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 17:25:24
昨天和一个创业朋友 Rey 交流,彼此同步近期进展,他们和我们团队规模差不多,只有几个人,这是背景信息。
他分享的第一个观点我就非常认可并且在执行。
他说:一定要做别人做过的事,然后进行微创新。
真的是这样,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创新成本太高了,创新的成功率太低了。
我们现在做的所有产品,都是有同类产品,然后再进行迭代创新,或者市场创新。
他分享的第二个观点:尽量不要重研发,避免折腾几个月,投入市场,反馈平平,又失败了。
这个也是我们现在的开发方式,极端时间上线,最多一个月就能知道是否值得继续迭代了。
发现了吗,两条建议都是一样的,都是在说:避免失败,提升成功率。
越发感觉,越发认可这两点:
创业就是一个避险的过程,就是一个一直持续下去的过程。
创业就是要低成本多做尝试,只有尝试足够多,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大」事情。
当然「才有可能」不等于「一定」。
创业不是拼智商,不是拼技术,不是拼创意,
创业是为了创业成功(为用户做产品/为社会创造价值/赚到钱)
他分享了几个案例,我记录并给你分享下:
第一个:一款记账 App,通过 AI 能力,大幅度降低用户记账门槛,只需要几句话就完成录入,同时每天有提醒/鼓励,满足了一定的情绪价值。这是产品上的创新,在运营推广上,是把小红书做到了极致,无数的种草贴,无数的评论,各种植入自己家的产品,最后的结果就是很不错,团队不大,营收很棒。
第二个:一款圣经讲解App,做海外市场,做工具的同时做一些内容,有更好的留存,用户付费也很不错,营收也很棒。
其实每一款产品能赚到钱,都是一样的,解决了用户的需求,同时方方面面做到了力所能及的最好,做到极致就是钱。
很多时候,难的是选择,难的是不懂,难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
但换个角度,很多时候就是没放弃,一直在持续做,做到极致,然后一切就又不一样了。
创业,不易,且行且珍惜。
多学习,多交流,多尝试,总归是对的。
2024-11-14 23:27:57
这个标题,一点也不标题党,相信我!
我自己是做 SEO 出身,我不会写代码,不会写 SQL,但我知道如果做能赚钱。
不依赖别人的赚钱方式,也是我自己曾经的赚钱方式。
SEO 本质就是一种思想,把自己产品/网站推广出去的思想。
这种推广,这种思想,核心是流量思维,是获取流量,是追寻流量。
流量在哪儿,就去哪儿做,甚至做到流量之前,等着流量。
做到这种不难,需要学习,需要耐心,需要多观察同行,需要多思考,多总结,多尝试。
现在很多人开始以独立开发者身份做出海业务,开发一个自己的产品,其实工作量很大,哪怕有 AI 加持,结果往往成功率还很低。
但如果是流量思维,是 SEO 思维,那事情就可以很简单,以终为始思考就行。
最好就是做到流量前面,预测什么时候流量回来,而在流量来之前在前面等着,等着流量自己来。
最近我一直想学习点新技能,毕竟AI来了,但我想明白了,人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把自己特长发挥到极致,提高的绝对高。
一件事,一个观点,拼的是理解和认知,做事大家都是可以做。
关键是目标是什么,预期是什么,节奏是什么。
比如:跨境电商是很火,你也想参与下,那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终局是什么?是跟随大家随便做做,还是做一个垂直领域的小品牌?
你的优势是什么,你的节奏是什么,你是单兵作战,还是团队作战,这些基础不同,动作都会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就怕你团队作战,还没想清楚,最后一塌糊涂。
当然,如果你想的只是赚点钱,那还有其他方式,不一定是做跨境电商。比如可以做:AI 情绪价值这个方向。
2025 年,我会带着团队,做一些谷歌 SEO 的项目,带团队体验流量变现的感觉,把整体收益提升提升,让大家更舒服一点。
这是我擅长的,也是我能和喜欢做的,也是我新的成长方向。
做产品,不一定是一款软件,也可以是一个网站,一本书,一套课程,一个社群,一个团队。
一流的团队,才能做出一流的产品,认知是关键,团队战斗力是根本,是核心竞争力。
2024-11-13 17:46:36
今天李子柒回归了,发布了几条视频,上午还有一个群里的朋友说,李子柒不行了,下午全网播放就是几个亿了。
这就是原创的力量,就是品牌,就是标杆。
有几个博主(IP),可以用以年为单位制作自己的视频?
