchett
BASE 是指 Basically Available, Soft State 和 Eventually Consistent 三个短语的缩写。
基本可用指的是系统出现故障后,但是还可以使用,但是可能比较正常系统上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响应时间上,服务降级牺牲部分功能等。
软状态指的是系统数据允许出现中间状态,例如数据库主从同步过程中会出现中间状态,这就是一种软状态。
最终一致性强调经过上述的软状态后,最后数据保持一致性。
BASE 理论的提出是通过牺牲系统的强一致性来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允许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数据是不一致的,但是要求最终数据的一致性。
2024-03-02 08:06:25
neovim入门指南(三):LSP配置 上 中说了 lsp 是什么如何配置和启动。那么接下来就完成 lsp 的其他配置。本章节主要介绍下面几个方面的介绍:代码高亮,文件格式化,lsp 相关的 UI 美化。
在有了 lsp 之后,当我们编写代码发生错误的时候,就会有相应的提醒。如图下提示
目前的错误还是字母,例如警告是W
。不太美观。对于这个来说,vim 开放了相关的接口,可以通过接口进行设置, neovim-diagnostic。
仍旧在 lsp 的文件夹下建立 ui.lua 目录。
|
|
其中 vim.diagnostic.config
是在配置提示文本,virtual_text
为错误信息提示.
目前的设置中,对于代码的高亮并不完美,需要采用一个插件了完成。tree-sitter
是一个用 rust 编写的高性能代码高亮的渲染工具,很多编辑器会采用它作为高亮功能的实现,比如说 Zed 。基于 tree sitter ,可以让我们的 neovim 的高亮更加完美。
这是来源于 nvim-treesitter 的一张图,图中左侧为未启用 treesitter 的代码高亮,右侧为启用后的效果。启用后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安装 tree-sitter 后,可以通过 TSInstall
来安装具体的语言高亮,例如 Rust 的高亮,可以直接使用 TSInstall rust
命令,或者使用 TSUpdate rust
命令进行更新。整体安装和配置还是比较简单的,这里不过多的解释。
代码格式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也是我们使用频率很高的功能。针对 Neovim 的代码格式化有很多种方式。这里主要介绍 null-ls。不幸的是,null-ls 已经归档来,不再进行维护,万幸的是,它的 fork 项目 none-ls 重新维护起来,而且目前还兼容 null-ls 的配置,如果你之前使用的是 null-ls,那么只需要将依赖地址由 jose-elias-alvarez/null-ls.nvim
改为 nvimtools/none-ls.nvim
即可。
安装好 none-ls,后可以通过 Mason 安装相关的 formatter,例如安装 lua 的 formatter。通过命令 :Mason
打开安装界面。
选择 stylua,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就可以进行配置,在 lua/lsp
下新建文件,命名为 nonels.lua
。
|
|
这样在我们进行编写代码的时候,进行相关格式化。在上一文中也进行了介绍,对快捷键进行了绑定。使用 <Leader>=
进行格式化。
关于前面,介绍了通过 cmp 插件进行了自动补全,通过 cmp 可以补充不同来源的代码。
我们使用一些 IDE 或者编辑器的时候,在补全的选项中是会展示一些图标,用来标识补全项的类型,例如变量、类名、方法或是接口等。
RustRover 自动补充样式。
VS Code 自动补全样式。
通过配置,也可以让 neovim 的提示实现上图效果。
当前自动补全的效果如图,前面为补全的字段,后面通过文字来标识补全的类型。
有一个插件叫做 lspkind ,可以通过安装该插件结合我们的 cmp 完成上述的样式。
在 lsp 下新建文件 kind.lua,配置 kind,这个可以在 lspkind,找到相关配置。
|
|
这里可以配置每个类别的图标,配置完成后在 cmp 中进行配置。主要是修改提示的样式。这里主要参考了 Github 上的一个样式,。在 formatting 中进行配置。
|
|
完成后的样式如图,基本和 VS Code 一样。
lspsage 可以极大的提高 nvim lsp 的体验。lspsage 的功能基本都是在增强和美化原有的 lsp 。具体的文档可以查看 nvimdev。
