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04:48:22
商人参与政治始自光荣革命,至今不过四百余年。四百余年,人类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可是,怎么盛行将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的问题都归咎于商人与资本主义?在中国,商人甚至从未有过政治话语权,但是社会矛盾几乎都归咎于商人。而被指责的商人,往往也都沉默不语。(红顶商人是其他政治人物的政治权力之延申品,并非是其本身有政治话语权)现在中国城市的一个普通人,其生活水平甚至好于帝制时代的皇帝。即便如此,社会矛盾也往往集中于没有政治话语权的商人、而非拥有实质政治话语权的政客。马克思主义是一门让人合理嫉妒并伤害他人与自我的主义。
经济学不教人怎么判断“价值”,而是教人怎么从价格来推测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表现。价格是人付出的,价值是人得到的。经济学的角度看,价值是主观结果。那么,哪一门学科教人正确认识价值呢?投资学。
一个人用文学来表达自己,那么,世人会理解、甚至认可这个人。可是,如果一个人用投资来表达自己,那么,往往会得到众人的冷嘲热讽。这之间的差异是什么?文学可以教,是容易的学科。投资无法教,会投资的人往往不会选择教学。投资是人人必学、但学校无法教学的知识学科。
数据能说谎。“我从三月份开始调整生活方式,到现在(十月份)减了二十多斤。”这听着好像没什么,毕竟,半年时间,怎么都能减下来。可如果换种表达方式,“我从三月份开始调整生活方式,五月份差不多就减了二十斤。后面就一直在探索新的生活方式,体重就减得慢,可能就几斤。”这样一说,这种方法的效率是不是就高很多?人还是容易上当受骗。
困难有两种,一种是客观存在的困难,一种是主观意识上的困难。前者是无法控制的,后者是个人选择。跑步爬坡时,需要的体力是客观困难,脑子想象出来的体力消耗情景是主观意识上的困难。一旦爬坡,就只剩下客观困难。在做事情时,人难以区分这两种困难。爱氏教人注意的,就是这两种困难的区别,并教人如何面对主观意识上的困难。在大多数时候,这种困难会表现为拒绝学习有用的东西、放弃去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历史不是预言,也不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日志。历史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模拟情景,让读者能够理解快速理解并适应部分现实,随后做出良好决策。如果历史是预言、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日志,那么,历史学家们早就凭借着预言而举足轻重。
情绪是工具,而且通常是效果不太良好的工具。怎么去掉信息中的情绪?可能还是要借助于 5W1H 法。Learn in Public 是非常棒的策略。可是,怎么才能去掉各种反馈中的情绪呢?5W1H 法。甚至,现实沟通的时候,也可以用 5W1H 来理解对方传达的信息。而且,为什么要求对方照顾自己的情绪呢?当个人的目的是获得有用讯息来帮助自己的时候,就不能指望、甚至应该主动要求对方放弃照顾情绪——某人反馈时,如果还要照顾对方的情绪,就是要求对方多做一层转换,即将个人最熟悉的表达方式转换成接收方情绪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这无疑是增加反馈者的反馈成本。总而言之,新闻学的 5W1H 法确实好用,是帮助人去掉情绪影响的好工具。
重复是学习的关键。这本是常识,当下似乎却成为秘诀。不可思议。
经济学就是对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的利用之研究。那么,什么是显而易见的稀缺资源呢?人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说的是优先级,而不是必然前后级。一个人,总要先照顾好自己,才不会成为他人之负担,然后才能照顾家人朋友。后面看着,或许能够到治国、平天下的阶段。一般来说,修身、齐家就是一个人一生的学问。许多人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不管是身体健康还是经济情况,却总想着治国、平天下。