说个小点的 IP,手工耿,以季度/半年制作视频。但凡推出一个视频,就有很不错的播放量。
李子柒,上次更新是 4 年前,官司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她对自己作品的要求。
这和《黑神话·悟空》是同理。
上次网络热潮还是说 大圆哥再次封神,火过的人再次火了,对于李子柒,她的频率就是这样,都是按年度更新视频。
她开创了这个品类,她的更新频率就是最佳频率,她定义了这类 IP 的更新频率。
当然,后续可能会稍微快点,毕竟(大概率)已经解决官司问题。
未来十年,二十年,她都将会是标杆,是这个品类 IP 的王者
而且,我相信她也会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她已经不是普通的自媒体了,谢谢她,把中国风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高度,不仅仅是国内。
上一个有这样影响力的人,大概率就是周杰伦吧。
2024-11-11 18:34:06
今天周一,今天下午见了本周约第一位朋友:橘子老师,下午聊了两个小时,对自媒体,对 IP 有了新的认知,趁热记录下~
首先讲一个我们两个人的共识:做 IP 是当下这个时代必备能力,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
他也建议他们的团队成员都做IP,因为他也是一个IP账号受益者,他 X 账号有 10 万粉丝,公众号有 1 万粉丝,即刻也 8K 粉丝,这些粉丝除了可以让他有一些收入之外,还能结交很多新的朋友,这点我也是深有感受。
我直播才 1 个月,已经认识好几个二级好友了。我自己的粉丝群也到 3 群了,也有近 500 人了,每周直播,邀请不同的朋友,自己有收获,朋友们也有收获,这就是个共赢的事。
我也在上周给团队建议做 IP,大家还没开始行动,我后续也会持续建议他们做。
他也建议我好好运营下自己的 IP,毕竟有创业成功经验,有字节工作经验,有融资经验,还有带团队/管理经验,这些都是可以给粉丝们分享的。
产品,不一定必须是一款软件,也可以是一套课,一本书。
我也认识一个作者,定期出书,我就很羡慕,他也说过,做软件产品,也是书,用户就是读者,都是在为用户创造价值。
我今天早上还真一瞬间畅想过,如果有一天我不工作了,我想「闻香吃茶,读书写作,陪伴家人」
问香吃茶,是提升品味,感受生活
读书写作,是持续成长,思想输出
陪伴家人,是情绪价值,感受陪伴
第二个共识就是:情绪价值,他下一步创业方向跟情绪价值有关,情绪价值也是真需求(最近我在读《真需求》),情绪价值也可以做很高的收入。
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倾听,都需要有发泄和倾诉。现在 AI 的另一个价值就是陪伴,虽然还不够好/不够逼真,但已经在越来越好的路上了。
也有一些朋友就是在做「情绪价值」这个赛道/领域,毕竟大家对效率工具软件付费意愿太低了,只适合小而美。
第三个共识:IP 是放大器,可以放大团队的产出,这个就不多赘述了,如果团队里有几个IP,那推广起来,就很方便了,毕竟流量那么贵。
个人IP账号,还是需要持续运营,可以成长,可以结交新朋友,本身就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且对自己,对团队都有帮助,
真心建议,行动起来,开始做自己的 IP 账号。开始没人看,没关系,开始就好了,持续就好了,很多事都是迭代出来的。
下一步,我也会把我的公众号更新起来,毕竟公众号群体质量还是很高的,说的对,我就听,我就执行!
2024-11-07 21:35:23
下午 Airbo 在 X 发了个视频,下午刚做了一个新功能 Demo 视频,王皓老师给了评论,Airbo 没想好怎么回复,同时提到了名字不太好。
我开始以为说的是产品名字,后来才意识到是自己账号的名字,一直没想好叫什么。我给了建议,叫阿博就挺好的,我们日常工作中就是这样称呼的
阿博、小易、柴柴、研硕,都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名字,直接叫网名也没什么不好的,只是一个名字,一个代号而已。
过了一会,阿博(原 Airbo)改名了,也给王皓老师回复了,开始了自己运营账号的第一步。
我很开心,因为我是创业受益者,我鼓励身边/网上朋友们都去/了解创业。
我最近开始运营自己的账号,开始做直播,新朋友数量直线拉升,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建立起了链接,互相交流产品等等,又是受益者。
所以我鼓励身边,鼓励团队同学都开始尝试运营自己的账号,看到阿博开始,我自然很开心。
想想也是,雷军要求他的-1高管们都开始运营自己的账号。
理想汽车的各个高管都在运营自己的账号,这背后一定是有很大的正收益,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个人。
且个人账号,属于个人。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现在的公司,自己去创业了等,都是可以带着的。
运营自己账号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也是有复利的事。
开始做不好没事,不断调整,多做尝试,总归是会有起色,会有转折的。
毕竟,我们持续在成长,为自己成长负责。