lspsage 主要功能:
Finder: 用于高级 LSP 符号搜索的 UI
Diagnostic: 在诊断之间跳转并在漂亮的浮动窗口中显示它们
Peek Definition / Type Definition:查看定义/类型定义
悬停: 更漂亮的悬停操作
重命名: LSP 重命名和异步项目搜索和替换
调用层次传入/传出调用
Code Action: 具有实时预览的漂亮代码操作 UI
LightBulb: 类似 VSCode 的灯泡,指示可能的代码操作
面包屑: 类似于 WinBar 上的 IDE 符号纲要
大纲: 类似于 IDE 的符号纲要 实现: 轻松查看实现数量并快速跳转到它们
浮动终端: 一个简单的浮动终端
杂项: 适用于所有模块的选项
上面来自于官方文档的介绍。
Finder 的功能是一个类似 VS Code 的变量/函数 查看的界面,可以在界面上看到这个变量/函数的定义和调用地方。
|
|
这样在 normal 情况下按下 gf
就会出现上面的 finder 窗口。
Code Action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可以根据代码上下文给出相关的提示或者代码改进。例如这块代码,Code Action 提醒我们可以直接转换为字面量的拼接。
Code Action 并不是 lspsaga 提供的,但是 lspsaga 给提供了一个漂亮的界面。在有 Code Action 的地方,会有一个黄色灯泡 💡 的提示。
下面绑定我们的快捷键。
|
|
lspsaga 提供了一个浮动终端窗口,可以在终端上执行任何命令。可以在 keybindings 中绑定这个快捷键,或者直接使用默认的快捷键 t
,来进行终端的打开和关闭。
lspsaga 还提供了很多功能,基本每个功能对我们都有帮助,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大家可以看官方文档。
这里基本介绍完了 lsp 的常见功能和配置,剩下的大家可以通过需要进行安装和配置。
这里是我的配置 youngxhui/nvim 大家可以适当参考。
vim/neovim 使用的时候,的确是有一个较高的上手成本,尤其是方向键的习惯,当完全习惯了 h
,j
,k
和 l
进行光标移动的时候,其实就离入门 vim/neovim 不远了。
当习惯了 vim 这一套风格之后,就会尝试把手头的编辑器/IDE 的快捷键都采用 vim ,而且在熟悉 vim 的快捷键后,真正的感觉到了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无论是 neovim 还是相关插件,更新迭代是很快的,也许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上述的很多配置都已经失效,或者相关插件已经停止维护,文章只是抛砖引玉,我相信你会找到合适自己的 nvim 配置。
我相信喜欢 vim/neovim 的人都是有一颗专研,喜欢折腾的心。正是这样的心才陪伴这个你我一步一步前进。
写到这里有感而发,下一篇我们将会介绍 DAP 。
2023-09-04 18:10:02
对于一个编辑器来说,如果要完成例如自动补全,查找相关定义等功能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开发的。不同的编辑器为了不同的语言都需要进行开发,而 LSP 的存在就是将这个过程检化。LSP 的全称为 Language Server Protocol,定义了编辑器和语言服务之间使用的协议。只要相关语言支持 LSP,那么编辑器只要符合相关要求实现即可完成例如自动补全等功能,而且不同的编辑器使用的体验是一致的。
目前支持 LSP 的编辑器有很多,例如大名鼎鼎的 Vscode。当然 vim 8 以后版本和 neovim 也都支持,具体支持的编辑器/IDE 列表可以看 LSP 的官方网站,同时支持 LSP 的语言也可以找到 支持语言。
neovim 已经是支持 LSP 了,具体可以在相关的配置文档看到,该文档详细的描述了如何配置一个 LSP。相对来说,配置过程比较繁琐,所以官方又提供了另一个库 nvim-lspconfig。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个插件来配置 neovim 的 lsp。
与安装其他插件是一样的,只需要我们在 plugins_config.lua 中添加相关配置即可,这里不进行赘述了。安装完成后其实进行配置就可以启用 LSP 了,就是这么简单。例如支持 rust 的 LSP,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配置。
|
|
但是,nvim 只是 lsp 的客户端,那么就存在 lsp 的服务端。上面配置的 rust_analyzer