2025-10-21 05:38:39
我的思路受影响于 How I use Obsidian — Steph Ango。
所有笔记不做分类,全部放在某个指定路径下。
vim 来编辑整理笔记文件。find 和 grep。noter.sh 来快速构建日记文件和新增笔记文件。为什么不分类笔记? 分类笔记需要精力,而我喜欢偷懒,因此放弃分类笔记。只是说,在笔记放到笔记仓库的时候,给笔记加一些注解说明。这些注解说明,可能是来源说明,又或者是纠错,又或者是个人理解。还有,每周回顾的时候,我也会重新查看相关笔记。也就是说,一张卡片笔记,我至少会翻看两次。翻看两次足够我整理相关笔记。
笔记仓库存放哪些内容? 主要是感兴趣的、对我有用的内容。从实际情况来说,一个人知识面再丰富,也不可能超过 AI 大模型。人和 AI 大模型的区别是,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内容。我认为整个互联网或者 AI 是在加速某个过程,就是将所有的知识库转化为“使用手册”——所有人的著作都是关于这个世界的“使用手册”,只是质量有高有低,且说明的方式与内容不一样。RTFM。因此,我只放个人感兴趣的、会时不时拿出来看的内容。
用关键词查找相关内容时,使用过的一些关键词没有找到相关内容,后来用其他关键词找到相关内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即,大脑认知中的首选关键词与内容不匹配。 新建一张卡片,关联用过、但未找到内容的关键词与相关联的内容卡片。
重复内容的笔记怎样处理?
一般来说,留着就好。一张卡片笔记占用不了多少存储空间。后续用 grep 找到重复卡片的话,还应该添加说明,弄清楚怎么重复的、是否需要删除卡片笔记。
为什么不用 Obsidian?
Obsidian 的功能越来越多,但我需要的功能就只有:做笔记、查找笔记。我甚至不需要 Markdown 渲染后的结果。Obsidian 过于臃肿,其他笔记工具也毫不逊色。那么,我只能转向 vim。
2025-10-15 05:28:03
我已放弃每日测量体重。
之前说过,体重是个人健康体系的衡量指标,而我会根据每天早晚的体重值来调整个人行为。可是,在实际践行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每日测量体重是错误的行为。
跟踪体重是正确的事情。每日测量是将正确的事情给做错了,是在做蠢事。
购买 A 公司的股票之后,如果每天早晚各看一次 A 公司的股票价格,你只会成为情绪的奴隶。不用多久,你就会在情绪的引导下失控,成为 Buffett 嘲讽的蠢人。
对我来说,由于过度关注——每日测量两次体重——体重值,我已经做出许多愚蠢的事情,其中包括:早上起来后不喝水、不吃东西,非得等到跑步脱水之后,再去测量体重;下午能不吃就不吃、能不喝水就不喝水,就为了晚上测体重时数值能少一些……这些都是愚蠢的行为。我已经忘记更重要的事情,而只是盯着数字看了。
体重数字是为了衡量生活方式而选择的指标,该指标能够反映生活方式是否正确。可这并不是说,体重数字好看就等于生活方式是正确的。良好生活方式的结果包括好看的体重数字。有些东西,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跟踪的。
禅宗有个故事,贤者以手指月,众人见指而忘月1。
资本主义略去所有的繁琐细节,在大多数情况下,让人只需关注某家公司的利润。可是,观察某家公司时,如果只看该公司的利润,那你就会被利润带到沟里头去——乐视、瑞幸(列不完的名字)——只看利润,你无法弄清楚这家公司是否本分、是否有持续盈利的潜力……
这都是相同的道理。人最容易自我欺骗。
自信来自理性。对于当前的生活方式,我有足够的实践与了解,已经确信这种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正确的。那么,何必再去做愚蠢的事情呢?