就是 rust 语言的服务端,就需要我们进行服务端的安装。rust_analyzer
的服务端地址是 rust-lang/rust-analyzer,需要将服务端下载并且安装好,这样每次编写rust的时候就会享受 lsp 的服务加成了。
但是这样做有几个问题,当然也不能算问题,只是不太方便。
面对上面的不方便,你可能已经想到很多解决方法,例如写个脚本进行一键安装和更新常用的 lsp 服务端。这样基本解决了上面说的所有问题。正如你想的那样,今天的第二位主角 williamboman/mason.nvim。
mason 是一个可以方便的管理 LSP 服务端,DAP 服务端,Linter 和 格式化工具的插件。安装它之后,上面所说的问题将不是问题。
为了让 mason 和 nvim-lspconfig 更好的配合,这里还需要安装另一个插件 williamboman/mason-lspconfig.nvim
同样的安装这里不多赘述,主要是进行相关的配置。这里为了区别其他的插件,我们在 lua 目录下建立新的文件夹 lsp,用来专门存放 lsp 的配置。
首先还是加载我们的插件。在 lsp 文件夹中新建 mason.lua 文件,在文件中新增下面的配置。配置主要是在加载插件。
|
|
配置完成后,重新启动 nvim,此时就可以采用 mason 进行 LSP 的服务端进行管理了。只需要按下 :Mason
即可。你将会看到如下的界面。
通过界面上的帮助可以看到如何使用,通过数字可以选择不同的服务端项目,2 为 LSP , 3 为 DSP 等。今天只是使用 LSP,可以直接按 2,选择到 LSP 界面,进行 LSP 安装。仍旧是通过 j
和 k
进行滑动。第一个安装的 lsp 服务端为 lua 语言的服务端:lua-language-server。这个是 lua 语言的语言服务,有 lsp 之后,我们之后无论是配置 nvim 还是编写 lua 都会有 lsp 服务的加持。按下 i
进行安装。
稍等片刻,安装完成。接下来就是配置,让 nvim 知道我们的 lsp 已经安装,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启动。
|
|
这样 lua 的 lsp 就配置成功了,当我们编写 lua 脚本的时候,如果发生错误就会有相关提醒。当然这只是 lsp 最基础的功能,例如代码跳转,代码补全等需要我们进行配置。
基本所有的 lsp 的配置都可以在 server_configurations.md 中找到,当然 lua_ls 也不例外,上面的配置就是直接从文档中复制的 😄。
当前的 LSP 配置已经支持代码跳转,code action 等功能。例如查看当前变量或者函数的文档,可以使用这个命令 :lua vim.lsp.buf.hover()
。
相关的命令还有其他
功能 | 命令 |
---|---|
文档显示 | :lua vim.lsp.buf.hover() |
查看定义 | :lua vim.lsp.buf.definition() |
重命名 | :lua vim.lsp.buf.rename() |
查询实现 | :lua vim.lsp.buf.implementation() |
查询引用 | :lua vim.lsp.buf.refreences() |
查询声明 | :lua vim.lsp.buf.declaration() |
格式化 | :lua vim.lsp.buf.format() |
Code action | :lua vim.lsp.buf.code_action() |
对于这些基础功能来说,每次需要的时候都在命令模式下敲一堆,速度的确是很慢的。所以,可以将上述的命令定义为快捷键,这样每次只需要进行快捷键进行完成上述功能。
打开我们之前设置快捷键的配置文件 keybinding.lua,新增上述功能的配置。
|
|
完成快捷键的配置,那么就可以将快捷键绑定到刚刚配置的 lsp 服务端了。
|
|
接下来可以完成快捷键的绑定。
|
|
这样就完成了 lua 的 lsp 的配置,在编写 lua 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文档查看,code Action 等功能。
目前这些 lsp 的服务都要手动下载,对于一些日常使用的服务,我们可以通过配置,在第一次加载配置的时候,当机器上没有相关的服务的时候,自动下载,这样来说,基本实现了我们上述提出的问题。
|
|
这样配置,如果我们本地没有安装 lua 和 rust 的 lsp,会自动进行下载安装。
直到目前,在 lsp 的加持下,其实编辑体验已经变得非常棒了,而且开发速率也会大幅提升,虽然 lsp 是支持自动补全功能的,但是上面其实一直没有提及。主要是单单靠 neovim 的功能还不够强大,需要插件的配置。
hrsh7th/nvim-cmp 是一个采用 lua 编写的补全引擎,通过 cmp 及 cmp 的相关插件,会将 neovim 的自动补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里除了 nvim-cmp,再推荐几个 cmp 的相关插件。更多的相关插件可以在 wiki 中找到
同样不赘述安装。在 lsp 文件夹中新建 cmp.lua 文件夹。
|
|
剩下了就可以将之前的补全源进行配置。这里贴出我的补全源。
|
|
此时当我们进行输入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自动补全的提示了。对于自动补全的提示,上下选择并且上屏,我们可以设置快捷键,来满足我们的使用习惯。
和之前设置快捷键一样,在 keybindings.lua 中添加相关配置。
|
|
最后在 cmp.lua 中使用这些快捷键即可。
|
|
这样便可以完成自动补全的配置了。
目前为止,已经完成 nvim 的 lsp 的相关配置,并且添加了自动补全。篇幅限制,剩下如何美化 lsp 提示,美化自动补全等我们下篇再说。
我的 neovim 相关配置,可以提供大家进行参考 youngxhui/nvim。
2023-08-28 21:30:02
经过前面章节的介绍,当前的 neovim 已经可以开始基本的使用了。下面会推荐一下常见的插件,让我们快速的开始。
nvim tree 是一个文件浏览器,可以实现侧栏快速选择文件。
当前 neovim 的插件安装都很简单,根据我们之前所了解的方式,先在 Github 上找到相关仓库:https://github.com/nvim-tree/nvim-tree.lua,然后安装。具体如何安装,其实在项目的 README 中会有详细说明。
这里需要安装两个包,第一个就是 nvim-tree,而第二个是一个可选包,主要是用来显示图标的。在 plugins.lua
中新增配置。
|
|
之后在 lua 目录中新建一个 plugins-config 目录,目录中新建 nvim-tree.lua 文件。之后就可以开始我们的配置了。大部分配置其实可以参考官方的 Wiki。
这里我们通过 pcall
函数来加载相关插件。
为什么要使用 pcall
? 当插件没有安装或者出现其他问题的时候,nvim 在启动时,无法加载相关查询,就会抛出异常,通过 pcall
就可以进行相关捕获,从而不影响 nvim 的使用。
|
|
这样在加载不到 nvim-tree 的时候,就会通过 vim.notify
报出来。
剩下的就是配置我们的 nvim-tree 了。
|
|
最后在最外层的 init.lua 中添加配置。
|
|
重新退出后打开,通过命令 :NvimTreeToggle
或者 A-m
,可以打开或关闭侧边栏。
如果需要修改快捷键,可以在 keybindings.lua 中新增相关快捷键,之后在 nvim-tree 中引用。
|
|
在 nvim-tree 中,设置相关快捷键。首先要在 nvim-tree.lua 中引入这个变量,并在 setup 中设置相关值。
|
|
bufferline 是一个对 buffer 进行管理的插件,可以像现代IDE或者编辑器一样打开多个 Tab,而且可以快速进行切换。安装部分不多赘述,在 README 中上有详细描述。bufferline 地址:https://github.com/akinsho/bufferline.nvim
在 plugins-configs 目录下新建 bufferline.lua 文件,进行配置,仍旧是采用 pcall
进行加载,之后就可以进行配置。
|
|
再次打开 neovim,同时打开多个文件,就会发现在上方出现了新的 tab。
需要进行一些设置,例如当前打开的前面安装的 nvim-tree , tab 会显示在 nvim-tree 上面,这显然是不符合预期的。通过命令 :h bufferline-configuration
来查看插件支持的配置。
通过帮助文档可以看到 offset
配置和 nvim tree 有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相关的配置完成配置。
|
|
通过这样的设置就可以发现,当打开 nvim tree 的时候,tab 栏会自动向右偏移,而不会出现在 nvim tree 上方。 其他的设置可以通过上述的方式,通过帮助来查看。这里贴出我的配置。
|
|
这里使用了 bdelete
相关命令,这个是 moll/vim-bbye
这个插件提供的,使用上面的配置需要安装该插件。
同时,可以在 keybinding.lua 中设置切换 tab 的快捷键。我这里设置为 Ctrl + h/l
来左右切换。
|
|
lualine 插件可以提供类似的效果,在编辑器上提供一些信息提示,例如 Git 状态,文本编码等,下图是 Github 上的效果。
如何安装可以直接看 nvim-lualine/lualine.nvim 上介绍,不多赘述。同样在 plugins-configs 下建立相关的配置文件 lualine.lua,通过 pcall