综上,我决心放弃每日测量体重,改为每月测量一次,确保心中有个大概的数就行。
我找过这个故事的出处,像是《六祖坛经》、《圆觉经》,都没有这个故事,只有相关叙述。可我喜欢这个故事,简洁明了、一语中的。 ↩
2025-10-07 19:04:28
趁着假期尾巴,今天下午折腾两小时,清理出两个大纸箱的垃圾。桌面、房间都清爽许多。
整理之前,我想过重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后来想想还是作罢——当初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差,因为我想知道怎么保持人生整洁,但是作者提供的是适用于某一次的整理方法。而且,这本书和《原则》那本书有着相同的缺点:太多原则了。
那么,就动手弄呗。在整理个人物品时,那些明显是垃圾的东西自然可以不费劲地丢到纸箱里头,可是该怎么处理那些难以判断是否是“垃圾”的东西呢?更别说,我还有轻微的选择纠结症。
突然,我想起 Buffett 提供的一个方法框架,“Because……”。就是说,决定购买某家公司的股票之前,你应该在纸上写下“我购买 A 公司的股票,因为……”。只有这个理由能够说服自己的时候,你才应该购买某只股票。
同样的,这个方法也可以用于判断是否继续留存某样物品。“我保留这件东西,是因为……”。当这个理由无法说服自己时,我就应该丢掉这件东西。比方说,去年购买的瑜伽垫,已经积灰并且有好几处破烂。看着这件瑜伽垫时,我想的是,“我购买这件瑜伽垫花了好几十块钱。而且,说不定我以后还会继续用这件瑜伽垫来做点运动”。随即,我马上丢掉了这件瑜伽垫——钱已经花了,不可能再退回这个钱,继续留着就是让这瑜伽垫占用空间;我尝试过各种适用于瑜伽垫的运动,都不怎么喜欢,所以我不太可能继续使用这个瑜伽垫。另外,由于破烂,这份瑜伽垫也不太可能再次出售出去。
“我保留这件东西,因为……”,相比近藤麻理惠的方法,这个策略明显更简洁实用。我喜欢 Buffett 的这个法子。
2025-10-02 08:19:25
回复@教皇_28527:没错,就是这样,这就是原因。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思而不学,宁可“想了很久”,也不愿意找本成语词典看一下,自己寻找答案,来肯定或者否定这个观点。//@教皇_28527:想了很久还是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是看成语字典,希望tk能解惑 回复@教皇_2852… - @tombkeeper的微博 - 微博
截图:
我来回答一下为什么。
我家穷,从小穷到现在。小时候没有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找书看。在我接触到电脑游戏之前,我看完了所有能找到的书,包括叔叔姑姑们的高中教材书。我看不懂英语教材,但我喜欢看历史书和生物书。原因是,这两种教材有人物故事。看的故事越多,就越想看更多的与之相关的故事。
找一本成语辞典来翻阅也是一样的。某个成语故事吸引着你,你就会去找其他相关的故事。任由你的兴趣泛开来,从一个点形成一个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点亮的地图数不胜数。这种数不胜数,有个专有成语“厚积薄发”,也就是截图上说的“造诣深厚”。
学与思不能分开,分开就会陷入困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果提问的人不只是想,而是真的买一本成语辞典来翻读。一边翻读一边验证 TK 的建议,或许问题就会变成:我怎么知道这些故事都是真的?不要仅仅是想,还要去验证。
2025-09-30 06:35:36
Hong525 = Stoic = Peaceful Life
Peaceful Life = Health + Money + Relationship + Meaning
Health = Sleep + Diet + Exercise
Sleep = Schedule + Technique
Sleep Technique = consistent bedtime and waking time + no reading or TV in bed + no booze or caffeine + keep your phone off the bed or near the bed + the bed is for sleeping and making love only
Diet = Knowledge + Environment
Knowledge = Effects of Food + Hunger is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body's need for food
Effects of Food = Good Foods - Bad Foods
Environment = People + Life/Work Environment
People = Real Life + Social Media
Exercise = Enjoyment + Environment + Everyday
Money = Saving + Investments
Saving = Income - Expense
Income = Value * Sales
Value = Skills * 2 * Good Decision
Expense = Basic Needs + Good Consumer Behavior
Investments = Good assets
Relationship = Family + Friends
Meaning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