方式引入,使用 lualine.setup({})
引入插件,最后在 init.lua 中添加配置文件。每个插件的安装使用方式都基本相似,如果有不同情况,会另外说明,后续的插件安装将不在说明这些步骤。
在 lualine 中,显示区域被分成了 6 个部分,分被用 A
,B
,C
,X
,Y
,Z
组成。
|
|
上面的每个部分都可以进行定制。在仓库中有三种样例,可以直接在 example 中找到。
相关配置:
|
|
经过配置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效果了。
最近(2024 年 03 月 02 日)我更新了一下 lualine 样式,相较于之前更加简洁。相关样式如下
相关配置
|
|
经过上面的配置,Neovim 的编辑界面已经逐渐“现代化”。Telescope 可以让我们的查找过程更加丝滑,主要可以用来做模糊查询。
telescope 安装也比较简单,可以参考 github 上的 README 进行安装。但是往往安装后无法进行模糊查询。这里就需要我们的另外的配置了。其实在 README 中也写的很明白,安装完成后,需要运行 :checkhealth telescope
命令。
通过该命令,可以看到当前插件的状态,是否可用,如果是首次安装,会提示 ERROR 和 WARNING,如图所示:
从提示可以看到缺少 rg 和 fd,同时在后面的说明中给出了相关的安装地址。这两个软件是进行模糊搜索的关键,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地址进行安装,在 Github 的 README 中都明确的写出了两个软件在不同的系统上的安装方式。
如果你是用 mac,恰好已经安装 brew,那么只需要下面的两行命令即可完成安装。
|
|
安装完成后,重新 :checkhealth telescope
,如果都是 OK,则证明安装正确,如下图所示:
安装完成后就可以通过命令使用 telescope,进行快捷的模糊查询。:Telescope find_file
为查找文件,Telescope live_grep
为全局查询。为了方便,可以在 keybindings.lua 配置中绑定为对应的快捷键。下面是我快捷键的对应绑定。
|
|
更多有趣的配置可以看 Github 仓库。
在上面的很多配置中,很多图标是无法显示的,会导致文本中或者界面中显示有问题,常常会显示为一个⊠
,这里就需要一个 nerd 字体进行支持。
Nerd 字体可以看做原始字体的一个补丁,这个补丁对原始字体新增了大量的图标。
针对上面无法显示的图标,需要安装好相关的 Nerd 字体。相关字体可以在官方网站下载,一些知名的字体都会有 nerd 版本,例如:FiraMono、JetBrainsMono、UbuntuMono 等。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进行下载安装。
不同的终端模拟器有不同的配置方式,这里列出常见的配置方式。
iterm2 设置如下
Profiles -> Text 中,将 font 修改为 Nerd 字体即可。
WezTern 修改配置文件 ~/.config/wezterm/wezterm.lua
。
|
|
2023-07-05 10:23:17
在编程的世界中,有两个上古神器。一个叫做 “神之编辑器 Emacs”,另一个叫做 “编辑器之神 vim”。这两个编辑器从诞生到现在,圣战从未结束。无论是 vim 还是 emacs 都在不断的进化和发展,渐渐的 vim 的分支上出现了一颗夺目的新星,他就是 neovim。
neovim 从名称来看:新星的vim。按照官方说明: nvim 是一个 vim 的 fork,主要关注了扩展性和易用性。大量的 vim 用户迁移到 nvim,而 vim 的魅力出了经典的快捷键还有丰富的插件系统,这些 nvim 都继承了下来,同时内置了 LSP,增加了 异步 IO 等新特性。
以下是 Neovim 的一些主要特点和优势:
neovim 中配置可以通过 init.vim 或者 init.lua 进行配置,当前大部分的配置都采用了 lua ,本文也将会通过 lua 进行配置 nvim。如果你还不会使用 lua 也不需要担心,lua 可以快速上手。你可以直接通过 :h lua-guide
进行查看 lua 教程。
在类 unix 系统中,该配置文件位于 ~/.config/nvim/
目录下,而在 windows 系统中,该目录位于 %USERPROFILE%\AppData\Local\nvim\
。nvim 启动时会加载该目录下的 init.lua 文件,那么只需要在该文件中进行配置即可。
首先对文件的编码格式设置,统一为 UTF-8 。只需要在 init.lua 中添加相关配置。当然这是 nvim 的默认配置,不进行添加也是可以的。
|
|
这里的 o
和 g
是什么意思呢?
vim.o
意味着可以对全局的选项进行设置,而 vim.g
是进行全局设置。
类似的相关方法还有 vim.wo
设置 window-local 选项、vim.bo
设置 buffer-local 选项等。
对 tab 进行设置, tab 默认为 4 个空格。
|
|
还可以将其他的基础配置添加进来,例如显示行号等,具体配置如下
|
|
vim/neovim 经过多年的发展仍旧活跃,其中插件系统功不可没。丰富的插件可以使得 neovie 分分钟化身为 IDE 。
在社区的发展过程中,vim 的插件系统也不断的壮大,目前 vim 的插件基本可以涵盖编辑的方方面面。针对 neovim,可以通过 awesome-neovim 这个项目查询相关插件。
无论是 vim 还是 neovim,本身并没有插件管理器,并不像 vscode 或者其他编辑器一样,可以方便的对查件进行添加,删除或者更新等操作。当然你也无需要担心,各路大神已经开发出了多个插件管理工具。目前,对于 neovim 来说,比较有名的插件管理工具有 packer.nvim 和 lazy.nvim (注意:不要和 LazyVim 混淆)。
本文采用将会采用 lazy.nvim 作为插件管理工具进行插件管理。如果你使用了 packer.nvim 作为插件管理,并不影响阅读,可以跳过插件管理器章节。
lazy.nvim 作为现在比较流行的插件管理工具,安装其实很简单。在 init.lua 中添加相关代码。
|
|
保存退出后,再次进入 nvim。 nvim 会检查是否存在 lazy, 如果不存在会从 github 上 clone 下来。
通过 :Lazy
命令,如果看到下面的图像,那么就证明 lazy.nvim 安装成功了。
有了 lazy,之后就可以快速的安装、更新和卸载插件。
为了验证 lazy 功能是否正常,那么先安装个主题插件看看。主题插件我选择 catppuccin.nvim。
通过 catppuccin 文档可以查到如何安装,将插件添加到 lazy 配置中。
|
|
退出 neovim,再次进入,就会看到 lazy 在下载相关插件。
安装完成后,发现我们的主题已经被应用,但是等到退出 neovim 再次进入的时候,发现主题颜色又恢复了默认配色,这里我们只需要在配置文件末尾添加一句,用于设置相关的配色。
|
|
其中 catppuccin 还有很多配置,这里不多赘述,可以到相关仓库中查看配置内容。
有了插件管理器,那么就可以添加不同的插件了。
经过上面简单的了解,目前所有的配置都写在 init.lua 中,当添加更多的插件的时候, lua 中的代码也会不断的增加,那么当需要进行修改的时候,查询相关配置也成了一大问题,而通过 lua 的特性,我们可以将不同的配置文件进行拆分,做到高内聚低耦合。
对于 lua 来说,可以通过 require
函数来将不同的 lua 脚本进行导入。
现在同 init.lua 目录下建立 lua 文件夹,在其中新建两个 lua 文件,分别是 basic.lua 和 plugins.lua。
|
|
结构如上目录树所示,之后可以将配置内容分被复制到相关的文件中,将基础配置放在 basic.lua 中,将 lazy 相关的配置复制到 plugins.lua 中。
最后将 init.lua 中引入相关的配置文件即可。
|
|
其中,对于颜色主题的配置我们可以新建一个 theme.lua 文件,将主题配色相关的配置存放,最后不要忘记在 init.lua 中添加该文件。
最后的目录结构如下:
|
|
为了让 vim 更加的顺手,方便我们的使用,针对一些操作需要绑定我们的快捷键,这样让你的操作效率如虎添翼。按照上面的配置规则,新建文件为 .lua,并在 init.lua 中添加。
vim 的一个重要点就是可以通过快捷键快速高效的完成任务,指哪里打哪里,而在配置快捷键中,其实有怎么几个键需要我们熟知,分被为 Ctrl
、 Alt
和 Shift
键。这里并不是让大家知道这些按键在哪里,而是说配置中,这些键位很常用,并且在配置中这些键位常常简写。
键位 | 简写 |
---|---|
Ctrl | C- |
shift | S- |
Alt | A- |
这三个键位在配置中会非常常见。当然,并不是只有这三个键位可以找到相关的缩写,可以通过 :h key-notations
看到所有的键位说明。
另外,对于 mac 来说是没有 Alt 键的,这样就需要我们修改 Option 键位,这部分可以看 附录/修改 Alt 键位。
leader 键对于 vim 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键,它可以说是在 vim 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键之一。 leader 顾名思义,处于领导位置,一般作为组合快捷键的先驱,使用其他按键的时候先按下 leader。对于 leader,vim 并没有规定谁是 leader,只要你想,哪个键也可以为 leader。一般会将 空格 等按键设置为 leader 键。
上面这些都是我们配置前的基础知识。下面开始设置相关快捷键。
在 lua 文件夹下新建文件, keybindings.lua,并且在 init.lua 中添加, require("keybindings")
首先便是上面说过的 leader 键。这里我采用空格作为 leader 键。
|
|
关于 mapleader
和 maplocalleader
的区别可以看 https://luciaca.cn/posts/vimscript-learning-on-leaders 相关文档。
在 neovim 中,需要通过 vim.keymap.set()
函数进设置。这个函数需要传入四个参数,分别是 mode
, lhs
, rhs
, opts
。
参数名 | 说明 |
---|---|
mode | 模式的简写,常见的有 n(normal), i(insert), v(view) 等 |
lhs | 可以理解为对应的按键 |
rhs | 对应的功能 |
opts | 相关的设置 |
|
|
这样就可以自定义添加相关按键。
我的相关配置,提供给大家参考 youngxhui/nvim。
在 setting 中, Profiles-Keys 中, 将 Left Option Key 设置为 Esc+ 。
编辑 alacritty 的配置文件中window.option_as_alt
|
|
2023-06-19 17:55:56
在 HTTP 标准库 中解释了 go 的标准库是如何处理请求的,但是通过源码的分析,可以发现,标准库对于这部分的处理比较简单,例如对 url 中携带参数就不支持,面对这种情况,社区中出现了大量的框架,对原有的 http 进行补充。
大部分的 Go 的 HTTP 框架都是在重写路由部分,已实现更快的更准确的路由查找,减少路由解析过程中消耗的时间,来提高框架的处理速度。
先来回顾一下标准库的 HTTP 处理流程。
启动 HTTP 服务器:使用 http.ListenAndServe 或 http.ListenAndServeTLS 函数启动 HTTP 服务器。
处理请求:当服务器接收到 HTTP 请求时,它会使用与路径相对应的 http.Handler 实现处理请求。
调用处理程序:服务器会调用 ServeHTTP
方法,并将请求相关的信息作为参数传递给该方法。
路由匹配:在 ServeHTTP
方法中,通过比较请求的路径和已注册的路由,找到与请求匹配的路由。
调用处理函数:如果找到了匹配的路由,则调用与该路由相关的处理函数。
写入响应:处理函数通过 ResponseWriter
接口写入响应数据,以返回给客户端。
根据上述的处理方式,目前需要关注两个函数:ServeHTTP
和 ResponseWriter
。这是两个主要的处理方式。
http.ListenAndServe
和 http.ListenAndServeTLS
用于启动 HTTP 服务器;以及 http.ResponseWriter
和 http.Request
分别用于写入响应和处理请求。
同时通过源码分析,如果在 Listen 的时候不传入 handler, 那么就会采用 http 默认的 Handler,也就是 ServeMux
,所以只要我们按照标准实现一个 Handler,那么就会替换原有的处理逻辑,而且 Handler 的实现也是非常简单,只要实现 ServeHTTP
这个接口即可。
采用 gin 实现一个最简单的 ping/pong 服务。这是官方 README 提供的例子。
|
|
例子中实现也是非常简单,先通过 gin.Default()
生成一个 engine。 之后添加相关的处理方式,最后用 r.Run()
启动。下面将会从最开始的方法开始剖析 gin 框架。
Default
是 gin 使用的第一个函数。这个函数看起来很简单,一共就五行代码。
|
|
其中主要通过 New()
函数初始化 Engine
结构体。在 gin 中,通过 Engine
这个结构体进行管理,这个结构体其实是实现了 ServeHTTP
这个方法。
在这里 Engine
的功能和标准库中的 ServeMux
的地位其实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他的主要功能也就是用来保存注册的 handler,等到使用的时候进行查找调用。那么就先看看路由和 handler 是如何注册的。
在上面的例子中, 路由和 handler 是通过 r.GET()
方法进行注册。从源码来看,可以发现不仅仅是 GET
方法,其他的请求方法也一样,都是直接调用了 group.handler
方法。
|
|
从代码中可以看到这个方法,其实是比较简单,从代码上的命名来看,基本进行了以下操作:先进行绝对路径的计算,之后对 handler 进行合并,最后添加路由。
在combineHandlers
方法中,首先计算了当前handlers
的长度,并判断是否超过了最大长度(当前最大长度为63)。如果超过最大长度,则会引发panic异常。在这里,源代码采用了两次复制(copy)操作。第一次是将group.Handlers
中的数据复制到mergedHandlers
中,第二次是将handlers
的数据传入mergedHandlers
中。
|
|
这样 mergeHandler
中就存在两部分数据, handlers
可以通过源码看出来是在项目中注册的 handler,那么 group.Handlers
中又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在项目启动的时候注册的中间件。在 Engine 中的 Default
方法可以看到,engine.Use(Logger(), Recovery())
项目在初始化的时候注册了两个中间件,而这个 Use
方法,其实就是将中间件添加到上面的 group.Handlers
中,这里不多赘述,只是简单的说明一下,具体的中间件的流程会在 中间件(Middleware) 章节讲述。
确切地说,mergeHandlers
的目的是将中间件和用户定义的处理函数合并为一个处理函数切片,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注册到路由中。
路由添加方法也比较简单,核心代码一共就 6 行。
|
|
先通过请求方法获取树的根节点,如果根节点不存在就创建一个,最后添加相关的路由和 handlers。这里关于路由如何添加,路由数据结构在路由(Router)章节会进行讲解。
直到目前,路由的注册工作已经完成。
在之前详细的了解过 go 的 net/http 包中是如何启动一个 http 服务之后,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 gin,其实一切变得很简单。
在 gin 的 Run 方法中,主要通过标准库的 http.ListenAndServe
方法启动,而这个方法在 HTTP 标准库中有过详细的分析 ,剩下的方法流程和标准库中的流程基本一致,唯独不同的一点是将原有的默认 Handler 换成了 gin.Handler。
在之前说过,要想成为一个 Handler,只要实现 ServeHTTP
方法即可,而 gin 的 engine
就实现了这个方法。
根据之前对 http 了解的处理流程来看,在 gin 收到相关的请求,都会统一调用 ServeHTTP
方法,该方法会将接收到的参数等进行处理,例如寻找合适的处理器(Handler),最后返回统一的处理结果。
|
|
首先使用到的变量有 pool
。这里的 pool 使用的 sync.Pool
这个类型,主要是用来重复使用的 Context
。这里直接从 pool 中取出 Context,并对 Context 的一些参数进行设置,最后调用 engine.handleHTTPRequest
方法。
这也是目前常常使用
engine.handleHTTPRequest
这个方法主要处理用户的 HTTP 请求,确定该请求的处理方法。简单的来说就:首先,获取请求的 HTTP 方法(如 GET 或 POST)和 URL 路径,并在需要时解码路径。然后,它搜索匹配该请求的处理树。如果找到了一个匹配的节点,它会将处理程序分配给请求的上下文(c),并写入 HTTP 响应头。如果未找到匹配的节点,则会通过 serverError
写入 “405 Method Not Allowed” 或 “404 Not Found” 的错误响应。
这样基本就是一个简单的 http 请求的处理过程。在代码中可以看到很多事情其实是由上下文 (Context) 进行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